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省种马场吉生1号羊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省种马场吉生1号羊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

二、建设规模 (1)

三、建设内容 (1)

四、项目总投资 (2)

五、资金筹措 (2)

六、投资使用计划 (2)

七、建设期限 (2)

八、项目效益 (2)

九、可行性研究依据 (2)

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

一、项目背景 (6)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14)

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 (14)

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能力 (14)

三、人员及其构成 (14)

四、现有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 (14)

五、资产与财务状况 (15)

六、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15)

第四章市场或需求预测 (17)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0)

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20)

二、建设规模 (20)

三、产品方案 (20)

第六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21)

一、选址原则与要求 (21)

二、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 (21)

三、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 (21)

四、自然条件 (22)

五、建设地点的主要资源与基础设施条件 (28)

六、项目实施的有力条件 (29)

七、拟建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应性 (30)

第七章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31)

一、工艺(或农艺)技术方案 (31)

二、设备选型 (34)

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 (36)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 (36)

二、项目建设目标 (36)

三、项目建设思路 (36)

四、建设内容 (37)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38)

一、环境保护 (38)

二、安全生产 (40)

第十章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42)

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42)

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46)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50)

一、投资估算依据 (50)

二、资金来源 (55)

三、资金运用 (55)

第十二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57)

一、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 (57)

二、生产总成本的汇集 (57)

三、项目盈利能力 (60)

四、不确定性分析 (61)

五、社会效益分析 (63)

六、生态效益 (63)

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65)

一、综合评价 (65)

二、问题和建议 (65)

项目附表、附图、附件

附表:

1、总投资估算与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计划表

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5、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8、项目现金流量表

9、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10、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1、资产负债表

附图:

1、项目区域位置图

2、场区平面布置图

附件:

1、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附件

2、审计报告附件

3、资产负债表

4、损益表附件

5、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

6、所得税完税证书附件

7、项目单位存款证明附件

8、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承诺函

9、草种经营许可证附件

10、草种生产许可证

11、品种审定证书附件

12、现有设备仪器清单

13、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使用证明

14、建设地点规划设计平面图附件

15、协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省种马场吉生1号羊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改扩建项目

3、建设地点:县北正镇腰井子

4、建设单位:省种马场(国有企业)

5、法人代表:张恒国

6、技术负责人:穆春生

7、项目主管部门:省牧业管理局

二、建设规模

年繁育1.5万亩吉生1号良种羊草

三、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建筑面积800m2,其中,仓库500 m2,农机具库300 m2,晾晒

场2000 m2;围墙200m;输变电线路10km。

2、草场工程

土地平整5000亩;土壤改良2000亩;排灌渠10km;机井

10

眼;工作室150m2;田间道路5km;围栏1.5万亩。同时配套购

置仪器设备10台。

四、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412.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00.00万元,流动资金为12.50万元。

五、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12.50万元,建设投资400.00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25%;其余1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25%,由建设单位自筹。

流动资金为12.50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

六、投资使用计划

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

七、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1年,即2008年9月~2009年9月

八、项目效益

经测算,项目建成后,年平均营业收入574.36 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104.59万元,平均年上缴税金26.15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5.36%,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12%,税后投资回收期5.24年。从财务评价的角度看,项目可以接受。

九、可行性研究依据

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的通知》;

4、《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5、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可研编报要求(良种繁育专项—草种繁育基地项目);

6、《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省牧业管理局十一五发展规划》;

8、《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单位编制可研报告的合同书;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羊草(Leymus chinensis),又名碱草,属赖草属根茎型多年生禾草。羊草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特有的一个群系,广泛分布于俄罗斯的外贝加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东北部,以及我国东北平原西部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是松嫩平原草地的建群种。全世界羊草总面积达42万km2,其中我国境内约占50%,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草场之一。羊草不但具有耐寒、耐旱和耐盐碱等抗逆性强的生态特性,在保持水土和生态建设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植株叶量大,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良牧草之一。

在东北松嫩平原,羊草4月上旬返青,5月末开始抽穗,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其后进入果后营养期。因风媒异花的羊草属于多年生根茎型草本植物,在自然生境中以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占优势,不但有性繁殖能力较弱,而且年度间或同一年度不同斑块间的种子产量变化极大,集中表现在抽穗率和结实率分别处于10%~40%之间。

牧草种子生产是草地恢复和重建的根基,也是牧草生产与整个草业发展的前提。由于长期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东北草地(4115.8万ha)3/4以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1/3左右的面积已严重退化成盐碱裸地和沙地。但是,

由于羊草种子产能低,即使在我们建植的人工草地上,帯稃种子产能也只有100kg/ha左右。所以,如何提高羊草的种子产能,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系到国家生态完全,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

