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爬虫类两栖类800种图鉴之鳄

爬虫类两栖类800种图鉴之鳄

爬虫类两栖类800种图鉴之鳄
爬虫类两栖类800种图鉴之鳄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宁遐年 一、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难点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两栖动物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前概念,从字面含义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因此,对两栖动物的比较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三环五步”的方法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填写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上课的过程为:1导入课题,展示目标。2、视频播放,激发兴趣。3、图片展示,拓展提升。4、当堂检测,清理过关。5、畅谈收获,对标小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主要包括如下:1、对高效基本理解是首先要自主学习。2、高效课堂的

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体作用。3、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探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进行综合学习,开拓视野,可以讨论,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学习。4、高效课堂不管飞的有多高,说的有多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高效课堂好比是一个超市,老师只是负责把大家带进门,布置主要的任务,讲明规则、注意事项等等,而收获的多少全在同学们自己。高效课堂的落事全在于“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练习是高效课堂的法门。导学案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达标检测”,只有检测通过才是真的掌握、真的学会了、真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教学效果: 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一下目标: 1、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充满激情和信心。 2、引导学生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辅导学生学会导学案的填写,使他们分清导学案各个部分的主次。 3、学生掌握了本接课的重点,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练习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5、练习了导学案的填写方法。 总之,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有收获,体现了高效的过程与方法。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

提供不同体色的青蛙图片 2、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4、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5、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6、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 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 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 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 要赤矶课堂备课组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特征一览表

