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法

软法

软法
软法

软法

软法(soft law),是指那些不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软法是相对于硬法(hard law)而言的,后者是指那些能够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大致说来,软法规范主要有4类形态:一是国家立法中的指导性、号召性、激励性、宣示性等非强制性规范,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此类规范约占1/5;二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的法规范,它们通常属于不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非强制性规范;三是政治组织创制的各种自律规范;四是社会共同体创制的各类自治规范。

软法研究者认为,法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应当区分各种社会关系秩序化的难易程度选择强弱有别的规范去调整,滥用国家强制不但会浪费法治资源,还会损及法律之治的正当性。建设法治国家,特别是法治社会,要倚重软法之治,现代法治应当寻求更多协商、可以运用更少强制、能够实现更高自由。事实上,伴随着公共治理的崛起,软法与硬法正在发展成为现代法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法正在从传统的单一的硬法结构朝着软硬并重、刚柔相济的混合法模式转变。

理解和接受软法概念,是以反思和修正“法”概念的传统定义为前提的。传统的“法”的定义主要包括“体现国家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个方面。要顺应公共治理的需要,就得对“法”的定义作作相应修正,其中,就法所体现的公意而言,要将其由国家意志拓展为公共意志,包括政治组织和社会共同体的意志;就法的形成方式而言,将国家认可由直接认可和明示拓展至间接认可和默示;就法的实施方式而言,将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修正为依靠公共强制力(包括国家强制力与社会强制力)与自愿服从两种类型。经过这种修正,“法是体现公共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公共强制或自律机制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

软法研究者认为,提倡软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则,在数量上,软法规范远远超过硬法规范,从法律、法规和规章,到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再到政治组织自律规范和社会共同体自治规范,呈现为金字塔型,硬法规范主要集中在塔尖部分;换一个比方,硬法规范只是软法规范“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二则,在功能上,软法规范在矫正硬法失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填补硬法空白、弥补硬法不足、丰富硬法细节等方式大大拓展法治化疆域。

软法研究者提醒:强调软法之治不可或缺,不能被曲解为硬法之治不再重要。法治化需要的是软硬并举、“一元多样的混合法”。这固然不再纯粹,但更加理性。

最近几年,软法研究正在逐步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2005年底,北京大学率先成立软法研究中心,罗豪才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姜明安教授、宋功德教授分别担任中心主任和执行主任。该中心聘请了近40位兼职研究员。自2005年至今,该中心已完成了“软法与公共治理”等重大研究项目,先后出版了《软法与公共治理》、《软法与协商民主》、《软法的理论与实践》等文集,并于2009年出版了中外第一本软法专著《软法亦法》,在法学

界受到高度关注。

罗豪才、宋功德:《软法亦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北大成立软法研究中心

时间:2005年12月09日00:29

【来源:新京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担任主任,研究政府部门出台的内部通知和指导性文件等

本报讯(记者廖卫华)昨日,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以北大法学院教授身份出任中心主任。

罗豪才表示,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软法的学术机构,希望以此促使人们认识到我国的法治建设不但包括硬法之治,也包含软法之治,倡导“软硬兼施,刚柔并济”。

政府的通知属于“软法”

昨天上午,我国行政法学界泰斗罗豪才老先生向来自北大、清华、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的行政法学界专家介绍了他的最新“软法”研究成果。

罗豪才介绍,“软法”是对“硬法”而言的。硬法就是通常说的法律,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软法是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则。包括一些党的政策文件、社团组织的纲要,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的内部通知和指导性文件等。“甚至还包括一些官场的潜规则。”

罗豪才说,党群和政府系统的软法都很多,比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减免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杂费的通知,中央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的决定等,这些没有规定罚则,但对机关内部有约束力。

硬法需要软法来完善

罗豪才说,软法没有严格的法律责任,主要靠制度、舆论、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等保障实施。他结合本职工作说,政协作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宪法里面有规定,但是更具体的规定在硬法当中找不到,需要通过软法来完善。

罗豪才介绍,目前法律规定政协的提案政府部门应当答复,但如何从制度上来完善提案的答复和反馈机制,就是软法应解决的问题。

另外,党的一些政策和纲领性文件对于党内都具有约束力,能否上升为硬法,也是软法中心需要研究的课题。

利用软法化解社会矛盾

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庄聪生认为,用软法来实施对社会的公共治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今年上访群众中,很多是由于企业改制、工人下岗、征地拆迁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这些矛盾靠硬法来管理是不行的,必须靠软法,依靠文化的引导、舆论的约束,道德的自我规范,用自律的方式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

北大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也认为,软法比硬法的运行成本低,可以用比较小的成本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

此外,在缺少硬法或者制定硬法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形下,软法可以

作为硬法立法的先导和试验,在条件成熟后转化为硬法。

经验世界里的软法与学者的立场

———读罗豪才教授《软法亦法》

2011-04-02 10:11:11

□在国际上,对“软法”(softlaw)的争论由来已久,包括软法是否是一个多余的概念(C.Lichtenstein,2001)?是软法还是软规范(D.Shelton,2000)?以及软法与法治是否存在冲突(J.Klabbers,1998)?这些问题也必将在国内法学界引发同样的疑问。

□日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表示,北京正在制订的《就业促进条例》将改变名称,?促进?的字眼将消失。?促进法一般来说就是‘软法’,有点像‘倡议书’的感觉,因为‘促进’之类的表述总不如‘规定’来得实在、具体,所以今后本市将杜绝诸如促进法这样的软法出台?(《新京报》)。

□这是今天中国软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软法向硬法转换的一个成功典范,问题不是名称,而是如何顺应公共治理的需要,通过明确规则和增强预期制定出真正良善的?软法?。应当说,围绕软法的种种争论既不令人惊讶也不让人沮丧,的确,正因为软法问题如此重要而又长期被忽视,它才会引发人们越来越

