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中央储备项目中PHC管桩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的研究

学科、专业:结构工程

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及工程应用

硕士生姓名:

导师姓名:

报告主持人:

报告时间:2017 年9 月11日

目录

1 绪论 (1)

1.1 PHC管桩的特点和基本性能 (1)

1.2 PHC管桩的应用局限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国内研究现状 (3)

1.3.2国外研究现状 (5)

1.4 课题的选题依据 (7)

2.研究工作的设想 (9)

2.1概述 (9)

2.2课题的研究目标 (9)

2.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9)

3课题的工作计划 (11)

3.1课题的研究内容 (11)

3.1.1场地地形、地貌、岩土水文的测量 (11)

3.1.2 PHC管桩的实地实验 (11)

3.1.3理论分析和最优设计 (12)

3.2试验所需条件和经费 (12)

3.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

3.4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 (13)

参考文献 (14)

1 绪论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是在近代高性能混凝土(HPC)[1]和预应力技术[2,3]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混凝土预制构件[4-6]。PHC管桩在专业工厂里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和砼离心成型工艺,经过蒸压养护而制成,可以通过陆路和水路运输往施工现场,通过锤击或者静压的方法沉桩从而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由于PHC管桩的性能卓越,并且工程适应性较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广泛应用。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功研制生产了PHC管桩,并且将该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PHC管桩能够大范围推广并应用。到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建设部的大力推广,PHC管桩成为一种成熟的工程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港口码头、水利工程等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当中。

1.1 PHC管桩的特点和基本性能

目前PHC管桩在国内已经广泛应用,国内生产PHC管桩的专业工厂有接近百家,各个厂家的产品尺寸。性能不尽相同。但是在总体上来说,国内PHC管桩生产的直径主要有φ400、φ500,φ550、φ600等,单节管桩最长12m,最短4m,其力学性能差别不太大。表1为某个厂家的PHC管桩的基本性能,以供参考。

PHC管桩的特点比较鲜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7-9]。(1)质量稳定可靠:PHC管桩利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在专业工厂的流水线上预制生产,施工质量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2)应用范围广,工程适应性强:PHC管桩有不同的规格、长度可以供选择,设计选用范围广,对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同时,桩身抗裂性能好,耐锤击,土层穿透力强,可采用不同的沉桩工艺(如射水法、锤击法、静压法等)进行施工。(3)抗弯、抗拉性能好:由于PHC管桩桩身砼强度高,加上使用了高强度、低松弛的预应力专用钢筋,使得桩身具有较强的有效预应力(5—8MPa),因此PHC 管桩具有相当大的抗弯和抗拉伸能力。(4)耐久性好:PHC管桩采用了高速离心成型工艺(离心加速度高达30-35g)和高温高压(压力106Pa;温度180℃)蒸汽养护,因此桩身混凝土密实性好(砼容重达到2600kg/m3左右),其抗渗性、抗硫酸盐腐蚀性、耐碳化

1

性均普通砼。(5)单桩承载力高,单位承载力价格便宜:PHC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具有高强性能,φ600的PHC管桩的单桩允许承载能力达到2500-3200kN,其单位承载能力的造价比预制混凝土方桩和钻孔灌注桩低。(6)施工速度快,工期短。PHC 管桩在专业工厂预先生产,由于设备和工艺先进,预制周期短,能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及时供应,施工前期准备时间短,一般能缩短工期1-2个月。(7)对施工场地要求高,施工场地不需要预制场地,无砂石、水泥,无泥浆污染,对施工场地狭窄的工程特别适用。

表1 PHC管桩力学性能[4]

1.2 PHC管桩的应用局限

PHC管桩的优势比较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0-14]。例如:(1)管节接点有腐蚀:PHC管桩采用钢端板焊接法接桩,2管节的接点处受锈蚀影响。尤其在水深较大,管桩接点暴露在水泥面上时,锈蚀影响是令人最担心的。(2)管径小:由于长径比过大容易断桩,规范规定PHC的管桩的长径比不宜超过100.目前PHC管桩产品的最大外径为600mm,根据长径比的要求,桩长受到限制。(3)不适用与某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如:不适用于要求嵌岩桩的地质,不适用于岩溶发达的地质。

2

面对PHC管桩的应用局限,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就必须要勘探好应用地的地质,同时要注意生产和施工的过程,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因素造成PHC管桩的性能降低,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需要弥补PHC管道的不足,尽可能发挥其卓越的优势,让其在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张勋和刘宁[15,-18]等人通过实验和数据模拟的方法研究了PHC管桩水平承载力。目前对PHC管桩水平承载力的研究多采用水平静载试验、解析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影响PHC管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较多,水平静载试验通常没有考虑竖向荷载的作用;解析解法对桩土作用和实际的地质条件做了过多的简化;数值模拟方法往往将PHC管桩看做弹性体,忽略了混凝土的特性和桩身预应力的作用。张勋和刘宁等人基于以上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以PHC管桩为例,采用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同时作用下桩土的工作性状及竖向荷载作用对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认识。采用自设的竖向荷载加载装置,参考桩基水平静载试验的方法,现场监测了PHC管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水平力和位移,并分析了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结合水平静载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现场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桩身混凝土采用了弥散开裂模型,同时考虑预应力的作用,桩周土采用摩尔-库伦模型,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基本一致,认为竖向荷载可延迟PHC管桩的开裂,增大开裂弯矩,但同时也提高了桩顶的水平位移。论文同时对不同桩型PHC管桩的抗弯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随配筋量和预应力的增加,管桩的开裂弯矩和水平承载力都有所增大。