动物 类群 主要特征生活方式代表动物及其他与人类的关系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 门。 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刺细胞是腔肠动物 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 多。 自由生活 水螅、水母、海葵、 海蜇、珊瑚虫等 食用;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 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多数寄生生活, 个别自由生活 涡虫、华枝睾吸虫、 血吸虫、绦虫等 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 有肛门。 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体表有角质 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 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多数寄生生活, 个别自由生活 蛔虫、蛲虫、钩虫、 丝虫、线虫等 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重 要的实验动物 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 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蚯蚓靠湿润的体壁 呼吸。 多数自由生活, 个别半寄生生活 蚯蚓、沙蚕、蛭等 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饲料;食 饵;入药 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自由生活 河蚌、扇贝、乌贼、 缢蛏、石鳖、蜗牛 食用;入药;装饰品;传播寄生虫病 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其中的昆虫类: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 有两对翅。 昆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体表有外骨骼, 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体表有气门,体内 多数自由生活, 个别半寄生生活 蝗虫、蝉、蝴蝶、蜘 蛛、蜈蚣、虾、蟹等 食用;为植物传粉;入药;实验材料 传播疾病;农业害虫 1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生活在今天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一般将动物界分为34个门,在此我们仅介绍主要的、在进化上占主线的门类。 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极少数是由几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细胞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多细胞生物表现出的生命功能,如从环境种吸取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这些功能是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二胚层多细胞后生动物,如水螅(Hydra)。 ⒈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一,辐射对称。第二,有两胚层。第三,有组织分化。 ⒉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最普遍的是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在其生殖期产生精巢和卵巢,雌雄同体。薮枝螅有明显的世代交替,这是动物中少有的特征。 三、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包括涡虫、日本血吸虫、牛绦虫等。 ⒈扁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两侧对称。第二,三胚层出现。第三,器官系统分化。 ⒉扁形动物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分3个纲: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和绦虫纲(Cestoioda)。 四、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形动物是一大类群,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出现了一个进步性的特征,即假体腔(primarycoelom),如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蛔虫营肠内寄生,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层,体内器官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雌雄异体。 五、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包括各种蚯蚓、沙蚕、蚂蟥等。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⒈环节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身体出现分节现象(metamerism),这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环节动物的分节,仍属原始分节现象。 第二,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coelom),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出来的,由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围绕而成,因而体壁和肠壁都有发达的肌肉。 第三,环节动物器官系统较完善 ⒉环节动物分类 多毛纲(Polychaeta),如沙蚕,海产,有发达的头部和疣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寡毛纲(Oligochaeta),如环毛蚓,无疣足而有刚毛,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蛭纲(Hirudinca),如蛭,亦叫蚂蟥,无疣足无刚毛,体节数目固定,身体前后端有吸盘,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两栖类动物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乎就已经完成了变态,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两栖动物最初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晚期,最早的两栖动物牙齿有迷路,被称为迷齿类,在石炭纪还出现了牙齿没有迷路的壳椎类,这两类两栖动物在石炭纪和二叠纪非常繁盛,这个时代也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在二叠纪结束时,壳椎类全部灭绝,迷齿类也只有少数在中生代继续存活了一段时间。进入中生代以后,出现了现代类型的两栖动物,其皮肤裸露而光滑,被称为滑体两栖类。 现代的两栖动物种类并不少,超过4000种,分布也比较广泛,但其多样性远不如其它的陆生脊椎动物,只有3个目,其中只有无尾目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每个目的成员也大体有着类似的生活方式,从食性上来说,除了一些无尾目的蝌蚪食植物性食物外,均食动物性食物。两栖动物虽然也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但是其适应力远不如更高等的其它陆生脊椎动物,既不能适应海洋的生活环境,也不能生活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在寒冷和酷热的季节则需要冬眠或者夏蜇。 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在水里,又能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至今已生存了几百万年,现存约2500种。除了南极和格陵兰岛以外的任何地区都有两栖动物,但大多分布在较潮湿的热带或亚热带。为变温动物,借助外界来维持及调节温度。两栖动物属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幼体,幼体用鳃呼吸,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变态,成为成体后,在陆地上生活,用皮肤及肺呼吸。两栖类皮肤光滑无鳞,富于粘液腺,经常保持皮肤湿润,利于呼吸。眼球角膜呈凸形,适于陆生,耳朵结构略呈复杂机制,已有中耳,可感受声波,并可通过耳咽管平衡鼓膜内外压力,嗅觉尚不完善,但已具味觉感受器。两栖类通过身体的保护色来防御敌人,或通过分泌毒液。生活在水中的现代硬骨鱼类在鱼类进化史上确实是已达到了高峰。然而,当我们注意到脊推动物进化的整个图案时,可以看到,现存的硬骨鱼类只是进化中的—个复杂的分支,它已离开了通向更高等的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主干。脊椎动物进一步的发展是从水生到陆生。在脊椎动物进化史,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陆上的生活条件远比水里要多样化,这使动物有了向更高级和更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这—类群中包括大鲵、蝾螈等有尾两栖类和日常习见的青蛙、蟾蜍等无尾两栖类。现存的两栖类,从机能结构上和个体发育上都可以反映出它们的过渡性质。从机能结构上来看,两栖类既保留着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同时它们又获得了—系列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承前启后,居于中间地位;从个体发育上来看,蛙类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则能上陆生活,从两栖类的个体发育也可以反映它在系统发生中所处的中间过渡地位。陆地上和水中的生活条件是极不相同的,水中的温度变动范围,一般不超过25—30℃,而陆地上的温度,则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变化。陆地上的湿度变化很大,对于陆栖动物来说,存在着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面对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在陆地,空气个所含的氧气,至少是水中所含的氧气的20倍,每升空气中约含氧气210毫升,而每升水中仅含氧气3—9毫升。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密度的1,000倍,动物漂浮在水面上,附肢必承受体重,而陆生动物的附肢,则需承受体重,由它把身体支撑离开地面并完成运动。陆上环境条件复杂,机械性刺激加多,另外,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

