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基于V AR模型的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的实证研究

陈飞柴家友陈婷(厦门大学)

目录

摘要 (1)

一、问题的提出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一)国外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3)

(二)国内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3)

三、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现状 (4)

四、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介绍 (6)

(一)V AR模型的构造 (6)

(二)V AR模型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7)

(三)V 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8)

(四)协整关系检验 (9)

(五)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9)

五、模型建立前的准备 (10)

(一)若干假设 (10)

(二)指标的选取 (10)

(三)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11)

六、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1)

(一)单位根检验 (11)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12)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的构建 (12)

(四)Granger因果检验 (14)

(五)脉冲响应分析 (14)

(六)方差分解分析 (15)

七、结论与建议 (16)

(一)主要结论 (16)

(二)政策建议 (17)

参考文献 (19)

附表 (2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出口增长率一直领先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几年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显而易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近年来的宏观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进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我国现有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入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我国1978年至2008年间GDP、进口额、出口额的统计数据,使用V AR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

论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理论,从理论上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接着对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基本描述,反映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对V AR模型的理论研究,系统介绍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它的构造和分析过程。随后,进入到统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通过运用相关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应用V AR模型分析了我国GDP与进口额、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长期显著的拉动作用,而进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远远小于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最后,在理论及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和我国国情,就提高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V AR模型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永远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大大加深了各国间的经济往来与依赖,在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不发展对外贸易而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外贸易能否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等问题一直是许多学者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从最新数据来看,从1978年到2007年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是9.8%。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快速发展,无论是总额还是增长速度都呈现出快速增加和增长的态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4.17%,高于GDP的发展速度。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世界第三,利用外资量世界第二,而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对外贸易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以惊人的速度更快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在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上,国内的经济学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本文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结合最新宏观经济资料,尝试运用统计模型来定量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二)研究意义

2007年初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并对各国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作为贸易大国,无论从国际市场,还是从资本层面、商品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状态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最终都要传导到中国。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应对金融危机给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稳定经济增长就成为当前我们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关注并研究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发展特征,对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对外贸易发

展战略,有利于实现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外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很早就引起了国外经济学家和学者的关注,早在15世纪,重商主义者最早提出了出口贸易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1871年,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到了近现代,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和R.纳克斯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978年,巴拉沙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实际GNP平均增长与实际出口平均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类似结论。其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尝试运用多种定量方法和技术来分析两者的关系,在不同层面上得出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1999年劳伦斯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100多个制造业中国际竞争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刺激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有部分学者运用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却不支持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设,如1998年,格塔克分析了韩国实际人均GDP与出口的关系,发现运用V ARL模型(基于水平数据的V AR模型)则没有得到出口贸易促进GDP增长的结论。

(二)国内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观点各异。1999年,魏巍贤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明出口对GNP的贡献稳定在31%,而GNP 对出口的贡献不足10%,得出了中国只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2002年,张亚斌等通过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回归分析,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2005年曹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了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表明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的核心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了汇率波动因素。2006年,万金金、谢进孝利用1978年到2004年的中国GDP与进口额、出口额的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

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促进作用的结论。2007年,林宏、蔡宏波应用V AR模型,分析了1984年—2003年我国货物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三个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

从以上所介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可以看到,大多数研究结果都表明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并且大部分学者起初都把注意力放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来虽然对进口的关注有所加重,但大都未考虑到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动情况,而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在定量分析方面,基本上是应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本文也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实际情况的变动,利用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理论基础完备和应用广泛的V AR模型从现状描述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全面分析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上,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的经济总量取得了高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是3645.2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已达300670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的82倍。根据200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对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排名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8年提高到7.3%。从图1也可以看到,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2008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开始急剧增长,这一部分是由通货膨胀因素所推动的,但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十来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国民经济连上几个大台阶,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图1 我国1978年—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79763.9亿元,增长幅度惊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近五年来以年均26.4%的速度递增,其中2003年-200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9.8%,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28%,是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2005年和2006年继续稳居第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2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7.2%。外汇储备方面,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到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历史数据都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增长趋势在不断加大。图2显示的是通过人民币测算的我国1978年到2008年的进出口总额,从图中明显看出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得到迅速增长。

