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情趣教学”

探索“情趣教学”

探索“情趣教学”
探索“情趣教学”

探索“情趣教学”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语境教学模式情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一个小学生喜欢上英语呢?爱是切入点,教师爱学生,用渊博的学识,风趣语言,和蔼可亲的性格,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的课堂艺术,生动活泼的表现力去感染学生,从而得到孩子心理的认可,喜欢上这个教师,继而喜欢上英语这门学科。因为爱,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不遗余力地走在探索英语教学的路上,让孩子们真正做到乐学、善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以下是我多年来一线教学的几点探索:

一、英语语境情趣化

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英语语境中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英语教师应和学校领导及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在整个学校营造学习英语的大的语言环境,如,学校标示牌应显现出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标示,如长岭中心小学(Changl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一年级二班(ClassOneGradeTwo),厕所(Girl’sToilet, Boy’sToilet)图书馆(Library 食堂(Canteen)等等。凡是学生能看到的标示牌和标语都用双语标示。学校课间多放一些好听的英语儿歌,孩子们课前准备时唱一些英语歌曲,这样耳濡目染,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情趣就会大大增加。如我对三年级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ZouhongJian.You may call me MissZou.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

别说Good/Verygood/Wonderful/Great/Clever/Lovely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二、多媒体教学情趣化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臵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在讲到“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夫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单词。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有时也可以带一些水果、茶杯、杂志封面、玩具等东西,进行实物教学。有时可让学生作出一些表情、动作,或让他们到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或编一些短剧进行即兴表演,创设一些情景。除了用图片、实物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服务于教学。教读课文时,可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让学生仔细听音,认真模仿,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还可利用录音机的录音功能,自制符合课文内容的录音,供学生学习。如在教Animals时,可先录下牛、狗、猫等动物的声音,在课堂上放录音,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声;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dog","cat",课堂上响起了“哞哞”、“汪汪”、“咪咪”等动物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还可用幻灯片将所教的物体或单词显现出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印象。有条件的话,甚至可用录像机拍下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景象,进行录像教学。例如,在教学有关介绍汽车的内容时,教师可预先在马路上、停车场拍下款式不同、风格各异的汽车,动态的、静态的汽车,行进中的引擎声、喇叭声都录下来。这无疑会引

起学生极浓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交融,使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收到了很强的临场效果。通过耳濡目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录像欣赏。如此乐事,学生又何乐不为呢?

三、游戏教学情趣化

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 your face /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教师说:"Touch your face."让全班同学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又如在练习 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 is M?拿M卡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 your neighbor"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thirty-six,thirty-seven,thirty-eight”,接着一起说:We find our neighbor.游戏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模式情趣化

我认为情趣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环节紧凑又富于情趣的快节奏教学,快节奏并非语速快、内容进程快,而是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作为技能来学习的特性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的优势,以学生能接受的快节奏来组织教学。对课堂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如下方法:

1.热身运动。课前师生互动沟通情感,Let’ sing a song,共同唱英语歌曲,做全身运动,接着让学生作一分钟Every day English的演讲,让课堂一开始就很快充满了欢快的英语气氛。

2.利用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片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生动、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对已学的内容过一次“电影”,加快了节奏。

3.提问式。(1)全班提问法。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连珠炮地向学生作一系列的提问,让全班学生迅速回答,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

(2)“开火车”提问法。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 one by one”

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收到了良好效果。(3)随意提问法。老师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问题一出口,手指到之处,那个学生或那个小组的学生就要回答。这种提问,学生练习覆盖面广,密度大、节奏快。

4.竞赛法。少年儿童有争强好胜心理,实行此法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赛谁读得准、谁写得好;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5、交流法。每当一节英语课快结束前的五分钟,教师应引导孩子们总结,本节课你用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来相互交流一下,这时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介绍学习方法:加一加:pen加cil等于pencil;减一减:quietly减ly等于quiet;换一换:blue换掉第一个字母为glue等等。这样孩子们就会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特别有趣。

