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5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5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5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5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05年,陕西省经济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投资增速加快,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面提高,消费需求平稳增加,外贸顺差持续扩大,财政收入在税收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增加较多;工农业生产形势普遍好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果业畜牧业成为支柱产业,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原材料开采及相关行业产销两旺,服务业稳定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园区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供求两旺、投资增速加快。全省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持续快速增加,贷款增速低位运行,票据融资快速增长,现金保持回笼态势,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证券业发展趋缓,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所进展;保险市场主体继续扩大,业务发展增速加快。预计2006年陕西省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的增长态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较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消费增长有限等问题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陕西经济,经济加快和协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需要货币信贷保持平稳合理增长,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投向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确保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 (4)

(二)证券业发展趋缓 (6)

(三)保险业快速扩张 (6)

(四)金融市场整体保持健康发展 (7)

(五)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投资增速加快,消费需求平稳增加,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8)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工业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稳定发展 (10)

(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 (10)

(四)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11)

三、预测与展望 (11)

(一)经济总量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 (12)

(二)物价小幅上涨,部分价格涨幅会有所回落 (12)

(三)金融运行平稳 (12)

附录: (13)

(一)陕西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3)

(二)陕西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3)

专栏

专栏 1:陕西省消费信贷情况 (5)

专栏 2:陕西省企业融资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7)

表1 银行业机构、从业人员及其资产规模情况表 (4)

表2 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6)

表3 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6)

表4 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6)

表5 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表 (7)

图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图 (4)

图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图 (4)

图3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8)

图4 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9)

图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9)

图6 进出口状况图 (9)

图7 财政收支状况图 (10)

图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10)

图9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图 (10)

图10 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图 (11)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05年,陕西省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整体保持了平稳良好的运行态势,与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相适应。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

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持续快速增加,贷款增速低位运行,票据融资快速增长,现金保持回笼态势,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

1.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扩大,经营状况

趋好

2005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体收缩,同比减少115个;从业人员同比增加950人;年末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9.5%;实现盈利34.8亿元,同比增盈12.3亿元;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与年初相比,余额减少211.3亿元,占比下降 6.6个百分点。

表1 银行业机构、从业人员及其资产规模情况表

数据来源:陕西银监局。

2.各项存款快速增长,储蓄存款稳定性趋弱

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549.0亿元,增长19.3%。其中,人民币(下同)各项存款余额6446.5亿元,增长19.8%。储蓄存款保持快速增长,余额达到3534.0亿元,增长19.9%,但与同期相比,定期储蓄存款增量占比下降12.8个百分点。企业存款增速回落,年末余额1848.8亿元,增长11.0%,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

图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3.贷款增速低位运行,信贷结构进一步调整

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含外资)各项贷款余额4043.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3%。

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图

-60

-30

30

60

90

120

2

4

.

1

2

4

.

3

2

4

.

5

2

4

.

7

2

4

.

9

2

4

.

1

1

2

5

.

1

2

5

.

3

2

5

.

5

2

5

.

7

2

5

.

9

2

5

.

1

1

5

10

15

20

25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其中,人民币(下同)各项贷款余额3983.2亿元,增长10.6%。宏观调控以来,陕西贷款增速长时间在慢于全国4个百分点的低位水平上运行。贷款结构进一步调整。从期限结构看,由于票据融资量当年大幅上升,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当年新增额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例都有下降。从贷款投向看,农业贷款继续增长;基本建设贷款增势减弱;消费贷款持续萎缩;短期工业贷款继2001年之后第二次负增长;中小企业贷款出现加快增长的态势;新增中长期贷款在效益高、发展迅速的能源、公共服务管理及热门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贷款继续得到控制,信贷政策在有效抑制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栏 1:陕西省消费信贷情况i

近年来,陕西省消费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最终消费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2001-2003年,信贷余额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业务品种逐步丰富,较好地支持了居民消费的稳步增加。但是,此期间随着业务量的逐步扩大,潜在风险也在积聚。2004年增速急剧回落,降至25.5%;2005年同比大幅少增,新增17.1亿元,同比少增43.7亿元。至2005年末,陕西省消费贷款余额316.0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2000年的2.6%上升为7.9%。近年来,消费贷款的主要结构变化是,从消费领域看,以住房信贷为主,汽车贷款大升大落,助学贷款稳步快速发展;从期限结构看,主要以长期为主;从机构分布看,国有商业银行仍为主力军,但其市场份额逐步下降。

2005年,陕西省消费贷款变化的主要特点:一是受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人民银行两次调高住房贷款利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抵押房产执行”有关司法解释的影响,住房贷款增速锐减,年末余额同比增长11.1%,比上年下降14.6个百分点。二是由于贷款管理成本大、违约率高,保险公司停办汽车保证保险,以及车价大幅下降,部分客户心理失衡,不愿还款,以求银行用车抵债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贷款持续萎缩,年末余额同比下降9.0%。三是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的消费信贷品种少、风险难以控制,贷款成本高,影响商业银行发放大额耐用消费品等其它贷款的积极性,导致其它贷款业务发展缓慢。年末,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余额同比下降69.0%,降幅大于上年28.5个百分点。

分析影响消费信贷的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一是预期收支、传统消费观念和办理消费信贷的高额成本限制了居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二是金融机构认识上的不足和消费信贷制度上的缺失制约了消费贷款的发放。三是消费贷款对象的多样性和风险的不易控性影响金融机构拓展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四是银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受抵押担保和保险制度的制约。

