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1 绝缘厚度的测量

1.1 测量装置

读数显微镜或放大倍数至少10倍的投影仪,两种装置读数均至0.01mm。当测量绝缘厚度小于0.05mm时,则小数点后第三位数为估计读数。

1.2 试样制备

从绝缘上去除所有护层,抽出导体和隔离层(若有的话)。小心操作以免损坏绝缘,内外半导电层若与绝缘粘连在一起,则不必去掉。

每一试件由一绝缘薄片组成。应用适当的工具(锋利的刀片如剃刀刀片等)沿着与导体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切取薄片。

如果绝缘上有压印标记凹痕,则会使该处厚度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1.3 测量步骤

将试件置于测量装置的工作面上,切割面与光轴垂直。

a)当试件内侧为圆形时,应按图1径向测量6点。如是扇形绝缘线芯,则按图2测量6点。

b)当绝缘是从绞合导体上截取时,应按图3和图4径向测量6点。

c)当试件外表面凹凸不平时,应按图5测量6点。

d)当绝缘内外均有不可去除的屏蔽层时,屏蔽层厚度应从测量值中减去。当不透明绝缘内外均有不可除去的屏蔽层时,应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

e)无护套扁平软线应按图6测量。两导体之间最短距离的一半作为绝缘线芯的绝缘厚度。在任何情况下。第一次测量应在绝缘的最薄处进行。

如果绝缘试件包括压印标记凹痕,则该处绝缘厚度不应用来计算平均厚度。但在任何情况下,压印标记凹痕处的绝缘厚度应符合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

若规定的绝缘厚度为0.5mm时,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两位(以mm计);若规定的绝缘厚度小于0.5mm时。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三位,第三位为估计数。

1.4 测量结果及计算

每个试样的平均厚度为试片各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 护套厚度的测量

2.1 测量装置

与1.1条相同。

2.2 试样制备

去除护套内外所有元件(若有的话),用一适当的工具(锋利的刀片如剃刀刀片等)沿垂直于电缆轴线平面切取薄片。

如果护套上有压印标记凹痕,则会使该处厚度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2.3 测量步骤

将试件置于测量装置的工作面上,切割面与光轴垂直。

a)当试件内侧为圆形时,应按图1径向测量6点。

b)如果试件的内圆表面实质上是不规整或不光滑的,则应按图7在护套最薄处径向测量6点。

c)当试件内侧有导体造成很深的凹槽时,应按图8在每个凹槽底部径向测量。当凹槽数目超过6个时,应按b)条进行测量。

d)当因刮胶带或肋条形护套外形引起护套外表面不规整时,应按图9进行测量。

e)对于有护套的扁平软线,应按图10在与每个绝缘线芯截面的短轴大致平行的方向及长轴上分别测量。但无论如何应在最薄处测量一点。

f)六芯及以下有护套的扁平电缆应按图11进行测量:

——在圆弧形两头沿着横截面的长轴进行测量;

——在扁平的两边,在第一根和最后一根绝缘线芯上测量,如果最薄厚度不在上述几次测量中,则应增加最薄处及其对面方向上厚度的测量。

上述规定也适用于六芯以上扁平电缆护套厚度的测量,但应增加中间绝缘线芯处或者当绝缘芯数为偶数时取中间两个绝缘线芯之一进行测量。

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有一次测量在护套最薄处进行。

如果护套试样包括压印标记凹痕,则该处厚度不应用来计算平均厚度。但在任何情况下。压印标记凹痕处的护套厚度应符合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

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两位(以mm计)。

2.4 测量结果及计算

每个试样的平均厚度为试片各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3 外形尺寸的测量

3.1 测量步骤

a)软线和电缆的外径超过25mm时,应用测量带测量其周长,然后计算直径。也可使用能直接读数的测量带测量。

例行试验允许用刻度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时应尽量减小接触压力。

b)软线和电缆的外径超过25mm时,应用测量带测量其周长,然后计算直径。也可使用能直接读数的测量带测量。

c)扁平软线和电缆应使用测微计、投影仪或类似的仪器沿着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进行测量。除非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尺寸为25mm及以下者,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两为(以mm计);尺寸为25mm以上者,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一位。

3.2 测量结果及计算

a)试样直径在25mm以下者,其平均外径D测量结果应由试样上测得各点数据的平均值表示。a)软线和电缆的外径超过25mm时,应用测量带测量其周长,然后计算直径。也可使用能直接读数的测量带测量。

例行试验允许用刻度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时应尽量减小接触压力。

b)软线和电缆的外径超过25mm时,应用测量带测量其周长,然后计算直径。也可使用能直接读数的测量带测量。

c)扁平软线和电缆应使用测微计、投影仪或类似的仪器沿着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进行测量。除非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尺寸为25mm及以下者,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两为(以mm计);尺寸为25mm以上者,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一位。

3.2 测量结果及计算

a)试样直径在25mm以下者,其平均外径D测量结果应由试样上测得各点数据的平均值表示。

b)用测量带测量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L——测出的周长(mm)

Δ——纸带厚度(mm)

D——试样平均外径,mm

4 厚度偏差率和偏心度的测量及计算

4.1 概述

偏差率:是偏离平均厚度的数值与平均厚度的比值的百分数,用C(%)表示。

偏心度:是平均绝缘(护套)厚度和最薄处厚度差与绝缘(或护套)外径比值的百分数,用P(%)表示。

4.2 测量

先测出绝缘或护套的内直径d和外径D,再测出绝缘或护套的最薄厚度b。

4.3 计算

偏差率按下式计算:

偏心度按下式计算:

5 绝缘和护套密度(比重)测定方法

绝缘和护套密度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悬浮法。

5.1 试验器材

1)密度小于1g/ml的分析级乙醇(酒精)或其它合适的试液;

2)密度大于等于1g/ml的氯化锌溶液;

3)蒸馏水;

4)混合量筒;

5)恒温器;

6)在23℃校正过的比重计;

7)0.1℃刻度的温度计。

5.2 试验步骤

5.2.1 沿着与导体轴线垂直的方向,在被试绝缘或护套上切取试样,并切成边长为1mm至2mm的小块,将试样放入试液中使其呈悬浮状来测定其密度。试液与被试材料不应发生化学反应。

合适的试液如下:

——密度小于1g/ml的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密度大于等于1g/ml的氯化锌和水混合物。

5.2.2 在(23±0.1)℃温度下,将3块试样放入试液中,避免形成气泡。然后将蒸馏水加到试液中,直到试样悬浮在试液中。试液混合物应均匀并在规定的温度下保存。

混合试液的密度应用比重计测定,读数到小数点后三位,测得的密度就是被测试样的密度。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 交流电阻计算 绝缘介质损耗计算 电线电缆金属套和屏蔽的损耗计算 铠装损耗计算 热阻计算 载流量计算 ?电线电缆允许短路电流计算 ?电线电缆短时过负荷电缆载流量计算?电力电缆相序阻抗计算 ?电线电缆导体和金属屏蔽热稳定计算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 一、交流电阻计算 1. 集肤和邻近效应对应的Ks 和Kp 系数的经验值: 导体不干澡浸渍: 0.1=s k 0.1=p k 导体干燥浸渍: 0.1=s k 8.0=p k 2. 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 )]20(1[200-+?='θαR R 0R —20oC 时导体直流电阻 OHM/M 20α—20oC 时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3. 集肤效应系数: 1.一般情况: s S R f X κπ72108-?' = 4 4 8.0192s s s X X Y += 2. 穿钢管时: s S R f X κπ72108-?' = 5.18.01924 4 ?+=s s s X X Y f —电源频率Hz 4. 邻近效应系数: a. 二芯或二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 p p R f X κπ72108-?' = 一般情况: 9.2)(8.01922 4 4?+=s d X X Y c p p

穿钢管时: 5.19.2)(8.01922 4 4??+=s d X X Y c p p p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b. 三芯或三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 p p R f X κπ72108-?' = (1) 圆形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 ]27 .08.019218.1)(312.0[)(8.0192442 24 4 +++?+=p p c c p p p X X s d s d X X Y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穿钢管时: 5.1]27 .08.019218.1)(312.0[)(8.0192442 24 4 ?+++?+=p p c c p p p X X s d s d X X Y 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 (2) 成型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 ]}27 .08.019218.1)(312.0[)(8.0192{3244 2 24 4++++?++=p p x X x X p p p X X t d d t d d X X Y 穿钢管时: 5.1]}27 .08.019218.1)(312.0[)(8.0192{3244 2 24 4?++++?++=p p x X x X p p p X X t d d t d d X X Y

WDZ-BYJ(F)、BV型绝缘电线的验收要求

WDZ-BYJ(F)、BV型绝缘电线的检测要求 一、工程概况:******************************************** 二、技术标准 铜线应符合以下技术标准: GB/T19666-2005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GB/T2951-2008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3048-200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6995.3-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JB/T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T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B/T 12666-19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15065-1994聚乙烯绝缘塑料技术指标 GB/T 467—1997阴极铜技术标准 GB/T19216.21-2003 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电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1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电缆 GB/T17650.1-.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第1部分:卤酸气体的总量的测定 GB/T17650.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 所有于设计、制造、使用本次招标采购材料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及其他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首先执行国家标准,其次是地方标准。供货方保证本次招标采购选用的材料、零部件符合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规范,并提供所使用的国家标准、规范以及所采用的版本的有关技术资料。 三、验收标准

电线电缆检测试题

电线电缆检测 一、填空题 1、护套应是按产品标准中的每种型号电缆,相应规定的一种聚氯乙烯混合物,其表示方法 为:固定敷设用电缆();软电缆();内部布线用耐热电缆()。 2、线缆预处理应在绝缘和护套挤出后存放至少()小时后才能进行。 3、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的规定值。但是,在任何一点的护套厚度可小于规 定值,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绝缘层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的规定值。 但是,在任何一点的绝缘层厚度可小于规定值,但不得小于规定值的()。 4、绝缘层厚度是测量获得的18个数据()值,应计算到小数点后()位,修约到小 数点后()位。 5、对于黄/绿组合线绝缘线芯的双色配应为对于每段15 mm的线段上颜色覆盖面积为大于 等于(),小于(),另一种颜色覆盖线芯的其余部分。 6、老化试验的烘箱内空气更换的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次,也不多于()次。 7、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绝缘应不超过()㎜,护套 应不超过()mm。 8、除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外,型式试验和抽样试验时,测试环境应在环境温度()℃ 和空气湿度不大于()的室内进行。 9、在进行绝缘厚度测量取样时,应在至少相隔()的()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10、需拉伸试验的试件应在[23±5]℃的温度下至少存放()小时以上后,才能进行试验。 11、老化试验结束试件从老化箱中取出后,应在环境温度下放置至少()小时以上。 12、若规定的绝缘厚度为()mm及以上时,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位,其规定的绝缘厚度()mm时,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后()位,第三位为估计数。 13、5芯及以下的绝缘线芯用()识别,5芯以上的绝缘线芯用()识别。 14、导体电阻在测量时,应在至少()米的电缆上对导体进行测量,并且测定每根线缆的()。 15、GB/T5023-2008标准中就聚氯乙烯绝缘混合料的表示方法: 固定敷设用电缆(); 软电缆(); 内部布线用耐热电缆()。 16、线缆电压试验时,在截取的试样长度、水温规范要求的规定值,电压应依次施加在每根导体对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其它导体和()之间。 17、在制备哑铃状绝缘试条时,对PE和PP绝缘只能削平而不能磨平,标准规定的试条厚度应不小于0.8mm,不大于()mm;如果不能获得0.8 mm的厚度,允许最小厚度为()mm。 18、绝缘线芯的电压试验应在一根()m长的试样上进行,应剥去护套和任何其他包覆层或填充物而不损伤绝缘线芯。 19、在老化箱内悬挂试件时,试件应垂直悬挂于烘箱的中部,每个试件之间的间距至少为()mm。 20、断裂伸长率是指试件拉伸至断裂时,标记()与()的百分比。 21、将获得的试验数据以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列,当有效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正重价一个数值为(),若为偶数时,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为()。 22、外形尺寸和绝缘厚度测量的测量装置要求为读数显微镜或放大倍数至少()倍的投