广泛的关注。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来到罗豪才同志家中,向他致以新春的问候,并对他一直关心支持法院工作表示感谢。此外,王胜俊院长对罗豪才同志近期出版的《软法亦法》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网特约包万超先生就《软法亦法》发表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包万超

《软法亦法》用自己的名称直接表明了作者的鲜明立场。这种立场隐含着一些规范前提,也预示着一个革命性的前景。作为汉语世界里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软法专著,此书的学术意义必将赢得广泛的关注,同时也会在实务界产生持续的影响。

多年来,罗豪才教授以在行政法基础研究领域提出和发展平衡论而著称,同时,他在政治协商、立法咨询和司法审判等应用领域的阅历也广为人知。这种独特的背景,使他真切地意识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学术要立足于经验世界,同时要为一个更好的可能世界提供智慧和思维的力量。这种思路的一贯性既体现在平衡论中,也体现在软法研究中,即软法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良好的公共治理,它是重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但必须用法治的精神和原则进行规范评价和改造。同样重要的是,《软法亦法》一书实际上是平衡论发展的逻辑延伸。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制衡及社会多元利益的平衡,最终取决于广义的博弈规则———国家正式的强制性立法安排和其他实际上在起作用的非强制性规范。而对于后者,用“软法”来命名是否恰当?“软法”是否普遍存在?它的正当性又是什么?“软法”对传统的法律理念和法治目标是否构成了威胁?软硬兼施的平衡法治模式能否成为中国改革的方向?对这些相关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构成了本书的主题,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变法和政策改革的领域,而踏入了认识论的范畴。

“软法”和“硬法”的区别

在《法律的概念》中,哈特认为,国家主权观念下的法概念将法混同为命令,它漠视了法律的多样性和法的其他特征。将法视为规则,这是无可怀疑和不难理解的,但什么是规则呢?哈特提出了“法即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的结合”这一著名命题。

然而,如果接受法的广义标准和哈特的概念,仍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未得到明确简洁的处理:具有强制性的国家实定法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罗豪才教授和宋功德教授(以下简称作者)由此提出了“硬法”和“软法”的区别并探索性地修正了“法”的概念,试图使上述两种规范在新的基础上获得统一。

“法是体现公共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公共强制或自律机制保证

实施的规范体系。”其中,“体现国家意志与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就是“硬法”,它们属于国家法;而“软法”是不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不排除公共组织的内部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内涵),它们由部分国家法规范与全部社会法规范共同构成(外延)。即软法由国家法中的软法规范,政治组织创制的自律性规范和社会共同体创制的自治规范构成,后者体现为一种得到国家明示或者默示的共同体意志。在此,划分硬法和软法在形式上的标准能否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其实质上的差别,是两种法所体现的公共意志的广度和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不一样。硬法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它的规范应具备更大的刚性,而软法更多体现了局部社会政治组织的共同意志,它在协商交涉和组织内部约束方面具有较大的弹性。社会构成的多样性和国家强制的高昂成本决定了软法的空间和硬法的限度。这里并不否认软法也可能诉诸强制,如党章和社团章程及行业标准中的惩罚机制,但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且不能与国家实定法相抵触,其效力的实现并非以司法为保障。因此,软法和硬法各自的生存空间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主要取决于对公共意志的重要性和强制执行成本的考量。在社会资源既定的前提下,一种有效的法律体系必然是软硬法混合的平衡法体系。

“软法亦法”,而“国家-控制”法范式下的“法”不过是硬法而已,“公共治理呼唤软法之治”。作者由此重申了反思和修正“法”的定义的必要性,并强调了“软法亦法”和“软硬法优势互补与相互转换”的一般逻辑。然而,这个逻辑能否应用于中国的经验世界?

软法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软法是经验事实,还是想象的概念?是思维的对象,还是思维本身?即“软法亦法”是否如“白马亦马”一样,不过是在玩循环论证的概念游戏?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是源于价值观还是对经验事实的不同判断?

《软法亦法》提出和论证问题的思路是从经验世界出发,用事实来说话。对软法的考察,作者总共统计了500部法律、法规和规章,统计条款达20482个。在罗豪才教授主持的《软法与公共治理》(2006)、《软法与协商民主》(2007),及针对行政裁量基准、公共政策、技术标准、乡村典章、社团章程等软法规范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集(2009)等三部著作中,也考察了众多的软法规范和个案。作者的结论是:软法不但是事实,而且普遍存在,打一个比方,硬法规范只是软法规范“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毫无疑问,一则,在数量上,软法规范远远超过硬法规范,从法律、法规和规章,到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再到政治组织自律规范和社会共同体自治规范,呈现为金字塔型,硬法规范主要集中在塔尖部分;……二则,在功能上,软法规范在矫正硬法失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填补硬法空白,弥补硬法细节等方式大大拓展法治化疆域。……如果我们将公域之治的所有软法规范撤去,那么,国家管理恐怕将难以为继,社会自治也将不复存在。”

显然,软法不但普遍存在,而且相当重要,或者正因为软法相当重要,才普遍存在。《软法亦法》向我们揭示了经验世界的真相。“问题不是我们做什么,也不是我们应当做什么,而是什么东西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与我们一起发

生”(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1960)。因此,面向软法,我们的分歧首先不是关于法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之争,而是能否或愿意面对真相,并以学者的冷静和严谨精神去探究事物的根本:软法是如何存在的,它对法治意味着什么?

