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整理在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影响论文

土地整理在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影响论文

土地整理在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影响论文
土地整理在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影响论文

土地整理在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影响探讨【摘要】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方式小块并大块,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以便增加耕地数量的建议。

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是经济的主体,农村是农民聚居的主要形态。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某地区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无序的状态,对其空间结构和布局实施整治、改造等的土地工程,并配合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完善,以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项综合土地利用工程。

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结构按照新的土地分类标准,农村居民点由住宅用地、街巷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组成。从土地整理的角度出发,农村居民点用地由住宅用地与公共建筑用地、街巷用地交通用地与生活生产服务用地、空地组成。差异在于增加了一项生活生产服务用地。其结构如下:

(1)核心是住宅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由住宅用地与公共建筑用地组成。主体是住宅用地。住宅用地主要是由主房和宅院组成,一般占农村居民点面积的60%以上。农村土地是集体的,但是农村住宅却是私有的,并且是农

民最重要的财产。现在物权法已经颁布实施,农村居民点里农村住宅的物权意义自然应该得到保障。

(2)中层是生活生产服务用地

这一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长远提供服务的,如街巷、广场等,另一部分是为家庭个体服务的,如厕所、猪圈、堆柴场等。权属明确是指谁在使用,大家都清楚都认可,但是国家可能没有办理土地使用证件。只是按照传统习惯先占用即为所有而已。

(3)空地

主要是有边角地和其他废弃土地、空旷土地组成。空闲地,一般来说,权属不明确,应该是为村集体所有,用地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占用了。

随着农村的人口增加,农村宅基地超标严重,占用耕地较多:居民点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出现双重占地,一户多宅,多重占地现象,“空心村”现象普遍;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少,服务功能低;居民点建设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对宅基地审批程序不严,未批先建、乱占现象普遍,由于原有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合理规划和严格管理,存在最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每户所经营的土地都比较零散。通过把零散土地整合成大片面积高达百亩以上的土地,然后按农户原有亩数重新划分,实行连片规模化种植。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耕地效益实施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引导和帮助农户开展土地“小块并大块”.破解农民群众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深化了广大农户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使广大农村群众体会到实施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巨大作用。

以往案例中,土地整治实施前的旱坡地,由于土地贫瘠,投人严重不足,黑皮果蔗亩产达不到6吨。土地开发整理后,通过新建或改造田间水利设施,铲除田埂使小田变大田,对部分田块进行高低补平、大小补均,对地类交叉、沟渠交错、水利设施不配套的耕地进行综合改造,使农田集中连片、田面平整、排灌设施配套、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其次,耕地布局集中连片,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效率。耕地零星分散的状态导致农民难以进行规模种植。农民在地与地之间的来回耕作极其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大部分耕地由于生产通道不完善,运输车辆到不了田间地头.大量的生产劳动时间被浪费在往返田坎沟边上。土地“小块”变成了“大块”后。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次,通过耕地集约化调整,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一是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如荒田新村通过推行耕地“小块并大块”的集约化调整,建成了12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全部种植黄瓜和南瓜,亩产达2500公斤,基地产品上市后,村人均增收300元;二是有利于现代化管理。农民逐步实现了经营产业化,一些外地老板与农民签订了“农业订单”,保证了农产品的销路。地类清、权益明,

减少了因土地和水利问题引发的纠纷。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地上建筑物建设必须按生态为一体的农副食品基地;主要是依托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小块并大块”工作,打造农业生态园。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模式:“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模式地方政府为发起者,通过农民自愿并地后连片出租给龙头企业承包经营;其耕地整合的内动力的需求相比,多数农村公益性设施要么还不能适应需求,要么还比较紧缺,甚至缺少。为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适当地加大公益设施用地供给,或者借鉴各乡镇工程设施以镇为单位进行统一部署的供给模式,加大公益设施建设,便利村民生活。引导扶持集体经济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提高节地意识。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增加耕地数量,增加耕地数量可以确保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因此如何将计算增加耕地数量潜力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是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方法体系研究中的焦点。