五、课外作业情趣化

当一节趣味盎然的英语课结束后,孩子们往往还沉浸在热闹的课堂氛围中,这时教师趁火打铁布臵有趣的课外作业,如学习完《My body 》这节内容后,布臵孩子们画一张他们喜欢的家庭成员漫画,身体各部分用英语单词标上,并当小老师教他的家人认识:This is your

head/hair/face/eyes/nose/ear/mouth/neck/shoulder/arm/hand/leg/knee/fo ot/toe。再如学《Our pet animals 》后,我是这样设计孩子们的课外作业的,制作你喜欢的动物卡片,写上它们的英文名称,并写上你喜欢他它们的原因,并把他们介绍给你的家人认识。如你喜欢金鱼,你的卡片上画出一条漂亮的金鱼,写上goldfish,背面写出句子She is very beautiful and quiet 等等,当周末来临的时候,我会给孩子们布臵几项作业,一是收集你看到广告牌或是电视中你感兴趣的英语新单词或句子,二是本周教的英语歌曲或chant一定要教给家人学会。三是遇到家人朋友用英语打招呼。这样,孩子们不但巩固了新学知识,更有学习英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自然就更想把英语学好,学习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

走在英语教学探索的路上,我们就会闻到“情趣教学”这朵奇葩带给我们的一路芬芳,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的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宽广。英语教学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散文诗意境