4.现金收支两旺,净回笼减少

2005年累计现金收入14587.9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4438.2亿元,分别增长19.4%和20.2%,收支相抵,净回笼现金149.7亿元,同比少回笼53.9亿元,其中储蓄现金净回笼137.4亿元,同比少回笼113.1亿元,改变了近3年来储蓄现金净回笼逐年递增的趋势。

5.票据业务快速发展,利率呈下降趋势

2005年,陕西省票据承兑余额221.4亿元,增长14.3%,贴现和转贴现均有较大增长,但利率水平下降。贴现加权平均利率3.8485%;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1.9431%,低于再贴现利率近1.3个百分点。

表2 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表3 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6.贷款利率总水平下降,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比重上升

表4 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2455%。由于商业银行贷款竞相投向优质行业,影响整体贷款利率水平持续下降。执行上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比重同比分别下降4.64和2.54个百分点,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比重上升7.18个百分点。法人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较高,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基准利率的1.4倍和1.7倍。从定价水平看,地方性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较弱,尚缺乏科学的定价模型及技术手段。

7.金融业改革稳步推进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重组改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强化内控和风险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省分行实现利润9.6亿元,同比增盈9.0亿元。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至年末,103家联社申请27.6亿元专项票据已全部认购结束;3家首批1.4亿元专项借款已全部到账;共处置置换资产3.6亿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16.1%;已有58家县联社组建了统一法人社,2家联社组

建为农村合作银行。与改革前的2002年相比,全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降低了22.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提高了11.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5.1亿元。

(二)证券业发展趋缓

证券机构业务萎缩,亏损扩大。年末,陕西省内共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64家,证券服务部21家,证券咨询机构2家,从业人员1700多人。4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49.9亿元,同比减少19.2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下降42%。证券营业部亏损面由上年的31家增加到49家,亏损额0.4亿元,增长2倍。

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股权分置改革有所进展。年末,陕西省内共有上市公司25家,另有2家公司已于年内退市。上市公司总股本61.5亿股,流通股25.8亿股,下降0.1%和0.4%;总市值229亿元,流通市值92.8亿元,分别下降16.4%和15.3%;主营业务收入111.3亿元,下降3.8%。年内仅1家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募集资金1.4亿元。有2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5家公司进入股改程序。

(三)保险业快速扩张

保险机构继续扩张,资产总额快速增长。全省共有保险机构1492家(其中,法人机构1家,

省级分公司17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60家,兼业保险代理机构2088家,年内分别新增120、23和54家。保险从业人员4.4万余人,其中营销人员3.6万余人。年末保险资产总额达233亿元,增长27.4%。

保险业务增速加快,但发展不均衡。2005年,保险业累计保费收入97.4亿元,增长18.0%,同比上升7.8个百分点。人身险、责任险业务增长较快;机车险业务增速减缓,农险业务下降。各类保险累计赔款与给付20.0亿元,增长12.1%。2005年陕西省保险密度为262.4元,保险深度为2.6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金融市场整体保持健康发展

1.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2005年,陕西省企业融资总额415.0亿元,贷款、债券和股票三种方式融资的比重为99.7:0:0.3,直接融资比重已降到近年来最低水平,企业融资过度集中于银行贷款。

表5 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表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证监局。

2.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减少,现券市场交易活跃

西安市隔夜头寸拆借市场累计成交额13.1亿元,下降30.2%。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总计成交12亿元,下降72.1%。债券回购累计成交901.8亿元,下降38.9%。全年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呈“U”型波动。现券累计成交130.5亿元,增长3.2%,但收益率下降,加权收益率曲线由1月份最高点4.0911%,下行至12月份最低点1.6612%。

专栏 2:陕西省企业融资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2005年10月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陕西省内10个地市217户企业进行了企业融资情况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反映出目前陕西省企业融资主要呈现八个特点:一是80%以上的企业对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服务是满意的,其中公有制和规模较大的企业满意度最高;二是企业贷款增幅不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大幅下滑,五成以上的企业认为获得贷款比宏观调控前更为困难;三是近半数企业认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水平偏高;四是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覆盖面很小,企业对由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帮助获得信贷支持信心不足;五是企业普遍认为目前“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本身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六是企业对进入股票市场融资的愿望不强烈,认为“企业规模小、上市门槛高”是上市面临的主要障碍;七是银行承兑汇票目前是票据融资的主要形式,企业普遍愿意采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八是私人借款、集资和企业间借款是目前企业向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手续简便,容易获得,使用方便”是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的主要原因。

3.证券交易量整体下降

2005年,陕西省证券交易总额为1179.4亿元,下降31. 6%;客户保证金余额29.1亿元,下降10.2%。A、B股投资者开户数分别达到104.7万户和1.2万户。

4.外汇市场发展平稳,即期交易快速增长

2005年,外汇交易中心西安分中心交易额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成

交1.9亿美元,同比增长80.3%。

5.期货业发展势头较好,期货市场功能初步

显现

年末,陕西省内共有期货经纪公司3家,营业部2家。期货市场投资商515户,增长8.9%。期货经营机构客户保证金余额2.4亿元,增长2.6倍;期货经营机构总代理交易额930亿元,增长2.2倍。

6.产权交易以当地企业为主,融资额较小

2005年,西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共有180家企业挂牌交易,其中,当地企业占91.7%,主要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企业。共登记项目1000多个,交易项目100个,融资2亿元。

