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字学

文字学

文字学
文字学

中国汉字学

一、文字与文化

早期文明与文字:

1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6000年2古埃及——圣书3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文明)——印章文字

4黄河文明——甲金文5玛雅文明——玛雅文

二、汉字是一种文化现象

1汉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产物。2汉字记录了汉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

3汉字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依存关系。4汉字文化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

重新评价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功臣

汉字曾经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瞿秋白:“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文集二卷690页)

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1936年5月10日以蔡元培领衔,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位文化名人签名的《我们对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在《中国语言》发表,把汉字贬为“独轮车”,把拼音新文字颂为“飞机”。

三、汉字学与汉字文化学

1汉字学是以研究汉字的形体结构的形成、发展、演变,从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和汉字的音形义汉字研究的学科。2汉字文化学侧重于从文化的视觉考查汉字,研究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与整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制度的关系。3我们主张:从汉文化去研究汉字的内蕴,构成规律;从汉字的文化内涵了解汉文化。

例如:六书与汉文化:汉字的性质——表意文字体系决定其与汉文化的紧密关系。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构形基础,其构件都是以象形字为基础。

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称造意。

六书是先哲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总结

四、汉字学的特点

第一,它是从汉字的实际材料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照搬某些现成的结论;

第二,它是对具有继承性的历代汉字进行断代的测查而形成的,因而有着切合汉字发展每个历史阶段并能说明汉字发展演变总规律的普遍性,而不是只对一部分或某一阶段的汉字适合;

第三,它不但能解释发生在个体汉字上的诸多现象,而且能把汉字看成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加以描写并对现象作出解释;

第四,它应有彻底的理论性,不是就事论事,因而对汉字的整理和规范等应用领域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科学规则。

汉字学的分支

第一、汉字构形学。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成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

第二、汉字字源学。尽量找出汉字的最早字形,寻找每个字构字初期的造字意图,也就是探讨汉字的形源,也叫字源,这是汉字字源学的任务。

第三、汉字字体学。汉字字体指不同时代、不同用途(鼎彝、碑版、书册、信札等)、不同书写工具(笔、刀等)、不同书写方法(笔写、刀刻、范铸等)、不同地区所形成的汉字书写的大类别和总风格。

第四、汉字文化学。如前述。

第二章汉字的起源

一、汉字起源诸说及批判

1、结绳说

2、八卦说

3、仓颉说

1、结绳说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郑玄注《周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李鼎祚《周易集解》: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结绳与汉字

商周金文中,十、廿、卅、卌的字形正像一根或几根打结的绳子;还有间接取形于结绳的汉字,如世。

约与结绳的关系。说文:约,缠束也,从系勺声。约本义为绳索、约束(动名一体)引申有约束、约定、盟约——简约、节约。其语义的引申记事文化、盟约文化。

2、八卦说

八卦说文献

《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说文叙》: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郑樵《通志六书略论便从》亦主八卦说。

八卦与汉字——學、巫、筮

3、仓颉造字说

《说文叙》:黃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汉字起源和图画的关系

梁东汉先生主张文字起源于图画,举“奥基布娃的情书”来说明它。据说印第安女子奥基布娃在赤杨树的树皮上写情书给自己的爱人,图的左上角是一只熊,是女子的图腾,左下角是一条泥鳅,是男子的图腾,曲线表示应走的道路,帐篷表示聚会的地方,帐篷里画一个人表示她在等候,旁边有三个“十”字,表示周圃住的是天主教徒,帐篷后面画大小三个湖沼,指示帐篷的位置。

文字演变的规律:表形-表意-表音

许进雄先生认为:初期的文字以代表具体事物的表形期为主,渐次进入指示概念、诉诸思考的表意期,最后因需求量太多,不胜造字之繁杂,才发展以音标表达意义为主的表音期。(《简明中文字学》中华书局2009.2,P7)

附:契刻说

刘熙《释名》: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易林》:符左契右,相与合齿。

《列子说符》: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第三章汉字的性质

一、汉字性质讨论综述

关于汉字的性质历来争议颇多:

周有光《汉字性质问题》一文列举各家观点:

学者的众多说法,经过归纳分类,可分为两类:甲类以汉字所代表的“语言段落”作为根据,乙类以汉字的“表达方法”作为根据。

甲类:以“语言段落”作为根据,分为三个小组:

(1)语词文字。称为:词素文字、词符文字、表词文字、表词字。提出者:赵元任、王伯熙、格尔伯、伊斯特林、布龙菲尔德。

(2)语词和音节文字。称为:语素文字(包括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语素——音节文字、音节——语素文字。提出者:吕叔湘、朱德熙、李荣、苏培成、孙钧锡、叶蜚声、徐通将、伊斌庸、希尔、桑普森、德范克。

(3)音节文字。提出者:张志公。

乙类:以“表达方法”作为根据,分为六个小组。

(1)表形文字。称为:形符文字、衍形文字、象形文字。提出者:姜亮夫、云中、吴玉章。

(2)表意文字。称为:表意体系文字、衍意系统文字。提出者:索绪尔、梁东汉、叶楚强、黄伯荣、廖序东、王凤阳。

(3)表音文字。提出者:姚孝遂。

(4)表形和表意文字。称为“因义构形”;又可归入表意文字。提出者:王宁。

(5)表意和表音文字。称为“意音文字、音义系文字。提出者:徐银东、周有光、裘锡圭。

(6)表音和表形文字。称为:形音文字。提出者:刘又辛。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

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构形一定要与语言有一定的联系,才能起到语言载体的作用。所以,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第二,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有些文字——比如汉字——还有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考察汉字的性质,应当考察从甲骨文开始,历经两周金文、秦代小篆,直至隶变、楷化,从古至今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是否有变化的趋势。第三,文字不是孤立的字符,它的总体是成系统的,是按一定的区别原则和组构手段结合而成的体系。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

根据第一个原则,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两种体系。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

二、汉字的表意性质

根据文字构形要表现语言的音或义这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从历代汉字的构形系统考察,各共时平面上的汉字的整体系统,都是按表意原则维系的。如:

1、汉字意符的特点

构成文字的部件或称基本元素称字符。

汉字是由图画文字演进而来的,其构形基础当然是象形文字,因此,其字符多为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

汉字的字符可归纳为三种:意符、音符和记号符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采用音符。汉字则三种都采用

意符几乎贯穿汉字的构形体系之中,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固然是由具象性的符号来表意的。如

指事的记号符号也必须在象形的基础上才能表达作用。如

会意纯属意符构成,形声的义符也是意符。

两种意符形态

以象形表意的为形符;

以字符的意义表意的为义符。

歪孬瞾

汉字历经演变,形符的象形性退化,最终失却其表异性,意符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主流。后来形符意符概念混同,2、汉字音符的特点

汉字体系中表音的字符数量也很多。

1、纯表音的符号,如假借字。

据李玉洁《从甲骨文的假借字看汉字的性质》一文对《殷契萃编》的统计,假借占甲骨文总数61%。

象:可表示动物名,也借为方国名。

既:可表过去、完了,也可表示祭祀名。

其(箕):可表示工具,也可表示虚词。

2、形声字的声符。

其一、表示形声字的音符部分,纯粹表示读音的。随着语音的流变,其表音作用日渐退化。如今之绝大多数形声字。如:

江、河、顿、假、峰、剪、校、想

其二、表音的同时兼表意。(或者说表意时见兼表音)。如

乔、桥、峤、荞、轿、骄、鞒、(马鞍拱起的地方)

奚、溪、谿、鼷、謑(小人怒)

3、汉字构形的特点

汉字构形具有系统性。540部首统领所有汉字。一字一音。六书。构形具有时代性。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祖籍为江苏宜兴,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后来迁居苏州。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则,方案在1958年公布。

弗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年11月26日—1913年2月22日),生于日内瓦,瑞士语言学家。索氏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他认为语言是基于符号及意义的一门科学——现在一般通称为符号学。

第四章汉字的构形

一、汉字构形的特点

1、具象式。

2、经验式。

3、象征式。

二、汉字字符的生成功能

1、变通性。

2、整体性。

三、汉字字符的构形功能

1、表形功能。

2、表义功能。

3、示音功能。

4、标示功能。

一、汉字构形的特点

1、具象式

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

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称造意。

具象式主要指早期汉字,很多表示具体事物的独体汉字基本上式非常形象。

如:日月山水羊牛马木等等。

2、经验式

不但单个的形体是直观物象的描写,就是形体组合,也是反映事物之间的直观关系的。

这些汉字体现某种经验的总结。推求其意义必赖该部族对其构形的认同。

造字理据

汉先民的具象思维决定汉字的原初状态的具象性特征。造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我们称作造字理据。造字理据因社会约定而与字形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它是汉字表意性质的体现。

初,《說文》:“初,始也。八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天,《說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3、象征式

汉字在发展中,为了书写的快速,逐渐简化,早期古文字的象物性逐渐淡化,汉字不再用直观的物象来反映词义了。但是,因为一批具有意义的基本字符已经形成,它们可以直接把意义信息带到字形里。

这些字形所表达的意义一般不单纯直观,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汉字在发展中,为了书写的快速,逐渐简化,早期古文字的象物性逐渐淡化,汉字不再用直观的物象来反映词义了。但是,因为一批具有意义的基本字符已经形成,它们可以直接把意义信息带到字形里。

“日”已不象太阳,但它在构字时仍然把“太阳”和与它有关的信息诸如“时间”、“明亮”等带入字形:

晶、明、星……中的“日”有“亮”的意义;

晚、昏、昧、时、晨……中的“日”有“时”的意义;

旦、莫……中的“日”仍具“太阳”的意义。

二、汉字字符的生成功能

1、变通性。

字符与构件象物性淡化,由表形转化为表意的现象,称为“义化”。

义化以后的构件组成新字时,有的还保留着物象关系。

苗草长在田地上,构形时草在田上;

益水由器皿中流溢出来,构形时水纹横着在皿上;

析用斧子从旁斫木。斤在木旁;

牢牛被拴在牢圈里,牛在宀下。

2、整体性。

而大部分已不保留原来的物象关系了,可以考虑字形的整齐、美观来安置构件。如:

解用刀剖牛角,刀在牛上,减去了手,意义信息足够说明“解剖”义;

祝人张口向神祈祷,人、口在示旁,不是物象的组合;

酒酒坛子装酒水,但表示酒水的“氵”并不放在表示酒坛的“酉”里面;

以上两种组合方式,前者叫形合,它们是物象组合的遗存;后者叫义合,它们只靠字符意义的累积或连缀来表意。但它们的字形都是可以分析的。

而大部分已不保留原来的物象关系了,可以考虑字形的整齐、美观来安置构件。如:

解用刀剖牛角,刀在牛上,减去了手,意义信息足够说明“解剖”义;

祝人张口向神祈祷,人、口在示旁,不是物象的组合;

酒酒坛子装酒水,但表示酒水的“氵”并不放在表示酒坛的“酉”里面;

以上两种组合方式,前者叫形合,它们是物象组合的遗存;后者叫义合,它们只靠字符意义的累积或连缀来表意。但它们的字形都是可以分析的。

最常见的汉字构形方式是半意半声

“桃”、“柚”、“梅”、“棠”、“梨”,都用“木”来表示它们是木本结果的植物。而“兆”“由”、“每”、“尚”、“利”则用近似的声音来对这些果木名称加以区别。汉字的声符作用不只在标音,而且用不着和所构的字读音完全一致,它们是一

种区别手段,通过这些声符,可以在许多同类词里,区别出这个字是指称哪个词的。“桃”和“兆”并不同音,但人们可以由于“兆”与“桃”声音的近似而确定它不是棠、梨、柚、梅而是桃。

因为汉字是因义而构形的,所以,说明一个汉字的形体必须包括构形和构意这两个部分。构形指采用哪些构件、数目多少、拼合的方式、放置的位置等。而构意则指这种构形体现了何种造字意图、带来了哪些意义信息,又采用了何种手段来与相似字和同类字相区别。

在古文字时代,方块汉字的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当汉字发展到义合组字和义音组字后,由于整体构形已经经过了一番规整,当然也就要保持上下、左右的两维方形。因此可以说,方块汉字正是汉字的表意性必然带来的特点。

三、汉字字符的构形功能

1、表形功能。

2、表义功能。

3、示音功能。

4、标示功能。

1、表形功能。

构件用与物象相似的形体来体现构意,我们就说构件具有表形功能。例如,甲骨文的“天”字中表示人又突出头部的构件,“福”字中表示仓廩丰满的构件,“祝”字中表示人张口向上的构件;小篆“果”字中表示水果的构件,“亦”字中表示正面人形的构件;“齿”字中表示牙齿的构件,“番”字中表示兽爪印的构件等,承担的都是表形功能。

天、福、祝、果、亦、齿、番

2、表义功能。

构件以它在独用时所记录的词的词义来体现构意,这就是构件的表义功能。“打”字中的构件“扌”表示“打击”是一种用手去施行的行为动作,“海”字中的构件“氵”表示“海”的意义和“水”有关;“梅”字中的构件“木”说明“梅”是一种木本植物;“说”字中的“讠(言)”,表示“说”是言语行为;“森”字中的三个“木”,表示“森”是众多树木的聚集。

3、示音功能。

构件在构字时体现示音的构意,我们就说它具有示音功能。例如“榆”、“松”、“桐”、“梨”、“桃”、“枫”是表示不同树名的字,“俞”、“公”、“同”、“利”、“兆”、“风”这些构件分别与全字的读音相近或相同,承担的是示音功能。通过这些示音构件,可以将“榆”、“松”、“桐”、“梨”、“桃”、“枫”所对应的树名提示出来,并与其它树名区别开来。

4、标示功能。

构件不独立存在,而是附加在另一个构件上,起区别和指事作用,即具有标示功能。承担标示功能的构件一般为非字构件。标示功能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1)只有区别作用的标示构件。例如:甲骨文的(少)与(小)区别,所加的点具有标示功能