何志超、黄彬[19,20]等人通过实验和数据模拟的方法研究了PHC管桩竖向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新型的基桩形式,它融合了现代预应力技术、混凝土技术与离心成管技术,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裂、抗弯性能好、质量可靠耐久性好、施工工期短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机理比较复杂,影响其工作性能的因素较多,目前尚且缺乏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荷载传递机理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没有系统的分析各种因素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情况。使得在实际的设计、施工中,理论支撑方面尚

3

显不足,对其研究至今仍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的状态。若在理论上能进一步研究其承载特性,对其以后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工程可靠性、安全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何志超和黄彬等人首先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了简明阐述。在总结分析桩土体系荷载传递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应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软件FLAC-3D程序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合理建模,模拟其受力机理,对其承载力及沉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数值模拟与单桩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一些结论;同时结合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力进行动态监测,对单桩的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单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有限差分软件,对工程中的群桩进行模拟分析,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桩长、不同桩径-壁厚、不同桩中心距等因素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沉降及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桩基的设计、施工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对群桩的数值模拟,以桩距对群桩的影响为例,分析研究在不同桩距下的群桩效应,并得出了相应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了群桩基础的优势,以便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刘勇等[21]通过中南地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应用实例,总结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预应力管桩容易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设计、施工、检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事项,为该地区预应力管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张培宏等人[22]本文通过山西太原七平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工程实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细砂层中施工出现的异常爆桩率问题,通过对管桩引孔、压桩过程遇到的爆桩质量问题及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通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爆桩取得了很好地控制效果,并进一步总结了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能够通过质量控制措施将桩的合格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周顺文等人[23]通过分析PH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在高速公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事故,反思设计人员在PH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设计阶段应十分注意的问题,同时探讨了PHC管桩的适用范围。

曲伟等人[24-26]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PHC管桩施工新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PHC管桩的压桩动阻力以及单桩承载力会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保证

4

施工效率和质量,需要对复杂地质下大直径PHC管桩施工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研发。其首先对PHC管桩工艺进行简要概述,其次结合实例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PHC 管桩施工方法的优化进行总结,然后阐述研发设计结果与工艺实施效果。

张业民和李满等人[27-29]以实际工程为依托,研究了PHC管桩采用静压式施工技术在具有软弱下卧层的持力层中并且受环境场地影响无法穿越此软弱夹层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工程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反射波法与高应变法对桩基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分析证明所设计的PHC管桩满足规范要求,可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凌应轩和李建宏等人[30-34]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填芯混凝土对其性能的增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具有桩身强度大,竖向承载力高,对各种地质条件适应性好,质量易保证,施工方便等特点,在我国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时,其桩身抗弯、抗剪能力较差,限制了其在许多工程中应用。工程中常采用填芯方法以增强预应力管桩的抗弯、抗剪能力,但现阶段预应力管桩设计的相关规范未涉及填芯对管桩抗弯、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及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为填补现阶段预应力管桩规范中填芯PHC管桩设计方法的不足,通过素混凝土填芯及非填芯PHC管桩的室内抗弯及抗剪承载力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较为系统研究了素混凝土填芯对PHC管桩抗弯、抗剪承载力性能的影响。

1.3.2国外研究现状

Park J B和Zhu等人[35-38]在复合地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PHC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承载力特点、沉降及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并采用Drucker- Prage模型,利用Ansys中的DP材料模拟土体单元,在桩土之间及桩与垫层、土体与垫层设立接触对,建立了PHC桩复合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PHC桩的竖向抗压试验结果对比,对模型能否正确模拟PHC复合地基的桩土共同作用进行了验证。进一步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桩土共同作用,对单桩及群桩下PHC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进行了研究。对PHC桩复合地基的桩长、桩径、垫层、桩间距等一系列因素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根据结果讨论了桩土应力比、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等随影响因素改变而产生的变化规律。利用有限

5

元模型的计算结果,根据最优化设计理论结合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采用Ansys 软件的优化处理器模块(Optimization),对PHC四桩复合地基在承载力和沉降控制下的桩间距、桩径、桩长进行优化分析探讨,以期给实际工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应用。

Pan和zhang等人[39-41]结合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分析了预应力管桩的承载机理,探讨管桩土塞的形成原因和力学机理。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方案设计,探讨了管桩在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保证措施、检测方案,并结合实体工程解决管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后期的质量检测发现,管桩处理的软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对设计有管桩的涵洞和路基的工后沉降量观测,其工后沉降量较少;对新旧路基结合部进行了观测,没有出现纵向裂缝;在填土高于4.0m的填方路段的原高速公路边坡处施工预应力管桩后,管桩同时起到了防止老路基滑塌的作用,全线没有因新路基碾压施工产生的震动造成旧路基边坡滑塌现象。因此,通过实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实践,掌握了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高速公路拓宽中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

