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剂学——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

中药药剂学——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

中药药剂学——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
中药药剂学——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

第一部分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开拓了传统中药剂型新的技术研发途径。中药注射剂的研制成功与应用是中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家民族工业的伟大创举,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产品。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药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从葛根素注射剂到鱼腥草注射液、再到轰动一时的刺五加注射剂等不良反应事件,反映出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曾一度深陷信任危机之中。据报道,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中药剂型不良反应的1/2以上。因此对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进行安全防范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发、生产、贮运和临床使用等关键环节提供借鉴,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典型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

2011年,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统计,在其收到的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病例报告中,中药ADR病例报告仅占同期总体病例报告的11.68%。但中药注射剂的ADR病例报告占了整体中药病例报告的72.64%,其中中药注射剂严重ADR报告占了中药严重ADR报告的76.57%[1]。可见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率和ADR严重程度,要远大于传统中药品种。

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较多,且绝大多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和发热。2003年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期)中发布有关本品的可疑不良反应案例,其中一位72岁男性患者,因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0mg,每日1次,静脉点滴后出现药物溶血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0期)中认为:葛根素注射剂与急性血管内溶血有一定相关性,要求警惕葛根素注射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并于2004年11月发布了“关于修订葛根素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2005年12月29日暂停受理葛根素注射剂的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注册申请;对已经受理的葛根素注射剂将继续审评,并在审评中进一步严格相关技术要求。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2006年5月27日,湖北省武汉市一名3 岁女孩在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导致死亡。5月28日,武汉市卫生局紧急发文,要求有心脏病史、药物过敏史者和10岁以下患儿,暂停使用鱼腥草类注射剂。同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的数据表明,从1988年~2006年4月13日,与鱼腥草类注射剂有关的不良反应有5000 余例(不排除有未上报病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22 例。20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通告》(国食药监安[2006]218号)。在通知中指出,由于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药监局决定自通告之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药监局随后组织专家对该类产品进行再评价。2006年9月,药监局发布了部分鱼腥草注射剂(肌注类)解禁的通知,并修订了

说明书。

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2008年10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批号:2007122721、2007121511,规格:100mL/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2008年10月18日,国家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暂停销售、使用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黑龙江完达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注射剂产品。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2009年2月11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接到青海省报告,青海省大通县3名患者使用标志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批号:0809028、0808030,规格20mL/支)发生不良事件,并有1人(62岁女性患者)死亡,另外2名患者被送入青海省人民医院抢救。2月12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立即暂停使用、销售并封存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期)中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其中的典型案例为:一位10岁女性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清开灵25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输入药液约50mL时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鉴于清开灵注射液静脉输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报道频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第21 期通报中要求警惕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8期)中通报了脉络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有关脉络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500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189例。一位55岁女性因患脑梗塞就诊,给予脉络宁注射液30mL 静脉滴注,输液约2分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立即停止输液,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约15分钟后,上述症状缓解,未再使用该药。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告,要求警惕脉络宁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给与医护人员及药品生产企业相关建议,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8期)中通报了喜炎平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案例:一位21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15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输入至2/3时,患者出现寒战、发热、心悸、严重呼吸困难,随即停止该液,马上给予地塞米松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同时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吸入氧气。30分钟后患者症状好转。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告,要求警惕喜炎平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要慎用此药,同时要求生产企业应尽快完善产品说明书的相关安全性信息,增加药物配伍方面的信息,加强产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及不良反应的跟踪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二、中药注射剂的重要地位

《国家医保目录》收载中药注射剂的情况:中药注射剂进入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国内现有的140个中药注射剂品种里,共有48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包括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含注射用冻干粉针)、莲必治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肿节风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苦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喘可治注射液、止喘灵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注射液等。其中,柴胡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三七皂苷注射制剂、消痔灵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等11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甲类。在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中药注射剂里,多数是用于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肿瘤类疾病治疗的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中药注射剂的情况:2015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有:参麦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红花注射液。

1963版《中国药典》:洋地黄毒甙作为西药收载。

1977版《中国药典》:收载丁公藤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

1985版《中国药典》:收载盐酸麻黄碱注射液。

1990版《中国药典》:删除所有中药注射剂。

1995版《中国药典》:收载止喘灵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

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止喘灵、双黄连(冻干)粉针。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止喘灵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清开灵注射液。

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止喘灵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灯盏花素和清开灵注射液,并对所有中药注射剂品种都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这对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4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清开灵注射液。

三、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简史

20世纪40年代: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在太行山根据地山西武乡成立“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组织人员研发了我国的首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的问世标志着中药注射剂的诞生,开辟了中药注射剂之先河,宣告了中药注射剂新时代的到来。新中国成立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研发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1954年:武汉制药厂实现了“柴胡注射液”的工业化生产。

20世纪50—60年代:上海等地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

20世纪70年代:全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多,除了《中国药典》收载以外,各省市卫生部门还陆续制定了“中草药制剂规范”、“地方标准”,收载大量的中药注射剂。据统计有资料报道的中药注射剂达700余种。

20世纪80年代,各地研制的中药注射剂数量多达1400种。

1990年:世界上第一种中药粉针剂——双黄连粉针剂诞生并成功地进入工业化生产。

1995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2个,即“止喘灵注射剂”和“双黄连粉针剂”。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注射剂70个品种。

1985~1998年:批准新药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1个品种,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共计105个品种。

20世纪90年代:,中药注射剂因成分复杂、用法特殊及基础研究“先天不足”等原因,其“后遗症”开始显现,严重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其安全性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质疑,为此有关部门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制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研究技术要求》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措施。200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157号文件,明确提出中药注射剂要建立指纹图谱检测标准。2006年“鱼腥草注射剂事件”之后国家对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12月《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发布。2009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生产及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排查,切实控制中药注射剂安全隐患,并组织综合评价,保证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加快中药注射剂标准的提高,保证产品质量。目前我国已有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达130多种。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

一、中药注射剂的定义

《中药药剂学》对中药注射剂的定义[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称为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学》对中药注射剂的定义[4]: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对注射剂的定义[5]: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专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包括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等。

二、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注射剂中的药物以液体状态进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吸收快,药物快速分布于靶组织或受体,作用迅速。由于注射剂不经过胃肠道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可靠。尤其是静脉注射,药物不经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能够满足抢救危重急症的需要。如丹参常用量口服治疗心绞痛等效果不明显,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则效果明显。

2.剂量准确、疗效高:由于中药注射剂必须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定的要求,其生产工艺具有严格的技术控制条件和质量标准。现代化的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基本上可以实现药材活性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分离,而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又使大部分药物的成分可知、可控,给药剂量得到控制,使剂量更准确,同时提高了有效物质含量,减少了有害成分,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3.避免口服给药的局限性:某些药物由于本身的性质,有的不易被胃肠道所吸收,有的具

有刺激性,有的则易在消化道失活,制成注射剂则可解决这些问题。如某些动物药提取的有效部位为多肽,口服存在胃肠道失活和难以通过生物膜吸收的问题,制成注射剂则具有可靠的药效。临床上昏迷、抽搐患者,或消化道系统障碍需禁食,或者不能配合口服给药的患者,采用注射途径给药则是有效的给药途径,如清开灵注射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症肺炎引起的高热、昏迷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4.使某些药物发挥定向或定位给药:由于脂质体、毫微囊药物制剂等“微粒”静脉注射后,通过内吞作用,在体内被网状内皮系统(如淋巴、肝、肺、脾等)的巨噬细胞吞噬,药物在上述器官组织系统富集,具有定向作用,如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消痔灵注射剂可用于痔核注射,具有定位作用。