补充耕地不仅仅关注面积的增加,耕地的质量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鉴于一些地区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耕地质量的评定标准亟待解决。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数量有限,必须加强耕地的质量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从而达到间接增加土地数量的目的。目前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质量普遍采用农用地分等的方法进行评定。

结合目前农村居民点需要集约用地、增加耕地数量的实际情况,

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发展建议:

其一,明确规范,加强对农村“小块并大块”的相关政策支持。

其二,整合资源,将“小块并大块”与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有机结合。与国家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有机结合,是解决“小块并大块”资金投入不足的有效办法。

其三,坚持原则,确保土地“小块并大块”顺利开展。一是群众自愿原则。在决定实施土地“小块并大块”调整之前,对实施调整的时机、条件、群众意愿等进行调查,将群众意愿放在首位,确保“并地”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村民议事原则。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并地”。成立“并地”工作小组,方案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意见方可实施;三是循序渐进原则。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资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土地的小块并大块,实现规模或产业化经营,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参考文献:

[1]田光进,刘纪远,张增祥等.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遥感学报,2002,6(4):307-313.

[2]姜广辉,张风荣,陈军伟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5):81-87

[3]金晓斌,何立恒,王慎敏等.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9):

1549-1552

[4]苗利梅,范数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资源与产业,2007;(6):78-81

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研究

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研究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摘要: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工程受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变化无常的气候、破碎的土地资源、不均的水资源分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对六盘水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探讨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的内容、方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六盘水 引言 我国正在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耕地大量被占用,这就要求政府在实际中做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土地整理是保持土地供需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途径。土地整理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不同的地貌环境,土地整理的进度和方法也是不同的。特别我国西南丘陵地区的的复杂地理特性给我们的土地整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所以这就需要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因地制宜,合理的设计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整理方法,达到土地整理的效果。 一、土地整理现状 (一)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耕地数量日益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3)土地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 (4)耕地占补平衡注重与数量平衡,未能达到质量平衡。 (二)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不同 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在我国,系统进行土地整理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土地整理的一些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这就导致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土地来说,其整理应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整理模式,以达到整理的目的,使土地达到高效利用。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平原区与丘陵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工程量的设计和计算不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浅析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浅析 发表时间:2019-07-19T14:51:00.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李兰臣 [导读] 摘要:土地的开发整理主要应用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耕地质量的不断提升之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土地开发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做法,在许多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土地的开发整体为基本立足点,系统全面的探索土地在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并根据这些已经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于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土地的开发整理主要应用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耕地质量的不断提升之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土地开发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做法,在许多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土地的开发整体为基本立足点,系统全面的探索土地在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并根据这些已经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于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问题;措施 引言 土地的开发整理是项长期又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瞬间达成,我们只有正视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才可能让我国的土地整理进入到更为规范的轨道中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福。我们所研究的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同需要,对土地与城市规划作出一定的调整。在这个调整的基本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当我们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处理之后,我们就可以致力于提升所有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的生态环境。同时,国家也对土地的开发整理制定了法律上的相关要求。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增强我国耕地的面积、提升耕地的质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别的问题,我们也将针对这些发现了的问题一一进行探讨,提出改进的方法。 1 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程序 土地的开发整理一般都是遵循以下几种方式具体操作进行,首先,我们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专项的规划设计,其次,我们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我们要对这个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进行具体的立项,第四,我们要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预算的基本编制,第五,我们要进行土地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第六,我们要进行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第七,针对土地发展的已施工工程,我们要对其进行验收,第八,我们要对实行了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工程进行整理后土地的交付与使用,最后,我们要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出最后的评价。 2 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工程开发整理规划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对耕地进行补充时实行‘占一补一”的政策。但由于这种补充耕地的方法具有较大分散性和局部性,同时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这就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整体进程受到了较大的制约。通过对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使“占一补一”土地整理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的影响因素较多,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实施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任务时,其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任务的利益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导致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耕地开垦费则高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单位投资额度,所以利益驱使下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则各国土资源部门更侧重于对本级的占补平衡任务的完成,对于耕地总量动态上的平衡在申报及实施中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建设用地较多,所以这种现象体现的更为明显使我国的耕地安全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没有准确进行战略重点定位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对其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需要以土地整理为主,以此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战略重点定位,基本农田作为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整理工作,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和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提升我国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但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时,无论是申报还是实施时都过分多的强调新增耕地任务的完成,而对耕地质量问题则缺乏重视,认为对质量进行确定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不仅麻烦而且费时、费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土地后备资源缺乏的地区,则为了完成占补平衡的目的,则存在着过度开发土地的情况。 2.3 现行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滞后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其项目专项资金主要是由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组成,而且实施‘缴用挂钩”的原则。同时支付模式是由于国库进行逐级转移支付的,这就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要想实现大规模的实施则会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在项目资金支付中由于存在着诸多的环节,不仅使资金拨付效率受到影响,而且诸多报批环节的存在,也导致资金在拨付及使用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错位,拨付中诸多环节的影响了资金的及时性,所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则会存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使进度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我国地方发展中过分的对财政进行依赖,所以这部分项目资金在拨付过程中被截留及挪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项目资金的安全性受到影响。而且对于申报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也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无法实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预期的效果。 3 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大好事,因此要将这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国土工作人员树立依法、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多给群众讲解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3.2 加强技术培训,建设专业队伍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并且要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必须到位。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熟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平时多看书、多学习农业、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业务知识,领导要经常给工作人员提供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和学习,工作人员才能不断的研究耕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解决,只有这样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才会慢慢有所提高。 3.3 完善法制体系 土地整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来保证。当前各地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基本