Tao.、Xu.和Zhao.等人[42-46]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振动台试验为基础,通过对收集到的多个实际工程的现场水平载荷试验资料进行提取和整理,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建立基于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的单桩和四桩水平载荷振动台数值模型,得到桩土抗力p-y 曲线,并对p-y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型正确模拟了实际工程并对其进行了补充,得到了更多关于管桩抗震性能的结论,直接推广到实际工程中。通过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现场水平载荷试验数值模型,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得到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的桩身弯矩变化曲线,同时提取了基于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的桩基水平载荷振动台数值模型的桩身弯矩,得到了相应的桩身弯矩MR和MS,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计算出三个实际工程中单桩和四桩水平承载力可靠度指标β,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目标可靠度的确定,对于将概率极限设计方法具体应用于管桩设计,有着重要作用。

Xin.、Zhao.和Zhang等人[47-51]对近年多地区静压管桩静载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典型地质条件下静压管桩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收集的静压管桩静载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一些静压管桩在典型地质情况下工程应用的特点和经验;然后分析了静压管桩的压桩机理,对其压桩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球形孔

6

扩张理论的压桩力估算方法,并分析了静压管桩施工终压力与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不同,介绍了地区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接着在总结桩基的荷载传递理论的基础上,对典型地质条件下静压管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沉降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Q-S拟合曲线外推单桩极限承载力;最后利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软件FLAC对静压管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竖向静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Ramyasri.和Jiang等人[52-54]结合地区地下地基处理工程,并就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固地基的原理做出研究,进行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并使用FLAC3D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数值分析,最后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际试验所得数据对比,证实此方案可行。为今后工程的设计和数值分析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1.4 课题的选题依据

受中央储备粮盘锦油脂直属库委托,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承担了拟建中央储备粮盘锦油脂直属库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和建筑物特征,建议采用静压式PHC管桩或钻孔压灌桩,以粉细砂及粉细砂作桩端持力层。初步设计时各土层桩侧阻力特征值qsa及桩端阻力特征值qp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必须经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施工前必须在现场进行成桩工艺试验,并按规定进行静载试桩,根据试桩结果确定最终桩基设计参数及成桩工艺。J1#转接塔地上8层、地下1层,基础埋深4.5米。基坑开挖可采用拉森板桩+内支撑方式,板桩嵌入冲填土下部黏性土中,降水方法采用坑底积水明排,但要考虑基底流土发生。本场地内素填土结构松散,不均匀,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工程性质差;冲填土性质软弱,不均匀,厚度较大,不稳定;建议根据场地功能需要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受场地影响,本项目有6个钻孔未能施工,建议具备条件时,进行补充勘察。

本课题就来源于该项目,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具有先进的勘探设备,能够提供充足的数据。同时,课题组在该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背景,课题组的导师和其他组员能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帮助。本人也在该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经验,能够很好的解决相应的问题。该课题能够为该场地提供PHC管桩的优化设计,并通过设计的PHC管桩为实际的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及依据。

7

因此,经过我对该课题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以及前期的实验准备和地质勘查,可以明确本课题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小合适,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按时完成。

8

2.研究工作的设想

2.1概述

本研究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利用辽宁省盘锦市盘锦港荣兴港区2#港池后方陆域的岩土工程的勘测报告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估。然后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PHC管桩,并对设计的管桩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优的管桩结构尺寸,并为该管桩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施工参考。

2.2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对中央储备项目PHC管桩施工技术优化与工程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对项目对应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和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建议。然后对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给出相应PHC管桩设计的要求。最后,根据对应的要求进行PHC管桩设计,并根据相应参数进行管桩优化,寻找最优设计方案,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2.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经过对文献的查阅,对试验的具体思考以及导师的指导,拟设计了技术路线如下图2.3.1所示,

9

10

图2.3.1 研究技术路线图

3课题的工作计划

3.1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场地地形、地貌、岩土水文的测量

(2)PHC管桩的实地实验

(3)理论分析和最优设计

3.1.1场地地形、地貌、岩土水文的测量

根据有关勘察规范要求、结合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室内试验进行砂类土的筛分试验、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易溶盐分析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为了后续PHC管桩的设计符合实际的工程应用需求,其测量必须满足一下要求:

(1)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查明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评价确定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查明有无可液化的地层,判明液化程度,提出治理方案建议。

(5)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地下水控制方法的建议。

(6)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3.1.2 PHC管桩的实地实验

静压式PHC管桩需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相匹配的桩型、桩径以及正确的沉桩程序时,才能保证顺利沉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桩,以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参数。

11

静压式PHC管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挤土效应,应采取严格的防挤土措施,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并加强施工监测,确保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安全。

按照相应的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PHC管桩的实地实验。实验结束后,收集相应的实验数据,为后续最优设计提供数据依据和参考。

3.1.3理论分析和最优设计

使用裂PHC管桩的实地实验数据,对PHC管桩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寻找到PHC管桩的性能和影响其性能的变量参数,然后对数据进行拟合优化。通过理论建模分析,找到在对应参数下的PHC管桩的设计结构参数,然后求解对应的方程,找到变量影响下的PHC管桩的最优解。最后对比PHC管桩实地实验的结果和理论解析解,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提出最优的PHC管桩的设计参数和方案。

