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  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

【命题方向】

?气温垂直变化

?逆温原理及应用

?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分析

?气温影响因素分析(等温线)

?降水条件、类型、成因分析

?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分析

?大气运动原理及应用分析

?大气环流分布规律及对气候(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影响

?天气系统原理

?根据天气形势图判断天气、风向、风速等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理及规律迁移

?气候类型的综合考查

【考点分析】

(2011全国)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3)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D)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此时达到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2)正午前后(B)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正午前后(12时),即4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空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该区域可能位于(D)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2012·山东卷]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

P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4.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风向可知,此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中③处于接近低压中心的低压槽,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易形成暖锋,产生连续性降水。

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5.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卫星云图需要远距离感知,可利用遥感技术;查询地理数据和选择考察路线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6.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科考队经过2个月的考察返回P地,返回时时间为4月21日,因此出发时时间为2月21日左右。2月21日与4月21日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相同纬度,则同一个地点这两日的昼夜长短相反。2月21日P地昼长为11小时,夜长为13小时,故4月21日P地昼长为13小时,夜长为11小时。

[2012·江苏卷] 图3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

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

5.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活动与我国的降水。高压脊和反气旋控制下是晴朗的天气,因此A、C错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影响我国主要在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地区

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锋面。根据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也可判断。

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6.C[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定位等知识点。图示大雨、暴雨地区位于我国珠江流域,因此C正确。

[2012·全国卷] 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图4

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0.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向。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24小时后甲地将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南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

11.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现象。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受低压槽控制,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可能经历冷锋天气,由于此时为夏初,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排除A、D项;连绵阴雨天气是准静止锋造成的,排除B 项。

[2012·四川卷] 图3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8~9题。

8.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

8.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主要根据四个区域陆地西海岸的范围及各自的降水量来确定。北美最低纬度应在9°N附近,故③曲线为北美;澳大利亚西海岸范围在10°S~40°S之间,故④曲线为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最低纬度都到赤道附近,但南美洲西岸靠近赤道附近的降水比非洲少,因此①曲线是南美洲,②曲线是非洲。

9.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9.D[解析] 承上题条件①曲线是南美洲,其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范围大,降水少,主要是因其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2012·天津卷]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8~9题。

图5

8.据图5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8.C[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分布规律。从图中可知该区域为亚洲东部地区,第一季度该区域气温低、南北温差大,故③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气温较高,青藏高原气温较低,④符合;第三季度气温最高,应为②;第四季度,该区域气温降低,温差增大,①符合。故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③→④→②→①。

9.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5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图6

9.D[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K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图A为热带雨林气候;图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C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图D为热带季风气候。

36.[2012·浙江卷]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4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5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6为图4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4

图5

图6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 (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

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自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

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过关检测】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CA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图中丁地的有效辐射值相对较大,对其原因叙述可信的是( )

A.丁地的气候较为干旱,云雨少,大气逆辐射较弱

B.丁地的地面长波辐射值较大

C.丁地的大气浑浊度高,保温作用强

D.丁地的植被覆盖率高,地面辐射较弱

下表是哈尔滨某月连续3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据此回答3-4题。AB

3.材料中所反映的某月可能是

A.2月

B.4月

C.7月

D.11月

4.关于资料中三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锋过境导致风向发生变化

B.25日夜间气温低,因为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C.24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高

D.26日受气旋控制,白天气温较高

下图为区域经纬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当图中气压中心强烈发展时(D)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甲农业区可能遭受台风的影响

C.乙地北部山区此时雪线高度为一年中最低

D.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6.有关图中甲乙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水旱灾害是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B.乙地为商品谷物农业,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C.乙地熟制低于甲地,单产高于甲地

D.甲地主要种植冬小麦,不易受病虫害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C)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A)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常年高温多雨,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29℃之间。在马来半岛南部东海岸,11月至次年3月是雨季,年降水在3000mm以上;西海岸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2500mm,8~10月降雨量最多。根据材料结合下图完成第9题。

9.下列有关马来半岛南部降水的东西差异的分析正确的是(C)

A.11月至次年3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北季风,西海岸多雨B.8~10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西海岸迎西北季风,多雨

C.11月至次年3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东海岸迎东北季风,多雨

D.8~10月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西海岸多雨

下图为沿某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O为极点,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回答10-11题。

10.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的是(A)

A.①和⑧B.②和⑤C.③和⑥D.④和⑦

11.气候类型⑦所在大陆为(B)