交联电缆绝缘厚度对照表

表2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产品型号:铜芯YJV、YJY、YJV22、YJV23、YJV32、YJV33、YJV42、YJV43

交联度 交联聚乙烯交联度的测量: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直接影响交联质量。交联聚乙烯的交联度应不低于80%。交联度的测量用重量溶胀法进行,其具体做法如下: 1 式样的抽取:6KV,10KV,20KV(中心接地)电缆分内,中,外三层;20KV(中心不接地,35KV分内,中内,中外,外四层(包括半导体层),从每层中取试样。每块式样大小以15mm×15mm×2mm左右为宜,每批试样尺寸力求一致,以减少误差。 2 试验方法:将试样放入50mL称量瓶内,在精度千分之一甜品上称重。然后将甲苯注入称量瓶中,满度为离瓶口1mm左右,将盖旋紧。然后将称重瓶放入烘箱的铝板加上,在110℃±2℃下加热24h。然后倒去溶剂(溶有未交联的物质的甲苯),将瓶盖侧至于称量瓶口上,放入70℃烘箱中干燥24h,然后仍在原天平上称重干燥后的重量。 3 计算:由下式计算出交联度 交联度=干燥后试料重 100﹪ 原始试料重 10~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 导体工作温度:80℃环境温度:25℃适用电缆型号:YJV, YJLV

导体的假定直径D1 注:不用标称截面表示的导体,D1采 用导体的标称直径 成缆系数η

○1线芯在一层中绞合。 ○261芯以上,绞合(成缆)系数可按η=1.16×根号N计算。 钢带铠装层厚度的确定 2.铠装前假定直径≤10mm时,宜用直径为0.8~1.6的细钢丝铠装,也可采用厚度0.1~0.2mm的镀锡钢带绕包一层做铠装。但重叠率应不小于25%