图2 我国1978年—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趋势图

表1 我国各时期GDP、进出口增长率

表1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增长率,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总体上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在具体的时期上存在着一定的波动。十五期间以来,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抑制通货膨胀,放缓了经济的发展速度,但进出口额的强劲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而且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到,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都超过了GDP的增长率,更加表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四、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介绍

(一)V AR模型的构造

一般传统的回归模型都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应用模型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做出适当的描述,然后分析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但是这种模型存在一些缺陷,

一种缺陷是把一些变量看成是内生的,而把另一些看成外生的或前定的,这种决定往往是主观的,因为有可能这两个变量是互为因果的;另一种缺陷是在构造联立方程模型时,为了使模型可识别,必须在某个方程中舍去某些变量。V AR 模型的核心思想就是不考虑经济理论,而直接考虑时间序列的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

V AR 的一般形式为:

t i

t p

i i

t Y

Y εβα++

=-=∑1

(3.1)

其中,E (t ε)=0,E (t ε,i t Y -)=0,i =1,2,…p ;

t

Y 是(n ×1)向量组成的同方差平稳的线性随机过程,i β是(n ×n )的系数矩

阵,i t Y -是t Y 向量的i 阶滞后变量,t ε是误差项,在本模型中可视为随机干扰项。

(二)V AR 模型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由于V AR 方程滞后期的确立受变量影响较大,故需首先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早期在Box 一Jenkins 的分析中,常以自相关系数图作判断,如果自相关系数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就称为平稳序列;反之,则称为不平稳序列。然而此为一主观判断性的检验,因此,Dickey 和Full 提出DF 统计量来检验变量是否为平稳序列,其后又进行了修正和改进,引入ADF 统计量来进行检验。检验模型如下:

t i t p

i i

t t y y y εβ

γ+?+

=?-=-∑1

1 (3.2)

其中,t 为时间趋势项,γ,β为参数,ε为误差项。其检验的原假设为1H :

0=γ,对立假设为0H :0<γ。若原始数据无法拒绝原假设,将进行一次差分,

并将差分后的序列重新进行ADF 检验,待变量为平稳序列后建立V AR 模型。目前,可用于确定滞后期的检验较多,但常用的有AIC 和SIC 准则。

AIC 标准的计算方法为:

T

k T

SSR k

2ln

AIC +

= (3.3)

Schwarz 的SIC 准则,定义如下:

T

T k T

SSR SIC k

)(ln ln

+

= (3.4)

其中,k 为变量滞后期,T 为样本数,k SSR 为残差平方和。最佳滞后期根据

AIC 和SIC 准则的值进行确定。

(三)V 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为直接观察变量间的互动关系,Sims 建议可经由Wald 分解定量转换成移动平均的表示方式,转换过程如下所示:

t i t p

i i

t Y Y εβ

α++

=-=∑1

(3.5)

t

i t p

i i

t Y Y εαβ

+=-

-=∑1

(3.6)

t t p

m Y L L L εαβββ+=----)1(2

21 (3.7)

t p

m p

m t L L L L L L Y εββββββα1

2

211

2

21)1()

1(------+----= (3.8)

i t i i t A Y -∞

=∑

+

=εα0

(3.9)

由式(3.9)可以看出,每个变量都可以表示成模型内变量当期和滞后期随机冲击项的线性组合,但是虽然这些随机冲击项没有序列相关的特性,却可能有当期相关的特性,因此用正交化来去除当期相关。

选择一个下三角形矩阵,对式(3.9)进行变换:

i t i i t CC

A Y --∞

=∑

+

=εα1

(3.10)

令C A D i i =,i t i t C U ---=ε1,有:

i

t i i

i U D Y -∞

=∑+

=0

α (3.11)

由式(3.11)可以看出,每个变量都可以表示成当期和滞后期随机冲击项的线性组合即脉冲响应函数(IRF )。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

(四)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既是诊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依存关系的一种检验方法,同时又是具体建立变量之间长期稳定方程的一种方法。由于许多经济时间序列具有不平稳性,但是经过一次差分以后就平稳,称这种时间序列是I(l)序列。当两个或两个以上I(1)序列有可能存在的某个线性组合是I(0)序列时,则称这些变量是协整的。如果几个变量是协整的,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由这些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才是有意义的。

