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

或問 WAKUMON31

No.25,(2014)pp.31-41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

梁从国 摘要:通过对相关出版信息的细致梳理,确认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存在1883-1889年版本。又经由新发现的冈松瓮谷的序言,认为原广为流传的伊藤圭介的序言,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删改而来。

关键词: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冈松瓮谷;伊藤圭介

《植物名实图考》(以下简称《图考》)是清代著名学者吴其濬的植物学专著,于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出版。该书于19世纪80年代流传到日本,并被重新刊印。但笔者在阅读此书时,便常常被学界的文字叙述所眩惑。这部作品在日本明治时期以“重修植物名实图考”一名所刊行(以下简称《重修图考》),而出版时间说法不一:一说在1883年,1又有一说在1884年,2一说在1887

1《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一书曾列出,“植物名实图考,38卷,清吴其濬撰,小野悫校,明治一六刊,48册,45函,73架”【见东京:单式印刷株式会社,昭和五年十二月(1930年),第502页】,国内研究者汪国权则言,“明治十六年(1883年),小野职悫便将《植物名实图考》38卷48册的翻刻本(1880年版)《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刊出;明治十八年(1885年),东京大学第一个讲授植物学的伊藤圭介就着手翻印此书”(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编:《吴其濬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47页)。另要指出的是,对于汪文所言国内山西濬文书局所出的《植物名实图考》1880年版,据笔者所知,只有38卷38册,将该书及其《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合刊则有60卷48册和60卷60册之说,但60卷48册笔者未曾见过,存疑。

2 日本学者小野益三表示,《重修图考》是1883年刊行,1884年完成出版(见氏著《日本博物学史》,东京:株式会社平凡社,1973年,第632页)。国内学者梁家勉在《我国动植物志的出现及其发展》一文中,以明治十七年(1884年)伊藤圭介序为依据,认为是该年日本初次重刻。见《科技史文集(四)》(生物学史专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21页。该观点一直为后人引用,如芶萃华等著的《中国古代生物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22页)、刘昭民编著的《中华生物学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413页)和朱林宝主编的《中华文化典籍指要》(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03页)等。最近的这个说法是丁兆平所著《中药传奇》第103页(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884年版的说法另可见于乃义遗著《中日两国人民图书交流史举隅》,言“明治十七年(1884)由八十二岁高龄的植物学者伊藤圭介重新编辑,加入假名的批注,成为日本植物分类学的指导著作”(《文献》第13辑,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第115页),以及杨宝华、韩德昌编《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1919-1949)》一书中写道,“1915年,由夔举借得一部日本伊藤圭介的重修本,是日本明治17年的版本”(详见该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第373页)。

32或問 第25号 (2014)

年,3甚至有说在1890年。4出版时间尚无定论,显得非常混乱。与之相关的问题是该作品的主修人(或说重修者)是伊藤圭介,还是小野职悫?5有关这一版本的问题,就笔者所知,基本没有讨论,或作严肃的处理。此外,笔者在探寻《重修图考》版本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该作品的“句读人”冈松瓮谷所写《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序》,而该序在笔者经眼的研究文章中,鲜有被提及,而学界常引的伊藤圭介《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序》中相关汉字的辨认,也存在歧义。现将上述问题一并呈现,就此展开叙述,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1883-1889年版本

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可以断定,日本明治时期的《重修图考》这一作品,至少有1883-1889年此一版本,即它并非一时完成于某年,虽初刊于1883年,最终完成整部作品,却是在1889年。

这一1883-1889年版本,为38卷48册,铅印本。每册封面左上册题“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小野职悫重修(某)类(卷数)”。例如第37、38卷封面见图1:

3 《中华百科全书》(第七册)中言,“日本明治二十年(一八八七,清光绪十三年)东京奎文堂刊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四十六冊”(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中华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辑,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1年,第63页)。日本学者冈西为人则表示,“在日本,明治二〇年1887年曾由奎文堂出版《图考》和《长编》的合刊本”(刘俊文主编,杜石然、魏小明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十卷—科学技术,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131页)。另见

http://mayanagi.hum.ibaraki.ac.jp/paper04/shiryoukan/me070.html,其网页所载《植物名实图考》第三版为伊藤圭介所校阅的活字本,明治二十年(1887年)刊。该文也见:目で見る漢方史料館(70)牧野文庫蔵『植物名実図考』『同長編』の初版(『漢方の臨床』1994年3月41卷3号,第334-336页)4 黄胜白曾在《吴其濬和<植物名实图考>》一文中谈到,《植物名实图考》传到日本后,伊藤圭介于1885

年翻印该书,1890年出版(中国植物学会编:《中国植物学会三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1963年,第160页)。黄氏后来的文章也坚持此点(《谈谈 《植物名实图考》》,《植物杂志》,1978年第5期)。还有他和陈重明等编著的《本草学》,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8页)。徐萍也认为1885年伊藤圭介首先将《植物名实图考》翻译成日文,并于1890年出版,见其文《吴其濬的学风》(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编:《吴其濬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0页)。近年吴征镒、王锦秀、汤彦承合作的文章也沿袭了黄胜白的观点( 详见《胡麻是亚麻,非脂麻辨——兼论中草药名称混乱的根源和<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植物分类学报》,2007年第4期)。

5 作为负责《重修植物名实图考》一书的人员,国内的研究者如黄胜白、于乃义、汪国权、徐萍等都以为是伊藤圭介,甚至徐萍认为伊藤圭介做的是翻译工作,就错得有些离谱。相关叙述见前揭注释1-2、4。其实关于《重修植物名实图考》一书,重修人问题本不难解决,该书在每册封面及其目录上,都标明“重修 小野职悫”,而伊藤圭介不过是“校阅”人。伊藤圭介(1803—1901)日本植物学家。师从德国医生Philipp Franz Balthasar von Siebold学习本草学。1829年著《泰西本草名疏》,该书介绍了林奈的生物分类法,并将其中的术语译成日文。1881年任东京大学教授,1888年,被授予日本第一个理学博士学位。小野职悫(1838-1890)日本幕府末年至明治中期的博物学者,从事近代植物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梁) 33

而如果某一卷内容较多,则册数将相应增加数量,如第二十五卷,

分上、中、下三册,则在封面上标明“廿五上”、“廿五中”、“廿五

下”等字样。此48册具体分布如下:卷一3册、卷二1册、卷三至

卷四各2册、卷五至卷十各1册、卷十一2册、卷十二至卷二十一

各1册,卷二十二2册,卷二十三1册,卷二十四2册、卷二十五

3册、卷二十六至二十八合1册、卷二十九至三十合1册、卷三十

一至卷三十二各2册、卷三十三3册,卷三十四1册、卷三十五2

册、卷三十六1册、卷三十七至三十八合1册。

在每册书的扉页(即全书第二页)上,一般会在右侧题“植

物名实图考”,该字样用的是原中国版本的隶书体题签。左侧

则是“清吴其濬原撰 伊藤圭介校阅 小野职悫重修 冈松瓮谷

句读”字样。该页背面则是“日本明治十六年癸未十月刊行奎文堂”字样。见图2和图3:

图 2 图 3

当然,也有某册中没有该扉页的例子。如卅七、八合卷,网页https://www.doczj.com/doc/9b17434115.html,/ yahoo-l193655801.html ,提供的样本,就显示了这一点。

这三十八卷中,由于部分卷中提供的目录页、卷终页(即每卷内容结束之后,提供的其他信息,例如校对人等信息字样)及版权页信息会有差别,笔者对此予以分别叙述。

卷一在上文所言扉页之后,提供了中国版本陆应谷用行书体所写的《植物名实图考叙》,然后是目录页,从右至左字样为,“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卷之一”、“清国 吴其濬原撰 日本 伊藤圭介校阅 小野职悫重修 冈松瓮谷句读”及“谷类”下“胡麻”“大麻”等植物名。有些植物名加有日文片假名注释(其他卷也作如是处理,下不赘述),卷末终了后附“小森赖信校订,平野师应校字 酒井舍彦缩图 水子善治雕图 大日本农会印刷场印刷”字样。卷二至卷四的卷末提供的字样与卷一相同,但在卷四的版权页上,提供的信息如下:“明治十六年十二月一日版权免许 同 年同月

出版。重修人:东京府士族 小野职悫 神田区神田末广町十三番地,出版人:熊本县士族 高木

34或問 第25号 (2014)

怡庄 日本桥区吴服町六番地;发兑书肆--东京日本桥区吴服町--奎文堂 取次所--同 通壹丁目--千钟房。见图4:

年12月)出版,而上文扉页上显示“日本明治十六年癸未十月刊行奎文

堂”字样,应是作为出版机构的奎文堂,提前拥有刊样的类似广告宣传

用语。

卷五目录页前附有校阅人伊藤圭介用行书体写成的《重修植物名实

图考序》,落款印章“锦窠真迹 明治十七年我龄八十二”。卷五至卷十终

了后,不附其他字样。在卷十一终了后,附有校订人、校字人等信息与

前卷四同;版权页附有“明治十六年十二月一日版权免许 同十七年一月

出版”字样,其他重修人、出版人、发兑书肆等信息与卷四同。可以看图4

出,卷五至卷十一共计8册为又一批次的印刷品,时间是1884年1月。这也可以解释伊藤圭介的序何以没有出现在前卷四之中,而前卷四扉页及目录页中出现“伊藤圭介 校阅”字样,可能是伊氏答应担任校阅人这一角色,奎文堂则先行将其大名印上(伊藤圭介其时名声显赫,已为东京大学教授),其序完成则在前卷四刊竣之后,故而将序放在卷五。

卷十二至卷十八终了后不附其他字样。卷十九终了后附校订、雕图和缩图人信息不变,但“三田印刷所”承担了“校字兼印刷”工作,这是一个变更。其版权页则提示出版时间为同治十七年八月即1884年8月,其他重修人等信息同卷十一。可见卷十二至卷十九共计8册为再一批次的印刷品。

卷二十至卷二十五各卷内容完毕后,不见“终”字及其他字样。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二各卷完毕后,见“终”字样。卷三十二版权页提供了明治二十年四月即1887年4月的出版时间,其他信息与卷十九同。可知卷二十至卷三十二共计16册为又一批次的印刷品。6

卷三十三至卷三十八的目录页上,在“伊藤圭介”字样上方添加了“理学博士”字样,这是与前三十二卷相比又一变化;各卷终了后也不附其他字样。日本于1888年实行学位授予制度,伊藤圭介确于该年被授予“理学博士”学位,因此卷三十三之后的目录页,写明伊氏“理学博士”是准确无误的。在卷三十七、三十八合为一册的版权页上,提供了明治廿二年十月廿二日即1889年10月22日的出版时间;而在重修人等信息方面,有较大的变化,例如“小野职悫”前去掉“东京府士族”字样,原“出版人”高木怡庄换成“发行者”野口爱,“印刷者”变成中村清躬,其他信息也就相应有了变动。详细信息请看图5,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比照前述。

6此次的印刷品出版时间相比上次间隔较长,而且印册又是前次两倍,不免让人心生疑窦。笔者在日本

北海道大学图书馆网页上查询时,该馆提供了卷二十至卷二十五(上)共计8册的出版时间是1886年,

而卷二十五(中)至卷三十二共计8册的出版时间是1887年,这大约可以解释上述疑因。不过笔者没有亲见相关版权信息,在此只能存疑。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梁)35

总结起来,以小野职悫为重修主持人的《重修图考》,比较准

确的版本说法是1883-1889年版(其间1884、1887出版部分卷册)。

表明这一版本间接的证据有:王华夫在《日本收藏中国农业古籍概

况》一文中所写,“《重订植物名实图考》32卷,(日)小野职悫重

修,日本明治十六--二十年刊”。7其中“重订”显系“重修”之误,

而该书至明治二十年(即1887年)恰是32卷,余下8卷则是在1889

年10月出版。另外,日本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如关西学院大学、京

都大学、长崎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及日本冈山大学资源

植物科学研究所大原农书文库等图书馆均藏有1883-1889年版本的

《重修图考》,相关信息可在各图书馆网页上搜索。在国内,就笔

者所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有“48册,日本明治16年癸未图5

(1883)奎文堂刻本”的《重修图考》,据笔者推测,也应属于这一版本。可惜该馆目前正兴土木,无法亲临验证,只能俟以来日。

值得注意的是,1883-1889年《重修图考》,其实是经过了小野职悫对《图考》的再加工。除了对植物名称注以片假名外,他也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的相关内容,加在了《植物名实图考》所对应的植物内容之中。例如卷五(上)中“地瓜儿苗”中,加入“《长编》——《救荒本草》:地瓜儿苗,生田野中,苗高二尺余”等字(见该册第2页)。

不过有关《重修图考》版本的1887年之说也并非空穴来风。除了前面注释3所提到的信息外,竹添进一郎编辑《评注历代古文钞:汉书钞》(卷4)一书广告页中印有“奎文堂藏版书目 明治十七年四月”,下列书目中有“清吴其濬原撰 日本小野职悫重修 植物名实图考 贰拾圆 四拾八册”(东京:奎文堂,1885年)。高木怡庄编辑、冈松瓮谷校正的《万国地志要略》(第1卷)的广告页上也印有同样的信息,不过奎文堂藏版书目的时间改正为“明治十八年九月”(东京:博施舍,明治十二年八月新镌)。它表明至少在1884年4月时奎文堂已经有藏版48册《重修图考》的书单了。而日本山口县立图书馆的藏书搜索网页也显示,该馆藏有1887年版的《重修图考》48册。限于条件,笔者不知这一版本的确切信息。例如它与1883-1889年版本之间是何关系,伊藤圭介的序放在哪一卷上,所涉及的校订、校字、缩图、雕图及印刷场等信息又是怎样的,笔者确有兴趣知道。