电线电缆绝缘厚度生产电气控制技术探讨

一、电线电缆产品制造的工艺特性 (一)大长度连续叠加组合生产方式大长度连续叠加组合生产方式,对电线电缆生产的影响是全局性和控制性的,这涉及和影响到:1.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生产车间的各种设备必须按产品要求的工艺流程合理排放,使各阶段的半成品顺次流转。设备配置要考虑生产效率不同而进行生产能力的平衡,有的设备可能必须配置两台或多台,才能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得以平衡。设备的合理选配组合和生产场地的布置,必须根据产品和生产量来平衡综合考虑。2.生产组织管理生产组织管理必须科学合理、周密准确、严格细致,操作者必须一丝不苟地按工艺要求执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艺流程的通畅,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交货。特别是多芯电缆,某一个线对或基本单元长度短了,或者质量出现问题,则整根电缆就会长度不够,造成报废。反之,如果某个单元长度过长,则必须锯去从而造成浪费。3.质量管理大长度连续叠加组合的生产方式,使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瞬时发生一点问题,都会影响整根电缆质量。质量缺陷越是发生在内层,而且没有及时发现终止生产,那么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因为电线电缆的生产不同于组装式的产品,可以拆开重装或更换零件;电线电缆的任一部件或工艺过程出现质量问题,造成这根电缆的损害几乎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事后的处理都是十分消极的,不是锯短就是降级处理,要么报废整条电缆,而无法拆开重装。电线电缆的质量管理,必须贯穿整个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检查部门要对整个生产过程巡回检查、操作人自检、上下工序互检。这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和手段。 (二)生产工艺门类多、物料流量大电线电缆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广泛,从有色金属的熔炼和压力加工,到塑料、橡胶、油漆等化工技术;纤维材料的绕包、编织等纺织技术,到金属材料的绕包及金属带材的纵包、焊接的金属成形加工工艺,等等。电线电缆制造所用的各种材料,不但类别、品种、规格多,而且数量大。因此,各种材料的用量、备用量、批料周期与批量必须核定。同时,对废品的分解处理、回收、重复利用及废料处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材料定额管理、重视节约工作。电线电缆生产中,从原材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进出、存储,各工序半成品的流转到产品的存放、出厂,物料流量大,必须合理布局、动态管理。 二、挤塑是电线电缆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如何保证挤出的绝缘厚度均匀可靠一直是困扰电缆行业的一道难题。如何从电气控制加以控制,就这个问题,很多厂家设计出了很多复杂的控制回路,虽然满足了控制的要求,但增加了成本,设备昂贵,也使电线电缆生产厂家的维护投入了更大的精力。电线电缆在初生产时,生产线速度较慢,以便调整机头模具的偏正,保证绝缘的不偏心。调整主机和牵引的速度则可以调整挤出绝缘的厚度。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低速状态下调整好以后,当生产线加速后如何才能保证绝缘厚度的均匀不变。下面以φ70挤塑机为例,说明如何对生产线的绝缘厚度进行控制。 (一)该控制设备的主要电气元器件1.主电动机(挤出绝缘材料的电动机)22KW391台。2.牵引电动机4 KW1台。3.变频器22KW 1台4KW1台(绘图以深圳正弦变频器为例)。4.测径仪1台(绘图以上海成信DM20为例)。 (二)电气原理分析(附电路图)1.测径仪可以设定被测线缆的直径标称值和上下公差。在公差范围内,如果测量值大于标称值时则输出0~-5V的电压(输出值0~-5V可调)。如果测量值小于所设定的标称值时则输出0~+5V的电压(输出值0~+ 5V可调)。超出标准值公差就报警。2.开机时先将挤塑机身预热到150℃左右,以用的绝缘材料是PVC为例。预热完毕后,按启动按钮SB1,启动主电机调整电位器RP1主电机通过皮带传动带动主机开始转动排料。当排出的料符合工艺要求时,操作转换开关SB3,则R3继电器得电接通RP3电位器,以便联动运行。再将联动电位器RP3调整离开停止位置后,再按动SB2 按钮启动牵引电机,慢慢调整RP2电位器,则牵引电机带动牵引轮使电线电缆向收线方向慢慢运行。这时可以用刀片等器具割出挤出附在导体上的绝缘,测量它的厚度是否偏心。若偏心则可以调整模具。如果绝缘小于标准值则调整电位器RP1加快主机的转速,或者调整电位器RP2降低牵引的转速。如果测量的绝缘厚度大于标准值则调慢主电机转速或者调快牵引电机的转速,直到绝缘厚度符合工艺要求为止。调整完毕后再调整联动电位器RP3加快整个生产线速度,以达到正常生产的速度。然后操作转换SB4接通测径仪,设定标称值和上下公差。按动测径仪自动控制按钮,则生产线进入了正常运行状态。在控制回路转换到联动状态时,就相当于把RP3和RP1、RP2分别串联。这样就保证了主机和牵引转速的比值。调整RP3升速时不会改变它们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升速时不会改变导体的绝缘厚度,从而解决了主机和牵引的同步,控制方法简单且巧妙。停机时调整联动电位RP3,将生产线速度降为零后将各个设备停止。该电气控制系统在实践中应用以后非常稳定可靠。主回路电路图403.对于变频器参数的设定只需设定为端子控制和模拟量速度给定即可,其他可用出厂默认值。 三、结语 电线电缆制造使用具有本行业工艺特点的专用生产设备,以适应线缆产品的结构、性能要求,满足大长度连续并尽可能高速生产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线缆制造的专用设备系列。如挤塑机系列、拉线机系列、绞线机系列、绕包机系列等。电线电缆的制造工艺和专用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新工艺要求,促进新专用设备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新专用设备的开发,又提

电线电缆定义及检测方法标准

电线电缆定义及检测方法标准 电线电缆定义及检测方法标准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基本结构 (一)导线 1、导体电阻:除TPT、TS和TST等锡芯电线外,UL不要求测量电线电缆产品的导体电阻。 2、线径:通常电线电缆的线径都是偶数AWG,如18AWG、16AWG等,奇数AWG电线属于特殊例外。 3、决定导体截面积的方法有二种: A、测量每一根绞合芯线截面积之和,测量时至少要取7根芯线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芯线直径。 以Mils计算:导体截面积CMA=nd2(CMA:Circular Mil Area) 以毫米计算:导体=0.7854*nd2

其中n为导体结构中芯线的根数。芯线直径的测量:根据UL1581第200节,每根芯线直径须使用精度达到0.01mm(0.001英寸),两个端面都是平面的千分尺进行测量。 B、称重法,见UL1581第210节。 测量过程中发现测量值小于要求值(UL1581,Table20.1),可用两种方法中的另一种加以证实。(注:DC电阻测量法不能用来作为测量CMA 的最终判断标准)。 导体绝缘厚度 1、测量工具:千分尺 a常用的千分尺,测量端面均为平面,最小读数:0.01mm b端面为1.98×9.5mm,荷重10g的静重千分尺(导体绝缘厚度) 平均绝缘厚度的测量: 距端线10英寸开始,每10英寸为一个测量点,测量5个点处导线的外径,导体的直径。 绝缘厚度=(导线外径-导体直径)/2 将5个点处的绝缘厚度平均即得到平均绝缘厚度。 最小绝缘厚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pin-gauge千分尺,注意此方法适用于18AWG或更大线径的导线结构。截取一段抽出芯线导体的绝缘体,将其放置在千分尺的pin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1. 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力缆,单芯护套的 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 mm) 2. 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 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 1592 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 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 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 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 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 ρ×L}/(1+K) 9. 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 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10. 配模具

绝缘单线横截面 模具模套横截面 2 2322 22 1 D D DDR d d -=- (1) 31 22 D d DRB D d = (2) 式中:D 1 —模孔内径;D 2 —模芯外径;D 3 —模套内径;d 1 —导体直径;d 2 — 绝缘外径。 以上两式联立,可以得到关于D 2 和D 3的计算式: D 1 = d 1+e (3) 2 2 21 212 221 d d D d DDR d DRB d -=- (4) 2131 D d DRB D d = (5) 其中e 为模芯孔放大值,对于绝缘的挤出取0.5~3。