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的方法有两种:EG 两步法和Johansen 极大似然法。前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对于多个变量之间的检验不太方便,特别是当协整向量不止一个时更是如此。故这里用Johansen 的检验方法,它是由Johansen 提出的一种在V AR 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方法。

假设t y 为k ×1的I(l)向量序列,则其滞后p 期的V AR 可表示为:

t

p t p t t t y A y A y A y ε++++=--- 2211 (3.12)

将上述方程改写为差分形式:

t

p t i

t p i i

t y y

y ε+∏+?Γ=

?---=∑1

1

(3.13)

其中,I

A i j j i -=

Γ∑

=1

,∑

=-=

∏p

i I

A 1

方程(3.13)中,∏代表了所有的长期均衡信息,p t y -∏也正是误差修正项,而∏的秩则决定了t Y 之间的协整向量,也就是决定变量间到底有多少个长期关系。

(五)Grange 因果关系检验

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通常采用由Grange (1969)提出,Sims (1972)推广的如何检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Grange 因果检验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如果一个事件Y 是另一个事件X 的原因,则事件Y 应领先于事件X 。因此,我们看现在的Y 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 解释,加入X 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

程度提高。如果X 在Y 的预测中有帮助,或者X 与Y 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显著时,就可以说Y 是由X 的Grange 引起的。

Granger 检验假设有一变量Y 和X 的预测信息包含在它们的时间序列中,因此,

对于稳定变量X 和Y ,Granger 检验采用如下变量自回归方程,即:

t

m

k k t k

j t n

j j

t t Y X Y εγ

β

α++

+

=∑∑=--=11 (3.14)

'

+'+

'

+

'

=-=-=∑

t k t m

k k j t n

j j

t t

Y X X

εγβ

α1

1

(3.15)

此外,由于Granger 检验受变量的滞后项个数m 和n 、变量序列的稳定性以及变量间协整关系存在的影响,因此,在进行Granger 检验之前,首先要确定各变量的最佳滞后项个数,对变量序列进行稳定性检测和协整关系的检验。

五、 模型建立前的准备

(一)若干假设

1、经济增长发展水平主要是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来考量,因此本文通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来度量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2、联系到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本文所指的对外贸易专指货物贸易,不包括服务贸易,同时考虑用进口额、出口额来度量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3、因GDP 和进出口额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本文用GDP 平减指数来消除价格因素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

4、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考虑经济波动以及宏观政策变化等特殊因素的影响。

(二)指标的选取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是反映一国(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全部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包括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内的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所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

标。

2、进出口额

国家(地区)与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形成了一个国家(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通常用进出口额来衡量。进口额(出口额)表示一个国家进口(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的金额,即是用人民币或其它外币计价的金额。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即进出口总额,就等于一国的总贸易额。

(三)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所选用的变量包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总额(EX)及进口总额(IM),采用的数据为1978-2008年中国年度数据,所有原始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1978=100)对所用数据进行平减。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我们对上述序列取自然对数,变换后的变量相应的变为LGDP、LEX、LIM。本文实证分析所用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为Eviews6.0。

六、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虚假回归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进行动态回归模型拟合时,必须先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上述各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c,T,d)分别代表所检验的方程中含有截距,时间趋势及滞后阶数;滞后阶数按SC最小准则确定;D(X)表示X的一阶差分;加“*”代表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从表2的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LGDP、LEX、LIM的ADF统计量的绝对

值小于5%水平下的ADF检验临界值的绝对值,说明这三个序列在9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进一步检验显示,DLGDP至少在90%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的,而DLEX及DLIM在9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由于LGDP、LEX和LIM都是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进一步我们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多变量系统进行向量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

注:*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示Mackinnon-Haug-Michelin(1999)p值。

从协整检验的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看出,我们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这说明我们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应原假设最多一个协整关系,我们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是接受的。因此,在5%的显著水平上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的构建

基于我们选择的变量:LGDP、LEX及LIM,我们构建3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为了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我们用模型滞后结构确定准则进行筛选,结果如表5:

表5 向量自回归模型滞后期的确定标准

注:*表示根据相应准则选择的滞后阶数。

根据表5的结果,5个评价指标全部认为应该选择的滞后期为2,即建立

VAR (2)。模型方程如下:

????