5.使用不便,成本高:中药注射剂与其他注射剂一样,存在使用不便且注射时疼痛的问题,使用不当具有一定危险性。同时由于中药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技术要求高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导致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成本高。

三、中药注射剂的应用

(一).用于中医急症

1.抗休克作用:生脉注射液用于轻、中度休克疗效确切,而对重度休克一般先用西药升压,然后再以生脉注射液维持血压较好。

2.强心作用:生脉注射液能促使心排出量增加,使血循环趋于正常,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如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常服洋地黄制剂,此时应用生脉注射液,改善了心脏功能,又不会引起或加重洋地黄中毒。

3.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并发脑疝、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危急之时用西药会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脑水肿,生脉注射液可提高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二).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1.治疗心律失常:如参附注射液对心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也能治疗慢性心律失常。

2.治疗高血压:黄芪注射液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靶器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香丹注射液含丹参、降香,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辩证为血瘀型的患者。

4.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注射液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5.治疗冠心病: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

(三).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因而一般的抗菌药物在治疗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对比,中药注射剂(如痰热清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具有疗效明确、作用迅速、抗菌范围广、副作用少的特点,同时具有抗病毒及抗菌的双重作用,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用于防治肿瘤

与化疗药物相比,中药注射剂具有价格便宜,减少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势,在临床广泛使用。如康艾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

(五).用于重大急性传染病的防治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治疗中,临床发现单用中药注射剂,或者配合中药汤剂治疗SARS,可改善症状、促进炎症吸收、防治肺间质纤维化、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中提出,可选择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等)用于早期治疗;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丹参注射液等)用于中期和重症;扶正类中药注射剂(参麦注射液)用于各期正气亏虚患者。

四、中药注射剂的分类

(一).按功效分类

1.补益类:是指具有补益作用,用于各类虚证的中药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人参糖肽注射液、注射用黄芪多糖、参附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等。

2.活血类:是指以通利血脉、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3.驱风湿类:是指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症为主要作用的一类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如当归寄生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复方风湿宁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黄瑞香注射液、鸡矢藤注射液、健骨注射液、雪莲注射液、雪上一枝蒿总碱注射液、伊痛舒注射液等。

4.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对肿瘤的治疗侧重于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两方面,主要用于放化疗的减毒增效,作为抗癌的辅助治疗药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如艾迪注射液、蟾酥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康艾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等。

5.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注射剂占多数,多用于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用于耐西药的细菌及病毒感染、不耐受抗生素的患者群体。如双黄连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清肝胆湿热常用的有肝炎灵注射液、苦黄注射液、清肝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等;辛凉解表剂有柴胡注射液、桑姜感冒注射液等。

6.其他类:除以上五类外,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皮肤病、痔、咳喘等病种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治疗皮肤病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痔疮的矾藤痔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咳嗽、气喘的喘可治注射液、止喘灵注射液、地龙注射液;治疗子宫收缩的益母草注射液。

7.中药来源的化学药物类:有一类特殊注射剂为中药来源的化学药品,即最初从中药中提取分离、现已人工合成的单体为主要成分的注射剂,如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丹皮酚注射液等。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注射剂:系指以水或复合溶剂制成的注射液。内含易溶于水或复合溶剂(如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丙二醇、甘油等其他溶剂),而且在该溶剂体系中有稳定性较好的中药有效提取物质,如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

2.乳剂型注射剂:系指将植物油(或其他油溶性药物)、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经乳化制成的O/W(油/水)型、供人体注射用的注射液。此类为近20年出现的新剂型,多用于静脉注射,如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

3.混悬型注射剂:系指将不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溶剂中制成的注射剂。内含有效成分为水难溶性药物或者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时间的药物。这类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少,一般仅供肌内注射或局部注射。

4.注射用灭菌粉针:俗称“粉针”,系将供注射用的灭菌粉状药物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或者将无菌溶液装入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经冷冻干燥法制得无菌粉末,使用前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或混悬的制剂。某些药物稳定性较差,制成溶液后易于分解变质,为了保持稳定亦制成注射用粉针剂。如: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

(三).按处方组成分类

1.单方类:单方即单味中药制成的注射剂,即有效成分明确、疗效确切、用于疑难病症的中药注射剂。其中,有的是以提取植物的有效部位制成,如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等;也有的是以原植物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如板蓝根注射液、益母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2.复方类: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配伍组成的复方为来源,通过现代制备工艺制备的注射剂。复方中药注射剂多是在传统经方、验方基础上改制而成。经方、验方是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且容易被医患接受的处方,将这些传统方剂通过药味的筛选,研制成药物组成少而精的注射剂。如醒脑静注射液是由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生脉注射液来源于“生脉饮”;“脉络宁注射剂”是由“四妙勇安汤”化裁改制而成。

五、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肌肉注射: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注射部位大都在臀肌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剂量一般为1~5ml。肌内注射除水溶液外,尚可注射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油溶液在肌肉中吸收缓慢而均匀,可起延效作用。如柴胡注射液。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分静脉推注与静脉滴注,前者用量小,一般5~50ml,后者用量大,多至数千毫升。静脉注射药效最快,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营养作用。静脉注射液多为水溶液和O/W乳剂。油溶液和一般混悬型注射液不能做静脉注射。凡能导致红细胞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物,均不宜静脉给药。如香菇多糖注射液、

3.局部注射:将中药注射剂直接注射于肿瘤、痔核等部位,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较好。如莪术注射液注入病灶组织或基底层,治疗宫颈癌;银黄注射液注射于眼球结膜下,治疗病毒性结膜炎;消痔灵注射液内痔局部注射,治疗痔疮。

4.穴位注射:中药小剂量穴位注射在中医药上具有针灸的基本特点。如复方当归注射液小剂量注射,对各种急慢性劳损、关节疼痛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如当归寄生注射液。

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及中药注射剂本身质量问题等情况下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因此,由于误用、不合理用药、药物质量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不能称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dverse experience, AE)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有害的怀疑与药品有关的医学事件。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是患者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这类事件并非一定与中药注射剂有因果关系。

正确区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任何新药上市,总会有潜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中药注射剂也不例外。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相伴而生,其不良反应需要大量的上市前和上市后观察才能发现。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多种,有可能是因为药品本身质量不合格,也可能是因为临床使用不规范或错误用药,当然也可能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发现不良事件以后,必须分清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是因为不合理用药出现的安全问题,或是药品本身的质量有问题,或是因为医务工作者安全用药观念比较淡薄而造成的医源性药害事件。现实报道中,经常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事件混淆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1.皮肤及附件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潮红、斑丘疹、荨麻疹、瘙痒、口腔黏膜溃疡、脱发等。如文献报道板蓝根注射液过敏性皮疹较多,最快可立即出现,最迟1例在6天后出现,表现为荨麻疹型药疹、多型红斑型药疹、玫瑰疹、皮肤潮红等。

