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11月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3年11月)

2013年11月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据此可推断当时

A.公元纪年法产生

B.战国七雄并立

C.诸侯王割据称雄

D.宗法制度瓦解

2.白居易在谈到给事中时说:“诏令有不对的地方,可以退还;司法判案不公,可以纠正;遇到申冤无门的人,可与御史共同受理;用人部门选人不当,可以和侍中一起将其辞退。”这说明当时的谏官有①封驳权②部分司法权③监察权④人事审查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

C.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 D.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4. 宋太祖曾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为此,宋代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 不抑兼并

5. 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上述现象

A.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

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C.改变了东京汴梁城市的布局

D.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

6.“朕代天理物,日总万几,岂能一一周偏。苟政事有失宜,岂惟一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岂为一人之忧,将为四海之忧。”对朱元璋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对废除丞相反悔

C.为设顾问机构铺垫 D.为政事繁多苦恼

7.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江南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区域性商人实力雄厚

8. 有人认为古代希腊“不再是全民的国家,而是自由公民的国家”。这主要因为

A.实行直接民主制 B.陶片放逐法的实行

C.公民资格的排他性 D.五百人议事会成立

9.“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这种状况得以改善始于

A. 新航路开辟

B. 工业革命

C. 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0.“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英国

A.确立了两党制

B.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11.1882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德国虽然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员之权薄弱,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B.议会对皇帝无任何约束力

C.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D.议会与政府对皇帝负责

12.广州曾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但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为12 390 213元,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货物价值为23 198 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这主要因为

A.闭关锁国政策的强化

B.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C.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D.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13. 严复说:“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他评价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洋务运动

14. 看民国风景,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民国范儿”产生的原因包括

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②辛亥革命的影响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西学传播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5. 《大公报》曾称赞范旭东从事的化学工业“小之足以兴工业,辟生机,大之足以裕军

费,利国防,此吾人所为特别重视之也”。这反映了

A.实业救国的思潮

B.中国化学工业开始起步

C.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民族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16.有人说:“(巴黎)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据此,你认为巴黎公社的成立

A.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B.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不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D.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17.“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18.1919年4月30日,中国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一其历史背景是

A.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一战爆发,日本占领青岛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 “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上述材料应出自

A.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宗旨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国民党“一大”的宣言 D.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

20. “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据此,苏联

A. 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D.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21.1954年宪法指出:“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

A.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B.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C.宣告了中国进入了多党派联合执政的新时期

D.宣布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22. 小小的邮票承载着历史。右图所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②有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④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3.右图宣传画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美帝苏修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C.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D.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

24.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理论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许多一脉相承之处。这主要表现在①都是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②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都以市场为发展经济手段④都保证了两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中国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这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民众的审美观发生变化

D.生活水平的提高

26.(12分)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演变过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政治制度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政治,皇帝独裁。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启示录》

(1)材料一提到的“美国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4分)

“美国梦”: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材料二谁相信……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的《巴比伦公主》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眼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特点: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积极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材料三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

——《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3分)

特点: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27. (13分)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2分)

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发达;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中国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材料三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时隔一月,习主席在访问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又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新华网

(3)据材料三,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7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特点: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8. (12分)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西方列强)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西方列强)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近代中国出现上述两种倾向的突出表现。(4分)

(1)表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4分)

材料二尽管苏维埃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支持,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是如何实现的?(2分)

(2)实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材料三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仿效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改革开放后又是如何创新的?(6分)

(3)仿效: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29. (13分)近现代以来,不同文明间的矛盾、碰撞与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主要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人开始相信“神圣权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1)障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2分)因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疯狂进行殖民扩张,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2分)

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2)据材料二中维尔斯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原因: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3分)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西欧与苏联及东欧经贸往来甚少;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东西欧的经贸关系开始逐步扩大。……据统计,从1964年到1983年的20年中,欧共体对苏联及东欧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欧共体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

——陈朝高《欧共体和经互会关系的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西欧和苏联东欧的经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2分)

(3)变化:经贸关系由少到多;贸易额逐渐增加。(2分)原因: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西欧追随美国,东欧依靠苏联。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西欧崛起,开始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