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目录

摘要 (2)

引言 (1)

一、《红楼梦》细节描写之人物形态 (1)

(一) 人物形态“笑”的细节描写艺术 (2)

(二) 人物形态“哭”的细节描写艺术 (5)

(三) 人物形态“语言”的细节描写艺术 (7)

二、《红楼梦》细节描写之人物服饰 (10)

(一) 贾宝玉的服饰以红为贵,弃血洒泪 (10)

(二) 林黛玉的服饰以色秉性,自然率真 (11)

(三) 薛宝钗的服饰以简入微,心思慎密 (12)

(四) 王熙凤的服饰因人设色,色如其人 (12)

三、《红楼梦》细节描写之饮食文化 (13)

(一) 以饮食文化细节描写来彰显人物的身份、地位 (13)

(二) 以饮食文化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亲疏关系 (14)

(三) 以饮食文化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 (15)

四、《红楼梦》细节描写之诗意生活 (16)

参考文献: (19)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摘要

《红楼梦》对人物形态、人物服饰、饮食文化、诗意生活的全方位细节描写,不仅在人物塑造上,而且渗透在情节结构之中,从而使他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特性以及情节结构诸多方面为之一新,开启了小说创作的新视野。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的深入剖析,通过不同角度和视野的全面阐释,让我们看到《红楼梦》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将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特点以及社会现象等通过生活中的“笑”与“哭”,人物服饰和饮食文化以及构造优美的如诗画般的意境加以勾勒,通过对生活的琐碎杂事的细节描写,鲜明生动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细致入微的潜意识的描写手法,细腻的手法在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又能让小说的艺术形态高于生活。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表现方式丝毫看不出斧凿痕迹,淡淡写来却又淡淡带出,体现了一种非凡的艺术表达形式。文章中最后对《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给予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指出了其对中国小说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对当今人们生活和艺术审美观的影响力,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红楼梦,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人物服饰,诗意生活

引言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小说。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因此,人们常常从“真实”的角度,去讨论《红楼梦》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惊叹于曹雪芹那精雕细琢的艺术手腕;但是,倘若用“简洁”、“朴素”或“一石三鸟”、“一笔多用”之类的词去概括它,又总觉得似是而非,或没有说出或没有说全这艺术手腕的妙处及精髓。

其实,细节描写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创作程式。因为,真实、生动、新鲜的艺术细节,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同作家的艺术风格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细节的斑烂多彩,绚丽多姿,决定了细节描写手法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而《红楼梦》正是攫住了那立即使人物生动的最特出的精细部分,通过对这些具体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作品中人物的动作,听到他们的声音,嗅到他们的气息,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得这些形象从纸上跃然而起。所以《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是细节描写的成功范例,它不仅仅是情节描写的补充和为情节描写服务,而且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内涵以及表现某种主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表现技巧方面,则与情节描写融为一体,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丝毫看不出斧凿痕迹。正如脂砚斋们所说的,是“淡淡写来”,“淡淡带出”,但却于平淡无奇中刻画了人物,反映了生活的内涵,表现了所要表现的主题。可以说,《红楼梦》细节描写的运用技巧已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

一、《红楼梦》细节描写之人物形态

曹雪芹不愧为多才多艺的作家,他不但精通诗、词、曲、赋,而且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都堪称一流,特别是在描写人物形态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通过生活中对人物形态的一些具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品之韵味悠然。

(一)人物形态“笑”的细节描写艺术

《红楼梦》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作者有时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刻划出一幅人物群象图,通过各人物之间的形态在横向对比中体现人物个性;有时抓住人物在事件前后的不同表现,在纵向对比中体现人物的个性。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使得人物的这种个性变得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读者的感受也更加深刻。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群笑图。

第四十回,史老太君两宴大观园,凤姐和鸳鸯戏弄刘姥姥,刘姥姥也顺水推舟故意把自己变成丑角,逗得大家大笑的场面,通过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突出了典型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 ,作者并没有着力渲染、烘托,而是自然如实地细细写来,但却异常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捉弄刘姥姥,本来是凤姐和鸳鸯暗中计议的,其他人全无思想准备。因此,看到刘姥姥突如其来,出人意料的可笑举动,大家先是发怔,继而一想,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虽然人人都笑,但各自的笑态毫无雷同。这不同的笑态,反映了人物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征。

湘云是“撑不住,一口茶喷了出来”。这是纵情的笑,爽朗的笑。她的笑潇洒疏放,大有名士之风。她才貌双全,爱穿男孩子衣服,常打扮成男孩子模样,平时高声说笑,吃起酒来捋袖挥拳,毫无顾忌。她从来不睬那些“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的规范。她没有那些贵族小姐骄矜扭捏的习气,天真热情,是一位胸无城府、粗直豪爽的姑娘,所以她的笑既是性格的展现又是性格的必然。

与湘云的大笑“喷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黛玉的笑。黛玉是“笑岔了气,伏在桌上叫‘嗳哟’”。黛玉多愁善感,常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其敏感的气质,再加上无法向人诉说的感情纠葛,又体弱多病,大笑自然免不了“岔了气”,叫“嗳哟”。

宝玉笑得“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这一老一少的笑,集中体现了祖孙之间的关系。贾母视宝玉为贾府传宗接代的“宝贝”,暮年膝下解闷的玩物。她以最高权威的身份把宝玉娇宠,而宝玉则凭借老祖宗的庇护逃避贾政的管教。宝玉大笑,自然顺势撒娇“滚到贾母怀里”,而贾母则兴致很高,搂着宝玉叫心肝。既体现了宝玉的特殊身份,同时也折射出宝玉的不拘一格,傲慢不羁的性格。

王夫人是贾政之妻,荣国府的当家人,王熙凤的姑母、婶娘,显然她看出这场戏是凤丫头导演的。而凤姐在贾府,贾母宠她,婆婆邢夫人与她不合但又不敢惹她,众姐妹不便指责她,而能指责也应该指责或阻止她的只有王夫人,而因为笑得太厉害了,“说不出话来”,所以只好“用手指着”代替责备,这样很符合王夫人的身份和地位,也表现了她的端庄贤淑。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薛姨妈是吃了饭来的,坐在一边喝茶,看了刘姥姥的表演,低头忍俊不禁,一口茶喷到近旁探春的裙子上,这与端庄贤淑而又不苟言笑的王夫人相比,就显得不那么拘谨了。

探春笑得“茶碗合在迎春身上”。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她有文才,精明强干,在三位小姐中是佼佼者,性格外向并略带几分泼辣,连凤姐都让她三分。她的笑态既同于湘云,又不同于湘云。说同,是她俩都是纵情的笑;说不同,是湘云仅仅把茶喷出来,而探春却连茶带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更放纵。惜春笑得“离了坐位,拉着奶母叫‘揉揉肠子’”。惜春在四位小姐中最小,本是宁国府贾敬之女,贾珍之妹,因无父母疼爱,贾母怜其小而孤,让她住在荣府与几位姐姐相伴。她笑得肚子疼,便跑到奶母身边,撒娇的叫“揉揉肠子”,这非常合乎她的年龄、身份和地位。

在这个场面中,作者详细的描写了八位主子的不同笑态,还有四个人没有写出来,她们是宝钗、迎春、李纨和凤姐,作者没有留下他们大笑、痛笑的特写镜头,却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样更符合她们的性格特征。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德言工貌”四德俱全的封建时代淑女的完美典型。她貌美、聪明、能干,还很会做人,她的一言一行都严格遵从封建规范。为人随和,对任何人都不即不离,不疏不亲,喜怒绝不形于色;在长辈面前更是格外小心,绝不会有言语行动失态,露出轻狂放纵的模样,而有损淑女形象。所以,在这种场合,她仍能保持标准淑女不苟言笑的“端庄样儿”。