2.重度全身性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过敏性休克、发热、寒战等。如文献报道柴胡注射液发生的眩晕或晕厥症状有头晕、不能站立、恶心、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血压降低,甚至有短暂意识丧失。

3.呼吸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双肺布满干湿啰音等。如刺五加注射液导致以哮喘为突出表现者均为女性,于首次静滴给药5~30min出现频繁咳嗽,均在静滴本品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停药后好转,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4.循环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胸前不适、静脉炎等。长春碱注射液说明书记载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血管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5.消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呃逆等。如参附注射液报道的在静滴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停药后好转,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6.血小板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等。穿琥宁注射液造成的血细胞减少中,可逆性血小板减少共占20.8%,用药时间为4~15天(平均8.2天),血小板计数由用药前正常范围(100~300)×109/L降至(15~86)×109/L,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其分类均无异常发现。

7.泌尿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得力生注射液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为: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的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偶可致血尿和蛋白尿;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肝肾损害。

8.肝胆系统:主要临床表出现为巩膜黄染、肝功能改变等。如生脉注射液曾报道的病例,55岁男性患者因劳累后乏力、失眠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后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淋巴结肿大,双眼睑轻度浮肿,巩膜黄染,腹平软等,诊断为急性药物型肝损害。

9.神经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癫痫样发作等。长春新碱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包括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系统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神经毒性等,与积累有关。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脑神经也可受到破坏,并产生相应症状。

10.肌肉及骨骼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剧痛、肌肉酸痛、活动困难等。如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出现四肢不宁、乏力。

(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1.普遍性:中药注射剂均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几乎涉及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中药注射剂品种。但不同品种的不良反应/事件程度与发生率差异性很大,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多用于扶正补益类中药注射剂。

2.多样性: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涉及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可引起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肤反应、肝脏损害、铅中毒等不良反应。

3.不可预知性:目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潜在不良反应/事件仍有待系统的临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予以发现。由于中药成分中能产生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种类无法通过预试验识别,因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知性。

4.种类不确定性:因为缺乏系统的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研究,对许多中药注射剂现在还不能确切地知道可能会发生多少种不良反应/事件,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报道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达十几种。由于受药材质量、生产工艺及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影响,不同批次、厂家的注射剂所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有差异。

5.时间差异性:据文献记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变动范围较大。黄芪注射液发生ADR/AE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前30min内(4

6.44%),最多为5~15min之内,最快为首次用药0.5min后,最迟为连续用药50次后。总体来看,一般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时间较早,多发生在用药60min之内。

(三).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

1.制剂因素

(1)中药材及成分:如红花在花盛开颜色由黄变红时,红花苷、红花醌含量最高;甘草在开花以前甘草甜素含量为10%,开花后将为4.5%。中药材炮制的有无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直接影响其疗效。双黄连、清开灵、鱼腥草、茵栀黄等品种均含有绿原酸,是这些药物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而绿原酸是一种高致敏的抗原物质,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可产生高致敏反应[6]。痰热清注射液处方中含有熊胆粉和山羊角,其中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同时痰热清注射液中又含有金银花,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也是高致敏成分。这些成分进入体内后,易诱发变态反应[7]。植物蛋白也是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诱因之一,如银杏注射液中含有的植物蛋白质——银杏酚酸。

(2)制备工艺:传统的中药注射剂在制备过程中,多采用“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水蒸气蒸馏”等方法,这些方法使一些大分子杂质如鞣质、蛋白质、树脂、淀粉等难以完全除去,其在注射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浓度、pH等因素的影响差异较大,是产生ADR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蛋白质由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则可引起过敏反应;树脂能产生脏器损伤;鞣质进入机体后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和血细胞凝集等。

(3)附加剂: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稳定性而加入的助溶剂、稳定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及操作环境的洁净程度也是发生ADR的原因之一。聚山梨酸酯-80有轻度溶血作用,0.3%的聚山梨酸酯-80使比格犬出现过敏反应,同时出现体温下降和心率加快的现象[8]。

(4)药理作用:中药的某些成分的药理作用也可成为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如华蟾素注射液水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吲哚生物碱,如5-羟色胺、蟾蜍色素等,静脉注射华蟾素注射液后易导致静脉炎。其原因可能是5-羟色胺刺激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引起滴注静脉收缩痉挛而致疼痛,长期刺激导致静脉非特异性炎症[9]。

(5)质量控制: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不良反应不能简单的以一个或几个已知成分的含量来判断,需要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研究。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在上世纪后期发展快,大多数品种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缺陷。SFDA从2000起重视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研究。除了少数新药外,其他多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如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胆酸、猪去氧胆酸等)成分复杂,但是旧的质量标准只要求三项:总氮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测定、黄芩苷含量测定。

2.使用因素

(1)未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所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时应坚持辨证施治,而不仅是“辨病用药”。例如清开灵注射液本应用于热证发热却被误用于寒证发热,易引起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剂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者,如果用于风寒型感冒,则效果不佳且易引发不良发应;脉络宁功能清热养阴、活血化瘀,对阴虚血热血瘀的中风患者效果很好,而对于痰湿偏盛的中风患者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较多。若不遵从辨证施治的原则可能造成“雪上加霜”或“火上浇油”的不良后果。

(2)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擅自把仅供肌注的中药注射剂改成其他途径使用,易导致不良反应。柴胡注射液的说明书明确标明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但是在实际临床中,还以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的形式给患者使用[10]。

(3)溶剂使用不当: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中一般都有推荐溶剂及溶剂用量,如果不按照推荐使用溶剂或溶剂用量偏少,有可能增加不溶性颗粒。选用不合理溶剂很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外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常呈现混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为混合后pH发生变化,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形成沉淀,所以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液稀释,而不能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4)剂量过大: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滴注时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有研究3种剂量注射用双黄连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超过一定剂量后,随着剂量增加,疗效无显著变化,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某医院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病例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剂量过大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1]。

(5)滴速过快:中药注射剂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因滴注速度过快,也易引起不良反应,如双黄连注射液。如刺五加注射液输液速度就不宜过快,成人以40~50滴/min为宜;又如患者在静脉输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时,滴速过快可致轻度头痛。

(6)配伍不当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尤其是复方中药注射剂与西药配伍后,易产生浑浊、

变色、沉淀等现象,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双黄连注射剂与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甙类、奎诺酮类等31种不同西药针剂存在配伍禁忌[12]。

3.患者因素

(1)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基因和体内代谢酶的差异,人类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过敏体质的人对多种过敏物质敏感,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2)性别: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据统计,在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中,女性的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状况和对药物敏感有关[13]。

(3)年龄: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的剂量不同。儿童身体未发育成熟,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代谢能力比成年人差。

(4)病理:肝功能不全,使用主要经过肝脏代谢的药物易出现ADR。肾功能不全时,药物排泄减慢血药浓度高易产生ADR.