7.民间借贷较为活跃,借贷利率总水平较高

2005年3-4季度(监测期ii),陕西省个人民间借贷累计发生700.0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为14.3832%,为一年期贷款(下同)基准利率的2.6倍。企业民间借贷累计发生19924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为9.4482%,为基准利率的1.7倍。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民间借贷数量减少,利率水平下降。

8.金融创新加快,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商业银行加大了中间业务的开发力度,推出了种类繁多的理财类金融产品,活跃了金融市场,促进了投融资的转化。但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以追求盈利为主,创新层次不高、缺乏比较优势、创新产品趋同的现象。经济环境制约和法律制度滞后也限制了金融创新的空间和形式。

(五)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2005年,在各级人民银行的倡导和推动下,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了较大进展。由陕西省金融发展和稳定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推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实施信用建设规划。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陕西银行业协会与地方法院联合建立了“执行威慑机制”,曝光了一批赖债单位和个人,促进了金融维权执法环境的改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步伐加快,全省90%的信贷余额已进入系统。宣传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公众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度逐步提高。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5年,陕西省经济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74.8亿元,增长12.6%,比2000年翻了一番,人均GDP 达9839元。

“十五”期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涨幅保持在2%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是“九五”的2.4倍,累计安排就业1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十五”末,人均GDP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2%,比“九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是“九五”末的2.8倍;社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12.1%提高到32%,森林覆盖率比“九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3124元和550元,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翻了一番,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7%,城镇化水平由32.1%提高到37.2%。

3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1000

2000

3000

4000

1

9

7

8

1

9

8

1

9

8

2

1

9

8

4

1

9

8

6

1

9

8

8

1

9

9

1

9

9

2

1

9

9

4

1

9

9

6

1

9

9

8

2

2

2

2

4

3

6

9

12

15

18

21

亿元%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一)投资增速加快,消费需求平稳增加,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2005年,陕西省投资增速继上年小幅回落后有所加快,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通信、汽车、住房、旅游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和假日经济效应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外贸进出口继续大幅增长,但出口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能源化工行业,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0.5亿元,增长28.3%。其中,能源化工业405.1亿元,增长45.5%,占全省工业投资的63.3%。非国有城镇投资606.3亿元,增长55%,对全省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0.6%。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51015202530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左坐标)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右坐标)

亿元

%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4 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05001000150020002500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40

-200204060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左坐标)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右坐标)

亿元

%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对外贸易规模继续扩大,外商投资稳定增长。2005年,陕西省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5.8亿美元,增长25.7%,其中出口30.8亿美元,增长28.3%;进出口贸易顺差15.8亿美元,增长36.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iii

,增长19.3%。

6 进出口状况图

5101520253035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48121620出口总值(左坐标)

进出口差额(右坐标)

亿美元

亿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2元,增长10.4%,其中,工薪收入和转移收入增长显著,占九成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052元,增长9.9%,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加速增长和减负增收政策的效应。医疗、教育和住房支出占比上升,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56 元,增长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6元,增长17.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4亿元,增长13.7%,其中,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55.4亿元,增长11.8%。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28.6亿元,增长2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9亿元,增长27.9%,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产销量大幅增加,拉动各项主体税收快速增长。财政总支出641.1亿元,增长24.2%。

图7 财政收支状况图

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走势图

02004006008001978

1985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140

-120-100-80-60-40-200

政府财政总收入(左坐标)政府财政总支出(左坐标)

财政收支差额(右坐标)

亿元亿元

数据来源:陕西省财政厅。 0300600

90012001500

1800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100

1020

30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左坐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右坐标)

亿元%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工业

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稳定发展

(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农业

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

2005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7.9%、15.9%、10.0%,三次产业的比值为 1:4.4:3.4。年末全省从业人数预计超过1970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位运行,农村高于城市。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承续上年四季度的回落态势,除2月份受春节消费拉动上涨2%以外,以后各月涨幅均保持在0.3%~1.8%之间。全年上涨1.2%,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受燃煤、房租、液化石油气和水价上调等因素影响,居住类价格升幅强劲,拉动CPI 上行0.9个百分点,食品类、交通类价格指数分别拉动CPI 上涨0.3和0.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和农村市场发育滞后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0.9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果业、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8.6亿元,增长7.9%。粮食生产稳定,果业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畜牧业强势发展,林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增强。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67.2亿元,增长18.7%,占GDP 的比重由2000年的24.7%上升到34.5%。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0.3万元/人。在资源开采及相关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全省工业实现利润385.9亿元,增长59.8%,其中,石化、有色金属和煤炭三个行业占91.9%。八大行业景气指数均处于景气运行区间,其中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建筑业处于高度景气运行区间。

图9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旅游业持续增长,餐饮业增势趋缓。全年接待入境游客92万人次,境内游客4750万人次,总收入250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1151.5亿元,增长14%。餐饮业增势趋缓,实现收入144.4亿元,增长12.7%。

生产类价格高位运行,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受石油化工价格上涨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全年涨幅达7.5%,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累计上涨10.5%,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化肥价格上涨得到明显遏制,带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由上年的11.6%下降到7.2%。

劳动报酬稳步提高。2005年,陕西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643元,增长12.4%。

(四)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1.房地产市场较为活跃,信贷增速得到有效控制,结构更趋合理