3.2试验所需条件和经费

(1)试验条件:相关的试验机器。

(2)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材料和工具供试验所用,经费大约5000元~8000元,从老师的培养经费里面提取。

3.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在试验期间,由于试验时间的安排,一次会对大量的试件进行试验,时间久了就对机器造成损伤,因此在使用试验机的时候,一定要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将试验机关闭一段时间,使机器得到充分的恢复,从而使得试验机高效率地运转,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

(2)由于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地貌等原因,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避免人为的实验误差,尽可能避免实验选取点的刻意性,要保证实验测得的数据的准确。

(3)在试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在自己的设想之内,有些问题则是意料之外的问题,这就需要及时与导师沟通,说明问题的具体情况,并且不

12

断的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看相关的参考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4)在数据分析和理论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知识上的欠缺,需要及时查找相关资料,并随时请教导师和导师沟通,解决相对应的设计问题。

3.4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

经过初步的计算,大约经过1年的时间就能过完成PHC管桩的试验研究和优化设计以及工程应用,使得硕士毕业答辩能过顺利进行。

在此期间,根据所研究的课题预计完成以下工作量:

(1)确定课题,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课题的最新动态和一些基本知识,开始准备试验(2017年7月-9月)

(2)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学习、总结,并着手场地地形地貌的数据的测量。开始着手写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说明会(2017年9月-2017年12月)(3)材料准备,分组制备试样,进行实验(2017年12月-2018年5月)

(4)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2018年5月-2018年12月)

(5)撰写学位论文(2018年12月-2019年3月)

(6)论文预审,预答辩和正式答辩(2019年3月-2019年6月)

13

参考文献

[1]陈建奎, 王栋民. 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J]. 硅酸盐学报, 2000, 28(2):194-198.

[2]林寿, 杨嗣信. 预应力技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郑毅敏, 熊学玉, 耿耀明.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工业建筑, 2000, 30(05):24-27.

[4] 黄小文, 邓志深. PHC管桩的施工和应用[J]. 水运工程, 2006(7):75-77.

[5]黄汝昌. 浅谈PHC桩施工应用[J]. 现代企业文化, 2010(5):167-167.

[6]Weng Z D. Discussion of static pressure construction with PHC pipe pi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J]. Shanxi Architecture, 2006.

[7]李新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问题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294-294.

[8]Shen Q, Cui X.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reatment of PHC Pipe Pile Static Pressure Method[J].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5.

[9]Zhuang S.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ic Pressure PHC Tube Pile[J].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2010.

[10]王离. 试论不宜应用预应力管桩的工程地质条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5(1):27-33.

[11]张晓东. 不宜采用预应力管桩的工程地质条件探讨[J]. 地球, 2016(2).

[12]Weng Z D. Discussion of static pressure construction with PHC pipe pi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J]. Shanxi Architecture, 2006.

[13]胡继文. 试论不宜应用预应力管桩的工程地质条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4(3):75-76.

[14]Lu B, Xiao G.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HC pipe pile[J]. Shanxi Architecture, 2015.

[15]张国勋. PHC管桩水平承载力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 华侨大学, 2012.

14

[16]刘宁.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力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D]. 太原理工大学, 2011.

[17]李宗效, 李向群, 杨秀琴. 管桩桩身因素对其水平承载力影响研究[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7, 34(3):11-14.

[18]张国勋, 肖朝昀, 李圃. 竖向荷载作用下PHC管桩水平承载力数值模拟[J]. 福建建设科技, 2012(5):5-7.

[19]黄彬, 郭强, 殷晓龙,等.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力计算和数值分析[J]. 价值工程, 2017, 36(6):159-161.

[20]何志超. 连盐铁路桥梁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 14(6):1257-1262.

[21]刘勇, 李钦, 曾健球.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09, 28(7):31-34.

[22] 张培宏. 引孔静压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复杂地质条件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19).

[23]周顺文. 采用PHC管桩进行路基处理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7(2):00135- 00135.

[24]曲伟.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PHC管桩施工新方法的研发[J]. 建材与装饰, 2017(22).

[25]杨挺杰, 章涛.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PHC管桩异常桩率的控制[J]. 福建建筑, 2013(2):100-102.

[26]袁光辉, 王建军, 梁明光,等.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PHC管桩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35).

[27]张业民, 李文剑. PHC管桩在复杂软土地基条件下的设计与施工应用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0(03):157-161.

[28]李满, 万展君, 朱丹丹. PHC管桩设计与施工[J]. 建设科技, 2017(12).

[29]王峰, 沈旭. 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优化设计[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9):00060-00060.

15

[30]王威. 填芯PHC管桩抗弯抗剪性能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6.

[31]唐孟雄, 戚玉亮, 周治国,等. 空心与填芯PHC管桩抗弯试验及其理论计算研究

[C]// 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 2013.

[32]柳炳康, 李建宏, 张星宇,等. 预应力填芯管桩抗弯性能与延性特征的试验[J]. 工业建筑, 2007, 37(03):46-49.

[33]宋寅.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填芯混凝土抗弯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 合肥工业大学, 2006.

[34]凌应轩.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与填芯管桩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计算方法探讨[J]. 安徽建筑, 2014, 21(4):125-127.