土地整理工作流程

“生地”变“熟地”的工作流程 一、土地收购整理储备的概念 (一)关于土地收购整理储备的概念。 2007年12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规定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已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此前, 2006年6月,我市颁布实施的《天津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办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 本市实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土地收购储备,是指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将列入土地收购储备计划的土地实施收购、收回、征收,实施前期开发整理并予以储存的行为。 上述两个概念,一个是着重从土地储备的目的和意义方面说的;另一个是从工作实施的程序上说的。两者是统一的,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二)为便于开展工作,统一统计、报表口径,结合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工作的特点,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将其细分为三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标准不是国家或者市政府制定的,而是市土地整理中心制定的一个内部的工作阶段的分类方法,这里介绍一下。 第一阶段,土地收购阶段。 土地收购是指,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与被收购土地原权属方签订土地收购合同或协议,并将按合同或协议给予经济补偿的行为。在本市,以下行为可认为是土地收购。 1、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与使用国有土地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土地收购协议,明确补偿标准,并将按该标准支付补偿费用,协议对方将按协议规定的期限拆除地上物及腾空、移交土地。

2、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与拆迁实施部门,签订居民房屋拆迁协议,收回住宅占用土地的使用权,明确补偿标准和居民安置方案,并将按该标准支付补偿费用,协议对方将按规定的期限实施拆迁并移交土地。 3、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的区县人民政府、或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或直接与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协议,明确补偿标准,并将按该标准支付补偿费用,协议对方将按规定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安置等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移交土地。第二阶段,土地整理阶段。 土地整理是指,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根据土地收购协议的约定,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土地收购补偿费用,土地被收购方按照协议的约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地上(地下)物拆除的过程。被收购土地达到场清地平(“净地”)并经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验收合格后,即为土地整理工作完成。 在统计时,土地整理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统计时点被收购土地的工作部位进行描述,分为完成拆迁整理80%以上基本形成“净地”、完成拆迁整理50%以上、正在拆迁整理但未达到50%三种状态。 1、完成拆迁整理80%以上基本形成“净地”的,是指已收购的单宗土地基本达到“净地”条件。“净地”的含义为已收购土地的地上物拆迁完毕,且土地权属已注销登记至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名下。 2、完成拆迁整理50%以上的,是指已收购的单宗土地,地上物拆迁整理进度已达到50%以上但未达到80%的。 3、正在拆迁整理但未达到50%的,是指已收购的单宗土地,地上物拆迁整理工作已经开始,但尚未达到整理50%的状态。 三是土地储备阶段。 土地储备是指,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机构实施收购的土地已经拆迁整理完毕,并已配备规划指标,可随时上市进行交易的土地,如果要用一个有别于“净地”的词汇,我们认为“熟地”比较恰当。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高官铺等七个村基 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二标段) 施工管理工作总结 云南庞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0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施工管理工作总结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布置 三、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 四、施工总进度 五、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六、施工质量管理 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八、工程施工管理大事件