房地产投资来源中,国内银行贷款占比继续下降,有效遏制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过快增长,投资保持适度较快增长。2005年全省共完成房地产投资297.9亿元,增长28.9%,同比上升6.1个百分点。住宅投资总额211.1亿元,增长40.3%,同比上升18.5个百分点。全省住宅投资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为70.8%,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共计335.6亿元,其中,国内银行贷款占11.8%,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

商品房供需两旺,销售形势良好。2005年全省共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233.2万m2,增长 37.3%,竣工面积753.5万m2,增长39.9%,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47.0万m2。省会西安市2005年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57.6万m2,增长53.9%;商品房竣工面积361.6万m2,增长71.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97.3万m2,销售额117.3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仍有所增加,年末空置面积达123.6万m2,增长1.3倍。

房地产价格稳中略升。以西安市为例,2005年4季度西安市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为104.0,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1.1,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为105.3。其他城市走势与西安市基本相同。

房地产信贷增速减缓,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发贷款占比下降较多。年末,陕西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74.9亿元,增长7.5%,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1.9%。在各类房地产贷款中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占4.9%,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占44.2%,下降1.1个百分点,开发贷款iv占21.8%,下降2.2个百分点。

图10 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快报》,陕西经济信息网。

2.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西高新)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带动下蓬勃发展。西高新是全国首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增长速度继续加快,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四大产业集群,研发了多项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30%;完成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30.3%;累计完成合同外资额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增速持续保持在3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名列西部各高新技术开发区首位,完成8.6亿美元,增长57.4%。西高新的快速发展与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2005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西高新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以及高新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共担基础上的信用融资。目前,资金瓶颈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吸引外资能力有限等是西高新加快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预测与展望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中央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的支持下,预计陕西省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金融业将继续健康平稳运行。

(一)经济总量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

一是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开局之年,陕西省在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二是诸多有利因素促进消费增长。2006年,国家对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扶持政策会进一步加强,从而促进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同时,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加上公务员工资结构调整等政策将会使城市工薪阶层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受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的影响,陕西进出口贸易增速会有一定程度回落。预计2006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增长11%。

(二)物价小幅上涨,部分价格涨幅会有所回落

影响2006年物价运行的因素主要有:国际油价上涨;公共服务品价格上调;粮价稳中趋降;部分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能过剩,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逐步回落;PPI仍将上行,但增速将有所下降。预计2006年陕西省CPI总指数较2005年略有上升,但仍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金融运行平稳

预计2006年陕西省各项存款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受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较多,贷款派生存款增量有限等因素影响,企业存款将小幅增长;股票市场预期向好,银行系投资基金规模扩大,储蓄分流渠道增多,预计储蓄存款增速可能有所放缓。而一方面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大、金融机构扩大消费信贷,另一方面受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控制信贷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信贷投入将保持适度增长。预计2006年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约为7665亿元,增长18.9%左右;各项贷款余额4413亿元,增长10.8%左右。此外,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2006年证券市场可能出现回暖迹象;保险业则将在业务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发展壮大。

总篡:刘贵生 郭新明

统稿:王晓红 刘 迪 辛积金

执笔:师树松 闫章秀 刘 崴 申建文 陈 军 赵 斐 李 芃 张 博 穆 林 提供材料:卫保 介长利 付俊文 李亚凤 高广智 山迎伟

附录:

(一)陕西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月31日,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在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宣布,陕西省提前一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可减轻农民负担8.4亿元。

2月1日,西北地区唯一的外资银行——东亚银行西安分行获准正式对外经营人民币业务。

3月24日,我国唯一的集航空技术研发、生产、服务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西安阎良挂牌并启动运行。

8月8 日,陕西建成以西安为中心、覆盖整个关中地区的大同城票据交换网络,实现了“西宝咸铜渭”票据结算一体化。

8月21日,“2005中国企业500强” 评选揭晓,陕西省内东岭工贸集团等6家企业入围。

8月22日,陕西省委、省政府重奖在当代自然科学十大难题之一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国际性发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舒德干教授和发明“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张立同院士。

9月12日,陕西省20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美国美光公司2.5亿美元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合作项目正式签署。

9月24日,经中国证券业协会审议、表决,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7家规范类证券公司之一。

11月10日~11日,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对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让世界了解西安具有重大意义。

12月28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在西安挂牌成立,预示着陕西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掀开新的一页。

(二)陕西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表1 陕西省主要经济指标

表陕西省各类价格指数

表3 陕西省主要存贷款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i 本专栏中相关数据来自200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专题调查各金融机构上报汇总数据。

ii2005年3季度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选取陕西省内西安等五个地市的50户企业和100户城乡居民,进行民间借贷利率监测试点工作。

iii 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等外资部分。

iv 含委托性住房开发贷款。

央行区域金融报告房地产分析(1)

央行区域金融报告房地产分析 房地产贷款增速去年普遍回落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普遍回落。2005年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比上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全国有24个省份的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回落,只有四川、内蒙古、青海、河北、河南、重庆等地增速提升。 另一方面,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部分地区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回落明显,如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出现负增长;但受消费升级、城市化、土地供应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一些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上升势头,部分中小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也较快。 房贷增速明显回落

