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

情景导入

【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提出问题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易操作,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 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1.实验一(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

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

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

1/5。 氧化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

【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汞十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缺点:实验时间的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

知识拓展 拉瓦锡不是最早发现氧气的科学家,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舍勒和普利斯特里。 探究点二 空气成分的实验

提出问题模拟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我们如何选择药品、仪器,设计装置进行实验呢?

分析上述实验,讨论设计装

容器内压强减小,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②装置必须密封: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

1/5

⑥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

课堂讨论 1.上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哪些性质?(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

2.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其他的装置图吗?

归纳总结

0.94%

知识拓展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气体,其成分比较稳定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地区和气候而异。如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则水蒸气含量就大。

巧学妙记空气本是混合气,体积分数要记住;氮七八、氧二一(洋二姨),零点九四是“稀”气;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计算、描述记清楚,莫与质量混一起。

探究点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提出问题物质按种类可划分为什么?它们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知识拓展 1.混合物是各成分简单混合,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成分保持其原来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分离。

2.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通常说的纯净物是含杂质很少,纯度相对较高的物质。

3.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关键是这种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不能与物质的名称混淆。例如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的名称,是一种纯净物,这里的“氧”“磷”是组成五

氧化二磷的两种元素,不是两种物质。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二、空气的成分及含量

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1.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2.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教学反思

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每当看见那黑漆漆的烟从那粗大的烟囱内冒出时,每当看见汽车的

尾气时,每当看见垃圾堆

积如山的时候,你们是什么心情?

请同学们看看外面的天空我们如何去爱护它。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提出问题空气中各成分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氧气:(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潜水、登山、航空等;(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宇航等。

2.氮气

(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3)用途:

①用氮气做灯泡(经久耐用)或食品包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填充气;

②液态氮气用于医疗手术(冷冻细胞,杀伤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

③用氮气制氮肥(人工固氮,工业制氨气

N2 + 3H2催化剂

===2NH3)

3.稀有气体

(1)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用途:

①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红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④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不会发生爆炸。

探究点五保护空气

提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我们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呢?

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归纳。

归纳总结

1.空气的污染物: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污染源:化石燃料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

3.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4.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

3.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霓虹灯

二、保护空气

1.污染物:有害气体和烟尘

2.危害: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之处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型:复习课 周村区北郊中学:杨玉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2、知道化学式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求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3、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氧气的性质。 4、了解催化剂、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学会测定气体中某组分体积分数的方法; 2、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学会制取气体和研究气体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复习,掌握有关计算技巧,形成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养成关注自然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关。 学情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突出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法分析 首先,从思维的认知规律来看,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学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其次,从知识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把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来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进一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把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把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重的事项等内容。 综合上述因素,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本单元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的重点放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突出重点。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的防治 2.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晋源区金胜中学 杜建忠 2012.5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 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 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 (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空气。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 出白烟。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 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因为红 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 减小。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 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一是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掉。 (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 测定结果偏大。 (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 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 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 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 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 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空气的组成 2、能说出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结论;如果没有达到实验预期目的, 应该能分析原因。 3、能正确描述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会写文字表达式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P26-27,填空: 1、空气主要由和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大约占空气的。位于第二位的是,大约占空气的 还含有%的稀有气体、0.03%的气体、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右图) 【思考与交流】 2、实验现象:(注意对红磷在燃烧前、中、后的现象进行仔细观 察和描述) ①燃烧前,; ②燃烧时,; ③熄灭后,冷却打开弹簧夹。 3、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4、实验结果小于1/5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写三条即可) ①②③ 5、该实验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6、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瓶中剩余气体溶于水(填“易”或“不”下同),与红磷反应。 7、在实验前要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你认为加入水的作用是 三、达标检测 1、空气中体积含量为第二位,且能供给生物呼吸的是() A、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后产生白色气体 B.燃烧冷却后集气瓶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 C.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的1/5 D.约4/5体积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3、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B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含氮气78%. C.空气成分中以氧气和氮气为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空气、氧气复习教案

年九年级 级 课空气、氧气题 学科 主备人 化学制定日 期 执教人 课型 使用 时间 复习课 知识与技能 目标 教 学过程与方法目目标 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理解空气、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空气、氧气的化学性质 1.通过对这几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学习,灵活将其性质运用到中考 的综合题中 2.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理清基本实验题的探究方法。 1.让学生学会复习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 2.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养成自我分析实验的能力 空气、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过程个人修订 一、基础知识梳理 考点一:考点1空气的成分和用途 成分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含量 78% 21% 0.03% 用途 1.制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料 2.常用作_______,用于食品防腐和延 长灯泡寿命 3.液氮作制冷剂,用于超导材料 1.________,如潜水、医疗急救 2.________,如燃烧、炼钢、气焊等 1.是________作用的原料 2.固态CO2(俗称干冰)作制冷剂 3.工业上用于制碱、尿素、汽水等 此部分先 记忆后提 问方式