A.澳大利亚大陆B.南美大陆C.北美大陆D.非洲大陆

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12-13题。

12.M山地北坡终年降水较多的原因是(B)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处于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C.处于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寒流经过

D.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13.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地位于(B)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图1,据此完成14-15题。DC

14.关于索契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里海之滨

B .位于波罗的海之滨

C .位于咸海之滨

D .位于黑海之滨

15.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

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图X8-3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据此回答16-17题。

AB

图X8-3

16.当你假期坐船旅行,不幸处在该台风的控制区域,请问哪一区域最危险( )

A .Ⅰ

B .Ⅲ

C .Ⅱ

D .Ⅳ

17.右图中你选择的逃生路线(虚线箭头)应该是( )

A .甲路线

B .乙路线

C .丙路线

D .丁路线

[2012·福州期末] 图Z2-3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18-20题。

CDD

图Z2-3 18.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19.产生图示A 区域和B 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 .气旋、反气旋

B .反气旋、气旋

C .暖锋、冷锋

D .冷锋、暖锋

1

20.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城市化给市区带来“热岛效应”。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受下垫面因素和人为热因素的制约(城市下垫面整体反射率小于郊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还和风速、云量等天气因素有密切的关联。阅读材料回答21-22题:CD

21.根据上述材料和下表推断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

上海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表

A. 春末初夏

B. 盛夏时节

C. 秋末初冬

D. 冬末初春

22.阅读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判断引起上海市区雾日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单位:天)

A. 平均风速减小

B. 凝结核增多

C. 大气结构趋向稳定

D. 空气湿度变小 读图3,亚洲东部某月17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P 沿线正经历多云降水天气,完成23-24题。BA

2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月份最有可能是

A. 1月

B. 5月

C. 6月

D. 8月

24.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南岛气压值比周围低

B. 上海天气晴朗,大风,气温低

C. P 沿线为梅雨天气所在地

D. 朝鲜半岛风力大于中南半岛,都吹偏北风

读长江流域冬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25-26题。DB

图3

25.受此天气系统影响,与长沙相比,南昌的天气特征

( )

A.冷且干B.暖且干C.冷且湿

D.暖且湿

26.若该气压系统东移,受其影响南昌的风向变化是

( )

A.东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南风转东北风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27~29题。BBB

2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西北部山脉的走向

A.南北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

D. 东西走向

28.与图中①③两地比较,有关②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最大

B.光照最弱

C.气压最低

D.气温最低

2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下表AB两地终年盛行西风且纬度相当,分析两地的气候资料,完成30-32题。CAD

30.根据表中资料推断A地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温带荒漠

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

31.下列有关A与B地气候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A地小于B地

B.两地年降水量夏季最大

C.年平均气温:A地小于B地

D.气温年较差:A地大于B地

32.在A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旱作农业

B.灌溉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乳畜业

33.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b)

(1)读图(a),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2)图(a)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图(b)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3分)

(4)图(b)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3分)

33.(1)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2)内陆比沿海气温高,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

(3)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

(4)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南部:寒暖流交汇。

34.2009年2月,澳大利亚东南部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试分析比较A、B两处气候特征的异同。

(2)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2009年2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3)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和7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34.(1)①相同点:都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②不同点:A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B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2)北涝:2月,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南移,北部受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或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带来降水)。南旱:2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3)1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7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专题五大气环境

专题五大气环境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5.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6.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8.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9.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10.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1.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1 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气温的变化 B类动和运用知识 【例题1】 (09年福建文 综,5-6)云量是 以一是内云遮蔽 天空的百分比来 表示。图3示意 我国某地区多年 平均云量日均值 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例题2】 (09)图2是沿36 度纬线某月平均气 温曲线图,读图回 答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 图中②地高于附近 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 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例题3】 (09年上海文综,18)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例题4】 (09年上海地理,六)(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 B.平流层、电离层 C.平流层、中问层 D.对流层、中间层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例题5】 (09年广东文基,37-43)37.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例题6】 (10年山东卷文综,3)图

高考地理微专题(考点解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大气环境微专题二 热力环流

微专题二热力环流 【考点解析】 1.热力环流及成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⑴海陆风环流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而定,一般海风开始于上午11时,到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时左右转为陆风。 ⑵山谷风环流