央行于2005年3月17日起,将原有住房贷款优惠利率调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引导商业银行适当提高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的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房贷优惠利率政策取消后,各地区提前还贷现象增加,房地产贷款增速普遍回落。 以上海为例,2001年以来,上海市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的比例基本在90%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消费贷款增加的主体。2005年,由于商品住房成交量回落,个人住房贷款7-12月连续6个月负增长,累计减少117亿元,全年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少增529亿元。 在房价涨幅较大的深圳、北京等城市,房贷增速也出现减缓迹象。2005年末,深圳市国内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928.4亿元,增长15.3%,低于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2.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受新开楼盘持续减少、贷款客户提前还款明显增加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增长16.8%,增速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但该项业务仍为各行拓展重点,尤其是二手楼按揭贷款增长较快,增长67.6%,高出一手楼按揭贷款增速58个百分点。2005年末,北京市银行房地产贷款为4412.8亿元,新增508.9亿元,同比少增147.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82.1亿元,同比少增209.4亿元。

2016年河北金融运行报告

河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河北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动能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上年持平,装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企稳,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款增速加快,贷款增长适度,结构继续优化,市场利率小幅下行,金融市场平稳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河北省将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要稳、微观要活的政策总体思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力促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河北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将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着力加强预期引导,进一步疏通政策传导,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做好风险防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总体稳健,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4) (二)证券市场平稳运行,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突破千亿 (7) (三)保险业延续快速发展态势,服务民生能力继续提升 (7) (四)社会融资规模结构趋于多元化,金融市场平稳发展 (8) (五)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更趋完善 (9) 二、经济运行情况 (9) (一)投资和消费增速趋缓,境外投资较快增长 (10) (二)三次产业平稳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11) (三)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企稳 (11) (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用于民生 (12) (五)化解过剩产能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12) (六)房地产市场升温明显,区域分化依旧显著 (13) 三、预测与展望 (14) 附录 (15) (一)河北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5) (二)河北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6) 专栏 专栏1:去产能背景下的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调查 (6) 专栏2: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雄安新区开启发展新纪元 (12) 表 表 1 2016年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6年河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 表 3 2016年河北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 4 2016年河北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8) 表 5 2016年河北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表 6 2016年河北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8)

从“警惕”到“健全”,互金监管出现边际变化

从“警惕”到“健全”,互金监 管出现边际变化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提出要“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已连续5年被载入政府重点工作报告之中。互金监管经历“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到“警惕风险”,行业发展整体可控,今年的“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显示出监管层态度趋于缓和,作为“新经济”的一份子以及普惠金融的主要手段之一,严厉整改过后,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整合期。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分类 互联网金融,起源于国际上金融科技的概念。2016年3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第一次在国际层面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定义,即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及流程和产品。在人民银行于2015年7月18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央行2017年8月4日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大致分为三种: 1)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即传统金融机构为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从实体到网络、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增强传统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便利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商业银行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途径为客户办理开户、支付、转账、理财、购买各类金融产品、咨询、简易贷款等业务; 2) 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即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重新组合各种金融要素,提

市金融办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市政府金融办在呼伦贝尔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治区经济金融工作战略部署和呼伦贝尔市优化金融环境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改善地方金融环境、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重点项目融资和破解非公经济融资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 效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与域内外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加大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一是与人民银行合理调度安排支农再贷款资金,保证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09年支农再贷款资金规模已经达到5.76亿元,基本满足了备春耕和接羔保育资金需求;二是与银监局共同做好非法集资查处打击工作,保证了金融秩序稳定;三是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农发行、信用社对接,探索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在继续加大对我市重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外贸企业、过腹转化项目和基地建设等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2009年,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4.28亿元。其中: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资金达8亿元;四是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域外金融机构合作拓展了域外融资渠道,重点支持了市本级及各旗市区城市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就业、中小企业等社会瓶颈项目的建设。2009年市本级重点公共、公益项目实现融资10.5 4亿元,并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融资、当年开工建设的预定计划。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逐步完善我市金融服务体系。 包商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营业场所己选定,现正在做开业前各项准备工作;鄂温克旗村镇银行试点己经获得国家银监会正式批准,拟于09年2月25日前开业;呼伦贝尔融新 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业务已经开展起来,其余2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批准筹建,民间资 本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包商银行通辽市分行已同意受理海拉尔伊士丹商厦扩建等项目,信贷业务已延伸至我市。 (四)、扎实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与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共同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使我市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满洲里农村信用社组建合作银行己经挂牌成立,成为我市首家地方性农村合作银行。其它旗市区农村信用社已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挂牌开业,并获得了1.08亿元人民银行专项票据资金支持,占应兑付总额的64.3%。 (五)、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4年,重庆市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积极实施“五大功能区域1”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均衡释放,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价格温和上涨,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在新常态下显著提升。 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定向调控要求,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融资成本回落。同业表外业务趋于规范,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15年,重庆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统筹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以改革、开放、创新支撑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联动发展。金融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深化改革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1为推动不同区域的差异化联动发展,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定将重庆“一圈两翼”功能区域升级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 (二)证券业发展加快,资本市场趋于活跃 (6) (三)保险业运行向好,保险保障能力增强 (7) (四)融资结构合理优化,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7) (五)强基础、重联动,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三大需求协同发力,需求结构趋于优化 (9)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步伐加快 (11) (三)物价指数走势平稳,工资水平稳步增长 (11) (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向稳增长保民生领域集中 (12) (五)生态效益稳步提升,金融支持环保力度加大 (12) (六)主要行业分析 (12)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4) (一)重庆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14) (二)重庆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 专栏 专栏1:开拓创新、凝聚合力金融扶贫成效明显 (5) 专栏2: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重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10) 表 表1 2014年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2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6) 表3 2014年重庆市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4 2014年重庆市保险业基本情况 (7) 表5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表6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8)