甲骨文的(尤)与(又)区别,所加的斜道具有标示功能

甲骨文的(人)与(千)区别,所加的短横具有标示功能

甲骨文的(百)与(白)区别,所加的折具有标示功能

小篆的卒(卒)与衣(衣)区别,所加的斜道具有标示功能

隶、楷的“太”与“大”区别,所加的点有标示功能

这种标示符号的位置只从构字的美观、匀称出发,没有构意的作用。

(2)既有区别作用又有指事作用的标示构件。例如:

小篆的“亦”作“亦”,是“腋”的古字,字形为一正面人形,用两点指示腋下,这两点即是起指事作用的标示构件。“刃”中的“丶”用以指示刀刃之所在。“末”上面的一横指示出树梢的位置,“本”则因指示树根的位置而将一横置于“木”下面,它们都是起指事作用的标示构件。这种标示符号的位置与它要标示的事物有关,也就是说,它既用来和不加标示符号的字区别,又用所加的位置同时体现构意。

第五章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商周文字:甲骨文金文及其特点

二、春秋战国文字:大篆古文及其特点

三、秦汉文字:小篆古隶及其特点

四、东汉以来文字,今隶楷书等及其特点

五、汉字字体演变的途径:1、笔意——笔势2、图画性——符号性

一、商周文字:甲骨文金文及其特点

甲骨文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汉字体系在3500年前即已成熟。与史籍所载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及山东大汶口刻划符号的年代相距只有1000多年。

甲骨文

甲骨文: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一般认为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王懿荣。甲骨文发现与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约BC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延续270多年。

甲骨文特点

1.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占百分之二十。

2.字无定格、异构字多。

3.存在不少异字同形现象。

4、笔画细瘦方整。

这些特点说明:甲骨文初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比较科学的雏形,但尚未定型;

甲骨文研究专家:甲骨文四堂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

王国维(1877年12月2日-1927年5月3日)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浙江海宁盐官人。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

董作宾(1895~1963)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河南省南阳人。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庐。

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特点

1. 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

2. 趋向定型化、但异体依然不少。

3. 形声字增加。

4. 注重字形美化。

二、春秋战国文字:大篆古文及其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在周代金文基础上,诸侯各自独创自己地方色彩的书法,如《越王勾践剑》、《蔡侯尊》、《曾侯乙编钟》,字体修长,颇具装饰和夸张意趣。

战国文字特点

1.形体歧异多.

2.俗体使用广泛.

籀文:雷、败、副、麈、涉、吾

六国古文

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的流行,其中最常见的便是简体。六国古文不但与当时秦国使用的文字不同,而且彼此之间也不相同。

三、秦系文字:大篆与小篆

秦系文字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是汉字发展主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它是战国文字的主流。六国文字偏离了正统文字发展的轨道,未能引导当时汉字发展的方向,因而是战国文字的支流。

石鼓文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王懿荣事迹

王懿荣[清](一八四五至一九OO)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一八八O)进士,入直南书房。工行楷书。尚方帖络所需,其章幅稍大者,孝钦后必令懿荣书。隶书法礼器碑。兼攻训诂金石之学,所著汉石存目书成于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宦蜀与顾子远(复初)、黄云鹄(庆临)、罗雪堂(振玉)相友善。嗣返京师,义和团起义,与妻投井死。谥文敏。《益州书画录续编》、《书林纪事》

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隶书有秦隶、汉隶。一般指汉隶。汉隶由秦隶发展,秦隶是秦系文字的发展。汉隶又叫“八分”。

隶书是由秦系文字中的俗体文字发展起来的。

隶书就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进入今文字阶段,古文字的象形性被丢掉了,很多字形上无法直接看出其构造意图。汉隶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3.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

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演变慢慢悦化出来的,在它成为一种新字体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或多或少地带有隶书的意味,所以楷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隶书”和“今隶”。

楷书特点

1.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2.点画形态丰富

汉字形体演变的三个问题:隶变、讹变、字形的趋繁与趋简

讹变产生原因

1.因形体相近而致误。

2.因割裂象形性笔画而致误。

3.因增加装饰性的笔划而致误。

4.因增加声符而破坏了原来的象形、象意结构。

汉字形体演变的三个问题

隶变

所谓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由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隶变抛弃象形特征,用笔势代替笔意(用书写符号代替描绘符号),失去构形理据。

隶变实现文字的符号化;实现符号的简单化,便于书写;奠定了实用汉字的基本形体。

隶变改变古文字形体为今文字的几种手段(“手段”是后人总结的,不是事先定好的)

隶变

1.用一个新的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粘合和混同)。

2.将篆书中的同一构件形态分异成不同的构件形态。(分化)

3.省变篆书繁复的结构和笔画(省略与改变)

4.偏旁变形

5.别构一体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

隶变使汉字形体彻底摆脱了古汉字象形、象意的桎梏,冲破了篆书线条结构的严密裹刺的纠缠,由“描绘”符号一变

而为“书写”符号,面目焕然一新、简洁明快,能更好地适应毛笔的性能,便于书写,大大提高了汉字作为汉语工具的功效。

直到今天,两千多年过去了,实用中的汉字形体(指文字构形),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此可见,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确实是一次质的飞跃,所以人们把它看作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字形体演变的三个问题

讹变

讹变是指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由于误解字形或为着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变形。

讹变造成了字形与字义的乖戾,丧失了构形的理据。

讹变是个别字的现象,无规律可循,在汉字形体演变的每一阶段都发生。

字形的趋繁与趋简

字形的趋繁与趋简是指某个字在其形体演变过程中笔划的增多与减少。

汉字的总体趋势是简化。但简化是有限度的。因为:从书写的角度说,当然是笔划越少越简单为好;可是汉字特殊,它是表意文字,字数众多而字字独立(上古的合文除外),如果笔划过于简单,不仅会造成甲字与乙字的难于区别,更重要的还会影响构形的表意或标声的效果。所以从表意和标声的角度来说,又是繁比简优越。矛盾的双方交互作用的结果,就造成了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时而趋简,时而趋繁,趋简与趋繁交叉出现的复杂现象。

第六章汉字形体发展变化规律

一、汉字字数的变化

汉字字数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表现在新字不断产生、总字数日益增多而旧字逐渐淘汰,各个时代通用字数(五六千左右)和常用字数(3000多)相对稳定两个方面。

一、汉字的总字数

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 年至公元前1046 年)的殷墟甲骨,有10余万片,有字甲骨总数在6.2 万片左右,其上所契刻的文字是现今能看到的时代最早的一批成系统的汉字资料。1965 年出版的《甲骨文编》收有单字4672个,此书《编辑序言》认为:“其中有些字还可以归并。目前甲骨刻辞中所见到的全部单字的总数,约在4500字左右。”经现代学者的进一步研究,甲骨刻辞中现整理出的单字实际上只有3978个,估计甲骨刻辞中用字在4000个左右(陈炜湛),裘锡圭认为应有5000字左右。

典籍收字

《说文解字》9353字。

明梅膺祚《字汇》收字33179字。

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收字47035字。

1915年徐元诰《中华大字典》收字48200 字。

1968年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字49905 字,1986年出版的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6000字左右