迎春,贾府的二小姐,是个老实无能,懦弱怕事的人,人称“耳目头”。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为人处事上也是一味退让,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个“戳一针也不知嗳哟声”的姑娘虽然不至于在这老少齐聚的家宴上埋头读她的《太上感应篇》,但也可以推测,她是不会像其他姐妹那样放声大笑的。李纨,这个“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心如“槁木死灰”的年轻寡妇,她的性格善良温和,平易近人,厚道诚恳,淳朴通泰,既不尖细刻薄存小心眼,令人敬而远之,也不是胸有城府,圆滑明哲,她是大观园里最能共处的老大姐,她与姐妹关系融洽,但地位使然,她作为长房长孙媳妇,又是寡妇,在老太太、太太面前不能过于放纵。所以,她此刻也是很难开怀大笑的。

凤姐奸诈有术,她唆使贾母的丫头鸳鸯合谋出刘姥姥的洋相,当然能够不露声色,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沉着冷静地让刘姥姥吃菜。主子们的笑不同于奴仆们的笑:主子们的笑是随意的,开怀的;奴仆们的笑则是受约束的,有克制的。主子们笑得打滚揉肠,又喊又叫;奴仆们虽也笑得“弯腰屈背”,却不敢任意放肆,实在忍不住地也只好“躲出去蹲着笑去”,有的还得“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主子和奴仆的关系鲜明地描写出来了。

一个小小的笑的场面,竟有如此大的内容含量,让人们不得不惊叹曹雪芹卓越的艺术才能。正因为作者选取了这些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镜头来细致的刻画人物,作者笔下的人物才能这样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使得《红楼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顶峰。

同样第三十一回(湘云说完了话),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后悔自己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写了众人的笑、黛玉的笑、宝钗的笑、宝玉的笑,各人的笑有各自的心事,

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众人的笑是随和赞赏的心理表现,黛玉的笑是嫉妒的心理表现,宝钗的笑是乐祸的心理表现,宝玉的笑是无可奈何自我解嘲的心理表现,这种各不相同的心理状态,又反映了各自性格上的不同特点,即林黛玉性格上的尖酸刻薄、薛宝钗性格上的自私自利、贾宝玉性格上的软弱多情。

(二)人物形态“哭”的细节描写艺术

第三十三回的“宝玉挨打”这一细节描写同样也是人物形态塑造的一个典型情节。该情节是宝玉思想性格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宝玉自然是该情节刻画的重点。但实际的描写却重点写了贾政等封建家长以及众姐妹对这件事的态度,是许多人心迹的大坦露。红学家邓云乡认为“宝玉挨打这一段,比前面‘闹书房’、‘魇魔法’还要难写,一是事情既大且特殊;人物关系辈分不同,母亲、儿子、祖母、孙子……以宝玉为中心在感情有同而又各异,教子、恨子、爱子、惜子、爱孙、怜孙、气子”。[2](P9)封建家长们各自的性格和心态都围绕着宝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反过来封建家长被刻画好了实际上也就刻画好了宝玉。下面笔者具体分析一下各个人物的性格和心态。

首先是贾政。贾政原本无气,只是见宝玉会见贾雨村应对惶悚,一脸“私欲愁闷”,凭空添了三分气。忠顺王府气势汹汹索人,贾政又惊又气。被宝玉流荡优伶,表赠私物的劣迹败露气得目瞪口歪。贾环又乘机火上浇油,贾政更气得面如金纸。在这种背景下,贾政共流了三次泪。第一次“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连声。‘拿宝玉来!拿大棍拿绳来!把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到里头去,立刻打死。’”这是贾政被接二连三揭露的宝玉劣迹气激之泪,是贾政深感自己约束乏力,教子无方,“上辱先人,下生逆子”内虚外凶的生动表现。第二次“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泪如雨下”。这是贾政对宝玉被宠坏到了“弑父弑君”程度的气激与家族事业难以为继的忧虑,又被王夫人的话触动了隐衷的焦灼之泪。家族只有这个“孽障”接班人,自己和王夫人只有仗宝玉或可光宗耀祖,宝玉罪不当赦,内心非常矛盾。第三次“贾政听了,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这显然是为热衷举业却早殇的贾珠而流泪。同时也怨恨宝玉太不争气。这三哭把贾政盛怒之下打宝玉的心理波痕刻画得相当细腻。宝玉离经叛道,使贾政狼狈不堪。宝玉的所作所为对急待振兴的家族事业是巨大的威胁。贾政之哭实

则哭未来希望的破灭,哭内心的虚弱与悲哀,哭教子的无助与无奈,这反应了封建社会父母对子女的一种变态的爱。

再看王夫人之哭,共六次。第一次“抱住板子”哭劝,这是看见贾政盛怒之状,怕失去控制打坏了宝玉。第二次是“抱住(贾政不让去找绳子)哭”,怕贾政气头上真找绳子来勒死宝玉,并以“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相要挟。第三次“抱住宝玉,放声大哭”,这是深感一旦宝玉有个好歹,自己将失去“依靠”的伤心之泪,是后顾之忧。第四次看见宝玉被打得“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放声大哭是触动了自己心中早有的隐忧。哭宝玉摊上这样一个下狠手的父亲,怨宝玉离经叛道酿到这个地步。第五次“叫着贾珠哭”,这是由宝玉的不争气继承不了家业,想到了既可以继承家业又很争气却偏偏早夭的贾珠。哭出了隐衷所在。哭宝玉实际上是哭自己家境日渐衰颓,晚景凄凉。无所依靠。在封建社会,一个贵族妇女不过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儿子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支柱。第六次哭“一声‘肉’一声‘儿’”,是前五次哭的尾声和总结。反复强调了哭的主旨:“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若有个好歹,撂下我,叫我靠那一个?”王夫人之哭像是贾政打宝玉的一支伴奏曲,起到了烘托点染贾政性格的作用。贾政、王夫人在教子方法上是“威”还是“宠”,是“软”还是“硬”,俩人的目的虽然相同都是为家族为自己,但方法上对比鲜明,反差强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俩人的性格也可谓毫发毕肖。“李纨驾不住也抽抽搭搭的哭起来了”,这是王夫人哭贾珠,勾起了李纨早年丧夫孀居孤独寂寞的情怀。贾母两次流泪。第一次“泪往下流”,这是想起了贾政父亲教子的伤心事,教子历来是贾家的伤心话题。贾母深感这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一代不如一代,颓势难挽。第二次“含泪”是气已消,怨贾政打得太狠了。

作为宝玉挨打的余波,作者还侧重写了几位与宝玉关系密切女子的反应。第一个来探望的是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看着遍体是伤的宝玉,不由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这大令宝玉“感动”。这里的宝钗虽不能说矫情,但那感情的表露确实是“薛宝钗化”的。她能带药来,说明她的精细,而不能说成世故,何况她知晓药理。至于她的