湖南金融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湖南金融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蔡映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本文先就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对湖南与中部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市进行评价分析,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评价等方面对湖南的金融业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指出湖南金融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竞争力;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评价文章编号:1001-828X(2010)05-0189-01 一、湖南金融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1.研究设计 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西中部五个城市2007年金融产业发展状况,分解为6个方面12个主要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代表地区金融环境、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表明地区金融发展后劲、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和票据市场表示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证券市场交易额表示地区分别代表地区证券市场发育程度、地区期货成交额表示期货市场发育程度、保费收入表示保险市场发育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以上指标进行评价,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然后在根据方差贡献率来确定权重,进而计算出各省综合得分。 2.实证分析 (原始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统计年鉴2007) 表1 相关系数表 X1-X5与X6-X9均存在较高的相关系数,有力证明了金融体系中银行类机构与证券、保险、期货行业存在密切的联系,银行类金融中介的规模和功能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金融创新及金融深化使金融产业获得进一步释放和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因子,能够解释12个指标88%的信息,其中第一个主成分与GDP 、财政收入、存款、贷款密切相关,表明经济总量制约金融总量,与此相对应,金融发展水平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地区金融地位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第二个主因子与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密切相关,表明投资需求能够充分拉动金融增长。而其他指标均未能有效体现,则说明中部5省份金融聚集程度偏低,缺乏完善、配套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表2 各地区新指标得分排名(主成分得分) 该表说明在中部五省份的比较中,湖南由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国策给湖南带来旺盛的投融资需求和发展金融业的机遇,为湖南金融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湖南已经具备区域金融中心的潜在实力。 但是湖南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数量少,银行,证券,保险数量多,创业投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少。货币经纪公司,证券融资公司,金融租货公司,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有的甚至是空白。国内金融机构多,外资金融机构少,外资证券、基金、信托、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没有大的突破;金融建设缺少金融腹地的强力支撑;湖南上市公司资源不足,证券市场从数量、质量、直接筹资量及证券交易量,与东部沿海省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提升湖南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深化金融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 以改善银政、银企关系为基础,优化经济运行环境。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二是制定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金融业提高资产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三是严厉打击涉及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保障。四是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执法环境。 促进多层次金融组织结构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调节体系。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十分重要。我们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以形成国有和非国有、全国性和地方性、大银 行和中小银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元金融市场主体共同竞争的格局。在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优势地位的情况下,支持和鼓励那些前景较好、经营能力强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促进银行体系整体竞争水平的提高。 2.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发展资本市场 积极发展湖南上市公司,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促进湖南经济的整体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一个上市公司既能发展一个企业,又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湖南应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有实力的企业上市,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拟上市公司的培育,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打好上市基础。同时,要督促省内券商尤其是中原证券加强与全国性证券公司的联系,做好拟上市公司的改制及上市辅导工作。支持、鼓励改制运作规范、质地优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在境内外发行股票上市,努力增加湖南的上市公司数量。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运用配股、增发、可转换债等形式,提高再融资比重,用好用足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 鼓励优秀民营企业上市,改善股权结构单一的状况。民营经济 (下转第191页)

2010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0年,陕西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克服陕南特大洪灾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超出预期,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格局。年末,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4000美元。陕西省金融机构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目标,创新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全省金融运行稳健良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机构覆盖面迅速扩大,信贷存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金融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力和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也是稳物价、调结构、促转变的关键之年。陕西省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陕西省金融机构将紧紧围绕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目标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 (二)证券业基础巩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6) (三)保险业平稳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7) (四)货币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 (7)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征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需求增长保持强劲,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8) (二)第二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稳中趋优 (9) (三)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11) (四)财政收入增幅加快,民生领域支出扩大 (11) (五)节能减排取得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11) (六)房地产调控效应显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2)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 (一)2010年陕西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 (二)2010年陕西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2) 专栏 专栏 1 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成效显著 (5) 专栏 2 “十一五”中央、地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陕西“三农”发展成效显著 (10) 表 表 1 2010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6) 表 3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6) 表 4 2010年陕西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7) 表 5 2010年陕西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7) 表 6 2001~2010年陕西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7) 表 7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8) 表 8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8)

2013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3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3年,北京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北京市金融业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年运行平稳,信贷增长适度,非信贷融资作用突出,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得到有效支持,金融对经济企稳和结构转型调整的作用不断加大。证券业、保险业健康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2014年,深化改革将为经济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京津冀一体化迈向新阶段,有利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北京市可持续发展。金融业将继续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努力营造有利于北京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金融环境。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运行状况良好,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 (二)证券业改革稳步推进,“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大幅增加 (7) (三)保险业经营持续向好,保障功能不断增强 (7) (四)直接融资占比回落,货币市场交易量减少 (7)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9) (一)三大需求协调发展,经济在调整中逐步企稳 (9) (二)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10) (三)消费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 (11) (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12) (五)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12) (六)主要行业分析 (13) 三、预测与展望 (14) 附录: (16) (一)北京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16) (二)北京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7) 专栏 专栏1:探索建立同业存款利率信息共享平台增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适应能力 (6) 专栏2:充分发挥“三个合力”推动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 (12) 表 表1 2013年北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2 2013年北京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 表3 2013年北京市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4 2013年北京市保险业基本情况 (7) 表5 2013年北京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金融行业就业情况报告