式展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两栖动物分类表

两栖动物分类表 无足目Apoda 1.吻蚓科Rhinatrematidae 浅环蚓属Epicrionops 吻蚓属Rhinatrema 2.鱼螈科Ichthyophiidae 尾蚓属Caudacaecilia 鱼螈属Ichthyophis 3.盲尾蚓科Uraeoptyphlidae 盲尾蚓属Uraeotyphlus 4.蠕蚓科Scolecomorphidae 科洛塔蚓属Crotaphatrema 蠕蚓属Scolecomorphus 5.真蚓科Caeciliidae 亚弗洛嘉蚓属Afrocaecilia 博棱蚓属Boulengerula 巴西蚓属Brasilotyphlus 真蚓属Caecilia 德末蚓属Dermophis 吉歌蚓属Gegeneophis 吉奥蚓属Geotrypetes 格兰蚓属Grandisonia 裸蚓属Gymnopis 禾帕蚓属Herpele 海迫蚓属Hypogeophis 埃德蚓属Idiocranium 印度蚓属Indotyphlus 露克蚓属Luetkenotyphlus 小蚓属Microcaecilia 仿管蚓属Mimosiphonops 奥斯卡蚓属Oscaecilia 微蚓属Parvicaecilia 盘西蚓属Praslinia 裂蚓属Schistometopum 环管蚓属Siphonops 6.盲游蚓科Typhlonectidae 似螈盲游蚓属Atretochoana 带子蚓属Chthonerpeton 北盲游蚓属Nectocaecilia 水蚓属Potomotyphlus 盲游蚓属Typhlonectes 有尾目Caudata 1.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 大鲵属Andrias 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 2.小鲵科Hynobiidae 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 小鲵属Hynobius 爪鲵属Onychodactylus 肥鲵属Pachyhynobius 原鲵属Protohynobius 北鲵属Ranodon 极北鲵属Salamandrella 3.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 钝口螈属Ambystoma 4.两栖鲵科Amphiumidae 两栖鲵属Amphiuma 5.陆巨螈科Dicamptodontidae 陆巨螈属Dicamptodon 6.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 脊口螈属Desmognathus 深口螈属Phaeognathus 无肺螈亚科Plethodontinae 攀螈属Aneides 蜥尾螈属Batrachoseps 游舌螈属Bolitoglossa 缓螈属Bradytriton 膜螈属Chiropterotriton 克利普托螈属Cryptotriton 丛螈属Dendrotriton 剑螈属Ensatina 河溪螈属Eurycea 泉螈属Gyrinophilus 瞎螈属Haideotriton 半趾螈属Hemidactylium 穴螈属Hydromantes 艾希拉螈属Ixalotriton 韩国螈属Karsenia 条螈属Lineatriton 南螈属Nototriton 夜色螈属Nyctanolis 板足螈属Oedipina 儒螈属Parvimolge 无肺螈属Plethodon 涓螈属Pseudoeurycea 土螈属Pseudotriton 拟穴螈属Speleomantes 合颌螈属Stereochilus 索里螈属Thorius 7.洞螈科Proteidae 泥螈属Necturus 洞螈属Proteus 8.急流螈科Rhyacotritonidae 急流螈属Rhyacotriton 9.蝾螈科Salamandridae 伸舌螈属Chioglossa 蝾螈属Cynops 棘螈属Echinotriton 山螈属Euproctus 小默螈属Mertensiella 乌尔米螈属Neurergus 东美螈属Notophthalmus 肥螈属Pachytriton 瘰螈属Paramesotriton 肋突螈属Pleurodeles 真螈属Salamandra 四趾螈属Salamandrina 渍螈属Taricha 欧螈属Triturus 疣螈属Tylototriton 10.鳗螈科Sirenidae 鳗螈属Siren 拟鳗螈属Pseudobranchus 无尾目Anura 1.尾蟾科Ascaphidae 尾蟾属Ascaphus 2.铃蟾科Bombinatoridae 巴蟾属Barbourula 铃蟾属Bombina 3.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 产婆蟾属Alytes 盘舌蟾属Discoglossus 拉托娜蟾属Latonia 4.滑蹠蟾科Leiopelmatidae 滑蹠蟾属Leiopelma 5.角蟾科Megophryidae 无耳蟾属Atympanophrys 波呢蟾属Borneophrys 短腿蟾属Brachytarsophrys 小臂蟾属Leptobrachella 拟髭蟾属Leptobrachium 掌突蟾属Leptolalax 角蟾属Megophrys 拟角蟾属Ophryophryne 齿蟾属Oreolalax 齿突蟾属Scutiger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 分,共20 分) 1、伸缩泡:绿眼虫等原生动物体内的一种细胞器(1分),功能是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调节体内渗透压的平衡(1分)。 2、赤潮:由于海水中富营养化,某些单细胞动物(腰鞭毛虫等)过量繁殖导致海水呈赤色(1分),引起海水污染,导致海产生物大量死亡(1分)。 3、刺细胞:腔肠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含有刺丝囊的细胞(1分);功能是帮助摄食和防御敌害(1分)。 4、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内完全由中胚层围成的体腔(1分);既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1分)。 5、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完全在密闭的血管内流动(1分);流速快,与代谢旺盛相适应(1分)。 6、双重式呼吸:鸟类所特有的一种呼吸方式(1分);肺在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交换(1分)。 7、早成雏:刚孵化出来,眼张开就能站立跟母鸟外出寻食的鸟类(2分)。 8、留鸟:繁殖地和越冬地都在统一地区的鸟类(2分)。 9、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1分)。营养靠胎盘自母体获得,完成后从母体内产出。(1分)。 10、侧线:鱼的体表由鳞片中央穿孔而形成(1分);是鱼的感觉器官,能感觉水的低频波动(1分)。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30 分) 1. 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是(林奈),在其著作《自然系统》中,将动物分成(纲、目、属、种、变种)五个分类阶元,并建立了(双名法)命名法。 2 、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鞭毛、纤毛、伪足),营养方式有(自养、异养、腐生),无性生殖方式有(二分裂、出芽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方式有(同配、异配、接合生殖) 3 、我国寄生人体的五大寄生虫病是(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 4 、动物胚后发育幼体的产出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胚后发育的类型有(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5 、鱼类的心脏为(1)心房、(1)心室,循环为(单循环);两栖类心脏为(2)心房、(1)心室,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心脏为(2)心房、(2)心室,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6 、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索)式,由1 对(咽上神经节)、1 对(围咽神经)、1 对(咽下神经节)和1 条(腹神经索)组成。 7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附肢节间具(关节),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8 、昆虫的身体主要分(头、胸、腹)三部,口器有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咀嚼式、嚼吸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呼吸器官主要是(气管)。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9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为(口咽式呼吸)。 三、判断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共10 分) 1、真体腔开始出现于(C )。 (A)扁形动物(B) 线形动物(C) 环节动物(D) 软体动物 2、直肠穿过心脏的动物是(B ) (A) 田螺(B) 河蚌(C) 蝗虫(D) 乌贼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 点: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主要是对各个版本中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的梳理,方便大家的识记,这是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式展

