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氓》导学案 新课改模式

《氓》导学案 新课改模式

《氓》导学案 新课改模式
《氓》导学案 新课改模式

《氓》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4、培养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在诗中的表现,体会其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积累

1、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由周王朝通过各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撰而成的。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五经》中以《诗经》最有文采。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葩”,此作华丽有文采解。

后来《葩经》被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的段落称之为“章”)。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歌曲或者山野传唱的民歌。(共160篇)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就像奥地利歌剧一类的高雅音乐。(共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即直陈其事;指铺陈排比,也可以是直接铺叙,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例如:《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比,即比喻,就是打比方;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即景生情、托物兴感,由具体事物引发想象和联想。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以《关雎》为例。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谓之‘思无邪’”。

2、字音

氓之蚩.蚩()匪.来贸丝()送子涉淇.()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载.笑载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室劳矣()其笑矣

()则有泮总角.之宴()

3、通假字

将子无.怒于.嗟鸠兮

匪.我愆期犹可说.也隰则有泮.

4、词义

将.子无怒以我贿.迁载.笑载.言女也不爽.

信誓旦旦

..士也罔极.泣涕.涟涟靡.室劳矣5、词类活用

其黄.而陨士贰.其行

二三

..其德三岁食贫.6、古今异义

氓.之蚩蚩

至于

..顿丘

三岁

..食贫

总角之宴.

7、文言句式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8、相关成语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二、信息筛选

1、自读全诗,思考:这首诗讲述了怎样一个爱情故事?每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一直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阅读全诗,感受一

下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

1、学习“恋爱”部分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并说说在这些场景中表

现了两人什么性格。(提示: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2)“乘彼垝垣”六句表现了姑娘怎样的心理与性格?

(3)提问:“尔卜尔筮”等四句表明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

(4)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2、学习“婚变”这一部分。

(1)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2)提问:比兴的艺术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直,举一两例并说说比兴手法的特点。《氓》中的比兴句应该怎样理解?用比兴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提问: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4)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提问:结合文章的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3、研习“决绝”部分。

(1)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2)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提问:同学们可议一议,想一想,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

(4)提问: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对比?

(5)关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节还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

4、提问: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的?

5、提问:文中三次出现了“淇水”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反映出人物怎样的心境?

6、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拓展探究

1、《氓》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生活画卷?

2、本诗的写作特色

五、背诵并默写第三、四章节。

《氓》导学案

湘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案班级___姓名____ 课题:氓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编写人:阳辉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编写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难点:在诵读中基本把握故事情节,初步体会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三、教与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氓.()蚩.蚩()匪.来贸丝()乘彼垝垣 ..( )()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 () 桑葚.()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 犹可说.也() 其水汤.汤()靡.有朝矣( ) 士也罔.极( ) 渐.车帷裳.( )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编成于战国时期,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 C.“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 D.“国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礼的民歌。 (三)重点精练和疑点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现象 (1)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二三其德.()言.既遂.矣() 隰.则有泮()秋以.为期()以.望复关() (2)古今异义 至于 ..顿丘古义:今义: 泣涕.涟涟古义:今义: 女也不爽 ..古义:今义: 总角之宴.古义:今义: (3)通假字

氓 优秀实用导学案(两课时)含答案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学教稿编号 16 课题:《氓》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制作人:薛振华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年11月 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并默写本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一.了解《诗经》 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情爱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作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以“赋”“比” “兴”为主要表现手法,许多诗篇采用重章迭唱的形式,句中多重言、双声、叠韵词,音节和谐,语言朴素,很有艺术魅力。 2、《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共40篇。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二、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 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氓》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氓》基础知识练习 《诗经》 1、下列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qiān)期白头偕(jiē)老尔卜尔筮(shì)淇水汤汤(shāng) B、体无咎(jiù)言夙(sù)兴夜寐渐(jiàn)车帷裳雨雪霏(fēi)霏 C、将(qiāng)子无怒象弭(mǐ)鱼服小人所腓(féi)四牡(mmǔ)业业 D、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jiù)自我徂(cú)尔于(yú)嗟鸠兮 1、C(偕xié;B渐jiān;D疚jiù于xū)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B(A夙,夜,名词作状语 C象,鱼,名词作状语 D雨,名词用为动词) 3、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形容词,快乐。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动词,访问,探问。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载:动词,承载。 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动词,遮蔽。 3、C(载连词“又”) 4、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见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二三其德吾其还也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4、D(以:连词,表目的;介词,把。其:他,代词;表祈使、商婉的副词) 5、比较下边句子加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5、C(从另一个角度考查实词意义和用法) 6、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6、A(根据课文注释,辨别通假字)