[35]Park J B, Sim Y J, Chun Y S, et al. Assessment of Optimum Reinforcement of Rebar for Joint of PHC Pile and Foundation Plate[J]. Journal of Urology, 2010, 1(1):289-293.

[36]Wang C, Chang G, Qian W, et al. Pile-Soil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a Method to Determin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2016, 46(3):805-813.

[37]Zhu Y, Shen W. Application Study that Determined by PHC Pipe Single Pile Bearing Capacity[J]. 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 2016.

[38]Mahmood M R, Al-Helo K H, Al-Harbawee A M. Laboratory Study of Plug Length Development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Pipe Pile Models Embedded Within Partially Saturated Cohesionless Soils[J]. 2017.

[39]Pan X. Application of Pipe Pile in Soft Subgrade Treatment of Pudong Section in Middle Ring Line of Shanghai[J].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15.

[40]Zhang W. Elementary Analysis on Engineering Design of Deep Mixing Pile in Soft Soil Subgrade[J].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17.

[41]Zhang Z C, Chen Y M, Liu H 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road barriers of Micropile-MSE Wall for subgrade[J]. Computers & Geotechnics, 2017,

82:249-265.

16

[42]Zhao X M, Wang X W, Zhao C R, et al.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PHC piles at north bank of Yangtze River, Nanjing[J]. Rock & Soil Mechanics, 2008, 22(6):4182-4189.

[43]Xi P S, Sun X K.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Non-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for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PHC Pipe Pil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919-921:649-653.

[44]Zengguang L U. 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of PHC Pipe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J].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2017.

[45]Tao G, Zhou Q, Qiao Z.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HC Pipe Piles Considering

Soil-pile Interac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7.

[46]Xu-Tang X U, Neng-Sen W U, Cui G Q, et al. Sensibility analysis of affecting factors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pe-pile[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2012.

[47]Xing-Hua X U, Jin Y G, Zhi-Cheng L I, et al. Quality Control of Pipe Pile Engineering Under Typi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J].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05.

[48]Chen G.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Static Pressure Pipe Pile in Typical Geology[J]. Guangdong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2010.

[49]Zhao J B, Xu C, Guo H. Analy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 Application of SVM Model in Prediction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tatic Pressure Pipe Pile[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2, 166-169:1345-1352.

[50]Zhao J B, Ruan X, Sun C Y, et 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l pressure of static pressure pile in Liao-Shen area an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J]. Journal of Shenyang Architectural &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2005.

[51]Zhang J.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Static Pressure Process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Pipe Pile[J].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2006.

17

[52]Jiang Z C. Experimental study of vertical bearing behaviors of super-long 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pipe pile in soft clay[J]. Rock & Soil Mechanics, 2012,

33(9):2639-2644+2649.

[53]Ramyasri N, Rangarao V. Study on behaviour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with &

without soil inter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2017(1):456-463.

[54]Zhang X. On application of prestressed pipe pile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of road projects[J].

Shanxi Architecture, 2016.

18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并且也为中小学教育开发了广大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进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可以上,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进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怎么有效地利用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具迫切研究的咨询题,而开展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算是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所以,开展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究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办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经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络教学的设计研究要紧是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能够说,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时期,还有不少咨询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究。例如,在络环境下怎么利用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索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制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但是,与传统教学相比,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别够完善、健全。怎么保证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具行之有效的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络教学研究的一具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怎么保证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但是,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怎么组织评价、怎么猎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怎么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络教学的进展,提高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络教学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上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所以是教学改革进展的方向。经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具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别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咨询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络教学的质量。 2、寻觅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进展教学设计理论 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别仅是教学环境的别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经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解决络环境下,教学怎么进行教学设计,怎么调控教学过程,怎么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doc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论文题目: 学号: 姓名: 申请学位: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时间: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1、中国是个绚丽多彩的诗歌国度,传统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她蕴涵了东方文化的真谛,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国自古就有良好的诗教文化,历来都将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传承中国几千年深厚文化。1999以来,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尤其是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各级各类语文教材都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2019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古诗文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益人心智,

怡人性情,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民族文化,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所以研究如何全面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持续发展和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都具有重大价值。 2、以民族化为特色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十分注重引领学生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寻珍探宝。目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很多学校都把它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参与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许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等也对其都作出较高评价,认为它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笔者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的选编及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3、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目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选编尚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古诗词脱离学生生活,无法引起共鸣;一些古诗词并非名家经典,典范意义不强;《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但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与课文中的古诗文有很多都相同,故无法达到160篇的背诵要求;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欠缺;选编的古诗文书上缺乏必要的注释,造成学生预习的难度;六年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选编一篇浅易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同时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忽视了诗词教学,小学古诗文教学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和弊端: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古诗文教学长期低效无趣,在一定

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如果附近没有公共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

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撰写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结合我校实际,对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作如下要求:第一条论文选题要求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充分了解研究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由导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应遵循学科发展现状、学科理论前沿、学科争鸣热点、学科发展趋势,在学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和现实问题,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选题应立足于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导师的专长和研究生本人的基础进行。 4.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5.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育硕士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

