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人民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学设计

贵州人民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一、快乐的休闲生活

(2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休闲的知识,知道科学的休闲方式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休闲方式。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休闲方式。

二、活动准备:

1、调查一下自己家人、同学的休闲方式。

2、教师收集一些休闲材料。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1、师生交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体现。那么,什么是积极的休闲方式?你和你家人喜欢怎样度过休闲时光?我们周围的人们是怎样休闲的?让我们一起去关注、去体验吧!

2、填写测试表。

1、你进行休闲活动的组织方式是什么?(多项选择题)()

A、独自一人

B、两人

C、学校,班级

D、学生社团

E、自由组合

2、你进行休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多项选择题)()

A、调整身心

B、娱乐

C、消磨时间

D、增进同学感情

E、增长知识

F、锻炼身体

G、培养能力

3、你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你休闲方式?(多项选择题)()

A、兴趣爱好

B、距离

C、交通便利程度

D、休闲地点环境与设施质量

E、费用

F、时间

G、安全

4、你会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吗?()

A、会

B、不会

5、休闲时间你主要是从事于(),做得最多的是()(多项选择题)

A、完成作业

B、课外阅读

C、社团活动

D、运动锻炼

E、社会实践

F、回家无所事事

G、上网

H、逛街,购物,聚会

I、参加兴趣班的培训

6、课余时间里,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多项选择题)()

A、上网查资料

B、游戏

C、聊天

D、收发邮件

E、应用软件学习

7、您认为您的休闲生活对您有何影响:(可多选)()

A、放松身心,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B、增进了和同学的情谊

C、经常无所事事,不如不休息

D、进场上网,花费金钱和时间

E、其他

8、在休闲的时间里你是否感到空虚?()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不会

9、您如何评价您的课外休闲活动?()

A、满意

B、一般

C、无聊

D、不满意

10、你认为怎样可以做到学习娱乐以及健康的身体三不误?(多项)()

A、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B、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作业

C、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二、建立调查组,安排调查任务休闲方式调查表。(休闲方式调查表)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多少年来,休闲这个古老的词语一直躺在厚厚的词典里。人们有时提起它,却极少去享受它。尤其在那些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年代,休闲对于我们过于奢侈。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党和政府从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城市建设,为老百姓提供了环境优雅的休闲、健身场所。

乡政府娱乐中心和风雨桥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乡的标志性建筑物,是我乡发展到今天的见证,是我乡人民不屈不挠的象征,体现了我乡人民顽强拼搏、人定胜天的精神。

双休日、节假日、茶余饭后,娱乐中心和风雨桥成了大人和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每个活动场所,也随时都能看到孩子们的身影。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玩耍,真是感慨万千,在我们小时候,男孩子的休闲娱乐主要是结伴玩战争游戏,你跑我追,模仿电影里的场面打来打去;女孩子们一般是跳橡皮筋。那时,街道、小院里经常可以看到女孩子跳皮筋的身影。老百姓休闲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并乡22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其中,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偏僻乡村的新气象、新变化,我们期待着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二、交流调查表: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三、教师讲解:

什么是健康的休闲方式人们在休闲时的道德行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水平。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休闲生活既是提高他们道德水平的一个极好机会,也是对他们道德素质的一个考验。休闲活动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休闲生活要讲究科学、文明、道德。

1、选择休闲活动的内容,要考虑自身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家庭经济条件。

2、选择有益的休闲活动,拒绝不良的诱惑。比如读书、上网和与人交往,不要接触不健康的信息或不正派的人,以免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坏人的拉拢腐蚀。

3、在选择休闲方式时,不仅要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更要注意到不妨碍他人的安宁,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4、休闲活动主要是自由活动,没有集体的约束,也没有师长、同学的监督,人们的思想比较放松。但放松不等于“放任”自己,不能任意违反社会公德,侵害集体的利益。在当今社会,我们要教儿童学会休闲。要帮助他们选择休闲方式,指导他们进行文明休闲,教育他们在休闲时要讲究道德,使儿童青少年在通过休闲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获得教益。

