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级思修复习资料

15级思修复习资料

15级思修复习资料
15级思修复习资料

思修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相关资料来喽~

一、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复习资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理想的特性包括。

(现实性、完美性、超前性、可能性)

4、信仰的两个基本的方面是。

(理想、信念)

5、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6、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是。

(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

7、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

(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国家)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人生观对于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的作用主要通过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11、个人的社会价值包括。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13、道德最主要的功能有。

(调节功能、认识功能)

14、是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虎门镇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虎门镇精神的集中体现。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诚实守信)

18、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19、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

(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20、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遵纪守法)

21、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点有。

(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22、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

(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

23、爱情的基本特征有。

(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

24、男女恋爱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大致包括。

(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25、家庭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婚姻制度是。

(一夫一妻制)

26、家庭美德主要包括。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7、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心理的相应发展包括。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

28、“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出来的时间是。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

29、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0、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本质和效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有。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32、法的核心特征是。

(法的国家意志性)

33、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权利、义务)

34、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的三个要素是。

(假定、处理、制裁)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的步骤。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36、根据监督主体性质的不同,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主专政)

38、经济法主题资格的取得的条件是。

(具有一般法律地位、具有经济权限)

二、简答题。

1、理想信念对于人生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为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为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二)、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人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系统,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们能够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战胜艰难险阻。

2、大学生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答:(一)、要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确立。

(二)、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确立,个人的理想信念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三)、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3、如何保持身心的健康?

答:保持身心健康的主要方法有: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能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的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

二、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

四、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道德有哪些具体的社会作用?

答:道德的具体社会作用如下:一,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二,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四,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五,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一,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二,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6、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个人品德的具体含义?

答:个人品德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理解:一,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获得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二,个人品德既包括了个人主观上对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页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热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三,个人品德实际上页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四,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五、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

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有:一,反映社会主义县级生产力的法治要求;二,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四,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五,从中国国情出发;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三、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答:首先,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理想实现的艰难则估计不足。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这使得追求理想的道路更加漫长。同时,人们在探索实现理想的道路的过程中,免不了犯错,这就从主观上使得道路更为曲折。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做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其次,要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否定现实”的误区。如果单纯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就为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应该正视现实的消极腐败和丑恶现象,但同时又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腐败和丑恶现象做斗争,而不应因此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如果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现实,对于现实的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宽容,甚至同流合污,就会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从而走进拜金主义的泥坑。

要走出误区,关键要从思想方法上认识和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是主观与客观、完美与缺陷、未来与当前等的矛盾。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了理想,理想将来会成为新的现实。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再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建设和发展。

(三)、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势下,爱国主义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爱国主义,必须防止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防止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在今天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爱国主义体现为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谈谈道德起源的问题。

答:从故至今,较为典型的道德起源学说有如下的几种观点:一,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者“上帝”的意志。

二,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三,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和欲望。

四,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管和客观条件,页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页穿凿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其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第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的产生为前提。证是有了自觉的意识,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4、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

答: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过程。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首先,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之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一,学思明理;二,择善而从;三,学习榜样。其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其具体方法有:一,知行统一;二,积善成德。

再次,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其具体方法有:一,省察克治;二,陶冶情操;三,慎独自律。

思修名词解释(1)

绪论(2个): 思想道德素质: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治素养: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 法履行义务的素养、修养和能力。 第一章(3个): 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 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4个):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 目标。 第三章(5个):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 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 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思修复习资料

思修复习资料 绪论 1.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人生观: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2.*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制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二、简答题 1.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5.*人生态度:人生态度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6.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二、简答题 1.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 2.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如何实现理想: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大一思修考试开卷重点(1)

大一思修考试开卷重点复习提纲 绪论: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明确当代的学生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 、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理想与信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是,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思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使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人生目的: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里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爱情:所谓爱情就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得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其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宪法:指规范民主政权规则的国家根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力以及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思修复习提纲(1)