行文至此,笔者依据现有掌握的材料,对前述各种出版年代的《重修图考》再略说几句。因为有上文所言《重修图考》扉页上1883年10月刊行时间的提示,加之1884年奎文堂藏版书目广告单的存在,因而从理论上讲1883、1884、1887年出版皆有可能。不过,在小野益三的《日本博物学史》一书第147和632页中,对于《重修图考》则记载为1883-1884年出版。8因而,仅仅说

7 该文见于《农业考古》,1998年第3期。

8 参见氏著,东京:株式会社平凡社,1973年。

36或問 第25号 (2014)

1883年或1884年出版《重修图考》有欠妥当。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奎文堂采取了不同的印刷技术,例如木刻本与铅印本的存在,造成学界对《重修图考》出版时间的混淆。9而黄胜白等学者提及伊藤圭介于1885年翻印,1890年出版的作品,是指的《植物名实图考》呢,抑或《重修图考》呢?若指的是前者,在笔者所阅的有限的伊藤圭介的年谱中,没有提及到此事。10若是后者,则重修主持人只能是小野职悫,而非伊氏,何况笔者还未发现有1890年出现的版本。诚望相关学者能提供进一步的线索,以供深入地探讨之。

至于在注释3中,《中华百科全书》提到了日本1887年版46册《重修图考》及1915年云南图书馆据此重印的日刊本46册。它提供此二个版本的图书分别藏于台湾大学药理学科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经笔者查证,前者在台大图书馆检索网页上根本没有相关信息(或者此古籍未入检索库?),而傅斯年图书馆则提供了“据日本奎文堂本重印,(清)吴其濬撰,重修植物名实图考,38卷,48册(缺第35冊),线装,民国四年(1915)云南图书馆石印巾箱本”等信息。综合笔者在1883-1889年版本考证中的信息,则证明了无论是原版日刊本,还是云南图书馆重印的日刊本,都不存在所谓46册之说,只有48册的定义。

二、两种《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序》

就笔者所知,伊藤圭介的《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序》(以下简称《伊序》)多为国内学者所知,但对于《重修图考》的“句读人”冈松瓮谷的《重修植物名实图考序》(以下简称《冈序》却所知寥寥。11

先来就《伊序》的问题来说吧。笔者所使用的《伊序》正是上文所言的1883-1889年版本载文,对照的是张瑞贤、王家葵、张卫校注《植物名实图考校释》(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年)一书的《伊序》。后者的《伊序》则是以1915年云南图书馆重印日刊本为基础。为方便下文对照《冈序》,笔者特将1883-1889年版的《伊序》全文胪列如下:

汉土修本草说者,自古至今,不遑枚举,然其可以资考据者,《本草纲目》、《救荒本草》及《农政全书》等,仅仅可指数已,尚恨其说彼此相抵,而图画亦拙陋,使观者无能得其形色髣髴,12余每憾焉。尝观元明以来,以绘画名家者,写草木花叶,用笔细巧,赋彩鲜明,足以辅本草说者,

9 在1915年云南图书馆的《重修图考》石印本上,有馆长由云龙作的序言,说他所取得的日本《重修图考》一书,“盖犹明治初年木刻者也”(张瑞贤、王家葵、张卫校注《植物名实图考校释》,《重刊植物名实图考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年)

10 见《理学博士伊藤圭介君小传》,荻原善太郎編:《日本博士全伝》,东京:冈保三郎,1888年;むかしの会編《伊藤圭介翁年谱》,名古屋:むかしの会, 1936年。

11 冈松瓮谷(1820-1895),日本汉学家,教育家。曾任东京大学教授,以研究《庄子》、《楚辞》等闻名。其生平可见《瓮谷遗稿?卷一》之《文靖先生年谱》(冈森参太郎、井上匡四郎編,东京:吉川弘文馆,1906年)。

12 张瑞贤等校注的《伊序》文为“使观者无得其形色仿佛”。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梁)37 间亦有之,然至于图画之载于简编者,不能与此相称,岂编书者初不致意于此,抑刻之者皆疏拙,不能使学者供考索之实用,殊可怪叹也。独近世瀹斋13吴其濬所著《植物名物图考》,则异于此。而余读露西亚学士布烈斯奈杜论汉土植物小册子,见载吴氏书尤为详备,愈于宋明诸家远甚,意甚欲得之。适有独逸某氏于役燕京,因嘱购之,及至,亟展而读之,辨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拆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至其疑似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从来本草书所未有也。顷奎文堂主人得竹添公使所藏本,将聚字搨数百本以传于世,14又虑其卷帙重大,改为小册,携带已便,价亦不甚贵,令远方寒士易于收买。15余素重此书,欲博其传,而喜此举先获我心也。及其请序,欣然书以与之。

明治十七年龄八十二锦窠老人伊藤圭介 (附落款两个印章字样)“锦窠真迹”“明治十七年我龄八十二”

笔者没有见过云南图书馆的翻印日刊本,只能就原日刊本的《伊序》照录。应该说,以八旬老人来写序文,出现瑕疵乃是情理之事。例如,序文中便将“植物名实图考”写成了“植物名物图考”,是一明显的失误。但愚意以为,后人在引用《伊序》时,即便作者出现明显的文字或语法错误,也应该原文照录,再以文字附加说明为是。遗憾的是,笔者所见到的多数文章,均以来者的眼光衡之。例如《伊序》中的“拆异同,纠纰缪”,大都将“拆”改为“析”字。例如注释2中梁家勉、芶萃华、刘昭民等文章或著书中的引文。像张瑞贤等校注的前揭书,照录为“拆”字委实不多见。

《冈序》出现在《瓮谷遗稿?卷二》中【冈森参太郎、井上匡四郎編,东京:吉川弘文馆,1906年,第10-11页】,兹列如下:

彼邦古昔修本草说者,自《神农本草》而下,盖数十家。其可以资考据者,罔过于《本草纲目》、《救荒本草》,及《农政全书》。独奈其为说,或彼此相抵,而图写亦拙陋,使观者无能得其形色髣髴。余尝观元明以来,以绘图名家者,写草木花叶,用笔细巧,赋彩鲜明,足以辅本草说者,不为不多,而勒晋唐遗迹上石,亦非东方所能及,独至于图画之载于简编者,不能与此相称。岂编书者,初不致意于此,抑刻之者皆疏工,无能得于笔墨之间,殊可恠叹也。独近世瀹斋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则异于此。初余读鲁斯学士布烈斯奈杜论彼邦植物小册子,见载吴氏书尤为详备,有愈于宋明诸家远甚,意甚欲得之。适有独逸何氏于役燕京者,因属购之。及至,亟展而读之。辩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虽或有仍旧,不免简陋,至其疑似而不易遽辨者,详细巧密,使人一见乃得有喻于怀。鲁斯学士果不我欺也。顾此书在彼邦流传亦少。其传入我者,继予初得之,今则有一二家而已。顷者奎文堂主人,得竹添

13 同上,识别为“(三点水+禽)”字。

14 同上,少“数”字。

15 同上,“价亦甚贵,令远方寒士易收买”。张瑞贤等校注的《伊序》对此语意提出了怀疑,但只是存照而已。

38或問 第25号 (2014)