劝慰话,也符合传统“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古训。你看,“早听”“别说”说得多得体,“我们”(就是不说“我”)说得多委婉。黛玉来探望的情形就不一样了,宝玉梦中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显然黛玉不知掩饰自己的感情。这种真情的放纵,恰恰是她与宝玉共同的思想感情基础。虽然她也抽抽噎噎地劝宝玉一句:“你可都改了罢!”但只是出于对心爱之人的关怀,相比之下,宝钗的情就显得做作了,也注定她永远登不上宝玉爱的航船。此外,袭人也劝宝玉,但却是另外一番心态。看到宝玉的伤她也感到心疼,想不到做父亲的竟“下这般的狠手”,但她骨子里觉得宝玉该打。而她更担心的是日后自己的着落,“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这一点又让她和王夫人穿起同一条裤子,成为日后毁灭大观园快乐生活的帮凶。想来宝玉实在有点可悲,他一心扑在女儿身上,可真的又有几位女儿能理解他?不过,宝玉已为自己能赢得女儿们几滴同情的泪水而感到心满意足了。自然通过挨打,宝玉也更加感到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己。由此可见,挨打的是宝玉,亮相的却是众人,表现了众人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宝玉,这一细节描写真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第二十九回在写了宝黛二人大段心理独白之后,作者写了黛玉、宝玉、袭人、紫鹃四人各怀心事,相对而泣的细节。黛玉为自己心中的苦衷不为宝玉所知而哭,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哀泣。宝玉的哭是后悔、同情、苦恼的哭,他后悔自己不该和黛玉纷争,同情黛玉的痛苦与不幸,苦恼的是自己的心不能为黛玉了解。袭人的哭是为宝玉而哭,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哭,同时更是她用来解劝宝黛二人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哭给人看的。紫鹃的哭是无可奈何的哭,她无限同情黛玉的痛苦生活与悲惨命运,但又无力相助,为此而痛哭。因此,黛玉的哭是苦的,宝玉的哭是涩的,袭人的哭是奸的,紫鹃的哭是忠的。宝黛二人的哭是他们对于爱情的痛苦追求,袭人的哭是她苦心经营的手段,紫鹃的哭是她一片忠心的产物。《红楼梦》正是抓住了一笑一哭这样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来刻划人物的心理,塑造人物的形象,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人物形态“语言”的细节描写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通过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特点,《红楼梦》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备受后人的推

崇与关注。

优秀古典小说《红楼梦》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不仅非常个性化,而且富有动作性,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对人物的叙述描写,给人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并觉得人物语言的动作性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相一致,语言所反映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是某一具体人物的,符合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3]其中的一些场面,简直可以当作戏剧来读,如果让演员来表演,那表情动作是可以演得相当精采的。且看第三十九回里刘姥姥议论贾府吃螃蟹的一段话:“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这里写她又是摆行价,又是掰手指头算帐,又是念佛,活脱脱把一个乡村穷婆子的惊讶感叹、絮絮叨叨的神情状态从语言之中反映出来了。口吻逼真,动作、表情、心理跃然纸上。

再如第二十六回,薛蟠做生日,请宝玉时介绍别人送来的稀奇礼品,说: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这么大的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罗猪、鱼。你说这四样礼物,可难得不难得?这里作者并没有相应地叙述描写薛蟠的表情动作,但是人们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完全可以想见到他那比比划划的样子和得意炫耀的神情。如果作者再将薛蟠的动作叙述描写一番,就显得累赘;如果把原话换成“小腿粗的粉脆的鲜藕,巴斗大的西瓜”等等,也显得啰嗦,因为薛蟠是对面前的宝玉说话,多粗、多长、多大手势已经表达出来了。至于你不知究竟多粗、多长、多大,那也无关紧要,不过是异乎寻常罢了。

一般人写作往往只注意人物的语言要表达什么内容,比较少地考虑当时的情状和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变化。也就是说,只注意说什么,不注意怎么说。这样写出来的语言自然就缺乏动作性,流于一般化、概念化。人物的语言平庸,动作的叙述描写再精彩,也不可能把人物、场面写活。优秀的作家写人物对话总是在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上追求动作性,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对人物的叙述描写,给人留有更多的想象的空间。[4]第十六回,贾琏的乳母赵嬷嬷来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讨差事,她抱怨贾琏“只是嘴里说的好,到了跟前就忘了”、“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于是引起王熙凤的一段精彩对答:凤姐笑道“:妈妈,你的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儿子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

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是‘内人’一样呢!”这里,“内人”和“外人”在字面上相对,又有隐约点出贾琏偷鸡摸狗行为的意味,所以,满屋里人都笑了。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王熙凤起先是对着赵嬷嬷说的,她不给贾琏解释,反而自己讨好,顺着赵嬷嬷的意思,通过反问赵嬷嬷,数落贾琏“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说着说着,就转身直接对贾琏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贾琏不是木头人,对妻子、乳母这些指责,焉能毫无反映?特别是在用人问题上,他更是受着凤姐的制约,现在凤姐竟颠倒说,岂不冤枉。他或者惊讶,或者愠恼,或者张口要有所解释。所以,凤姐灵机一动,由“外人”转出一句俏皮的逗趣“: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是‘内人’一样呢!”一句话,把前面的指责化为玩笑,这样贾琏就无所谓气恼,更没有解释的必要了。赵嬷嬷也被逗乐了,她反面笑着来为贾琏辩解。再看第三回中王熙凤初见黛玉的场面,一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已初步展示了她放任的性格。再看她,携了黛玉的手,就那么细细打量起来,故作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三句话,又是夸赞,又是同情,体现出对贾母不失时机的逢迎。而贾母一制止,立刻就“转悲为喜”,自我解嘲,说“自己勾起老祖宗伤心,该打”。作品通过这样很精彩的语言描写,我们不仅领略到凤姐的八面玲珑、善于逢迎、随机应变的本领,而且还可以想见她此时的谈笑风生、左右应酬、眼飞眉动的神情。这是富于动作性的语言细节描写,是连带着情态、场景的活的语言。尽管这些指顾之间的微妙情状,是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描写来表达的,但是,从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中反映就更精炼、更含蓄、更有韵味。[5]

《红楼梦》作品中,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确实非同一般,语言描写中的一问一答,一停一顿,虚实结合,详略得当,文字变化多姿,而又合情合理,处处体现了作者精密的艺术匠心。除了上述对刘姥姥、王熙凤的语言精彩描写,作者对其他几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语言描写也相当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使读者从字里行间切实地感受到人物的鲜明个性,如:黛玉的孤傲率真、敏感多疑,晴雯的

口齿伶俐、泼辣叛逆,史湘云的心直口快、调皮灵巧,迎春的老实憨厚、懦弱无能……

二、《红楼梦》细节描写之人物服饰

人类对于服饰有着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前者包括安全和物质需求,后者包括自我表现、自尊和社会需求。关于服饰与着装者心理的关系问题,许多领域的专家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心理学认为,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一种反映,“衣着和修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个性、爱好和价值观等。衣着打扮可以起到美化自己、表现内心世界和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可以体现人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周围世界的不同态度”。[6]符号学认为,服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衣着是规则和符号的系统化状态,它是处于纯粹状态中的语言”。[7]传播学认为,服饰传播着着装者的自我印象或理想形象,任何人的衣着都是带有某种信息的。可见,服饰与心理密切相关,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这与其出身密切相关。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专管纺织、印染等业务的官吏)的家庭;“曹氏的家庭环境很有文艺的气息”,他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现以其中的主要人物为例,探讨作者是如何借助服饰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他们的性格的。

(一)贾宝玉的服饰以红为贵,弃血洒泪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是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他对红色情有独钟。初见黛玉时,他“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服饰以红为主色:大红箭袖、红丝束发、银红大袄、大红鞋;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戴的是“绛”色的簪缨(绛:深红色);贾芸去看他时,他屋里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群芳夜宴时,穿着大红小袄子,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他为何独爱红色呢?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第一,红色在光谱中相对于其他颜色来,有强烈和兴奋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第二,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称美女为“红粉佳人”。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第三,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发扬正常的人性,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情任性”地活着。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二)林黛玉的服饰以色秉性,自然率真

