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116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116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116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116

08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2、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

3、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条件、激励条件、偏好条件

4、市场经济的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4))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5、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的结合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可以分为: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10、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1、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12、集体所有制的特征:1)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利基本上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的领导人由本单位的劳动者经过了主选举产生。

13、集体所有制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私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5、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股份制

16、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的相互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

17、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和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全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让渡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18、产权的基本特征: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分性

19、一个完整的产权具有的特征:排他使用权、收入独享权和自由转让权

20、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1、产权制度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2、产权制度的功能:1)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界定交易界区;2)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规范交易行为;3)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害;4)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其行为人具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23、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

2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的资产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权相分离

25、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

26、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建立法人财产制度

27、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即出资者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出资者拥有股权,并只能运用股东权利影响企业行为,而不能对法人财产是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

28、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内部构造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29、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公司制

30、股东作为财产的终极所有者,只能运用股东权利通过股东大会或买卖股票对公司进行控制和施加影响,并依据股票份额的多少取得收益;而不能对法人财产是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

3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领域包括:1)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性待业和领域;2)具的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3)战略性资源产业和高风险产业;4)政府管制的垄断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5)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6)公益性强的行业和领域;7)私人不愿意经营的非盈利行业和私人不宜经营的行业。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3、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

4、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5、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7、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8、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第四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2、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3、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4、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5、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6、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7、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8、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第五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非生产要素收入

5、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六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3、索罗余值:GA=GY-αGL-βGK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7、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价格总指数可分为:环比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年距价格指数

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环球网校提供|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9、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的失业人口情况: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0、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11、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第七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6、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

7、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8、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9、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八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第二部分财政

第九章公共财政职能

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十章财政支出概述

1、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

2、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3、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方面中,总需求是决定就业和价格水平的关键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4、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5、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6、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12类,相应设置了12个“类”级科目。

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8、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影响了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3)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4)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9、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0、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11、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2、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13、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评价法

14、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5、绩效考评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第十一章财政收入概述

1、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规范政府间收入与分配关系的原则。

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3、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4、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7、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8、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1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环球网校提供|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11、威廉?配弟提出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12、亚当?斯密提出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13、瓦格纳粹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4、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5、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应遵循受益原则,谁受益谁纳税;别一种主张应遵循能力原则,即按能力纳税。

16、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17、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8、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课税商品的性质、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课税范围的大小

19、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环球网校提供|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20、国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21、国债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宏观经济

2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买”方式

23、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

24、我国国债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环球网校提供|法等方式

25、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26、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27、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第十二章政府预和财政管理体制

1、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3、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4、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5、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是进行:以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7、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8、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环球网校提供|度、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9、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10、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11、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3、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环球网校提供|上缴利润等收入。

14、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6、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

7、我国货币政策和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

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货币需求、派生需求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4、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5、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6、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况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7、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8、通货膨胀的状态: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

9、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环球网校提供|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10、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第十五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融业的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3、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不发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对银行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对政府业务(代理国|环球网校提供|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四部分组成: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7、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8、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9、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10、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作: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1、货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

12、货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13、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第十六章存款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1、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

2、存款货币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3、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4、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5、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环球网校提供|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6、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7、存款货币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8、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改变经营方针,调整负债结构,如发行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2)规避金融监管,创新金融工具,如提供“自动转账服务”、开设“货币市场账户”和“NOW账户”等;3)到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如借入欧洲美元市场资金等;4)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后向客户放款。

9、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序,包括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环球网校提供|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10、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第十七章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的学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2、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部性、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企业

3、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5、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环球网校提供|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

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标准、过渡期安排

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10、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100%

11、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12、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环球网校提供|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3、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14、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第十八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成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2、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

4、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未抛补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讨论的是远期汇率的决定,远期汇率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

5、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外汇升值、本币贬值;顺差时相反)、相对通货膨胀率(按购买力平价理论,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若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反之趋于升值)、相对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尤其在短期级为显著。高利率使货币升值,反之贬值)总需求与总供给(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币一般呈贬值|环球网校提供|趋势)、市场预期(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预期本币贬值,人们纷纷抛售本币,最终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