四、设计健康的休闲方式:

教师提出基本要求:

1、儿童游戏,让娱乐休闲遍及校内校外,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学生很多儿童游戏,特别在校外,学生三三两两在一起的时候,更是层出不穷,除了跳绳、跳方格、抓迷藏等之外,有“宾馆招待”、有“警察救人”、有“生意买卖”……这些活动,健康有益、简便易行。

2、课外阅读,让娱乐休闲长见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师:要想法设法抓住学生敏感细腻的内心需要,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让书籍充实年轻的心灵。不论是从道德教化的角度,

还是从丰富知识积淀的角度,课外阅读都是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一种很重要的休闲方式,这一点特别受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当代许多教育学者,如肖川、张文质,更是经常呼吁学校和教师要努力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种日常化的生活方式,让阅读“开启心智,滋润生命”。

3、体育健身,让娱乐休闲增亮点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体育健身运动,深受学生喜爱。

4、主题收视,让娱乐休闲保天地随着电视的普及与有线信号的接收,看电视成为学生日常娱乐生活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娱乐休闲方式。学生的很多信息都是从电视观看中获取的。教师应该利用这样优势,组织学生观看有益节目,获取健康知识,受到成就感染。

5、文明冲浪,让娱乐休闲防污染网络正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工具,我们的学生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了解的网络。网络的神奇与精彩正吸引着孩子好奇与渴求的目光,这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学生应学会健康上网、文明冲浪。

五、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自主设计健康的休闲方式。

课题二、《中秋月儿圆》

(3课时)

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情满中秋”的实践活动,就是结合中秋佳节的到来,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诗词歌赋、中秋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主体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

学生:1、课前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诗词歌赋、中秋习俗等资料。2、整理。

活动时间:3周。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

1、提出问题师谈话导入:同学们,9月份有一个仅次于我国春节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对, 9月22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明亮

的月光下,举杯邀月,共享团圆,喜庆丰收,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喜欢)但你们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节”这三个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中秋节人没为什么这么重视?它蕴含着哪些内容?我想知道这一天吴刚和嫦娥也在饮酒庆团圆吗?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我们家乡的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中秋节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节吗?……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①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

②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③班内交流活动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了活动方案。要研究的问题怎样研究研究的成果人员的分工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

A、问老师、问父母。

B、阅图书或上网查找。

C、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集成小册子《话中秋》。(

D、办《话中秋》手抄报。(略)

3、月饼的种类和制作:

(1)、到商店去调查统计;(2)、去食品厂或询问他人,了解制作月饼的原料。(3)、学习制作月饼。开一个月饼品尝会。(略)

4、中秋节习俗:(1)、查资料。(2)、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3)、向老人,询问,调查家乡中秋习俗,制作《中秋习俗》图文集。(略)

5、中秋颂:(1)、查阅图书或上网查诗文;(2)自由创作。集成《中秋诗文赏读》小册子。

(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思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防止活动的盲目性。)

第二课时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

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由于学校教师资源的限制,(教综合实践课的教师每周3节课),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每个同学一封《致家长一封信》带给家长,阐述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①探究“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小组汇报。

②探究“月饼的种类和制作”小组汇报。

3、各小组兴致勃勃地汇报着下一步的打算。可见同学们的活动热情非常高。(引导学生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得以下一步活动的延续,保持活动过程的持续性。)

师: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三课时

第三阶段交流成果。

活动反思阶段我们准备在中秋节前夕,课上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我相信: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会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一块块各式各样各种种类的月饼会摆在同学们的桌上供大家品尝;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会在教室里回荡。一幅幅中秋习俗图片,会使同学们大开眼界;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会给同学们以启迪;……

(通过活动总结交流活动成果,使孩子们在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品尝着活动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孩子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课题三、在自行车的世界里

(5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调查周围人群采用的主要交通工具。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使学生知道保护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关注的重点。

3、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5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亲爱的同学: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至少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车辆,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自行车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体育锻炼,因而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二、为了了解自行车的现在状况,请根据提示填写信息。

1、你家里有哪些交通工具?你家有没有自行车?

