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互动_以_苏_省略_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互动_以_苏_省略_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互动_以_苏_省略_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互动_以_苏_省略_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贾鸿雁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 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其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旅游;遗产保护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长城等6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0年来,迄今世界遗产的数量已增至33项,名列世界第三。#世界遗产?巨大的号召力使遗产旅游迅速蹿红,绝大多数的遗产地成为旅游热点。2001年,中国昆曲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广大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和接纳世界遗产的新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问题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 大众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与在中国的大众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追溯至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Reco mmendatio n o n the Safeg uarding of T raditio nal Cult ur e and Fo lklo re),建议界定了#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1997年教科文组织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确认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 ral and Intan g ible H eritage)的概念,并于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 nv en t ion for the Safeguar ding o f t he Intang ible Culture Her it ag e),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概念来代替#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公约?第二条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为: #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社区、各群体为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为应对他们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由此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宣布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90项。 2001年,昆曲成功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一系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研究、抢救工程旋即展开。2002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揭开了中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的序幕;12月在上海召开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诞生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2003年1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1月,古琴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实施原则和保护措施;4月,文化部宣布中国将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各地涌起挖掘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11月,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申报)被宣布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成功,在中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和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保护和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既能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其传承,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保继刚,1993)。按照旅游文化学的归类,旅游文化资源一般分为有形旅游文化和无形旅游文化。无形旅游文化资源是指语言、生活习俗、氛围等非物质形态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表中(见表1),从表1来看,h大类人文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有部分重合,但是也有一些并没有体现在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一些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归类上存在盲区。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及申报,作为旅游资源分类的h大类人文活动,也应及时对新的旅游资源分类进行调整,增加适合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旅游开发的优势

旅游文化与旅游发展关系

旅游文化与旅游发展关系 ——以山西地区古建筑文化为例 山西,以居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地区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就足有三千年。山西地区文明璀璨,人文荟萃,拥有的古建筑就占到了全国的75%,晋商文化、佛教文明传播甚远。山西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山西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山西的旅游发展并不是完美的,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以山西古建筑文化为例,谈谈旅游文化对于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们常说“在中国,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品质超群、蔚为壮观的标本体系,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唐朝建筑,举国仅存4座,都在山西。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建筑艺术最为辉煌,全国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建筑共160座,山西就有120座,占总量75%;现存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350座,占到总量80%左右。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7400吨。塔高九层,塔刹直插云霄。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释迦塔内彩塑皆面相圆润,躯干修长,服饰华丽,是金代彩塑中的精品。木塔上历代名人挂匾题联,笔力遒劲,寓意深刻。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称为“斗拱博物馆”。 晋祠鱼沼飞梁仅仅为一方正方形水池,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建于北宋,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其结构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头卷杀,柱顶架斗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栏围护凭依,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每逢红日高照,位于洪洞县城东北霍山南麓的洪洞广胜寺飞虹塔金碧辉煌,仿佛美丽的彩虹,故名“飞虹塔”,也是佛界公认最美丽的“浮图”。始建于汉代,现存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教学提纲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内容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它们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源。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项目开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化遗产旅游的合理开发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如何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发展,寻求适宜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当代学者面临的重大问题。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处理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二者能否达成双赢的局面,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一直是当今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旅游发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文化遗产旅游的适度开发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问题和旅游发展所需要资源要素的有效方法。但是也应该看到,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需要对其构成的社会综合开发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而我国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开发体系,在理论研究上多是一些一般的分析和说明,往往限于一般原则和策略的罗列,也没有针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系统分析。我国文化遗产的延续、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学者对文化遗产旅游的关注与重视,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也将拥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它的原生性和真实性。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是它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就是永远失去。任何复制品都不具备原来的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原真性 原真性又可译为原生性、真实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非复制的、非仿造的等方面的意思。保护各种形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基于遗产的价值,而人们认识这些价值的能力相当一部分要依赖与这些价值有关的信息源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因此就有原真性的要求。信息源各方面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他内在的、外部的因素,用这些信息源来检验文化遗产在科学、历史、艺术及社会等方面的详尽状况。 2 完整性 完整性保护原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范围的完整,文化遗产自身是一个整体,又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有损其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又要保护其依存环境,不能只关注单个的“点”而形成“孤岛”现象。比如我们的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山水文化的浓缩,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管理中要保护这种天人合一的融洽和山水风貌的完整。完整性原则的另一层面是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文化遗产的关联性要求我们不能只保护物质的实体,还要关注相关联的历史文化。比如北京故宫,以其空间组合布局、造型艺术、使用功能等诸方面的融合、和谐、秩序,渲染了当时皇权至上的伦理