汉字数量日益增多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增多,客观上要求创造新字来记录新事物、新概念。如:砲-炮,塔、师-狮,“氢” 、“氧” 、“氮” 、“钙” 、“镭” 、“铀”

其次是人类的思维逐渐发展,辨别事物的能力逐渐加强,名物制度代有增益,原有汉字难以记录因此而产生的新概念,客观上也要求创造新字以应急需。如:言穿的只称为衣,故最初只有一个“衣”字来表示它们,孙海波《甲骨文编》中从“衣”的字仅3个,容庚《金文编》中从“衣”的字增至16个,但与衣有关的“袍” 、“袄” 、“裤” 、“袖” 、“襟” 、“袂”等字并未出现,而《说文解字》从“衣”的字已有116 个。

其三,汉字自身的原因,由于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因而一字有数形(异体),有时一字析为数字(孳乳字),使汉字总数增多。

如灾(災):像洪水横流泛滥成灾形的

有像火烧房的从火从“宀”

有从戈、才声的“ ”

有从川、才声者

有从火、才声者

小篆

假借、區別字現象:介-界,息-熄,隊-墜,

增損、變換:大-太,詠-咏,迹-蹟-跡,岳-嶽

異體字

台灣《異體字字典》总字数超过十万字。

《康熙字典》異體字2萬多,占全書40%。

可見,漢字字數增多很大原因是異構導致。

漢字常用字數與通用字數變化不大

各時期通用漢字在5-6千字,重用在3千字。

甲骨文4000字;李斯《倉頡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以为小篆的规范,教学童识字用,汉代人合三为一,断60 字为1章,共得55章,3300字,称《仓颉篇》,原书已佚亡。

《十三經》6544字;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3种传统童蒙识字课本,共有不重复的单字2000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一级常用字25000个,二级次常用字1000 个。

抽样统计

现代汉字1-7 画的常用字共791 个,出现于许慎《说文解字》的有713个,占90% ;现代汉字1-7画的次常用字共135个,出现于许慎《说文解字》的有106个,占78.5 %。

这一事实表明:古今文明涉及的基本领域,大体类同可比;古今汉字的常用字,虽有不同,但变化不大。

二、汉字字形的变化

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削弱而示音性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个方面

1、汉字字形的表意性和示音性(聲化)

表意性是漢字的第一特征,同時還有示音性,因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和转注字的字形,都跟字的本义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是假借字形虽不能直接表意,但后来为了使其表意明确化,也常在其上添加形符,从而构成古今字。如:立-位,介-界,生-姓

示音性增強:汉字的字形结构,最初以象形、指事、会意三种为主要形式,它们都不含表音偏旁即声符,后来带有声符的形声字、转注字、合音字和双重声符字逐渐产生,汉字的字形的示音性增强了。

《甲骨文编》正编见于《说文解字》的共有941个字,其中有声符的只有257个字,不到已识甲骨文的20%。可见,商末的甲骨文以不带声符的象形、指事和会意字为主。战国中山王墓器物上的铭文共505个字,其中有声符的只有340 个字,约占总数的67%,这意味着从殷商到战国,有声符的字差不多增加了两倍,在汉字中已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说文解字》9353个字(不计重文)中,有声符的1670个,共构成有声符字8233個,占总数的88%。而现代汉字中的有声符字,在7000个通用字中有5636 个,占80.5 %;在3500 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中,有2522個,约占72%。

聲化析例

象形會意-假借-形聲。

聲化的第一表現是假借的普遍使用。甲骨文的干支、地名、人名、虛詞無一例外用假借。據姚孝遂先生統計假借字占70%

假借發展到一定程度肯定要受節制,為形聲的發展提供空間。假借的節制不但不意味著聲化的減弱,更意味著聲化將以更高級的形式發展

其-箕,巳-祀,又(右)-祐,貞-鼎

2、、汉字字形的繁化和简化

汉字字形,在战国以前繁化是其变化的主要趋势,战国至秦汉时期繁化的势头逐渐减弱,向简化的方向发展,楷书通行以后,汉字逐渐进入以简化为主的时期。

由簡而繁

汉字字形主要由独体字即象形字、指事字,发展到以独体字为形符的合体字即许慎所谓的会意字、形声字,再发展到以合体字为形符的合体字即许慎所谓的转注字,结构方式的改良,构件的变化,使字形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由简趋繁的趋势。

如宿:像人坐卧于席上,表止宿之意。

后加形符宀作

“寶”字,甲骨文作1,从宀从贝从玉,会意,金文增加声符缶,作2,成“寶”字

由簡而繁

言:,像口中舌形,后在其上增加饰画

由繁而簡

由繁而簡主要有以下途徑:

其一、把圖畫式符號線條化、筆劃化

其二、刪去重複部份或不重要的部份。

其三、替換繁複的部份。

第七章汉字的结构类型

一、六书说的形成

“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战国时期《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春秋战国盛行汉字结构分析,当是“六书”理论普遍的结果。如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昭公十五年》(医和)对曰:…故文,皿虫为蛊。《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六书理论的嬗变

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

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有异: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说文解字》是六书理论成熟的标志

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著《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

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

《说文解字·叙》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二、六书的内涵及析例

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后叙》中不但列出了六书的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人理解“六书”,根据的是许慎“六书说”的原意。

1、象形

定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形象字的产生大都很早,由绘画发展而来;越古老的文字,其形象程度越高,图画色彩越浓。

鸟、鱼、马、鹿、目、页、果、果、州、瓜、牛、羊

象形字分类

1、全体象形:

象形字表示的是所象之物的全体之形。如“日”“月”“贝”

2、省体象形:

象形字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等。

3、合体象形:

有些象形字,所象之物难以单独画出来,或画出来难以辨认,于是就把相关部分也画出来加以衬托。如“果”“洲” 象形字的特点

它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

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象形字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和“下”就是这种字。许慎是就认字过程而言,就造字法而言,这种定义欠科学。

王筠《说文释例》:“视而可识则近于象形,察而见意则近于会意。”

于省吾、梁东汉:“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

指事字分类

独体指事,用纯粹抽象符号所构成。如:“上”“下”两字。

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所加符号不能独立成字,如“本”“末”等字。

变体指事,用增减笔画来表现词义,如“木”的一半为“片”“斗”加上一笔为“升”,反“可”为“叵”。(《说文》:“片,判木也,从半木。”段注:“谓一分为二之木片。” 《三苍》:“叵,不可也。” 按:从反可,指事。)

指事的特点

象形字所表达的是具体事物,而指事字所表达的多是抽象概念。

表现方法上,象形字采取描画物状的写实法,而指事多是运用指示符号的象征法。

象形字是其它造字法的构形基础,有的指事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符号才能构成新体。

指事因有其指示性符号以作特征,区别于象形和会意。实际上,指事正是介于象形与会意之间的一种汉字结它是汉字摆脱具象迈向抽象的关键一步,朱宗莱《文字学·形义篇》:“上以济写实之穷,下以开会意之之先。”

3、会意

“比类合谊(通”义”),以见(xiàn)指撝(huī通“挥”),武信是也。”