作者反复强调并敦促我们对下列现象进行客观考察和深入分析的至关重要性:

一是法律、法规和规章中那些旨在描述法律事实或者具有宣示性、号召性、鼓励性、促进性、协商性、指导性的法规范;二是国家机关依法创制的诸如纲要、指南、标准、规划、裁量基准、办法等大量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各类政治组织创制的旨在解决执政、参政、议政等政治问题的自律规范;四是名目繁多的社会共同体创制的自治规范。

如果对上述现象熟视无睹,我们能否宣称,自己对法作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范已经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并对中国法治的前景和复杂性有了深思熟虑的思考?

何为“合理的”软法

《软法亦法》最后将我们带回到了黑格尔的命题: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必将存在。这个命题似乎是为存在者或现实辩护,而实质上更重要的寓意是“合理的,必将存在”。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合理的?因此,作者提出和论证软法,既不是要宣布“硬法”的死缓判决,也不是要追授软法的“出生许可证”,而是要追问在一个什么样的合理标准上,软法的存在对于我们法治的生活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和现实的?

什么是“合理的”软法?作者提出了“内在”和“外在”两项标准,以判断软法的形成和适用是否符合基本的程序和实体标准。当且仅当软法是由平等主体经民主协商自动达到的合意的结果时,合理性才会存在。这实质上是关于软法的程序正当性要求,通过形式正义实现法的实质正义。相反,那些出于单方面的意志并擅自或武断地制定的规范(现实中多数属于这种情形)是不合理的———形式不合理,结果也不合理。因此“合理的”内在标准主要是要求一个自愿平等协商的合意过程,而是否满足此内在标准又是评价其结果是否合理的外在标准。

作为“软法之治的正当性保证”的外在标准有两项:一是在实质上是否符合在宪法统率下的法治精神;二是在形式上是否得到国家认可并以硬法适用的优先为前提条件。关键是什么是法治精神?作者提出了五条约束条件:第一,软法应当符合“社会常规”;第二,软法不能脱离一国的“法律原理”;第三,软法应当遵循“法律原则”;第四,软法应当崇尚“理性精神”;第五,软法不能违背“社会常识”。这些注定会引起争议的标准显然只是指出了一个方向,而在逻辑和语义上难以明确澄清与界定。但形式上的标准是可以判断和验证的,因此非常重要。国家在体制内的认可和硬法优先适用是合理的,否则软法就成了制度外的独立王国。但“优先适用”不是一个时序问题,而是一个衔接和“保障”问题。例如党章和几乎所有的社团章程(如中国足球协会章程)都规定了对成员的处分

制度。如果引起处分的事由同时触犯了硬法(如贪污、受贿、赌黑球),那么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作为“保障”性制度是不可取代的。

根据上述标准,经验世界中许多软法是不“合理的”,但“恶法亦法”,它们却存在和产生了实际效果,正是不合理的原因(如体制问题)导致了不合理的结果。这与“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命题是一致的。但是合理的,必将存在吗?在此,我们又从黑格尔回到了马克思的立场:“哲学家的任务是用各种方法解释世界,但关键是要改变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是一个从实证到规范,从规范到行动的过程。它要求学者不再是超脱的观察者,而是要从政策制定者和立法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消除“不合理”的软法,如何使软法和硬法在法治的要求下走向新的统一?

《软法亦法》最后也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法治家园的路径:回应公共治理的需要,采用软硬并举的混合法,其前进方向是平衡法。在此,我们注意到,不断增长的而又符合法治精神的软法,承担了史诗般的英雄主角。

软法原本是一个国际法上的概念,它是否适用于国内法?软法是一个舶来品,它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软法亦法》基于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眼光,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概念和命题,并创造性地应用于法哲学和中国公法领域,这些研究已经超越了经验上的描述和总结,而试图推动一场迟早会到来的法理学革命。

来源: 法制日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 形计算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五年级上册图形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S= 正方形的周长=c = 长方形的面积=S= 长方形的周长=c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底=a = 高=h = 三角形形的面积=S= 底=a = 高=h = 梯形形的面积=S= (上底+下底)=(a+b )= 上底=a = 下底=b = 高=h = 5、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梯形等于(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 、b 和h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 梯=(a+b )h÷2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h 梯=S×2÷(a+b ) 上底+下底=面积×2÷高a+b=S×2÷h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a 梯=S×2÷h-b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b 梯=S×2÷h-a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l 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a a a b a h a h

3.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4.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5.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O分1分=60秒1时=3600秒6.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7.角和三角形(1)角的大小分类,从小到大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直角是90度,钝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平角的角,平角是180度的角,周角是360度的角。(3)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个角都是锐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分类有: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5)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7)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9)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公式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2×5表示5个1.2是多少。 2、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如: 1.2×0.5表示求1.2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浅谈法治视野下的软法问题

浅谈法治视野下的软法问题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谈法治视野下的软法问题,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什么是软法 (一)软法的概念 所谓软法(softlaw),又名软规范、软规则、软规制,是相对于硬法(hardlaw)而言的概念,根据NOEDWORKS百科全书,是指没有强制约束力的类法律文件,或指在跟传统硬法相比的情况下强制约束力相对弱的法律文件。在国际法领域,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法国学者FrancisSnyder在1994年对软法的定义,即:软法是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实际效力的法律规则。目前,在国内软法研究领域,尤其是自2005年12月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罗豪才教授的主张被较多地引用,其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但有实际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总结国内外对软法的认识,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泛软法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凡是不属于硬法范围的规则、规范都是软法。这种认识,使软法的界定过于宽泛,把一些不属于软法的对象强硬拉入软法的领域,模糊了软法的研究对象;二是,无软法理论,这种理论主张软法一词本身就是错误的,其本身并不是法,只是一种规则,给这种规则披上法的外衣,会造成人们对法的认识的误解,对法也是一种伤害;三是,软法无法定义理论,相对前两种主张,软法无法定义理论承认软法是法,只是依照目前的理论水平还不