浅谈当前我国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世界遗产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本学期《旅游景点景区管理》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我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长足发展,也注意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国世界自然与人文遗产的保护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单的景区景点越来越多,但其保护与发展问题却日益严峻。世界遗产保护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 关键词:我国世界遗产现状与问题可持续发展策略 我国世界遗产资源丰富,自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我所在的安徽省就有黄山、西递和宏村这些世界自然或人文遗产,正如我所体验到的,他们无疑都带给我极好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熏陶。但是这些世界人文和历史遗产也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我相信我们在此谈论其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为了谴责,而是期待中国世界自然和人文遗产得以更好保护性开发,期待中国旅游业更和谐的发展。 我们先来清楚地区分一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与普通旅游景区之间的性质差别。根据近年来国内专家的研究,我们认为,管理“世界遗产”与管理“旅游景区”的关键区别是:①定位不同。前者有政治含义,它首先是一个国家履行在世界面前郑重承担的义务——“保存好其境内存在的属于全人类的那些部分世界遗产”,毫无疑义是“保护第一”;而后者则是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可选择的方式,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位。②要求标准不同。消除“脏、乱”,舒适安全,乃至豪华与娱乐性,都可以是“旅游区”的“好”的标准,但是对于世界遗产,这些标准是次要的或多余乃至错误的标准。世界遗产要求是文化与自然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保持程度,其价值在于其品位。在这里“豪华宾馆无疑是不合适的”(美国国家公园手册)。③对游客的态度不同。在一般旅游景区,游客基本上是上帝。有支付能力的游客更是上帝,景区应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吃、住、行、游、购等需求。而在世界遗产地,追求豪华的游客不是上帝。它不允许用高价挡住全社会公民的来访,它期待的是更有品位的游人,它无意取悦,决不迁就品位太低的游客,它的上帝是我们无穷尽的后代。人类已经进入重新考虑它与大自然关系的时代,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给景区带来的,不仅仅是知名度提高,而首先应当是管理者和旅游者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 让我们来看看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1、泰山石正在远离母体,丰厚的泰山文化正遭破坏。在利益的驱动下,泰山子民不惜撕裂泰山原有风貌,在泰山母体上挖出“风景石”,在“泰山文化广场”摆石场,高价卖往全国各大城市。山东科技大学一位教授看着一块块造型优美的巨石痛心疾首:“泰山杂岩是典型的‘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这类岩石的成因,对了解地球发展演变模式,掌握地球的发展方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了岩石实际上就是保护了一部大自然的历史、一个大实验室。把泰山石采了卖掉,等于把祖宗留下的遗产吃掉了,贻害无穷。”2、前些年,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的众多景点附近不断新建饭店和商业网点,致使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对这种现象提

旅游文化与禅学文化的创新模式++

旅游文化与禅学文化的创新模式 “2011年禅文化养生论坛”近日在浙江的普陀山隆重举行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禅文化养生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近年来不少主题旅游项目都是围绕着打造“禅文化养生”而展开,它已成为休闲旅游地产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文化养生主题旅游项目禅文化起源于印度,鼎盛于中国,广弘于世界。 中国人认为禅与养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健身必须与养心并重。其中,打造禅文化养生主要都有以下几个元素:建筑:修建主题建筑,在建筑形态上,与自然地势融为一体,人工的痕迹融于自然的地形当中;在建筑材料上,至简纯粹,可以选用山石、木材、茅草等原生自然材料为主,突出自然古朴,弱化人工修饰与人工技巧。 园林景观:从小景观,植物种植方面等营造一种浓厚的禅文化意境。餐饮:禅宴、禅茶,是佛教旅游从传统观光祭拜到当前修身体验进化的重要元素。音乐:禅乐佛音是引导游客深度体验禅文化的重要方式,包括:寺院内日常的经声佛乐;在自然环境中引入声景艺术,可以营造更浓郁的文化情境…… 广州市智汇旅游景区管理公司结合正在打造的六祖故里新兴合河天湖“禅文化养生项目”的经验,认为当今禅文化养生主题在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中将以如下几种方式呈现: 1、以会所形式,结合景观的设计,营造一个惬意雅致的禅境。会所大多以禅意养生休闲与商务会议为主。 2、结合住宿和饮食开发禅意酒店。如我国首家以佛禅为主的酒店—