电缆技术要求

电缆 一、供货型号、数量及品牌 序号 产品规格及型号数量(m) 1 YJV2 2 0.6/1kv 5*6 530 2 YJV22 0.6/1kv 5*4 2580 3 YJV22 0.6/1kv 4*16 175 4 YJV22 0.6/1kv 4*10 460 5 YJV22 0.6/1kv 3*4 80 6 YJV22 0.6/1kv 3*185+1*95 90 7 YJV22 0.6/1kv 3*150+1*95 100 8 YJV22 0.6/1kv 3*70+1*35 100 9 YJV22 0.6/1kv 3*50+1*25 1030 10 YJV22 0.6/1kv 3*35+1*25 1060 11 YJV22 0.6/1kv 3*25+1*16 740 YJV22 8.7/15kv 3*95 12 YJV22 6/10kv 3*70 200 13 YJV 0.6/1kv 5*6 195 14 YJV 0.6/1kv 5*4 892 15 YJV 0.6/1kv 4*4 380 16 YJV 0.6/1kv 3*4 1005 17 YJV 0.6/1kv 3*95+1*50 90 18 YJV 0.6/1kv 3*25+1*16 50 19 YJV 6/10kv 3*70 30 20 KVV22-0.75 12*1.5 1190 21 KVV-0.75 12*1.5 30 22 KVV-0.75 8*2.5 120 23 KVVP22-0.75 12*1.5 100 24 KVVP22-0.75 7×1.5385

25 KVVP22-0.75 5×1.5385 26 KVVP-0.75 7×1.5185 27 KVVP-0.75 5×1.5185 28 DJYPV22 2×2×1.0200 29 DJYPV 3×2×1.050 电缆品牌要求:①远东②华新丽华③江南 设备的上下力、运输、检验等费用由供货方负责,所需费用包含在设备报价中。 二、技术要求 (一)额定电压6/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YJ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22: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1. 电缆主要遵循标准 GB/T12706-2002《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IEC60502《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0kV(Um=36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 GB/T295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T6995-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18380-2008《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2. 电缆运行条件 2.1 电缆导体额定运行温度为90℃。 2.2 短路时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2.3 短路时间不超过5s。 3. 电缆主要结构及技术要求 3.1 导体 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导体采用绞合紧压圆形导体。导体结构、性能符合GB/T3956-1997标准要求。 3.2 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为挤包交联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无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在剥离导体屏蔽时,半导电层无卡留在导体绞股之间的现象。导体屏蔽标称厚度为0.8mm。 3.3 绝缘 交联聚乙烯绝缘标称厚度为3.4mm,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不

电缆绝缘厚度

关于高压XLPE电缆绝缘厚度 0前言 高压XLPE电缆绝缘层的必要厚度,将是保障电缆绝缘经受各种可能过电压作用下能可靠运行的基础。然而,过于保守的绝缘厚度,使电缆成本增加、电缆外径增大、电缆载流能力降低以及在限重条件下导致每盘电缆长度减少从而引起工程中电缆接头增多。 在XLPE电缆统一标准中含有绝缘厚度的规定,从有助于技术性能完善、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使用要求等方面来看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我国加入WT O后,高压电缆的国内外产品准入市场主要以IEC标准作为准则。在国外高压X LPE电缆绝缘普遍较薄,而国内制造厂有能力设法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来改善原有影响绝缘厚度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国内仍一成不变地执行原厚度标准,势必使很多企业失去参与国际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此,特撰本文提出建议,希望有助妥善解决矛盾。 1电缆绝缘厚度的设计方法 电缆绝缘层厚度△i是基于在其预期使用寿命内能安全承受各种可能电压条件来确定的,一般按工频电压、冲击电压二者均满足要求来计算。我国以及日本、英国、德国和韩国等对高压单芯电缆绝缘厚度的确定[1~3] 均采用下式(1)、(2)计算结果中择取较大值的方法。 (1) △i=BIL×k1×k2×k3/E Limp (2) 式中,E Lac为符合韦伯分布的工频击穿电压(平均击穿强度)的最低值, kV/ mm;E Limp为符合韦伯分布的冲击击穿电压(平均击穿强度)的最低值,kV/mm; K1、k1分别为工频、冲击电压相应的老化系数;K2、k2分别为工频、冲击电压相应的温度系数;K3、k3分别为工频、冲击电压相应的裕度系数;U m为系统额定电压,kV;BIL为系统雷电冲击耐压水平,kV。

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绝缘厚度是多少

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绝缘厚度是多少? 电缆的绝缘厚度与电压等级是相关的,一般来讲,电压越高,绝缘层越厚,但不成正比。不同电压等级橡塑绝缘电缆的绝缘厚度标称值参见表1?表6。 表1 聚氯乙烯(PVC)绝缘标称厚度 单位:mm 导体标称截面(mm2) 额定电压U/U (U m )(kV) 0. 6/1 (1.2) 1.8/3 (3.6) 3.6/6 (7.2) 1.5, 2.5 0.8 ― ― 4,6 1 ― ― 10,16 1 2.2 3.4 25,35 1.2 2.2 3.4 50,70 1.4 2.2 3.4 95,120 1.6 2.2 3.4 150 1.8 2.2 3.4 185 2 2.2 3.4 240 2.2 2.2 3.4 300 2.4 2.4 3.4 400 2.6 2.6 3.4 500?800 2.8 2.8 3.4 1000 3 3 3.4 表2 交联聚乙烯(LXPE)绝缘标称厚度 单位:mm 导体标称截面(mm2) 额定电压U0/U(Um)(kV) 0.6/1(1.2) 1.8/3(3.6) 3.6/6(7.2) 1.5?6 0. 7 ― ― 10,16 0.7 2 2.5 25,35 0.9 2 2.5 50 1 2 2.5 70,95 1.1 2 2.5 120 1.2 2 2.5 150 1.4 2 2.5 185 1.6 2 2.5 240 1.7 2 2.6 300 1.8 2 2.8 400 2 2 3 500 2.2 2.2 3.2 630 2.4 2.4 3.2 800 2.6 2.6 3.2 1000 2.8 2.8 3.2 表3 交联聚乙烯(LXPE )和橡胶绝缘标称厚度I 单位:mm

