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201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201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201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

一、法规的主要种类

1、国家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办法)。根据人大授权制定的是“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3、国务院部门规章: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部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章。(规定、办法)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实施办法、条例)1)一方面是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2)另一方面是针对地方性事务制定在本行政区内有效的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二、法律的责任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法规制定的程序: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发布

立法者:人大代表及相关机构

行政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

司法主体:高法高检等

法律案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审议环节具有民主性、严肃性、充分性。

表决和发布:人大法案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常委会法案由委员长提请,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

两法案通过均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发布。

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体: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广义上的全体民众。

社会政策的对象:普惠型(义务教育、所有老人、儿童的生活费补贴)

优点: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可以

避免“贫困烙印”。

特惠型(低保、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

优点: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针对性强。

四、社会的资源调动方式:1、公共财政:税收

2、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境上的组织和

个人。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慈善事业被称为“第三次分配”)

3、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

1)参与其中 2)减免税收和其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 3)政府购买

服务

2020年的目标: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形成与经济相适应,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供给体系,水平显著提高。

五、1、邓小平提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思想。→中央提出的:经济、政治、

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性、紧迫性:体现在四个深刻:1)经济体制深刻变革。2)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3)利益格局深刻调整。4)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目标的三个基本维度:1)人民安康2)社会安定3)国家充满活力

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

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

建设

3、十七大报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社会建设的论述:

基本目标:确保社会即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基本导向: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主要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5、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任务界定为:保障及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两大方面。

1)在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

2)在医疗卫生政策方面: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

六、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前者对后者有重要影响,后者对前者有积极促进。

1)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营造和具体制度建构;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体现在制度规范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

2)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主要靠:社会工作者具有“专家”和“基层实践者”双重角色。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四点要求:1、统筹规划教育培训

2、切实加强人才职业道德建设(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3、大力开展专业培训:三项工程:1)职业能力建设工程。2)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3)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两项培训:1)领导干部培训。2)下派基层干部和大学毕业

生培训。

4、大力发展专业教育

二、为了保证专业培训落到实处的四点要求:

要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干部学院、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工作。

要分领域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和教材;

要加大社会工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务水平较高的培训师资队伍。

要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三、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的要求

1、研究制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

2、以基层为重点配备。(城市、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地)

3、明确相关事业单位岗位。

4、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

5、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

6、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7、建立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作用好的宏大志愿者队伍)

四、推进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

1、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

1)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2)完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3)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4)鼓励聘用持有职业证书的专业人才。

2、做好薪酬保障工作。

3、建立表彰奖励制度。(物质保障和精神奖励)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一、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分解为5个具体目标:

1、规模不断壮大。(到2015年,总量达到50万人,中级达到5万人,高级达到1万人。到

2020年,总量达到145人,中级达到20万人,高级达到3万人。)

2、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城乡、领域、专业、能力和年龄结构)

4、人才效能不断增强。

5、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二、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和教育与研究人才。)

1、大规模发展服务人才

1)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服务人才队伍。

2)主要举措:

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将人才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实施住处系统建设工程,研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

实施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研究制定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政策。

2、大力培养管理人才

1)目标:社会工作行政和行业管理人才;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2)举措: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加大各类管理会和培养力度;

培养、引进行政管理人才;

3、加快培养教育与研究人才

1)目标: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法规政策,能够推动本土工作理论和政策实务发展、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人才。

2)举措:纳入青年英才开展计划,组织实施培养引进工程;

大力培养适合部门需要、体现行业特色、满足领域需求的人才。

三、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目标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目标: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建立符合发展规划、体现中国特色的机制。

举措:坚持党管理人才原则;

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人才投入机制。

2、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政策

目标:以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核心,不同学历层教育共同发展,专业和普及有机结合的培养政策。

举措: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

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3、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政策

目标:坚持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逐步完善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政策。

举措:实施分类管理;

完善人才考核制度。

4、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政策

目标:坚持以用为本原则。

举措:建立健全使用政策措施;

加大人才使用力度;

促进专业人才流动政策;