散文诗意境 写散文诗不难,但是,能写出好的散文诗却非常难。散文诗的作者既要懂得写诗,又要懂得写散文。诗和散文的特点都要了解和掌握。诗的音节、对仗、格律和诗的凝练,虽说未必深入钻研,但诗的情绪、诗的跳跃节奏、诗的凝聚概括,这些都是散文诗本身形式所必须的。另外,还要谙练散文的抒情和议论,把散文中的这些因素和特点汲取到散文诗中来,使得散文和诗的特点自然有机地揉和到散文诗中,这就是写散文诗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无捷径可走。在优秀散文诗中,艺术手法凝重、婉约而显阴柔之美,其文偏重于诗;艺术手法明快、坦直而具阳刚之美,文则偏重于散文;又因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诗和散文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文体。其次,是散文诗的文体。大概可分为:哲理(寓言)体、抒情体、叙述体。哲理寓言体有运用寓言对话形式来写散文诗,通俗、活泼,寓言有深刻的比喻,思想性强,可防止空泛。抒情体写作形式多样,是通过一个情景、一个事物侧面或侧面的一个点、一个片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抒情散文的不同在于它的跳跃性、片断性,是一个独立的点、独立的片断。由于是抒情散文诗,其情感、情调、意境、想象、幻觉主观成份浓郁,通体显隐约含蓄。抒情散文诗愈有作家独特的个性,感情就愈深刻真挚动人。此类散文诗如果解决不好与时代、实际生活相结合问题,一是情感不够而显得苍白无物,或主旨不明无积极意义;二是散文诗写得看不懂,或把情感隐藏起来,或写出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还自觉高超“朦胧”。我们说艺术的比喻、含蓄、隐约,要通过感情的形象表达,这才是艺术的技巧,与那些看不懂说不明的东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叙述体散文诗是把叙述的景物、人事放在第一位,客观通过描绘一定场景、片断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点是明朗、粗犷、结合现实较紧。生活气息浓。初学写作者从叙述体入手,以此为基础藉以情感抒发,再上升到一定哲理。此类散文诗一要防止情景事物停留表面描述而发掘不深;二要防止就事论事。以上三种文体有时是互相交替的,哲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也常见。再次,谈谈散文诗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决不能忽视散文诗的思想性。有人甚至名家也说过散文诗不可能反映大的主题思想,这是误区。散文诗如果只是短小,起一种“生活中的小摆设”的作用,那么,散文诗就走进了一条狭小的死胡同,也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事实并非如此,近些年来散文诗的创作者在形式上、内容上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突破,反映重大深刻主题的优秀散文诗长卷层出不穷,散文诗的革命必将推动散文诗质的飞跃。再说,我们写一些容量小的散文诗,也可以做到“小中见大”,反映较大、较多的内容,问题是要求我们精于选材,善于选材。选取题材一个侧面,取题材侧面一个点,而且是最典型最本质的侧面和点,也就是说用题材最小最本质的一部分,来反映题材的全部内涵。这是短小散文诗的优越性,散文诗作者必须遵循这个创作规律。散文诗要通过情景(意象)、事物,形象地、生动准确地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反对公式化、口号式和生硬地在作品中写主题思想以及僵化的说教,这些都不是艺术。优秀的散文诗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有位散文诗名家说过这样的话:散文诗的作者是爆破手,摄取最少的最优质的炸药,爆发出最大的热能。要做到这一点,只能从生活中感受和挖掘深刻的主题思想,进行最优质的典型的题材选取。第四,说说散文诗的结构。散文诗的结构是最严谨的,形散神聚。题材是精选的典型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断,可把一、二个(或更多的)精选出来的典型侧面、片断结构在一起,就能够准确表达作者主题思想,构成一篇完整的散文诗。禁忌拖泥带水,禁忌出现无意义画面,禁忌含有多余废笔。散文诗结构特征是跳跃性,诗化的跳跃是扩大容量必然的要求。要从一个联想飞跃到另一个联想,要从一个场景迅速转换到另一个新的场景,意象摇曳、叠加,贯穿连结的是相通的点。不能繁琐地从头说到尾,不能平淡、空洞、言之无物。散文诗的结构美是片断到片断,是一、二个(乃至多个)点的巧妙连接,是跳跃的美和暂歇的美,是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白美。散文诗结构中,一个片断接一个片断,这种跳跃性在读者情绪中留下短暂的空白,也叫暂歇。这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武汉市翠微中学钟海心 “文学小精灵”散文因其独抒性灵的情感,摇曳多姿的文笔,灵活自由的选材受众广泛。成为各种版本教材选编量最大的文学体裁。著名散文家秦牧曾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到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教材选编者大都意识到优秀的散文不仅给以学生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撞击学生心扉,更有利于达成新课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作为教者思考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力挖掘课程资源,更好引导学生习得散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极有价值和张力的研究课题。 一、循规蹈矩,因文制宜。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特点决定钥匙的齿状,只有钥匙和锁相匹配,才能开锁,走进大门。同理:散文不同的类别决定教法取舍,散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该篇散文特点才能运用恰当教法打开散文鉴赏之门。 散文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虽然种类繁多,写作形式灵动自由。但依写作内容主要可分两大类:实写类和虚写类。实写类大致可包括写景(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状物(如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爬山虎的脚》等)、叙事(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写人(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四种,虚写类大致包括抒情散文(如欧阳斌《走,看云去》等),哲理散文(如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启示》等)。遵循这些文章不同的写作内容,写景状物类散文就应侧重品读景与物,感受文中意境或意象特征,如何描摹,景物之中融合了怎样的情与理。叙事写人类散文就应侧重剖析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纵横联系,品味形象言行、心理,外貌,细节,理解形象意义,从而感悟主题。抒情议论类散文就应侧重品味文中的情感和逻辑义理的美。这类散文往往是即景生情,理从事出,要感受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特点,分析事与理间的逻辑联系,联系实际,拓展情理的实用价值, 抓住各类散文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写法规律这个“规矩”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起教学环节和高质量的教学提问就有了保障。 二、涵咏语言,注重读写。 郑板桥《咏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当今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流派众多,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有竹一般的坚定,紧抓语言品味这个中心,强化读和写的训练这两个基本点,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问题要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材料,惟有重视语言的品读,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内容理解,层次分析,美点探究……与此同时,加强朗读 如何涵咏语言,读写结合呢? 1、拎词品读法:抓住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展开品析。 例如:教读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先叙述再描景,最后议论抒情作结。文末的“闲人”一词是理解文旨的关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展开品析,设计几个层进性问题:闲人是什么意思?你从何处发现苏轼和好友张怀民的确是“闲人”?苏轼真的很清闲吗?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理解词的本义,语境义、深层义中学生解读了文本,联系了背景,最终明白“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111

(完整)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初探(最新)