DB21∕T 2078-2013 电线电缆通用试验方法 绝缘厚度的测量

DB21∕T 2078-2013 电线电缆通用试验方法 绝缘厚度的测量 DB21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21/ T xxxx—2011 电线电缆通用试验方法绝缘厚度的测量 Common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wires and cables —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insulation

2011 - XX - XX公布 2011 - XX - XX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1-06-15)

目次 前言II 1范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绝缘厚度的测量1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电线电缆通用试验方法绝缘厚度的测量的范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和绝缘厚度的测量,本标准考虑到关于电线电缆绝缘厚度的在线检测。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的规定。 本标准由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LN/TC110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电线电缆通用试验方法绝缘厚度的测量 范畴 本标准包含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电线电缆的聚合物绝缘的厚度和外形尺寸的测量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无护套的热塑性和热固性绝缘电线电缆和绝缘线芯,也适用于通过绞合和护套等工艺过程的绝缘线芯。 关于电缆在线测量绝缘厚度,也可参考本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 -1-1:2001,IDT) GB/T 502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样要求(IEC60227.1:2007,IDT) UL 1581-2006 电线电缆和软线参考标准 术语和定义 [电缆]绝缘insulation (of a cable) 电缆中具有耐受电压特定功能的绝缘材料 [电缆]导体conductor (of a cable) 电缆中具有传导电流特定功能的一个部件。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由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绝缘厚度的测量 平均厚度

关于高压XLPE电缆的绝缘厚度

关于高压XLPE电缆的绝缘厚度 摘要:就电缆绝缘厚度设计方法、XLPE电缆绝缘减薄的技术发展作了概述。针对110 kV、220 kVXLPE电缆绝缘厚度国内外存在的差异,从工程选用到全面对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压XLPE电缆绝缘厚度绝缘弱点 0前言 高压XLPE电缆绝缘层的必要厚度,将是保障电缆绝缘经受各种可能过电压作用下能可靠运行的基础。然而,过于保守的绝缘厚度,使电缆成本增加、电缆外径增大、电缆载流能力降低以及在限重条件下导致每盘电缆长度减少从而引起工程中电缆接头增多。 在XLPE电缆统一标准中含有绝缘厚度的规定,从有助于技术性能完善、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使用要求等方面来看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我国加入WTO后,高压电缆的国内外产品准入市场主要以IEC标准作为准则。在国外高压XLPE电缆绝缘普遍较薄,而国内制造厂有能力设法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来改善原有影响绝缘厚度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国内仍一成不变地执行原厚度标准,势必使很多企业失去参与国际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此,特撰本文提出建议,希望有助妥善解决矛盾。 1电缆绝缘厚度的设计方法 电缆绝缘层厚度△i是基于在其预期使用寿命内能安全承受各种可能电压条件来确定的,一般按工频电压、冲击电压二者均满足要求来计算。我国以及日本、英国、德国和韩国等对高压单芯电缆绝缘厚度的确定[1~3] 均采用下式(1)、(2)计算结果中择取较大值的方法。 (1) △i=BIL×k1×k2×k3/E Limp (2) 式中,E Lac为符合韦伯分布的工频击穿电压(平均击穿强度)的最低值, kV/mm;E Limp为符合韦伯分布的冲击击穿电压(平均击穿强度)的最低值,kV/mm;K1、k1分别为工频、冲击电压相应的老化系数;K2、k2分别为工频、冲击电压相应的温度系数;K3、k3分别为工频、冲击电压相应的裕度系数;U m为系统额定电压,kV;BIL为系统雷电冲击耐压水平,k V。 部分国家对110 kV以上XLPE电缆的△i计算值、实选值及其相关参数择取值见表1。 显然,必须正确的拟定关键性参数和其他相关参数K1~K3、k1~k3,以使△i的择取能满足长期可靠安全运行的要求。 表1高压XLPE电缆△i计算值、实选值及其相关参数择取值

35kV电缆绝缘厚度确定

电缆绝缘设计方案

电缆绝缘厚度设计依据 1.AC 电压时的设计 对于AC 电压,将设计寿命作为30年,来设计绝缘厚度。 1.1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t AC :必要绝缘厚 (mm ) U m :线间最高电压 (kV ) K 1:温度系数 K 2:寿命系数 K 3:产品试验等不确定要素系数(1.1) E L(AC):AC 设计电位梯度(kV/mm ) 用这个公式(1)式可以求得绝缘厚度。 1.2 线间最高电压(U m ) 线间最高电压(U m )是指用户系统运行中,高于可能外加的最高电压,进行设计时必须将此值明确。 1.3 温度系数K 1为1.1。 1.4 寿命系数(K 2) 寿命系数(K 2)是基于下面的思考方法思考决定的。即v n t=常数,这一思考方法,也就是说将v 作为向电缆施加的电压,将t 作为通电时间,用两对数图表表示时,梯度(n )是常数。 60年代,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 )先后就XLPE 电缆基于抽样存在微孔的长期试验,提出n 应取12较安全。若按使用寿命为30年,则K 2=4。日本等 ()()13321???????÷?????? ? ??=AC L m AC E K K K U t