《氓》导学案

《诗经》两首 《氓》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掌握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匪我愆.期()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 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 至于 ..顿丘:将.子无怒: 秋以为 ..期: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女也不爽.:

《氓》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氓》导学案 必修教案 0111 09:53 :: 《氓》导学案 德育之爱情观教育 学习设想: 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虽然然老师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慢慢熏陶感染,以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他们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 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 学习过程: 一.预习 (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1)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 (2)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通仇):配偶。 (3)参差:长短不齐。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 (4)思:语助。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5)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 (6)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 2、《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高一语文导学案-氓

高一语文导学案 ——《氓》 学习目标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6、全力以赴投入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学习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法 1、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2、完成预习案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一、教材助读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二、注音 匪:()汤:()愆:()徂:()

高一语文必修二 《氓》翻译及读音详解

1、诗经:氓méng [原文] 氓méng之蚩蚩(chi chi),抱布贸丝。匪(f ě i)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q í),至于顿丘。 匪我愆(q i ā 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原文]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译文]登上高高的墙台遥望,我的爱人在哪个复关?高台远眺仍然不见复关,止不住思念泪下涟涟。转尔复关便在眼前,难禁欢喜言笑晏晏。 你龟卜蓍筮请示上天,卦示兆象全无凶言,请带着你的车马前来,把我和嫁妆带到你那边。 [原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u)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dān兮,不可说tuō也。 [译文]当满枝桑叶未曾飘落,叶片青翠润泽。嗟叹无知的雀鸟呵,怎能为桑椹的香美迷惑。嗟叹善良的女子呵,怎能被男子的甜言蜜语中迷惑。

男子也会在爱情中迷惑,可他们仍然可以解脱,设若女子被爱情困住,怎能再全身而退从中解脱? [原文]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u)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shāng shāng,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 [译文] 当满枝桑叶片片飘落,叶片枯黄萎顿没入尘土。自从我嫁为你家之妇,多年来不曾抱怨含辛茹苦。(某年)淇水浩浩汤汤,浸湿我车上的幔帷服裳。 我未有分毫违背人妇之德,你却何时尽到了人夫之责。你言行多变没有定则,你三心二意翻覆无德。 [原文]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u)兴夜寐mèi,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dào矣。 [译文] 来到你家为妇多年,为家务劳苦何曾有变,每日晏卧早起不知疲倦,这样的日子非止一天。(娶我前你温言好语如何动人,)娶到我好话俱都变成废言,笑颜也渐渐转为怒面。 可叹兄弟不知个中细节,见我回家还拊掌发笑。(我心中酸苦无处倾诉,)静静思想所有一切,叹所托非人何其悲戚。 [原文]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yàn yàn。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你说过我们要白头偕老,今日老尚未至已使我生怨。淇水

《氓》导学案-答案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 一、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意。 2、检查订正。 二、积累整合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2、《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

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二)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互释疑问。 (三)全诗理解 1、完成本文结构图: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氓》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当代女作家安意如如此评价《诗经》:“《诗经》是彼岸花,即使无法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上节课,通过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诗经》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细细品鉴。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诗经·氓》中的卫女形象给予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 二、细读文本,探究卫女形象 师:《氓》作为《诗经》中一首较为完备的叙事性的抒情长诗,把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因其叙述女子的一生,故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那么,将回忆与现实勾连在一起的是哪个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将二者相融?生1:第三自然段。用了比兴的手法。 师:既然是回忆,着重写了女子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省,那么最能体现这一反省的是哪句诗中的哪个字眼呢? 生2:“犹可说也”中的“说”字。 师:“说”字只强调了“脱身”,并不能体现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深刻反省。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生3:“无与士耽”中的“耽”字。“耽”是沉溺的意思,这里以劝诫的口吻告诉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省。 师:很好。“耽”字,即“沉溺”,也有“耽搁”的意味。女子沉醉于爱情之中难以自拔,男子一旦变心,女子被弃或被耽搁就成了必然。整首诗中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耽”的表现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并分析。

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子送“氓”渡过淇水,既是对其“来即我谋”的内心认可,也是她对男子依依不舍,情义绵绵的体现。 师:这事实上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哪种感情? 生:(齐答)痴情。 师:对,也就是同学们概括的“依依不舍,情意绵绵”。还有哪位同学能找到相关诗句?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如此迁就男子,足见她对男子用心之专。 师:这正说明女子在热恋中,看男子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是暴躁的性格,无理的发怒,又何尝不会误解为男子的热切焦急,何尝不会感到甜蜜爱意。这几句诗中,女子“耽”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生6:多情温婉,迁就男子。 师:非常棒!继续找。 生7:“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既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也写出了她见到男子时的欢喜。 师:登高望远,恋爱中的女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是何等热切,在爱情面前,既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煎熬,又有“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痴情,更有身陷情网、难以自拔的坚守。 生8:“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也能看出女子的热情和焦急,很着急要嫁给对方。 师:是的。催促婚事本应是男子,到这里却是女子着急了:既然占卜算卦都很顺吉,那为什么还不“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呢?女子对婚姻抱有怎样的热切憧憬啊。然而,这种主被动的易位,已经为女子被弃的命运埋下了种子。当然我们也能够看出女子的热情主动和单纯草率。 师:杜拉斯曾说“迷恋是一种吞食! ”想象中的美好很容易被现实的残酷击碎,面对被弃的现实,女子能“静思”“自悼”。那么整首诗中女子的“自悼”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完整word高一语文必修二《氓》翻译及读音详解.docx