追寻本真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散文之教学策略初探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它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不少篇目,而且每篇课文在它所在的年级和单元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散文的种类繁多,概括地说,有叙事散文、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和说理散文四类。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和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通过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体验,通过多多接触各种不同的散文作品,多多磨练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才能体会得深透。如何教好散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导入,牵动心灵 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散文文质兼美,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牵动学生的心灵,快速地走进文本之中。比如教学《草原》一课,导入新课时,教师可先用幻灯播放一望无垠的草原风光及富有草原民族风情的画面,配以草原风情的民族乐曲,听录音朗读课文。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悠扬的乐曲,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让

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欣赏文本的热情。再如教学陈益写的《麦哨》一课,在作家的笔下,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们县城的孩子们未必见过这样五彩缤纷的田野,更不用说产生如此丰富、喜爱的情感。没有生活体验,单单靠纯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披文入情?所以课始揭题时,我选用了一首简单、质朴的儿童诗歌《乡下孩子》,配上清新的乡村画面和舒缓的钢琴曲,师生配合朗读诗歌,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们与乡村的距离,为整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以情动人。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通达。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异,归旨却为一。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所以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让他们抓住文章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 1、抓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文眼就是抓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准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例如在教学《麦哨》一课时,导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形容麦哨声音特点的两个词语,学生迅速地找出了“欢快”、“柔美”两

浅谈如何赏析散文的意境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617716282.html, 浅谈如何赏析散文的意境美 作者:何书芹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1年第45期 散文的意境是指文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于散文来说,意境是它的生命,有了意境的散文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下面我们就从找文眼、明线索、抓细节、品语言等几方面来举例分析,领会散文的意境美。 一、找文眼 文眼,即文章的点睛之笔。它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它可以是包含激情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大凡好的散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找到了文眼,就等于拿到了领会散文意境的钥匙。 如莫怀戚的《散步》结尾写道“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这一点睛之笔充满了对生活的责任感、对生命的热爱。阅读本文,我们会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觉得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一次平常的田野散步却写出如此大的意境,着实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二、明线索 线索是文章结构的主线,明确了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如朱自清的《春》,全文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为线索,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开头写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是美好的春景画面,最后以赞美作结。这一结构创造了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诗画合璧的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的赞美之情。 散文形散而神聚,要达到形与神的统一,就必须有明确的线索把零散的材料贯穿起来。如杨绛的《老王》,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坐老王的三轮,一路和他闲聊;老王得了夜盲症,作者的女儿给他大瓶的鱼肝油;老王给作者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去世前还硬撑着送香油、鸡蛋等。文章以彼此的交往为线索,将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激起我们情感的共鸣:人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鄙视不幸者的理由! 三、抓细节 很多优秀的散文都是在细微处见精彩。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其中对眼前的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从颜色到形状、到神态,细致生动,尽显花的勃勃生机和生命的美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散文作为一种记真事、诉真情的文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师都希望通过学习散文,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但是,散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课堂上很难走进文本中去。语言优美、韵味悠长的散文,为何在课堂上遇冷?它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着怎样的现状,又如何改变呢? 一、散文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很多时候,教师讲散文已经形成一个套路:导入――作者和背景简介――逐段串讲课文――提炼小节含义――分 段并归纳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回顾课文脉络。在刚刚接触散文的时候,这样有步骤的梳理,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但是,如此模式化的课堂设计,若在散文教学中频频出现,“千人一面”的感觉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逐渐减弱。 2.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散文的篇幅一般较长,而且内涵比较深刻,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完全理解掌握文本内涵并不容易。有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不管文本是难是易,学生是否理解,总要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内“解决战斗”。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里,懵懂地被拖着走完全程,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特别看重知识点的覆盖面,会事无巨细地讲授,战线拉得过长,最终结果只是感觉结构松散、印象浅薄。 3.学生参与度不够 散文背后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教师在年龄、阅历等方面与作者相当,较易引起共鸣。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散文课堂常常是“冰火两重天”:讲台上,教师讲得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始终是一 副游离于文本之外、无动于衷的表情。 4.应试成分偏多 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思考,就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变成了高考阅读题。甚至,从一开始就在结构、内容、鉴赏等方面设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这种教学功利化、应试化的倾向,无疑是违背了散文教学“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和初衷的。它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散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散文教学的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时间安排不当、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应试成分偏多四种情况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散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因此,改变散文教学的现状,探索它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应对。