? ??+?????

?????

??

?

?-----+

????

?

??????? ??--+?????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LGDP LGDP LGDP

LIM LEX LGDP LIM LEX LGDP 3212

2211162.057

.018.009.015.009.005.011.067

.035.118

.051

.060.030.022.002.002.044.130.274.027.1εεε

实证结果显示模型总的拟合优度为0.989165,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6221。且所有单位根位于单位圆内(如图3),模型结构稳定,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四)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对VAR模型中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第一,中国出口总额(LEX)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LGDP)的Grange原因,表明出口确实能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也是如此,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贸易严重萎缩,进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出口总额的Grange原因,这有可能是由于出口得益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与商品的缘故。第二,进口总额(LIM)与国内生产总值(L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第三,进口总额(LIM)是出口总额(LEX)的Grange原因,而出口总额不是进口总额的Grange原因,这表明出口与进口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

(五)脉冲响应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它的系数是难于解释的,在分析VAR模型时,我们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是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随机扰动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根据实际分析的需要,下面分别给国内生产总值(LGDP)、出口总额(LEX)和进口总额(LIM)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如图4至图6,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图4 国内生产总值对自身的冲击图5 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击

从图4中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对自身的响应是同向的,在第4期达到最高点,并且以后各期慢慢收敛。图5说明,当在本期给出口总额一个正向冲击后,给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冲击在当期作用较小,从第2期以后开始稳定增长。这表明出口的某一冲击给国内生产总值带来同向的冲击,而且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持续影响。图6表明,当给本期进口总额一个正向冲击后,在前4期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以后各期开始稳定增长,总体表现为长期影响,但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显著大于进口的影响。

(六)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利用已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如表7:

表7 方差分解表

从表7中可以看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贡献率最大的是自身因素的变化,但是它对自身的贡献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在第5期贡献率为80.89%,而第10期下降为52.90%,但仍起主要作用。出口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贡献虽然在前2期很低,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第10期的贡献率达到32.95%。而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贡献在前5期都是很小的,在第10期达到14.15%,是一种长期效应,但出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远远大于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七、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反应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技术研究了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基于以上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

首先,虽然通过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得出三者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

其次,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得出出口是国内生产总值的Granger原因,但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出口总额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长期显著的拉动作用,并且出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远远大于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二)政策建议

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促进效应,这对于我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差分解分析显示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高达32.95%,进口的贡献度也达到14.15%,这充分说明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程度。

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波动、汇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遭遇严重下滑,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一方面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弊端:过度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另一方面警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外贸易和对内贸易的平衡。我国虽然已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贸易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当前存在着贸易顺差过大、贸易增长方式粗放两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

首先,要大力发展进口贸易,努力缓解贸易不平衡矛盾。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我们必须看到,长期的贸易顺差过大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进而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阻碍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同时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因此,我们要积极稳妥发展进口贸易,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通过扩大进口而不是抑制出口来促进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其次,着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同时抓紧研究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为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

创造有利条件。完善促进自主品牌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快优化和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中从低端向高端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

第三,要积极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种方式,必须协调发展。由于我国长期内需不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进出口,这势必会带来不利影响。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应化危机为机遇,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有效扩大内需,逐步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另外要保证人民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俞.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2):8–9

[2]魏巍贤.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1999(2):91 – 93

[3]吴汉嵩.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基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

[J].价值工程.2008(7):41-45

[4]谭俊兰.广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9(8):22-23

[5]赵娇.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7):91-93

[6]瞿凌云,文惠.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2009(4):76-77

[7]曾子娟,甄燕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对江苏省1985~2006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2008(2):123-125

[8] 王坤,张书云,马龙龙.中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2):75-77

[9] 万金金,谢进孝.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6(7):

60-62

[10] 金素,申钢强.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1):93-95

[11] 姜萱.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0):