国家以往多按此方法设计。 1.5 产品试验等不确定要素系数(K3) 此值是对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安全系数,采用1.1。 1.6 AC设计电位梯度(E L(AC)) E L本来是将破坏数据进行威尔布解析而求得的该位置的参考,是绝对不破坏的电场。JB/T 10437-2004申明:35 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用XLPE绝缘料工频击穿场强应≥25 kV/mm,因此我们采用E L=25 kV/mm作为计算数据。 2. Imp电压的设计 对于Imp电压,使用BIL(Basic Impulse Level)设计电位梯度(E L)以及诸系数进行计算。 2.1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t Imp=BIL×I1×I2×I3÷E l(Imp) (2) t Imp:必要绝缘厚度(mm) BIL:系统耐雷电击穿电压(kV) I1:温度系数 I2:老化系数 I3:产品试验等不确定要素系数 E l(Imp):Imp设计电位梯度(kV/mm) 公式(2)是一般性的公式,用这个公式可以求得绝缘厚度。 2.2 BIL值 BIL值是同客户的系统设计而决定的。 依据客户要求,我司决定采用表3的数值。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的测量 1 绝缘厚度的测量 1.1 测量装置 读数显微镜或放大倍数至少10倍的投影仪,两种装置读数均至0.01mm。当测量绝缘厚度小于0.05mm时,则小数点后第三位数为估计读数。 1.2 试样制备 从绝缘上去除所有护层,抽出导体和隔离层(若有的话)。小心操作以免损坏绝缘,内外半导电层若与绝缘粘连在一起,则不必去掉。 每一试件由一绝缘薄片组成。应用适当的工具(锋利的刀片如剃刀刀片等)沿着与导体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切取薄片。 如果绝缘上有压印标记凹痕,则会使该处厚度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1.3 测量步骤 将试件置于测量装置的工作面上,切割面与光轴垂直。 a)当试件内侧为圆形时,应按图1径向测量6点。如是扇形绝缘线芯,则按图2测量6点。 b)当绝缘是从绞合导体上截取时,应按图3和图4径向测量6点。 c)当试件外表面凹凸不平时,应按图5测量6点。 d)当绝缘内外均有不可去除的屏蔽层时,屏蔽层厚度应从测量值中减去。当不透明绝缘内外均有不可除去的屏蔽层时,应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 e)无护套扁平软线应按图6测量。两导体之间最短距离的一半作为绝缘线芯的绝缘厚度。在任何情况下。第一次测量应在绝缘的最薄处进行。 如果绝缘试件包括压印标记凹痕,则该处绝缘厚度不应用来计算平均厚度。但在任何情况下,压印标记凹痕处的绝缘厚度应符合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 若规定的绝缘厚度为0.5mm时,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两位(以mm计);若规定的绝缘厚度小于0.5mm时。则读数应测量到小数点后三位,第三位为估计数。 1.4 测量结果及计算 每个试样的平均厚度为试片各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 护套厚度的测量 2.1 测量装置 与1.1条相同。 2.2 试样制备 去除护套内外所有元件(若有的话),用一适当的工具(锋利的刀片如剃刀刀片等)沿垂直于电缆轴线平面切取薄片。 如果护套上有压印标记凹痕,则会使该处厚度变薄,因此试件应取包含该标记的一段。 2.3 测量步骤 将试件置于测量装置的工作面上,切割面与光轴垂直。

橡套电缆技术要求

橡套电缆技术要求 1.标的工作环境 标的适用于450/750V及以下定期移动的固定敷设线路,所有电缆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满足施工需要。 环境温度:0℃-50℃ 相对湿度:≤79%,最大湿度可大于99%。 2.标的采用产品标准 2.2 GB/T259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2.3 GB/T3048-200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2.4 GB/T3952-2008电工用铜线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JB8735-2012额定电压450/750V橡皮绝缘电缆 2.7 JB/T8137-2008电线电缆交货盘 3.标的技术要求 3.1导体 标的导体采用符合GB/T3956-2008规定的第5种圆形铜导体,满足GB/T8735-2012国家标准各项要求。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3.2 绝缘 绝缘性能满足GB/T8735-2012型绝缘橡皮规定。绝缘紧密地挤包在导体上。绝缘的标称厚度满足GB/T8735-2012的各项要求。电缆绝缘的实测值平均厚度大于绝缘的标称厚度,其最薄处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

3.3 护层 护层性能满足GB/T8735-2012型护套橡皮规定。护层紧密地挤包在绝缘线芯上。护层的标称厚度满足GB/T8735-2012的各项要求。电缆绝缘的实测值平均厚度大于护层的标称厚度,其最薄处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 3.4 电气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及不圆度 标的电气性能和物理机械性符合GB/T8735-2012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 电缆的不圆度不大于15%,其计算公式为: 电缆不圆度=(电缆最大外径-电缆最小外径)÷电缆最大外径×100% 3.5 成品电缆标志 成品电缆的外护套表面印有商标、CCC、厂名、型号、电压等标志。 3.6 试验 标的试验包括型式试验、抽样试验、出厂试验及安装后的电气试验,方法和标准应符合GB/T8735-2012各项规定。 3.7 包装 YC 5×4mm2、YC 5×6mm2、YC 5×10mm2三种规格的电缆,包装采用成圈扎装,每扎100米,端头用防水胶布密封。 YCW 4×16 mm2+1×10 mm2、YCW 4×25 mm2+1×10 mm2、YCW 4×35 mm2+1×16 mm2、YCW 4×50mm2+1×16mm2、YCW 4×70 mm2+1×35 mm2、YCW 4×95 mm2+1×50 mm2六种规格的电缆,采用电缆盘包装,端头有可靠的防水密封保护。电缆盘采用符合国家标准JB/T8137-1999规定的铁木结构电缆盘,其最小直径符合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盘应标明:盘号、电缆型号、规格、厂名、正确旋转方向及制造年月等。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