一、工程概况 “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镇高官铺村等七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国家投资重点项目,也是大理州祥云县土地开发整理史上,规模大、面积集中、档次较高的重点整理项目。我标段(2标段)项目区位于祥云县云南译镇,涉及高官铺、北淜、云南译等三个村民委员会。施工项目有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三个部分,完成土方开挖46494m3, M7.5浆砌石501.13m3,C15埋石混凝土浇筑7226m3,PE管道安装2662m,土方回填14976.2m3,土地平整2130亩,素土路面碾压 41708m2,砂砾石铺垫41708 m2,管涵10座。 我标段工程于20010年10月28日开工,2010年5月30日完工,施工期间,项目部在现场质量管理方面,不仅确保了优良的内在质量,而且也确保了美观的处观。同时搞好运行控制,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编制施工方案,并认真执行施工方案,加强检查的力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将管理工作做到实处,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施工布置 1.建筑材料及设备 我标段施工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水泥、块石、钢筋等,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水泥主要在大理州弥渡县宠威有限公司采购,块石在云南驿镇云南译村采购,标段区内有丰富的石场碎石土料,满足了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所需的砂砾石。 2.规划布置 我标段主要材料在每一个施工点都有临时仓库。施工配套的设施在集中的仓库施置;施工过程中不设弃渣场,弃渣都用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及沟渠的回填。

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王玲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12级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概述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现实发展之中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遭遇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层次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含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优抚安置四个内容。其中,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维持农村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福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其主要功能是

为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方便、减轻负担,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农村优抚安置是指在军人牺牲、病故、伤残、复原退伍或离退休后,为其遗嘱或者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的制度,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三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形式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括资源型保障与服务型保障。资源型保障是指政府或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经济保障或实物援助,主要是指社会保险,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型保障是指社会为保障或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体系,主要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期探索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试点阶段。最终,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相对于“旧农保”而言,“新农保”的制度统一性程度更高,资金来源更广泛,保障层次更高,基金统筹层次也更高。当然,作为一项新制度,“新农保”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尽管“新农保”设立了农民个人缴费每年100-500元的5个档次,但是对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很多农民由于收入过低,100元的缴费也可能成为负担,从而无法将其