公使所藏本,将欲聚字搨数百本以传于学者。亦虞其卷帙重大,更为小册,图写亦缩小,而与旧无异。于是携带已便,价亦不甚贵。令远方寒士易于收买,其为人谋者亦至矣。余素重此书有裨于本草说,欲博其传,而喜奎文氏之举,先获我心也。及其请序,欣然书以与之。

笔者上录的《冈序》严格地核对了原文,应无差池。依《瓮谷遗稿?卷一》之“凡例”要求来说,没有发现原文有“空格”之处。16

《冈序》是一篇相当有趣的文献,其与《伊序》内容既有重合之处,也有不相一致的地方。依笔者的判断,它应是《伊序》的样品,即《冈序》在前,《伊序》后出。可能是冈松瓮谷依伊藤圭介之意先期写出序言,再由伊藤圭介删改完成。理由如下:

先是,从伊藤圭介及冈松瓮谷的简历来看,1870年,伊氏移居东京,而六年后,冈氏也移居东京。再而后1881、1882年,两人先后任东京大学教授职,其交游当亦有之。以伊藤圭介年长冈氏17岁的老人资格而言,嘱意后生晚辈写就一篇合己意的文章,当是东亚儒家的尊老传统,在在情理之中。而如果反过来推论,《伊序》在前,《冈序》在后,那么,撇开方才所言的尊老传统外,冈氏又有什么理由、依据什么来写序言呢?序言又该在何处发表呢?毕竟,其时伊藤圭介是1848年《植物名实图考》初版的拥有者,他也是以此来校阅小野职悫的《重修图考》。17其次,《伊序》对《冈序》中的常识性错误多有修正。例如,《冈序》中说中国修本草学的学者,不过数十家而已,而《伊序》则表示“不遑枚举”,言下之意修本草的学者其实是相当多的,这符合中国本草学的历史,也与伊藤圭介具有的植物学专业知识背景相关。又如两序中提到的布烈斯奈杜即Emil Bretschneider的国籍,18《伊序》中言“露西亚”,而《冈序》中则说是“鲁斯”。按黄遵宪的说法,“俄罗斯多作鲁西亚,或作鄂罗斯,又作露西亚”。日耳曼“或作普鲁斯,或作布留士,或作普鲁士。今之德意志多作独逸”。那么,伊藤圭介所言“露西亚”为俄罗斯当属无疑。日文汉字“露西亚”对译俄罗斯,确为常见。《各国学士院纪录略》目录页第十即有“露西亚国”字样(东京:东京学士会院,1880年)。但对于冈松瓮谷说的“鲁斯”,所指涉的是俄罗斯,还是普鲁士,则需要深究一番。日本明治时将普鲁士称“普鲁西”也较为常见。如江口高达译《各国宪法撮要》上册目录页中即有“普鲁西”字样(出版人:江口高达,东京,1881年)。而将俄罗斯

16《瓮谷遗稿?卷一》凡例中言,“(冈松瓮谷)文稿诗草,多用草字写之。字体不明或有不能读者,暂存其疑。不敢妄意改窜,以空格添之”。

17 见前揭注释3所示http://mayanagi.hum.ibaraki.ac.jp/paper04/shiryoukan/me070.html等内容。

18Emil Bretschneider(1833-1901年),俄籍德裔人,汉学家。汉名贝勒,对中国古典文学、植物学和地理均有研究。曾以医生身份服务于俄国使馆。序言中提到的植物小册子,即On the Study and Value of Chinese Botanical works with the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Plants and Geographical Botany from Chinese Sources(福建,1870年),该册后被中国学者石声汉以《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为题部分译出,1935

年7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关Bretschneider情况可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翻译室编:《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56页;网络资源

https://www.doczj.com/doc/9b17434115.html,/wiki/Emil_Bretschneider等。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梁)39 称“鲁斯亚”,该称呼比较少见,但也有特例。笔者所见渡边松茂著的《万国小地志:试验答案》(大阪:积善馆,1891年),在该书第22页即列有“亚细亚鲁斯亚”,指涉的即是俄罗斯。所以,总结起来,如果在当时日语的环境里,要称呼普鲁士,则译名第一字总须得加上一个“普”或“布”的字。这样推断起来,《冈序》译“鲁斯”确有不妥之处,它也不可能指代“普鲁士”,其所说仍是俄罗斯。19伊藤圭介纠正冈松瓮谷的错误译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再如奎文堂是一个出版发行机构,而《冈序》中称“喜奎文氏之举”,明显作为姓氏看待,须不知“奎文堂主人”乃野口爱,以机构名指代人称谓实有不敬,若称“奎文堂野口氏”倒也查有实据。20而替伊藤圭介购买《植物名实图考》一书的德国人,因随军在中国服役,《冈序》中将其姓氏“何”点出,又无必要,所以在《伊序》中以“某氏”替代,以免不必要的麻烦。21

最后,分析《冈序》中遣词造句、修辞用语,也能看出《伊序》颇有修改的痕迹。比如《冈序》中所言一句“而勒晋唐遗迹上石,亦非东方所能及”,不仅语言突兀,且意思与上下文似脱节,显得有些不知所云。《伊序》中便将其删去。又如在称赞《植物名实图考》一书时,《冈序》话锋一转,言“虽或有仍旧,不免简陋”,与前后文之间所呈现出作序者的欢喜之情、羡叹之意大相抵牾,读来颇不顺畅。《伊序》也将其删去。

综上所述,笔者的推论是,在参照了依照己意的《冈序》后,《伊序》出世,并刊在《重修图考》第五卷目录页前,为世人所熟知。而《冈序》则可能在完成了“参照”的使命后,静静地呆在书房的某个角落,直到冈松瓮谷离世后,由他的儿子整理遗稿,方得重见天日。那么,《冈序》的研究价值在哪呢?依笔者的意见,除了上述和《伊序》对照,它所提供给《伊序》的文本“样品”外,还提示了晚清中国《植物名实图考》在日本明治初期的传播情况,如言“顾此书在彼邦流传亦少,其传入我者,继予初得之,今则有一二家而已”。又如广为治中国生物学史的研究者所知的伊藤圭介赞扬《植物名实图考》的一番话,其实在日人的心中,总还有些对中国治学的遗憾和不满,“虽或有仍旧,不免简陋”。这是否又提示了早于中国更全面接受西方近代知识的日本学人的心态变动呢?