能给出一个确定的、周全的概念。这种主张混淆了软法是不是法和软法是什么,没有回答软法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显得过于保守。 笔者倾向于赞同软法亦法,认为软法就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员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平等协商、博弈妥协的基础上,就该共同体的组织、活动、人员等问题达成的在其内部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当然,笔者的定义也未必周全,任何定义都是鳖脚的,人们不可能从一个定义完全了解该事物。 (二)软法的主要特征 在形成主体上,软法的制定主体是多元的,根据梁剑兵教授对软法外延的概括,软法包括12类:1、国际法;2,国际法中那些将要形成,但尚未形成的,不确定的规则和原则;3、法律的半成品;4、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5,道德规范;6、民间机构制定的法律;7、我国两办的联合文件;8,程序法;9、法律责任缺失的法条或法律;10、仅有实体性权利宣言而无相应程序保障的法条或法律;11、法律责任难以追究的法律;12、执政党的政策等柔性规范。当然这种概括将一些不属于软法范畴的内容也划入软法圈内,扩大了软法的研究范围,但是从这种总结中可以看出软法制定主体的多样性,既可以是国际组织,也可以是国家机关,最主要是社会团体、社会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高等院校等组织和机构。在表现形态上,对应于软法形成主体的多元化,软法的表现形态也没有硬性规定,其仍属于协商自治的范围内,所以软法的表现的形态也呈现出多样性,既有成文表现形态,如办法、规范、章程、通告等,也有得到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可的不成文的表现形态,而且以不成文为主,如行业惯例、行业标准、商事例、

法律社会学视野中的法的本质观

第34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4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3 论法律社会学视野中的法的本质观 李小文 (湘潭大学 法学院,湖南 湘潭 410013) 摘 要:文章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以社会利益关系为出发点,论证了法的本质——法是由社会对比力量状况决定的,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权威性调节。 关键词:法本质;法律社会学;社会力量;社会利益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2-0160-02 一法的本质的法社会学探讨的逻辑起点 (一)社会的本质:社会利益关系 何谓利益?通俗的讲法利益就是好处,它能使人的某种需要或愿望得到满足。霍尔巴赫说:“所谓利益,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情和思想自身的幸福观与之联系的东西;换 句话说,利益其实就是我们所谓幸福的必需品。”[2]现实社会的利益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第一,利益的主体是人。第二,利益的客体就是所需要的满足和由这种满足所驱动的良好的心态。第三,利益的内容即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对象,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种存在形式。而个体利益总是要依靠外界才能满足,在个体利益不断满足的过程中,作为个体的人逐步与他人形成了在利益分配和占有上形成的关系,这就是利益关系。[3]人类社会的活动都是围绕利益分配和占有而展开的,因此,人类社会本质社会可以说是一种利益关系。 (二)学者们对法与社会利益关系的揭示 (1)爱尔维修的观点。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可以用利益来解释包括法律在内的所有社会现象。他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利益规律的问题,他认为正如运动规律统治了物质世界一样,利益规律掌控了人的精神世界。爱尔维修在利益规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理论,要用法律来约束掌握权力的人,使他手中的权力能够为公众服务、为多数人谋福祉;对民众的自由也要限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私人利益不能漫无边界,不能侵犯社会公共利益。他断言:利益是人快乐或痛苦的根源,利益主宰着人类对所有问题上的一切判断,利益能赋予人们快乐同样也能消除人的痛苦。他提出了要对个人利益进行正确分析,在法律完善的情况下,利己心不完全会导致罪恶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2―10―29 作者简介:李小文(1985-),男,湖南新化人,湘潭大学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法律社会学等。 (2)边沁的观点。边沁运用功利理论说明英国的社会生活,他把英国的商人、市侩作为标准的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赤裸裸的互相利用、互相剥削的关系。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边沁不仅主张善是一种幸福,而且主张每个人总是追求他所认为的幸福。所以,立法者的职责是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进行调节。他认为公共利益是诸多个人利益的综合体,所以个人利益在利益体系中是居于首要地位,虽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但人们首先感受和追求的都是个人利益。一定程度上,个人利益的增加能促使整个社会利益的增加。 (3)耶林的观点。德国法学家耶林从“法是国家权力通过外部强制手段所保证实现的最广义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和“权利的基础是利益”这种认识出发,深入探讨了法律的目的以及法律是如何处理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耶林指出,人是有目的的动物,人的活动是有动机的,作为人类活动一部分的法律也有其自身的合目的性和规律性。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无目的法律,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平衡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实现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糅合,从而构建起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与社会的协作关系。耶林还指出,法是不可能天衣无缝的,因此类推总是存在的,而类推不能仅靠概念和逻辑,必须根据有关的利益进行。 (4)庞德的观点。庞德认为法律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法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平衡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法律尽最大的努力防止社会冲突的发生并保护各种社会利益,进而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社会控制的方式实现的。[4]庞德将法律秩序所保护的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社会利益三类。他指出了某种法律制度欲达到其目的,就必须通过如下步骤:其一,对包括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予以承认;其二,规定各种利益的边界,在这些边界之内,上述各种利益将会得到法律的承认,并通过法律规范赋予其法律效力;其三,法律为实现各种利益设置了一些保障措施,任何侵犯法 160