土地整理论文.doc

土地整理论文 ----- 浅析中国土地整理概况前言: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用土地整理与城市土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现阶段以农用土地整理为主,重点放在农村地区。 通过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规律,并依此进行模式的划分,可以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 土地整理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在分析土地整理模式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次指标分类法,分别采用土地整理地域特征指标、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土地整理目标指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指标对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划分,并依此对我国的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分类。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地机构,归并零散地;(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5)复垦废弃土地(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理 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 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的建设,进行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从而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可大大提高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土地整理中,现在土地整理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的土地整理改进了农村生产、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合理利用和农民增收,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优质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布局不合理,据测算,通过对农村及城镇土地、灾毁土地、工矿区废弃土地等进行科学的土地整理,我国可以新增加耕地1亿亩以上,可见,我国土地整理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从开展土地整理地区的情况看,在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大力进行城镇存量土地挖潜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都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许多地方做到了平衡有余。 3、土地整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我国近七成人生活在农村,据测算,农民40%至60%的经济收入和60%至80%的生活必需品,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农民手中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农村地区,土地整理是集田、水、路、林、村于一身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土地建设活动。两者的目标大体一致,具体实践中也互相促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功不可没,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和重要支撑。 4、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一1.5亿人,如何消化数量如此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是政府而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直至今日,我国劳动力总量仍在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解放出来,涌向城市,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在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小康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尚不具备离开土地进入大中城市生存发展的能力,他们不敢轻易离开农村。而土地整理正好需要大量劳动力,推进土地整理,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尽管我国对土地整理的研究理论不足,许多地方开始土地整理的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显著效益表明,在我国开展土地整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整理中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利用粗放,废弃土地复垦率低 现在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基本上都是分散建设的,很少有成片的。家家户户基本上离得较远,而且农田大多数都穿插在宅基地之中。可以看出农村用地不合理,对于废弃土地的复垦率低下。一般都是荒废在那里,无人打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重工轻农,重城镇周边的发展,而忽略新农村建设。政府将大部分的规划指标都放在城镇周边和工业区,在村庄规划安排上指标很小,农民建房困难。同时政府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惜牺牲群众利益将民房周边的荒杂地划为耕地,从而减少了复垦地,造成群众的积极性降低。政府可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新建设农村,比如可以政府主导,农民参与,重新规划农村民房布局,可以将分散的民房安置在一起,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使腾出来的土地作为耕地,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文章试从土地整理的角度出发,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的意义,并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44-02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29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要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土资发[2003]69号),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的相对集中”。 通过土地整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在开展土地整理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后,农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规模效益普遍提高;通过土地整理,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发展。通过土地整理,逐步实现了土地利用分区,彻底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缺乏规划、村庄“天女散花”的状况。 1贵州地区农田土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1.1贵州土地资源概况 贵州位于祖国西南,土地总面积17.62万km2,处于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为高耸于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的一个强烈岩溶化的高原山区。山地占61.7%,丘陵占30.8%,山间平坝占7.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城镇化水平仅为17.21%。 1.2贵州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全省农用地面积14 373 341.72 ha,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1.60%;全省建设用地面积528 566.70 ha,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7 606.35 ha。占土地总面积的0.16%。其中,沟渠26 705.19 ha、水工建筑物901.16 ha,分别占水利设施用地的96.74%和3.26%);全省未利用地面积2 713 338.19 ha,占土地总面积的15.40%。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中,适 宜开垦为耕地的有8.08万ha,适宜开垦作园地的有17万ha,适宜种植林木的有40.25万ha,适宜发展畜牧的有73.41万ha,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十分必要。

土地开发整理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土地开发整理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来,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各科室和国土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奋力下,在服务全局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现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一、所干主要工作 1、加强中心内部管理。加强学习教育,坚持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常态化,认真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学习活动,提高素质、强化纪律,增强其责任心,积极主动完成工作。 2、争取上级支持和投资,积极筹划年度前期重点项目实施准备工作。2012年,重点工作是加快完成乡等(2)个乡村等(14)村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立项开工工作,积极争取省级立项的项目,目前,已完成名目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初步设计,计划在近期完成招标方案、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力争早日启动实施项目。 3、做好等(2)个乡江仁村等(14)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工作。等(2)乡江仁村等(14)村土地整治项目涉及2个乡、14个村,项目区总面积公顷,其中其乡片区公顷,郝庄乡片区公顷。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万元,每公顷投资万元,每亩投资元。在省厅的具体安排下,我局于月日开始勘测定界工作,国土局、测绘队结合县、乡、村,埋设界桩,进

行勘测,同时规划设计也开始前期现场踏勘。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年月勘查定界结束,规划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结束。 我局于年月日开始向市局申报,市局审核后报省厅,经过勘测坐标、项目设计的多次修改及我县总体利用规划的定编,现于年月日将乡等(2)乡江仁村等(14)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报卷资料提交省厅,省厅已受理,等待省厅审批。 4、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后备资源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结合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库,调查土地后备资源,为下一轮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奠定基础。 5、严格执行局财务制度。按局安排,及时办理有关款项审核支付手续,严格支出,节俭办事,有效加强名目资金管理。 6、完成局交办的有关工作和其他工作。 二、工作体会和存在问题 1、工作量大、要求高、时间紧,技术力量薄弱,无经验可借鉴,尽管领导、同志们给予了极大支持帮助,中心工作人员拼命工作,但工作开展中仍难免顾此失彼,部分工作任务完成离领导和有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土地开发整理名目实施受施工条件、暴雨天气、设计变更、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大,由于缺少名项目建设经验,导致部分项目施工进展缓慢。 三、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单位工作