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上节回顾】 l、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脊索B.脊柱C.脊椎D.脊髓 2、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的鱼塘的冰面凿很多孔洞,其目的是( ) A.提高鱼塘中水的温度B.提高鱼塘中水的含氧量 C.减少鱼塘中水的压力D.便于给养殖的鱼喂食 【知识目标】 1、举例识别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描述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说出爬行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重难点) 3、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两栖动物 ,1、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25~26的相关内容,观察青蛙实物或图片,思考问题。(1)外形:青蛙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没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体色: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 (3)体表:______________,有少量__________,可以辅助____________。 (4)四肢:前肢短小,可以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也能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青蛙和蝌蚪,归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爬行动物 1、学法指导:阅读课本P27~28的相关内容,结合图文资料帮助理解:爬行动物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1)形态结构: (2)呼吸: (3)生殖: 3、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课后提升】 1、完成课本P29练习l、 2、 3、 4、5 2、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 ) A青蛙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B体表有斑点,观赏价值高 C青蛙可以作为气蒙预报的辅助工具 D 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 3、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 A昆虫B爬行动物C节肢动物D两栖动物

我国稻田常见十种两栖类动物的分类检索表

1.中华大蟾蜍:蟾蜍科;体型粗短;背面皮肤具瘰粒;头部具骨质棱嵴;耳旁腺大,鼓膜大多明显;瞳孔水平形;舌端游离无缺刻,无颌齿和犁骨齿;椎体前凹型;无肋骨,肩带弧胸型。 2黑斑蛙:蛙科;上颌有齿,一般具犁骨齿,鼓膜明显或隐于皮下,舌端多具缺刻,椎体参差型,肩带固胸型,筛骨1个。我国约有94种,蛙属占全;部种类的3/4,黑斑蛙、金线蛙、日本林蛙等,民间统称为青蛙。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 沼蛙为大型蛙类,身体粗壮,长度80~100mm。头部平扁,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尖圆。上下唇皆白色,额腺明显白色两个。鼓膜大而明显,周围白色。背侧褶连续而粗大,位眼後至大腿上方。身体背面为黄褐色、灰褐色或暗褐色,腹面淡褐色,喉胸部密布淡黑色之斑纹。身体侧面由眼鼻线沿背侧褶至鼠蹊部有一条黑褐色的纵带。雄蛙具有两个鸣囊和前肢基部有一大型之腺性瘤状突起,此可与雌蛙区别。