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对照表

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题

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题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个地方?(黄河流域) 2.“种瓜点豆”是在哪个节气前后?(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3.哪一个节气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立春,这个习俗也叫“咬春”) 4.农历新年通常是在哪个节气前后?(立春) 5.哪个节气到了,迎春花开?(立春) 6.鱼儿在池塘里度过一整个冬天,要被憋坏了,它在哪个节气时,感觉到春天的召唤,开 始向上游,像要把冰面顶破一样?(立春) 7.哪个节气开始,天气回暖,无法形成雪花,下雨天气逐渐增多?(雨水) 8.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春捂”指的的哪个节气后的事情?(雨水,因为雨水后天气回 暖,但是冷暖变化较大,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所以古人提倡“春捂秋冻”)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是哪个节气的事情?(雨水) 10.哪个节气柳树开始发芽?(雨水) 11.哪个节气杏花开放?(雨水) 12.冰化了,鱼儿终于可以跃出水面了,这是哪个节气的事情?(雨水) 13.农历的元宵节与哪个节气相近?(雨水) 14.哪一个节气里,开始打雷?(惊蛰) 15.古人在哪一个节气祭拜“雷公”?(惊蛰) 16.哪一个节气桃花开?(惊蛰) 17.冬眠的动物醒来,爬出洞外活动,这是在哪个节气?(惊蛰) 18.哪一个节气里会有二月二,龙抬头?(惊蛰) 19.“春日农家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气?(惊蛰,早春耙地,保证 春播的顺利进行) 20.哪个季节表明春季已经过了一半?(春分) 21.“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是什么意思?(春分这一天,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 过了这一天,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会越来越短,所以会有这种说法) 22.到,海棠花开得热热闹闹。(春分) 23.哪个节气不仅是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 24.哪个季节过后,雨水渐渐增多,雨滴变大,太阳光照在上面,形成七色彩虹。(清明) 25.踏青是哪个节气的习俗?(清明) 26.寒食节过后一两天是什么节气? 27.播种的最佳时机是哪个节气?(谷雨) 28.哪个节气,水开始变暖,鱼虾开始在暖海区活动,渔民们开始下海捕鱼?(谷雨) 29.春季里有一个节气,气候温暖,多雨潮湿,雨水大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谷雨) 30.前后,种瓜点豆。(谷雨) 31.牡丹一般在哪个节气开花?(谷雨,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 32.池塘里的浮萍在哪个时节茂盛生长?(谷雨,一叶经宿即生数叶) 33.哪四个节气标志着季节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 34.立夏之后,有一种动物捕捉大量繁殖的小飞虫,是“农田卫士”,这个动物是什么? 35.芍药被称为“五月花神”,芍药在哪个节气前后开放?(立夏) 36.“立夏挂蛋”是什么意思? 37.谷物颗粒已经开始饱满,但是还没有成熟,这指的是哪一个节气?(小满)

二十四节气中英文对照

二十四节气中英文对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对于我们特有的文化,就让我们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让他发扬光大。 图片和文字不尽相同,都来自比较权威的英语学习网站,请大家自行选取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am),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r 9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大多数考生都耳熟能详。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识是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希望考生能够掌握。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1、立春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5、清明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6、谷雨

24节气歌及传统含义

24节气歌及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

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

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公共基础常识判断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

24节气英文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二十四节气歌中的芒是什么节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歌中的芒是什么节气 篇一: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