2、你觉得现在的自行车和以前的自行车有哪些差别?

3、你觉得现在的自行车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进?

4、你觉得现在的自行车有哪些优点?

5、希望将来的自行车新增哪些功能?

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并交流。(如有些不能完成的,可在果后调查补充完成。)

第2课时

活动一:

自行车的历史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世界上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提出问题:

1、自行车的发明?

2、谁发明了第一辆最原始的自行车?

3、第一辆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

4、自行车的演变我知道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200 多年的历史。)

收集资料:自行车的发展史。

具体疑问:

我的收获: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自行车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的。我们组对调查完成情况的评价是。

第3课时

活动二:

一、自行车的秘密:

1、自行车为什么能动?

2、一辆自行车包括很多部件,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如此设计,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快快行动起来,自己动手,探究自行车的各种秘密吧。

二、提出问题:

1、通过观察:对自行车提出的疑问。

2、对自行车构造进行归纳: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三、观察与发现:

1、车灯、支架等其它部件有什么作用?

2、参观自行车专卖行了解,电动自行车的知识。

四、我的收获:

1、我学到很多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我知道了如何利用观察法、实验法来解答心中的疑问。

五、具体情况:

对自行车的结构,我想探究的问题还有……

第4课时

活动三:

我们学修自行车,自行车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遍又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

一、调查:

1、自行车与生活、骑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修自行车要注意哪些事项?

3、要做到安全骑车,应该怎样做?

A、遵守交通规则;

b、出行前检查自行车,提高骑车技术;

c、平时做好车的维护与保养。

二、讨论:

1、讨论自行车的优缺点。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优点,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缺点。

2、总结:

我的收获: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骑自行车的安全事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学生小组总结。)

3、通过调查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

本活动的评价。

老师的评价。

同学的评价。

第5课时

一、我们来设计自行车:

(一)、说构想

1、改变自行车的样式:自行车的样子能否改成像海水中许多海洋动物的形状,比如海豚、海狮等,它们的身体都是流线形的,如果自行车也能是这个样子,那么自行车的速度就会快许多,而且骑起来也比较省力。未来的自行车能否是组合型的,由多辆小型自行车组成,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把自行车分散成多辆,便于多人骑,就像变形金钢一样。

2、改进白行车的功能:

第一种:在自行车前装上一种红外线感应器。如果自行车在无法刹车或来不及刹车的情况下,红外线感应器能提早提醒你。前面有车辆,让你先做出反应,避免发生事故。

第二种:是在车上装有一些降温器具,比如像微型电风扇,小型冰箱,那么在冰箱中可以放些冰块,在必要时拿出来食用,降低体温。还可在自行车上装上反光镜、指示灯、挡风板等一些有利人们在骑自行车时保持安全的装备。

第三种:制成陆空两用车、水陆两用车、太阳能车、母婴车。

二、画设计图(根据想象设计的未来自行车)评比。

1、本活动的评价。

2、老师的评价。

3、同学的评价。

4、谈收获:本次实践活动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宗旨为突出点,把活动与身边实际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学生研究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困难问题的解决,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适时进行引导和指导,培养了孩子们实际生活中的抗挫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要求,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课题四、防灾减灾大行动

(3课时)

教育目标:

让学生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防止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在灾害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害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其实,

自然灾害亦然。事实上,抗灾“预则立”,也是人们在无数次与重大自然灾害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不论水灾或地震都是这样。在唐山地震过去20年的今天,人们悟出了“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的道理,虽然惨痛,但也是历史的进步。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的我们,该怎样认识“防灾减灾”的内涵及意义呢?

