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

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 —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 —L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 —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7.在IS 和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

解答: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 和LM 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 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 较近,当这样的IS 和L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解答: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

9.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其现值是1201.032

≈113.11(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故值得投资。

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

1251.033≈114.39(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1301.034

≈115.5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是:1201.052≈108.84(万美元),1251.053

≈107.98(万美元),130

1.054≈106.95(万美元)。因此,也都值得投资。

10. 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

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则120万美元、125万美元和130万美元的现值分别是120/1.042≈110.95(万美元)、125/1.043≈111.12(万美元)和130/1.044≈111.12(万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10.95/1.032≈104.58(万美元),111.12/1.033≈101.69(万美元),111.12/1.034≈98.73(万美元)。

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4%,利率是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

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实际利率为3%,因此名

义利率约为7%,这样,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为:1201.072≈1201.145≈104.81(万美元);1251.073

≈1251.225≈102.03(万美元),1301.074≈1301.311

≈99.18(万美元)。 11. (1)若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5r ,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 =-40(亿美元)+0.25y ,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5r , 则当r =4时, i =100-5×4=80(亿美元); 当r =5时, i =100-5×5=75(亿美元); 当r =6时,i =100-5×6=70(亿美元); 当r =7时, i =100-5×7=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 =-40(亿美元)+0.25y , 根据均衡条件i =s , 即100-5r =-40+0.25y , 解得y =560-20r , 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y , 当r =4时, y =480(亿美元); 当r =5时, y =460(亿美元); 当r =6时, y =440(亿美元); 当r =7时, y =420(亿美元)。

(3)IS 曲线如图14—1所示。

图14—1

12. 假定:

(a)消费函数为c =50+0.8y ,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5r ;

(b)消费函数为c =50+0.8y ,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10r ;

(c)消费函数为c =50+0.75y ,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10r 。

(1)求(a)、(b)、(c)的IS曲线;

(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1)根据y=c+s,得到s=y-c=y-(50+0.8y)=-50+0.2y,再根据均衡条件i=s,可得100-5r=-50+0.2y,解得(a)的IS曲线为y=750-25r;同理可解得

(b)的IS曲线为y=750-50r,(c)的IS曲线为y=600-40r。

(2)比较(a)和(b),我们可以发现(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一些。

(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c)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

13.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 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解答:(1)由于货币需求为L=0.2y-5r,所以当r=10,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10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同理,当r=8,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当r=6,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如图14—2所示。

图14—2

(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即L=M S,由L=0.2y-5r,M S=m=M/P=150/1=15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0.2y-5r=150,即

y=750+25r

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

y =1 000,r =10

y =950,r =8

y =900,r =6

……)

(3)LM 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y 和利率r 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 曲线。也就是说,LM 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根据(2)的y =750+25r ,就可以得到LM 曲线,如图14—3所示。

图14—3

(4)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 ′曲线为0.2y -5r =200,即y =1 000+25r 。这条LM ′曲线与(3)中得到的这条LM 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250个单位。

(5)对于(4)中这条LM ′曲线,若r =10,y =1 100亿美元,则货币需求L =0.2y -5r =0.2×1 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 S =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14.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 表示,价格水平用P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 =ky -hr 表示。

(1)求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 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k =0.20,h =10;k =0.20,h =20;k =0.10,h =10时LM 的斜率的值。

(3)当k 变小时,LM 斜率如何变化;h 增加时,LM 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若k =0.20,h =0,LM 曲线形状如何?

解答:(1)LM 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实际货币供给为M P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P

,假定P =1,则LM 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 -hr =M

即 r =-M h +k h

y

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k /h 。

(2)当k =0.20,h =1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

k h =0.2010=0.02

当k =0.20,h =2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

k h =0.2020=0.01

当k =0.10,h =1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

k h =0.1010=0.01

(3)由于LM 曲线的斜率为k h

,因此当k 越小时,LM 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 越大时,LM 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 =0.2,h =0,则LM 曲线为0.2y =M ,即

y =5M

此时LM 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 的直线,h =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 的古典区域的情况。

15.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 =100+0.8y ,投资i =150-6r ,实际货币供给m =150,货币需求L =0.2y -4r (单位均为亿美元)。

(1)求IS 和LM 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答:(1)先求IS 曲线,联立

错误!

得y =α+βy +e -dr ,此时IS 曲线将为r =α+e d -1-βd

y 。 于是由题意c =100+0.8y ,i =150-6r ,可得IS 曲线为

r =100+1506-1-0.86

y 即 r =2506-130

y 或 y =1 250-30r 再求LM 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 =150,货币需求L =0.2y -4r ,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得

150=0.2y -4r

即 r =-1504+120

y 或 y =750+20r

(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得到,即

错误!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LM陡峭,IS也陡峭;

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

D.LM平缓而IS陡峭。

解答:C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

D.LM和IS一样平缓。

解答:C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 g·ΔG(k 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

解答:A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解答:B

5.“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解答:C

6. 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 =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解答:(1)由IS曲线y=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25r联立求解得,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950-50r得均衡收入y=950-50×6=650,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i=140-10×6=80。