19 须指出的是,笔者这里要探讨的是“鲁斯”的翻译问题,与Emil Bretschneider真实的国籍身份无关。有关Emil Bretschneider国籍问题,多数学者指为俄国人,少数人如石声汉、黄胜白等意指为德国人,笔者认为较为准确的说法是俄籍德裔人,其中“德“指波罗的海德国人(Baltic German)。

20 笔者言奎文堂主人为野口爱,系根据其时奎文堂出版的(宋)朱熹編次,(清)曾国藩略注,(日本)冈松瓮谷校定 高木怡庄训点的一书《孟子要略》(出版人:奎文堂 东京府平民 野口爱,日本桥区吴服町六番地 1885年)。该书内页上有“明治十七年十二月 奎文堂野口氏藏版”字样。

21 日本植物学之父牧野富太郎(1862-1957)曾在日本旧籍书店(东京神田神保町的山本书店)买到伊藤圭介所托德国人购买的初版《植物名实图考》,并在该版上写下题识,说明治十六年(1883年)伊藤圭介恳托一位随军在中国服役的德国人,由后者购买《图考》再转给他。这一点提示了无论是《伊序》还是《冈序》中所言“顷”字,即伊藤圭介、奎文堂主人都是在1883年此年获得《植物名实图考》一书。见前揭注释17。

40或問 第25号 (2014)

三、余论

日本明治初期即确立了以“洋学”为主体的大学教育,开始全面拥抱西方的近代科技知识。伊藤圭介能够阅读到Emil Bretschneider于1870年用英语书写的有关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的小册子,并积极托人购书的系列行为,一方面揭示日本国家层面维新举措的新气象(英语取代了荷兰语即其一例),另一方面则表明日本学人有意识地寻求包括前近代的中国在内的一切知识资源,进而努力实现转型的目标。像松村任三在1884年完成出版的《日本植物名汇》,又在此基础上于1895年出版的《改正增补植物名汇》一书,就在植物的科与属名的汉名上,充分借鉴了《植物名实图考》。22在这一知识语境中,作为出版机构的奎文堂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就笔者所接触的《重修图考》的1883-1889年版本而言,刊行时间跨度长达六年有余,不能不赞叹出版机构的襄助之功。有意思的是,《重修图考》一书后来又回流到中土,开始反哺清末民初中国人的启蒙事业、救亡之途,例如1907至1909年在《江西农报》上就登载了《重修图考》的部分章节,231915年云南图书馆还有它的重刻石印巾箱本等。

历史有时真是诡谲!

【参考文献】

[1]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M].东京:单式印刷株式会社,1930.

[2]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编.吴其濬研究[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3]小野益三.日本博物学史[M].东京:株式会社平凡社,1973

[4]《科技史文集(四)》(生物学史专辑)[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于乃义.中日两国人民图书交流史举隅[A].《文献》第13辑[C].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6]杨宝华、韩德昌.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1919-1949).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7]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三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1963

[8]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中华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华百科全书》(第七册)[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1

[9]刘俊文主编,杜石然、魏小明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十卷——科学技术) [C].北京:中华书局,1992

[10]目で見る漢方史料館(70)牧野文庫蔵『植物名実図考』『同長編』の初版.『漢方の臨床』[J].1994年3月41卷3号.

22 陈重明,黄胜白等编著《本草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23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2卷(中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09-2215页。

日本明治时期《重修植物名实图考》版本考述(梁)41 [11]吴征镒、王锦秀、汤彦承.胡麻是亚麻,非脂麻辨——兼论中草药名称混乱的根源和《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J].植物分类学报,2007(4).

[12]王华夫.日本收藏中国农业古籍概况,农业考古,1998(3).

[13]张瑞贤、王家葵、张卫校.植物名实图考校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

[14]荻原善太郎.日本博士全伝[M]. 东京:冈保三郎,1888.

[15]むかしの会.伊藤圭介翁年谱[M].名古屋:むかしの会,1936.

[16]冈森参太郎、井上匡四郎.瓮谷遗稿[M].东京:吉川弘文馆,1906

[17](俄)Emil Bretschneider著,石声汉译.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翻译室.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9](宋)朱熹編次,(清)曾国藩略注,(日本)冈松瓮谷校定、高木怡庄训点.孟子要略[M].东京:奎文堂,1885.

[20]陈重明,黄胜白.本草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1]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2卷中册)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A study on the version of Chongxiu Zhiwu Mingshi Tukao in the Meiji Period

LIANG Cong-guo

Abstract: The paper proves that there is the version of Chongxiu Zhiwu Mingshi Tukao published from 1883 to 1889 in the Meiji Period by describing some print information on it seriously. Moreover, it also considers the popular preface of this book written by Keisuke Ito is based on the newly found preface of ōkoku Okamatsu through in some modified words and sentences.

Key Words: the Meiji Period;Chongxiu Zhiwu Mingshi; ōkoku Okamatsu; Keisuke Ito

42或問 第25号 (2014)

『或問』投稿規定

●投稿資格は、近代東西言語文化接触研究会会員(入会は内田、又は沈まで)。

●投稿論文は、原則として未公開の完全原稿とし、電子テキストとプリントアウトの両

方を提出する。原稿は返却しない。

●執筆者による校正は、二校までとする。

●投稿論文は、本誌掲載後、他の論文集等の出版物への投稿を妨げない。

●原稿作成に当たって、『或問』「執筆要領」を厳守する。

●原稿料は支払わないが、雑誌を格安価格で提供する。

『或問』執筆要領

1.使用言語は、日本語、英語、中国語とする。

2.字数は、16,000字(400字詰め原稿用紙40枚)までとする。

3.簡単な要旨(原稿と異なる言語による)を付する。

4.投稿は、所定のフォーマットを用い、表などは極力避ける。フォーマットは、沈国威

までご連絡ください。

5.テンプレートを使用しない場合、テキストファイルの形で提出する。

6.論文中に中国語などを混在させる場合、Windowsは、微軟PINYIN2.0(簡体字)、微軟

新注音(繁体字)を用いること。

7.注は、脚注を用い、文章の行中に(注1)のように番号を付ける。

8.参考文献は、下記の体裁で脚注に付けるか、或いは文末に一括して明示すること。

(単行本)

或問太郎、『西学東漸の研究』,大阪:しずみ書房,2000年10-20頁

Bennett, Adrian A. John Fryer: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論文)

或問花子、「東学西漸の研究」,『或問』第1号,2000年2-15頁

Fryer, John. “Scientific Terminology: Present Discrepancies and Means of Securing Uniformity.” Records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of China Held at Shanghai, May 7-20, 1890, pp. 531-549.

9.本文や注の中で、文献に言及するときには、或問太郎(2000:2-15)のように指示する。

同一著者による同年の論著は、2000a、2000bのように区別する。

内田慶市(keiuchid@pp.iij4u.or.jp)

沈 国威(shkky@kansai-u.ac.jp)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研究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比较研究

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时间几乎同时,但两国的运动结果却截然不同。明治 维新的成功,使日本由弱小 走向强大;洋务运动的失败, 使中国无法摆脱被殖民的境 遇。不论结果如何,两国改 革措施的对比,可以让我们 更加清楚的认识明治维新成功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和得到启示。 一、改革前社会背景的差异 当时的日本与中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社会阶级都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日本在唐朝时学习中国的制度,但有两样没有学习,一样是科举制度,一样是宦官制度。因此,日本的四个阶级无法相互转换,而中国的可以。在日本,武士阶级即为士,享有众多特权,并且世袭罔替,子孙后代都能成为武士。武士又分有多个等级,且中、下级武士无法升为上级武士。并且由于中、下级武士俸禄较低,使他们处于被上级武士剥削的境遇。中国的四个阶级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工、农、商三个阶级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士,并且士的身份地位是不