5、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目标:以激发人才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充分实现人才价值为目标,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

2、监督管理6点要求: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过程监管

3)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

4)坚持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短期效果评估和长远效果评估、社会

效益评估和经济效益评估相结合。确保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 5)将考评结果与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挂钩。

6)建立征信管理制度。

第四节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一、一个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发展8万家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公信力

强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效承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满足人民群

众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二、完成管理制度三个措施:

1、改进登记式(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专业人才)

2、强化监督管理(年度检查、社会评估、绩效评价、信用建设)

3、推动信息公开(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三、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1、内部治理能力(原则:法人治理结构、恪守民间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2、着力提升机构服务水平

3、建立联系志愿者制度

4、加强民办党群组织建设

四、行业组织在民办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1、支持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

2、推进行业自律

3、积极做好行业服务

五、建立健全支持保障体系

1、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2、加大对民办机构扶持力度

3、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机构发展。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一、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

1、《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4个主要贡献:

1)构建了体系

2)加强了社会救助统筹协调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4)强化了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核心对机制

2、建立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及时

3、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

4、资金: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5、信息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社会救助类型和社会力量参与者社会救助的规定

1、主要类型:低保、特困供养、受灾人员、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

2、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1)形式: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

2)享受的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

3)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承包、采购

4)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

5)参与给予支持。

三、社会救助监督管理

1、申请的途径:可以先向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不服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四、法律责任:

1、对符合的不予受理的

2、对符合的不予批准的

3、对不符合的予以批准的

4、泄露信息,造成后果的

5、丢失、篡改数据的

6、不按照规定提供相关服务

7、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处罚形式: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的,由有关部门责令追回;

有违法所得,进行没收,给予处分,可处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节低保和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

1、低保对象资格:1)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

2)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

3)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

不能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1)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

2)在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内服刑、劳动教养人员;

3)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2、低保的申请与审核

申请:以家庭为单位,户主向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可以单独提出申请的:1)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

2)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宗

教人员

人户分离的处理方式:1)同一市区的,在户籍地开具证明至现居住地申请

2)户主户籍地申请,其他成员开具户籍地未享受证明。

3)农业和非农业的,分别申请城市或农村低保。

3、低保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1)家庭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净(纯)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2)家庭财产: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

机动车辆、船舶

房屋

债权其他财产

3)调查时间: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4)调查的方式: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其他调查方式。

4、低保申请的民主评议:

1)评议时间:经济调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

2)参加人数:村居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参加评议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3)程序:宣讲政策、介绍情况、现场评议、形成结论。

5、审核审批以及低保金发放

1)审批时间:公示期为7天,上报县级民政部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意见。(要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户抽查)不符合的在审批意见3日内书面通知。

2)可提高待遇人群: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其他生活困难人员。 3)发放时间:从批准之日起下月发放,以有异议的,重新调查后,20个工作日内审批。

每月10号前,不发达的农村,每季度初10日前。

6、低保动态管理

1)“三无”人员,有重病、重残疾家庭收入无变化的一年复核一次。

2)知道内较稳定的,半年复核一次。

3)不固定的,原则上城市按月、农村按季复核。

1、定义: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

2、供养的内容与方式: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3)提供疾病治疗

4)办理丧葬事宜

第三节受灾人员救助与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自然灾害救助原则: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

工作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1)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协调。

2)民政部门负责救助,承担具体工作。

3)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二、救助准备工作

1、应急预案的内容:1)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2)应急队伍

3)应急资金、物资、设备

4)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处理

5)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6)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

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

1、预警响应措施:1)向社会发布规避的警告,宣传避险常识和技能,提醒做好自救互救

2)开放场所、疏散、转移,实行有组织的避险转移

3)加强对易受危害的场所的安全保障

4)责成民政等部门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准备。

2、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措施:

1)立即向社会发布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

2)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员

3)紧急调拔、运输应急资金和物资,及时提供各项救助,保障基本生活。

4)抚慰受灾人员,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

5)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6)分析评估灾情趋势和灾区需求,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7)组织捐赠活动