同理我们可用同样方法求2):由IS曲线和LM曲线联立求解得,y=500+25r=800-25r,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代入y=800-25r=800-25×6=650,代入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5r=110-5×6=80。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1)和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的情况:由y=c+i+g,IS曲线将为y=40+0.8(y-t)+140-10r+80=40+0.8(y-50)+140-10r+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1 100-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错误!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用相同的方法来求2)的情况:y=c+i+g=40+0.8(y-50)+110-5r+80,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y=950-25r,与LM曲线y=500+25r联立可解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7.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0.8y 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90+0.8y d+140-5r+50

=90+0.8(y-50)+140-5r+50

=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y=1 200-25r(1)

由L=0.20y,M S=200和L=M S可知LM曲线为0.20y=200,即

y=1 000(2)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1)、式(2)得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5r=140-5×8=100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90+0.8y d+140-5r+70

=90+0.8(y-50)+140-5r+70

=26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

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

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5r=140-5×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图15—1。

图15—1

8.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0.8y d,t =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60+0.8y d,t=100,i=150,g=10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c+i+g=60+0.8y d+150+100

=60+0.8(y-t)+150+100

=60+0.8(y-100)+150+100

=230+0.8y

化简整理得

y=1 150(1)

由L=0.20y-10r,M S=200和L=M S得LM曲线为

0.20y-10r=200

即y=1 000+50r(2)

(2)由式(1)、式(2)联立得均衡收入y=1 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c+i+g=60+0.8y d+150+120

=60+0.8(y-100)+150+120

化简得y=1 250,与LM曲线y=1 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 250,均衡利率为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草图15—2表示。

图15—2

9. 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亿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但图(a)的IS为y=1 250亿美元-30r,图(b)的IS 为y=1 100亿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解答:(1)LM曲线为y=750亿美元+20r,当IS曲线为y=1 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750+20r=1 250-30r,解得r=10,y=950;当IS曲线为y=1 100亿美元-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为:750+20r=1 100-15r,解得r=10,y=950。图(a)和图(b)分别如下所示(见图15—3):

图15—3

(2)若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 =0.20y-4r,货币供给为170亿美元,可得0.20y-4r=170,即LM曲线为y=850+20r。当IS曲线为y=1 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50+20r=1 250-30r,解得r=8,y=1 010。当IS曲线为y=1 100亿美元-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50+20r=1 100-15r得到,解得r=7.1,y=992.9。所作的LM′曲线如图15—3(a)和图15—3(b)所示。

(3)图形(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图15—3(a)和图15—3(b)中的IS曲线的斜率不同。图15—3(a)中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图15—3(b)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大一些。

10. 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 250亿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示上述情况。

(2)当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解答:(1)LM方程可以由M S=L,即150=0.20y-4r得到,解得y=750+20r。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联立方程y=1 250-30r和y=750+20r 得到,解得r=10,y=950(亿美元)。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为150=0.25y-8.75r,即y=600+35r,均衡收入y=950。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见图15—4):

图15—4

(2)当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时,在图(a)中,LM方程将变为y=850+20r,在图(b)中,LM′方程将变为y=680+35r。LM和IS联立求解得r=8,y=1 010。LM′和IS联立求解得r=8.77,y=987。可见,(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a)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中的利率系数(4<8.75),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美元,(a)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11. 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5r。

(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解答:(1)先求IS方程,根据s=i,得-100+0.2y=140-5r,解得IS方程为:y=1 200-25r。再求LM方程,根据M=L,得200=0.20y,即y=1 000(亿美元)。可解得均衡收入y=1 000(亿美元),均衡利率r=8。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如下(见图15—5):

图15—5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LM曲线将向右平移100个单位(因

为此时y=1 100亿美元)。均衡收入y=1 100(亿美元)时,均衡利率r=4,消费c=100+0.8×1 100=980(亿美元),投资i=140-5×4=120(亿美元)。

(3)由于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直于横轴(y 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12.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如图15—6所示,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移至LM′,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 左移至IS′,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

图15—6

13.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解答:(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曲线,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曲线处,从而利率仍旧为r0,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曲线的交点E2。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曲线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与IS′曲线的交点E3。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至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1(y1<y2)。上述情况可以用图15—7表示。

图15—7

14.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解答:按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将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遭受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再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即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这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被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即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下跌而不会上升,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 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则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有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无效。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15.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

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解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IS—LM图形上的表现也不相同,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1)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图15—8(a)中,投资需求曲线从I0左移到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I1I0,即从I0减少到I1,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曲线要左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LM曲线不动)的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1I0。在图15—8(b)中,设IS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IS0左移到IS1,结果使收入从y0降到y1,利率从r0降到r1,在图15—8(a)中,当利率降为r1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I1,而是下降到I′1,因此少降低I1I′1的数额。

图15—8

(2)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IS曲线左移。假定左移情况也是图15—8(b)中的IS0曲线移动到IS1曲线,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y0和r0降到y1和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0,但是由于利率从r0降到r1,因而投资得到刺激,投资量从I0增加到I′0,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

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

1-β(1-t)

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

元=1×1

1-0.8×(1-0.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

2.5美元=1×1

1-0.8×(1-0.25)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

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11.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那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向变动?