筏板基础的简化计算方法

伐板基础的简化计算方法 1.悬臂法 方法概述——就是传统的墙下钢混条基计算法。 计算特点——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为了减小基底压力使之满足软弱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将基底加宽到互相连通的程度,但不作为连续的整板去分析。 方法缺点——基础宽度加大后,基底土的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计算时,基底已经连成了一体却不考虑其连续性,因此很不合理,计算的结果是不经济的。 2.倒楼盖法 方法概述——假定筏板为一块倒置于地基上的连续板,由纵横墙支承。 计算特点——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按普通的楼盖计算。 方法缺点——考虑了筏板的整体性,计算结果较悬臂法经济。但此法仍然没有考虑到基底土的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所以各墙支座处所算得的负弯矩偏小,甚至出现小于实际弯矩而偏于不安全。 3.柔性基础简化计算法 方法概述——将在柱荷载作用下的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简化为各条单向连续条形基础的计算方法。 计算特点——将柱荷载的总值先按两个方向交叉连续的条形基础(板)的刚度比值进行分配以作为各向的柱荷载,然后分别按单向连续条形基础(板)计算。 方法缺点——此方法的一般假定为基底反力是按线性分布的,柱下最大,跨中最小,计算结果较倒楼盖法还要经济。但该方法只适用于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和柱下筏板基础的简化计算,不适用于横墙承重的筏板基础。 4.弹簧地基梁法 方法概述——假定筏板沿横向被截分为单位宽的条板,置于文克尔假设的弹簧低级上,并假定板底面任一点的单位压力p与地基沉降S成正比,即p=kS。 计算特点——条板按受有一组横墙集中荷载作用的无限长梁计算。由于地基沉降S与基础挠度y接触协调相等,有p(x)=kS=ky. 方法缺点——同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 5.弹性理论截条法 方法概述——将筏板横向截分为单位宽的条板并置于均质半空间弹性地基上。 计算特点——由于积分上的困难,基底地基反力与沉降之间的关系很难用解析函数表达。目前是利用郭尔布诺夫-波萨多夫的《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中的计算表格来简化计算。 方法缺点——虽然克服了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的基本缺点,具有能够扩散应力和变形的优点,但是,它的扩散能力往往超过实际情况。由于计算所得的沉降量和地表沉降范围较实测值为大,而实际地基压缩层厚度是有限的,压缩层范围内土质往往是非均质的,即使是同一种土层组成,变形参数也有随深度而增长的情况。按半空间弹性理论所得的地基反力分布一般呈马鞍形和集中在梁端和板的边缘处,这是半空间弹性理论所算得的梁板弯矩大的主要原因。 6.弹性地基板法

法理学、环境法著作推荐书单

法理学著作推荐书单: 1.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 2.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 3.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4.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5.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6.德沃金:《原则问题》 7.德沃金:《法律帝国》 8.伊利.约翰.哈特:《民主与不信任:司法审查理论》 9.菲尼斯:《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10.弗兰克:《法与现代精神》 11.富勒:《寻求自身的法》 12.富勒:《法的道德性》 13.格林.莱斯利:《国家的权威》 14.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法与民主的商谈理论》 15.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 16.哈特:《法律的概念》 17.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18.霍尔菲尔德:《司法推理中适用的基本法律概念》 19.霍姆斯:《普通法》 20.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21.凯尔森:《纯粹法学》 22.邓肯.肯尼迪:《司法裁决批判》 23.卢曼:《法:一种社会体制》 24.麦考米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 25.马默.安德烈编:《法与解释:法哲学文集》 26.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27.佩雷尔曼:《正义的理念与论证的问题》 28.波斯纳:《法的经济学分析》 29.庞德:《法哲学导论》

30.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31.罗尔斯:《正义论》 32.拉兹:《法的权威性:关于法与道德的论文集》 33.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 34.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35.卡斯.桑斯坦:《行为法学与经济学》 36.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 37.昂格尔:《法律分析,路在何方》 环境法学著作推荐书单: 1.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吕忠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 吕忠梅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法律出版社; 4. 吕忠梅主持:《保守与超越——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 蔡守秋:《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 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 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8. 《瑞典环境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编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9. 加藤一郎、王家福主编:《民法和环境法诸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5年版; 10. [法]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张若斯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1. [美]爱蒂斯·布朗·魏伊斯:《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汪劲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 陈慈阳:《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水灰比定则)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的要求。作者提出的"全计算法"是以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了体积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推导得到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且将其二式与水胶比定则相结合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的配比和用量。因此称谓全计算法。全计算法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己近十年,广泛用于各种大型混凝土工程和近100个混凝土预拌站,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了便于广泛应用现制作成计算机软件。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5SR00529 1.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板(1) . 2.HP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2) 3..固定用水量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3) 4.卵石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4) 一. 模板使用说明 1..模板适用范围: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版(表1)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HPC)、高强混凝土(HSC)、流态混凝土(FLC)、泵送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细砂混凝土、以及其他现代混凝土。 2.有关参数的变化范围: 模板(1)中红色的数值是使用者根据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应输入的设计参数(共12项)。相关参数输入后,模板中自动生成混凝土系列配合比。 (1)..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p≥fcu.0+1.645σ 或 fco.p=fcu.0+10 (Mpa)