牧草种子生产是草地恢复和重建的根基,也是牧草生产与整个草业发展的前提。由于长期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以及东北草地(4115.8万ha)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东北地区的羊草草地,1/3左右的面积已严重退化成盐碱裸地和沙地。但是,由于羊草种子产能低,即使在我们建植的人工草地上,帯稃种子产能也只有100kg/ha左右。所以,如何提高羊草的种子产能和生产优良的羊草良种,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系到国家生态完全,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和社会问题。

省作为我国的第一个生态省,提出了进行生态治省的决策。省西部地区地处东北腹地,即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盐碱地之一,又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在西部将人工种草,改良草原,进行草原建设纳入到全省的生态治理的活动中,并成立了一些相关机构,有力地加快了生态治理的进程。但是,在省的草地恢复和草地治理方面,仍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恢复草原植被,防止生态环境、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恶化,做到草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仍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省西部草原的原生植被就为羊草草原,自

然条件十分适合羊草的生长发育,提高优质羊草良种,建设羊草人工草地是恢复草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最有效途径。然而,羊草最为东北地区草原的建群种和当家品种,在种子生产上还没有一块专业的繁育基地,种子的品质和良种化程度极低,严重地制约着生态建设、草地恢复和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影响着农民种草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对羊草种子的需求与其优良种子产能低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出发,而羊草良种的质量和数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瓶颈。

省种马场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和其管理工作。种马场全场幅员面积16万亩,其中草原面积8.3万亩,耕地面积3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废弃草原2.5万亩。

近年来,省种马场于东北师范大学、省生物研究所羊草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本项目选择的“吉生”一号羊草品种,是在东北师范大学郝水院士的指导下及相关科技人员的参与下,由省生物研究所羊草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运用20 世纪70 年代采用“植物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历经10 年,于1989 年育成并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和农业部批准推广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盐碱的羊草新品种,与野生羊草相比,使其优良性状更加突出, 不仅优质高产,解决了产种量低、出苗率低、产草量低的难题,而且更

加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践踏, 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口性好、保持水土效果最佳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是治沙止漠、改良盐碱地和林间草地、建设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解决了野生羊草生产上的“三低”难题。

根据省乃至全国对羊草种子的需求,以及种马场可实施的实际情况,为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省种马场提出了吉生1号羊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实施,不但将规范羊草良种的供种体系和市场,在我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还将为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和生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促进区域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盐碱化土地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碳酸盐盐碱地,被认为是世界生态的“癌症”、造林绿化的“禁区”。目前,全世界盐碱地面积近 10 亿公顷。我国约有盐碱化土地3467万hm2,集中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我国碳酸盐盐碱地的主要土地类型是草地碳酸盐盐碱化和耕地碳酸盐盐碱化。其中,草地碳酸盐盐碱地约占碳酸盐盐碱地总面积的90%以上。碳酸盐盐碱化地区与其毗邻的农牧交错带所覆盖的区域为中国大陆的上风、上水向,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据2002年调

查数据,以碳酸盐盐碱化类型而闻名的松嫩草原西部的盐碱化草原面积达93万公顷,占该区草原总面积的70.0%,其中光斑连片重度盐碱地23万公顷,占该区盐碱化草原面积24.7%;松嫩草原黑龙江西部的盐碱化草原47万公顷,其中连片碱斑26万公顷,占盐碱化草原面积55.3%。目前,松嫩草原盐碱化仍以每年2.5%的速度扩展。草地盐碱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直接诱发了沙尘暴等生态灾难,对国家的生态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将草原区确定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八个类型区之一,并作为2010年之前优先实施建设规划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在国家正在实施的六大生态建设工程中,近三分之二的工程位于北方地区。该区域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在本区域的实施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东北的羊草草地,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仅是现代农业基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基因库、草食家畜的重要饲料来源、发展多种经济的原材料基地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且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卫士,并密切关联着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目前,“三化”草原面积已超过了70%,使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尤为

严重的草原盐碱化,诱发的碱性沙尘暴,对生态安全造成极端威胁。由于盐碱的特殊性,增加了盐碱化草地改良治理的难度,因此,行之有效的盐碱化草原改良治理措施成为东北地区草原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中的迫切需要。

2、提高区域产量,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需要

饲料用粮占据我国粮食消耗的很大部分,发展草产业有利于缓解饲料用粮对粮食生产的压力,是对粮食安全的补充和支持。大力发展草产业,把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牧草转化为肉和奶等动物性食品,相对降低人们对谷物的需求,不仅是改善我