—成都“圆和圆”,充分遵循禅宗意境并结合中国传统审美,设计“左右逢缘”“峰回路转”。客栈还收纳了大量珍惜唐卡,古老庙画等古玩古董。饮食方面结合佛家经典养生食谱及中医食谱理论,开发营养餐饮方案,酒店精心布置的35间禅意居所明亮宽敞,更是佛教高憎、向佛人士、高端商务下塌之首选。 3、与养生养老地产相结合。以“第二居所”及“养老”为两大功能,把“禅”的理念融入到现代中式建筑与建园的手法之中,创新“都市禅居生活模式”……华中首创“禅、武、医”主题养老项目落户黄陂近日,湖北苏投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商会)、中国酒乡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三方,就会善国际养生养老项目(武汉黄陂)开发举行了研讨会并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河南登封禅武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华武僧第一人”、会善寺主持、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会长释延武大师与登封市当地领导、大公报等媒体、知名企业家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 10日上午,江苏商会沈京喜会长、中国酒乡集团公司王吉学董事长一行在中华禅武医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司马众志先生及ZF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天下祖庭少林寺,并受邀参会了太室山会善寺。于下午3点在禅武大酒店举行了会善国际养老项目研讨会。会上,三方对项目的定位和规划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这是一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积善行德、服务民生的大事、好事、喜事,并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会善国际养老项目将落户于黄陂区彭岗村,规划面积约600亩,依托中国酒乡集团公司投建的12公里花果长廊,区位优势显著、气候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班级:12游憩生态1班姓名:吴雁佳学号:201230470120 摘要:中国是目前拥有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旅游业 又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繁荣的旅游业已经使部分遗产地不堪重负,处于十字路口的遗产地,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遗产”变“遗憾”的悲剧。因此,思考遗产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并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遗产旅游关系协调 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载体,记录着丰富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印证,对其进行保护有助于我们延续历史、传承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保护了大批遗产,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自1978年以来,经过20多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居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的大发展时代,而世界遗产地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的。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对过去时代纪念和追寻的往日情怀也使得文化遗产旅游地倍受青睐。 要了解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当然要了解世界遗产是什么。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① 遗产的概念已经在国际间广为传播和接受,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从文物遗产到自然遗产,再到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然而迄今也没有国家严格按照这些类别进行分类管理,而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这些“保护地”。目前我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任然比较复杂,就类型而言,它包括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类型,其主管部门更是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等等。 在很多发达国家,遗产地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英国,遗产业被称为“英国吸引海外游客的主要力量”,每年约28%的旅游收入来自遗产旅游业,遗产业也因此自称是英国旅游业中的主要潜在增长区。在美国,近400个国家遗产地的年接待游客人数都在亿以上。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旅游热点地区大多是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遗产”。以2003年为例,即使受非典的影响,2003年接待游客100万以上的国家风景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本文通过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对其旅游开发时,应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旅游开发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它对旅游开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兴趣日益增长。因此,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相对称的概念而提出来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权威界定来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民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习俗等十大类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广泛,这决定了其特征的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无形

怎样理解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怎样理解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旅游文化具有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结果。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一方面包括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如:人、财、物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可见的文化成分,如旅游者如何使用他的钱、财、物,旅游业如何开发资源、增添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这种从酝酿到实施完毕的过程,莫不带有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之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制约。而旅游者玩购娱,的结果以及从中可以看出的明显动向,旅游从业者为旅游者开发的旅游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本身,则更物化的体现了种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制约。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教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艺术、导游艺术以及各种复合旅游特点的娱乐形式等。除理论基础之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

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

20131057 朱薇技术经济与管理 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 看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这本书,心中的一杆秤始终是平不了的,因为实在没办法定夺是支持文化旅游还是支持文化遗产管理,这两个部分有太多矛盾,如果说他们没有矛盾,可以很和谐进行,那必然是没有放到我们中国的实际旅游环境当中去思考给出的答案。 遗产涵盖物质资产与非物质资产,前者如自然与文化的环境,其中包括大地风光、历史城、古迹、以及人工建造的环境。后者如过去的和正在延续的文化习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鉴定这些资产并加保护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或对一个社会的意义,而不是由于它们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具有的外在价值。事实上,在最初对它们进行鉴定时,人们极少会考虑到资产的旅游潜力。关于某一资产的大部分文献记录都会集中反映它们在美学、建筑、历史、社会、精神或教育诸方面的价值,而旅游价值则被模糊地置于教育或社会价值中○7。 我国对旅游地的开发往往具有滞后性,不能预先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进而开发,一般等到文化遗产被破坏殆尽的时候或者某一文化习惯即将被现代化淹没的时候才产生保护意识,并认为保护措施之一便是将其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其第二份旅游宪章中指出:旅游能够捕捉到遗产的经济特点,并利用它们来产生资金、教育社区、影响政策而为保护服务。