(5)营养:营养不良的患者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也差。

(四).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治疗

1.过敏反应:出现过敏反应后应停药,必要时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

2.皮疹:减慢滴速或立即停止静滴,并注意观察皮疹消长情况;使用抗过敏药物,如非那根(异丙嗪)25mg肌注或苯海拉明20mg加胶性钙2mL肌注;若情况较严重,可口服及外搽抗过敏药物。

3.恶心及呕吐:减慢滴速,注意观察,必要时停止输液;患者恶心呕吐又吐不出者,可用冬青油、驱风油等涂抹双太阳穴和人中穴,亦可嗅吸柠檬、橙子等水果的香味,以减轻恶心感;患者取半卧位,注意保持其衣物、床铺清洁,如有沾污及时更换;呕吐后应当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免诱发恶心呕吐;使用止吐药,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

4.疼痛:针刺样疼痛与静滴10%氯化钾所出现的疼痛相似,一般在调慢滴速后可以缓解。在调慢滴速后不能缓解者,可以一边静滴一边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痛处,基本可缓解。

5.发热:减慢滴速或停止静滴;给予抗过敏药物和退热药,如非那根(异丙嗪)25mg肌注,高热者给予柴胡注射液4mL肌注;物理降温,如冰敷头部、双腋窝,如经上述处理仍未能降温,可行酒精擦浴帮助降温;如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的症状,应在恶寒时适当增加衣被,注意保暖,发热较甚时则不宜用冰敷、擦浴等物理降温法,可用发汗法帮助退热;患者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并辅以新鲜水果;中药汤剂宜温服,通过发汗以助退热。

6.静脉炎:减慢滴速,注意观察,如症状未能缓解,可换药,待症状缓解后再行输入该中药注射剂或重新注射;抬高患肢肢体,局部用热水袋热敷,或热毛巾湿敷;或用中成药外敷。

7.过敏性休克: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将肾上腺素0.5~1mg皮下或者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多次使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血管活性药及扩容剂等。

8.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脉给药等心肺复苏术。

八、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安全防范

(一).宏观调控

加强中药注射剂上市前的临床研究和审批管理。加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的再评价,建立再

评价体系,对安全性、药物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功能疗效、药物经济学等各方面进行再评价[14]。

(二).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集萃取和分离于一体的分离技术。该方法效率高、速度快、选择性好、无残留溶剂,适用于热敏物质。康莱特注射液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分离出有效成分,制备成静脉乳剂。康莱特注射液已通过美国FDA评审,进入期临床试验[15]。

2.超滤技术: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有些杂质较难除去,如鞣质、蛋白质、树脂、淀粉等,将会影响到注射剂的澄明度和刺激性等质量控制指标。超滤技术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超滤可以去除中药注射剂药液中的鞣质、树脂、色素、粘液质等大分子物质,提高药液的澄明度,减少或避免贮存过程中沉淀的产生,去除热原和细菌,同时也可减少吐温-80的使用剂量,而且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超滤在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中广泛应用,如丹参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一般来说,超滤膜的孔径范围在50~10000?之间,可以截留粒径范围为1~20nm,相当于分子量为300~300000的各种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也可截留相应粒径的胶体微粒。用分子量截留值1万~3万的超滤膜基本上可以保证有效成分通过,而将分子量数万至数百万的杂质和热原阻截,可达到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的目的[16]。

3多维指纹图谱中药注射剂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用单一指纹图谱不能兼顾所有化学成分。多维指纹图谱实现了分析方法多元化和检测方式的多维化,能够获得中药的立体空间指纹图谱,从多侧面、整体方位详细描述及准确表征中药中全部组分的含量分布状况,能更加全面地反映中药各类成分的全貌。多维指纹图谱通常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HPLC-DAD-MS)、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核磁(HPLC-DAD-NMR)、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17]。

(三).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项目

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如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规定含量测定标准的上下限,严格执行热原、异性蛋白、渗透压、大分子物质、指纹图谱等各项检查。

(四).规范临床使用

1.辨证施治: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病与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存在的,只有将辨病与辩证结合起来,才能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传统中医诊治疾病讲究的是辩证论治,其精髓所在是注重区分“证”的性质,分辨清“证”的寒、热、虚、实,再施以相应的温热、寒凉、补益、消泻药性的药物。中药注射剂主要来源于疗效确切的中药经典方,利用现在制剂技术制成的注射剂,既具有注射剂的优点,又具有鲜明的中药药性及药效。一方面以现代药理作用表达其疗效,另一方面体现为传统中药的功效。因此,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做到辨病与辨证的结合。若不辨证用药,仅按现代药理学的理论来使用,不仅影响疗效,也可能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如清开灵注射液具阴寒药性,用于表证有遏制阳气之弊,故表症患者,无论表寒、表热或表里同病,均不能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又如

双黄连药性寒凉,受凉后发热咳嗽或虚寒腹泻用双黄连静滴,也属错用。

2.按说明书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选择给药途径时要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不能将只能肌内注射的进行静脉给药。

3.注意配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时,注意选用适宜的溶剂,以减少不溶性微粒;并且尽量单独给药,减少配伍用药,不宜与其他中药注射剂或西药混合后给药。如临床确实需要配伍使用,应慎重考虑给药的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4.剂量准确:严格掌握剂量,不可超剂量使用。

5.选择适宜的溶剂:中药注射剂包含的成分很复杂,应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溶剂。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适宜的溶剂稀释,同时还应注意查阅有关中药注射剂配伍相关的新近研究结果而作相应的调整。

6.净化配置环境,加强无菌操作: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静脉配制中心,有专职人员在万级洁净密闭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配制技术配制药物,这样可以保证静脉输液的无菌性,同时减少微粒的污染。

7.安瓿的正确锯割与抽吸操作: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倾斜45°掰开安瓿,可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选用小号,避免使用大号针头,应将针头置于安瓿中下部,可减少微粒污染。

8.胶塞穿刺操作:应尽量减少对输液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

9.皮试试验:皮试试验对减少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0.输液速度适宜:输液速度过快可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输液速度常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来调节,一般成人60—80滴/min,儿童20—40滴/min,老年人、体弱者、婴幼儿及患颅脑、心肺疾病的患者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同时中药注射剂不宜滴注过慢,否则容易发生水解、氧化、变色、pH改变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11.加强监护: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应加强首次使用患者和开始给药30min内的观察。有的不良反应出现在连续用药半个多月以后,所以对较长时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

(五).避免患者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1.个体差异:过敏反应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2/3之多,因此过敏反应的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包括食物(如海产品)、花粉类及药物过敏史或家庭过敏史。对于过敏性体质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应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曾有对某种中药注射剂中的成分过敏者,不宜使用含有此种成分的中药注射剂,尤其是花粉类物质过敏者,应避免使用由花类提取的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等。

2.特殊人群:尽量避免将中药注射剂用于老年人、体弱者、儿童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用药,必须谨慎用药,并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3.患者状态: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控制滴速,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尤其是对小儿及老年体弱患者更应注意。

九、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呈报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药品生产、经营企

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ADR,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所在地ADR监测机构,由所在地ADR检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在30日内报告完毕;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同时,还应当积极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ADR监测机构对ADR/AE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资料。市级、县级ADR检测机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对收到的ADR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各级ADR监测机构对收到的ADR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以适当形式反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根据对ADR报告和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及时发布ADR警示信息。

十、中药注射剂临床技术规范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遵守如下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使用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配液操作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贮藏储存和保管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儿童用药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老年人用药技术规范》。

十一、中药注射剂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和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法定依据,是合理使用、管理药品的重要指南。药品说明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药品的合理正确使用和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应用指南》。