全计算法HPC配合比设计

全计算法HPC砼设计 (刘良亚整理于2008-4-11)Hpc配合比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王栋民、陈建奎教授研究发展的hpc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2.1Hpc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 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小,细掺量多 材料组成及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 掺加新型高效减水剂,改善与提高砼的多种性能。 2.2全计算法配合比设计的技术基础 砼各种组成材料(包括固、液、气三相)具有体积加和性; 石子的空隙由干砂浆来填充; 干砂浆由水泥、细掺料、砂和空气所组成。 该模型假定砼总体积为1m3(1000L),由水、水泥、细掺料、空气、砂、石部分组成,对应的体积分别为vw. Vc. Vf. Va.vs.vg.,浆体体积(Ve)=Vw+vc+vf+va,vs+vg(骨料体积)=1000-ve;干砂浆体积(ves)=vc+vf+va+vs.在HPC配合比计算时,式中ve和ves应根据原材料及施工现场具体确定,理论值可作为参考。 □C50HPC配合比设计实例 我们假定ve=350;ves=460,砼含气量4%。 原材料采用P.O42.5低碱水泥,细集料采用渭河Ⅱ区中砂,细度模数2.8,粗集料为二级级配碎石,最大粒径25mm;外加剂为聚羟酸高效减水剂,试验减水率26%,掺量(1.0%×胶体材料用量);各原材料经检验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砼暂行技术条件)要求。 3.1配制强度=50+1.645*6=60MPa fcu。p——砼试配强度(mpa); fcu。0——砼设计强度(mpa);ó——强度标准差(mpa); 3.2水胶比=1/((60/0.48*42.5*1.09)+0.52)=0.31 A B―――回归系数; 回归系数AB资料显示以下取值都有人用过,而且更倾向于后者,实际上水胶比很大程度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官造法.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官造法 2008-01-20 内容提要:立足于立法中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分析立法中根深蒂固的缺陷,比较和区分两大法系中法官适用法律的不同方法与结局,系统阐释司法实践中法官解释和适用法律的几种状况,探析法官造法的必然性与限定性。 关键词:立法,造法,自由裁量权,法官 在法治进程中,把法律发展得重心压在立法上,完全指靠立法机关开动立法机器,出台、制定或批发大量的法律、法规,希冀法官被动、机械地依赖和服从法律,这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当法官面对法律的漏洞和缺陷时,他将如何适用法律?是成为机械运用法律的法匠,还是通过法律解释,自我创设可适用的法律和规则?[1]法官能否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法官将“法外”因素-带进或“插入”司法中时,其造法的依据和局限是什么?这是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的写作方法多少运用了法律社会学[2]和现实主义法学[3]的方法,文中有很多不足或偏激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有为与无为:立法中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 自近代以来,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以笛卡尔和卢梭等人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智识和道德的禀赋,这使人能够根据审慎思考而形构文明”[4]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17、18世纪盛行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对成文法规则采取绝对的信奉,他们相信:法律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法律是人在其理性和智识的作用下精心设计的结果,是人类可以驾驭的人为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能够积极、主动扩展的策略。只要人类制定出完善、周密、清楚的法律,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置于法律的调整之下,构建出健全的法律体系,就能规范和奠定社会秩序。于是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非常重视立法工作,开动立法机器,指望通过大规模的立法活动,作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带动或推动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被19世纪欧洲大陆的德、法等国非常推崇,概念法学或法典万能主义就是这种思想影响的结果,后来发展到极端,欧洲大陆国家无不希望制定一部完美的法典,巴不得写下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法条,比如法国民法典的制订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预见一切,简化一切”,再如1794年的《普鲁士地方普通法典》就有17000多条,1832年俄国法律汇编也竟达42000多条,从那时开始,国家制定法或法典化极为普遍,法规的数量之多,内容之庞杂真是令人叹为观之。 概念法学秉持理性主义信念,对人类的理性能力和语言力量深信不疑,他们强调法律的逻辑理性,坚持“成文法至上”和“法典之外无法源”。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构建一个上下之间层次分明,层属关系结构严谨的.“法律体系”是完全可能的,这一法律体系可以把世间万物需要法律规范的东西涵盖进去。成文法体系或法典是“被写下来之理性”,它不存在任何漏洞,人类制定

散热器简化计算方法

立式散热器简化价格计算方法 一. 散热量Q的计算 1.基本计算公式: Q=S×W×K×4.1868÷3600 (Kw) 式中: ①.Q —金旗舰散热器散热量(KW)=发动机水套发热量×(1.1~ 1.3)②.S —散热器散热面积(㎡)=散热器冷却管的表面积+2×散热带 的表面积。 ③.W —散热器进出水、进出风的算术或对数平均液气温差(℃),设计标准工况分为:60℃、55℃、45℃、35℃、25℃。它们分别对应散热器允许适用的不同环境大气压和自然温度工况条件。④.K —散热系数(Kcal/m.h.℃)。它对应关联为:散热器冷却管、 1. 散热带、钎焊材料选用的热传导性能质量的优劣;冷却管与散热带钎焊接合率的质量水平的优劣;产品内外表面焊接氧化质量水平的优劣;冷却管内水阻值(通水断面积与水流量的对应关联—水与金属的摩擦流体力学),暖气片品牌金旗舰暖气片,一线明星代言,暖通O2O第一品牌,散热带风阻值(散热带波数、波距、百叶窗开窗的翼宽、角度的对应关联—空气与金属的摩擦流体阻力学)质量水平的优劣。总体讲:K值是代表散热器综合质量水平的关键参数,它包容了散热器从经营管理理念、设计、工装设备、物料的选用、采购

供应、制造管理控制全过程的综合质量水平。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数据收集,铜软钎焊散热器的K值为:65~95 Kcal/m2.h.℃;改良的簿型双波浪带铜软钎焊散热器的K值为:85~105 Kcal/m2.h.℃;铝 硬钎焊带电子风扇系统的散热器的K值为:120~150 Kcal/m2.h.℃。充分认识了解掌握利用K值的内涵,可科学合理的控制降低散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成本。暖气片品牌金旗舰暖气片,一线明星代言,暖通O2O第一品牌准确的K值需作散热器风洞试验来获取。 ⑤.4.1868和3600 —均为热能系数单位与热功率单位系数换算值⑥.发动机水套散热量=发动机台架性能检测获取或根据发动机升功 率、气门结构×经验单位系数值来获取。 二、计算程序及方法 1. 散热面积S(㎡) S=冷却管表面积F1+2×散热带表面积F2 F1={ [2×(冷却管宽-冷却管两端园孤半径)]+2π冷却管两端园孤半径}×冷却管有效长度×冷却管根数×10 F2=散热带一个波峰的展开长度×一根散热带的波峰数×散热带的宽度×散 热带的根数×2×10 2. 算术平均液气温差W(℃) W=[(进水温度+出水温度)÷2]-[(进风温度+出风温度)÷2] 常用标准工况散热器W值取60℃,55℃,增强型取45℃,35℃。这要根据散热器在什么工况环境使用条件下来选取。 3. 散热系数K