思修复习提纲简单整理 绪论 1.大学生应树立的学习理念? 自主终身创新全面 2.大学生的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历史使命与挑战: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 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2)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3)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4.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按班人。(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3)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4)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5.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 (1)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2)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3)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4)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P21 (1) 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 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 P22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的作用? P24 宏观: (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微观:(1)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 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P28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思修期末复习资料

思修期末复习资料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才观,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与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卷(开卷)

06-07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期末考试试题A卷(开卷)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有关规定。 2、当代青年应树立的科学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3、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4、我国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分别使什么。 5、“八荣八耻”中分别体现了哪些具体的社会道德规范。 6、诚信对大学生成才有何意义。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30分)(先判断正确与否再分析) 1、有人说大学生主要是讲学习、长才干,品德修养在工作后再学习、实践也不迟。你如何看待。 2、有人说社会公德是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所以只要讲公德就够了,不需要再提其他的社会主义道德。 3、学生张某偷得室友100元钱。有人说他偷的钱不多,不是犯罪,所以不是违法行为。 4、人生价值就是人生在世拥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社会地位。 5、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人的趋利性,所以社会主义道德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 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可以简单概括为“利益的正当性和行为的无害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当前爱国主义中的时代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2、结合大学生活特点,谈谈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建立和谐人生。06-07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期末考试试题B卷(开卷)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诚信在我国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制度中分别有何具体体现。 2、我国刑事诉讼一般包括哪些程序,分别由哪些机关执行。 3、我国宪法的主要特征。 4、公共生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特征是什么。 5、当代青年应树立的科学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6、“八荣八耻”中分别体现了哪些具体的社会道德规范。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30分)(先判断正确与否再分析)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不需要谈道德。 2、有人说法律是最低水平的道德要求,你认为呢? 3、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以拜金主义是正当的人生观。 4、大学生活特点集中体现在独立性。 5、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我们淡化国家意识,加强国际观念。 6、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诚信和爱国主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性。 2、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06-07学年第一学期

思修名词解释大全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惯来维系,是人们的心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法律是有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和规范的总和。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通过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 3、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4、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刚请;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6、社会关系是人们生存所依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7、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完好状态。 8、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并且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过程。 9、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组成的部分;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了人生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对待生活的态度。 11、人生目的:人在人生时间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指向和追求。 12、人生太对: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 13、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14、公共生活:人们以公共场所为主要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15、公共秩序:通过一定的规范,使公共生活处于一种有序化状态。 16、社会公德: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17、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涯中应当遵循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8、家庭美德: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根据其总的道德要求制定的,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 19、爱情:是指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20、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也称品德或德性。它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1、国体:即国家的性质、国家阶级和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2、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治理(统治)这个国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公民: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24、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5、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6、法定继承:依据法律规定对遗产进行的继承。 27、遗嘱继承:根据遗嘱的内容对遗产进行的继承。