意境隽永耐人寻味——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

意境隽永耐人寻味——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 □左人 -------------------------------------------------------------------------------- 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上,一幢平平常常的小屋。谁没见过这样的景物,有什么文章可做呢? 请读一读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吧!普通的山,平常的小屋,到了他的艺术彩笔下,却幻化出幽深的意境,透露着无穷的情韵。从这一山一屋中竟然发掘出如此迷人的诗情画,意丰实令人惊异。这篇出色的写景散文,气韵生动,情采飞扬,,是一幅用文字描绘的淡雅国画,是一首感物咏怀的无韵诗。 我们且来剖析一番,看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小屋的位置。 一开始,作者用了“山如眉黛”这个现成的比喻,似乎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可他由此生发下去,便带出一个新鲜的比喻来:“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独出心裁,熨贴自然,使“山”、“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态。前一比喻是不可或缺的铺垫。后一比喻的光彩又使前一比喻脱去凡俗,顿然生辉了。 这只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一笔,那普通的山,平常的小屋,便已经有些韵致了。且看第二笔:“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柔和的角长”把“眉梢”的美具体化了;小屋“玲珑”地立着,与山的契合是那样清新,那样自然。这个倒装句简洁而洒脱,浸泣着浓郁的感情色彩,把作者的感受完美地表现出来。 第二部分,从“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到“轻灵而自由”。通过小屋点缀山,树点缀小屋的精巧布局,显现出小屋“凌空”的姿态。 写小屋点缀山的效果,作者用“点破”山的寂寞,“增加”景色的风采来说明。接着,又连用四个比喻表现“山上有了小屋”而给人的美感:“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飘”、“掠”的动态写静止的美,出奇制胜,气韵生动,这是作者发挥想象的能动作用而产生的形象的变化。后一对隐喻,则直接点出它给人的色彩印象和气氛感觉。语言简洁秀逸,呈现出锤炼文字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那种潇洒风姿,把山和小屋写得如此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这是作家善于体察,善于联想,善于精微地表现内心独特感受的结果。 写树“点缀小屋”,很有层次。先用“一片纯绿色”抹那一脉青山。山上的树是“无花树”,本来无花,作者却偏要拿花来作比较,从而突出了“树的美”。其次,又用“许多树”点缀小屋,用对比的方法陪衬出“小屋的静”、“小巧”、“别致出色”。再其次,用“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点缀小屋,着意突现绿的以调,绿的荫蔽,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最后,采用仰视的的巧妙角

对散文的赏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对散文的赏析 篇一:散文赏析 散文赏析 一、散文赏析概述——散文的特点 散文或许是一个内涵较空疏、外延极宽泛的模糊概念。就文学体裁分类的传统而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无不特征鲜明、疆域了然。惟独散文包罗万象、融汇大千。似乎不宜归入前三类体裁者,都应划作散文的范围。 散文在表现方式上,自由自在自主,记人叙事、摹景状物、抒情论理皆纵意所如;在题材对象的选择上,无拘无束无穷,笼天地于形内、聚万物于笔端,全然一副海纳百川的博大气象。形散神凝——历来被视为散文的本质特征。其所以散者固然是指题材的无穷无尽,更是指格局结构、章法笔意的无拘无束。对此,一代文宗苏轼颇多妙喻: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吾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