金融行业就业情况报告(1) 本文金融行业数据截至20XX1231,希望对求职者职业规划有所益处。 自19XX年以来,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国家开始 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相应的对于金融业从业人员 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 高速增长的势头,由此,银行及相关证券、保险等行业管理机构加 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开启了在国家统一分配制度打破之 后的新一轮对金融专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增量需求。 金融专业就业趋向 从近几年金融专业的就业趋向来看,金融专业毕业生多选择如下: 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 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 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而结合各专业与职场对沟以及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各个行业职位又有不同的要求: 一、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二、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很好的选择。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同时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

201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18)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3)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5) 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 (8)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8)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0)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2)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4) 五、主要经济圈与城市群发展 (16)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17) 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与金融展望 (19) 附录 专题 (21) 专题1 各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情况研究 (21) 专题2 房地产市场分析 (26) 专题3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情况分析 (29) 专题4 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32) 专题5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脱贫攻坚 (36) 表 表1 2017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2 2017年各地区进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3 2017年各地区出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4 2017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比情况 (5) 表5 2017年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发生额占比利率区间分布 (6) 表6 2017年各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部分运营指标 (7) 表7 2016~2017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9) 表8 2016~2017年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1) 表9 2016~2017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3) 表10 2016~2017年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5) 表11 2017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 (16) 表12 2017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6) 表13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和增长率 (26) 表14 2016~2017年各地区住房抵押贷款价值比 (28) 表15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贷款比重和增长率 (28)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05-20 为全面了解我县金融部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破解融资难题,加快推进强工兴城战略,根据县委安排,5月7日 9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提高银行存贷比、破解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及县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工业园管委会和驻县各金融机构有关情况汇报,到民辉化工、山谷泉酒业、凯达服装、森源电子等园区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 ㈠全县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XX年、XX年、XX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553896万元、718423万元、849356万元,分别增长26.49%、26.67%、18.2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0080万元、377253万元、456952万元,分别增长33.75%、34.45%、22.97%,其中XX年贷款余额比XX年净增186872万元;三年存贷比分别为48.76%、52.51%、53.80%,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存贷比水平。XX年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22732万元,增幅为7.9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4988万元,比年初增加18036万元,增幅为3.80%,贷款增加额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39300万元,增长率全市排名第10

位,比第1位湖口县低8.51个百分点;存贷比为51.48%,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12.8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0.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56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为24.58%,全市排名第10位,低于去年同期18.9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4.21百分点,低于全省25.87个百分点(见附表1、附表2)。 ㈡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多年来,我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服务我县强工兴城战略,不断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XX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 78亿元,其中,XX XX年分别累放贷款21.8亿元、27.9亿元、28.3亿元。从增量看,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从存贷比情况看,除农发行属政策性银行,存款业务少、存贷比高,没有可比性外,其他8家金融机构XX XX年三年平均存贷比较高的是建设银行、信用联社、九银村镇银行和九江银行,建设银行三年平均贷存比为62.57%,信用联社为60.27%,九银村镇银行为60.12%;存贷比逐年增加的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规模较大的是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XX年贷款余额均突破5亿元。从贷款规模增量上看,信用联社的增量最大,从XX年的6.36亿元增长到XX年的10.59亿元,增加4.23亿元;其次是农业发展银行,从XX

银行运行风险状况评估报告

运行风险状况评估报告 分行运行管理部: 按照总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分理处对运行管理业务核算质量情况,业务运行质量及风险控制能力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业务质量分析 (一)监督中心查询查复情况 监督中心下发的查询查复总计笔,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核实后查复。其中交易真实性核实笔,错帐冲正业务笔。 (二)错帐冲正及反交易情况 本期差错内容多数是凭证审核及记账信息核对方面的问题。今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风险分析工作;针对本行实际情况,组织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网点业务经办及主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错账冲正及反交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本行日常检查情况 通过报表系统及业务运行风险管理系统的监测,会计科目使用、账户管理中不存在问题。不存在私设会计科目现象,不存在串用、错用会计科目现象。 经查我行能够正确使用表内、表外科目。1-2月份未开立表内、

表外户。核对内部对账,返传报表中上存备付金户、一般借款户余额与清算中心每日下发余额核对表逐日勾挑相符。 开立对公和个人结算帐户能够严格执行实名制和反洗钱制度要求,柜员对大额存取款业务能够按照反洗钱制度规定进行仔细甄别和确认,每日总会计登陆风险监控系统对大额交易、可疑交易进行甄别补录,无逾期数据。 二、执行制度及内控管理情况 (一)运行管理专业内控制度建设情况 通过对各项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检查情况分析,分理处在各项业务的开展上,基本上能够认真执行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各项业务处理,无重大差错事故及经济案件发生。但在具体业务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习惯代替制度、重营销轻核算的问题,存在不规范操作现象;二是个别柜员业务操作不细致的问题,特别是办理业务时对凭证内容与机内录入信息未进行认真审查核对,一直出现差错问题频次较多,在各级业务检查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核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运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 经检查,分理处的营业经理能够做到按规定履行监督授权职责,在进行业务审核授权时无论多忙都能认真审核每一笔业务,切实履行事中监督授权、守关把口的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重要业务事项的检查,按照规定的频次