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

会意字分类

其一:以形会意——靠各参构部件的形象会合成义。又可分为异形组合,同形叠加两类。

其二:以义会意。

析: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

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

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

婦:甲骨文从女持帚。表示从事家务劳动的女性。本义为妇女

友甲骨文从二又,以两只右手在一起表示友好相助。

會意

旵:chǎn从日山,本义是日光照。

尖:本大末小。

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

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

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

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

尖雀尘孬歪

會意特點:多表示動作或抽象概念

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象形、指事是以独体、静态而名物,会意则是以合体、动态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语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为名词,会意字则多为动词。

4、形聲字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事”,指事類。“以事為名”,即按照事物的類別特點去選一個字作為新字的一部分,即形符。譬,譬況,相類似,即字音相同相近。“取譬相成”,即取一個發音相近的字作新字的

聲符。江”、“河”就是这种字。

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一个部分表音,叫声符。

聲符多有表意

形声字的声符有时兼有表义作用,许慎首先看到了这一点。这类字,主要存在于“会意兼形声”(或称“形声兼会意”)的字中。《说文》中往往标明“亦声”,以示区别。

忘:《说文》:“不识(zhì记住)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婚:《说文》:“妇嫁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古人以阴阳划分万物,天阳地阴、男阳女阴、昼阳夜阴。妇属阴,故妇嫁应在黄昏之时(阴)。《周礼》之记载表明了“昏”可表义。

形符与声符的位置

(1)左形右聲:谓理江材

(2)左聲右形:功甥期放

(3)上形下聲:草界空龔

(4)下形上聲:舅裳貢婆

(5)外形內聲:閨匣衷裹

(6)內形外聲:問辯讎聞

(7)形符偏于一角:勝裁

(8)声符偏于一角:徒旗寐

(9)互相穿插:随(从辵隋声)游(从汓qiǔ(泅水之泅的本字)声)

省形与省声

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有时会被省略一部分,称之为省形与省声。

省形如:“弑”,从殺省,式声。“屦”,从履省,娄声。

省声字如:“徽”,微省声。糸mi与绳有关。“進”,从辵chuo蔺省声。“珊”,从玉,删省声。“毫”从毛,高省声。形声字由来

加注意符

1、为本字加注意符。如:莫-暮益-溢它-蛇为

2、为借字加注意符取-娶昏-婚采-彩介-界

加注声符

1、为本字加注声符晶-星自-鼻网-罔

2、为借字加注声符食-饲

音意合成

村氮氖铀镁

5、“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了“考”和“老”二字以外,《说文解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转注字,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因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很多,争论了一千多年,至今尚无定论。由于定义过略,其义不明,故后代众说纷纭。主要有三:

①形转说:

从字的外形考察,以与部首字可以互训的形声字为转注。即注重两字字形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南唐·徐锴、清·江声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江、河可以同谓之水,水不可同谓之江、河;松、柏可以同谓之木,木不可同谓之松、柏。”他们认为,“建类一首”是指《说文》的部首,而《说文》在每一部首下的“凡某之属皆从某”就是“同意相受”。例如“考”属“老”部(考的意符是“老”)即受意于“老”,意思相近,可以互相解释。“松”、“柏”属“木”部,即受意于“木”。这实际上是把《说文》同部首的字当作了转注字。

②义转说:

即以互训为转注。即注重两字字义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清戴震段玉裁

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其义类,所谓建类一首也;互其训诂,所谓同意相受也。” “转注尤言互训也。……《老部》曰:…老者,考也;考者,老也。?以考注老,以老注考,是之谓转注。”

这就是说,凡是同义可以互相解释的字,都是转注字。

③声转说:

以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词造字为转注。即注重两字字义和字音的关联来解释转注。

代表人物章炳麟

章氏《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字之未造,语言先之矣,以文字代语言,各循其声,方语有殊,名义一也,其音或双声相转,叠韵相迤,则为更制一字,此所谓转注也……何谓建类一首?类,谓声类,首,为语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考、老同在幽部,其义相互容受,其音小变,案形体,成别枝;审语言,同本株,虽制殊文,其实公族也。”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为了限制造字的数量。

2.表意抽象的词无法去造

华南师范大学汉字学期末练习卷B

汉字学练习题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______说、______说和________说。 2.汉代学者解释“六书”并具列细目的主要有三家: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体二用说”虽由_________提出,但明末杨慎的“四经二纬说”实已开其端。“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汉字体系的形成应当在_____________时期。 5.从符号数量的精简方面着手,汉字简化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形成体系的汉字中最古老的一种,它是以字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的。 7.秦始皇用以统一文字的标准字体是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每字1分,共10分) 1.自2.夫 3.朱4.犬 5.亦6.岩 7.间8.驹 9.采10.珊 三、释读下列古文字。(每字1分,共10分) 1. 2.

3. 4. 5.6. 7. 8. 9. 10. 四、指出下列各句当中特殊用字现象,说明所属类别(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并写出 其相对应的字。(每题2分,共10分) 1.善持势者蚤绝其奸萌。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3.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4.竟内不失须臾之时。 5.日落山腰,樵子行歌穿埜径。 五、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汉字 2.会意

3.亦声 4.甲骨文 5.异体字 六、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字从产生到形成体系,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 4、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5、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文字学试题

一,文字学术语解释 1小学2.小篆 3 大篆4.古文5合文 6 以形会意宇7.借形变体字8合音宇9.异体宇10古今字 l 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为“小学”。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 2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3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鎢、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4 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5 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祖丁”写作、“四祖丁”写作。 6以形会意宇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例如:“ ifc休,”和“制(杲)”字。 7 借体变体宇;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例如:“甩”、“乒”、“丛”、“幻”和“忡”等。 8 合音宇: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例如:‘‘ ”(名夜反)和“秽(禾岁反)。 9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部可以互相替代的宇。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宇。例如:“野”字和“墼”字,“块”宇和“由”字。 10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例如;“要”字和“腰”字,“说”字和“悦”字。 二,填空 L《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于省吾)。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王筠),(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朱骏声)。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罗振玉),《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郭沫若)。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孙海波),《金文编》的作者是(容庚)。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 意音、语素)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 音节)文字。 6.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三类。 7. 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 象形)、( 假借)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今文字)。秦隶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 9、古文字按照时代的先后,可以区分为原始文字、( 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 战国)文字等类别。 10、多数的古今字从意义上看,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 一)个意义。 11.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双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 今字)。 12异体字的(读音)和( 意义)完全相同。 13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 削弱)而表音性(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4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削弱而(表音性)增强,由日益繁

汉字学 期末 复习题 答案

《汉字学》复习题 1、汉字的性质? 一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是称为借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 二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 2、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哪些?有哪些观点?汉字学基础P15 3、汉字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 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 趋势:由繁到简 3、如何理解汉字的“六书”。能够根据“六书”分析常用汉字或偏旁的构义。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5、什么是独体字?什么是合体字? 独体字: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这种字大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表