不止。 散文崇尚真诚。唯真诚方能自然。它记真人事,绘真景物,抒真性情;所以如泉涌瀑泻、风流云起,无心营构、随意命笔;当行则行,不可行则止。欣赏散文当然要珍惜这一特性,认真体味作者的心境意图,感受其喜怒哀乐。 散文是灵魂的倾诉、心弦的交响。强烈的精神个性、真切的生命体验,通过自然景物的灵性透视、世态人情的静观默察而渗露挥发,化作一种无法抑制的抒情冲动。这便是散文与诗歌血脉相通的共质。散文中那些托物言志、寄怀山水之作,因其意象丰富、情景交融、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最接近于诗。如果稍加韵律修饰,这样的散文便可称为“散文诗”了。 在文言文中,那些本属于应用文体的散文,其文学价值的形成更依赖情感的表现。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公文,可通篇流溢着忧国忧政的苦心孤诣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也属公文,但以简洁朴素的文笔将作者的坦荡襟怀披肝沥胆地倾吐出来。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深沉苍凉的笔调传达了为事业忍辱发愤的悲痛心情,表现出作者崇高的人格境界。此类散文都是实用的,并非以发表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作者的心绪情怀更坦诚真挚,诗歌的情蕴意味也因此而生成在语体特征方面,散文也是多姿多彩诸体皆备且独具风貌:含蓄凝练、形神兼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例谈

“文学小精灵”散文因其独抒性灵的情感,摇曳多姿的文笔,灵活自由的选材受众广泛。成为各种版本教材选编量最大的文学体裁。著名散文家秦牧曾说:“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到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像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像色彩鲜明的玛瑙……”。教材选编者大都意识到优秀的散文不仅给以学生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想,撞击学生心扉,更有利于达成新课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作为教者思考如何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力挖掘课程资源,更好引导学生习得散文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极有价值和张力的研究课题。 一、循规蹈矩,因文制宜。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的特点决定钥匙的齿状,只有钥匙和锁相匹配,才能开锁,走进大门。同理:散文不同的类别决定教法取舍,散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准该篇散文特点才能运用恰当教法打开散文鉴赏之门。 散文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虽然种类繁多,写作形式灵动自由。但依写作内容主要可分两大类:实写类和虚写类。实写类大致可包括写景(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状物(如叶圣陶的《一个少年的笔记·爬山虎的脚》等)、叙事(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写人(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四种,虚写类大致包括抒情散文(如欧阳斌《走,看云去》等),哲理散文(如松下幸之助的《大自然的启示》等)。遵循这些文章不同的写作内容,写景状物类散文就应侧重品读景与物,感受文中意境或意象特征,如何描摹,景物之中融合了怎样的情与理。叙事写人类散文就应侧重剖析典型事件、典型形象,纵横联系,品味形象言行、心理,外貌,细节,理解形象意义,从而感悟主题。抒情议论类散文就应侧重品味文中的情感和逻辑义理的美。这类散文往往是即景生情,理从事出,要感受情景交融,情随景生的特点,分析事与理间的逻辑联系,联系实际,拓展情理的实用价值, 抓住各类散文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写法规律这个“规矩”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起教学环节和高质量的教学提问就有了保障。 二、涵咏语言,注重读写。 郑板桥《咏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当今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流派众多,方法层出不穷的时代,散文阅读教学应有竹一般的坚定,紧抓语言品味这个中心,强化读和写的训练这两个基本点,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问题要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材料,惟有重视语言的品读,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内容理解,层次分析,美点探究……与此同时,加强朗读 如何涵咏语言,读写结合呢? 1、拎词品读法:抓住文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展开品析。 例如:教读苏轼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先叙述再描景,最后议论抒情作结。文末的“闲人”一词是理解文旨的关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展开品析,设计几个层进性问题:闲人是什么意思?你从何处发现苏轼和好友张怀民的确是“闲人”?苏轼真的很清闲吗?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理解词的本义,语境义、深层义中学生解读了文本,联系了背景,最终明白“闲人”一词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又如:教读贾平凹《月迹》,标题词即文眼,可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追随着作者的文笔寻找月亮的足迹,从而理清文脉,感受月亮的美好。 2诵读感悟法: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悟散文情感和意趣。 这种方法在散文教学中可以收到奇效。例如:朱自清散文《背影》是特别适合诵读的美文,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摘要】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关键词】散文教学引导揣摩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学好散文呢?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导入,一幅优美的图片,一个有悬念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朱志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爱用优美的文字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写父爱的文章大都是严厉,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影》。这样的导入,不仅很自然的进入文本,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放笔纵情,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精神的,物质的,现实的,幻想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但这些材料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这个中心就是神,就是线索。通过它把零散的材料连串起来。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散文中的线索,为我们掌握和理清散文的情感脉络提供了依据。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济南城冬天的图画,老舍先生描绘了济南的天空,济南的大地,济南的山,济南的,绘制了一幅完整的济南冬天的图画。全文写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壮”而着眼于“秀”。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所见的是山的秀美,水的碧绿,突出一个“暖”字,这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再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寄托切切思乡之意,说枣