海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海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增速平稳、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海南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组织体系逐步健全,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海南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做强绿色特色实体经济,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海南省金融机构将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运行总体稳健,信贷投放重点突出 (4) (二)证券市场交易量下降,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6) (三)保险市场运行良好,产品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7) (四)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直接融资占比较快提升 (7)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7)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需求稳步增长,结构趋于优化 (8) (二)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9) (三)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劳动力成本持续提升 (10) (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民生支出力度有所加大 (11) (五)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11)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4) (一)海南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4) (二)海南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 专栏 专栏 1 :改善支付服务环境助推三沙经济发展 (6) 专栏 2 :加强政策引导助推绿色金融发展 (12) 表 表 1 2016年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6年海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 表 3 2016年海南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 4 2016年海南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7)

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甘肃省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特点。甘肃省金融机构有效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率水平稳中有降,直接融资实现新突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017年,甘肃省将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结合“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甘肃省金融机构将认真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深入实施“普惠金融”、“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和“金融风险防范”三大工程,持续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均衡增长 (4) (二)证券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 (6) (三)保险业快速增长,保障程度显著提升 (7) (四)融资结构更趋多元化,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7)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对外贸易持续低迷 (9)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10) (三)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10) (四)财政收入增长趋缓,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 (11) (五)主要行业分析 (11)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4) (一)甘肃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4) (二)甘肃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 专栏 专栏1: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思路 (6) 专栏2:努力探索甘肃金融扶贫新路径 (12) 表 表 1 2016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 表 3 2016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 4 2016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7) 表 5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表 6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8)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四川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实施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四川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总体稳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保障加强,融资成本继续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证券和保险业健康发展,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更趋优化,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四川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等重要战略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四川金融业将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区域金融稳定底线。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4)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市场融资较快增长 (7) (三)保险业快速发展,风险保障功能增强 (8) (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直接债务融资较快发展 (8) (五)金融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9)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9) 二、经济运行情况 (10) (一)总需求稳步扩张,投资支撑作用较强 (10) (二)第三产业贡献过半,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11) (三)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市场总体稳定 (12) (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12)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12) (六)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住房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 (13) 三、预测与展望 (14) 附录: (15) (一)四川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5) (二)四川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6) 专栏 专栏1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5) 专栏2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7)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银行存贷比破解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金融部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破解融资难题,加快推进“强工兴城”战略,根据县委安排,5月7日—9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提高银行存贷比、破解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及县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工业园管委会和驻县各金融机构有关情况汇报,到民辉化工、山谷泉酒业、凯达服装、森源电子等园区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 ㈠全县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20__年、20__年、20__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553XXX万元、718XXX万元、849XXX万元,分别增长XX.X%、XX.X%、XX.X%;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0XXX万元、377XXX 万元、456XXX万元,分别增长XX.X%、XX.X%、XX.X%,其中20__年贷款余额比20__年净增186XXX万元;三年存贷比分别为XX.X%、XX.X%、XX.X%,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存贷比水平。20__年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22XXX

万元,增幅为XX.X%;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4XXX万元,比年初增加18XXX万元,增幅为XX.X%,贷款增加额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39XXX万元,增长率全市排名第10位,比第1位湖口县低8.XXX个百分点;存贷比为XX.X%,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12.XXX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0.XXX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XXX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为XX.X%,全市排名第10位,低于去年同期18.XXX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4.21百分点,低于全省25.XXX个百分点(见附表1、附表2)。 ㈡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多年来,我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服务我县“强工兴城”战略,不断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__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 XXX亿元,其中,20__—20__年分别累放贷款XX.X亿元、XX.X亿元、XX.X亿元。从增量看,“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从存贷比情况看,除农发行属政策性银行,存款业务少、存贷比高,没有可比性外,其他8家金融机构20__—20__年三年平均存贷比较高的是建设银行、信用联社、九银村镇银行和九江银行,建设银行三年平均贷存比为XX.X%,信用联社为XX.X%,九银村镇银行为XX.X%;存贷比逐年增加的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规模较大的是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20__年贷款余额均突破5亿元。从贷款规模

2012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2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2年,广东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外经贸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物价涨幅回落,民生支出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广东省金融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扎实推进金融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企稳回升。银行业运行稳健,证券业规模扩大,保险业结构改善,融资总量稳步增长,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3年,广东省将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金融部门将继续贯彻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 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金融运行情况 (44) (一)银行业运行稳健,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 (二)证券业规模扩大,市场成交量和筹资额减少...............................................................................7 (三)保险业结构改善,服务水平有效提升...........................................................................................7 (四)融资总量稳步增长,金融市场交易活跃.......................................................................................8 (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9) 二、经济运行情况经济运行情况 (99) (一)经济发展倚重内需特征明显,外经贸转型升级加快 (9) (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11 (三)各项价格涨幅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11 (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民生支出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12 (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12 (六)房地产市场需求回升,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3) 三、预测与展望预测与展望.......................................................................................................................................................................................141414 附录附录::. (161616) (一)2012年广东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6) (二)2012年广东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7) 专 栏 专栏 1 云浮、梅州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实践与启示.....................................6 专栏 2 金融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助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 (12) 表 表 1 2012年广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表............................................4 表 2 2012年广东省人民币各利率区间占比表..........................................5 表 3 2012年广东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7 表 4 2012年广东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8 表 5 2001~2012年广东省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情况表...................8 表 6 2012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9 表 7 2012年广东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