解答: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

12.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解答: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地增加,这是政府的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是形成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征收的通货膨胀税;而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政府的债务筹资。

13.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c=100+0.8y d(消费)

i=50(投资)

g=200(政府支出)

t r=62.5(政府转移支付)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t=0.25(税率)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 =1 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 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 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答:(1)由模型

错误!

可解得均衡收入为

y =100+0.8t r +i +g 0.2+0.8t =100+0.8×62.5+50+2000.2+0.8×0.25

=1 000

(2)当均衡收入y =1 000时,预算盈余为

BS =ty -g -t r =0.25×1 000-200-62.5=-12.5

(3)当i 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y =a +b ·t r +i +g 1-b (1-t )=100+0.8×62.5+100+2001-0.8(1-0.25)=4500.4=1 125

这时预算盈余BS =0.25×1 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12.5变为18.75,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从而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y *=1 200,当i =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 *=ty *-g -t r =300-200-62.5=37.5

当i =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5)若i =50,g =250,y *=1 200,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 *=ty *-g -t r =0.25×1 200-250-62.5

=300-312.5=-12.5

(6)从表面看来,预算盈余BS 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这样简单地用BS 去检验财政政策的方向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 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税率t 和政府购买g 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 从赤字(-12.5)变成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就是错误的。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y *=1 200,当i =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为37.5,当i =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y *衡量的BS *也没有变化,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中,尽管ty *未变,但g 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37.5变为-12.5,因此,表现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BS *而不是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14.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H 、C u 、RR 、ER 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M 和D 代表货币供给量和活期存款,则

H =C u +RR +ER (1)

M =C u +D (2)

即有 M H =C u +D

C u +RR +ER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 ,则得 M H =C u /D +1C u /D +RR /D +ER /D

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 u /D 是现金存款比率,RR /D 是法定准备率,ER /D 是超额准备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15.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 c =C u D =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 =0.18,试问货币

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货币乘数为k m =1+r c r c +r = 1.380.38+0.18

=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 =100×2.46=246(亿美元)。

16.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 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供给M =1 000+400/0.12=4 333.33(亿美元)。

(2)若法定准备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 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 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 000+2 000=3 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1 33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 =10×10.12

=83.33(亿美元)。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 —LM 模型中,由P (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

页1页,第10共. 二、各章知识点分析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了解与识记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 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 5、GDP折算数 二、理解与分析 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了解与识记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 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 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 2、IS曲线的含义 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 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 5、LM曲线的含义 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 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 页2页,第10共. 一、了解与识记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理解与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 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 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 二、理解与分析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 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 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了解与识记 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4.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5.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6.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7、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C )。 A、1.6; B、2.5; C、5; D、4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1. 宏观经济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 新古典学派主要由哪些学派构成?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参考答案 1.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有两个主要的源头:一是罗斯福新政,它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二是凯思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答:新古典学派主要由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三个学派构成。 货币学派认为,“滞胀”的基本原因是政府频繁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致。实际财政政策基本上是不会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起作用的,它只对经济的名义变量起作用,所以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自发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加上政府频繁交替使用紧缩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他们主张政府其本上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藏发起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失业也会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合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作出调整。所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在短期内起作用,其效果也不可靠,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要比政府政策可靠得多。理性预期学派并没有提出政策上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它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避免那些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干预性措施。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滞胀”的,他们的基本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了税率变动与税收总额变动关系的著名拉弗曲线。供给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从长期方面来考虑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这为后来各国普遍实行的长期性的税收调节计划和其他旨在长期对经济起作用的经济讨划,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 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 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D.购买40股股票 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交付 D.转移支付 17.所谓净出口是(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期末重点总结

1、二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①二部门(企业+家庭): 均衡产出:Y=C+I 投资储蓄恒等式:I=S ②三部门(企业+家庭+政府): 均衡产出:Y=C+I+G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 ③四部门(企业+家庭+政府+进出口) 均衡产出:Y=C+I+G+净出口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 (M-X) 其中:(M-X)是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2、凯恩斯消费理论: ①消费函数: 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MPC=△C/△Y 或β=△C/△Y APC:平均消费倾向 APC=C/Y 消费函数可以写为: C=a+bY a是自发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 ②储蓄函数: 同理,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函数写为: S=-a+(1-b)Y ③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的关系 (1) Y=S+C (2) APC+APS=1;MPC+MPS=1 (3) APC、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APC>MPC; APS、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APS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汇编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 ,L>M; C.i>s ,LM 5. 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 8.()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9.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A.失业率的波动;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D.国民收入的波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定义全攻略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 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 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 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综合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 值。实际GDP是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 要有的支出。 6.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8.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 收支变动的比率。 1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向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 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 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14.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5.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 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偏好陷阱”。 16.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I表示)。在狭义的货 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2表示)。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3表示)。 17.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 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变动 的政策。 19.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0.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 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1.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 生产的状态。 22.失业率是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23.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 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