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讲座的主要内容: 第一,现代散文研究最新成果。这部分主要选择一些对教学有影响的散文研究成果跟大家分享。 第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这部分主要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第三,现代散文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使用。这部分主要分析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使用教学策略。 一、现代散文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影响中学现代散文教学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观点的提出者肖云儒近期发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当初、当年和现在》,指出“二十来年的散文创作,随时代生活的变迁,随着一代一代作者观念的变化,早已远远超出了‘形散而神不散'那个时代的话语场和欣赏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对散文之‘神'作更宽泛的解释(如意蕴、情绪、甚至一种心理场)”,而不仅仅是主题和中心思想。对于这个观点的争论与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都密切相关,它提醒我们思考,在现代散文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手法都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现代散文的教学是否还能够沿着“概括内容——提炼主题——分析手法”的路径行进? 刘锡庆教授曾撰写《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从大和小、外和内、实和虚、文和野、热和冷等十个字、五对关系总括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些

深层次问题。指出散文在表现人、人性的深度上,大体有五个层面,即“实生活”层面,“情感”层面,“性灵”层面,“心灵”层面,“生命体验”层面。从这五个层面来看,我们教学中对解读散文的角度是否过于单一?能否从这样五个角度去解读散文,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 著名的散文研究理论研究者陈剑晖提出要将“诗性”作为散文理论建构的核心词,他认为散文的“诗性”是“建立在人的个体存在、人的生命本真和丰饶的内心世界,是建立在事务的本原之上的诗性”“是散文最具心灵性的表达和情绪起伏的内在旋律,是人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的总体性感受”“是流荡于万事万物和人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纯真的美质”。在这一论述的基础上,他推演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和文化本体性等层面来具体阐释“诗性”内涵。进而,他进一步指出“散文是极自由极潇洒的文体,它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它的形式就是没有形式。所以作为一个散文研究者,他要做的事就是以纯正的精神去接近散文的精神,以自由的心态去感受散文的自由,以炽热的心去拥抱散文的心。”陈建晖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散文的诗性非常重要,散文的教学应该是挥洒诗性的教学,过于理性的概括、分析、阐释恐怕并不合适。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更为重要,而并非仅仅知道。 与其他文体的理论研究来说,散文研究相对薄弱,上述研究成果未必能代表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但与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反思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如何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下面,我将用课例分析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一下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现代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到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不同教材版本中选入的现代散文篇目不同,根据选文的特点其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基于这三种学习方式,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阅读现代散文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阅读目的不明确,没有根据文体特点确定阅读目标的能力;二是阅读意识不到位,文本细读的能力不强,该读到的地方没有读到,该读出来的东西没有读出来;三是生活体验的积累不丰厚,无法感受到文章的妙处。综合考虑课文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要重点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 课文应该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高中语文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思考

高中语文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思考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改变教学中机械、呆板、繁琐的教学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寻找久已失去的语文乐趣。 第三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泪珠与珍珠》。 四篇课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有高妙的艺术性,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值得认真诵读和鉴赏。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学生在预习时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现在的学生对小说和诗歌都很麻木,让他们爱上散文,确是难上加难。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越美的文章越难上。”对于教材提供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在这个单元散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 散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 1、“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如《故都的秋》的导入: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开讲:利用课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图片资料(佛像、壁画、曲子词等),告诉学生这只是敦煌文化的沧海一粟,让他们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个现状“中国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从外国博物馆购买胶卷”,在学生感到诧异时提出“谁之过”,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 2、对这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静观”这一环节,让班德瑞的音乐萦绕始终,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氛围,教师深情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在音乐中边听边联想,边读边品味,无需多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案)