1、诗经:氓méng [ 原文 ]氓méng之蚩蚩(chi chi),抱布贸丝。匪(fěi)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qí),至于顿丘。 匪我愆(q i ān )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 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 原文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译文 ] 登上高高的墙台遥望,我的爱人在哪个复关?高台远眺仍然不见复关,止不住思念泪下涟涟。转尔复关便在眼前,难禁欢喜 言笑晏晏。 你龟卜蓍筮请示上天,卦示兆象全无凶言,请带着你的车马前来,把我和嫁妆带到你那边。 [ 原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u)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dān。 士之耽兮,犹可说 tu ō也;女之耽 dān兮,不可说 tu ō也。 [ 译文 ] 当满枝桑叶未曾飘落,叶片青翠润泽。嗟叹无知的雀鸟呵,怎能为桑椹的香美迷惑。嗟叹善良的女子呵,怎能被男子的甜言蜜语中迷惑。

男子也会在爱情中迷惑,可他们仍然可以解脱,设若女子被爱情困住,怎能再全身而退从中解脱? [ 原文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u)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shāng shāng,渐 ji ān车帷裳cháng。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 wǎng 极,二三其德。 [ 译文 ]当满枝桑叶片片飘落,叶片枯黄萎顿没入尘土。自从我 嫁为你家之妇,多年来不曾抱怨含辛茹苦。(某年)淇水浩浩汤汤, 浸湿我车上的幔帷服裳。 我未有分毫违背人妇之德,你却何时尽到了人夫之责。你言行多变没有定则,你三心二意翻覆无德。 [ 原文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u)兴夜寐 mèi,靡 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 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 dào矣。 [ 译文 ]来到你家为妇多年,为家务劳苦何曾有变,每日晏卧早 起不知疲倦,这样的日子非止一天。(娶我前你温言好语如何动人,)娶到我好话俱都变成废言,笑颜也渐渐转为怒面。 可叹兄弟不知个中细节,见我回家还拊掌发笑。(我心中酸苦无处倾诉,)静静思想所有一切,叹所托非人何其悲戚。 [ 原文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yàn yàn。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译文 ] 你说过我们要白头偕老,今日老尚未至已使我生怨。淇水

氓(公开课教案)(整理精校版)

氓(公开课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7 :: 4.1氓(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三、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在教师的提示下掌握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没有提到这点。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于:通“吁”,感叹词。说:通“脱”,摆脱,脱身。泮:通“畔”,边岸。 四、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五、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高一语文必修二 《氓》翻译及读音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二《氓》翻译及读音详解 1、诗经:氓méng [原文] 氓méng之蚩蚩(chi chi),抱布贸丝。匪(f ě i)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q í),至于顿丘。 匪我愆(q i ā 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 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 订为婚期吧。 [原文]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译文]登上高高的墙台遥望,我的爱人在哪个复关?高台远眺仍然不 见复关,止不住思念泪下涟涟。转尔复关便在眼前,难禁欢喜言笑晏晏。 你龟卜蓍筮请示上天,卦示兆象全无凶言,请带着你的车马前来,把 我和嫁妆带到你那边。 [原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u)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dān兮,不可说tuō也。 [译文]当满枝桑叶未曾飘落,叶片青翠润泽。嗟叹无知的雀鸟呵,怎 能为桑椹的香美迷惑。嗟叹善良的女子呵,怎能被男子的甜言蜜语中 迷惑。男子也会在爱情中迷惑,可他们仍然能够解脱,设若女子被爱 情困住,怎能再全身而退从中解脱?