可能世袭罔替的。因此,科举制把任何对统治阶级不满的力量都转化成了拥护统治阶级的力量。而且,中国的士是可以逐步升迁的,即从无利益者变成既得利益者。当时日本是领主土地所有,土地不能买卖,所以地主也是受压迫的。而中国的地主是土地所有者,是既得利益者。因此,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地位并不是稳定的,是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被中、下级武士和地主推翻的危险。反观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统治阶级地位依然稳固。被推翻的危险相比日本小得多。 二、行政改革措施的差异对比 两场运动在方式和内容上有其相似的地方。第一,它们都是先由国家出资,从国外引进大机器生产,投入资金最大的工业都是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企业。第二,为适应近代化的需要,它们都开始了新式文化教育的创办。但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第一个差异是洋务运动虽然在生产力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却不变革封建制度,企图搞中体西用。而日本则是在制度变革基础上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新政权,由新政权推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保证近代化的顺利进行。洋务运动兴起时,清政府虽然屡遭列强打击,国内农民起义不断。但是它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对全国的统治,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制。虽然鸦片战争的失败使自大的国人受到极大的刺激,但是国人依然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的官僚是绝对不可能去思考如何改变封建时代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日本则不一样,明治维新前,幕府统治已成众矢之的,陷入极端孤立地位,在封建营垒中分化出一

日本人真实的生活 看完吓一跳!

日本人真实的生活看完吓一跳!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定居日本,了解中国,也慢慢看懂了日本。今天我们来通过衣食住行和购物等各方面来对比一下两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希望大家也能平静客观地了解中日之间的差别。 首先说购物,说买高档品。日本的私家车是很普通的东西,日本人的月工资是25~4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万元)。通常在银行、大手企业、IT和IT关连公司、商社、政府部门、自营业者的月收入更高,通常日本普通的大手企业(大型企业)普通正式员工的工资都在每个月40万以上,甚至更高(包括每年两次奖金)。根据日本厚生省的调查,日本会社员的平均月工资在50万日元以上,但我所知道的普通员工,每个月也就三十几四十万日元。 而日本一台普通家用车的价格不到200万日元,普通车型的价格与中国同价,甚至更低,也就是说用四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私家车。但日本人把车当成消遣或生活工具,比如我家买的节油丰田车BLIIUS一年能开上三十或四十几次就差不多,东京交通方便,坐电车可以四通八达。 当然日本普通的数码照相机、摄相机的价格比在中国还要便宜。比如可以用3万日元买在中国出售价格在3000人民币左右的相机。也就是说一个日本大公司的员工,可以用月工

资的十几分之一,购买中国外企白领一个月工资才能买到的东西。这我们称是生活质量的问题。 日本人的住房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楼既日本人叫“一户建”,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 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楼既日本人叫“一户建”,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价格在3000万日元至5000万日元之间,折算人民币是在210万~350万人民币之间,是一户家庭6~9年的收入总和。这个价格正是中国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积的房价。但在日本的平均收入却是北京、上海收入的十倍甚至更高。 日本人可以轻松的贷款买房,比如一套4000万日元的别墅,首期只有100万日元,然后每个月还10至15万日元的贷款,30~50年还清。而在中国,贷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条件,而且贷到款以后,一套40万人民币的住房,首期也要交10万人民币以上,然后也是几十年还清。但还贷款的数额却是一户家庭超过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总和。 但是,日本人住的是五六个房间、有私人停车场和小花园的家庭一户建(别墅);而中国人住的是两室或三室一厅。国内买的房子首付款是三十多万,而后是二十年还清,奇怪的是面积含公摊面积,这与日本大不相同。 日本的交通方便只要到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交通环境比北京、比上海要强上多少倍。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的现代化改革运动,下面是由为你提供的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希望能帮助到你。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简介木户孝允,塬名桂小五郎,出生在日本的最西端长州藩。 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维新叁杰之一。 从记载的木户孝允简介中可以知道,他在幼年的时候,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也很小,所以选择招婿入门,来继承家业。 但木户却出人意料长大成人,而且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不仅学习了剑道和西方军事理论,甚至还有一颗去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梦想。 在木户孝允简介中记述最多的,就是他在政治领域的作为了。 出身剑道的豪气少年,在求学阶段结识了各式各样的人,这其中有不少都成为他的挚友,也带领他一步步投身政治活动,为国家的未来献出自己的青春。 在经过一系列的征讨幕府活动后,由他和其他维新人士拥护的明治政府得以建立。期间木户还组织起草了五条誓约,逐渐成为明治政府的核心人物。