林黛玉主要的个性特征是自然率真、不同流俗、纯洁无瑕,这从她的服饰细节描写中也能见出一二。第四十九回,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前往李纨处。红香羊皮小靴大红鹤氅,鲜艳的红色服饰在素雪的辉映下,令她显得明艳鲜美、光彩照人,加上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更显得生气勃勃,神采飞扬了,因为绿色是一种蓬勃、有朝气的颜色,她这身打扮使肃杀的雪地似乎也变得灵动起来了。她虽多愁善感,但也有少女的浪漫、青春的欢乐和生活的乐趣,这套服饰反映了她天真活泼的一面。第八十九回,宝玉去看她,她“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服饰色彩淡雅、洁净、月白、洁白(银鼠色)、淡粉红(杨妃色),与她纯洁无瑕的性格相一致。“头上挽着随常云髻,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显得清新自然,符合她率真的性格。她寄人篱下,衣服多来自贾府人的馈赠,其衣着自然会带有贾府小姐们的服饰特点,但又与贾府其他小姐不同,既不有意展示华丽,也不刻意追求朴素,显得卓尔不群,反映出她不同流俗、自然率真和无所掩饰的个性。

第八十五回,她生日时,“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其服饰装扮,但肯定不会很艳丽、繁琐。

“只略换了几件”衣服,说明服饰较为简约,“新鲜衣服”令她显得清丽而有活力,“宛如嫦娥下界”说明其服饰的整体风格为脱俗、飘逸,不愧是“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寥寥几笔,细细道来,便将她高妙的审美情趣和脱俗的气质充分展现出来。她的服饰淡而不俗、清丽高雅,合乎“潇湘妃子”自然洒脱的气质,是她个性的外化。

(三)薛宝钗的服饰以简入微,心思慎密

薛宝钗温柔娴静、含蓄矜持、成熟稳重。书中对她的服饰描写极少,但在关键的地方还是细微的提到了她的服饰。第八回,宝玉去看她时,她“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籫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服饰以暖色为主:蜜合(浅黄白)、银鼠(洁白)、葱黄(浅黄),令人感到温暖、亲切,与她温柔、随和的性格契合。在一系列的暖色中,又以冷色的玫瑰紫进行调和,使冷、暖色达到平衡状态,与她安分随时、善于平衡人际关系的性格暗合。她的服饰“一色半新不旧”,符合她不争奇斗艳的大家闺秀风范。她虽“艳冠群芳”,美中不足的是过于丰腴。因此,在第八回中她穿上了比肩褂,“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比肩褂是清代女子常备的服饰之一,俗称“背褡”。

樊美钧在《俗的滥觞》中指出,“为追求服饰的美丽,清人对于一些配饰也是从不掉以轻心的。譬如‘半臂’,俗称‘背褡’者是也,其作用在于使体宽者窄,而窄者愈显其窄矣”。[8]原来比肩褂竟有此妙用!不加留意,她的良苦用心是不易被人察觉的,这一细节描写与她心思细密、情感含蓄的性格很相符。

(四)王熙凤的服饰因人设色,色如其人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重头人物。她表面上待人热情,善于逢迎,“明是一盆火”,内心却诡计多端,专使权术,“暗是一把刀”。她又爱财如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主义者。对她的服饰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的个性特征。书中第三回对王熙凤的出场,描写得非常出色,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外貌及服饰:她首次出场就打扮得“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服饰的整体色调“彩绣辉煌”,以金色为主,显示出她的富贵与奢侈,通过一系列的细微描写暗示了她在贾府中的显赫地位和咄咄逼人的好强的性格,表现了她的虚荣和贪婪。服饰色彩鲜艳庞杂、装饰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折射出凤姐志得意满的心态的同时,也泄露了她文化修养的低下和庸俗的审美趣味。这与清人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9]“若使肌白发黑之佳人满头翡翠,环鬓金珠,但见金而不见人,犹之花藏叶底,月在云中,……是以人饰珠玉翠宝,非以珠翠宝玉饰人也。”穿着极为奢华,过于修饰,是俗气,不是美丽。她虽聪明能干,毕竟文化修养太低,平日里只知争权夺利,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对其服饰的细微描写很好地展现了她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灵魂。综上所述,服饰的细节描写在书中起着表现人物性格、气质的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三、《红楼梦》细节描写之饮食文化

《红楼梦》以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来反映社会现实,而酒宴是大观园内重要的生活内容,“从时间上说有午宴、晚宴、夜宴等;从节令上说,有元宵宴、端午宴、中秋宴、除夕宴等;从设宴人说,有王公宴、家长宴、朋友宴等;从宴会内容说,有生日宴、庆寿宴、省亲宴、接风宴、庆贺宴等;从特色说,有诗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等。” [10]可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红楼宴席连接不断,随着对形式和内容的细节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在热闹中隐伏着衰败,在盛宴之后必有祸事。

《红楼梦》涉及的领域之多之广,使人对作者的博学无不感到钦佩,但作者绝无买弄炫耀之意,每次饮食描写都细致入微,随看场合的不同,不仅吃的东西不同,吃的方法有异,而且围绕着吃,人物的情态性格、生活的矛盾斗争都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面前,既体现了作者的知识广博,又是作者对人物独运匠心的写照。从总的意义上来说,《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设置上都有着独特的作用。[11]

(一)以饮食文化细节描写来彰显人物的身份、地位

在饮食上品味的培养,是需要有物质基础的,所以自小生于富贵之乡的贵族公子小姐们的饮食习惯,自然与中下层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第六回里刘姥姥一进贾府,看到凤姐儿吃饭,吃完后,桌上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一两样。她的孙子板儿一见就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不得不打了他一巴掌才制住他。第四十一回里风姐介绍的“茄鳌”的做法,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貌:“我的佛祖!倒得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这些饮食的细节描写真是一个令人感叹的对比,可想当年的贵族与平民过的日子完全是天与地的差别,王公、贵族生活已经奢侈到一个极点,竟然连一道普通的菜肴也须花费如此繁复的手续和过程。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中,贾母、宝玉等到家庙拢翠庵作客,小尼姑妙玉向贾母奉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方才吃了半盏,且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味淡清香正是老君眉的特色,可庄稼人哪里品得出好坏呢?平日里他们吃的只是粗制茶叶,所以众人哄笑起来同为老人,可见地位、生活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口味差异。作者从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反映出贫富悬殊的巨大落差。宝玉是贾府的宝贝,只有他品尝过出在放春山遗香洞,又以鲜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制的天界仙茗“千红一窟”,平日里他喝的则是闻所未闻的“枫露茶”。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而逞罗贡茶只能出身采办外货的金陵王家的王熙风才能拿得出,一般之人则只能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的劣质茶叶。[12]

(二)以饮食文化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亲疏关系

同样是以物传情,贾母送给宝玉、黛玉二人的是补中益气的风腌果子狸,送给小产后的凤姐是能补血养气的红稻米粥。薛姨妈怕宝玉喝醉而特做解酒的酸笋鸡皮汤,宝玉的大舅子王子腾为宝玉生日送来的寿桃和上用的银丝挂面,体现的是长辈对晚辈的舔犊之情。薛蟠生日得了四样难得的吃食,先孝敬了母亲,赶着就给贾府的老太太和姨母送去。凤姐一时野鸡息子汤,一时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粳米粥,杏仁茶的孝敬贾母,各房送上的分例菜椒油纯韭酱,鸡髓笋体现的都是晚辈对长辈的关爱之情。凤姐赏给链二爷奶妈赵姥媳炖的很烂的火腿炖肘子和链