兴飞达电线有限公司内部资料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力电缆假设直径及各层厚度计算方法

1.绞入系数(绞入率) 2.试验方法 2.1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项目较多,一般在产品试制初期进行,产品定型后,除非主要原材料更改或者主要工艺和生产条件变动,型式试验一般不用做。 2.2抽样试验 按照检验规程规定的数量抽取样品对指定项目试验,一般情况下如检验项目不合格,应对抽样复查,如仍不合格,应对该批产品全检。 2.3定期抽样试验 针对在制产品,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 2.4例行试验 针对原材料进场和产品转序及出厂,对规定项目进行的100%试验。 3.绝缘及护套厚度测量 3.1测量工具 投影仪、读数显微镜、卡尺 3.2测量方法 测量时从最薄点起,一般测量6个点,测量时保留两位小数,6个数据的平均值(修约到小数点后1位)即为绝缘或护套的厚度。 4.绝缘或护套密度的测定 悬浮法、酒精蒸馏水、氯化锌、比重计 4.导体电阻 导体在20℃时的导体电阻R20计算公式: R20=R t*254.5/(234.5+t)*1000/L (Ω/Km)(铜导体)

R20= R t*248/(228+t)*1000/L (Ω/Km)(铝导体) 上式中:R t是电缆在t℃时,长度为L米的导体的电阻,单位:Ω t是测量时的试样温度,单位:℃ L是电缆试样的长度,单位:m 5.电力电缆各部分外径计算办法 5.1导体的假设直径 5.2绝缘线芯的架设直径Dc D C=d L+2t 上式中:d L是导体假设直径,单位:mm t是绝缘规定厚度,单位:mm 5.3缆芯直径(假设)D F 5.3.1相同截面的电缆 D F=K*D C 上式中:K是成缆系数 D C是绝缘线芯假设直径 5.3.2有不同截面的电缆 (1)有1根小截面的4芯电缆 D F=2.42*(3D C1+D C2)/4 (2)有1根小截面的5芯电缆 D F=2.70*(4D C1+D C2)/5 (3)有2根小截面的5芯电缆

电线电缆型号规格表

一电线电缆常识: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二电线电缆分类: 1、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本类产品的主要特征是:纯的导体金属,无绝缘及护套层,如钢芯铝绞线、铜铝汇流排、电力机车线电线电缆等;加工工艺主要是压力加工,如熔炼、压延、拉制、绞合/紧压绞合等;产品主要用在城郊、农村、用户主线、开关柜等。 2、电力电缆本类产品主要特征是:在导体外挤(绕)包绝缘层,如架空绝缘电缆,或几芯绞合(对应电力系统的相线、零线和地线),如二芯以上架空绝缘电缆,或再增加护套层,如塑料/橡套电线电缆。主要的工艺技术有拉制、 绞合、绝缘挤出(绕包)、成缆、铠装、护层挤出等,各种产品的不同工序组合有一定区别。产品主要用在发、配、输、变、供电线路中的强电电能传输,通过的电流大(几十安至几千安)、电压高(220V至35kV及以上)。 3、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该类产品主要特征是:品种规格繁多,应用范围广泛,使用电压在1kV及以下较多,面对特殊场合不断衍生新的产品,如耐火 线缆、阻燃线缆、低烟无卤/低烟低卤线缆、防白蚁、防老鼠线缆、耐油/耐寒/ 耐温/耐磨线缆、医用/农用/矿用线缆、薄壁电线等。 4、通讯电缆及光纤随着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从过去的简单的电话电报线缆发展到几千对的话缆、同轴缆、光缆、数据电缆,甚至组合通讯缆等。该类产品结构尺寸通常较小而均匀,制造精度要求高。 5、电磁线(绕组线)主要用于各种电机、仪器仪表等。 6.电线电缆的衍生/新产品电线电缆的衍生/新产品主要是因应用场合、应用要求不同及装备的方便性和降低装备成本等的要求,而采用新材料、特殊材料、或改变产品结构、或提高工艺要求、或将不同品种的产品进行组合而产生。 采用不同材料如阻燃线缆、低烟无卤/低烟低卤线缆、防白蚁、防老鼠线缆、 耐油/耐寒/耐温线缆等; 改变产品结构如:耐火电缆等;提高工艺要求如:医用线缆等;组合产品如:OPGW等; 方便安装和降低装备成本如:预制分支电缆等。 三电线电缆规格型号.名称以及适用范围:电线电缆规格型号表yjv铜芯 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敷设在室内、隧道及管道中,电缆不能承受压力及机械外力作用。 电线电缆规格型号表 vlv铝芯yjv22铜芯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敷设在室内、隧道及直埋土壤中,电缆能承受压力和其它外力作用。 vlv22vv32聚氯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敷设在室内、矿井中,电缆能承受相当的拉力。 vlv32vv42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敷设在室内、矿井中,电缆能承受相当的轴向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