明治维新的成功让日本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国力大大提升,而木户孝允作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之一,对日本的贡献非常大。虽然在和别人政见不合的时候,他感到失望,选择回到故乡休息。 但是当政府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去,继续为国家效力。在西南战争时期,病重的木户毅然决然选择前往西乡,在弥留之际还在忧心战事。根据木户孝允简介可知,他只活了45岁,但一生都致力于维护长州藩和国家的利益,即使二者有利益冲突,他都尽全力平复。 日本明治维新代表人物的成就木户孝允是个政治家,还是一个优秀的武士。在日本近代的历史人物中,木户孝允成就斐然,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代表,与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他一生致力于日本政治运动,主张西式强国,为日本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美国的军舰驶进日本港口,史称“黑船事件”,木户孝允对西方军事的先进性有了深刻的认知。他从一个教授剑术的塾头,成为一个放眼国家和世界的政治家。木户孝允倡导尊王攘夷运动,就是力排外侮、尊奉天皇。他后来成为倒幕运动的核心。他秘密联络各方倒幕势力,决定性地粉碎了幕府对他所代表的长州藩的讨伐。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划时代的明治政府成立。在新政府中,木户孝允成就依然令人瞩目,他一直身居高位,主持起草《五条誓文》,强调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发展经济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治国纲领,著名的“奉返版籍”、“废藩置县”即是要各地方向天皇交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1.一般家庭的子女上大学或者是找工作之后,绝大部分都自己找个房子开始独立生活,而且整体来说与父母的联系比中国少很多。 2.一般的情侣除了背叛对方的行动意外,比较尊重对方的私生活。 3.婚后望父母给自己买房,买车的期待值比中国低一些,当然父母也是一般不期待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生活费(这因为是日本的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制度比中国稍好点的原因)。 4.日本年轻人的攒钱意识比中国年轻人差很多。很多日本年轻人被公司裁员的话直接变成乞丐的事情很多,因为之前是住在公司的宿舍。 5.日本的网络游戏玩家比中国少很多,虽然也有人口比中国少很多,但很多人不愿意把很多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 6.日本人出去喝酒一般是平分。 之外也有很多,但几乎没有不可想象的情况,除了特殊的人。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日本人给人印象比较深的生活习惯有以下这些: 勤洗手 日本人喜爱清洁,从洗手做起。饭前便后洗手、回家之后要洗手,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日本自来水的洁净标准高,饮用生水不担心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所以,在日本的住宅、饭店或公园里,人们口渴时就拧开水龙头解渴。 勤刷牙 日本人爱护牙齿,每次饭后有刷牙的习惯,不少日本人办公室里都要放一套牙具。还有不少日本人一吃完东西就会漱口刷牙。饭后刷牙,清除牙齿中食物的残留,对保护牙齿相当有益呢。 勤洗澡 日本人好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一般是在临睡前泡澡,有助于晚上睡眠好,有的人还会在早上起床之后洗澡,甚至是留长发的女性,这样能在早晨出门时保持精神焕发。日本人喜欢泡温泉也是出了名的。去泡温泉前,大家都会自觉地在淋浴下把身体洗得很干净,然后再去温泉内浸泡。 勤换衣 日本的上班族,特别是女性,每天都要换内衣和外套,否则会被怀疑没有回家过夜。 不随地吐痰 研究证明,很多病毒和细菌藏在痰里。日本人认为,不随地吐痰,是尊重他人、同时也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代表着个人教养水平。日本人一般吐在随身带的纸巾上,然后扔进垃圾桶。在东京,地上很少看得到痰迹,十分干净。 不边走边吃 在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吃东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街头食摊出售快餐食品,但买下后吃完再走才是有礼貌的。 鞠躬代替握手 鞠躬是日本人通行的礼节,国人之间几乎不握手,只有和外国人见面是才偶尔握握手。 说话轻声细语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 摘要: 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从17世纪初开始, 这个贫弱的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度过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关键词:明治维新军国主义 后来日本成为世界大国俱乐部中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日本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战争的疯狂中败亡。 但日本又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从1968年起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 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引起无数争议。 明治维新铺就现代化之路 与中国一样,日本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与世隔绝。19世纪中叶,美国政府强迫日本于1854年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了日本门户。 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从此,面对强大的西方世界,日本开始进行一场为赶超强国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19世纪中叶,内忧外患引发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从此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 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废藩置县后的日本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国家,日本政府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军国主义体制形成毒瘤 “殖产兴业”,就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874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它为日本资本主义确立了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日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率先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然后以低价、长期分期偿付的方式出售这些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十余年发展,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已几乎席卷日本一切工业部门。 “文明开化”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科学和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为了实现国民的文明开化,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建立起包括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在内的教育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富国强兵”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进行军制改革,建立常备军。1873年,兵部省发布征兵令,实行征兵制。他们在德国军事代表团的帮助下征募了一支陆军部队;在英国人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小支海军部队。1978年,日本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监军本部三大军事部门。这三个部门独立于内阁之外,直接隶属于天皇。 这种体制形成以后,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军部直接秉承天皇旨意,不断干涉政治,独断专行的恶劣后果,并且把日本推上了不断发动战争、侵略邻国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维新三杰”发起的明治维新是日本避免沦为欧洲殖民地的转折点,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国家。由于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此,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军事特征,使日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崛起后走上侵略路脱亚入欧要扩张 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只要看看日本的好战传统,看看它的军事领导人自古就享有的巨大威望,这一点也就毫不奇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摘要: 1868年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使得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拟。在运动中,教育制度的改革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自此以后,日本的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本文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正文: 19世纪中叶,日本进行的明治维新运动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使其完全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很大原因得益于其“文明开化”之实施。用日本学者的话说:“为前史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 日本在明治时代之前,属于江户时代,由德川幕府把持统治权。为了巩固德川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幕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便对对外贸易和同外国交往上进行隔绝。这一政策使日本完全与外界断绝往来,国家的发展也完全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此情况下,国内人民在教育上受到儒学和佛学的思想专控,农民的生活困苦,商人的利益也受到严重的损害,引起人民普遍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也存在危机,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贫困,幕府又实行高压性措施,整个幕府统治陷入瘫痪之中。同时,国外环境也并不安宁,1853年美国的

坚船利炮撞开了日本的大门,是日本面临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威胁。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推翻了幕府统治。为了摆脱外来的威胁,以及改变日本国内混乱的局面,明治天皇携政府中的有志之士,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二、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西学东鉴 明治天皇重用改革名臣岩昌具视、木户孝允、森有礼以及教育名家福泽谕吉等,都充分认识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文明在推动日本发展和变革中的巨大力量。因而,在他们的大倡导和鼓励下,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一)、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明治之前的幕府统治时期,就已经认识到留学的重要性。1862年,幕府和各藩曾派遣了学生赴英国、荷兰等国留学。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首选便是打开国门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1868年,明治政府发布《五条誓文》把“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列为基本国策之一,并采取积极的实践。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右大臣岩仓具视带领庞大的代表团出访欧美,表明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和迫切心情。此次访问成为日本之后的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并开启了日本的留学之风。初期,由于日本政府缺乏经验,选拔不严,使得留学成果并不显著。后来,逐渐改进,使留学生回国后,能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聘请外国专家,致力于国内教育。 明治年间,政府雇用了大量的外国专家从事国内的各个领域的工作。以希望将外国先进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为了使他们长期留在日本,给这些外国专家的待遇也相当优厚。例如,当时日本的高等学府——东京大学给与外籍专家的薪俸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为日本军国主义奠定下的基础 摘要: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远的学习我们,近的学习西方。中国的鸦片战争给了日本教训,所以“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国门,迫使他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事物,最主要的是日本也乐意接受这些先进事物。有个以蒸汽机的日文谐音“上喜选”作的狂歌可以形象概括:“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破太平梦,彻夜不能眠。”落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落后。 关键词:明治维新、改革、发展、侵略、制度 正文: 日本能成为世界强国,除了能从战胜中俄两国看得出外,亦能从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和日本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会中看出,英国与日本于1902年签订了<<英日同盟>>,并于1905和1911年续签,这是第一次有欧洲强国与亚洲国家签订协议,可见日本的强国地位逐渐被肯定,日本在1914年因覆行<<英日同盟>>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参与了战后和会,可见出日本的强国地位已被肯定,这些也是明治维新的影响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名词,但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推荐】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岳麓版历史选修 日本效仿唐制的变革教案岳麓版

第3课日本效仿唐制的变革 一.课标要求:略 二.预习提纲: 原因地理位置:同处________,一衣带水。 社会发展:中国________,具有吸引力。 遣隋使和日本自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遣唐使内容互赠礼品,构成_________形式。 学习__________和中国的___________。 影响促进中日_______________。 促进日本_______________。 背景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归族留学生的推动 经济公地公民制 班田收授法 大化改新措施租庸调制 政治中央设立______和______,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地方处于中央控制之下。 制定______,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 神化天皇。 意义_______的世袭特权被打破,建立起______的国家体制,确立了 ________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实现了一次历史上的重大飞跃。 三.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遣隋使和遣唐使 大化改新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建立 中央豪族祸乱朝政 2.知识拓展: 日本历史上有过两次重要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试比较两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四.重点,难点: 1.横向比较 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日本的二官八省制 2.延伸探究 结合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明清历史,认识开放则盛,闭关则衰的道理,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五.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有两位该纪念的人物是() 1晁衡2李白3鉴真4王维 A12B13C24D34 2.大化改新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原因是() A改革措施的全面而完备 B建立了以改革派为首的政权 C新政权颁布了完备的法令 D归国留学生的支持 3.与唐朝的尚书省职能相似的机构是() A太政官B神祗官C大宰府D中务省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 太政官制