6、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贬值的进出口效应、贬值的国际资本流动效应、贬值的产出效应、贬值的物价效应、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

7、贬值的物价的影响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物价上涨;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8、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将国际收支按照复式记帐原理和特定帐户分类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状况。

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分类标准: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

10、经常账户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动,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经常转移(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三项

11、金融帐户:记录经济体对外资产负债变更的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环球网校提供|和储备资产四类

1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储备资产单独列项,从而包括四大项: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3、通常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有:贸易差额、经常差额、综合差额

1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外汇缓冲政策、货币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措施

15、国际收支调整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恢复国际收支均衡

第十九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3、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是定|环球网校提供|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4、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5、数值型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6、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7、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9、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

10、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1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定|环球网校提供|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12、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它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13、统计报表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1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15、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6、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

2、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有单式和复式等形式

3、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分组组数,经验公式:K= 1+ log10N / log102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最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

(4)确定各组组距:组距=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5)确定组限:组中值=(上限+下限)/ 2

(6)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组距分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防止重复

(7)制作频数分布表

5、显示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

6、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7、统计表的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8、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环球网校提供|容;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醒目;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读者查阅使用。

第二十一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1、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

3、数值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离散系数

第二十二章项式时间序列

1、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2、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可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3、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之分

4、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表示本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绝对数量。整个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末期的累积增长量

5、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6、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程度。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可先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

7、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8、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通常用平均发展速度减1来求得

9、增长1%绝对值:表示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等于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第二十三章统计指数

1、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的一种计算方法。拉氏数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质量指数用得较少。

3、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的一种计算方法。帕氏质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数量指数用得较少

4、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构成的数量关系式称为指数体系。实际中比较常用的是基期权数加权的数量指数和报告期权数加权的质量指数体系。

例: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长30%,那么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提高了( )。

A.15%B.66.67%C.20%D.15.38%

答案:从题意可知,总生产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30%,单位成本指数为150% / 130% =115.38%,所以单位成本上升了15.38%。

解析:总量指数= 因素1指数*因素2指数。当我们说某因素上涨了5%时,该因素的指数为105%,即该因素本期水平是上期水平的105%。一般涉及到指数计算的题目都是给出总量指数、因素1指数和因素2指数这三个数值中的2个,要求推算第三个。

例:某产品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产45%,那么产品单位成本()

A.持平B。下降3.45% C.上升3.45%

D.相当于103.45%E.上升103.45%

答案:CD

解析:由题意可得,总生产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45%,则产品单位成本指数为150% / 145% = 103.45%,即产品单位成本上升3.45%

例:某企业全部原材料费用今年相当于去年的150%,全部产品产量增产10%.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上调15%。则全部产品的原材料单耗与去年比较是( )。

A.下降25%B。下降18.58%C.相当于118.58%

D.上升18.58%E.上升25%

答案:CD

解析:第一步,原材料费用=原材料价格*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费用指数=原材料价格指数*原材料消耗量指数,由题意得,原材料费用指数为150%,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15%,则求出原材料消耗量指数为150% / 115% = 1.304348

第二步,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单耗*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指数=原材料单耗指数*产品产量指数,由上面计算和题意得,产品产量指数为1.1,原材料消耗量指数为1.304348,可求出原材料单耗指数为1.304348 / 1.1 = 1.1858。即上升了18.58%,相当于去年的118.58%。

第二十四章相关与回归

1、相关关系的种类包括:按相关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完全相关即函数关系;按相关的方向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与-1之间,即-1≤r≤+1。若0<r≤1,表示存在正相关关系;-1≤r≤0,表明存在负相关关系。若,r=1,则为完全正相关;r=-1,为完全负相关,此时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注意:r=1或-1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最强的。R=0是,只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不是说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有可能存在很强的非线性相关关系。

例:某公司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00元,当产量为1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4000元,则设产量为x,总成本为y,正确的一元回归方程表达式应该是()

A.y = 3000 + x

B.y = 4000 + 4x

C.y = 4000 + x

D.y = 3000 + 4x

答案:A

解析:由固定成本为3000元,可判定方程的截距项为3000,所以排除BC项;接着把当x=1000时,y=4000代入A和D,只有A成立,所以正确答案为A。或者,可以用4000减去固定成本3000得到当产量为1000单位时,可变成本是1000,所以截距为1000/1000=1,截距项的系数表示每一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是多少。