环境法阅读参考书目

环境法专业阅读参考书目 为了保证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有计划地阅读如下参考资料。另外,还应结合讲课内容阅读教师指定的有关文献、资料。 (一)法律基础类 1.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00年版; 2.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 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8. [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 [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德]阿尔图·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1. [德]波恩·魏德士:《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 [美]博西格诺:《法律之门》,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3.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1962年)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二十世纪文库); 14. 江平主编、贺卫方等人策划:《外国法律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分期出版(不能全部阅读,可择其部分阅读); 15. 徐章润、舒国滢策划,《西方法哲学文库》,中国法制出版社;(已出5本); 16. 季卫东主编、张志铭、贺卫方副主编:《当代法学名著译丛》,(已出9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分期出版; 17. 何勤华主编:《中国近代法学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8. 贺卫方、高鸿钧策划,《比较法学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批4本)(第二批6本); 19. [德]K·茨威克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1797年),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21. [英]梅因:《古代法》(l551年)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1971年版; 22. [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3. [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4.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1988年3月版。 ? (二)相关学科类 1. 绿色经典文库,吉林人民出版社,已出两批;第一批11本,第二批5本; 2. 绿色前沿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一辑6本; 3. [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1999年版; 5. [美]R·科斯、A·阿尔钦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现代混凝土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如绝对体积法和假容重法),是以强度为基础的半定量计算方法,不能全面满足现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的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将此二式与水灰(胶)比定则相结合能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水泥、细掺料、砂、石、含气量、用水量和超塑化剂掺量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用量。用于流态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防渗抗裂混凝土等现代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高性能混凝土(HPC)与高强混凝土(HSC)和流态混凝土(FLC)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细掺料多掺;(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因此,HPC的配合比设计比HSC和FLC更为严格合理,图--1表示各种材料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分区范围,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设计,HSC、FLCHE和PLC(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一个范围之内,而HPC在AB线附近,由此证明HPC的配合比设计必须严格、精确和合理。 图1 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 一、强度与水灰(胶)比的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早在1919年Duff Abrams(D.艾布拉姆斯)就发表了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定则:“对于一定的材料,强度仅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这一定则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σc=a/b1.5(W/C) 式中:σ c----一定龄期的抗压强度

软法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软法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作者:刘永江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一、软法概述 软法最早是国际法学中的概念,其通常含义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可能产生实际效果的行为规则”,它是人类制度规范体系中软规则在法律领域的体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治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加上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组织的大量出现,尤其是联合国以及欧洲联盟的成功运营,使得软法在公共治理领域中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得到完美的诠释。在国际法领域中,软法主要是指国际公认的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协定、声明和联合公报等,比如《世界人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等。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软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灵活的、适用性强的制度规范在欧盟主体与各成员国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解释性通知、机构间协议、开放协调等。 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公共治理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软法现象,其中既有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法政惯例,包括宪法惯例、立法惯例、行政惯例和司法惯例等,也有各级国家机关、党政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行业自治组织等制定的具有对外功能的各种公共政策、规章和制度。[1]与硬法相比,这些软法不仅贴近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而且符合中国的宪政与法治建设实践,在解决某些具体地方性或行业性问题时,还具有实际的便利。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软法现象虽然早已存在,但关于软法的定义却十分模糊。1994年,西方学者弗朗西斯?施尼德对软法作了一个较为准确精炼的界定,“软法是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却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则”。[2]在中国,软法进入研究领域的时间不长,对它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学者们对其概念和内涵存在着不同的见解。罗豪才教授认为软法是一个概括性的词语,被用于指称许多法现象,虽然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与传统硬法不同,该约束力并不直接依赖于国家的强制力。根据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软法现象,罗豪才教授将软法的特征概括为五点:第一,主体的多样性,既可能是国家机关、公法人,也可能是社会自治组织或混合组织;第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能以文本的形式存在,也可能以惯例的形式存在;第三,内容上一般不规定惩罚,更多的是依靠自律或激励;第四,过程的开放性、协商调解性,更多地体现民主;第五,在效力上,违反软法规范通常不能起诉到法院或受到其他形式的国家强制。[2] 二、软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作用 法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后保障,把软法作为与硬法并列的一种法形态纳入法研究视野,能使其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弥补硬法的不足 在我国,法律对国家制度的确认,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公民权利的维护与保障,主要是靠硬法提供一个刚性的制度框架。软法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读书笔记)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 纯粹法学理论、纯粹社会学 纯粹法社会学 法社会学,专注于研究法律的效能,将法律现实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总会发现在标准与现实、理论上的法律与实施的法律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法律程序总是不断地表现出低效能而需要改革。 法律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但无论何处都遵从于同一个主题,即社会空间的结构。 一、案件社会学 1、观点:法律原则本身不足以预测或解释案件是如何处理的。 论证:无数研究表明法律上相同的案件—关于同样的问题,拥有不同的证据支持,常常的得到不同的处理。换句话说,法律是可变的。它因案件的不同而不同。它是因情况而定的。总之它是相对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那么究竟什么可以很好地预测或解释案件呢? 1、观点:每一个案件的社会结构可以预测和解释案件的处理方法。 论证:研究发现每一个案件有其社会特征,谁控告谁?谁处理这一个案件?还有谁与这个案件有关系?这些人的社会性质则决定了案件的社会结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件的走向趋势。很多案件情况类似,适用法律相同,但是判决却很不一样,仔细观察这些案件,会发现他们仅仅区别于当事人的关系不同。因此认为案件的社会结构对于案件处理方法的预测和解释起到着关键作用。