土地整理施工总结.doc

叶县2010年度常村乡等(3)批补充耕地项目施工档案工程竣工资料 工程名称:常村乡等(3)批补充耕地项目第八标段案卷题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农田水利工程 编制人: (共一册第一册) 河南华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质量评定资料 1、完成工程量清单 2、施工总结 3、单位工程验收签证 4、分部工程验收签证 二、工程管理资料 1、工程开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进度报审表 4、原材料进场报审表 5、机械进场报审表 6、竣工图 7、施工月报 8、影像资料

叶县2010年度常村乡等(3)批补充耕地项目施工八标段 完成工程量清单

子长县史家畔乡沟道土地整治项目Ⅰ标段 施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子长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 陕西九鼎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我公司承建的子长县史家畔乡沟道土地整治项目Ⅰ标段工程,自二0一四年三月份开工以来,在整理中心的领导下,陕西九鼎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驻子长县项目部的正确指导下,当地村民委员会的密切配合下,经我公司参加本项目全体员工紧张有序的施工,该项目主题工程已完工,现将本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合同工程概况: 此项目位于子长县史家畔乡丹头及史家畔村,项目区位于秀延河的一级子沟丹头沟川道,以洪级地貌为主,海拔高程在900m~1100m左右,地面坡度6°~15°,属微坡地,土壤类型以黄棉土、淤土为主。距子长县城约50公里,隶属史家畔乡所辖。项目区所属的丹斗村和史家畔村两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丘陵地带,施工前交通十分不便,施工后交通便利、将大大改善当地村民出行耕作,边界清楚,土地权属明确。主要项目包括: 1、合同工程量: 土地平整工程:平整土地166048.41m3、客土回填197421.20m3、天面翻耕37.81hm2、田坎修筑61944.72m3. 农田水利工程:新修4.5m×2.6m排水干沟(一条)2375.90米、1.0m×1.5m 排水支沟(5条)693.90m 、新修排水暗涵92.00m及80m×80m闸门一座、坝体加固一座、溢洪道加固一座、排水干沟跌水及排水支沟汇水口、竖井及以上护栏修复。

农村社会工作课程论文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 班级: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班 姓名和学号:周吉20134503016 摘要: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尚不成熟,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更是处于发展的迷茫期。探索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其发展路径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专业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工作发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说: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把“三农”问题列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解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核心指标。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复杂和广泛的问题单靠政府当方面的力量是不能够解决的,农村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引入到农村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的解决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二)重要概念界定 1、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二五”和“三五”计划中就提出了,1956年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都没有明确的表述,但我们可以从文件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中,掌握和领会其丰富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就是为了建设新农村发展好经济,打好物质基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既包括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目标,它与“生产发展”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都是属于物质文明建设范畴;“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和道德

浅谈土地整理在农村的重要作用

浅谈土地整理在农村的重要作用 土地整理是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使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将土地整理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建立科学的土地生态系统。土地开发整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 一、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区的立项在建项目进行督导检查,特别是工程质量、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应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移交管护工作,及时和村级签订移交管护合同,明确各方职责,发挥项目设施的长效性,保证投资用到实处。 二、多措并举,灵活实施。农民、社会企业、金融公司等积极参与到土地整理项目中,拓宽项目实施的渠道和主体;其次要加强市场化运作,吸纳项目实施资金,兼顾投资方、村集体、土地所有者等多方的利益,从而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再次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土部门、乡村和农民群众等各个主体应明确职责,分清权利和义务,使土地整理项目走上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三、建章立制,合理利用。新时期土地开发整理的