二爷特意带来的惠泉酒,李纵命人带给袭人一盘蒸的大芋头,二盘子朱橘、黄橙、橄榄等物,贾母赏给平儿的果子,对同时儿子送上的孝敬菜只留下贾政送上的鸡髓笋,而退回曾强求鸳鸯为妾的大儿子贾赦送来的菜,这一系列的饮食文化细节描写既暴露出贾母与两个儿子之间的一亲一疏的关系,又和前文那些举动一起反映出了主子对下人的体恤之情。[13]

宝玉挨打后觉得口中干渴,想吃酸梅汤。袭人想“酸梅是个收敛东西,刚才握打,又不许叫喊,自然急的热毒热血未免存在心里,倘或吃下这个去,激在心里,再弄出病来,那可怎么样”因此劝了半天,后来在太太那得了活血散淤的玫瑰清露才调来给宝玉吃,宝玉生日陪着吃了好几次面,怕他积食,袭人和晴雯早早的就备了一缸子女儿茶,督促他喝了两碗,这样的小心仔细透露的是丫鬓因感念宝玉素日对他们好,对他真切的关心之情。螃蟹宴上,黛玉因吃了一些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这舒郁理气的合欢花酒里蕴藏的是宝玉对心爱之人的疼惜之情。宝钗送宝、黛二人一样的蜜饯荔枝,可是林姑娘只得一瓶,而宝弟弟则得了两瓶,这一数量之差婉转地传达了端庄的宝钗对宝玉的爱慕之情。

(三)以饮食文化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

《红楼梦》还借饮宴上的活动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人物性格。如吟诗听曲;作品主人公的诗词曲往往抒发了他们各自的内心情感,每一次诗会都是一次人物内心情感的大显露,从而显示出由于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经历、遭遇、环境及内心世界。[14]第一回甄府中秋夜宴,贾雨村先是对月感怀,口占五言一律,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了一联:“玉在犊中求善价,钗于奋内待时飞”,显示出贾雨村才学横溢,又野心勃勃的形象。又如第三十八回的螃蟹宴上吟螃蟹诗,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同咏一题,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展示他(她)们性格上和志趣差异的机会。宝玉的诗以“警臀王孙”自嘲,写得非常幽默,表现的是他不拘礼法的个性特点和姐妹一起饮酒赋诗的快乐心情。黛玉的诗欣赏螃蟹“铁甲长戈”的不屈,彰显出作者孤傲不屈的生活态度。宝钗随份处事,胸有成府,做诗也要“寓大意”,用“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无黑黄”来批驳那些不懂世务的人。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里受到警幻仙姑的款待,

喝了“千红一窟”的茶,饮了“万艳同杯”的酒,听了“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曲》。这十二支曲分咏十二钗,以曲文细致入微的将黛玉的无暇,宝钗的冷漠,探春的豁达,湘云的坦荡,妙玉的孤僻,迎春的软弱,凤姐的精明,秦可卿的风流等各人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都高度概括地表现了出来。

四、《红楼梦》细节描写之诗意生活

《红楼梦》描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组成了一幅春华秋月、结社吟诗、饱食起居、儿女痴情、婚嫁丧葬、家政经营等生活图景,是那样遥真,未见藻饰,妙若夭成,充满着诗情画意。《红楼梦》包含的诗的意境,往往表现为将诗的意蕴渗透在小说之中。宝玉、黛玉之间那神化般的“木石前盟”的美丽构想,就充满着诗意。黛玉那悲剧的一生,就是一首最美丽动人的诗篇。但这种诗意,更多的是渗透在大量的细节描写之中。[15]

《红楼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大都有一些最精彩的表现性格主要方面的细节,诸如黛玉的“读曲”、“葬花”,宝钗的“扑蝶”,湘云的“醉卧”,宝玉的“龄官划蔷”等等。作者常常巧妙而自然地将诗的意境编织、溶化在这些生活细节之中,使人难以辨别是描绘还是抒情。[16]比如第三十回“龄官划苦痴及局外尸,写宝玉“没趣”,信步走进大观园。大观园“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赤日”、“树阴”、“蝉声”,艺术地组合为一个极具时空特征的淡泊空灵的画面,恰到好处地谊染了天气的炎热和环境的寂静,为“龄官划蔷”的情节铺设环境,供托气氛。接着写宝玉循“硬喳”之声而来,疑是“东施效攀,写得极有情趣。有龄官的形象,有宝玉的心境,有心理活动,有语言声音,有人物情态,一曲三转,写得很有层次。但又都是淡淡着里,点到为止。写“痴情”,恰似工笔白描,更具诗情画意:“宝玉用眼随着替子的起落”,一直看了去,“一画一点一勾”,“十八笔”,丝丝不苟;一个不停地写,写一片“蔷”字,显一片痴情;一个凝神地看,看一副倩影,露一副痴象。用龄官对贾蔷的痴情,写宝玉对女儿的痴情。以痴写痴痴更痴,被雨淋湿竟不觉,痴宝玉跑回怡红院,“心理却还记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局外竞比局内痴。字数不多,也无藻饰,但叙事、写人、写景成为一体,仔细咀嚼,直觉诗意浓郁,馨香满口,情趣盎然,韵

味无穷。《红楼梦》的很多细节都是一种深远的令人诗情激荡的诗的意境,特别是写女儿的细节,可以说都充满着诗意。[17]比如人们悉知的第二十三回读曲、葬花的细节。“那一日正当三月中倪,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这句,一阵风把树上桃花吹下大半,“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落红成阵”的曲词和“落红成阵”的景象竟然交会于一时,使曲词化入小说的细节描绘中,使细节宛然曲词的境界。对于惜花人来说,这是怎样一种令人动情的景象!于是,宝玉恐怕脚步践踏,竟“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正当此时,黛玉肩扛花锄,手执花帚来了。她怪宝玉将花抖在水中,遇着污垢,仍旧“遭塌”;不如收人绢袋,埋在家中,随土化去,岂不干净。宝玉惜花引出黛玉葬花,显示出黛玉超凡脱俗的品格和“更胜宝玉十倍”的“痴情”。这段描写,也蕴含着第二十七回《葬花词》的诗意。“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坏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这诗句,正是黛玉葬花这段细节的精魂。在这里,形象的诗意和诗惫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使得“葬花”这一细节具有一种独特的诗的韵味。在《红楼梦》的艺术细节中,还常常化用诗歌的成句,造就出一个个令人心驰神醉,物我两美,由有限进入无限的关的境界。[18]上举“落红成阵”是在《红楼梦》正文中已经点明了的,有的即使没有点明,读者也很容易领会。

如第八回“比灵通金莺微露意”,写宝钗把宝玉的“通灵宝玉”托在手掌中细看,口中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又突然回过头来,嗅着莺儿不去倒茶,无一语写宝钗的心理活动,但此情此景,此人此心,化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的意境,读者是都会品味出来的。第二十六回,写黛玉听贾政叫了宝玉去,心中替宝玉担优。晚饭后,听宝玉回来了,便找宝玉去问情况。一路行来,见宝钗走进宝玉院内,也随后走来,以手扣怡红院门。因晴雯误听,吃了闭门羹;不觉气征,转而回思自己的身世处境,无依无靠,如今连唯一的知己宝玉都恼了自己,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花荫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式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陈腐旧套,在这里通过黛玉的伤心和鸟儿的远避,翻成了如此新奇的妙文。由人伤心而及鸟惊魂,看上去不合理,却造成了一个虚实相生、情景交

融的诗的意境。脂砚斋批评说:“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红楼梦)就是这样不着痕迹地从诗句中“泛出”小说的细节,这细节也就获得了耐人寻味的诗的意境。《红楼梦》中充满着诗意的细节又是以画笔来描绘的。作者不仅菩于以诗人的眼光从生活细节中汲取诗情;而且善于用画家的妙笔,把诗意变成画境,呈现给读者。[19]