四、自然灾害的灾后救肋工作

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和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过渡性安置。

五、自然灾害的救助款物管理

1、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民政部门负责分配、管理并监督使用情况。

2、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调拔、分配、管理物资。

六、救助中的法律责任

1、迟报、谎报、瞒报,造成后果的

3、截留、挪用、私分款物的

4、不及时归还征用财产,未按规定给予补偿的

5、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实、徇私舞弊的其他行为

七、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1、救助的对象:城市1)低保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

2)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

殊困难群众

农村1)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

2)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具体条件由地方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城市救助的条件: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后 1)救助的原则:多方筹资、多种方式、量力而行

2)救助的形式:社会力量资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和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3、农村的救助形式:1)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

2)尚未开展的,对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的救助

3)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原则上不

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

4、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城市向户籍所在地,农村是属地化管理原则

2)核查:城市是街道办事处,农村是乡镇人民政府

3)审批:县级民政部门

5、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1)管理和使用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收支平衡

2)筹集: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资金

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

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按规定可用于的其他资金

6、基金的管理:年终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

基金总额的15%。

第四节教育救助与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教育救助的含义、形式与标准

1、对象:义务教育阶段的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救助

在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给予适当救助2、形式: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

(二)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和工作目标

1、对象:1)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

3)持有低保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4)其他规定是的

2、目标:1)对五保户和三无对象的,基本实现普通中小学免费教育

2)对低保和特困户的基本实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高中阶段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二、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1、住房救助的形式: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

2、申请:可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

3、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机制:按照适当低于同地段、同类型住房市场租金水平确定。

第五节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一、就业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就业救助的办法: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

性岗位安置。

二、临时救助法规与政策

1、临时救助的总体要求:1)应救尽救;

2)适度救助;

3)坚持公开公正,做到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

4)坚持制度衔接,形成整合力;

5)坚持资源统筹,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家庭自救有机结合。

2、临时救助的方式:发放临时救助金、发放实物、提供转介服务

3、工作机制:1)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2)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3)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4)不断完善资金筹集机制

4、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能力建设(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3)加强监督管理

4)加强政策宣传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与内容

1、形式:救助站救助,一般不超过10天

2、内容: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2)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3)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4)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5)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3、程序:1)提出救助需求(自愿原则)

3)救助站决定是否实行救助,并对属于救肋对象的及时安排救助

4)终止救助:救助期满的、提供虚假信息的、自愿放弃救助的、擅自离开的

四、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一)援助对象的范围:

1、代理: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低保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2、刑事辩护: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3)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

3、公诉:1)视力、听力、语言有障碍的残疾人或者未成年人

2)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

无须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4、终止法律援助的情形:1)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条件的

2)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3)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的

4)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主要内容

目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一)家庭赡养与扶养

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1、家庭赡养:1)护理与照料2)住房3)承包地4)精神慰藉

2、扶养与监护:1)扶养2)监护

3、婚姻

4、财产与继承

5、赡养协议

6、家庭养老政策支持

(二)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

2、护理保障

3、社会救助

4、住房保障

5、社会福利

6、社会扶养

7、

保障措施

(三)社会服务

1、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

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城市、乡镇90%以上、

农村60%以上建立站点,每千名老人35-40张床位)

2、主要任务:1)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

综合发挥多种设施作用。

实施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

2)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

发展老年人文体娱乐服务

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

3)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

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

4)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健全服务网络

拓宽资金渠道

建立协作机制

5)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拓展养老服务内容

开发老年产品用品

培育养老产业集群

6)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

3、政策措施:1)完善投融资政策

2)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3)完善税费优惠政策(非营性的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的要

4)完善补贴支持政策(彩票公益金将50%以上用于)

5)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

原则: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培育市场主体;坚

持规范操作,注重绩效评估;坚持体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

工作内容:明确购买主体、界定承接主体、确定购买内容、

6)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7)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

(四)社会优待

1、社会服务优待(办理各项事项时真实意思进行询问并依法优先办理)