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应包括:药品名称、成份、性状、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性、药代动力学、贮存、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基本内容。

十二、结语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的特有剂型,是对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理应客观看待。目前中药注射剂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暴露出的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是暂时的,中药注射剂发展到今天是我国几十年来的临床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既要审慎思考,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基础研究,建立中药注射剂产学研体系,同时也要注重质量管理和标准建设,给予中药注射剂一定的成长空间,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

中药药剂学A卷(带答案)

《中药药剂学》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剂。 3.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经适当精制与浓缩 得到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4.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5.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 二、单项选择题: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A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A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B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B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 增加黏度E、调节口味 5.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A )。 A.Pb3O4 B. PbO C.KNO3 D.HgSO4 E. 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A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E、调节饲粉器的位置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栓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 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栓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栓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肛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 形。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实验 目录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二益母草煎膏的制备 实验三黄芩软膏剂的制备 实验四黄芩苷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五复方丹参片的制备 实验六复方丹参片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七八珍丸的制备 实验八三黄栓的处方设计与制备 实验九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薄荷油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要求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剧药散剂及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等量递增混合法”及“打底套色法” (3)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和包装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合均匀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属于古老的剂型之一,散剂的特点为“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意即其发挥药效较快,宜于治疗急证。这是因为散剂比表面积较大,从而具有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散剂也能产生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此外散剂在制备方面又具有制备设施简单,剂量可随病症轻重而增减,若当患者不便服用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时,均可采用散剂给药。 散剂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药物粉碎后,比表面积较大,故嗅味,刺激性,吸湿性的化学活动性等也相应地增加,致使某些易挥发,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极易损失。因此,腐蚀性强,挥发性强及吸潮性强且易于变质的药物,不宜采用散剂剂型。 散剂根据医疗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药材的前处理(净选、洗涤、干燥、炮制),投入净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及包装等过程。其制备要点主要在混合环节上,散剂混合均匀与否,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形态(一般指散剂的细度,颜色等是否一致),而且直接影响产品的疗效。常用的混合方法有二种: (1)打底套色法:此法是中药丸剂、散剂等剂型对药粉进行混合的一种经验方法.所谓“打底”是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钵中(混合之前应首先用其它色浅的、量多的药粉饱和乳钵),即为“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地、分次地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合均匀,即是“套色,此法的缺点是侧重色泽,而忽略了粉体粒子等比容积易混合均匀的机理。 (2)等量递增法:根据粉体粒子等比容积易混合均匀的机理,将比例相差悬殊的药物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习惯上称之为“配研法”。 散剂中的药物均应粉碎,除另有规定外,应通过六号筛,儿科和外科用应通

中药药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返砂” 注射用水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软胶囊的制法有()和()。 2、狭义上的丹药是指用()和()在高温下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 的化合物。 3、气雾剂的抛射剂作用有二,一是(),二是()。 4、缓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控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 5、水丸的制备关键是(),黑膏药的制备关键是()。 6、片剂润滑剂的作用有()、()、润滑。 7、除菌滤材及滤器常用的有()、()。 8、植物药材的浸提过程包括浸润、渗透,()和()三个阶段。 9、湿法粉碎包括()法和()法。 10、药剂学配伍变化包括()和()两方面。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药浓缩液直接制成浸膏粉的方法是()。 A、减压干燥 B、喷雾干燥 C、沸腾干燥 D、吸湿干燥 2、毒剧药材制成酊剂应采用()。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蒸馏法 3、润湿、糜烂性的、有大量渗出液的皮损宜选用哪种基质()。 A、油溶性、 B、O/W型乳剂基质 C、W/O型乳剂基质 D、水溶性基质 4、注射剂精滤一般选用哪种滤材()。 A、0.6~0.8μm的微孔滤膜 B、0.22~0.3μm的微孔滤膜 C、2号砂滤棒 D、1号垂熔玻璃滤球 5、甘油在膜剂中的作用是()。 A、成膜材料 B、增塑剂 C、脱膜剂 D、填充剂 6、表面活性剂HLB值在多少可作增溶剂()。 A、7~9 B、3~8 C、8~16 D、15~18 7、脂质体在体内的吸收机理是()。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吞噬 D、膜孔转运 8、适用于固体制剂灭菌的方法是()。 A、热压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γ?射线灭菌法 9、β-环糊精,它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是()。 A、5; B、6; C、7; D、8; 10、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称为()。 A、低共熔混合物 B、固态溶液 C、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四、多选(每小题2分,共12分) 1、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 液体置换法②固定漏斗法③固定圆锥槽法④倾斜箱法⑤转动圆柱体法 2、微囊制备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方法有()。 ①单凝聚法②复凝聚法③溶剂--非溶剂法④界面缩聚法⑤空气悬浮法 3、片剂包肠溶衣的物料有()。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模拟试题精选及答案0717-62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模拟试题 精选及答案0717-62 1、根据《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2018年第19号),以下需要备案管理的传统中药制剂是()【单选题】 A.与市场上已有供应品种相同处方的不同剂型品种 B.中药配方颗粒 C.变态反应原以外的生物制品 D.由中药饮片用传统方法提取制成的酒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注意区分哪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备案,哪些不能备案。原规定是“备案管理的传统中药制剂包括: 2、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负贵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整工作的机构为()【单选题】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发展和改革宏观调控部门

D.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审批。注意《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颁布机构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应()【单选题】 A.在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B.根据临床需要,随时增加总品种数 C.由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制定 D.选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菌药物品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保护道地中药材的措施主要包括()【多选题】 A.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 B.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C.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 D.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考查《中医药法》对中药保护、发展和中医药传承的规定。 5、《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收购、经营、加工、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2B.N2 C.Cl2 D.H2 E. O 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D.75% 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D.蒸馏法 E.离子交换 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 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也产生了新的给药方式--中药注射剂。本文主要从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映的因素着手分析,从而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和出现不良反映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有效的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对策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代替了中药给药的传统方式,为患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出现了不良的反映,为了大范围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制药技术和方法,减少不良反映的出现的问题。 1 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1.1药物因素中药材是中药注射剂中的主要原料。由于药材产地、气候、野生与栽培、采收季节、加工炮制等因素的影响,所含有效成分含量会有所差异: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引起中药注射剂的不稳定。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中药饮片中含有生物碱、鞣质、木脂素、内酯、萜类、蛋白质、多肽和色素等多种成分,特别是鞣质和蛋白质本身就是致敏物质。有的植物药中含有致敏性高的成分。我国现在生产中药注射剂中,属于复方制剂的剂。由于化学成分复杂,配伍时也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和形成不溶性微粒,所以多成分的组成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同厂家生产同种注射剂时的工艺差异,也造成了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参差不一。 1.2使用因素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是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如無指征用药、超剂量用药、盲目联合用药、溶媒不当、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滤器差别、未按说明书使用等。有报道表明,在所有涉及中药ADR中。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导致的ADR为50,38%。 1.3患者因素 1.3.1个体差异也是其中因素之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有很大比例。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基因、免疫系统以及体内代谢酶的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其中过敏性体质者更容易发生,约占所有ADR的25%。 1.3.2[1]老人婴幼儿以及肝肾功能不全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老年人的ADR发生率较年轻人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1~60岁ADR 发生率为14.4%,61~70为15.7%,71~80岁为18.3%,81岁以上为24.0%。小儿是新生儿和婴幼儿谷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3.3患者用药状态也可导致部分ADR的产生[2]。患者精神欠佳,空腹状态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_2