例:某公司产品当产量为1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4000元;当产量为2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5000,则设产量为x,总成本为y,正确的一元回归方程表达式应该是()

A.y = 3000 + x

B.y = 4000 + 4x

C.y = 4000 + x

D.y = 3000 + 4x

答案:A

解析:这种题目可列方程组:设该方程为y = a + bx,则由题意可得

4000 = a + 1000b

5000 = a + 2000b

解该方程,得b=1,a=3000,所以方程为y = 3000 + x

例: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20000时,成本为40000,其中不随产品产量变化的成本为4 500,则产品生产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A.y=4000+4500x B.y=4500+4000x C.y=5000+4000x D.y=4500+1.775x

答案:D

解析:不随产品产量变化的成本为4 500,可判定截距为4500,排除AC;之后由当x=20000时,y=40000可推出,斜率系数为(40000-4500)/ 20000 =1.775

第二十五章会计概论

1、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会计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

3、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4、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周转、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者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5、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谁需要会计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6、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7、财务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环球网校提供|信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者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后三者是组成利润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9、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能以货币计量

10、负债的特征: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未来需要清偿;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

1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1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3、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6、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环球网校提供|三个环节形成

17、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该经济业务应在何时确认,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18、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19、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0、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21、按帐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对账工作要求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22、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方面的内容

23、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

24、会计报表至少|环球网校提供|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25、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26、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

第二十六章财务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采用账户式

2、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利润表的基本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

3、现金流量表

4、现金流入: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出售固定资产、从银行取得借款等取得现金

第二十七章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2、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效率比率

3、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4、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围率、存货周围率、流动资产周围率、总资产周围率

5、盈利能力包括: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环球网校提供|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二十八章合同法律制度

1、由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制度就是合同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订立合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违约责任等。

2、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从法律上可以分为:要约、承诺两阶段,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3、合同生效要件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如下: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④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4、合同的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5、无效合同特征:具有违法性;具有不履行性;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6、按照无效的原因划分:①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⑤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7、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8、效力未定的合同:缺乏相应的生效要件,但欠缺的并非实质性要件。分类:主体不合格的效力未定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和无权处分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

9、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显失公平的合同

10、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环球网校提供|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以后不能再提出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11、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①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②一方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③帝约当事人必须有过失;④造成相对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12、合同履行应遵循:全面履行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原则

13、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14、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况: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资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15、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的,该撤销权消灭。

16、合同变更的特征:①合同变更是在原合同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新协议;②合同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局部变更,而不是合同内容的全部改变;③合同变更变更后,原合同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④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⑤合同变更应当符合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般应采取书面形式。

17、合同的转让要件:①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存在;②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③必须由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协议;④必须合法且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18、不能转让的合同:①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19、按照转让内容的不同,合同的转让可以分为: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转让、合同权利、义务一并转让

20、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①债务已经按|环球网校提供|照约定履行;②合同解除;③债务相互抵消;④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⑤债权人免除债务;⑥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⑦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21、合同解除的特点:①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不适用于无效和可撤销合同;②必须具备一定条件;③必须有解除行为,我国的合同立法没有采取当然解除主义;④有解除权的一方必须在法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行使合同的解除权;⑤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

22、合同解除的种类: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23、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①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②债权人下落不明;③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④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4、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①继续履行;②采取补救措施;③赔偿损失;④支付违约金;⑤支付定金。

25、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前者主要是指不可抗力;后者是指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的免除承担违约责任的事由。

26、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担保方式可以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27、保证方式: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28、保证担保的范围: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29、保证期间: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未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30、不得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耕地、宅|环球网校提供|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辽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31、可以作为质押的权利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和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32、债权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

33、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第二十九章公司法律制度

1、公司法的特征:公司法是一种组织法、行为法、强制性规范较多的法律。

2、公司的特征: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必须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从股东责任角度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无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形式仅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另外,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

4、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5、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6、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三十日内主持召开公司创立大会