后肢大腿前方和后方皆有黑褐色的大形斑纹,大腿和颈部表面皮肤有圆形或短棒状突起所连结而成的隆起稜,与纵轴平行。吻尖钝。外鼻孔较接近吻端。前肢粗短,指端尖,不膨大不具蹼膜。后肢强大趾长,趾端尖,不膨大蹼膜发达 3.泽蛙:蛙科;上颌有齿,一般具犁骨齿,鼓膜明显或隐于皮下,舌端多具缺刻,椎体参差型,肩带固胸型,筛骨1个。我国约有94种,蛙属占全部种类的3/4,黑斑蛙、金线蛙、日本林蛙等,民间统称为青蛙。 8.日本林蛙:蛙科;上颌有齿,一般具犁骨齿,鼓膜明显或隐于皮下,舌端多具缺刻,椎体参差型,肩带固胸型,筛骨1个。我国约有94种,蛙属占全部种类的3/4,黑斑蛙、金线蛙、日本林蛙等,民间统称为青蛙。 9,花臭蛙:蛙科; 鼓膜大,约为第三指吸盘的2倍;上眼睑、体后背部及后肢背面均无小白刺,体侧无背侧褶;指、趾具吸盘,纵径大于横径,均有腹花臭蛙(学名:Rana schmackeri) 10.沼蛙(学名:Hylarana guentheri) 4.斑腿树蛙:树蛙科;上外形及生活习性与雨蛙相似。末端两指、趾节之间有间介软骨,指、趾端明显膨大成吸盘,并有马蹄形横沟。肩带固胸型(不同于雨蛙科);椎体参差型。树栖,产卵于卵泡内,蝌蚪生活在静水水域内。 5.饰纹姬蛙:姬蛙科;中小型陆栖蛙类。头狭而短,口小,大多数种类无上颌齿和犁骨齿;舌端不分叉;指、趾间无蹼;肩带固胸型;筛骨2个(是与蛙科的不同)椎体前凹型;蝌蚪的口位于吻端常缺乏角质颌和唇齿。 6.小弧斑姬蛙:中小型陆栖蛙类。头狭而短,口小,大多数种类无上颌齿和犁骨齿;舌端不分叉;指、趾间无蹼;肩带固胸型;筛骨2个(是与蛙科的不同)椎体前凹型;蝌蚪的口位于吻端常缺乏角质颌和唇齿。 。

两栖类与爬行类特征总结:

两栖类与爬行类特征总结: 两栖类爬行类 主要特征现生两栖类的成体虽已具有陆生的身 体结构,但繁殖和幼体发育仍必须在淡 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 有侧线,无附肢,靠尾鳍游泳,发育中 需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 爬行类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地繁 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羊膜动物的卵 膜和胚胎与无羊膜动物有显著不 同,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确保 了在干燥的陆地上繁殖成为可能。 外形身体分头、躯干、尾(无尾两栖类成体 无尾)和四肢(蚓螈类四肢退化)。被 覆光滑、多粘液的皮肤,有的种类背部 有纵行的皮肤褶。大蟾蜍皮肤粗糙,并 有毒腺。 头:扁平而吻端尖的三角形,口裂宽阔 吻端两侧有一对外鼻孔,有可开闭的瓣 膜,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 鼓膜一对,圆形,位于眼后方,覆盖在 中耳外。蟾蜍的鼓膜后方有一对耳后 腺。声囊:雄性的咽部或口角有1—2 个内声囊或外声囊。外声囊是由咽壁扩 展形成的皮肤囊,充气时可膨胀成泡 状。鲵螈和蟾蜍无声囊。 躯干:是颅骨后缘至泄殖孔间部分,附 有前后2对附肢。蛙蟾类的躯干短宽, 前肢短,四趾,趾间无蹼,主要用于撑 起身体。生殖季节雄性第1、2趾内侧 膨大加厚成棕黑色,叫婚垫,抱对时对 雌性个体有刺激排卵作用。后肢长,五 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和陆地上的跳 跃。有的种类趾端形成吸盘,吸附在攀 爬物上。附肢在蚓螈类中退化。 尾:泄殖孔以后的身体。蛙蟾类无尾; 鲵螈的尾侧扁,适于游泳;蚓螈的尾蚯 蚓型。 体表被有鳞片,体形差异很大,可 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分别 适应于地面爬行、树栖、穴居、水 栖等不同生活方式。 除蛇类外,身体可明显区分为头, 颈,躯干和尾部。有可活动的眼睑 (壁虎科例外),鼓膜下陷与外耳道 的深处;四肢强健有力(蛇类例外), 五指(趾)型,末端具爪,善于攀 爬,疾驰和挖掘活动。 皮肤综 述 古两栖动物的体表被鳞,有些种类的头 部和背部还覆有骨板。现生两栖类的皮 肤裸露富含腺体,鳞退化,仅穴居生活 的蚓螈保留有真皮性骨质鳞。皮肤由表 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