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必要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地方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章及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保障项目开展。同时结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采取租赁、承包和大户流转等方式,提高对整理后土地的使用效率,发挥其最大效益,用土地整理项目造福广大人民。 四、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要实现耕地保护的基本目标,补充耕地的任务也很艰巨,因此土地开发整理对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特殊国情下,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五、土地开发整理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通过对农村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土地整理,对生产建设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破坏的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才能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状况,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集约化利用程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土地开发整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多部门合用和参与的社会活动。从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高质量农田出发,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服务农村规模建设,服务于农民多元化生产,从土地的数量

土地整理中心工作职责

土地整理中心工作职责 一、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调研,参与拟定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和本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负责省、市、县三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的建立。 二、编制本区域土地开发整理年度工作计划,对各乡镇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的制定进行技术指导,并对乡镇年度土地开发整理申请立项项目进行审查、审批。 三、承办纳入县级立项管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组织与实施管理;组织县级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投资预算,并履行审查职责,对批准施工项目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技校标准进行技术指导、质量把关、检查验收,并随时搞好补充耕地指标入库备案工作。 四、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组织实施县级管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协助省市土地整理中心搞好我县国家和省级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踏勘、论证、立项、规划设计、投资预算评审签定、项目招投标、工程实施管理、检查指导、验收复查等一系列的工作。 五、负责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专项资金和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承办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概(预)算和预算初审;配合县财政局使用好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管理使用好业务

经费;积极搞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资和引资工作;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检查和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分析。

六、搞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协调,开展与外市县先进工作单位的业务交流与合作,逐步提高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 七、协助搞好各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工作,并对中标施工单位进行组织、工作与技术方面的管理及协助监理单位搞好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检查监督。 八、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每个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爱岗敬业。 九、随时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局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

土地整理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 第二节编制原则 第三节编制依据 第二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第三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二节施工测量放线 第三节土地平整工程 第四节灌溉与排水工程 第五节田间道路工程 第六节模板及脚手架 第四章施工布置 第五章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第二节质量控制施工措施 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章工期及进度保证措施 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一节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二节施工机械设备 第三节材料配备计划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第三节冬雨季施工管理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章地下管线及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节地下管网保护措施 第二节成品保护措施 第十一章附表(附图)及辅助资料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 苍溪县2012年省投资彭店乡月山乡龙王镇三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 三标段位于广元市苍溪县彭店乡庙垭村,现对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如下。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工程规范、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组,满足招标方各项要求。 二、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三、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四、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该标段工程特点,突出体现乡镇施工中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把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作为重点内容,制定专题方案,确保使施工对乡镇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施工作风和精神风貌。 五、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 使IS09002质量标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社会学论文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参差不齐,从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存在乡风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进行,中国公民的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仍处于“不全面、不平衡、低水平”的状态。农村与城市的文明差距依然很大,广大的农村面临着许多文化方面的问题,成为乡风不文明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 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当前,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投入不大,甚至几乎是空白。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休闲娱乐少之又少,农民空闲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精神生活十分贫瘠, 大好光阴就这样白白流走。 2、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在教育方面,无论是教育设施,还是管理水平,师资力量,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隔代抚养小孩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使部分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也很少有回来建设家乡的,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具体表现为: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文化基础知识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 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包括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等工程。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浅谈开展土地整理的几点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17618337.html, 浅谈开展土地整理的几点重要意义 作者:王峰徐春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5期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而经济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建设占用农用地不可避免,如果耕地大面积减少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供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20世纪90 年代后期,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耕地的质量也在不断降低,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并且开发需要的经济和生态代价很高, 因此通过土地整理,进行农田整治,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规划、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里面,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子规划,但现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差不多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等重要程度。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稳量、提质、增效”,除了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外,将更加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耕地保护,从以数量管护为主,转向数量、质量、生态保护相统一,更突出土地生态景观建设和政策制度创新。 土地整治规划将分类型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组织实施重大工程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开展土地整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