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 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 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 入炎热季节。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最新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1 2 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是4 中国的独创,是我国宝贵的农业遗产。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5 密切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 早在27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用直立的竿子观测日影,定出二至7 (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古代还用北斗星定节气,黄昏时斗柄指8 东为春分,指南为夏至,指西为秋分,指北为冬至。到2100年前的秦汉时代,9 二十四节气的发明已臻完善。 10 二十四节气在有些建筑上也有显示。北京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 11 天坛祈年殴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完美的古代建筑珍品之—‘,祈年殿与节气也有12 联系。祈年殿高38米,直径30米,殿的结构上没有一砖一瓦、一铁一钉,完13 全是木质结构,都以榫(sfin音笋)卯相扣。殿内12根内柱和12根外柱分别14 象征一年12个月和一天12个时辰,合之象征一年24节气,四根龙井巨柱象征15 四季。 16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按阴历编排的,这种说法不对。实际上是与阳17 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在阴历上很不固定,最多差20多天,而18 在阳历上是比较固定的。 19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20 变次序,分为24段,一月二节,月首的叫“节气”,月中的叫“中气”。“节” 21 的意思是段落,指气温物候变化的——个段落,“气”就是气象、气候,“气” 22 反映了古人关于四时变化皆由“气”的变化造成的观念。地球绕太阳一周360 23 度,春分为零度,每隔15度为一节气,一年365天,平均每节气15天多一点。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 斯亚贝巴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出席本届常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业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十四节气来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大都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与农业结合得十分密切。因此,当时从八节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了。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中国24节气中英文对照

中国24节气中英文对照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Grain Rain (6th solar teram)Apr.19,20 or 21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教学提纲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1.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2.雨水 雨水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 3.惊蛰 “惊蛰至,雷声起。”正如其名中的“惊”,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 因为“梨”与“离”同音,惊蛰吃梨,可以让病痛远离身体。对于农人来说,也有让虫害远离庄稼的含义。 4.春分 春分一天,昼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 此外,每年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样一个游戏:让圆滚滚的鸡蛋立起来(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这个看似简单又高难度的游戏延续了数千年。 5.清明 万物生长时,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紧随寒食,由于日子接近,清明祭祖踏青,寒食禁火扫墓,渐渐合二为一。 这天的很多习俗与郊游踏青有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插柳。 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黄庭坚就写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6.谷雨 雨生百谷,谓之谷雨,这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这是谷类作物生长的旺季。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除了农作,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南方要采谷雨茶,传说可以清火、明目,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又名吃春,寓意接新春到来。 7.立夏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长江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国家,自古至今,我国有着农业大国的身份。不少务农人员都会对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智慧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一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系经验,俗称二十四节气,并编成了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反映了不同时节、季节的主要天气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四立就简单明了的反映了季节的更替时间,以及细分的大小暑、大小雪就反映了较为具体的天热阴冷,而惊蛰、清明等就反映了生物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每个节气的含义如下: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 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 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 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 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 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 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 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 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 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 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因地制宜灵活地应用。 一、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这个节气,表示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也标明一年的农事活动的开始。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雨水: 雨水这个节气,表示气候逐渐回暖,雨量开始增多,结束了冬天少雨的现象。 三、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春雷也开始轰鸣,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过冬的虫卵也快要孵化了。 四、春分: 这个节气,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此后,白天逐渐增长,夜间逐渐缩短。 五、清明: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本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六、谷雨: 谷雨这个节气,表示降雨量逐渐增多,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所谓“雨生百谷”就是这个意思。 七、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表示风和日丽的春天已经过去,夏季开始,炎热的大气即将来临,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八、小满: 小满这个节气,表示农作物欣欣向荣,长得丰满可爱。由于暴雨已开始,江河易满。九、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芒种这个节气,北方表示收割麦类作物和播种稻谷。有人把芒种说忙种,由于这时候是耕种最忙的季节,意思也是可相通的。 十、夏至: 夏至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这个时期日长夜短。 十一、小暑: 小暑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炎热逼人。 十二、大暑: 大暑这个节气,表示夏季最炎热的署天来临了。 十三、立秋: 立秋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十四、处暑: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署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暑天已过去,天气渐渐转凉。 十五、白露: 白露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空气中的水汽,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十六、秋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节气歌

二十四各节气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农民节气谚语: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十月: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 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9、是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