二、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地球灾害概述。

21世纪,在人类无数次企盼、无尽的憧憬中渐渐向我们走来。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就如同20世纪中叶,人类从太空第一次眺望地球。就是在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上,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但是,当人类陶醉于自己创造的辉煌成就时,我们的家园已笼罩上了阴影。

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很少从长远和全局考虑如何更好地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本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在全球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一篇名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中曾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的。”而实际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速度已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的预料,人类不光预支了许多属于子孙的资源,同时也正在因自己的行为而自食恶果。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等方面一连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表明了人类对这颗美丽星球的无情伤害。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浓烟、粉尘、臭气、酸雾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却正在把大气层变为空中垃圾场。

1984年12月3日深夜的印度博帕尔市,当人们在梦中沉睡的时候,一个恶魔悄然降临。一家由美国投资的农药厂的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突然泄露,数十吨毒气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在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波及11个居民区,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2800多人死亡,5万余人终生失明。

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伊拉克打开艾哈迈迪输油管,每天将几百万桶原油倾泻入大海,在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千米、宽16千米的油膜,几天后溢油总量就达到1100万桶(约170万吨),而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漂移。所经之处有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垃圾在现实生活中,亦已成为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垃圾“产量”最

高的国家里,垃圾的年产量约为2亿吨,仅纽约每天就出产垃圾2万多吨。

一次性快餐盒曾是食品包装业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标志之一,几年前还被赞誉为“白色革命”,而今,却已成为“白色污染”,成为全球公害。有数据表明,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很难消解,掩埋在土壤中,妨碍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贪婪的索取而愤怒。江河洪灾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类还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及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让地球就这样带着伤痕和泪水进入下个世纪,我们不能让曾经的美丽成为久远的记忆。在世纪交汇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文明与大自然永恒的话题——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绿色文明的21世纪。

(补充:课后请同学们参加“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签名活动!)

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洪水来了怎么办?

或许是我们对地球的索取已经走出了地球的承受范围,也或许是我们所住房的区域位置关系,总之,我们温州比较容易遭受台风、洪水的影响。假如,洪水突然来袭怎么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探讨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会一些自救措施。(以抢答题形式出现)

1、洪水灾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答:水灾的发生,都是灾害能量积累到一定能量的结果,因此在洪水到来前,洪灾区群众应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准备。

有条件者可修筑或加高围堤;无条件者选择登高避难之所,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在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蒸煮可供几天食用的食品,宰杀家畜制成熟食;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

2、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答: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

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3、水灾中,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答:避灾专家们认为,避难场所的选择不容忽视。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农村的避难场所大体有两类:

一是大堤上,但那里卫生条件差,缺少上下水设施,人们只是将洪水沉淀一下、洒些漂白粉直接饮用;加之人畜吃喝、排泄都在这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一长,极易染上疾病。

二是村对村、户对户,邻近村与受灾村结成长期的“对手村”关系。在洪水多发的乡村,政府通过发放卡片方式形成“对手户”。专家自豪地说,这是外国所不具备的,我国人民长期与洪水斗争保留下来的良好传统。

4、旅游遇到山洪怎么办?

答:山区旅游若遇暴雨,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山洪暴发的可能,缺少经验的城里人往往在大雨来临后,还在山沟里游玩、在河水中游泳,旅游车仍在危险地段行进,以致遭遇灾难。据专家说,近年在张家界、黄山、嶂石岩、崂山等著名景点,都发生过此类伤亡事故。因此专家告诫,在山区遇雨,一定要马上寻找较高处避灾。同时要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在日本某地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故:上百万人在河滩避暑,水库当时要紧急泄洪,警报已发出,巡警车也对游人不断地广播,而避暑的人们就是漫不经心,以为洪水绝不会那么快到来,而当洪水迅速包围上来时,才慌了手脚,结果淹死了11人。

作为旅游部门,也有责任在易发生山洪、滑坡处设置警示牌,并向游客发放关于景点内何处可能发生危险的说明材料。

第三课时

第三部分:地震的自救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演习动作示范

地震来临时:学生在课桌下、墙角、梁柱下以书包或任何坚固物品,保护头部,就地掩护。背部朝外,以坚固物保护头部,避免碎玻璃刺伤,安静等候主震过去!