在将文化遗产列为文化遗产旅游之时,我们又不得不对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进行复原或者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又会出现2个问题,第一个是修复古文化遗产即是对遗产真实性的破坏,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破坏,如环境破坏,这些问题无疑对本来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我想到,如果我们能及早发现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保护好,以后旅游开发的难度和风险也会降低很多。虽然我们可以说这是政权更迭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得是非常不到位的非常粗糙的。 但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必然是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必须具备某种因素,能将它与所有其他的文化遗产资产区别开来○38。我们要怎么去分别并保护文化遗产呢?书中说到,文化遗产的管理目前有五个阶段:(1)初始的及持续的资产清查阶段;(2)保护性法规的最初颁布阶段;(3)专业化水平提高阶段;(4)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参与阶段;(5)专业和国家责任的回顾总结阶段○57。 这五个阶段组成的过程,是以学者、社区领导以及政府官员对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需要的最初确认作为开端的。因此第一阶段通常涉及到资产初始的文献记录工作,这一工作往往是由热心的业余人士或小部分遗产专业人士来推动的。一旦辖区资产的范围得到界定,第二阶段就会援引某种形式的法规来确认并保护这些资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了劳动大众的智慧和精神,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热点内容。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深入,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原真性逐渐消失,而一些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其曰益脱离社会生活,逐渐濒临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生存遭受威胁。只有在发展利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得到不断传承,并以新的形式存活下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的简介,分析了其开发现状和宁夏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幵发与保护策略。 关键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达,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民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而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专门对“保护”一词做出了解释,“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可生存性,这些措施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鉴定、记录、保存、推广、传播以及复兴"。文化旅游是指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文化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区别甚微,因为旅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次旅游经历,都是一次对新文化的体验"。 一、宁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审美、教育、康体等多项功能,开发利用价值大。根据“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宁夏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扩展项目在内,宁夏共有10大类近100个非遗项目,分布在19个市县区,其中,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包括回族山花儿、回族服饰、回族器乐等共10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国家级、自治区级共143人。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刚迈出步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处于静态的保护中,没有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同时,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形式被开发,部分非遗项目入驻景区,在景区其他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下,进行展示和表演。目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1.文化旅游景区;例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西部题材影视文化而扬名,是宁夏知名度较高的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同时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验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西部影视城景区内,包括草编、撤法、剪纸、花儿等在内的30多项非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为例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 生三硚景区为例-旅游管理 体验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景区为例文化遗产旅游是当今时代人们非常青睐的一种旅游模式,但目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市场已陷入单一开发模式的困境。本文从游客旅游体验角度出发,分析重庆武隆天生三硚文化遗产景区如何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及体验型旅游产品的特征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在基本开发构想基础上结合产品开发结构提出几点主题产品设计方向,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潜在产品的挖掘,以期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度,让游客感受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 一、引言 随着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不再追求大众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参与来得到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武隆天生三硚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在2007年重庆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景区资源得天独厚,但产品开发仍然停留在大众化的参观游览活动上,在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者已不再满足这种浅层次的观光产品,这就需要旅游经营者以游客的真实需求为核心,转变传统的产品开发观念,以景区基本资源为平台,设计出体验性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的内在潜力和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体验研究成为旅游界研究的重点。1988年美国LLP公司创始人B. Joseph Pine Ⅱ和James H.Gilmore在《哈佛商业评论》