思修复习提纲版

2018思修复习提纲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大学生活的变化(三个变化)P2 2.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四个方面)P3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1.学习理念P4-5 : 自主学习 全面学习 创新学习(以求真务实为基础) 终身学习(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 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1.成才目标P5-6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P7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P7 (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二者共同作用)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P8 2.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P8 3.法律素质的定义和意义P8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9 2.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 P10 3.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P11 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1.学习本门课的意义(三个方面)P13 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1.学习本门课的基本方法(四个方面)P14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P17 2.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P18 3.理想的类型(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P18 4.信念的含义P18 5.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如影随影、相互依存P19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大学生承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20 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百年目标P22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P23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24 2.如何树立共同理想P25-27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P28-29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间距性、曲折性P29 3.艰苦奋斗的意义P31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个人理想的定义和内容P32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P32-33 ①实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②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 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立志的要求(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P37-38每段第一句 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什么是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39 2.中国精神的意义P4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卷(开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期末考试试题A卷 (开卷)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有关规定。 2、当代青年应树立的科学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3、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4、我国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分别使什么。 5、“八荣八耻”中分别体现了哪些具体的社会道德规范。 6、诚信对大学生成才有何意义。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30分)(先判断正确与否再分析) 1、有人说大学生主要是讲学习、长才干,品德修养在工作后再学习、实践也不迟。你如何看待。 2、有人说社会公德是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所以只要讲公德就够了,不需要再提其他的社会主义道德。 3、学生张某偷得室友100元钱。有人说他偷的钱不多,不是犯罪,所以不是违法行为。 4、人生价值就是人生在世拥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社会地位。 5、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人的趋利性,所以社会主义道德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 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可以简单概括为“利益的正当性和行为的无害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当前爱国主义中的时代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2、结合大学生活特点,谈谈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建立和谐人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期末考试试题B卷 (开卷)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诚信在我国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制度中分别有何具体体现。 2、我国刑事诉讼一般包括哪些程序,分别由哪些机关执行。 3、我国宪法的主要特征。 4、公共生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特征是什么。 5、当代青年应树立的科学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6、“八荣八耻”中分别体现了哪些具体的社会道德规范。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30分)(先判断正确与否再分析)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不需要谈道德。 2、有人说法律是最低水平的道德要求,你认为呢? 3、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以拜金主义是正当的人生观。 4、大学生活特点集中体现在独立性。 5、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我们淡化国家意识,加强国际观念。 6、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诚信和爱国主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与市场经济的统一性。 2、道德意识、法制观念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思修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法律为重要依据和手段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治理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社会主义道德为重要依据和手段来治理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全面进步奠定重要的道德基础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它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社会实践中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活动即人们子啊社 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相会联系彼此沟通在各自心理 和行为上产生交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首因效应特定条件下首先映入认知者眼帘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有优势地位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对以后的人际知觉 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 投射效应是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 社会报复在人际交往中一方自认为受委屈被羞辱甚至是情感人格被伤害时所产生的反击心理 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学习道德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以是否遵守学习纪律为评价标准并依靠人们内心观念和社会舆论维系调节学习行为的各种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 总和 爱情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生伴侣的 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道德义务实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通过社会风尚习惯舆论和良知的约束或引导而形成的是依靠人的内心信息自觉履行的道德责任 良心个人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道德境界个人在道德方面所变现出来的觉悟水平即人们从一定的道德观念出发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中所形成的一 定的觉悟水平及其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通过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体系 立法特定的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法律规范的活动 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 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行政法规是由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指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个人理想VS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超前性。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理想具有实践性。 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生活、事业的追求和向往,是个人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包括: (1)生活理想:即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2)职业理想:即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工作业绩的追求。职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道德理想: 即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社会理想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它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我们现在的社会理想,即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须通过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实现。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另一方面,个人理想服从和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不排斥而是包括和反映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并只有依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社会理想不是每个人理想的简单集中,而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的根本体现,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的理想。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在我们国家,由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同,决定了人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理想。为了共同的社会理想的实现,社会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也应最大限度地提供一切可能的社会条件和保证,以满足人们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人生价值(见课本) 学风与校风 (1)概念 校风是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原则、风气和习惯。校风是学校的“社会气氛”,影响学校全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普遍存在于全校各个部门,体现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学风是学习的态度和风格。学风是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学风是校风的组成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2)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 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3)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a. 校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种群体心态、群体意识、价值取向。它可以促进、阻滞学校的工作。 b. 校风学风是一种文化环境,对于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校风具有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推动推动促进作用和调节约束作用。优良的校风能够激人向上、陶冶品行;不良的校风则会消蚀精神、助长歪风。一个学校有了好的校风,就能形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到一种鞭策和激励。 c. 校风学风也是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 校园精神: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敏锐的时代精神、校园精神、自觉的学术精神 在北大优良的校风中有五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第一、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第二、科学民主的精神。第三、改革创新的精神。第四、严谨求实的精神。第五、海纳百川的团结兼容精神。 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科学民主的精神、浓厚的学术空气、民主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精神 在北大学风中,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精神非常突出。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需要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作风。海纳百川的团结兼容精神 北大校风中的不良现象:第一、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第二、夸夸其谈、述而不作。第三、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第四、急功近利、浮躁不安。 北大的光荣传统北大的优良学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思修考试大一案例分析(开卷考试必备)