在地震暂停时,进行第二阶段,头顶书包或者坚硬物,有秩序疏散。重心尽量放低,快步向前走,不推挤,不喧哗。

疏散前进时尽量靠走廊和楼梯两边依序向前快步走。有秩序的疏散到操场、小广场等空旷的地方。

小结:

“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意义在于: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希望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相应掌握避灾自救互救技能,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课题五、武器万花筒

(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列举武器的主要种类;举例说出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

3:能力方面:初步形成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2、教学难点:武器的发展演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中国武器知多少:

1、近两年中,我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2、学生汇报搜集的武器知识,教师总结。

(1)、在空军方面:

自主研制成功“枭龙”、“飞豹”、“歼十”战机。尤其是“歼十”战机其先进程度达到国际第三代战斗机标准。综合实力超过了美国F16战机的水平。同时在加强我国自主知识

产权的同时还大量的引进了俄罗斯空军的苏-27和苏-30两种先进的战机,来加强我国空军实力。

(2)在海军方面:

自主研制出169舰、170舰、171舰、旅沪级导弹驱逐舰。同时引见俄罗斯四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现代级驱逐舰是前苏联海军20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大型导弹驱逐舰。首舰“现代”号于1980年服役,现有19艘在役。该级舰是以对海攻击为主的通用型驱逐舰。

(3)、在潜水艇方面:国家在加大研制新型核潜艇的同时引进俄罗斯“洛基”级常规动力潜艇,“洛基”级潜艇被西方称之为“海底黑洞”来形容它的安静。是名副其实的海底杀手!

(4)、在陆军方面:

中国96式坦克的综合战力已经为居全球前三位。同时在陆军航空兵种方面中国的武直10的能力也足以和美国的武装直升机向抗衡。

(5)、在太空方面:

在中国的“东风3”型战略导弹面前,美国的TMD形同虚设,是美国永远不敢向中国挥舞起“核大棒”。

第二课时

(二)武器的发展演变: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知识。

1、石兵器: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为了求取生存,部落之间常因掠夺婚姻、渔猎、采摘领地,而引发原始战争。在长期的战争经验总结中,人们发现单纯地利用带着锋刃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有人用石、骨、角、木、竹等材料,采用刮削、磨琢、绑扎等方法,制成最早的兵器。由于它们以石制的为多,后人称之为石兵器。石器时代的兵器虽然制作粗陋,但是已经形成了武术器械的基本类型,远程作战兵器:戈、矛、石镞成为武术器械中的长兵;近程作战兵器石刀、石匕首发展为短兵。尽管石器质料硬脆易碎、兵戈相见,易于损坏,但是它们却为第一代金属兵器——青铜兵器的出现奠定了雏形。

2、金属兵器:

A、青铜兵器:

据兵器史料载,青铜兵器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的夏王朝已经用于装备军队。到了商代,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提高,青铜兵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制品有长杆格斗兵器戈、矛、斧;卫体兵器短柄刀、剑、射远的复合兵器弓箭;防护装具青铜皮甲、盾等。商代以后,铜的采掘和青铜冶铸业得到比较大的发展。《考工记》中关于“六齐”的论述,已经总结出春秋时期一些青铜兵器中铜和锡的组配比例,其中斧斤是五比一,戈就是四比一,大刃是三比一,削杀矢是五比二。有了这些组配比例,就能保证所制各种兵器适当的坚韧度,满足作战的需要。此外,《考工记》的“冶氏”、“桃氏”、“函人”、“庐人”、“弓人”等条,还记录了杀失、剑、甲、戈戟、矛、弓等一些兵器的材料选择、尺寸大小、形制构造和规范等内容,表明当时制造的兵器已经向标准化迈出了最初的一步。