价值。 第二条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来源。研究生选题可来自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校级课题或自选课题。 2.选题依据。(1)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所确定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2)国内外现状分析:充分分析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说明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本人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不少于XX字。 3.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和可行性分析;(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4)研究特色和创新性分析;(5)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4.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第三条开题报告程序 1.以学科方向为单位,由相关方向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小组; 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学院(部、所)进行,院长主持开题报告会,在召开开题报告会之前,应张贴海报公布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等,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 3.研究生填写开题报告,封面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内容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问题分析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问题分析在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诸多因素中,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决定着硕士论文的质量。因为,导致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低下的所有因素都出现在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阶段。笔者根据自己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多年积累的经验,拟从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问题切入,对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学理意识展开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硕士论文选题的首要依据:专业标准 学术研究始于选题,选题就是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首要任务是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 何谓专业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研究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此标准如何确定?首先要以国务院学位委和教育部制定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次,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和教育部为各个一级学科及下辖二级学科规定的“学科概况”和“学科研究范围”为论文选题的唯一 依据一一这是学位论文不能逾越之规矩。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其“学科概况”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其“学科研究范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 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 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 ]据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必须在上述范围之内。可是,该专业研究生却有许多论文选题不符合上述规定。例如,有这样两篇开题报告:《福德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前教育问题探析》和《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一一以XX大学为例》。这两个选题肯定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范畴,而属于教育学范畴的问题。又如:_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生开题报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Internet环境下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传输时延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遥操作就是远距离操作,是在远方人的行为动作远距离作用下,使事物产生运动变化。遥操作是一种基础技术,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如机器人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基础科学试验、核工程、海底与远洋作业等。遥操作技术使移动机器人到达艰险的环境,通过机器人完成特定的任务,从而可以使人远离艰险的工作环境。 基于Internet的遥操作机器人是指将机器人与Internet连接,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浏览器访问机器人,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监视和控制。它以Internet 为构架,不仅降低了遥操作系统的成本,也使机器人为Internet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和共享。 其中,数据传输是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通信领域来说,分为无线和有线数据传输。随着Internet的出现及广泛应用,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远距离遥控机器人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基于Internet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一方面得益于网络传输的显著优势,网络资源廉价、普及范围广、所需硬件少;另一方面,Internet上数据流具有多样性,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必需的实时性特点所需要的高优先级必然不能达到。同时,Internet本身固有的特点,由于网络延时和负荷变化所具有的随机性、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引起了遥操作控制过程中的随机时延及延迟抖动,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可控性、稳定性及透明度都受到负面影响。在力觉临场感遥操作系统网络传输中的不确定时延往往导致机器人控制信息反馈回遥操作端有一段时间滞后。该滞后与网络当时的性能紧密相关,如拥挤程度、途经路径的长短等等。如果遥操作人员不把网络延时考虑进去,对机器人的当前运动状态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无法发送正确的遥控命令,控制也将出现偏差,严重的甚至有危险。因此不确定时延是远程遥控机器人研究的技术难点之一。具有临场感效果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应用于太空活动和深海探测等距离遥远的地方,但远地从机器人与本地操作者之间长达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通信时延却成为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突出问题。这不仅降低了系统的临场感效果,使操作者难以实时地、真实地感知远地环境的情况,而且造成了系统的不稳定,尤其是在从机器人与环境发生力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具体说来,问题的根源主要集中在网络时延和数据可靠性两大问题上。其中,数据可靠性又与网络时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对于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网络时延问题应对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理论领域,如基于电路网络理论的无源控制法则、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算法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模型修正法等。其共同的特点是把网络看作一个不可知(黑盒子)和不可控的对象,在控制领域寻找应对方法,以期消除网络时延对遥操作系统中信息、数据传输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科学地讲,网络时延虽然具有相当显著的不确定性,但它是一个可控、可预测的对象。因而,从网络体系及网络时延本身出发,从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与网络的互动需求出发,提出满足遥操作机器人系统需求的时延相关的网络优化和适应性方法,从而与控制领域的研究成果达成互补的效果。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系统透明度,满足期望的操作性,达到系统稳定性与透明度的动态平衡性, 即随着系统状态在稳定性和透明度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折中,使得系统在稳定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操作性能。通过跨学科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Internet环境下网络时延及时延抖动对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影响和限制,缩短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理论与实用化的距离,为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2019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2019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论文题目: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研究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 目录)(很多于800字) 研究目的 现有 Internet 网络功能强大,服务类型多样,但是随着网络规 模指数型的增大,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nternet 正逐渐步入僵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基于 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 研究意义 对虚拟化覆盖网络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 Internet 的僵化已经不 能适合网络指数级的增长以及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与此相反,虚 拟化覆盖网络却能建立起一个更独立、更安全、更灵活、并能支持地 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的网络体系模型。这样,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 更多的私有网络服务,包括应用层和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 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 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 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提出的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仍处 于研究阶段,仅仅一个研究的模型。虽然对该网络实行了初步的仿真 及性能参数评估,并探讨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但要将其真正应