国人民膳食结构迫切而长期需求,亦是维护我国食物安全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我国人、畜的食物安全是关系到2l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5hm2,单靠有限的耕地满足16亿人口的食物需求具有很大的困难。再加上我国现在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属耗粮型畜牧业,猪肉占总肉类的70%,用于饲料粮食消耗已达粮食总产量的30%以上,预计下个世纪初我国每年需2.55亿吨的饲料粮,饲料粮供应将出现很大的缺口。以增加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增加粮食产量来解决我国的食物安全问题,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带来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大力发展以草地农业为主体的营养体农业,实现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的转变是保障国家食物安

全的重要措施。依靠优良牧草品种,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改良天然草地,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的调整,拓宽食物生产系统的范围,延长农业产业链,藏粮于地,藏粮于草,增加奶肉蛋供应,减少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维护国家的食物安全。据测算,如果以全国可利用草地的8%建立丰产人工草地,以耕地面积的20%(不适宜农耕的山地,以及林间果下等)种植饲料作物,可增加相当于数亿亩耕地的产出。牧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是发展草地农业的基础和保证,本项目的实施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食物安全保障提供保障。

3、保障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东北寒温带草原水热条件较好,很适宜牧草的生长发育,因此,草原集中连片,广袤千里,不但草原类型丰富(疏林草原、草甸草原、沼泽草甸、盐生草甸、灌丛草原、旱地草甸等),而且产量高,草质优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良牧场。曾繁育了许多优良牲畜,在马群中主要有蒙古马、三河马、鄂伦春马、黑龙江马、马、金州马等;在牛群中主要有三河牛、草原红牛、延边黄牛、复州牛等;绵羊主要有蒙古羊、三北羊、东北细毛羊等;山羊主要有蒙古山羊、辽宁绒山羊等。此外在内蒙东部还有骆驼。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7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三化”,草产量减少了40-90%,杂草、毒草和光斑盐碱地蔓延,草地承载能力急剧下降,草地畜牧业生产

水平持续降低。本项目的羊草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为人工草地建设和半人工草地的恢复,提供优良的种源,有利于促进东北草地畜牧业发展。

4、促进草业科学发展,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水平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对草业的认识和投入不足, 致使牧草良繁体系与监督体系不健全, 产、加、销体系尚未形成, 牧草种籽生产规模小, 质量检测手段落后, 质量差, 加工滞后, 自给能力弱, 而且很难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更谈不上进国外市场。

我国的牧草育种工作和良繁体系的建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及现有牧草品种都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畜牧业和草业快速发展的急迫需求。受制于牧草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缺乏,牧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牧草良种评价标准、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牧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等均未得到科学、系统和完善的建立,成为牧草育种、良种繁育、种子生产和干草生产等环节的严重掣肘,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这种的无序局面。本项研究针对生产上对羊草良种的需求,进行羊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和盐碱化土地环境中,就其良种种子生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示范。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构想,走出一条符合省省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单位的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的名称:省种马场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

法人代表:张恒国

注册资金:408万元

注册地址:县腰北正镇腰井子村

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能力

省种马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县北正镇腰井子村,隶属于省牧业管理局,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繁殖马、牛、羊等家畜。目前,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和其管理工作。

三、人员及其构成

省种马场现有员工1140人,其中:管理干部105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5人,农牧业职工765人,副业及其它行业职工185人,分布在七个农牧场、场直副业和服务行业中。

四、现有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

省种马场全场幅员面积16万亩,其中草原面积8.3万亩,耕地面积3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废弃草原2.5万亩。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0°30′~124°11′,北纬44°30′~44°45′。位于松原市县西北部,东与前郭县、乾安县毗邻,北与通榆县接壤,属科尔沁草原东缘。整个场区地形变化相对高度

5~10m,沙丘连片,沙丘之间形成大片平坦的自然草原,生长着以羊草为主的禾本科牧草,是松嫩平原保留较好的草原之一。省种马场部办公区占地1hm2,现有土壤与肥料分析仪、902履带式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割草机械等多种仪器设备50台(套)。

五、资产与财务状况

种马场经过50年的建设,截止到2007年末资产总额910多万元,其中,流动资金535万元,固定资产375万元。负债384万元,资产负债率42%,所有者权益(净资产)526万元,全场营业收入375万元,成本费用370万元。

六、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省生物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长期为省种马场提供技术依托。

1、省生物研究所

省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省科技厅,占地7800m2,建筑面积5944m2,各种仪器设备480多台(套),是省唯一的从事生物综合研究的省属研究所,在省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科技队伍,较高的科研水平,较先进的科研设备等全方位优势。

所内设生化研究室、生物工程研究室、羊草研究室等,并拥有省羊草中心等省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等。建所以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星火四等奖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