0.94%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稀有2.性质很稳定,常作保护气,如焊接金气体属时用来隔绝空气 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 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温馨提示】(1)空气中各成分含量表示的都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2)空气中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考点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____________、二氧化氮等)和 ________ 污染物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植来源被破坏引起的沙尘等 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防治污染的措施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________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使用 ____________,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空气 【温馨提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臭氧等。 考点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 ________的气体,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液态氧是淡蓝色的液体,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质(颜色状态) 红热的木炭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 ①在空气中红热,②在 氧气中_______,③放 出________,④生成使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 此题应讲 解实验中 的注意事 项 ________的气体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硫(____色微弱的________火焰,____________固体)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

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我们周围得空气》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得内容就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与空气》单元中得第五课《我们周围得空气》。 我得说课分为四部分:一就是教材分析;二就是学生分析;三就是设计理念;四就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得空气》就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与空气》单元中得第五课。本课共三个教学环节:我们知道得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与水。 空气就是地球上得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她气体与杂质组成部分。作为气体得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与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得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得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得特点。学生对空气与水进行有联系得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得特征有更多得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与气体特征得理解。 新版教材把水与空气放在一个单元,第5、6、7课学生探究得主题转向空气,并把空气与水联系起来对比观察,这一课也就是这样,而且内容丰富了不少。教材上得每个实验设计有水也有空气得观察,编者就是独具匠心得。《水》在老教材中作为一个独立得单元来认识得,《空气》则就是三年级下册来学习得,而在新教材中,水与空气合并在一个

单元里,这样对于空气得认识更有帮助,且三年级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一定得认识,也符合三年级学生得年龄特点,放在一起来探究更为系统。 二、学生分析 “空气”这就是一既熟悉又抽象得东西,它与我们儿童得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得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然而,空气就是瞧不见又摸不着得,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得存在。空气究竟就是一种什么样得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与我们得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得存在,怎样正确得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得学生来说就是至关重要得,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得搀扶下逐渐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得存在再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课能产生得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得过程,学会正确得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筋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得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得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证明了空气得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得认识活动。 三、设计理念 1、以旧带新,在学生原有得生活经验、经历基础上,设计与课题直接关联得实验活动。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存在得经验就是学习本课得重要教学资源,在课题得引出,空气得寻找都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得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得兴趣,推动教学过程得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空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分析】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6、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离不开空气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 [新课引入]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学生]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互相评论 一、空气的组成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许多科学家做了研究,最有名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请学生阅读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看图2-2)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的结论,下面我们用红磷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实验2-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上升,但不到1/5 [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过渡]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为空气体积的1/5,而我们的实验,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该实验中,水面上升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否则红磷会继续燃烧)[表示]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小结]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1/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 空气

空气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2、结构特点 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3、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 一.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2. 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 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澄清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 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 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 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 4.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①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 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2、明确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知道研究物质性质时如何选取物质。 3、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药品的选择依据,会进行误差分析。 4、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部分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回顾实验技能考试中“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完成对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归纳。 6、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学会通过间接法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形成对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思 路和方法应用于学习研究之中。 教材分析: 空气是学生第一次对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的第一次研究,氧气又是学生第一次对纯净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虽然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两个实验都重点进行讲解,但讲授过程中重知识轻理念。虽然这些理念性的东西在中考过程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很多学生在国际奥林比克竞赛中屡获殊荣,但诺贝尔奖得主却寥寥无几,与此也不无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复习除了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研究物质以及研究物质应从何入手等观念性的东西。 学情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是中考常考的要点,学生平时练习的较多,所以对于此部分的基础知识学生大多掌握的较好。但是将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系统化并把此种思路应用于平时解题和学习中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如何帮助学生将研究混合物中某物质的含量和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整理出来,并将此应用于平时的解题和学习中,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 重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云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杜克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

官道口中学杨振华_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内容 一、课标总体要求 (一)空气 1、能说出空气的组成成分、体积分数和各成分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 3、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与防治。 (二)氧气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氧气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三)氧气制取 1、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 4、知道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区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理解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氧气的用途;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事物的能力、活动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读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和学习空气组成发展史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 三、单元教材概览 (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2)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教科版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而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对象应该有以下特点:相对静止,比较便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经常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选择这样的观察对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作为《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来说,不论是新老教材都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学习内容、观察对象有所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新教材更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具: 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绘制气泡图、维恩图;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适用年级九年级 所需时间课题1 空气一课时 课题2 氧气一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一课时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点击打开链接 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1.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中学习二氧化碳、水、金属、酸、碱、盐物质打下基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第1节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2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专家建议 4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 5 教学用具 实验用具: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 学生用具:空气发现史的资料、稀有气体用途的资料 6 教学过程

师:猜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谜底就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世纪才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提出问题]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2.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 4.不同的环境,空气有所不同。如农村空气清新,城市空气污浊。 5.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气。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它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板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