第二节景物形象 意象意境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积累常见意象。 {练习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 意境: 【练习二】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连一连下列诗句中的意境特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和谐静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沉郁孤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阔苍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高远辽阔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雄浑壮丽 【知识积累一】 (一)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练习三}赏析下面两首诗的意象与意境。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的意境。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与()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和()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的气氛,创造出()的意境。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公开课教案_8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反映现实生活及时迅速。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2.散文的分类 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偏重于记人叙事,及时记录新鲜事物、新鲜感受。包括游记、日记、报告文学。 抒情散文:偏重于抒发创作主体情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 议论散文:偏重于议论,夹叙夹议,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包括杂文、小品、随笔等。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二、散文发展的阶段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3.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后,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浅谈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写景散文大都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读它,有如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当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之时,或美入其境,或美看其事,或美悟其情。因此, 根据写景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赏析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情地发掘美、再现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尽情地享受美。 (一)创设情境,融入美写景散文语言优美,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资源,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要方法。上课之前,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教学环境。比如教学《草原》时,课文第一节展现了草原的无限美景,我先播放了一望无垠的草原,让他们理解“一碧千里”,然后再播放羊群,羊群像“白花”,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欣赏散文的热情。2.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活动组织学生到市内风景名胜地去旅游,然后阅读描写这些地方的优秀散文,进行欣赏和感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衡阳市的南岳、岣嵝峰、雨母山、雁峰烟雨、西湖莲花等都是本土著名旅游风景区,组织学生在这些景点旅游后,再来阅读和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而对于课本中一些无法去旅游的写景散文,比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文章,则尽量以录象、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写景散文。 (二)品味语言,感受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极致。品味语言是中学生学习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们能够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感知。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朗读,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如《乡下人家》一课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里,“青”“红”“碧绿”写出了乡下人家院子的颜色之美;“风趣”,表现了藤和叶不同的魅力;“可爱”描绘了农家院子的迷人景色,令人遐想不断。 (三)指导诵读,提升美写景散文,非常适合于朗诵,通过朗诵,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更透彻地领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在朗诵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读出江水的“静、清、绿”。学生越读越入情,充分体会到了江水的美丽。 我觉得写景散文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指导诵读等手段,能够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感受到美,享受着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散文的能力。

论散文的意境美及创设

论散文的意境美及创设 意境是作者依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将深邃的立意、真挚的情感融合到独特的艺术之中所创造的一种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它是主观与客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境的统一。“意”是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形象,是作者经过提炼取舍而创造出来的渗透作者感情的景物和生活画面。 散文是一种以意境取胜的文体,意境优美与否,是分辨散文格调高低、艺术感染力大小的一个重要依据。美的散文意境一直是古今文学家孜孜追求的美学最高境界。 一、散文的意境美 1.写实之美。散文是尚真的艺术,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描述的多为真人真事、真景真物。就物境而言,散文是趋向于实境表现,着意于具体的、真实的客观景、境的描绘。其意境发端实境,而又回归实境,即从实境而生情发意,而后又借助于融情融意的实境描写来创造意境,追求一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的艺术美感。而诗歌鼓励想象和虚构,在强调整体上符合生活真实的同时,又要求与客观实际保持一定的距离。因而,散文意境大多是“有我之境”,诗歌为“无我之境”。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徐志摩的小诗《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需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诗中有我而无我,有你而无你。诗歌意境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而散文意境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 2.销魂之美。散文情真意切,景为实景,情为实情,其意境是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熨贴的寄托,或悲,或喜;或愤,或爱,始终让读者的灵魂激动不已,在颤栗中提升了审美品味。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中的秋没有着墨于丰硕、成熟、收获,而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宁静深远的况味。一烟在手,独对黄昏,在一片宁静、惬意的氛围中,作者的思绪如白色飘渺的烟雾,悠然地飘忽着,如无缰的野马,秋的温润便在心中悠悠无羁地荡漾开来,秋成了代表成熟的内蕴、古色苍茫的过来人,成为烟上的红灰,又如又老又醇的酒带一股熏熟的温香,散发着一种纯正的意味深长的气息。郁达夫《故都的秋》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穆木天《秋日风景画》通过对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