法国十九世纪末印象派大画家塞尚有句名言:“天堂就在细节之中.”《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就是一个缤纷乱坠、五彩迷离的艺术天堂:有诗一般的意境,象画一样的形象、逼真,“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蕴藉含蓄,凝炼隽永,浑然无迹地镶嵌在一幅“结构天成”的现实主义生活画卷上。[20]这也许是《红楼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奥妙之一。

五、结语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在中国小说的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将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特点以及社会现象等通过生活中的“笑”与“哭”,人物服饰和饮食文化以及构造优美的如诗画般的意境加以勾勒,通过对生活的琐碎杂事的细节描写,鲜明生动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了潜意识的细节描写手法,在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又能让小说的艺术形态高于生活。[21]所以《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表现方式丝毫看不出斧凿痕迹,淡淡写来却又淡淡带出,体现了一种非凡的艺术表达形式。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集传统文化大成的宝典。在这部煌煌巨著中举凡诗词歌赋、音乐绘画、戏剧曲艺、园林建筑、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乃至楹联褐语、灯谜酒令都异彩纷呈,各极其妙,方方面得细节描写显示出作者曹雪芹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

《红楼梦》所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表现了典型贵族家庭的古典式的“生活的艺术”,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卷帆浩大的明清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不仅形象细腻逼真,而且不失浓墨重彩,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画卷的内容、风采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高度的写人艺术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运用表现艺术的方法再现了人物精神风貌,创造性的运用二极背逆原理写人,注重圆形人物的刻画,给我们留下一个个性格丰满,立体感强的人物。尤其在描写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三方面精雕细刻又十分真实自然;含义丰富能知微见著。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此,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刻划人物,而且是成群地塑造出来,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是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

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红楼梦》中的形象体系,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复杂庞大的系统,这个大系统中各种人物的排列组合,又形成了几个对照性质的子系统。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性格为一系统,副册与又副册中的性格又是另外的系统。 每一个对照系统又有若干对照层次,每个层次的性格又形成对照,从而形成一个不可重复的、立体交叉的多层次结构。为组成这样一个结构,作者往往采取两种写法。一是突出性格的主要特征,如贾宝玉的“爱博而辛劳”,林黛玉由于对生活保持着清醒而产生的超负荷的悲哀,特征非常鲜明突出,以致成为一种“共名”,但这不是类型化的典型,不是某种道德品质的化身,而是“渗透于思维和感觉、意志和情感、记忆和向往、语言和行动各个方面的个人特点”(傅继馥《古代小说艺术典型基本形态的演变》)“爱博而心劳”的贾宝玉,他的思维和感觉是那样的敏锐和细腻,他的意志和情感是那样的坚韧和丰富,他的记忆和向往是那样的执着,他的语言和行为又是那样的乖僻,难怪使脂砚斋叹为观止。他说:“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

红楼梦人物关系介绍大全.doc

[ 标签 :标题 ] 篇一: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贾演→贾代化→贾 敬贾珍贾蓉 (宁国府秦可卿 贾蓉母 尤氏(有两异姐姐)—尤二姐尤三姐贾 贾惜春(贾四小姐,自幼贾母养大,性孤僻冷漠,后看破红尘入庵为尼) 贾源→ 贾代善贾赦(袭荣国公)→ (荣国府) 贾母 邢夫人(未生子女) 贾迎春之母 王熙凤 贾琏(非邢夫人所生,其母不明)→贾巧姐(家败后为 尤二姐(妾) 秋桐(妾,原是贾赦丫头) 贾迎春(贾二小姐,性懦弱,家败后被父许给孙绍组,一年 后被虐致死) 孙绍组(兵部指挥,性暴虐) 贾政(工部员外郎)→贾珠→贾兰(家败后通过科举做官) 李纨贾元春(贾大小姐,后为贤德妃) 贾宝玉薛宝钗 贾探春(贾三小姐,赵姨娘所生) 贾环(赵姨娘生)贾敏 史侯→史湘云祖父→史湘云父母→史湘云(父母早亡,由叔叔轮流养大,生活艰难)贾母史(保龄侯、尚书令) 史鼎(忠靖侯) 王熙凤父母→巧姐二舅 王熙凤 王???→王夫人之父→王子腾夫人 王夫人(贾政之妻)薛王氏(宝钗之母) 薛 注:同种颜色表示辈分相同 ???→???→(中书舍人、皇商) 薛宝琴父母→薛蟠之父→ 薛姨妈(薛王氏) 薛蟠夏金桂 香菱(妾,幼时被拐卖,原名甄英莲)宝蟾(妾) 薛宝钗(后嫁于贾宝玉)薛蝌 邢岫烟(邢夫人亲戚)薛宝琴 王子腾(京营节度使、内阁大学士)→王子腾之女

保定侯之子 王仁 卫若兰 史鼐(保龄侯) 林如海(探花,巡盐御史)→林黛玉赵姨娘(妾) 王夫人 刘姥姥所救) 平儿(通房丫头,后扶正,善良温和) 梅翰林之子 篇二:红楼梦人物家族关系一览 红楼梦 人物及家族关系 终极版 目录 四大家族〃〃〃〃〃〃〃〃〃〃〃〃〃〃〃〃〃〃〃〃〃〃〃〃〃〃〃〃 2 人物〃〃〃〃〃〃〃〃〃〃〃〃〃〃〃〃〃〃〃〃〃〃〃〃〃〃〃〃〃〃〃〃 4 家族关系〃宁国府〃 家族关系〃荣国府〃 家族关系〃史府〃 家族关系〃王府〃 家族关系〃薛府〃 家族关系〃贾府旁支〃 〃〃〃〃〃〃〃〃〃〃〃〃〃〃〃〃〃〃〃 6 〃〃〃〃〃〃〃〃〃〃〃〃〃〃〃〃〃〃〃 7 〃〃〃〃〃〃〃〃〃〃〃〃〃〃〃〃〃〃〃〃〃 8 〃〃〃〃〃〃〃〃〃〃〃〃〃〃〃〃〃〃〃〃〃 9 〃〃〃〃〃〃〃〃〃〃〃〃〃〃〃〃〃〃〃〃10 〃〃〃〃〃〃〃〃〃〃〃〃〃〃〃〃11 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 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玉如铁。 四大家族 -贾府 贾演、贾源、贾代化、贾代儒、贾代善、贾代修、贾政、贾赦、贾敏、贾敷、贾敬、贾琏、 贾珍、贾瑞、贾珠、贾环、贾琮、贾蔷、贾蓉、贾芹、贾芸、贾菌、贾元春、贾迎春、贾探 春、贾惜春、贾宝玉、贾巧姐 四大家族 -王家 王子腾、王子胜、王夫人、王仁、王熙凤 四大家族 -史家 史太君、史鼎、史鼐、史湘云 四大家族 -薛家 薛姨妈、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贾 巧姐、秦可卿 红楼四侠 蒋玉菡、冯紫英、柳湘莲、倪二