用实际生活和科研中,或让其能应用于更多的系统,支持更多的网络新技术,还需要在多方面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实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喻健坤,杨树堂,陆松年,李铎峰,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控制的虚拟网络模型研究,信息技术,2007年第8期,1~2页。 [2] IEEE Std 802.1Q-1998, Draft Standard for Virtual Bridge Local Area Networks,May 16, 1997. [3] IEEE Std 802.1Q?, 2003 Edition IEEE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May 7, 2003. [4] Dr. V. Rajaravivarma, North Carolina A&T State University, 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System Theory, 1997., Proceedings of theTwenty-Ninth Southeastern Symposium on 9-11 March 1997 Page(s):49 - 52. [5] P. Ferguson, G. Huston, What is a VPN?, Technical Report, Cisco Systems, March1998. [6] Stanford High-Performance Networking Group,Stanford Virtual NetworkSystem(VNS)。 [7] Martin Casado, Nick Mc Keown. The Virtual Network System, ACM SIGCSEBulletin, 2005, Volume 37, Pages 76 - 80. [8]王涛,用Net Sim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卷3期,46-48页。 [9] Galan F., Fernandez D., Ruiz J., Walid O., Use of virtualization tools in computernetwork laborato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Higher Education andTraining,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一、页面设置 ●纸张大小:16k,正文部分可双面印刷 ●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右2.5cm,装订线:0cm ●页眉:1.6cm,页脚:1.5cm 二、字间距 无特别说明时均采用标准字间距。 三、小技巧 1、设置标题、段落格式时请学会使用格式刷; 2、一段文字中既有中文又有英文(含数字),中英文采用不同字体时,可先选中这段文字,设定中文字体后再设定英文字体; 3、如果对自动编号的格式设置不十分熟悉,建议不要使用自动编号。 四、其他 1、本模板中的内容来自于不同的资料,上下文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联系,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 2、报告中有图、表、公式时,其格式要求与“学位论文”相同,可参见“南昌航空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3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从以下几点来写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预期目标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案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七、研究计划进度 八、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总数不能少于20篇,近五年的文献不得少于10篇)

目录(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宋体,小三,顶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同上) 三、预期目标(同上)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同上) 五、研究方案(同上)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同上) 七、研究计划进度(同上) 八、主要参考文献(同上)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多倍行距 2.4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 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2.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 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3.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 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多倍行距2.4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 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

各位硕士研究生: 为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工作,在填写后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前,请认真阅读下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登记表仅作为开题报告的格式,所留的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行办法》中“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的要求,我院研制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网上公告系统”,现已上网运行。 请全体研究生注意在张贴开题、答辩布告的同时,使用此系统。从2005年1月1日起开题、答辩的研究生都须在网上公告,否则开题及答辩无效。 在完成表格中的论证内容、导师签署意见、通过评议组专家评议、教研室以及院系签署意见后,请将《登记表》用A4纸打印1份,硕士生请提交给所在院系研究生秘书。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又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学位论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求导师、导师组及研究生本人要十分重视选题工作。研究生应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要求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内容、范围要适宜。目标明确,在理论上和应用上要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选题既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又是本学科发展需要的理论或应用研究,要在理论上和应用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尽可能与科研任务挂钩,使硕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既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促进成果转化,又能解决经费来源。对自选题应采取慎重态度,个别自选题必须在看准方向、目标明确并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下才能考虑。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最新)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 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 [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 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

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模板)

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一、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见《XX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二、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1、“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2)文献综述。当前研究领域学术现状、发展趋势、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阐明当前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3)拟解决的主要学术或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线路、实验设计及实施方案; (4)技术可行性论证、资料来源或实验设备的可能性,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计可获得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预计完成的日期,工作量估计和经费概预算; (7)其他与开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和调查研究情况等 2、开题报告用纸规格为A4纸,正文用4号宋体字,小标题用4号黑体字,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20mm,版心尺寸为165×252mm(约30字/行,32行/页) 3、开题报告封面样式见样页 三、开题申请程序 1、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查阅文献资料,提交文献综述报告; 2、文献综述报告经导师审阅通过后,向硕士学科点所在二级学院申请开题,领取并填写《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 3、由学院统一安排开题时间,相关学位点负责组织具体开题工作; 4、学位点对是否通过开题的意见及对研究生今后论文工作的建议与要求; 5、采纳合理建议,修改开题报告,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开题报告并经导师签字后交研究生院。

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 [2]开题时间由学院统一安排,由相关学科点负责组织具体开题工作; [3]开题后,本开题报告应交研究生处一份存档; [4]综合评分为各专家打分汇总后的平均分,; [5]本页内容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书写。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的原因或意义: 1.我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作为硕士论文的题目,理由如下: 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后,我 国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 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管理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管理机制为管理的推进提 供了强大的动力。但现实中,学校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当越来 越多的“低效管理”和“低效管理”的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当越来 越多的学校因内部管理问题而遭受家长的不满和全社会的批评时,这 幅触目惊心的现实图景所警示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思考。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学校管理的发展进程,也直接影 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这一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是教育管理研究者在道德和责任上不能拒绝的义务。 二、之所以把学校内部管理和有效性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主要是因为: 1.学校内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等。然而,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并衡量其成败。分析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性,不仅有助于 我们更准确地探索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有助于我们从更