(3)城市风环流 3.注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考查的形式: ①下垫面性质 ②时间 ③风向 ④应用 【强化训练】 1.(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13山东基本能力)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下图为某城市市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2.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图5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l、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回答3~4题: 3.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8:30—9:30 B.11:00--12:00 C.14:00--15:00 D.22:00--23:00 4.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2011福建省质检】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图13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14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9分)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教案要点(BY HXX 【课程标准】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 1. 大气受热过程。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网络】 r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I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Q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的水J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平运动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下垫面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 的热源;大气对 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 的受 热过 程 热力 环流 ■?大气的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 形成因素: 形成过程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厂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中纬环流:南北纬 30° -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 60° -南北纬90。之间 L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Y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J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环境化学 戴树桂 第二章 课后习题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 2 )、二甲基 硫(CH 3) 2 S、硫化氢(H 2 S)、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 3 )、硫酸(H 2 SO 4 )、 亚硫酸盐(MSO 3)和硫酸盐(MSO 4 )等。大气中的SO 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 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 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 2 SO 4 或SO 4 2-, 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 2 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 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 2 S主要的 去除反应为:HO + H 2S → H 2 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2 O)、一氧化氮 (NO)和二氧化氮(NO 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2 ),用通式 NO x 表示。NO和NO 2 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 燃烧。大气中的NO x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 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为 CO 2和 CH 4 );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 2 。 CO 2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专题二大气环境 一、命题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它与其它 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二、考点精讲 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总结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3.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4.全球性大气环流 (1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 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形成因素: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 —30°),中纬环流(30° —60°),高纬环流(60°—90°)。画图说明:

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流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与天气 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一一东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 西北季风:降水少 (2 )锋面系统与天气冷锋与暖锋 准静止锋 (3 )气压系统与天气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 热岛环流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温室效应二次污染物 二、填空 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3 、NO3和N2O5。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和化学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4.导致降水酸性的主要物质是硫酸,其次是硝酸,还有有机酸等其他酸类。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6.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溶液中S(IV)和Fe(III)的浓度、pH,离子强度和温度有关。 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8.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和HO2·。 9.能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有CO2、CH4、N2O、CFC。 10.气团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减温率两个因素有关。 11.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工业排放、固体废弃物焚烧和农业排放。 12.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分散性气溶胶和凝聚性气溶胶。 13.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4.大气中的主要碳氢化合物有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一次污染物。 1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燃煤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以及二氧化硫氧化所形成硫酸盐颗粒物引起的。 16.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Ca2+、NH4+3种。 17.近海地区的降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Na+、Cl-和SO42-;而在远离海洋的森林草原地区, HCO3-、SO42-、Ca2+和有机成分;在工业区和城市,降水中则含SO42-、NO3-和NH4+较多。 18. Whitby等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和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三种不同的粒度膜,即爱根核膜、积聚膜和粗粒子膜。 19.温室效应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20.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1.为了防止酸雨的危害,关键是要控制NO x和SO2等致酸物质的排放。 22.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2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4.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三、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势 D、地理地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B.6月 C.7月 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 A.1 000 B.1 005 C.1 010 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环境考点10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10 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面四幅降雨类型示意图,表示冷锋天气的是__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时:过境后:过境后: 答案(1)③①(2) 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图示 天气特征过境前:天晴、气温较高、气 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过境前:天晴、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连续性降雨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 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 气现象(冷锋控制)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发 生于锋前,多连续性降 水)(暖锋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低、气 压较高(冷气团控制) 过境后:天晴、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暖气团控制) [知识归纳]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比较 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图示锋面示意图

天气图 特 点 暖气团运 动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移动,爬升速 度较慢 缓缓上滑冷气团运 动状况 冷气团主动移动,箭头没 有回旋 冷气团箭头有回旋缓慢前进锋面坡度较大较小很小 降水区的 位置 过境时天气阴天、刮风、下雨等 阴雨天气,多连续 性降水 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我国典型的锋 面天气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 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 的大风、沙暴、寒潮,“一 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 暖”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梅雨天气;②贵阳冬 季多阴雨冷湿天气, “天无三日晴”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问题思考] (1)下图中表示气旋的是________,表示反气旋的是________。 (2)填写下表。 气流状况气压气流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由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台风 反气旋由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伏旱 答案(1)甲乙 (2)低气压上升阴雨高气压下沉晴朗 [方法技巧] 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定可借助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大气环境(提纲)