太政官制 一、背景 (主要体现为明治维新的背景) 国际: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向远东殖民扩张的步伐,日本成为他们侵略的对象之一。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 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国内: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进行了历史上着名的明治维新运动。 而在明治维新运动中,为了摆脱以前那种天皇权力有名无实的局面,维新人士想要恢复天皇政府的一定权力,加强天皇制中央集权,就必须对旧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其中就包含对太政官制度的调整。 二、历史沿革 首先,我们在这里说的太政官中的官,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官名,而是机构的名称。 太政官创制于七世纪中期(也就是中国唐朝时期)日本大肆学习中国政治经济的大化革新运动,日本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将先进的知识技术带回日本,其中就包含唐朝着名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日本借鉴其精髓,仿唐制建立其自己的官制二官八省一台,其中的二官就是指祭祀的神只官和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太政官。 同时,从大化革新到明治维新的一千多年中,太政官的权力也在发生着改变。

平安时代,由于摄政、关白的出现天皇政治权力长期架空,太政官权力也相对衰弱;进入武家社会直至明治维新前,由于日本天皇政府的长期软弱无力,太政官变得形式化。可以说,在此期间,权臣担任太政官时其权力很大,其余时间则形同虚设。 在明治维新期间,天皇通过1867年王政复古恢复一定中央权力,为了加强天皇制中央集权,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在颁布的《王政复古大号令》中提出“自此废除摄关、幕府等,先暂设总裁、议定、参与三职,使之处理万事。然而,在这一政权结构中,包容了以萨摩、长州两藩为核心的讨幕派以及以土佐藩为核心的公议政体派。如此多元性质的政治结构,也必然充满着矛盾、分歧和对抗,为了使政权机构更趋完善,改革者依旧需要继续改革。 1868年3月明治天皇宣布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五条誓文》,其中,在实行“富国强兵”方面首先便是实行太政官制; 为了贯彻《五条誓言》宣明的大政方针,在同年4月27日颁布的了《政体书》,太政官权力得到加强,并且将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使三者保持平衡,无所偏倚; 而1871年7月29日的《太政官职制》的公布与实施,实际上意味着太政官的最终确立与完善。 直至1885年12月,明治天皇政府宣布取消太政官制的行政制度,取而代之实行资产阶级内阁制,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太政官制度至此被废除。 三、内容 明治维新中,按照确定其最终确立的《太政官职制》来说,其内容是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中央政府由天皇亲政,下设正院、左院、右院。正院由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及参议组成;左院设议长及一、二、三等议员等职;右院由各省长官、次官及书记组成。三院诸官职中,以太政大臣的权力最大,其职责为"辅佐天皇,总揽庶政,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 日本明治维新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七十八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2课日本明治维新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七十 八篇 第1题【单选题】 “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理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农奴制度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 D、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 ) A、发展近代工业 B、文明开化 C、学习西方 D、政治平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任务之一,请找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废除农奴制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允许土地买卖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为题撰写小论文,不适合选取的材料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习题精选五十八 ?第1题【单选题】 从明治维新开始到20世纪初,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彻底清除了封建残余②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③通过对外侵略获得了大量财富④有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德川幕府时期形成了严格的幕藩体制,各藩的藩主称为大名。下列对大名的相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大名是世袭的封建领主 B、大名掌握领地的所有权 C、大名要听命于幕府将军 D、大名不能拥有武装力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791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日本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天皇拥有实权

B、资本主义发展充分 C、武装倒幕成功 D、民族危机没有中国严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高杉晋作等人认识转变 C、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 D、“大政奉还”的骗局被揭穿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说:“在欧洲艺术的影响下,日本学者开始对解剖学和植物学感兴趣,因其能够精确地表现事物。学者们将荷兰的医学和科学著作翻译成日语,并且学习按照直线透视法原理作画,这使得他们可以准备出比原先使用的中文教材更加精确的教科书。到18世纪中期,德川幕府将军自己也成为荷兰学派的积极倡导人,而讲授欧洲医学和学习荷兰语的学校在好几个日本城市中兴起。”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艺术推动了日本近代科学的发展 B、西方文化通过荷兰商人传入日本 C、西方写实的绘画风格在日本兴起 D、西学传播使日本突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大国崛起之从日本明治维新看中国现代化进程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001 3100809024 罗虎 我从废墟走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曾经的日本和我们一样都是闭关锁国下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但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日本早已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中国的现代化直到今天还未取得最后的成功,目前正处于关键时刻。这便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反省,首先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然后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的黑船打开国门以后,日本就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只有敞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 反观中国,现代化初期的条件比日本优越的多,虽然经历了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却依然保持着一等强国的尊严,而且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配套齐全......总之天时地利都站在中国这一边,

然而中国却错失良机,裹足不前。 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世纪之交的戊戌变法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毫无疑问,日本的奇迹般地崛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些做着强国之梦的人去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一个大国的兴起是个多方面的因素。这包括: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文化的因素;内部变革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等等。日本的明治维新能使其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大国,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就不行呢?日本国力全面上升,国民素质跃升到和西洋文明人士站在同一个水平线,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文明富强国家;中国的国力则停滞不前,从一等强国堕落为三流末国。这一天壤之别,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两个运动进行对比分析一下。 在狭隘的政治目标指引下,中国的洋务运动制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策略。洋务派认为“中华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此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洋务运动有其积极意义,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新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了解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理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 2.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3.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理解它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 日本通过哪次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史料1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史料2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统治者公开声称:“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是政治的秘诀。” 史料3在对外政策上,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些危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1)政治:幕府等级森严,矛盾尖锐。 (2)经济: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史料4佩里登陆图。 cc

2018届岳麓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练习: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1.阅读下列材料: 1874年五六月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其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回答: (1)大久保利通为什么坚持“诱导奖励”政策?(5分) (2)“政府”又是如何发挥“诱导奖励之力”的?(5分) (3)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向近代化迈进的特点什么?(5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

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一一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6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2分)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处理(详案) 选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第五节 一、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首轮复习的本校高三科班学生 2、学生情况: ①知识基础:已对中外历史有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学习;自主阅读与语言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论;具备政史地学科综合运用的条。 ②心理特征: a、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对历史有较高的兴趣。 b、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趋向成熟,独立自主性日益强烈,不轻信、不盲从;也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能进行对象交流合作讨

论,互启互激互助互进。、记忆能力有很大发展,善于运用意义识记;抽象逻辑思维由感性认识不断向理性认识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日渐提高,但不成熟。 d、能够初步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但归纳、概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较大的差距。 e、情感上日益丰富,阶级立场爱憎分明,逐渐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趣。 f、面临日益逼近的高考压力,追求熟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与高考能力相适应的知识的深度、广度。 二、本节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③从教材的上下布局看,它上承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下启第六节《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内容及影响上具有紧密的联系。 ④从历年高考看,本节内容也多有涉及,可以继续挖掘教材,变换角度,创设新情景,培养新能力。 2、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目标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的形成与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意义;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②思想教育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