加全面和整体的角度为学校内部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 的解决方案。 2.就目前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研究而言,存在着重局部轻整体、重事实、重现在轻历史、重实际等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往往与“从管 理的角度谈管理”这一狭隘的研究领域有关。笔者试图对学校内部管 理的发展及其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进一步拓 展当前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研究的视野,并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 成长和政策制定做出一点贡献。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打算采取实地研究的方法,通过参与观察 和非结构性访谈的方式来探讨这个话题。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与作者 的研究兴趣和知识储备有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目前 的教育研究仍然缺乏坚持科学求真精神的研究。虽然实地研究不一定 等同于科学研究,但面对学校管理有效性这样的现实问题,采用以 “脚踏实地”为生命的实地研究,比“踩高跷”更靠谱。 四、概念的定义: (一)、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内部管理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学校内部组织和控制人、财、物、事、时、情的活动。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规划与决策、组织与实施、监督与检查、指导与调整、总结与评价五个环节。学校管理的内 容包括教育目标管理、人员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 (2)有效性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1 1、选题目的、意义。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的启发式搜索算法,由DorigoM等人首先提出。很多研究已经证明,蚁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发现好解的能力,这是因为该算法不仅利用了正反馈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进化进程,而且是一种本质并行的算法,不同个体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从而能够相互协作,有利于发现较好的解。蚁群算法定义的这种分布式问题求解模式能够将问题求解的快速性,全局优化特征及有限时间内答案的合理性结合起来,所以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蚁群算法的应用领域已由当初单一的TSP领域渗透到了多个应用领域;由解决一维静态优化问题发展到解决多维动态组合优化问题;由离散域范围内研究逐渐拓展到连续域范围内的研究。具体被应用于包括机器人系统,图像处理,制造系统,车辆路径规划,通讯系统,工程设计以及电力系统在内的多种场合,还解决了实际系统中的资源规划,运动规划,数据分类等问题。这种新兴的仿生优化算法展现出勃勃生机,并已成为可与遗传算法相媲美的仿生优化算法。

2、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对蚁群算法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初步的研究结果已显示出该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特别是离散优化问题)方面的优越性。蚁群算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研究和注意。 从当前可以检索到的文献情况看,研究和应用蚁群优化算法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和美国在这两年也开始启动对蚁群算法的研究。我国最早研究蚁群算法的是东北大学张纪会博士和徐心和教授、目前,蚁群优化算法在启发式方法范畴内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尽管蚁群优化的严格理论基础尚未奠定,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仍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但从当前的应用效果来看,这种新型的寻优思想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 3、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研究内容: 1、基本蚁群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蚁群系统、最大—最小蚁群系统) 2、蚁群算法在控制系统(满意PID控制器参数优化、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Wiener模型参数辨识)中的应用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1.蚁群算法参数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当的话会出现搜索的过早停滞现象或陷入局部最优问题。 2.蚁群算法对非线性系统辨识中对输入信号的选择是一个难点。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

优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doc

优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20年4月

优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文关键词:开题,硕士论文,优秀,报告,范文 优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文简介:为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工作,在填写后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前,请认真阅读下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登记表仅作为开题报告的格式,所留的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行办法》中“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 优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本文内容: 为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工作,在填写后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前,请认真阅读下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登记表仅作为开题报告的格式,所留的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行办法》中“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的要求,我院研制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网上公告系统”,现已上网运行。 1

请全体研究生注意在张贴开题、答辩布告的同时,使用此系统。从20xx年1月1日起开题、答辩的研究生都须在网上公告,否则开题及答辩无效。 在完成表格中的论证内容、导师签署意见、通过评议组专家评议、教研室以及院系签署意见后,请将《登记表》用A4纸打印1份,硕士生请提交给所在院系研究生秘书。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又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学位论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求导师、导师组及研究生本人要十分重视选题工作。研究生应在大量阅读 2

【开题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所学校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机制为管理的推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然而,现实中,学校管理低效、无效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当越来越多的“低效管理”、“无效管理”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因内部管理问题而导致办学效益下降而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和整个社会的非议时,这种令人震撼的现实图景所警示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焦虑与思考。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中国学校管理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这一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献计献策,不论于道义还是责任而言,都是当今教育管理研究者不容推辞的义务。 二、之所以要将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主要是因为: 1、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有很多方面,诸如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等等。但贯穿整个管理、衡量管理成败的是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本课题中的有效性侧重研究的是管理的效益。将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探究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为综合、更为整体性的视角,为学校内部管理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2、就当前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研究现状而言,存在着重局部轻整体、重价值轻事实、重当下轻历史、重应然轻实然等问题。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与“就管理谈管理”这样狭窄的研究视野相关。笔者力图将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尝试,进一步拓展当下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研究的视野,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生长与政策制定奉献一点绵薄之力。 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拟采取实地研究方式,通过参与观察、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对本选题进行探讨。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研究方式,一方面和笔者的研究兴趣及知识储备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笔者感到当前教育研究中秉承科学求真精神的研究依然比较缺乏。尽管实地研究并不必然和科学研究划上等号,但面对学校管理有效性这样一个现实问题,采用以“脚踏实地”为生命的实地研究比“高跷上的研究”让人觉得更加可靠。 四、概念的界定: (一)、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内部管理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有效地对本校人、财、物、事、时间、信息进行组织与控制的活动。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调整、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学校管理的内容有教育目标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 (二)、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即“做的事正确”的程度。 (三)、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