[转]思修例案分析题来源:张新路的日志 案例分析复习题: 1.被告人杨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学生。2009年8月29日杨某到同学家玩,因同学出去了,感到无聊,想找本书看,无意中发现抽屉里的小口径步枪及子弹数发。由于好奇,随即拿起枪并装上子弹,恰好这时候他看到楼下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吓唬他一下。杨某用枪瞄准他前面的水泥地击发,结果打中前面的一位老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杨某后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试问:(1)杨某应否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上有关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过失犯罪规定应如何进行处理? (2)杨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是什么? 1.答:(1)杨某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国刑法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 6周岁的人,对于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杨某的行为的主观罪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要出差十天。第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锤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锤子是为防备歹徒而准备的。试问:(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 2.答:(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赵某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意外事件。即主观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2)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被告人赵某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所以赵某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主观上没有故意,而且赵某的认识错误在那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她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也没有过失。 3.被告人钱某,男,25岁,司机。2008年6月21日,被告人与李某为其舅父拉钢材,因手续不符规定,钢材收购小组负责人王某责令其卸下钢材,被告人不肯。于是王某将汽车扣下。22日晚被告人企图强行拉走钢材,王某上前阻止,而被告却加速行驶,将保险杠上的王某摔下,王某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试问:被告钱某对王某的死亡是何种罪过形式? 3.答: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本案中,被告人钱某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但是为了将钢材强行拉走,而置王某的生死于不顾,即对被害人是死是伤持一种放任态度。因此,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 4.被告人张某,男,28岁,某矿务局警卫。2009年3月12日凌晨,张某与同伴执行任务时,发现有盗窃分子,他们立即上前捉拿。在捉拿过程中,张某在三人围殴的情况下,身上多处受伤。他曾发出警告:再打我就动刀子了,可无人理会,张某在此情况下将一人刺伤,一人刺死。 试问: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4.答: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被告人张某

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

【最新】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3.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4.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 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6.道德:是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7.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8.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9.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 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11.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12.爱情: 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激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思修复习资料(答案)

基础复习思考题: 掌握: 1、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 答: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贡献力量。 2、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处理有哪几种方式? 答: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刑法规定有八大重大犯罪可以判处死刑? 答: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 4、18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理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5、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什么? 答: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6、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答: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创新学习的基础是什么? 答:求真务实。 8、理想的含义及作用。信念的含义及作用。 答:理想: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作用: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作用: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饶地追求理想目标。 9、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什么? 答:民族精神。 10、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答: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利益,不惜用军事手段、战争手段来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大一,思修复习资料

思修 名词解释: 1、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P15)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使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P39) 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方向,也决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P65)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人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P70) 5、道德: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经济社会的反映。(P91) 6、诚实守信: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P109) 重点: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P3) 1、自觉学习的理念。有明确的的学习目标,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是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全面学习的理念。学习应该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而且要学好雨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益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各方面的知识。 3、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树立创新学习理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4、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最可贵的是终生坚持。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大学思修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 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3.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4.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 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6.道德:是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7.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8.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9.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 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0.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11.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2.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 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激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1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4.社会公德:指人们早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 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15.公民: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6.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思修复习资料提纲汇总整编2018年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复习题目 绪论 1、新时代概念: 由19大提出,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层定义: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 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 (1)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3、思想道德素质 (1)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2)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3)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3、法治素养 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基本问题 1、大学生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①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2)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观: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2、人生目的: 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