中药士考试《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GMP: 2.超声波提取法: 3.固体分散体: 4.置换价: 5.分散片: 6.药物配伍变化: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用于医疗和预防需要的形式,称为()。 2、非处方药简称()。 3、D值定义为在一定灭菌温度下被灭菌物体中微生物数减少()所需要的时间。 4、热压灭菌法是最可靠的()灭菌方法,采用115℃温度时,所需灭菌时间为()。 5、研磨混合不宜用于具吸湿性和()成分的混合。 6、《中国药典》规定,施于眼部的散剂应通过()筛。 7、冷冻干燥的原理是将药液先()成固体,然后适当调节温度和压力使其()。 8、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大小取决于其分子结构中()基团和()基团的多少。 9、静脉注射用混悬液中99%以上的微粒粒度应在()以下。 10、软膏基质对药物亲和力大,药物的“皮肤/基质”分配系数(),对药物吸收不利。 11、在制备片剂时,淀粉浆可用作()剂,而淀粉可用作()剂和()剂。 12、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四部分组成。 13、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有水溶性、()和()。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那项不是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 A、液滴的大小 B、冷却剂的温度 C、药物的重量 D、液滴与冷却剂的密度差 2、下列各种规格的空胶囊,容积最大的是()。 A、4号 B、2号 C、1号 D、0号 3、凡士林为软膏剂基质,为了改善其吸水性常加入()。 A、石蜡 B、乙醇 C、羊毛脂 D、甘油

4、可形成浊点的表面活性剂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溴汴烷铵(新洁尔灭) C、卵磷脂 D、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5、O/W型乳剂的乳化剂HLB值一般在()。 A、 5~20之间 B、7~9之间 C、8~16之间 D、3~8之间 6、内服药酒制备时不能加入()。 A、蒸馏酒; B、乙醇; C、蜂蜜; D、着色剂; 7、下列PH环境中苯甲酸防腐作用最好的是()。 A、 PH3 B、PH5 C、PH7 D、PH9 8、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主要依据是()。 A、GLP B、GMP C、药典 D、药品管理法 9、下列添加剂中可作为片剂干燥粘合剂的是()。 A、微粉硅胶 B、滑石粉 C、硬脂酸镁 D、微晶纤维素 10、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 A、药材粉碎度 B 浸提温度 C、浓度梯度 D 浸提时间 四、多选(每小题2分,共12分) 1、压片之前制颗粒的目的有()。 ①增加物料的流动性②使休止角增大③防止粉末分层④增加吸附和容存的体积⑤防止粉尘飞扬及被器壁吸附 2、中药糖浆剂的配制方法有()。 ①热溶法②混合法③稀释法④冷溶法⑤分散法 3、注射剂中常用的PH调整剂有()。 ①硫酸②盐酸③硝酸④枸橼酸⑤氢氧化钠 4、用作黑膏药基质原料的有()。 ①甘油②植物油③红丹④聚乙烯醇⑤橡胶 5、下列可选作栓剂吸收促进剂的有()。 ①聚山梨酯类②蜂蜡③氮酮④胆酸类⑤硬脂酸 6、下列丸剂中,可采用泛制法制备的是()。 ①水蜜丸②水丸③糊丸④蜡丸⑤微丸 五、改错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制剂中含有10%乙醇(ml/ml)即有防腐作用。() 2、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含水量不得超过5%。()

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的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加工而成的无菌制剂[1],实践表明,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根据有关资料,现总结以下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供参考。 1 鱼腥草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是以鲜鱼腥草为原料提取,主要含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2]。药理实验证实,鱼腥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利尿作用。其注射液作为广谱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及淋菌性尿道炎症。不良反应:腹痛、血尿、过敏性休克、药疹、胃肠道痉挛、口唇麻木、发热、寒战、胸闷、恶心、呕吐、头晕、气促、寒战、大汗、血压下降、胸闷、胸痛、面部潮红。 2 葛根素注射液 本品主要成分为葛根素,葛根素为豆科葛属植物葛根异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4]。尤其有较缓和的降低血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5]。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脉及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不良反应: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痛、药疹、溶血性贫血、寒战发热,还可引起肝损害、肾损害,患者出现四肢乏力、黄疸以及转氨酶和血钾尿素氮明显升高等[3]。 3 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芪,黄芪中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异烷苷40多种三萜皂苷化合物和100余种黄酮化合物等[6]。黄芪的药理作用是多种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使用黄芪注射液后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血管功能,随着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脑血流阻力指数,提高脑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减少局部血管痉挛及血管炎症所致继发性脑缺血。临床常用于心气虚损、血脉淤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不良反应:头痛剧烈、心慌、寒战、高热、喉头水肿、药疹、过敏性休克[3]。 4 参脉注射液 参脉注射液系由红参、麦冬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经药理实验研究,可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及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对休克时各种病理性物质的清除作用,可改善心、肝、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能强心升压,改善冠状动脉流量,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及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改善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消失、缩小率,临床常用于治疗气阳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

2019 中药药剂学(标准习题答案)

中药药剂学 一.单选题(共20题,50.0分)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增加黏度 E、调节口味 5 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 A、Pb3O4 B、PbO C、KNO3 D、HgSO4 E、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形 8 下列哪种靶向制剂属于被动靶向制剂 A、PH敏感脂质体 B、长循环脂质体 C、免疫脂质体 D、脂质体 E、热敏脂质体 9 气雾剂中抛射药物的动力是: A、阀门杆 B、弹簧 C、浸入管 D、推动钮

E、抛射剂 10 下列粉碎器械即可用于干法粉碎,又可用于湿法粉碎的是: A、万能粉碎机 B、万能磨粉机 C、流能磨 D、球磨机 11 下列不适宜作为水丸赋形剂的是: A、蒸馏水 B、黄酒 C、淀粉浆 D、米醋 E、药汁 12 下列各组辅料中,可以作为泡腾片剂的发泡剂的是: A、聚维酮-淀粉 B、碳酸氢钠-硬脂酸 C、氢氧化钠-枸橼酸 D、碳酸钙-盐酸 E、碳酸氢钠-枸橼酸 13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药药剂学 第十章 注射剂

一、填空题: 1. 注射剂俗称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 。 2.注射剂中热原的检查方法包括 和 。 3.注射剂由 、 、 和特制的容器组成。 4. 是热原致热活性中心。 5. 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为 。 6.等张溶液是指与 张力相等的溶液。 7.通常采用 和 来调整注射液的渗透压。 8.中药注射剂配料原料的形式有单体有效成分、 、总提取物。 9.注射剂的生产包括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 、灌封、 、质量检查和包装等步骤。 10.一般注射剂的配制到灭菌,应在 内完成。 11.一般1~5ml的注射剂可用流通蒸气100℃灭菌 分钟,10~20ml 的注射剂可用流通蒸气100℃灭菌 分钟,凡对热稳定的产品,也可采用 值应大于 。 灭菌方法。灭菌效果的F 12.眼部手术或眼外伤的滴眼剂宜制成 剂型,保证完全无菌且不允许采用 附加剂。 13.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有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和 。 14.一般注射剂,混悬颗粒应小于 ,15~20μm的颗粒应不超过10%。供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其混悬颗粒应更小, 以下的颗粒应占99%。 15.供静脉注射用的乳剂的微粒大小一般应小于 。 二、判断题: 1.注射剂首选的除热原方法为热压法。( ) 2.正常人血浆有一定渗透压,过高过低都会出现生理不适应,但调节等渗就可以避免。( ) 3.肌内注射需调整pH在 4.0~9.0之间。( ) 4.静脉注射或脊椎腔注射均不得加入抑菌剂。( )