2、法律服务优待

3、医疗服务优待

4、公共服务优待(服务行业对其免费开放,农村不承担兴办公益事业的筹劳义务)

(五) 宜居环境

1、宜居环境规划、建设

(六)参与社会发展

1、尊重老年人意见

2、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3、维护老年人收入和劳动安全

4、开展老年人教育

5、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责任

(一)家庭和社会成员责任

1、家庭纠纷处理: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对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

行)。

第二节妇女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主要内容

(一)政治权利

1、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2、选举和被选举权

3、妇女干部培养与选拔

(二)文化教育权益

1、教育机会平等

2、教育权利保障

3、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

4、文化权利平等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益

1、女职工录用(不得在合同中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内容)

2、薪酬待遇和职务晋升

3、劳动保护(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四期受保护)

4、社会保障

(四)财产权益

2、财产继承

(五)人身权利

1、人身自由权(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

2、生命健康权(不得歧视被拐卖、绑架的妇女)

3、防止性侵害

4、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

(六)婚姻家庭权益

1、婚姻自主权

2、反家庭暴力

3、家庭财产权

4、子女监护权

5、生育权

二、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责任

(一)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依法调解、申请仲裁、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法院诉讼、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第三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主要内容:1、生存权(最基本的权利)

2、发展权(在营养、衣着和住房方面)

3、受保护权(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

4、参与权(参加社会生活并通过发表言论和采取行动对其产生影响的权利)

5、受教育权

二、保障未年人权益的方法

(一)家庭保护

1、监护和抚养

2、关爱与引导

3、教育培养

4、民主尊重

(二)学校保护(教育权、发展权、受尊重权、参与权)

1、实施素质教育

2、关爱与尊重

3、开展成长教育

4、确保健康与安全

5、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实施专门教育

(三)社会保护

1、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维护受教育权

3、为未成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4、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

5、预防网瘾

6、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

7、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

8、为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劳动保护

9、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

11、为特殊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救助

12、加强卫生保健与预防疾病

13、支持鼓励发展幼儿教育

14、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与名誉权

15、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教育

(四)司法保护

1、及时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

2、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3、在继承与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4、依法强化父母或监护人与抚养责任

5、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审理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

1、内容:1)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对于达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2、责任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司法行政部门、共青团、少先队、职教机构、用人单

位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居委会、父母、监护人。

(二)对不良行为的预防

1、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措施:1)教育与监控;

2)学校教育与管理

3)社会环境监控与管理

4)传媒与出版物管理

(三)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1、严重不良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矫治工作:1)工读学校矫治(父母、监护人,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

2)司法矫治(未满14周岁,予以训诫;未满16,责令严加管教,必要

时,依法收容教养)

(四)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1、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2、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3、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4、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

(五)预防其犯罪的法律责任

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2、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

3、出版者

4、销售者

5、传播者

6、营业性场所

7、教唆、胁迫、引诱者

四、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与安置

(一)孤儿安置

1、亲属抚养

2、机构养育

3、家庭寄养

4、依法收养

(二)基本权益保障

1、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2、医疗康复保障水平

3、落实教育保障政策

4、扶持成年后就业

5、加强住房保障和服务

(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

1、原则:权益保护优先、救助保护和教育矫治并重、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和社会

参与

第四节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主要内容

(一)康复

1、总体方针: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社区康复为基础,

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二)教育

(三)劳动就业

1、就业方式方面: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

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其普及、稳定、合理。

集中使用全日制工作的,应当占总数的25%以上,安排比例不低于总数的

1.5%。

2、就业促进方面;

3、就业保护和培训方面

(四)文化生活

(五)社会保障

1、残疾人供养和托养

1)体系建设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残疾人托养服务基础设施条件,要通过民办公务、公建民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残疾人多

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2)制度保障方面:保障民办机构在政策知情和信息、数据等公共资源共享方面同公办享受同等权益。

3)政策扶持方面:①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并且鼓励通过社会募集等多种渠道筹措

②完善土地政策;要落实相关税收和价格政策

③要加强对其金融支持

④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进行捐赠

⑤要加强对民办机构的技术支持和援助力度

(六)无障碍环境

1、建设和改造要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2、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