大气环境专题二 【考情分析】 1.立足人气关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均是大气成分变化的结果。 2.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及天气系统图为案例,考查天气变化过程。 3.由单纯考查气候图像向与太阳高度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方面转化;从重点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4.通过图、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并考查某气候类型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成因,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及气候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人文社会生产生活影响; 5.运用等值线分布图等图表分析气温、降水、和气压分布状况,内在联系;与天气变化、风的大小、方向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 【知识汇总】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2、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 三、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1、作用原理: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温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由于空气的堆积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区,空气冷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于由空气下沉而形成低压。在水平永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近地面与高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 M :气温高气压低,N 气温低气压高;P :气温高气压高,Q 气温低气压低 四地的气温排序:M ﹥N ﹥P ﹥Q ;气压排列顺序:N ﹥M ﹥P ﹥Q 2、热力环流的表现

大气环境问题专题

大气环境问题专题 1.温室效应 例: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 A.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B.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a.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c.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d.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e.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C.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例1:试列举两个理由说明“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a. 农业生产的地区范围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b. 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的产量提高。

例2: 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意义。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利于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C02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3:简要说明我国C0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谈谈我国控制C0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 2.酸雨问题: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降水 A.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例:我国北方冬季采暖消耗的矿物燃料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北方降水少,酸雨频率小。 B.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C.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D.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大气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姓名:牛子禄指导教师:姜洋(四)16-2班级:自动化12年201730月日 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在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一直呈现着地域上扩

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对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伟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关键词:治理途径污染源大气污染

目录 一、引言 二、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三)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四)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三、结语 四、致谢

引言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 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 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 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

大气专题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地组成及每种成分地作用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地影响 (1)温室效应(常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化合物和一氧化二氮;近 百年来气温升高约0.4—0.8℃) ①成因:<1>(人为原因)A 化石(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 B 森林减 少(尤其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减弱 <2>(自然原因)目 前地球气候处在间冰期 ... ②危害: <1>海面上升(10—20㎝)(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沿海及岛屿受到被淹没的威胁 <2>中纬地区因蒸发强而变干旱形成草原,高纬地区变得湿润,而影响各国的经济结构。 <3>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欧洲和北美东部冬季变冷(2008年广东卷) <4>全球台风发生频率增加 ③防治:A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保护、恢复植被 D开展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 (2)臭氧层破坏(目前已下降3%) ①分布:南极上空(9—11月份,春季明显)、北极上空和青藏高原上空 ②成因:(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 ......,消耗臭氧 ③危害: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 牧渔生产(鱼类白内障) ④防治: A 国际合作逐步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协定》 B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3)酸雨(ph小于5.6,小于4.5为重酸雨) ①成因:酸性气体(硫酸型和硝酸型)浓度(排放、扩散)和空气中的水汽结合。 ②危害:A 土壤酸化(危害农、林生长) B 水体酸化(危害渔业) C 腐蚀建筑、古迹 D 危害人体健康(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③防治:A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B 开展综 合利用,化害为利C区域国际合作。 ④酸雨在我国的分布及成因(试从酸性气体浓度,降雨多少加以说明) 活动:试分析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为什么酸雨问题严重? 二、大气的分层 1、对流层:①在对流层 ..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思考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平均 升高而降低?)②计算:某高度气温(即理论气温)=近地面气温-高度差*0.006

《2.3 大气环境》教案2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2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明确全球大气是一个整体,大气环流在物质和能量输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畅游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利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 2.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三、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的成因与分布。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请同学来回答一下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的地面辐射很不一样,而地面辐射又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因此对流层大气的近地面空气也会受热不均。那么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之后又是什么样一个情况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画图分析。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讲述】这是等压面,由于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与地面。 【板书】 【讲述】当A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而形成高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降,高空密度变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时等压面出现弯曲,规律为高压高凸,低压低凸。 【板书】

【讲述】水平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在高空,空气从A 地流向B 、C 两地;近地面,空气从BC 两地流向A 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流,由于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故称为热力环流。 【点拨】请同学们观察这张图有没有问题。等压线表示的气压是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的,而A处近地面是低压,高空处却是高压,这是什么原因?需要弄清楚的是,这里的高低压是相对的。A 处高空处的高压是相对BC两地高空的低压而言的,而A处近地面的低压是相对BC两地近地面的高压而言的,而同一地点高空的气压总比近地面处低,因此A地近地面的气压还是高于其高空处的气压的,由等压面也可以看出。 【提问】有句话叫做“乡下的风,城里的雨”,同学们能否用刚才所讲的这个原理来解释。(提示:城市近地面温度高于周围乡村地区)。 【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效应 【总结】城市各种交通设施、工业生产集中,认为废热排放较多,所以城市可以看做A点,其近地面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乡村温度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高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热力环流。由于城市盛行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就会成云至雨;而乡村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降水,只是在近地面有吹响地面的风。这就是科学家经常提到的城市热岛效应。 【活动】完成课本48页活动题。(解释等温线) 【多媒体展示】活动题图 【过渡】刚才活动中第三题,提到了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那么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考虑这些因素后P点近地面的风向又会是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大气的水平运动,包括高空和近地面两种情况。 【板书】(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hpa 1025hpa 1020hpa 1015hpa 1010hpa 【讲述】先来明确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这是水平方向的等压线,数值表示的是大气压强,单位百帕。需要注意的是,这张图是表示水平方向的气压状况,而不是垂直方向上的,区别于热力环流的等压面。由于存在水平气压差,就产生会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的方向和风速。 【多媒体展示】判断AB 风力的大小