5.三氯叔丁醇既可以用作止痛剂,又可以用作抑菌剂。( ) 6.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原水应采用阴床、阳床、混合床的顺序串联树脂。( ) 7.滴眼剂多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所以一般无需加入抑菌剂。( ) 8.血浆代用液可以维持血压或增加血容量故可以代替全血使用。( ) 9.乳浊液型注射剂用于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除了氯化钠与葡萄糖外,还可以选用甘油,山梨醇。( ) 三、单项选择题: 1.热原是指( ) A LPS B蛋白质复合物 C磷脂多糖 D LPS与蛋白质复合物 2.下列( )需要加入抑菌剂 A药物的灭菌溶液 B药物的灭菌粉末 C无菌操作眼用溶液 D脊椎腔注射液 3.Vc注射液中可应用的抗氧剂是( ) A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钠 B焦亚硫酸钠或硫酸钠 C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或焦亚硫酸钠 4.下列( )论述是正确的 A5%与10%葡萄糖输液均为等渗溶液 B5%与10%葡萄糖输液均为等张溶液 C5%葡萄糖输液为等渗溶液,10%葡萄糖输液为等张溶液 D5%葡萄糖输液为等张溶液,10%葡萄糖输液为等渗溶液 5. 制备碳酸氢钠输液,需通入( )惰性气体 A不充气 B CO 2 C CO 2 或N 2 D N 2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 5%(g/ml),它的作用是( ) A保湿剂 B增粘剂 C溶媒 D等渗液 7.眼药水与溶液型注射剂在质量要求方面相同点为( ) A pH值 B渗透压 C无菌性 D澄明度 8.关于输液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是( )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及广泛使用,不良反应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查阅近年来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了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材质量无法保证,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不完善,药物自身特点,临床应用不规范,个体差异等。应采取加快GAP步伐,改进生产技术,完善质量标准,加强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上市后在评价制度等措施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widespread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effect which i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henomenon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By looking up adverse reaction of injection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I have summarized the reason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Most of adverse rea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which cannot be guaranteed ,backwar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m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drug characteristics, irregula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uch as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GAP, improv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making 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strengthening clinical rational use,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o on.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effect, cause, counter measures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成果,从它的出现至今中药注射剂凭借生物利用度高、疗效迅速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细菌病毒感染方面具有优于化学药注射剂的疗效。随着用药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报告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发生的“双黄连注射液致人死亡”、“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等几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质疑。据SFDA发布的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的病例报告占总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而中成药中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中,中药注射剂有17种。安全合理地生产使用中药注射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药物因素,医源性因素和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推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1.1药物因素 1.1.1中药材质量无法保证 中药材作为中药注射剂的原料,其质量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但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受到产地、采摘时间、炮制方法、储存运输、存放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含量会因这些因素的改变而产生明显不同。例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苷含量有明显差别:河北为0.140%,吉林为0.079%,甘肃为0.027% 。由于所含成分复杂,直到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明确的加工炮制质量标准。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直接对中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不同厂家加工出的药材质量不同,即使是同一厂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 型题 1 ?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不得检出 B. 不得超过50个 C. 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级级级级级 4. 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 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 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份份份份份 6. 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 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 有机酸 8. 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

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 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 浸渍法 B. 渗漉法 C. 煎煮法 D. 回流热浸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10. 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二节干燥核心、记忆) A. 鼓式薄膜干燥器 B. 微波干燥器 C. 远红外干燥器 D. 喷雾干燥器 E. 烘箱 11.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分类流浸膏属于(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 A. 水浸出剂型 B. 含醇浸出剂型 C. 含糖浸出剂型 D. 无菌浸出剂型 E. 酒浸出制剂 12.含人参等贵重药材的汤剂,该药材的处理方法是(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二节汤剂核心、记忆) 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另煎 E. 冲服13.下列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A.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B. 高分子溶液 C. 混悬型液体药剂D.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E. 溶胶型液体药剂14.可形成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 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C. 卵磷脂 D.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E.碱金属类 15.下面哪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肥皂类 B.硫酸化物 C.氯苄烷铵(洁尔灭) D.磺酸化物 E.吐温-80 16. 下列注射剂中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A. 肌内注射剂 B. 皮下注射剂 C. 皮内注射剂 D. 脊椎腔注射 E. 静脉注射剂 17?脊椎腔注射剂应使用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pH值控制的范围是(第十章注射 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6 ?7 ?8 ?9 ?10 1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述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二节热 原核心、记忆) A.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容器C高温湿热灭菌30分钟C干热灭菌4小时 D.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E.溶液用微孔滤膜滤过 19.下述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药事管理学期末复习模拟考试试题

药事管理学期末复习模 拟考试试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药事管理学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本题共6分,) 1.知识产权 2.药品标准 二、选择题(本题共75分) A型题:每体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弧内,1.我国已成为世界医药生产大国是指() A.传统中药生产 B.化学药品制剂生产 C.化学原料药生产 D.生物制剂生产 E.进口原料生产 2.确保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 A.医药基础研究 B.医药应用研究 C.生产管理研究 D.市场竞争研究 E.新药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3.中药在中医临床治病用药中的特色是() A.复方为主,多成分入药 B.药物处方成分单一明确 C.单味中药处方为主 D.补益为主

E.新剂型为主 4.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发展方向应是() A.单味中药研究 B.复方药研究 C.提纯单一成分实验 D.剂型改造研究 E.药效研究 5.以为人类防病治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增进人类健康为目标与活动的社会体系是()A.药学事业 B.药品生产 C.药品经营 D.经济事业 E.药事管理 6.药事管理是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药学事业的管理,其特点是() A.技术性强 B.专业性强 C.政策性强 D.学科互相渗透 E.体制性强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发展完善,逐步过渡转化向()A.行政管理模式 B.法制管理模式 C.经济管理模式 D.经验管理模式