3、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

4、组织选举部门应当为残疾人参加选举提供便利。

(七)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

1、任务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

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家庭收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基本公

共服务覆盖并不断提高水平,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发展有基础。

第五章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

(一)结婚的条件

1、必备条件:1)双方完全自愿:是双方而不是一方;是双方本人;是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则

2、禁止条件: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特定疾病的人结婚

(二)结婚的程序

1)申请2)审查3)登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地婚姻登记机关)

(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1、无效婚姻(违反公益要件):1)违反一夫一妻制

2)当事人为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3)患有禁止结婚疾病

4)未到法定婚龄

请求权人: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

1)重婚的: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基层组织

2)未达婚龄:未达婚龄的近亲属

3)禁止亲属关系的:当事人的近亲属

4)禁止疾病的: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无效婚姻的机关:法院

程序:不适用调解,若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可以调解。

法律后果:①不产生婚姻的法律效力

②效力均采取溯及既往的原则

③不得侵害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④子女受法律保护,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2、可撤销婚姻(违反私益要件)

1)请求权人:只能是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

2)请求权期间: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现;

限制人身自由的,自恢复自由之日起一年内

3)宣告机关和程序:可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

(四)事实婚姻

1、区别:是否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是首要标志

2、1994年2月1日以前: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1994年2月1日以后:1)在案件办理前,补办结婚手续的认可,效力按实质要件时起算 2)不补办的,按同居关系处理

二、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

(一)夫妻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财产从属于人身关系)

1)姓名权(子女可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扶养人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 2)职业、学习和社会活动自由权

3)婚姻住所决定权

4)日常家事代理权

5)计划生育义务

6)扶养的权利义务:①包括经济上相互供养、生活上相互扶助

②存在的人身关系,不得转让、处分或抵销

③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④一方不履行,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7)继承权

2、夫妻财产制

1、发生根据:分为法定财产与约定财产

2、内容:1)共同财产制:一般、动产及所得、所得、劳动所得

2)分别财产制

3)剩余共同财产制

3、原则: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

(二)父母子女关系

1、种类:1)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

2)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收养关系、抚养教育关系

2、相互权利义务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4)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三、婚姻解除的条件、程序与法律后果

(一)登记离婚

1登记离婚的条件:1)双方自愿离婚

2)双方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

(二)诉讼离婚

1、法定标准:1)感情确已破裂,应当进行调解

2)感情确已破裂的例示性规定

①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③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2、程序:调解:1)双方达成和好协议

2)双方达成离婚协议

3)协议不成,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应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

3、两项特别规定:

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2)关于女方在特殊情况下离婚的特别规定: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

六个月内

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遭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核心是个别化一对一专业服务。 (3)服务目标:协调个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三.个案工作的本质 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症状,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服务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 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 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 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 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1)基本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 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 2、NO x 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 2.氢能源的缺点:(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 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4.实验室制取氢气:①反应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②实验装置: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 (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H 2 + O 22O (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 22四.金属材料 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常见合金:青铜器(Cu-Sn 合金)、黄铜(Cu-Zn )、钢和生铁(铁合金)、铝合金;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3.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 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和纯碱(Na 2CO 3);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人工关节等。 六.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 2.塑料:(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有机玻璃(PMMA )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 (3)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 染——“白色污染”。(4)解决“白色污染”方法: A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 .回收废旧塑料;C .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 3.合成橡胶:(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 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 (2)几种纤维的性质比较实验: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略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 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中唯一一科以主观题形式考试的科目,需要考生在复习应试的过程中,熟悉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融会贯通社会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沉着应答。01 熟悉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实务主要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主要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处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该目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实务考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考生既要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要结合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试内容 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和程序,以及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还有在不同服务领域开展的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等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 (三)考试题型