意字。因为这类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成的,所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整体。如日、月、山、水、牛、羊、犬、隹、人、止、子、戈、矢等都是独体的象形字;如天,立,上、下、一、二、三、儌(四)、见、臣等都是独体的表意字。应以不能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为独体字。其中,部件应以在字源上有独立意义为准 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合体字有两种。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取”字从又从耳,表示捉取一个人;“休”字从人从木,表示人倚着树木。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张”字指张弓,从弓长声;“经”字指经纬,从糸巠声;“球”字指玉球,从玉求声。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形声字占90%以上。还有象形字。 6、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部首是怎样来的? 偏旁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从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叫「左偏旁」;位于字的右边,叫「右偏旁」。 部首是根据汉字形体构造所划分出来的门类,是具有“类”的概括性的表意偏旁;部首是“形书”类字书编撰的纲领,检索的依据;部首也是能够独立成字的构件,以一个意义范畴来统辖以之构成部中之字。 来源:东汉许慎首创。他在《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如木、杜、李等

文字学概论笔记讲义-最全

… 文字学概要讲义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 ×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形声字 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 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上 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 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二、汉字的性质(P10—P20) (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先弄清楚下面两个概念: 1、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 ,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也必然既有音也有义。就这一点而言,各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之间并没有区别,都是有音也有义。如: 马ma pen代表“钢笔”的意思 2、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 只有根据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才能将不同民族的文字体系区分开来。 英文——表音文字,线性汉字——表音兼表义,方块体汉字 Pen[pen] 马 如“花”,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代表的是汉语言里的花草之【花】这个词的符号。 从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来看,它是由“艸”和“化”构成 、 (二)文字字符的分类 1、意符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汉字的字符里有大量意符,如象形、指事、会意这几种字所使用的字符。他们所代表的词都只有意义

华中师大《文字学》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四)

《文字学》(四)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而每个汉字对应的语言单位,大体上是一个语素,所以,从文字单位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看,汉字是语素文字。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汉语的“祖国”是由“祖”和“国”两个语素构成的。每个语素都有音和义:“祖”的音是zǔ,意思是先代:“国”的音是ɡuó,意思是跟“国家”相对。汉字的一个个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里的一个个语素,因此汉字是语素文字。汉语语素有同音的,也有不同音的。不同音的语素一般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例如汉语里的“人”和“民”是两个不同音的语素,书写时就用“人”和“民”这两个不同的汉字。而同音语素也常常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例如“一、依、衣、医、伊、铱、漪”这七个语素都读yī,而书写时用七个不同的汉字,从而在形体上把不同的语素区别开来。形态各异的汉字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字。 每个汉字除了有形体和读音外,还有意义。这和英文字母、日文假名很不相同。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有意义内容的,因此,汉字记录语素,它的音和义来自它所记录的语素的音和义。例如我们用“书”这个字表示汉语里“书”这个语素,因为语素“书”读shū,意思是“成本的著作”,于是汉字“书”就读shū,意思就是“成本的著作”。汉字的形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汉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是多音的。多音语素有的是连绵词和叠音词,例如“蜘蛛、琵琶、秋千、茫茫、渐渐”等;有的是是译音词,例如“吉它、巧克力”。记录多音语素的每个汉字,只有形体和读音,而没有意义,必须几个字合起来才有意义,因而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样的汉字数量不多,不反映汉字的本质特点,不影响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论断。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教学内容

文字学概要整理版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 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 以区别于文字)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形 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 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 力 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形声字 a形声字产生的必然性──克服假借引起的字义混淆 b形声字产生的途径表意字符加在假借字 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 化)直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c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一表意字的定义 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 和形声三类。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 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 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 字。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 分为以下六类。二表意字分类及举例 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 方、圆、回、小、凹、凸、丫?特点:数量 不多,大多出现较早 2.象物字 ?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 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 网 ?象物字的变例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 分,如“牛”、“羊” B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 “州”、“果”、“瓜”?特点:出现很 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 “伞”等 3.指示字 ?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 意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本、末、刃、亦 ?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 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 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典 型例字:又、矢 ?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 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 5.会意字 ?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 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 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 ?形符和意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 “明”中的“日”和“月”义符靠字义表 义,如“歪”中的“不”和“正” 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 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 ?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 A.图形式会意字 ──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 成字义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 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 ──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 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与上一小类的区别在于字形的图画以为比 较淡薄,使用象征手法或把义符当作形符使 用) ──典型例字:正、之、出、各、逐、 突、原(后起的有嬲、尖和灭) ──这类会意字和图形式会意字之间并没 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 ──由象人或动物的字与象器官的字或形符 配合表意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见、监、欠、饮、企(后 起的有鸣、吠、咩) D.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会意字 ◎大多数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字是这类 字,如珏、林、磊、淼其中有的也同时利 用偏旁位置之间的关系,如矗、棘 ◎少数重复同一偏旁的表意字不是会意字 (丝)或不属于本小类(从)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 ──由两个或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 连读而成之语就是或间接说明字义 ──例如:凭=任几;劣=少力;扁=户 册;楞=木四方(《说文》里还举出个别 四字成语的字,作者进行批驳) F.其它在会意字中,也有个别不能归 入上面四类的字(举例如删、扫、擤、掰、 笔) 6.变体字 A、增减笔画丬取的是木得一半 B、改变方向丬反写片字 九、假借 一、定义:借用同音和音近的字来表示一 个词。 二、本字与假借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文字学(裘锡圭)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二)文字形成的过程 1.前文字阶段: A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B记号:硬性规定的符号 云南红河哈尼族的契约木刻 原始人的图画与文字的区别:用图画代表事物,没有用它们来记录事物的名称——语言里的词.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2.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假借字——形声字 (1)表意字、记号字 表意字:凡是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

的字,我们都称为表意字。 局限:语言里有很多词是很难或完全不可能给它们造表意字的。 记号字:有些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作为硬性规定而确定关系的,称为记号字。 局限:记号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词没有内在联系,难记难认,不容易被接受。不论哪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在形成过程中都极少造记号字。 (2)假借字:借用某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者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称为假借字。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劣势——假借字担负的意义过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表达明确性。 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3)形声字: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称为形声字。 a假借字上加表意字符; 翌小官 b表意字符上加声符。 凤早 形声字的意义:在文字发展中的重要性,原始文字发展为完善文字体系。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1.甲骨文著录书清刘鹗董作宾郭沫若 2. 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张政烺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殷墟: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王懿荣: 鉴定出甲骨上的文字是三代古文, 刘鹗: 1903年(光绪29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由于他的学术研究极为朴实,故又称朴学家,并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 罗振玉: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董氏据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 语言资料的科学价值,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但是,他的五期分法也存在着弊病,就是把甲骨本身的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五期断代学说把殷墟甲骨分为五大类。认为第一类的书写风格雄伟;第二类谨饬;第三类颓糜;第四类劲峭;第五类严整。然后机械地将其分别定在盘庚至武丁、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武乙与文丁、帝乙与帝辛五个时期。甲骨断代应以甲骨卜辞本身显示出来的特点为根据,既不能机械地把时代界线划在两王交替之际,也不能完全依靠贞人来断代。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1.罗振玉经过多年留意探寻,才弄清楚甲骨的确切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考定甲骨出土地是安阳小屯,甲骨文是殷商王朝占卜的遗物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以甲骨卜辞与典籍互证,进行历史、地理和礼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特别是1917年著成《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和所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两篇著名论文 3. 唐兰不仅在古文字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有重要建树,而且亲身实践,考释出很多难识之字。他在甲骨文释字方面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殷虚文字记》和《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 4. ,陈梦家出版了《殷虚卜辞综述》一书,这是关于殷墟卜辞研究成果的大型通论性著作。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到现在已超过100年了。一百多年来,甲骨学研究共经历了它发展道路上的“先驱时期”(1899—1909)、“奠基时期”(1910—1928)、“形成时期”(1928—1937)、“低潮时期”(1937—1949)、“高潮时期”(1949—1966)、“停滞时期”(1966—1976)和“繁荣时期”等七个时期(1976—今),目前已成为一门成熟的重要学科。 六. 一.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 ×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汉字学模拟试题