红楼梦读后感之人物描写

红楼梦读后感之人物描写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读完它后我感触很深。要说说我的感受,并不像著名作家冰心说的“满纸慌唐言,一把辛酸泪”,它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当时朝代女子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人多如云,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无疑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个重要人物,还有王熙凤。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不过我发现他的优点就是善于沟通,性格温顺,不常会发脾气,深得姐妹们的喜爱,与他的姐妹们相处的甚好。我发现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柔柔弱弱,性子胆小,就是因为他的这个缺点,造成了许多的悲剧。就如那一出:在王夫人午睡时,因宝玉调戏金钏,金钏也与他开起玩笑,颇有些调情,不料被王夫人听见,可宝玉一见王夫人起来,就自个溜走了。王夫人愤怒地将金钏撵回家去,金钏于是含羞投井自杀。还有那么一出:话说王夫人检抄大观园时,硬是把晴雯撵了出去,而宝玉却只是眼巴巴的看着,直到晴雯病死。如果说,他不是那么的柔柔弱弱,有勇气的话,他还是可以阻止这些悲剧发生的,毕竟那是他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事发生,而后独自自责。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是个极其敏感的人,造成她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因为她从小就得了病,而且长期寄人篱下。她给大观园里的众多姐妹和王夫人的印象也并不好,让我不解的是,她这样性格的人如何就能获得贾宝玉的喜欢,而那个端庄稳重,豁达大度的“宝姐姐”不能获得宝玉的喜爱,薛宝钗性格好,人缘极好,处事也很好。她还颇有心机,就如那一出:话说薛宝钗在滴翠亭扑蝶,无意中听见两丫头小红、坠儿在谈些私情话,但为了让她们以为她没有听到她们的谈话,嫁祸给了林黛玉。不过宝钗比黛玉还是好很多的,可惜她与宝玉无缘! 说到处事好的还有王熙凤,她是最泼辣的一个人,心直口快,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完整版)《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

描写人物的句子:红楼梦人物描写片段.doc

描写人物的句子:红楼梦人物描写片段 红楼梦人物描写片段: △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容,娇袭一身之悠悠。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没顿饭时工夫,只见薛蟠骑着一匹大马,远远的赶了来,张着嘴,瞪着眼,头似拨浪鼓一般不住左右乱瞧。及至从湘莲马前过去,只顾望远处瞧,不曾留心近处,反踩过去了。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2019-09-24 红楼梦人物描写片段: △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

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容,娇袭一身之悠悠。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没顿饭时工夫,只见薛蟠骑着一匹大马,远远的赶了来,张着嘴,瞪着眼,头似拨浪鼓一般不住左右乱瞧。及至从湘莲马前过去,只顾望远处瞧,不曾留心近处,反踩过去了。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2019-09-24 红楼梦人物描写片段: △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摘要:【林黛玉】林妹妹的性格完全印证了宝哥哥的那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她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曾因为宝玉的丫头误了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词》;她为了爱情柔肠寸断,泪终不干。 【薛宝钗】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

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即,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姓名: 2010年12月25日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内容摘要】 人物是小说组成的主要要素,人物言行思想是小说的血肉,正因为有了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的塑造,才让小说活灵活现,有了生气。我国古代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是堪称一绝。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首屈一指。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为典型。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史,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贾宝玉:反抗封建道德,但又趋于消极。 林黛玉:才华横溢,尖酸刻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薛宝钗: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王熙凤:泼辣爽朗,为人狠辣。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贾宝玉,林黛玉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导读:文学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达到一切意图和目的的。因而,所有适应于内容,又有利于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段,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譬如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在戏曲艺术里是很讲究的,因为角色出场的一个亮相、一个身段,不只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总是和角色性格与剧情需要有关。在小说里,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虽然是艺术上的小节,但在一些大作家的手中,却都有精彩的运用,象怎样布置局势,渲染气氛,怎样安排时机,以及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怎样描写和表现性格,都密切地联系着结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这在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红楼梦》里,就不缺少具有高超艺术技巧的范例。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对它们的出场描写,可以称得起千姿百态,十分引人入胜。在这里,我们只选择第三回,分析一下曹雪芹如何独运匠心地描写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出场。 从《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来看,它的前五回都可以称之为“楔子”,因为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按照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应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从这回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回的情节是提供两条线索:一条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的贾、王二府并力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一条是

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礼教习俗,揭示封建贵族的膏梁绵绣种种,为主人公们提供具体的生活环境,并借助于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前者是虚写,一带而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尽管这一回登场的人物很多,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采描写,作者在这一回目中,仍然只按次序重点突出了荣国府的三个主要人物: 第一个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宝塔尖儿,荣国府太夫人贾母。 第二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荣府管家人王熙凤。 第三个是小说男主人公荣府继承人贾宝玉。 这三个人的出场描写,在作者的精心处理下,显示了绝不相同的艺术特色。 这一回的开头是写由于林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来投奔外祖家,对于外祖母家的情况,在母亲生前已有所闻。加之她又细心敏感,一到贾府,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此,在贾府众人前来迎接远客之机,便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出了众人的出场。她首先看到的是,围绕着她外祖母的气派和礼仪。《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个“老祖宗”──太夫人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从日常生活来看,晨昏定省,打

红楼梦人物红玉人物分析(1)(1)

《红楼梦》中的人物小红 容摘要:红楼梦中的红玉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有见识、有远谋,是大观园中的清醒者。说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人生箴言。于是她不再谋个“丫鬟大了,随便发配个小子”之路。一方面大胆自主恋爱,追求贾府穷本家贾芸,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方面靠自己非凡的能力获得了王熙凤的赏识提拔。她能成功是因为她性格中的大胆勇敢、聪明伶俐、坚强有韧性。她在感情上她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他名字暗射黛玉,虽然没有黛玉的才情,但也是有叛逆精神,敢于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的人。在贾府上下大小丫头里,她的结局是个喜剧,这也是雪芹寄希望的宝玉和黛玉的结局。这一特殊形象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社会,都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胆勇敢聪明伶俐清醒自主坚强有韧性知恩图报 《红楼梦》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也是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反应了清朝末年的现实社会状态,具有初步的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主义理想和主。作者是怎样来反映着一主题呢?作者刻画了一群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纯洁的、青春的、可爱的、性情美好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黛玉、宝钗,元春、探春等金陵十二钗,晴雯、麝月、鸳鸯、袭人等副钗人物,一个个是那么的聪明玲珑,青春热情,性情可爱,却逃不脱悲剧的结局,可谓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书中的宝玉对他们羡慕、尊敬、亲昵其实是对美好人性和理想的追求,对对现实肮脏的、扼制人性的社会的憎恶。可是他们一一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请点击查看大图

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廝--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仆--鲍二、鲍二家的,丫环--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杀)--柳湘莲(仕子,小廝--杏奴) 贾蓉(贾珍庶子,五品龙禁尉)(后续弦) (妻--秦可卿,丫环--瑞珠,宝珠)--(秦业--养父--营膳郎) 秦钟(秦业养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儿--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师父--水月庵净虚) (净虚徒弟--智善、智通) 贾蔷(贾珍养子)--龄官(贾府十二优伶之一) 贾惜春(贾敬女,出家)(丫环--入画、彩屏、彩儿--彩儿的娘) 史家: 史侯(保龄侯尚书令) 史侯女--贾母(荣国公子妻,丈夫--贾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为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非侯,丫环--翠缕--缕儿,葵官--优伶之一--韦大英) (奶妈--周奶奶,丈夫--卫若兰) 王家: 王公(都太尉统制县伯) 子(王公连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儿,子妻--刘氏--刘氏母--刘姥姥) (孙子--王板儿,孙女--王青儿) 长子(王公孙) (王仁--子,王熙凤--女--贾链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腾(王公孙,京营节度史,九省都检点) (婿--保宁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孙女)--(贾政妻,王熙凤的姑妈) 薛姨妈(王公孙女)--(薛公孙妻,薛宝钗、薛蟠母,王夫人、王子腾妹)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孙一) 薛蝌(子)(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丫环--篆儿) 薛宝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环--小螺,荳官--优伶之一) 子(薛公孙二)--(妻--薛姨妈,当铺总管--张德辉)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文学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达到一切意图和目的的。因而,所有适应于内容,又有利于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段,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譬如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在戏曲艺术里是很讲究的,因为角色出场的一个亮相、一个身段,不只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总是和角色性格与剧情需要有关。在小说里,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虽然是艺术上的小节,但在一些大作家的手中,却都有精彩的运用,象怎样布置局势,渲染气氛,怎样安排时机,以及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怎样描写和表现性格,都密切地联系着结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这在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红楼梦》里,就不缺少具有高超艺术技巧的范例。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对它们的出场描写,可以称得起千姿百态,十分引人入胜。在这里,我们只选择第三回,分析一下曹雪芹如何独运匠心地描写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出场。 从《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来看,它的前五回