E.技术网络模式 8.世界各国在药品管理中全面系统控制各类药事工作活动的重要方面是逐步发展完善()A.药事组织 B.药事管理人员 C.药学教育并培养人才 D.药事法立法 E.执业药师考试制度 9.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药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贮藏药物的管理 B.养护药物的管理 C.配制药物的管理 D.发售药物的管理 E.合理用药的管理 10. 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分析应用达到的目标是() A.降低医疗费用 B.提高用药安全系数 C.建立用药病例报告 D.增加高技术附加值 E.提高服务质量与治疗成本 11.新中国通过现代立法程序颁布的药事法律是() A.《药政管理的若干规定》 B.《药政管理条例》(试行) C.《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D.《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制药卫生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一定温度下灭菌,微生物死亡速度符合哪一级化学动力学方程A.M-M B.零级 C.二级D.一级 E.以上都不是2.采用紫外线灭菌时,最好用哪个波长的紫外线 A.286nm B.250nm 365nm D.265nm E.254nm 3.适用于滴眼液配液、滤过、灌封的生产环境空气净化级别为A.100级B.10000级 C.50000级 D.100000级 E.10级 4.下列不宜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的物品是 A.微孔滤膜B.蜜丸 C.口服液 D.输液剂 E.脱脂棉5.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 A.热压灭菌法 B.辐射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火焰灭菌法E.环氧乙烷灭菌法 6.含部分药材原粉的片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1000个 B.5000个 C.10000个 D.100个 E.20000个 7.100级洁净厂房适合于生产下列哪种剂型 A.片剂 B.颗粒剂 C.口服液 D.胶囊剂E.粉针剂8.对热压灭菌法叙述正确的是 A.灭菌效力很强 B.不适用于手术器械及用具的灭菌 C.用湿饱和蒸汽杀灭微生物 D.大多数药剂宜采用热压灭菌 E.通常温度控制在160~170℃ 9.滑石粉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热空气灭菌 B.滤过除菌法 C.火焰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10.为确保灭菌效果,热压灭菌法要求F0值为 A.F0=8 B.F0=8~12 C.F0=8~15 D.F0=20 E.F0=23 11.用具表面和空气灭菌应采用 A.滤过除菌法B.紫外线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干热空气灭菌法 12.不含药材原粉的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 A.5000个 B.100个C.1000个 D.10000个 E.2000个 13.能滤过除菌的是 A.超滤 B.砂滤棒 C.C4垂熔玻璃滤器 D.聚氯乙烯滤器 E.0.65μm微孔滤膜 14.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 A.滤过除菌法 B.UV灭菌法 C.煤酚皂溶液灭菌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速热风灭菌法 15.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 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 16.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或除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所有微生物及芽胞的方法为A.无菌操作 B.防腐 C.消毒 D.抑菌E.灭菌 17.下列叙述滤过除菌不正确的是 A.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 B.滤材孔径在0.2μm以下,才可有效地阻挡微生物及芽胞的通过 C.本法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 D.本法属物理灭菌法,可机械滤除活的或死的细菌 E.本法适用于多数药物溶液,但不适于生化制剂 18.在某一温度,杀死被灭菌物中90%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用什么表示A.t0.9 B.F值 C.1gD D.Z值E.D值 19.下列物品中,没有防腐作用的是 A.20%乙醇B.1%吐温-80 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D.30%甘油 E.苯甲酸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内蒙古中医药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038-0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 杨吉德*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医医院(755000)2012年7月25日收稿1.2.4忽视中药的用量:中药和西药一样,既能调节人的生理功能,治疗疾病,又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引起不良反应。这与其用量密切 相关。对不属于有毒中药的药物,超量用药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如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人参过量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10]。对安全用量范围的药物, 长期服用毒性成分也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牛黄解毒丸可引起砷 中毒,长期泡服番泻叶可能发生低血钾,也可能导致肝硬化[11]。久 服雷公藤片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2]。因此, 严格掌握中药的用法用量是安全用药的基本保证。1.3中西药物联用不合理1.3.1忽略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西药的配伍禁忌已引起重视,而中西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易被忽略,如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不宜与四环素类同服,因为会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吸收;牛黄解毒丸不宜与亚铁盐同服,容易产生有毒物质[13]。1.3.2不适宜的中西药物合用会产生不良反应:为了提高临床药物疗效、缩短病程,中西药物联用被广泛应用,但是,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却常常被大家所忽视,如含钾的中药夏枯草、白茅根配伍保钾利尿药易产生高血钾;一些酸性中药(如山楂、乌梅)与磺胺类药合用会出现结晶尿、血尿等[14]。2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2.1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抗生素滥用引发的不良反应危害极大,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非常重要,卫生部颁发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了规范。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伤害。2.2个体化给药: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等都是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根据每个人的特性,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以提高药物疗效。2.3联合用药应考虑周全:在药物联合应用中以抗生素联合应用最为广泛,而滥用的现象也最多见。有些人在使用抗生素时喜欢 “撒大网”,多种抗生素齐上阵,总认为越多越好,抗生素之间除了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外,还可以产生拮抗作用及增加毒副反应,如 繁殖期杀菌剂与抑菌剂药物联用会影响疗效,头孢丙烯分散片与阿奇霉素合用将影响头孢丙烯的杀菌效果,因此,需要联合时应 做到合理联合用药,使联合后药物的疗效增加,毒副作用下降。 2.4通过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通过药物咨询服务进行合理用药指导使患者更好地遵从医嘱,配合治疗。药师应加强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向患者作好用药的说明解释。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5推荐时间药理学:合适的给药时间可以有较好的疗效,人体内的药物浓度是受其机体生物节律影响的,每一种药都有其最佳的 给药时间。 所以,一定要考虑到人体的生物节律,以制定最佳给药时间和合理用药方案[15]。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早晨7:00~8:00一次给药效果好。高血压患者可采取与血压波动相对应的峰值时间给药,即上午7点和下午2点为宜。他汀类药物宜在傍晚或睡前服用[16]。所以, 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是成功治疗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17]。 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日益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做好这门功课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用药的目标———安全有效适当经济,使全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参考文献 [1]骆惠娴.门诊药房咨询服务与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3,(3):105. [2]周新,刘瑞凝,李宏杰.门诊处方点评实践及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87-89. [3]姜文谊,陈莉.我院2008年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 院导报,2009,6(22)189-191. [4]陈新谦, 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6-97. [5]谢惠民.合理用药[M].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27,101-102. [6]赖晓云,陈祖英.门诊处方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 (1):101-102. [7]齐中元, 范克云.试论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J].淮海医药,2005,23(1):63-64.[6]张永强.合理使用中药[J].中国执业药师[J].2008,51(3):20-21.[9]翁维良.中药不合理用药与药害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 2003,(2):190-192. [10]刘东梅.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合理使用中药[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6):48-49. [11]骆小娟,王荣芳.番泻叶的功效及不良反应[J].北京中医, 2002,21(3):165-166.[12]王春雷,芦柏霞,候桂兰.中药不良反应浅析[J].安徽医药, 2006,1(3):220-221.[13]杨兵, 梁翠徽.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临床配伍点滴[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3(19).[14]黄海英,胡聪,张书峰.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1):35-36. [15]刘志强.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89. [16]文海棠,陈淑婷,汤异玲.依据时辰药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J]. 中国药业,2011.20(2):63-64.[17]杨立夫.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 (17):153-154.1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有关药物不良反应(ADR )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同时,患者对ADR 的认识程度、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有的患者更是出现了不必要的惊慌,临床大夫很感棘手。正像许多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一样,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也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弊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ADR ,既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从ADR 的定义中我们知 道,出现ADR 的药品,首先是合格药品,而不是假药或劣药;其次 是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由此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人们尚 未认识到的药品固有的性质决定的,因而它的性质决定了不良反 应必然发生,只不过发现和控制它的时间有早晚而已。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即使人参这样的滋补保健品、维生 素类药品等,如果超剂量或不合理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害。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 由于不良反应严重,国家药监局紧急停止使用的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3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