7、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10%)、提取法定公益金(5%--10%)和按股东出资比例分配。

第三十章证券法律制度

1、证券法的基本原则:①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②公平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公开原则;⑤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⑥国家集中统一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2、证券公司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3、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登记结算采取全国集中统一的运营方式。

4、证券法规定,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人员,必须具备证券专业知识和从事证券业务或者证券服务业务2年以上经验。

5、证券发行,是指经批准符合条件的证券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程序将证券销售给投资者的行为。

6、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5000万元的,应当由承销团承销。证券的代销、包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天

7、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的条件: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8、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包括:内幕交易行为;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行为;欺诈客户行为。

第三十一章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1、工业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2、工业产权的特征是:其客体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3、巴黎公约的主要原则和制度: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独立性原则。

4、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一般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

5、专利权的客体,是指专利权保护的对象,即依法可以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6、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7、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实用性;富有美感;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8、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实施许可权;转让权;标示权;专利人在自己的专利受到侵犯时,有请求专利行政部门进行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专利权人有权以书面形式放弃其专利。

9、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

10、专利权的终止有两种情况:期限届满以前终止为提前终止。提前终止是由于专利权人没有按期缴纳年费,或者专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声明放弃专利权。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的,应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公告。

11、专利实施是指专利权人或者他人为了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和销售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专利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情况:专利权人的实施;许可他人实施;依照国家需要指定实施;强制许可实施。

12、商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区别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经营者

13、注册商标的禁止条件: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或合法权益;商标法关于禁止注册或使用的某些标志的规定。

14、商标注册的原则: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原则

15、商标注册申请采用“一类商品、一个商标、一份申请”的原则

16、《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期满后,经商标注册人申请可以续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影响因素: ①消费者偏好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正相关 ③产品价格 负相关 ④替代品的价格 正相关 ⑤互补品的价格 负相关 ⑥预期 预期价格↑,需求↓ ⑦其他因素 ▲ 需求函数:假定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d=Qd (P ) ▲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 线的位移):其他因素变动(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 以上规律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有例外: 特例一:钻石与价格之间有时呈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特例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假定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s=Qs (P ) ▲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产品价格 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 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化):假 定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移):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如成本等),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Qd=Qs 时→Po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模型(运用: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 ▲ 最高限价(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成本) P

2018年度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 币及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 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楚 1市场需求、供給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給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3.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

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咱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第二部分财政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第3章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1.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3. 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4.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5.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6.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7.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8. 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便投入。 9. 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这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10. 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食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11.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12.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

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伙产出 13. 规模报酬: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14.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5.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6.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7. 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18.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19. 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20.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伙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21. 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22.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和经济利润相对的正常利润,通常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1.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属于() 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操作风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整,管理失误或者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参见教材P156。 2.在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知道货币的功能通常由()掌握。 A.中央银行 B.财政部门 C.财政性银行 D.商业银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给机制。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控。参见教材P136。 3.下列财务指标中,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盈利能力的是() A.净资产收益率 B.营业利润率 C.资产周转率 D.主管业务净利润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盈利功能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所有者对企业投资部分的盈利能力,也叫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净资产利润率。参见教材P251-252。 4.下列合同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A.买卖合同 B.抵押合同 C.委托合同 D.保管合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的分类。保管合同、借用合同等都属于实践合同。参见教材P252。 5.线性回归模型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是() A.最大二乘法 B.最小残差和法 C.最大残差和法 D.最小二乘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参见教材 P198。 6.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B.实行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C.国际收支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 D.国际收支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评价来解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参见教材 P169。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 一定时间和 一定价格条 件下,消费 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 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 关键的因素 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 格 6.市场供给是 所有生产者 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 因素主要 有:产品价 格、生产成 本、生产技 术、预期、 相关产品的 价格、其他 因素,包括 生产要素的 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 或服务的供 给量和市场 价格呈正向 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 性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 度,是需求 量变动百分 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 比率 10.通常可以 把需求价格 弹性分为三 种:1)当需 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 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大于1时, 叫做需求富 有弹性或高 弹性;2)当 需求变量百 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等于1时, 叫做需求单 一弹性;3) 当需求变量 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 分数,需求 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 求缺乏弹 性; 11.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 因素:替代 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 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 时间与需求 价格弹性的 大小至关重 要 12.影响供给 价格弹性的 因素:时间 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 因素、资金 有机构成不 同影响供给 弹性的大 小、供给弹 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 条件的影 响、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和相似程度 对供给弹性 的影响也很 大 13.消费者收 入变动与需 求的变动呈 同方向变 化。价格与 需求之间的 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前言 (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09年教材情况 整体而言,初级经济基础的内容大致变化了30滋右。第一、二部分变化较小。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d16771263.html, (1)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去掉了货币职能的内容,增加了货币发行的内容(113~115页);