什么是两栖动物

什么是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 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呢 青蛙 蝾螈 大鲵 蟾蜍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想一想议一议 1、一般在什么季节能听到蛙的 鸣叫?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14页图片分析青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 雄蛙 求偶行为,以招引雌蛙。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这就是雄 蛙在鸣声。鸣囊抱对 雄蛙在雌蛙背上抱持许久,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 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 体外受精雌雄蛙的抱对 是蛙的繁殖行 为,可以提高 体外受精率。 14—15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图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这个过程与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 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差别很大,所以 其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无完全变态 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之分) 雌雄异体青蛙生殖特点受精过程离不开水体外受精蛙的生殖特点是什么?有性生殖 2、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不同点青蛙家蚕有性生殖变态发育1、体外受精2、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1、体内受精2、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11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如红色箭毒蛙(下图)、非洲胎生蟾蜍等。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资料分析讨 论3 ●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生活污水(非生物因素)如重金属会直接影响青蛙的生殖发育,也会影响污水中寄生虫(生物因素)的数量,寄生虫又会影响青蛙的生殖发育. ●4.从上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的所有生物,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 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 结合有关资料,想一想人类的哪些 行为影响了青蛙的生存 1、乱捕乱杀; 2、喷洒农药; 3、水质污染。 1、生殖方式抱对(提高受精率)体外受精(水中完成)卵蝌蚪(用腮呼吸)幼蛙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2、发育方式课堂小结鸣叫(求偶)3、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课题:《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两栖动物是一个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后在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青蛙的生殖发育及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青蛙的变态发 育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需要将知识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青蛙、蟾蜍以及蛇等动物比较熟悉,对于其他的两栖、爬行动物了解较少,但对他们有较大的兴趣,应该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知这些动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 ) 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形态结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 (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变态发育。 (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青蛙的变态发育 五、教学策略 1、教法:教授教学法为主,讨论及归纳总结法为辅 2、学法:自主讨论、归纳总结 六、课时安排:参考课时2课时。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两栖动物 1、青蛙的发育过程 2、青蛙的结构 3、两栖动物的特征 4、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爬行动物 1、蜥蜴的发育过程 2、其他的爬行动物 3、爬行动物的特征 4、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

两栖类是动物进化的巨大飞跃

两栖类是动物进化的巨大飞跃 动物发展的关键枢纽――两栖类 在动物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种关键群体,就是两栖动物。正是从它们开始,脊椎动物在陆地上打开局面,从而发展出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在两栖动物中,人们熟悉的青蛙是跳跃健将,还是捕虫能手,更是农民们的好帮手。而蝾螈也是神奇而隐秘的两栖动物,它们有着可爱的外形,并且在数亿年的进化中成功地开辟了广阔的栖息地,体现了两栖动物宏大的生命史。 什么是两栖动物?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存的一种过渡型动物。它们一般在水中受精产卵,因此,两栖类和鱼类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幼体发育成熟后成为能登陆生活的成体,在寒冷和酷热的季节,则需要靠冬眠或夏蛰生存。 在两栖动物出现之前,所有的脊椎动物都生活在水域中。从水生到陆生,这在动物进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两栖动物的幼体在水中生活,开始只能用羽状鳃进行呼吸;成年后,多数用肺呼吸。另外,两栖动物还能通过皮肤进行呼吸。它们没有鳞和甲,皮肤很薄,光滑湿润,上面覆盖一层很薄的粘液物质,皮表下还有血管,可将氧气渗入

体内。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两栖类动物,共40科,约400属,分为3个目,即: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其中无尾目种类繁多,分布也广,我们常见的青蛙、蟾蜍则属于无尾目;蚓螈属于无足目;珍稀动物大鲵属于有尾目。两栖类动物一般以蠕虫、蜘蛛和昆虫为食,较大的还以小的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甚至甲壳类动物当食物。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水陆两栖的动物都叫两栖动物,如鳄和龟就不是两栖类,它们属于爬行动物。 人们常常把脊椎动物的进化简单形容为从鱼到人,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最后进化到人。这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实际上生物的进化是多样性的。我们说两栖类是由鱼类进化而来,并不是说现在的两栖类是由现在的鱼进化而来,而是说远古有一支叫鱼石螈的硬骨鱼类,向登陆方向发展,就逐渐演化为两栖类;另一支则向更适于水栖的方向发展,成为今天的鱼类。 由于要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的骨骼与鱼类有许多不同。首先为了支撑身体并能在地面移动、爬行或跳跃,两栖动物具有指、趾、肢骨等,脊柱开始分化为颈椎、躯椎、骶椎和尾椎。另外,两栖动物的肩带不再像鱼类那样与头后部骨片关联,而是直接与脊椎相连。为适应在陆地上生存的需要,两栖类的四肢与脊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科学上把