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青铜复合剑的制造技术,这种剑的脊部和刃部分别用含锡量不同的青铜铸成。铸造时,先铸造剑柄和剑脊,后铸造剑刃,再把剑刃同剑脊的榫部结合成一体。经过对这种剑的实物测定,脊部的青铜含锡量是百分之十,刃部的青铜含锡量是百分之二十。含锡量比较低的脊部韧性比较大,不易拆断,便于久用。含铜量比较高的刃部坚而刚,利于刺杀。这种脊韧刃坚、刚柔相济的复合剑,既有比较高的刺杀力,又经久耐用,是青铜兵器制造技术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铜制的射远兵器弩,铜兵器的发展也到了鼎盛期。从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是铜器的衰变期。这时期虽然在铸造技术上有许多的发明与创新,然而在整体上却衰落了,因为,铜兵器密度较大,韧性依然不够大,很难适应车战长兵的需求,一寸长一寸强的武术器械优势得不到体现;面对机动灵活的马战不仅要长,还要轻便。战争渴求人们不得不致力于追求兵器材料的革新,铁器应着这种需求,登上了战争兵器的舞台,也把武术器械的发展推向了历史厮杀的舞台。

B、铁质兵器:

铁质兵器在我国运用尚早,从1931和1972年,河南、河北出土的铁援铜戈和铁刃铜钺,证明我们的祖先用铁制作兵器从商代就开始了。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对铁的冶炼技术还没有掌握,那时候的铁与铜混合制作也许尚属偶然,因数考古证明混合的铁质属于自然陨铁。只有到了春秋晚期,我们的先人在冶铁上取得了生铁、钢与铸铁柔化技术重大的突破时,才能意味着真正意义上铁器时代的到来,早期的生铁的含碳量太高,质地硬而脆,很容易折断,妨碍了它的实际运用。生铁的柔化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对生铁进行长时间的加热,使原来的碳化三铁(Fe3C)得以分解为铁和石墨,使原来的脆性铁变为了展性铁。钢铁且刚有弹性,用以制作的兵器在战斗中既不易折断,又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从三国张飞的丈八蛇矛枪,关云的大刀等他们产生的时期就是在治铁技术发展的成熟时期。铁兵器的广泛制造和投入运用,使得冷兵器的质量和性能大大得到提高,使古代中国军队的兵器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大量手持锋利铁兵器的骑兵、步卒等相应而生,在一次一次地实战中总结格斗经验,各种新兵器随之创造而出,其用法也随之诞生而走向成熟。正由于此,才会有后来的十八般武艺的多种说法,给武术器械的发展带来从未有过的辉煌。

3、热兵器对武术器械的影响

火器:火药的发明是中国炼丹家偶然创造的革命性奇迹,作为副产品而获得成功。从火药的发明到有目的应用于军事,至少经历了有三百年的历史。据《九国志》记载,首次采用发机飞火烧掉敌城,还是在唐朝末年。暗示着火器时代的来临,火器的大量使用,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由近体、点杀伤性冷兵器过渡到远体、面杀伤性的火器为主,并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火球、火铳、火炮、地雷等随着战争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火器的发明与改进,战争进入了高技术阶段。个人的英勇敌不过机械的技术,谁能使用比较先进的兵器,谁就拥有制胜的决定性力量,能够在远距离上发挥作用的火器,打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匹夫之勇而获胜的个人英雄主义观念。更何况,火药的爆炸声和强烈的光芒,惊骇战马而削弱了骑兵的力量.。无论是重甲骑兵还是轻弓快马,无论是长枪,还是硬驽,在呼啸的炮弹轰炸下,只能褪为历史的纺车、青铜器。就连一向以弓马治天下自诩的晚清政府,最后也不得不提出“军储利器,枪炮为先”军事装备战略。由于火器的大量使用,使得冷兵器在战场上受到了无情地挑战,而逐步被淘汰。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冷兵器从战场的脱离,武术器械的发展迅速从军队下移于民间。据武术史记载宋朝耍枪弄棒的武术常见于勾栏瓦舍,这绝对不可能说是历史的巧合,因为这个时候火器用于部队作战已有相当规模。所以,部队火器的大量使用,一统天下的冷兵作战模式只能是一个个脱离充满杀戮的战场。武术器械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原来简单实用的战场格杀工具,编成了各样的套路,成为民众的防身健体的工具,走上了以服务于民众为主体的发展轨道,