中提出了体验经济即将到来,并按照参与程度将体验分为娱乐、教育、遁世和美学体验四个方面;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旅游的本质出发,着重研究旅游体验的基本理论框架。于洁运用美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角度阐述了体验的特质,将旅游体验研究分为初级、高级及终极三个层次结构;武一闻探讨了文化遗产景区体验式旅游的理论,以平遥古城为例,从科学开发塑造古城体验化情景下提出了古城景区开发的两大主题,即“明清古城”和“金融大观”;孙淑英从旅游营销角度出发将体验经济与市场营销理论相结合,强化了旅游产品体验式营销理论。 (二)以体验经济为背景,从多种角度探索旅游体验,设计特色旅游产品。胡敏丽从旅游者角度出发,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提出了四条提升洛带古城旅游产品质量的对策;李艳在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理论基础上选取武当山为研究案例,提出了在体验视角下该风景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五点思路;颜澄从旅游体验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良渚地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李中建、张健忠等人运用IPA方法对云冈石窟游客体验的期望度和满意度做了评估,为云冈石窟后续体验式开发提供了定量依据。 重庆武隆凭借自身的资源特性与云南路南石林和贵州荔波成功步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成为我国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文化遗产旅游地之一。它的发展更受到业界很多学者的关注。霍斯加对武隆自然遗产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夏欢以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当地旅游的影响;郑国璋通过分析武隆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李小兵在分析体育旅游的背景下,剖析了武隆发展体育旅游的先天性资源优势和机遇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雷蓉,胡北明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并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2003-2011年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焦点: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研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研究;三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12)04-0012-05 收稿日期:2012-02-28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C11E010);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1SA074)作者简介:雷 蓉(1972-),女,四川渠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战略管理; 胡北明(1973-),男,重庆丰都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网络出版时间:2012-7-3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9017513348.html,/kcms/detail/51.1676.C.20120703.1153.004.html 第27卷第4期2012年8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7No.4Aug.20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通过了《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后,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潮。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各国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保护”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一个主旋律。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对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寻求一条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将不失为其保护和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与转型,不仅在实践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其理论研究也是当下关注颇多的一个焦点。 本文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国内近年(2003—2011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研究进行评述。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旋即加入该公约以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笔者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 )以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从2003—2011年共有相关文献 11148篇,其中期刊论文3957篇,博硕士论文262篇,其它文献6929篇。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更是持续走高。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统计,2007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刊文献只有460篇,2008年 623篇,2009年790篇,2010年达到高峰有832篇,2011年也有792篇[1]。 就其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上看,早期(2001—2004年)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特征及价值内涵方面;中期(2005—2007年),主要文献将其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各种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近年来(2008—2011年)特别是随着遗产

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思考

世界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思考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本是纯粹文化层面的东西,然而,当它遇上了“旅游”,它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也可以是相互阻碍,相互抵触。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种关系,从而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正面影响;反面影响;协调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从它的定义可知,世界文化遗产本是纯粹文化层面的东西,然而,当它遇上了“旅游”,它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既可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也可以是相互阻碍,相互抵触。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关系,从而协调这种关系达到“双赢”的目标的方法。 一、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之间的正面影响。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出门越来越便利,到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仅在1998年,全世界就有近5亿人游览了552个世界遗产地。为什么人们那么热衷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呢? 亲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真心地感受和领悟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类对文化遗产了解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世界遗产旅游”不仅是旅行社屡试不爽、长盛不衰的噱头,也是游客自觉自愿、竞相追逐的目标。由此可见,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号召力之下,人们积极的投身于旅游当中,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并且我个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会奏效。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问题。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似乎不大现实,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遗产地的旅游业应运而生。旅游业把文化遗产推广到全世界,让世界人民得以了解。并且,在旅游业这一经济杠杆的推动下,大量资金随即而来,这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有了资金,就可以引进先进的开发设备与技术,同时也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开发和保护的工作中。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是有隐忧的,下文会分析。 旅游让人们结识世界遗产,世界遗产让人们的旅游增添趣味。“世界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类型,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超出其他旅游产品的魅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世界遗产旅游”成为游客提高文化、增长知识、磨炼口味、增加人的心理机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之间的负面影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出版的《旅游业、生态旅游和保护区:世界自然旅游的状况和发展指南》一书中将“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归结为六项:地质财富———未经授权的采矿和采集化石活动;土地———土壤的移动和压实,道路对土壤的侵蚀;水资源———污染,藻类的生长;植被———践踏植被和在道路以外使用车辆;生态系统———栖息地的改变,建筑业;美学价值———乱丢垃圾,故意破坏;文化遗产———对文物的掠夺、践踏,未经授权的挖掘。【1】说实在,上面提到的六项,在我们中国随处可见。中国地方上的许多地方官员和惟利是图的商人,在榨取世界遗产的价值的时候,完全不顾子孙后代的利益,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一纸空文。中国的世界遗产地近年来受到的国内外的痛批,例如在黄山山顶建造酒店,在张家界建户外登山电梯,无一不是源于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所以说旅游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的的促进作用是有隐忧的,如果这个问题处理的不好,就会给文化遗产带来致命的破坏。 今年有留意国内新闻的人都会对“曹操墓”有所了解。这是因为文化遗产能够造就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