33-34

[12]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3] 林宏,蔡宏波.中国对外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J].亚太经济.2007(5):

77-80

[14] 曹伟.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05(9):

19-22

[15] 张兴.基于VAR模型的中日贸易与日本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

究生学报.2006(6):59-63

[16] 张亚斌,易红星,林金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11):63-65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经济学中争议颇多的议题之一。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经济增长方面。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概说 在经验实证方面,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相关文献极多。我们这里仅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作一个大略区分: 1. 实证方法 早期的研究集中在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主要是探讨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大多采用建立在H-O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模型进行分析,论证贸易为各国带来的贸易利益,其中既有多国比较研究,也有单个国家的经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相关研究的焦点转向了注重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构建一些包含政策变量的贸易开放程度指标,取代或补充传统上采用贸易依存度的做法,如利默(E. Leamer, 1988)的开放指数、安德森和尼律(J. Anderson and P. Neary, 1994)的贸易限制指数等。二是尝试将一些反映贸易政策的变量或开放程度指标放进贸易模型当中,探讨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8)、帕吉克(L. Patrick, 1998)等人的研究是这种研究方法的代表。 此外,学者们对贸易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和回归方法与技巧也作了许多改进,如运用协整分析来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依然有许多支持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 2. 实证结果 早期关于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的研究,大多研究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在这些研究当中,颇具影响的、以各种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可见于如鲍德温(R. Baldwin 1963)、基辛(D. Keesing 1974)、米切里(M. Michaely 1977)、克鲁尔格(A. Krueger 1978, 1980)、巴拉萨(B. Balassa 1978,1982)、费德(G. Feder 1983,1985)、邹(P. Chow 1987)、雷安(R. Ram 1987) 和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3)等人的著述。弗兰克尔和罗默(Frankel and Romer, 1999)认为贸易与收入之间有积极的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认为,并不能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如纳克斯(R. Nurkse 1961)、普雷维什(A. Prebisch 1962)、辛格(H. Singer 1964)等较早的研究。晚一些的有庄格与马歇尔(W. Jung and P. Marshall 1985),他们根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格朗爵式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得到的结果认为,过去大量文献所肯定的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 Grossman and E. Helpman 1990, 1991)等人的内生经济增长分析的结论之一是,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并非必定有一种相互促进关系。罗吉格斯和罗吉克(F. Rodríguez and D. Rodrik 2000)在考察了一些主要的相关研究后认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证据不足。 二、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 1. 实证研究的起始阶段 有关贸易促进增长的实证分析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收集一些典型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研究。从60年代末开始,以埃默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课题的研究。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2974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

目录 一、理论研究综述 (3)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 (4) (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4)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 (5) (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6) 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 (8) (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 (8) (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 (9) (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10) (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1) 参考文献: (12) 致 (13)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4.7%。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 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Quah和 Rauch(1997)在生增长模型的框架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 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可以产

04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经济增长对贸易差额的影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能分析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能分析清楚两者各自在几个方面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外贸与资源优化配置 2、外贸乘数原理 3、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 4、哈罗德的三个命题 三、教学难点 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 四、教学时数:4.5 从外贸由生产决定以及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来看,外贸对经济增长只起辅助作用,但作用大小因国而异。一国经济发展是项系统工程,其中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资本积累、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等都是重要因素。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主要内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三方面影响: 优化配置资源、平衡国民经济、倍增国民收入 一、对外贸易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注意图中三点四线及贸易三角形) E点:原生产与消费均衡点P d 线:国内相对价格线 E'点:新生产点P w 线:国际相对价格线 C点:新消费者u 1 线:原社会无差异曲线 △CFE':贸易三角形(Trade Triangle)u 2 线:新社会无差异曲线它的经济含义是: ①水平的一条边FE'表示X2X3数量的X商品。 ②垂直的一条边CF表示Y2Y3数量的Y商品。 ③斜边CE'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 因为斜边CE'就是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P w,所以出口X2X3的X商品,进口 Y 2Y 3 的Y商品可以达到贸易平衡。