《汉字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答案 1. 根据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不同,可以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表形_文字、___表意___文字和__表音____文字。 2. 文字的三要素是__字形___、_字音____、_字义____。 3、汉字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__简化____、__声化____、___规范化___。 4、____篆书形体的归于消失____和_____波磔的开张由竖伸变为横展______是秦隶向汉隶飞跃的重要标志。 5、从形体特征及表意功能着眼,汉字的形符可以分为_象形性形符___、_示意性形符__、_文饰性符_、_组合性符__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答案 1、下列各书中以形序法排列字序的辞书是( B)。 A《尔雅》 B《说文》 C《广韵》 D《广雅》 2、最先使用古今字的概念是( B)。 A 郑众 B郑玄 C 班固 D王圣美 3、“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当中的(C )。 A假借 B会意 C形声 D指事 4、汉字属于(D )。 A表形文字 B表意文字 C音节文字 D音节的表意文字 5、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是通过(B )过渡来实现的。 A汉隶 B秦隶 C小篆 D大篆 6、楷书大抵成熟于(C )时期。 A 西汉 B东汉 C 东晋 D西晋 7、后世谈六书,一般都是采用许慎的名称而选择班固的次序安排,具体的表达为( D)。 A、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B、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C、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8、“徒”的声旁是(D )。 A 彳 B走 C辵 D土 9、“三书说”是(C )首次提出的。 A陈梦家 B裘锡圭 C唐兰 D戴震 10、下面属会意字的是( C) A徒 B 眉 C疾 D 龙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答案 1、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字正常演变的有( ABC)。 A 简化 B声化 C规范化 D讹化 E表意化 2、“四体二用”中的“四体”指的是(ABEF )。 A指事 B象形 C转注 D假借 E形声 F会意 3、小篆与前代文字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DE )。 A 线条化 B波势化 C挑法化 D简省化 E定型化 4、关于汉字起源的正确观点有(ABE )。 A八卦与汉字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二者并无共同之处。 B结绳属于临时商定的、含义笼统的实物助记符号,与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的文字根本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东西。C仓颉与汉字的起源毫无关系 D原始社会陶器上的符号与汉字的起源有必然的联系 E汉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 5、下面书写错误的成语是(CDEF )。 A沽名钓誉 B夜郎自大 C 再接再励 D名珠暗投 E米珠薪贵 F薄物世故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答案

《文字学概论》期中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中作业 上编音韵学 第一章绪论 习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音韵学: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 2、声纽:即声母,简称“纽”。 3字母:古代一个声母用一个汉字代表,被选用的汉字就叫做字母。每个字母本身的声母就是其所代表的声母。 4、五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五种名称,即:唇、舌、齿、牙、喉。 5、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其中名称,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6、次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名称,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来、日”等都属于次浊音。 7、阴声韵: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分析的术语。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普通话中的[ɑ]、[iɑ]、[ɑi] 等。 8、阳声韵: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ɑm]、[ɑn]、[ɑ?]。 9、入声韵:指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 ]结尾的韵母。中古入声韵有[p]、[t]、 [k]三种韵尾,如[ap]、[at]、[ak]。 10、韵部: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韵部,简称“韵”《广韵》的 206 ,韵就是 206 个韵部。同一韵部的韵母必须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在中古还必须声调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 11、摄:对韵部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摄”。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韵称为一摄。如“山”摄包括“元寒桓删山先仙”等 7 组韵部(包括上、去、入声韵)。摄的提出使复杂的韵部得到简化,便于人们了解同类韵部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12、等:传统音韵学对韵母分类的概念。古人根据韵头、韵腹的特点将中古的韵母分为四类,即一二三四等。其中一等韵的响亮度最大,二等韵也比较大,三、四等韵的响亮度相对较小,四等韵较三等韵更小。 13、轻唇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轻唇音即唇齿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为“非敷奉微”。 14、舌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舌音包括舌尖中音和舌面塞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泥”和“知彻澄娘”均属舌音。 15、齿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齿音包括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和舌面塞擦音、擦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精清从心邪”和“照穿床审禅”均属齿音。 16、牙音:辅音之一。传统音韵学所谓牙音即指舌根音,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为“见溪群疑”。 17、全清:传统音韵学指不送气、不带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和清擦音,如[p][ts][s]。 18、次清:传统音韵学指送气、不带音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如[p‘][ts‘]。 19、全浊:传统音韵学指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如[b][dz][z]。 20、次浊:传统音韵学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如[m][l][j]。 21、开口呼:传统音韵学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将汉语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大类,所谓开口呼包括今天的开口呼和合口呼。 22、合口呼:传统音韵学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将汉语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大类,所谓合口呼大致包括今天的合口呼和撮口呼。今天的撮口呼是明代时从合口呼中分化出来的,明代以前尚未产生。二、默写三十六字母。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