2.3-大气环境(教案1)

2.3-大气环境(教案1)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教具、课件辅助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南太平洋上空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太平洋上形成一次台风。”这说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够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介质,即现在 我们即将学习的大气环境。 [读图2-23]提问: 1、根据你的认识,地球大气环境含有哪些物质?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小结]大气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从地面到高层可以粗略分为3层,大气中含有各种气体分子、固体颗粒和水汽。由于地球引力的关系,大部分的气 体和固体杂质和水汽集中在大气下层,即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过渡]大气中含有的各种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44页表格] 讨论: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大气,被大气吸收的程度如何?为什么? 2、除了吸收可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 要还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二)、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 [过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热量到哪里去了?(地面吸收)地面吸收热量后升温,于是也能对外辐射,称地面辐射。地面的温度远远低于太阳,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也要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结合44页表格及图2-24,或者制作课件] 讨论:1、地面对外辐射之后,热量又传递到哪里? 2、大气如何留住一部分地面辐射? 提问: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热量,也具有了温度,因此大气也能进行辐射。 结合图2-24(或者课件),大气的热量又将如何传递? [小结]大气射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请问晴天和阴天,哪种天气状况下大气逆辐射会强一些呢?答案是阴天,因为此时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水汽含量较大。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也是同样的道 理。 [活动]45页思考题。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雪景?为什么我们汕头没下过雪而哈尔滨年年都能把冰雕雪景作为旅游资源?(温度差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为什么会产生温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图2-26] [小结]因此,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相等的,体现在温度上就是产生温度差异。 [板书]1、纬度因素 [过渡]是不是同一纬度上的任何地区就不存在温度差异? 要求学生查找地图,在北纬23.5度非洲找到撒哈拉沙漠,举例:把鸡蛋埋进沙漠中间的沙堆中,几分钟之后鸡蛋熟了。提问:我们的家乡也在北纬23.5度上,为什么我们在土里埋鸡蛋,鸡蛋就不会被煮熟? [小结]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图2-27] [板书]2、下垫面因素 [自由阅读46页最后一段以及阅读材料] 进行探究活动

大气环境专题

大气环境专题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一、命题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加以解释; 二、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考查; 三、能力要求上:强调对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07年考核的热点仍然是: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天气形势图;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第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气温高低 1.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量)状况; (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 (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 (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 分析方法: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 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 地方时14:00)左右。如图所示: 首先,要明确气温日变化取决于地面热量的收支 (储热)状况。其次,明确地面的主要收入项为太阳辐射, 支出项为地面辐射。右图中BD之间,太阳辐射曲线 位于地面辐射曲线之上,说明收大于支,热量盈余, 此阶段气温升高;D点右侧,太阳辐射曲线在地面辐射 曲线之下,说明收小于支,热量亏损,此阶段气温下降。 图中A点为太阳辐射最强时刻,即正午12点;D点为