Y 图1 对外贸易与资源优化配置 图1描述了自由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均衡状况: 开放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是指国内生产在E'点生产的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组合是最优的,国内生产资源的配置是最合理的。国内消费者在C点消费,满足了消费效用极大化的要求。通过X商品的出口和Y商品的进口,开放经济中两种商品的供给都等于需求,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是确定的。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的均衡状态是建立在既定的国际商品相对价格基础上的,这种均衡是静态的局部均衡。 小结: 自由贸易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导致经济增长的过程: 一个国家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了相对有利的商品的产量,减少了相对不利的商品的产量,通过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相对不利的商品,总消费量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高。 二、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平衡的作用 开放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是:I+X=S+M,即S-I=X-M。 S-I为储蓄投资差额,X-M为贸易差额。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不足,需求不足,有些产品积压,这时可以增加出口使得国民经济恢复平衡。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过大,需求过大,有些商品不足,此时可以增加进口来使国民经济重新平衡。 小结: 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如果是由储蓄和投资不平衡引起的,即国民经济内部不平衡,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调整进出口加以调节,使国民经济达到平衡。 三、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 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原理是由凯恩斯的追随者,马克卢普(F. Machlup)和哈罗德(R. F. Harrod)等人在国内投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着。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图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出主流的声音。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着。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的最初思想。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与H-O理论推断相反的“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贸易自由化理论的新篇章。约翰.穆勒首先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促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析方法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此阶段主要理论有需求偏好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美国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出口较为单一且大量的开放型发展中国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分析指导老师:陈平路教授学生:李勤学号:M201373450 院、系班级:2013级FMBA1308班

目录 1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1 2 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 3 制造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 4 人名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7 5 总结,,,,,,,,,,,,,,,,,,,,,,,, 8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济的增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1978 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 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2 %;2000 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为2492 亿美元,2001 年进出口总额为5096.5 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2002 年猛增20% 以上,达到6207. 7亿美元;2003年出口总额达到8509. 9亿美元,净增数2300 多亿,比2002年翻一番;2004 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1547. 7 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5 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上升到500,成为第三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德国。2005年进出口额达到14221.2 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 2.8 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00; 进口6601.2 亿美元,增长17.6%。2006年1-9 月进出口总值为12726.1 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3 亿美元,增长26.500; 进口5813.8 亿美元,增长21.700; 进出口顺差1098.5 亿美元,增长60.4%。自200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已连续 4 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 3 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F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中国制造,金融等行业为例,一个代表了现在最高进出口贸易额,一个代表了未来发展,例子很具有代表性。同时配以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说明国内政策和全球化政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研究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政策经济增长 1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根据统计数据将进出口贸易和中国GD戌曾长趋势制成折线图,分别为图 1 和图 2 所示。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值和GDP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181.2 亿美元增长到157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5%;同期,中国商品进口额从200.2 亿美元增长到1394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7%。从1980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为探讨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1978―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 证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长期存在稳定性关系,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进口贸易更显著,与此同时,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针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中国 [中图分类号]F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004-04 一、引言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自此我国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经过近40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787亿元,2015年增加到6855058亿元,其中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35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55029亿元。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已成为

国内外学术的研究焦点,研究既有国家层面[1],又有城市群[2]、省域[3-4]和地级市城市[5];然而不同学者持不同的学术观点。Kwan和Cotsomitis [6]以及Kwan和Kwok[7]最早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的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在产出增长方程中出口变量是外生的,并且存在由出口到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陈华[8]对我国进出口额、GDP进行回归分析,认为我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整体促进经济增长;石传玉、王亚菲等指出在短时期内出口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显著 的促进作用,而长时期拉动作用并不明显[9];王永齐[10]通过构造贸易结构测度指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VAR 模型,得出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影响经济增长。为更好地探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1978―20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以及GDP等数据,利用Eviews80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后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探究中国近40年来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现状 (一)经济增长现状 自1978年后,中国GDP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36787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速方面,1978―1990年呈高速增长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经济增长幅度趋于平稳(见图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正文)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后期,在政府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手段之下,我国工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行销全球的背后,则是与世界各国大量的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比例相比前些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令国内相关部门担忧不已。外贸经济学在国内研究时间尚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决策者认为只有出口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认为进口则是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负面的作用。也有不少学者对于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却并不全面。因此,针对国内当前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国内经济现状研究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总结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自身的思考。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增长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In the lat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government a serie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measures, the scale of China's industry has expanded rapidly, becoming a "world factory"". Behind China's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it is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with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mpact of a series of facto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ratio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s, a significant change, this change caus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domestic concerns. Foreign trade economics in domestic research time is short,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policymakers think only exports to mak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import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economic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nd adverse effects, and from the micro level and macro level summar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put forward own thinking. 【Key words】import trade, export trade, economic growth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绪论 (4)