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 提供不同体色的青蛙图片 2、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4、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5、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6、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要 赤矶课堂备课组教案

两栖类及爬行纲的分类

两栖类及爬行纲的分类实验目的: (1)了解两栖纲与爬行纲各目及重要科的特征。 (2)认识常见的种类,学习使用检索表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实验内容: (1)代表性及常见的两栖类、爬行纲动物的识别。 (2)鉴定术语及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和用品: 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侵制标本、剥制标本。 放大镜、解剖镜、解剖针、镊子、解剖盘、直尺和卡尺。 实验操作及观察: 两栖类的外部形态及量度: (1)无尾两栖动物 (2)有尾两栖动物

两栖纲的分类: 有尾目:体长形,终生有尾,有四肢,有的种类无后肢。营水生生活的种类,有侧线和鳃;营陆栖的种类,成体鳃退化。 包括各种鲵和蝾螈 隐鳃鲵科:头宽扁无眼睑。前肢4指后肢5,无爪。如娃娃鱼。 小鲵科:体外受精,具眼睑,脊椎双凹形。如中国小鲵。 鳗螈科:身体细长似鳗,终生具外鳃,前肢 3 4 指,没有后肢。如小鳗螈。 ~ 两栖鲵科:身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2 或 3 趾。如二指两栖鲵。 洞螈科:终生有 3 对外鳃,眼退化,无眼睑,身体半透明,背部有深色斑点,水生。如洞螈。 钝口螈科:有些种类可终生保持幼体特征,生活于水中。如虎纹钝口螈。 陆巨螈科:终生保持幼体形态。如陆巨螈。 无肺螈科:适宜于山溪急流中。如白点无肺螈。 蝾螈科:有活动眼睑,幼体具 4 对鳃。卵生,体内受精,有胶质精囊。如东方蝾螈。 无尾目:体短宽,成体无尾,无外鳃。后肢发达,适于跳跃和游泳,有眼睑和瞬膜,大多有鼓膜(有些种类无鼓膜)和声带。幼体和成体区别甚大,蝌蚪有尾。滑蹠蟾科 盘舌蟾科:具较厚的盘状舌附着口腔底部,捕食时不能伸出。如盘舌蟾。 负子蟾科:负子蟾科的成员均完全水生性,后肢强劲而有发达的蹼,前肢纤细而无蹼,没有舌头。负子蟾将卵放在背部的小囊中孵化,完成变态或接近完成变态时离开母体。爪蟾趾端有似爪的角质结构。如负子蟾

两栖类和爬行类 习题(含答案)

两栖类和爬行类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 蟾蜍 B. 龟 C. 蝾螈 D. 大鲵 2.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变温动物 B.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C. 脊椎动物 D.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3.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是从()开始的. A. 两栖类 B. 鸟类 C. 爬行类 D. 节肢类 4. 下列各项中属于青蛙的呼吸特点的是() A. 只用肺呼吸 B.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 只用皮肤呼吸 D. 用腮呼吸 5. “一只青蛙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可是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在陆地上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A. 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 B. 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C. 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 身体散热快,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6. 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A. 鳃 B. 肺 C. 尾巴 D. 后肢 7.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其作用是() A. 适应陆地生活 B. 有利于爬行 C. 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D. 保持体温 8. 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比,其进化意义是() A. 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生活 B. 个体的身体高大 C. 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 D. 种类多,种群大 9. 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 龟 B. 大鲵 C. 蜗牛 D. 扬子鳄 10. 属珍稀的爬行类动物是() A. 大鲵 B. 中华鲟 C. 扬子鳄 D. 白鳍豚 11. 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 幼体只能生活在水里,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 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 幼体在陆地上生活,成体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D.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2. 下列生物中,“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的是() A. 鲨鱼 B. 鳄鱼 C. 娃娃鱼 D. 章鱼 13.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B. 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C. 环境的改变对两栖动物的影响不大 D. 成体可用肺呼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