[原文]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u)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shāng shāng,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 [译文] 当满枝桑叶片片飘落,叶片枯黄萎顿没入尘土。自从我嫁为你家之妇,多年来不曾抱怨含辛茹苦。(某年)淇水浩浩汤汤,浸湿我车上的幔帷服裳。 我未有分毫违背人妇之德,你却何时尽到了人夫之责。你言行多变没有定则,你三心二意翻覆无德。 [原文]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u)兴夜寐mèi,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dào矣。 [译文] 来到你家为妇多年,为家务劳苦何曾有变,每日晏卧早起不知疲倦,这样的日子非止一天。(娶我前你温言好语如何动人,)娶到我好话俱都变成废言,笑颜也逐步转为怒面。 可叹兄弟不知个中细节,见我回家还拊掌发笑。(我心中酸苦无处倾诉,)静静思想所有一切,叹所托非人何其悲戚。 [原文]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yàn yàn。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你说过我们要白头偕老,今日老尚未至已使我生怨。淇水 第2 / 3页 波涛滚滚却也有岸,隰河壮阔也看得到边。当年我们梳着总角会宴,彼此言笑晏晏两小无猜。 当时你信誓旦旦何其真诚,当时我岂能料到你今日食言。当时的不料今日既已出现,你我恩情岂不须至此了断!

《诗经 氓》导学案

《诗经?氓》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复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关于《诗经》 1、了解《诗经》 (1)、总说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后三家诗亡佚,仅存《毛诗》。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分为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ai〕、鄘〔y 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kuai〕、曹、豳〔bīn))。共160篇。 《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的来源: 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

《诗经 氓》导学案教师版

《诗经氓》课前双基预习案第一课时(A) 编写:方孝龙审定:曾良策王典馥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一、《诗经》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

2013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10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巅峰冲刺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3.下列各城市中属于六朝古都的是()。 A.北京 B.开封

C.西安 D.南京 4.《论语?侍坐》中性格既恬淡又潇洒放达的弟子是()。A.子路 B.公西华 C.冉有 D.曾皙 5.《诗经?氓》中的“氓”是一个()。 A.痴情的人 B.负心的人 C.勇敢的人 D.虚伪的人 6.“小李杜”是指()。 A.李白和杜甫 B.李之仪和杜牧 C.李赞和杜甫

D.李商隐和杜牧 7.“日、月、水、山”几个字都是()字。 A.会意 B.象形 C.形声 D.假借 8.《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 A.马尔克斯 B.萨特 C.加缪 D.约瑟夫?海勒 9.“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暗喻 B.明喻 C.通感

D.借喻 10.“不惑”是指()岁。 A.20 B.30 C.40 D.50 11.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12.《论语》有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体现在教育中即()。 A.行不言之教 B.因材施教 C.情境陶冶

《氓》导学案答案

“自主互动”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制人:辛宗国审稿人:丁少华 姓名:第组组长检查签字: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预习 一、制作知识卡片:(结合《阳光课堂》“文学常识”部分完成) 1、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 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 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才更名为“诗经”。(“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 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2、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 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 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 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 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

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彼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二、夯实语文基础。 1、利用早自习预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阳光课堂》“新课导学”部分。 2、由各小组长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签名。 3、课前教师检查学生掌握落实情况。 三、整体感知课文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诗?是用第几人称进行叙事抒情的? 从内容上看,《氓》是一首爱情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氓》是一首叙事诗。是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抒情的。 2、从每节中找出一句诗句作为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在此基础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氓word导学案

【关键字】高中 <<诗经·氓>>教案 学习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把握诗经的有关常识,认识诗经的地位。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 难点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教学构想: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味古代爱情的心酸。 2.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4.布置小作文题目。让学生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予以评述。 (一)预习案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完整版)诗经氓优质课教案

诗经·氓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诗经》的文学价值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探究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教学方法 诵读发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方红笺承载了薛涛无尽的爱恋;一枝青梅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飞花飘零了黛玉满腹的爱恨;无际的沙漠抚慰了三毛不羁的灵魂;而滔滔的淇水见证了女子艰辛的情路。淇水与女子的生活和命运始终相随,我们就随着缓缓的淇水去见证一下女子的喜怒与哀乐。 二、常识积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内容上: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三、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女子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讲解其中字词,推测事情变化) 4.请仔细品味这些地方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第一、二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第三、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第五、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四、细嚼慢咽——把书读厚 一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恋爱的甜蜜 1.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一写此时的淇水是什么样的? 淇水:平静安详波澜不惊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会看到什么样的两个人?请找出描写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写——动作:送、涉、将、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写——蚩蚩、即、卜筮 间接描写——无怒 ——憨厚、老实、认真、暴躁易怒 (他们在这里盟誓,在这里分别,淇水是那么的静缓、安详,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其事 再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的沉痛 1.再次写到淇水,淇水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汤汤: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 情海波澜命运动荡心潮澎湃愤愤难平 2.淇水浩荡,女子的内心愤愤难平,从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愤然直抒惨痛教训,语调激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诚恳审视自身不足,内心愤然 3.女子最想说的莫过于刚才讲过的那些教训和被弃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桑树呢?在诗经里有没有写植物的地方?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