大气环境(教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案形式:小组讨论;教具、课件辅助演示 教案过程: [引入]“南太平洋上空一只蝴蝶挥动翅膀,有可能引起北太平洋上形成一次台风。”这说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能够传递物质和能量的介质,即现在我们即将学习的大气环境。 [读图2-23]提问: 1、根据你的认识,地球大气环境含有哪些物质?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4、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小结]大气根据物理性质的不同,从地面到高层可以粗略分为3层,大气中含有各种气体分子、固体颗粒和水汽。由于地球引力的关系,大部分的气体和固体杂质和水汽集中在大气下层,即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过渡]大气中含有的各种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44页表格] 讨论: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大气,被大气吸收的程度如何?为什么? 2、除了吸收可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还 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二)、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 [过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热量到哪里去了?(地面吸收)地面吸收热量后升温,于是也能对外辐射,称地面辐射。地面的温度远远低于太阳,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也要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结合44页表格及图2-24,或者制作课件] 讨论:1、地面对外辐射之后,热量又传递到哪里? 2、大气如何留住一部分地面辐射? 提问: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热量,也具有了温度,因此大气也能进行辐射。结合图2-24(或者课件),大气的热量又将如何传递? [小结]大气射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请问晴天和阴天,哪种天气状况下大气逆辐射会强一些呢?答案是阴天,因为此时大气中吸收长波辐射的水汽含量较大。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也是同样的道理。[活动]45页思考题。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雪景?为什么我们汕头没下过雪而哈尔滨年年都能把冰雕雪景作为旅游资源?(温度差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为什么会产生温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图2-26] [小结]因此,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量是不相等的,体现在温度上就是产生温度差异。 [板书]1、纬度因素 [过渡]是不是同一纬度上的任何地区就不存在温度差异? 要求学生查找地图,在北纬23.5度非洲找到撒哈拉沙漠,举例:把鸡蛋埋进沙漠中间的沙堆中,几分钟之后鸡蛋熟了。提问:我们的家乡也在北纬23.5度上,为什么我们在土里埋鸡蛋,鸡蛋就不会被煮熟? [小结]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 [读图2-27] [板书]2、下垫面因素 [自由阅读46页最后一段以及阅读材料] 进行探究活动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大气环境(二)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二) 【考题默写】 1.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标出相应纬度及风带的风向,写出气压带风带影响下气候 的特点。 【复习目标】 1.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2.气候成因的分析 3.气候特点 【知识梳理】 一.气候的分布规律 1.大陆西岸气候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赤道低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大陆东岸气候 季风影响:海陆热力差异——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 3.大陆内部气候 海路位置: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二.气候成因的分析 1.气压带风带:大陆西岸气候多受气压带风带影响

2.海陆热力差异: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多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地形:高山地形阻挡气候带的延伸,如南美洲西岸气候南北狭长分布、非洲大陆赤道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 5.海陆分布:陆地缺失使气候类型缺失,如南半球不存在温带季风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考题督查】 从分布、成因、气候特点、自然带等方面比较我国三种季风气候的差异性

【巩固练习】 (2010·安庆模拟)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⑤洋流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2.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较低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③受东南季风影响④受东南信风影响 ⑤受暖流影响⑥受寒流影响⑦位于迎风坡 A.①② B.①③⑤⑦ C.①④⑤⑦ D.①④ 3.(2007·广东地理·T25·3分)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双选)()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图1-2-37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双选)() A.甲 B.乙 C.丙 D.丁

大气环境影响专题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专题分析 1 总则 金风科技新疆兆瓦级机组生产基地于2008年建成投入生产,设计年产风力发电机500台,优化生产流程后年产能有望达到800台。新疆基地风力发电机总成所需的零部件配套支持明显不足,在基地周边目前尚无定子生产企业。发电机总成所需的定子和转子须由陕西西安、甚至是湖南株州的定子生产企业,通过车连长途陆路运输予以配套,运输成本十分高昂。 出于降低运输成本、尽量发挥金风包头基地的产能和效率的考虑,公司拟在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建设定子生产基地进行定子总成,最终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定子、转子支架、风力发电机总成为一体的兆瓦级机组风力发电机完整的生产体系。 拟选场址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东面为空地路,南侧为金风科技整机厂,西侧为西湖路,北侧为泰山路隔路为羲之翔风能科技有限公司,周围500m范围内没有居民居住。 金风科技定子生产基地占地40000m2,建筑面积10000m2,建设完成后,形成年产500套风力发电机定子的生产能力。 1.1评价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地大气环境现状,结合该工程具体情况,分析评价本定子基地建设及运行对该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项目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为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大气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2 评价重点 (1)对有机废气治理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

(2)排放废气中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行性论证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1.3 评价等级 根据估算模式预测数据,拟建项目特征污染物二甲苯P max计算结果为7.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评价等级判据见表1。拟建项目污染因子二甲苯P max小于10%,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表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1.4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对评价范围的规定,确定本次大气影响评价范围是以定子基地厂址中心为中心,东西边长5km,南北边长5km的矩形区域。 1.5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TSP、NO2、SO2; 大气污染评价因子:二甲苯、苯乙烯。 1.6 评价标准 1.6.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评价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1月6日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表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