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调研报告

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调研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和国家要求,结合杭州市外贸出口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人员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出口信用保险工作,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是国家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国务院把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作为当前我国稳定外需的六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截至2010年9月中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保险及担保业务实现承保金额1269.3亿美元,在拉动我国出口规模提升、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等环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出口信用保险的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2010年上半年,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下,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实现承保规模88.9亿美元,同比增长208%,约占浙江省同期一般贸易出口额的19%。杭州市实现承保规模31.8亿美元(含省级公司),比去年同期增长195%,占同期全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的35.8%。三是企业利用信用保险融资金额大幅攀升。仅2010年上半年,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支持企业解决贸易融资金额就达到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超过去年全年的融资金额,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融通问题。四是信用保险报损金额逐步增长。2010年上半年,不含出运前保险和进口预付款保险,浙江分公司共接到报损案件322起,合计报损金额7509万美元,其中已决赔款金额合计1104万美元;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0%,但是报损金额同比增长13%。五是信用保险支持出口步伐加大。今年1-9月,已支持全国出口1000亿美元以上,其中,1至8月,支持出口到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业务423亿美元,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通过对消费、投资、出口的影响带动着经济的增长。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对于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来说,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有效地利用这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和机会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同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也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进出口的增长率一直领先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对外贸易依存度近几年也保持在40%以上的较高水平。显而易见,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拉动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产生“外溢效应”。因为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增加世界贸易总量,而且可以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使贸易参与国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都得到提高,使先进国家的技术和人力资本的资源能够逐级传递和扩散到落后国家,从而产生“外溢效应”。国际贸易的新原则应当从“比较成本优势”或“资源优势”向“技术或人力资本优势”转变,要强调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新要素的扩散性。在新增长理论看来,国际贸易不再是一方受益而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而是双方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从世界上总体资源的使用效率来看,北方向南方的技术转让并不是一件坏事,生产从发达国家流向欠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节约了大量资源,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落后国家通过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实现“赶超效应”。不过,技术不可能自发地从富国向穷国转移,而是有赖于提高跨国公司的作用,以及落后国家对技术转移的反应。 技术与人力因素在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增长理论完善和发展了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论。它通过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建立起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形成了内生增长理论。它指出,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尤其是在内生技术变化的结果。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论顺应了战后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高度化的趋势,阐明了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Lueas,1988)应用人力资本来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与人力资本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率、社会平均的和私人的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生产中的边际产出率正相关,与时间贴现率负相关。这一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使之内生化。从此,人力资本因素在西方主流派经济增长理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模型由两个模式组成,一是两时期模式,二是两商品模式。其中两商品模式被用来对两个厂商或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进行比较,它假定有两个国家或两个企业同时生产两种商品,并给出了各自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其比较的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可以很方便地测度不同国家人力资本积累率的高低,从而测度其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结果证明,人力资本增长率越高的国家,它的收入增长率也越高。正是由于各国在人力资本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各国在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差异。 关于资本倒流问题。发达国家的富余资本在 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流动。资本倒流现象引起了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界的高度注意,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资本为什么不从富国流向穷国》(Lucas,1989)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人力资本差异,人力资本的外部收益不一,资本市场的不同及政治风险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智力投资是增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生产比实物资本的生产更重要。“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很有启发意义。它说明,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 导读: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国际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FDI与国际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1 从国民财富实质谈网络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4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测度及方式创新 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8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30 复杂网络视角下中国国际贸易地位的探究_37 国际贸易_外国直接投资_技术进步和收入分配差距 4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对策探讨_ 48 国际贸易的全成本分析_基于政府视角的考察 50 国际贸易对污染_收入关系的影响研_省略_跨国家SO_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 56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商务英语应用分析 64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_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66 国际贸易水平_省际贸易潜力和经济波动 77 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99 国际贸易与城市化的相关性及其贡献的计量研究 101 二、发展篇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108 国际贸易中涉外贴牌生产中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 