根据大纲要求,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型全部是主观题,根据历年考试 出题情况分析,一般会有5?个大题,?每个大题分1-3?个小题,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题型主要分为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案例分析题会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资料,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对之进行全面 深入地分析,并按要求进行作答。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一般会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各个阶段上具体方法的运用。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这些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考生必 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二是各类对象在不同领域中面临的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这些会从一些理论视角提出问题,让考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方案设计题也是给出一个案例情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出环 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命题的思路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方案,如个案介入计划;二是针对小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小组工作计划书;三是针对大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社区活动策划方案。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要分两步走:一是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着重分析给定的案例情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案主需求;二是具体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需要掌握个案介入计划、小组工作计划和社区活动计划的基本要素,按照相应的格式设计即可。 2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第一讲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含义 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和机构的有组织的体制,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满意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发展个人能力和提升福祉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福利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牵涉较大数量人群的福祉和利益,包括身体、教育、心理、情绪、信仰和经济需要。社会福利经济上是大事情。 2、社会工作的定义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迁、人的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解放和赋权以改善福祉。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影响社会变迁以改善所有人的福祉的应用科学;王思斌: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 ·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 1、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基础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基础包括: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2)多样性:理解人们经验、需要、信仰的差异和相似性,能够将评估方法、社会干预与特定人群对应;3)理解社会和经济公正: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干预的技术;4)对受社会问题影响的风险人群的理解;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人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家庭、团体、组织、机构、社群)的知识;6)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了解政策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如何根据社会和经济正义分析和影响政策的形成;7)社会工作实务;8)研究:包括量的、质的研究 2、理解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社会工作行业构造了不同的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和影响它的工作。 1)信仰的观念文化能力(找到正确处理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的文化的方法的能力) 2):根据服务受益人来分组:共同的地点,如邻里、小镇、农村地区、国家等;共同的关注、利益或认同。 在国际水平来解决影响人们福祉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社会,个案工作是自然的起始点;团体、组织的社会工作比个案工作复杂。文化因素会影响到案主结构的划分,在有些社会,家庭、社区是主要的参照点。 3)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活动常按照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阶段进行建立关系:在工作者、案主、案主的环境之间建立关系。 评估和计划:评估风格与工作者的理论视角、机构的使命有关;评估内容就是要理解实务情境。 干预:案主与工作者共同的活动,而不是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干预过程受工作者的理论观点的影响。 干预成效评价:思考投入的努力和资源是否充分、有效。对工作有效性的评估可以使未来在同样情境中的案主受益。许多人认为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使用评价 结束关系:主要关注良好的结束。回顾工作、谈论关系、怎么发展、哪里起作用、哪里不起作用、计划进一步发展。 3、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 1)等的定义整合社会工作考虑个人问题与集体问题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的人的系统—社会、社群、邻里、复杂组织、正式和非正式团体、家庭、个人—以创造使社会功能最大化的改变2)整合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实务工作者确认在多种系统水平的改变潜能——系统内部、系统之间、各种环境系统之间,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系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 “人在情境中”:在社会环境的背景之中考察人的行为; 专业社会工作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开展; 将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活动与直接实务整合起来。 3)社会工作四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通过帮助个人、团体、家庭、组织、社群完成任务、减少不幸、使用资源来改善、恢复、维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社会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的规划、拟定、贯彻,以满足基本需要、支持人的能力的发展; 通过组织的、行政的主张或政治与社会行动最求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给风险人群赋权、改善社会和经济公正; 发展和检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 4)指导整合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内部-外部力量范式 第二讲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不断从其他学科借用理论:这说明社会工作根据社会发展而改变自己,是有活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多才多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文化相适应。但社会工作也因此受到批评。 2、社会工作对自身实务的理解与理论创建:心理社会理论、问题解决模型、生态系统理论、赋权理论 3、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 ①理论指导确定什么是对人们真正有帮助的; ②理论帮助检验观点、预期不同干预的结果,并将这些结论 应用于未来情境; ③理论使实务情境变得有条理、连贯:干预活动不是任意的、 易变的,而是基于合乎逻辑地评估一个案例多大程度上符合理论的论断。 三、社会公正理论 1、社会公正; 2、社会工作的主张:社会工作关于社会公正 的伦理原则: 3、社会不公:①表现:;②原因或解释: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③后果或影响 四、人权视角 1、人权: 2、人权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人权确认了一些 基本需要以及致力于满足这些基本需要,因此人权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道德基础、判断事物的准则,并反映社会工作追求的基本信念:. 3、人权内容: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权、政治权、经济社 会和文化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我国的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4、当代人权观:人权被看做是社会建构的,反映不同的背 景、观念和文化;重视人权共同点的社会理解;不再墨守条文,强调世界人们反思性的对话:作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如何认识到相互依赖,保护我们的未来。 五、优势视角 1、优势视角的原则:社会工作强调人的长处、优点、力量, 而不是人的病态 二、病理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 人叫做“案例”;症状的结果是诊断人是独特的,特质、才能、谋略导致力量 治疗以问题为中心治疗以可能性为中心 个人陈述通过专家的解释有助于诊断个人陈述是理解和欣赏人的必要途径 儿童期创伤是成年期病理的先兆儿童期创伤可能增强或削弱一个人 治疗关键是工作者设计的治疗计划关键是家庭、个人、社群的愿景 工作者是案主生活的专家个人、家庭、社群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选择、控制、追求、可能性 受病理限制 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工作的资源是专业人士的知识、技能资源是个人、家庭、社群的力量、能力、适应技能 帮助减少症状的影响以及行动、情绪、思维、人际关系的消极的个人和社会结果帮助围绕着过好的生活、支持和发展价值观、追求和寻找新的成员身份