(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去掉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内容,增加了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的内容(134~137页)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 (1)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重新叙述了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那部分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143~144页; (2)增加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153~159页),删掉了原有的第二十二章品牌策略 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 (1)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去掉了管理学及其特点、组织环境的内容 (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增加了沟通的内容(200~202页) 第六部分法律 变动最大,基本上是全部修订。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一)试卷题型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题量分布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二)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的标准每年有所浮动,但基本上是总分的60%初、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和各专 业知识与实务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40分。全国2007、2008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1.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 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 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 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单元经济学 第一讲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前言 课程简介 课程结构 课程流程 课程简介 冲刺班主要是面向考试,有以下特点:围绕考纲模拟考堂 明确重点集中突破 面向通过争分夺秒 活学活用多快好省 课程结构 经济学基础中级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内容。西方经济学核心内容是市场价格的形成。市场价格形成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研究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而需求中重要的是消费者,供给中重要的是生产商。所以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生产和成本。厂商和消费者通过市场达成交易,所以还要研究市场理论。众多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入手点是国民收入。因为市场失灵,要引入宏观调控。 第一部分本讲主要内容 本讲的主要内容有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弹性是需求和供给相对价格的变化量。 第二部分本讲重要考点及典型例题讲解 重要考点 考点1 需求概述Ⅲ 知识点1:需求的定义 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知识点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产品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心理预期 其他因素 知识点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我们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考点1 典型例题单选题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A.需求下降 B.供给下降 C.供给不变 D.需求不变 答案:A 考点:1 解析:根据需求规律,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C.气候情况 D.替代品的价格 E.互补品的价格 答案:ABDE 考点:1 解析:气候情况不直接影响需求。 考点2 供给概述Ⅲ 知识点1:供给的定义 供给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以生产提供能力为前提:供给≠生产,供给=愿意销售∩能够销售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假设小李的收入增加10%,此时她对某商品的需求减少5%,则该种商品属于()。 A.低档品 B.高档品 C.奢侈品 D.必须品 正确答案:A, 第2题 最低限价的目标是()。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B, 第3题

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x/dy=-1/3,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 时,愿意放弃()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A. 1/2 B. 1 C. 3 D. 1/3 正确答案:D, 第4题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 A.只位于无差异曲线上 B.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C.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的交点上 D.既不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也不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正确答案:B, 第5题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 A.外部性 B.市场失灵

C.信息的不完全 D.企业内部能够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正确答案:C, 第6题 美国经济学家()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A.克鲁格曼 B.汉密尔顿 C.弗里德曼 D.科斯 正确答案:D, 第7题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 A.生产者数量的多少 B.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C.消费者数量的多少 D.进入障碍的大小 正确答案:B, 第8题 价格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市场是()。

2020年新编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03名师资料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3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考试内容: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 个人企业也称为业主制企业,在个人企业中,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2.合伙制企业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即公司资本和财产不属于出资人所有,而属于公司法人。按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 )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C.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考试内容: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

最新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所有曲线.pdf

2018年经济基础所有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 (一)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如34页1-19中(a)所示。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用R表示) R=P?Q 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用AR表示) AR=R/Q=P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用MR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 MR=△R/△Q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AR、MR是相等的。单个企业的AR、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无论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企业进行产量决策的依据是:MR=MC的原则,因为此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利润最大的含义: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 单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线。(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其最优生产规模) 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条件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即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AR=DD) (三)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版