110 环境保护_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之路 118 基于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26 基于回归分析的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研究_129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31 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对策_ 138 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评述 140 浅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发展_ 146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148 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_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151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157 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阐释及经验证据 163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综述171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际贸易政策内生性理论分析 175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我国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实现了诸多进步,其对于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和解读,解析对外贸易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绪论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好帮助我们国经济也跟着迅猛的腾飞。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达到了历史最好的时期,不管是经济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对外贸易所间接带动的利益链条,也帮助我国实现了各方面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说,对外贸易经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大趋势下,我国已经从单纯的进出口关系发展到了更多种类的交流关系,过去从商品进出口的单纯输出或者输入,已经实现了各种经济交流活动,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通过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交流,这是人类实现共同进步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需要进一步认清关于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且作为主要的战略方式将一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目前我国必须做好多方面对外贸易的交流,实现扩大规模和获得更多效益。这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某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体现。不论是地区性质还是全球性质,经济一体化都是一种的必然方向,在这种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方向下,我国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一体化进程帮助国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U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 1亿元猛增至104790. 6 亿元,增长了约28. 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 6%o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 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 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 9%o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 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 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是一个理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试图检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在逻辑推理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从短期角度利用需求方法分析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做法并不可取,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从长期供给的角度来分析。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外贸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完全取决于它能否促进要素(尤其是特别短缺的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摘要题】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关系/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的关注和思考,一开始就不只是局限在贸易本身,而是始终都关心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会产生什么作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争论的回顾 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后来的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还有战后的D·R·纳克斯等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涉及到这一内容。而专门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并引发一系列争论则是从罗伯特逊开始。 1937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阐述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后来美籍爱莎尼亚学者纳克斯通过分析19世纪英国与新殖民地区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后,在20世纪50年代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认为:19世纪的英国(中心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过外贸带动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围国家)的经济增长,外贸起到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关键因素,是中心国家经济增长使得对初级产品需求的扩大。这样,初级产品的生产国即外围国家就成为国际分工格局的受益者,其初级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而高度的出口增长率会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出口部门的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其他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单项选择题 1、出口消费增长大于进口消费增长,贸易增长大于经济增长属于( )消费效应。 A.超顺贸易 B.顺贸易 C.逆贸易D?超逆贸易 2、国际贸易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属于( )。 A.资源效应 B.联系效应C竞争效应D.学习效应 3、“贫困化增长”由( )提出。 A.科登 B.卢卡斯 C.巴格瓦蒂 D.普雷维什 4、出口增长小于进口增长,贸易增长小于经济增长属于( )。 A.顺贸易B超顺贸易C.中性贸易 D.逆贸易 5、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对( )征收的关税最高。 A.中间产品 B.初级产品 C.消费品 D.机械设备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一国是限制还是鼓励发展对外贸易可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 ) A.内向型B初级型C.外向型 D.次级型 2、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可分为( )。 A.生产效应 B.综合效应 C.消费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 3、初级出口导向战略主张出口( )。 A.农产品 B.消费品 C.矿产品 D.工业制成品 三、判断题 1、进口替代贸易发展模式是以进口产品取代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的贸易发展模式。( ) 2、发展中国家如实施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模式,必实施宽松贸易政策。( ) 3、发展中国家如实施进口替代型贸易发展模式,必实施保护贸易政策。( ) 4、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一般都实施本币贬值政策。( ) 四、名词解释 1、进口替代战略 2、出口导向战略 3、经济增长的生产效应 4、经济增长的消费效应五、简答题 1、简析“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2、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有哪几种?其综合效应如何? 3、什么是进口替代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其实施效果如何? 4、什么是出口导向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它有哪些优缺点? 5、世界银行总结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战略有哪几种类型?得出哪些结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C 、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