《中国化学学科史》读书笔记

《中国化学学科史》读书笔记 在暑假里,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国化学学科史》这本专业书,感觉收获特别大。这部书追溯了化学学科在中国建立、成长和发 展的历程。它不仅关注化学知识的增长进程,更关注化学作为一 个学科的体系、机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首先,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很多 在暑假里,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国化学学科史》这本专业书,感觉收获特别大。这部书追溯了化学学科在中国建立、成长和发 展的历程。它不仅关注化学知识的增长进程,更关注化学作为一 个学科的体系、机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首先,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很多与化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丰富的化学 知识。其次,20世纪现代化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完 全是西方化学学科体制移植的结果。另外,中国古代的化学实践 和知识,曾在一定程度上 对现代化学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中国现代化学是20世纪初从西方全面移植过来的。晚清民国时期是现代化学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 时期。本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化学学会 等中国首批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对于中文化学术语的制定以及学科化时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 专门研究,再现了中国化学学科的早期制度化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蓬勃发展。但以前对于中国化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还从未从学科史角度进行过全面的梳理。本书以1949年以后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作为全书的重点,填补了以前对于此段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 《中国化学学科史》共分三大部分、共十七章。 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化学活动、知识及相应的社会和建制框架。在古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均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化学学科,古代化学活动和知识存在于古代自然哲学、炼金术(炼丹术)、金属冶炼、医学及药物制备以及诸如制陶(瓷)、制酒等实用生活技术之中。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一般都有官方和民间两套系统,除去造币为国家职能,冶铁、酿酒等曾经一度为国家垄断之外,其余技术一般既有官办场所又有民办场所。此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化学实用活动、知识及其社会文化依托。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

《社会工作实务 初级 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2015年中级经济法主观题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法主观题考点(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章:总论(☆)(注意与“合同法”结合考核主观题) 1.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使“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被代理人应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 2.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二章:公司法(☆☆☆)(注意与“证券法”结合考核综合题) 1.股东出资 (1)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债权、股权)等。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2)已交付,未办理权属变更,出资人主张自其实际交付财产给公司使用时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已办理权属变更,但未交付:公司或者其他股东主张其向公司交付,并在实际交付之前不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4)股东抽逃出资,“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名义股东 (1)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如果受让人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可以善意取得该股权。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有权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3)公司债权人请求名义股东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该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1)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不得未经股东(大)会同意,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董事、高管违背上述忠诚勤勉义务的,所得收入归公司所有。 (2)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①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②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10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③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5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④最近1年内曾经具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⑤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 4.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转让股权(P54)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股权,除公司章程另有规定外,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