4、高科技兵器

如果说,火器还能让冷兵器与之并存的话,那么,到了核时代已是十分不可能,大面积的杀伤性核武器,使得冷兵器在战场上绝对没有用武之地。今天如果我们看到背着大刀,端着嵌有刺刀的冲锋枪的士兵,与敌格斗的情景,只能是电影中的画面,小说中的描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精准化、无人化、智能化、非接触远程打击,精确制导成为现代战争兵器的核心技术。武术器械的发展已完全从战场上分离出来,所谓的长兵、短兵只能是历史的称谓。如今的武术器械纤细柔软、棱角方钝、装饰华丽,尽管也会伴随着练习者的挥舞,不时地发

出哗啦啦地铿锵之声,但是,只能在体育竞技场上,在民间健身场所,去再现历史。原汁原味的古老武术兵器,只能在历史博物馆中寻找归宿。

第三课

(三)武器与国家安全:

学生讨论武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1、全面禁止并彻底销毁核武器是解决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证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一贯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2、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四)小结

为了保护祖国的安全,我们要学习知识,研究武器。

课题六、星空探秘

(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星空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5、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星空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了解星空运行规律。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星空的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星座在天文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占星术也假借黄道12星座的形象,但天文学家都把占星术视为没有使用真正科学方法的伪科学。基本上,将恒星组成星座是一个随意的过程,在不同的文明中有由不同恒星所组成的不同星座──虽然部分由较显眼的星所组成的星座,在不同文明中大致相同,如猎户座及天蝎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八十八

个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根据中世纪传下来的古希腊传统星座为基础。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

第二课时

二、星星的运动:

1、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2、地球的卫星——月球

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第三课时

三、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第四课时

四、认识星座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五、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

课题七、科学在我们身边

(3课时)

一、背景分析:

中国人民自古就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的伟大人物。作为龙的传人,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者,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我们的学生更应该从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

我们的校园文化布置有着浓郁的科学文化气息,在校园的宣传栏中、楼道的橱窗里、教学楼的墙壁上,随处都能看到有关科学家们的介绍。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神秘殿堂。

二、设计意图:

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认识科学家”、“我的志向”、“我的科学发现”。通过对科学家的调查,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改变人类命运,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对科学家的生平、主要的成就、研究的过程、科学试验、获得的成绩,等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间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学习他们高贵的品质,不怕失败的坚韧挺拔的奉献精神,从小树立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不怕吃苦的品质。让学生在“我的科学发现”环节中,体会自主动手动脑发现科学现象,思考科学原理的快乐。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及科学发明; 2、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一些科学现象,主动思考探究科学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合作精神,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更多的走进科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对科学的热爱,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课时计划和活动准备:

1、跟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旨在增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了解科学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

2、学生自由组合成5个小组,每组设立正、副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3、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对科学家初步分类、整理后制定出“医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其他类”等七个研究小标题,通过自愿选择的方法将七个小标题分配到七个小组。再按照“认识科学家”、“我的志向”、“我的科学发现”、三个版块活动。

4、老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可通过询问熟人、查阅书籍、上网收集、在学校里寻找宣传报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研究资料。

五、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科学家:

1、从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谈起,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和好奇之情,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2、探究活动:除了竺可桢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根据分组选择探究方向。先在校园里寻找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再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3、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如科学家的生平、主要的成就、研究的过程、科学试验、获得的成绩等。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见解。组长负责,记录员记录要点,进行整理,完成表格以便与同学分享。科学家的姓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信息来源。

二、“我”的志向: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给自己定下志向,或者写下一句座右铭。

第二课时

三、“我”的发现: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一项研究项目。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新发现、奇怪现象等等进行研究。(引导提示:观察校园的植物、动物;生活中的小经验。)

2、小组研究,分工协作。留心观察并寻找解释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提示: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请教老师和家长,查阅图书馆等各种方式获取答案。)

3、小组完成一份科学日记或发现日记。

第三课时

四、成果展示及总结:

1、小组整理自己搜集的科学家信息表格和观察日记,准备汇报。

2、集体汇报小组研究成果,把自己所了解到的科学家的情况和小组的科学发现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成果。