二、法律量的变化 案件的社会结构与每一项法律行为都有关系,而这些法律行为对于案件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法律量的变化”。 所谓的法律量,是指施加于个人或群体的政府权威的数量。针对被告的每一项法律行动是案件所引起的法律总量的一个增量。(可以理解为正式的起诉、控方或原告的胜诉、对被告的惩处) 1、对手效应(谁告谁) 列举两个因素:两造的社会地位、两造的亲密程度。 两造的社会地位: 模式一:同等地位的人之间的侵犯(a低犯低、b高犯高) 模式二:不同地位的人之间的侵犯(a低犯高、b高犯低) 两造的亲密程度:“引起法律量的不同” 2、律师效应 律师虽然降低了许多案件打官司的可能性,但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他们的作用下恰好相反。“引起法律量的不同” 3、第三方效应 法官等人、权威性、其自身的社会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权威性不是完全来自于社会地位,而是从第三方与对立双方的关系中产生的。 第三方与对立双方的距离越远,案件的解决越容易越具有权威性。 4、讲话的方式 证人的叙述方式、以一种社会地位高的人的方式作证,可以提高他们在法庭上的

解析几何简化运算的几种方法(含答案)

博文教育讲义 课题:简化解析几何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简化运算的意识,注意探索简捷运算的技巧,并适时进行有关的规律总结 教学重点:简化运算方法归纳 教学难点:有关的规律总结与运用 教学过程: 解析几何的本质特征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就是将抽象的几何问题转化为易于计算的代数问题,这提供了许多便利;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计算的繁琐,同时对运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其实,只要有简化运算的意识,注意探索简捷运算的技巧,并适时进行有关的规律总结,许多较为繁琐的计算过程是可以简化甚至避免的。 1.回归定义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许多美妙而有趣的性质和结论都是在其定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分析求解时若考虑回归定义,可以使许多问题化繁为简。 例1 过椭圆左焦点倾斜角为 60的直线交椭圆于点B A ,且FB FA 2=,则此椭圆离心率为._____ 解析 本题的常规解法是:联立?? ?? ?+==+)(3,122 22c x y b y a x 再结合条件FB FA 2=求解,运算量大,作为填空题,不划算!如图1,考虑使用椭圆的定义和有关平面几何性质来求解: )2(31)(31B B A A B B A A B B FM '+'='-'+'= )2(31e BF e AF +=, 另一方面,在F C B Rt '?中C F BF C BF '=?='∠260 , 故.2 BF e BF M C C F FM += '+'=于是 =+)2(31e BF e AF 2 BF e BF FM +=, 又FB FA 2=,所以可得.3 2 =e 练习:设12F F ,是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左,右两个焦点,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 ,使 () 220.OP OF F P +?= (O 为坐标原点),且123PF PF =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32 31. .32. .312 2 A B C D ++++ 【分析】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OP OF OQ + 2OQ F P ∴⊥ 2OQ F P 且必过的中点.可知12PF F ?为直角三角形. 这就为用定义法求离心率创造了条件. 【解析】不妨设双曲线的半焦距c=1,.令 ( ) 21=,3,231PF r PF r a r =∴= - 则,1290,F PF ∠=?但是 O A B A ' B 'F x y M 1 图C C 'x y P O F 1 F 2 Q M

环境法书目

环境法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法硕士导师组 发布日期:2005-12-11 一、法律基础类 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 2、2000年版; 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8、[美]约翰·麦·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德]阿尔图·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1、[德]波恩·魏德士:《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美]博西格诺:《法律之门》,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1962年)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二十世纪文库); 15、徐章润、舒国滢策划,《西方法哲学文库》,中国法制出版社;(已出5本); 16、季卫东主编、张志铭、贺卫方副主编:《当代法学名著译丛》,(已出9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分期出版; 17、何勤华主编:《中国近代法学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8、贺卫方、高鸿钧策划,《比较法学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批4本)(第二批6本); 23、[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4、[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1988年3月版。24、 二、相关学科类 1、绿色经典文库,吉林人民出版社,已出两批;第一批11本,第二批5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陈建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 北京工业大学陈建奎教授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 二.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三.砂率和用水量计算公式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五.配合比设计工程应用实例 六.结论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现代混凝土是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组成的多相聚集体,并能满足“高工作性、高早强增强和高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水下浇筑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综合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 (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多掺细掺料; (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 (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

配合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二. 图1 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中最基混即假 定容重法和(的问题。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现代混)绝对体积法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并推导出混凝土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基础建立的普适数学模型,比定则相结合就能实现混凝土配(灰)公式。进而将此二式与水胶全计算法的创建和推广合比和组成的全计算,故称谓全计算法。应用几近十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近“现代混凝土配合期在总结混凝土工程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国 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这样使“全计算法”更加实用化、科学化和智能2005SR00529)化。全计算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计算,而且能检验和验证其它配合比的正确性。 2 1.现代混凝土的数学模型现代混凝土组成复杂,其中包括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7个组分。最简单处理方法是用多项式表示: F(x)=a+bx+cx+fx+gx+hx+ix+jx 7412635(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