【实用】初级社会工作实务重要笔记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冈索 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1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 2、NO x 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 2.氢能源的缺点:(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 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4.实验室制取氢气:①反应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②实验装置: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 (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H 2 + O 22O (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 22四.金属材料 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常见合金:青铜器(Cu-Sn 合金)、黄铜(Cu-Zn )、钢和生铁(铁合金)、铝合金;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3.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 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和纯碱(Na 2CO 3);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人工关节等。 六.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 2.塑料:(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有机玻璃(PMMA )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 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 (3)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4)解 决“白色污染”方法: A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 .回收废旧塑料;C .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 3.合成橡胶:(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 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重点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要点 一、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系统理论 3、生态系统理论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2、运用综合方法 3、工作过程阶段化 4、工作任务阶段化 5、整合的价值观 (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四)通过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1、改变媒介系统 2、服务对象系统 3、目标系统 4、行动系统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 (一)接案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准备、面谈、收集资料和记录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5)社会文化因素 (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个别化原则、合作原则、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2、预估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认定问题、撰写预估报告 3、预估的主要方法(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社会网络分析) (三)计划 1、服务计划的构成:目的和目标、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策略、协同工作的合作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服务对象参与、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尽可能详细和具体、与工作的总目的和宗旨相符合、要能总结与度量。 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设定目的和目标、构建行动计划、签订服务协议 4、服务协议的形式:书面、口头 5、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四)介入

2016年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真题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真题 及答案解析 (WORD版本真题试卷+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民事纠纷中,当事人不得约定纠纷管辖法院的是()。A.收养协议纠纷 B.赠与合同纠纷 C.物权变动纠纷 D.商标权纠纷 【答案】A 2.根据诉讼时效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诉讼时效制度适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事人不可以约定延长或缩短诉讼时效期间 B.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C.当事人未按照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却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D.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可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进行审判 【答案】D 【解析】选项D: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 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3.根据诉讼时效法律制度的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发生的下列情形中能够引起 诉讼时效中止的是()。 A.权利人提起诉讼 B.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 C.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D.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 【答案】B 【解析】(1)选项ACD:属于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2)选项B:不可抗力,属于 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 4.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章程对股份转让的限制未作 特别规定,该公司有关人员的下列股份转让行为中,符合公司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发起人王某于2014年4月转让了其所持本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25% B.董事郑某于2014年9月将其所持本公司全部股份800股一次性转让 C.董事张某共持有本公司股份10000股,2014年9月通过协议转让了其中的2600股 D.总经理李某于2015年1月离职,2015年3月转让了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答案】B 【解析】(1)选项A: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2)选项BC: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经理、副经理、 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 份总数的25%;但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份不超过1000股的,可以一次性全部转让,不受25%的比例限制;(3)选项D: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

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 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 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

化学学习笔记

化学学习笔记 1.化学史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现象。当时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这一时期成为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这个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化学家们已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到了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学成果,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

社会工作者中级实务复习提纲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复习大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1.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工作切入点 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能力、角色、地位与栖息地、适应力 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 2.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内容 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及社区的理想和抱负,因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 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3.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基本假设 人(或群体、组织、社区等系统)自身及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他们)用某种方式行事。 4.生命周期理论内容 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的,是成长的 社会工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的、全面的思考个人或者 群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5.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资源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6.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应考虑的因素 特点:强调助人是个过程、运用综合方法、工作过程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 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7.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8.社会工作通用过程的六个阶段(或步骤)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接案 9.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步骤及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任务: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步骤: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面谈、收集资料、初步预估、建立专业关系、决定工作进程、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10.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基本假设 11.影响接案成功的要素及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要素: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配合出现问题 事项: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12.预估的特点、原则、基本步骤及主要方法 特点:持续性、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行动取向、有可识别的步骤、渗透了专业判断、有局限性 原则:个别化原则、合作原则、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坚固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方法: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社会网络分析 1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特点与制订原则 原则: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以为评估打好基础 14.介入的核心、分类和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