都可以称之为“楔子”,因为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按照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应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从这回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回的情节是提供两条线索:一条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的贾、王二府并力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礼教习俗,揭示封建贵族的膏梁绵绣种种,为主人公们提供具体的生活环境,并借助于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前者是虚写,一带而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尽管这一回登场的人物很多,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采描写,作者在这一回目中,仍然只按次序重点突出了荣国府的三个主要人物: 第一个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宝塔尖儿,荣国府太夫人贾母。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薛宝钗 红楼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块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着,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刚知道有红楼梦时是在幼年,拜读红楼是在中学,沉醉于宝黛美丽而含酸的爱情故事,喜欢黛玉的灵气、湘云的酒脱、探春的才干,凤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欢宝钗,认为她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而现在,当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当初的反感和厌恶已不知何时被另一种特别的情感所取代? 纵观整篇小说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薛宝钗,她容貌美丽,在大观园中与林黛玉并称双美;她才学之高,也只有林黛玉可与比肩;而她丰满的多棱形的性格,不仅在贾府大观园独一无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喜欢的是薛宝钗的才情,气质,端庄稳重. 薛宝钗的学识,在大观园中算是最扎实、最全面的。她虽然没有黛玉的作诗的巧,每每作诗也逊黛玉一筹。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着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这是作者在作品中队宝钗的肯定。

宝钗的性格,宝钗较黛玉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但有人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林黛玉 母亲早逝,父亲不在身边,命运挺可怜,再加上当时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她又不是贾母嫡孙女,多少有点觉得不自在,而又偏偏寄人篱下,估计黛玉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太好,就造成了她压抑的性格,很多心,又很爱想太多。”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往往说话过于尖锐有意无意中刺伤他人。很多心,很爱想太多,也是她早逝的原因之一吧!她又重感情,很叛逆,又有点偏执。而且对感情也是很专一的,喜欢宝玉也喜欢了很久。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她的爱情她希望自己能做主,所以她对那个时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该也是有意见的,而且意见很大。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这些姐妹们喜欢薛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黛玉,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贾家三小姐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黛玉多愁善感 宝钗贤德有容 湘云灿烂爽朗 妙玉冷霜孤傲 迎春儒雅随和 惜春孤僻冷凝 袭人柔顺体贴 李纨端庄秀丽 晴雯执着不驯 凤姐、探春、平儿灵活练达, 宝玉如宝似玉、脱俗超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林黛玉 姓名: 学号: 院系:

摘要: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只有林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她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林黛玉、悲剧美 正文:说到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的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 以悲剧收场的凄美爱情故事。它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一部悲剧,宝黛爱情是最大的悲剧,其次就是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墨水。然而,就是那不经意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美丽印象。我们可以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脱了草本之脱换得人形。”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清秀非凡之美,作者虽没有直接描述黛玉的美,但相信在读者心中早已对这“仙草修成的女休”心仪已久了!就连雨村也说:“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 幼年早失怙恃的黛玉,心灵上常有种孤苦伶仃之感,因而常于诗作中哀叹已逝的亲人及自身不幸的命运,她的《柳絮辞?唐多令》即是咏叹柳絮残花在风雨中飘摇,如同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其中「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写柳絮漂泊流离,也像人一样命苦,这里是由物及人,以漂泊的柳絮象征命薄之人,同时也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而此种悲情的哀音,也曾于《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一诗中表露无遗。 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贾宝玉在阐述他的"女清男浊说"时道:"天地灵秀之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已。"他后来见到薛宝琴、李纹、李绮时、又不胜感叹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

红楼梦中各人服饰的描写

红楼梦中各人服饰的描写 王熙凤: 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贾宝玉: 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可怜人”形象。作者倾注在这个形象身上的审美情趣,不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显示前卫的女权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对撞,让弱者的自我毁灭来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呼唤女性的觉醒。林黛玉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她的个性具有前卫性,具有号召力,具有启蒙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林黛玉; “可怜人” ;前卫性时代悲剧 《红楼梦》是我国清朝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悲剧性特征,其中林黛玉是一个代表:曹雪芹将其塑造成一个独具灵性、异常聪颖而偏有多难命运的让人怜爱的少女形象。 二、黛玉的人物特征 1.多愁善感 林黛玉,一字颦颦,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 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 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最完整版本

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厮--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仆--鲍二、鲍二家的,丫环--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杀)--柳湘莲(仕子,小厮--杏奴) 贾蓉(贾珍庶子,五品龙禁尉)(后续弦) (妻--秦可卿,丫环--瑞珠,宝珠)--(秦业--养父--营膳郎) 秦钟(秦业养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儿--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师父--水月庵净虚) (净虚徒弟--智善、智通) 贾蔷(贾珍养子)--龄官(贾府十二优伶之一) 贾惜春(贾敬女,出家)(丫环--入画、彩屏、彩儿--彩儿的娘) 史家: 史侯(保龄侯尚书令) 史侯女--贾母(荣国公子妻,丈夫--贾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为侯,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非侯,丫环--翠缕--缕儿,葵官--优伶之一--韦大英) (奶妈--周奶奶,丈夫--卫若兰) 王家: 王公(都太尉统制县伯) 子(王公连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儿,子妻--刘氏--刘氏母--刘姥姥) (孙子--王板儿,孙女--王青儿) 长子(王公孙) (王仁--子,王熙凤--女--贾链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腾(王公孙,京营节度史,九省都检点) (婿--保宁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孙女)--(贾政妻,王熙凤的姑妈) 薛姨妈(王公孙女)--(薛公孙妻,薛宝钗、薛蟠母,王夫人、王子腾妹)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孙一) 薛蝌(子)(妻--邢岫烟--邢夫人侄女,丫环--篆儿) 薛宝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环--小螺,荳官--优伶之一) 子(薛公孙二)--(妻--薛姨妈,当铺总管--张德辉) 薛宝钗(女,贾宝玉妻) (丫环-莺儿-黄金莺,文杏,蕊管-优伶之一,莺儿母) 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环--宝蟾,小舍儿) (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苍头) (妾--香菱--甄英莲--秋菱,丫环--臻儿) (香菱父--甄士隐) (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肃--后接济贾雨村) 荣国府: 贾源(荣国公)--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荣府总管--赖大--赖大家的 (赖大子--赖尚荣--州县官) (柳二媳妇的妹子,厨房中柳二媳妇,柳二女-五儿) (荣国府其他仆役:来兴、单大良、单大良家的--单大娘) (吴兴登、吴兴登媳妇,戴良、钱华、余信、余信家的) (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吴兴家的、郑华家的) (来喜家的、王兴媳妇、郑好时媳妇、张材家的、老祝妈) (老田妈,丫环--喜儿--非贾珍处小厮) (丫环--可人、彩鸾、靛儿、良儿) (宝官、玉官、药官--优伶之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