第市场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一需求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部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分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第一章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经市场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济市供给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学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础需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供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均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基本类型衡性 Ed1 不变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价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格性性基本类型①E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无关系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 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A>B;A<B;AB②可传递性A>B;B>C;所以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2018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目录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 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 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 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 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完整版)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市场 需求 市场 供给 在均衡价格之上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E>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反方向E<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同方向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 d=0无关系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 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的。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动都快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府的干预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政府对 市场的 干预 垄断①通过法律手段②进行公共管制,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相关企业合③明晰产权;科斯定理: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 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 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民总收入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概念 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不包括所得税 收入法 支出法 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宏观经 济均衡 的基本 模型 含义从支出角度看GDP从收入角度看GDP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GDP=Y=C+I GDP=Y=C+S投资I=S储蓄 三部门同上增加了政府部门GDP=Y=C+I+G购买GDP=Y=C+S+T税收I=S+(T-G) 四部门同上增加了国外部门 GDP=C+I+G+(X- M) Y=C+S+T I= S+(T-G)+(M-X) 消费 储蓄 投资 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 倾向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 储蓄函数(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1 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3种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基本因素: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分为:①长期(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②短期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 济 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经济 增长 含义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劳动生产率; 3.资本的投入数量; 4.资本的效率 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 经济 周期 和 经济 波动 周期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 类型 ①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负增长②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正值 ①长周期(50-60年) ②中周期(8年) ③短周期(3-5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 波动原因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变化⑤经济体制变动⑥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波动指标 ①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M2)③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经济基本理论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④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中级经济《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版 第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经典资料背诵版二含义 1.统计工作 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3.统计学一尺度 ①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 ②定序尺度等级差或顺序差③定距尺度可加减④定比尺度统统计分类数据 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不区分顺序定性品种数据计 数据顺序数据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表示为类别,用文字表述,有顺序与类型定量数量数据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常用数值来表示统时期指标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是可以累积 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计统计总量指标数指标相对指标时点指标 某一时刻上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积之后没有实际意义年末人口数、科技机构数、股票价格分类相对数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据平均指标 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①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种类第 调查登记时间连续 ①连续调查(一年之内如:人口出生、死亡)②不连续调查(一年以上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二统计报表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 目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十普查 一次性全面调查,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 ①数据一般比较准确②范围比较窄③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二最广泛最常用 根据样本可推断总体①经济性②时效性强③适应面广④准确性高方式抽样调查章一概率抽样最理想科学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整体抽样④等距抽样 二非概率抽样不适于推断总体项目重点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通过典型单位是一种定性调查,着眼点不在数量特章典型调查 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征上,因此不认为它是一种统计调查也是可以的统搜集第一手数据 ①直接观察法②报告法常用③采访法④登记法⑤电话访问法⑥网络调查法⑦实验设计法方法计搜集第二手数据 来源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①要评估价值②注意是否具有可比性③注意弥补④注明数据来源调 1、登记性误差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可以消除 2、代表性蟛钤谟醚臼莶乃婊蟛睿薹ㄏ查误差来源质量产生原因: ①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②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③样本容量不足等第质量要求①精度②准确性③关联性④及时性⑤一致性 ⑥最低成本四分类数据频数与频数分布频数也称次数;①比例之和等于 1②百分比③比率可能大于1各不同类别的数量比值部第品质图示 ①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②圆形图也称饼图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分二数据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①向上累积从开始一方向顺序的最后一方变量值小向变量值大②向下累积相反 顺序数据十图示 顺序数据与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基本相同。另外包括累积频数分布图三含义 根据统计研究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组别。分组后再计算出次数或频数,形成一张频数分布表统章单变量值 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方法通常只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较少的情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8年4月8日 17:45 阅读次数:1604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上述理论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实质和内容及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的关系;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或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形式;掌握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实现形式;熟悉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和集体所有制的特征;掌握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 (二) 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

掌握产权的含义、内容和特征;掌握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产权制度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加深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考试内容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二)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掌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收入分配政策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知识,使考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和政府的收入调控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一) 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收入分配的调控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机制;掌握政府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方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二) 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的结构 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和性质;掌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含义和方式。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含义;熟悉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指标和方法;熟悉洛伦茨曲线的形状和基尼系数的含义;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意义和内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框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