200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 一、语音、文字 1. 拼音改错(大概这样,记不太准,音调我无法标出) Kong Zi jing chang ti qi ta de di zi…… 2. 读轻声时,声母韵母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3. 音调中四声各自特点 4. 注拼音 万俟冒顿茅厕胼胝 5. 写出繁体字 尘驴咸吁绳 6.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谈谈“的”“得”“地”的利与弊 二、词汇(注:因匆忙间只记下了要点,句子大概如此,并非原文,见谅) 1.“这样不行,赶快上医院!”赶快改赶忙是否可以,为什么 2.“反复看才能记住”反复改来回是否可以,为什么 3.《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解释如下 出口指本国或本地区的货物运出去 进口指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 此种释意是否准确,为什么 4.方位词“里”和“里边”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5.词义辨析 1)以至以致 2)考察考查 6. 用意素法分析“老师”“学生” 三、语法 1.根据一下例句归纳“可”的用法 1)你可来了 2)可漂亮了 3)他唱得可好了 4)你可不要忘了…… 5)走了好远,可到家了 6)(大概用法同4),实在想不出了) 2.用层次法分析句子(与原句相差不大) 1)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让她到他家去玩。 2)那位服务员很不客气地把菜单从桌上拿走了。 3.改病句并说明理由 1)我昨天刚才去过颐和园,今天不想再去。 2)我在中国学了一年汉语,水平一定提高很多。 3)我没有学过上海话,怎么能把上海话听得懂。 4)我打算了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关于现代。 5)今天一点儿冷,多穿一点衣服。 4.“我不老,走得动”“我没老,走得动”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并再举出两例。 5.总结现代汉语中“了”的研究成果,并说明你的观点 四、语言学理论 1. 简述语音学的主要研究方面、分属学科,你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哪一方面最重要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答案 下编古文字学 第一章甲骨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一、填空: 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陈梦家的著作有《甲骨断代学》(论文)《殷虚卜辞综述》等。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刘鹗第一个将收集到的甲骨片选拓著录成《铁云藏龟》一书。孙贻让研读《铁云藏龟》,写出了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契文举例》。罗振玉经过多年调查,发现了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安阳小屯村,同时对甲骨文作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和考释工作。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考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根据甲骨文发现了商代晚期殷王的世系,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殷王世系的真实性,同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其后在郭沫若、董作宾、唐兰、于省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等人的相继努力下,甲骨文在发掘、整理、考释、断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 王国维卜辞通纂 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 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董作宾铁云藏龟 唐兰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释林 两周金文辞大系 第二章殷周金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标准器断代法 2、《西周铜器断代》; 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标准器断代法。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西周铜器断代》,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武王铜器、成王铜器、成康铜器、康王铜器、昭王铜器、穆王铜器、共王铜器、懿王铜器、孝王铜器、夷王铜器、厉王铜器、宣王铜器、幽王铜器期? 二、解释词语: 1、金文: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指殷、周、秦、汉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等。 2、吉金:指鼎彝等古器物。“吉金文字”即铸、刻在鼎彝等古器物上的文字。“吉”是

《文字学概论》期中题库及答案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中题库及答案 上编音韵学 第一章绪论 习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音韵学 2、声纽 3字母 4、五音 5、七音 6、次浊 7、阴声韵 8、阳声韵 9、入声韵 10、韵部 11、摄 12、等 1 3、轻唇音 1 4、舌音 15齿音 16、牙音 17、全清 18、次清 19、全浊 20、次浊 21、开口呼 22、合口呼 二、默写三十六字母。 帮滂並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见溪群疑 影晓匣 喻 来 日 第二章中古音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广韵》的作者是__________等人,全书收字个,其中包含声母个,韵母有个,调类共有个,它们分别是。 2、《韵镜》是一部 ___________书,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反切 2、尖音 3、团音 4、系联法 5、《切韵》 6、《广韵》 7、二呼四等 8、小韵 9、平水韵 10、陈澧 三、简述《韵镜》一书内容和作用。 四、默写《广韵》的声母: 帮(非)滂(敷)並(奉)明(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生俟 章昌船书禅 见溪群疑 影 晓匣(云) 以 来 日 第三章近代音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中原音韵》的作者是代,共分韵部。 2.《韵略易通》的作者是代,共分韵部,书中有一首代表当时云南官话声母的诗,诗名是诗,诗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举例说明什么叫“入派三声”? 三、简要说明汉语近代音声韵调的情况。 四、将下面的著者和书名连线: 周德清《音学五书》 顾炎武《切韵考》 段玉裁《中原音韵》 陈澧《汉语音韵学》 陆法言《广韵》 兰茂《韵略易通》 陈彭年《切韵》 江有诰《六书音韵表》 王力《音学十书》 孔广森《诗声类》 第四章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 习题解析 一、《广韵》声母“章、昌、船、书、禅”的拟音和今北京音j[t?]、q[t?‘]、x[?]的读音都属于舌面塞擦音或擦音。试问今音j、q、x与《广韵》“章昌船书禅”这组音有没有继承关系,为什么?

文字学概要模拟试题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文字学概要 模拟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填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1.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________的标志。 答案:表意字、假借字、正式开始 2.商代和西周时代铜器上所见的________,有一小部分跟原始社会的________很相似。 答案:族徽、几何形符号 3.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容易觉察到的变化。 答案:象形、不象形 4.根据唐兰先生的意见,古文字按照时代先后和形体上的特点,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类。 答案: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 5.秦系文字也跟其他古文字一样,有________、________之分。秦系文字的俗体就是________形成的基础。秦系文字形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________程度的不断提高上。 答案:正体、俗体、隶书、规整匀称 6.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答案:篆文、隶书 7.汉代行用的字体,除隶书之外还有________。“草”字在古代可以当________、________讲。草书之“草”大概就取这种意义。 答案:草书、粗糙、简便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V”,错的打“X”,每小题2分,合计20分) 1.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答案:X 解析:有表音成分 2.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答案:X 解析:仅一部分是语素文字 3.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答案:X 4.形声字的形旁都是义符。 答案:V 解析:通过字义表示 5.族名金文的字体比早期甲骨文古老。

汉语言文字学期末考试押题卷

1.关于“六书”,我们通常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书只用八个字来解释,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会意”的解释: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A: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清代学者戴震将“六书”分为“四体二用”。 3.《说文解字》将九千多个小篆归并在 540 个部首之中,首创了部首法。在《说文解字》中,“颖”属和部,“理”属玉部,“背”属肉部,“郡”属邑部。 A:《说文解字》将九千多个小篆归并在540 个部首之中,首创了部首法。在《说文解字》中,“徒”属部,“弄”属部,“修”属部,“阶”属部。4.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析言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 5.“止”和“趾”可以理解成本字和假借字字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母字和分化字字的关系。 A:北”和“背”可以理解成本字和假借字字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母 字和分化字字的关系。 1.殷契:就是商代甲骨文。殷者,商代最后的都城。契者,商人传说中的先祖。故称“殷契”。 2.分化字:分散多义字职务的主要方法,是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 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我们把用来分担职务的新造字称为分化字。 3.合音字:就是读音由用作偏旁的两个字反切而成的字。中古时代的佛教徒为了翻译梵音经咒 曾造过一些合音字来表示汉语里所没有的音节。 4.同形字:同形字这个名称是仿照同音词起的,不同的词如果语音相同,就是同音词,不同的 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比如“行走”的“行”和“行列”的“行”。 5.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不论时代,凡是写的潦草的字都可以算是草书,狭义的, 即作为一种特定字体的草书,则是在汉代才形成的,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 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称汉代的草书和章草。 A: 1.钟鼎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 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中国在夏代就已进 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 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 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2.亦声字:《说文》中常出现“亦声”这个术语。古人解说为“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 因而一些文字学的书籍中把这类会意兼形声的字简称为“亦声字”。 3.累增字:在既有字形上增加偏旁而字音字义均未改变的后起繁化汉字。 4.记号字: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及语音上皆无联系的字符。于文字未造前,人们为了纪录某 些事物而造的约定俗成的符号,既无字形上的象形,也无语音上的联系。除了由于 形体演变等原因而形成的记号字之外,汉字里还有少量记号字,如“五”、“六”、“七”、 “八”等字 5.母字:分散多义字职务的主要方法是把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职 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我们把用来分担职务的新造字称为分化字,把分化字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