3、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情况,教师及时做出评价,总结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鼓励学生今后积极动脑,勇攀科学高峰。

五、预期成果及评价方案:

本活动的预期成果有科学家调查报告,学生的自我发现并写有日记等。

课题八、我的爸爸妈妈

(5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进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时间:5 课时

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了解,汇报课之前一个月,教师布置了六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

(二)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1、导入: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 ,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 。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主题。

2、请学生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3、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只有两个同学表示能够坚持。)

交流、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十二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无比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4、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第三课时

5、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游戏规则:随意点出一名学生,让他讲出家长的特征。(身材、相貌、喜好、工作等。)交流、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6、师讲故事。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母亲用鲜血洒在雪地上让救助人员发现,从而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故事二:一名父亲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从邪道走向正规,被黑社会杀害,他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飞行英雄,以爸爸的名字去命名机场。

交流、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同程度地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第四课时

7、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某老师从小任性、调皮,当妈妈后领悟了“妈妈”的含义,可惜妈已远去,悔恨与内疚萦绕心头。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写几个字、

画一幅画送给我,我会感到无限的安慰。(当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交流、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你们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8、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渲染环境,学生赠送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到场的家长。(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再次流下了热泪。)

第五课时

(三)布置作业:

1、每人写一篇习作,记录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2、作品展示、交流。

3、作品点评。

课题九、走进三百六十行

(5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三百六十行》是五年级上册“职业认识”教育的一个内容。关于职业认识教育,前面已安排了两个内容,一个是三年级《父母的职业》,另一个是四年级的《面包房里的劳动》,六年级又安排《三百六十行》这个内容。教材安排是循序渐进的,从了解父母的职业开始,初步学会访问的方法,到调查面包的来历,学会调查方法。

本课在前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调查法、访问法,研究职业的产生、职业的种类、职业之间的联系,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意识。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指导学生产生研究的小课题,制订研究方案。第二课时根据方案实践探究。第三课时汇报交流实践成果。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学会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种类、职业的产生及职业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学生初步学会从众多问题中梳理出研究的小课题,能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3、情感目标: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意识;初步感受到每种职业都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从众多的问题中梳理出研究的小课题并选题进行方案的制订。

(三)教学准备:课件、方案表。

三、教学时间:5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片:听歌曲引出职业这个话题。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职业。

(3)老师介绍新型的职业,揭示课题。

二、产生主题。

(1)引导提出问题。

预设:

①(教师、医生、司机、警察……)这种职业是怎么产生的?

②我国或所在的城市有哪些职业?

③哪些职业之间有什么联系?

④(教师、医生、司机、警察……)这种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与本领,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

⑤他们工作辛苦吗?收入是多少?

⑥哪种职业最受欢迎?……

(2)引导梳理问题,产生小课题。

预设:

①(教师、医生、司机、警察……)职业的产生。

②(我国各城市)职业的种类。

③职业之间的联系。

④(教师、医生、司机、警察……)需要具备的知识、本领及职业道德。

……

第二课时

一、制订方案。

(1)指导制订研究方案。

(2)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我们的方案:研究课题、研究内容、人员分工、研究步骤。

(3)交流方案,调整方案。

二、总结。

自我个人简介:蓝伙珍,女,1973年7月出生。1993 年毕业于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通过自学,于2000 年获得法律专科学历,2007 年获得本科学历。1993年8月分配到龙泉市上洋镇中心小学任教,1995年8月调到丽水市大港头镇中心小学任教,2004年8月调至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任教至今。本人一直在小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任教语文和活动学科,虽然一直没有专任活动学科,但本人却对它情有独钟,积极参与各种有关劳技的活动,多次承担县教研室组织的讲座、教学研讨活动课。攥写的论文《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获省三等奖,《快乐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一文在省活动课程中获一等奖,《劳技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在省活动课程中获三等奖等。2006年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身边的职业网。

教学过程:

一、学习94页小博士提示。

二、学习94页我国的产业划分:

1、农业;

2、工业;

3、一、二产业外的其它行业。

三、身边的职业网调查:

1、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开始调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