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月考(3月)文科综合试卷 (Word版缺答案)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月考(3月)文科综合试卷 (Word版缺答案)

高三年级月考试卷

文科综合

使用时间:2015年3月14日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300 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 - 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升级和转移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城镇房价增长快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1996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4.该城市要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

A.M处 B.N处

C.P处 D.O处

读中国台湾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情况表(1951~

1990年

5. 影响表中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改善 B.市场需求变化

C.劳动力素质提高 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6.对中国台湾1951~1990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数据进行分析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图1 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2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B.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冬季

C.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

D.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运便利

8.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街区的通风散热 B.街区的疏风防寒

C.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9.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 B.b C.c D.d

下图中,MN为北纬80°纬线,AB为晨昏线。O点是该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O点为该纬线首次出现极昼时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此时切点O的地方时是 ( )。

A.12时 B.10时 C.22时 D.0时

11.若O点的午夜太阳高度由目前的0°增大到10°,北京时间为10时,此刻太阳直射点

的地理坐标是 ( )。

A.(23°26′N,105°E) B.(10°S,150°E)

C.(20°N,150°E) D.(0°,130°E)

12.2014年某中国制鞋企业向美国出口产品,运动鞋单价为25美元,同期汇率为1美元兑6.2人民币元,该企业的成本利润率为10%。2015年,由于工人工资及原材料上涨,企业成本上升了10%,同期汇率为1美元兑6.05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该企业如果要保持原来的利润率,产品定价应为( )

A.30.25美元B.26.9美元 C.28.18美元D.23.72美元

13.下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商品的销量变化图,请你判断下列情况最有可能的( )

A.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NN’会向下移

B.甲乙是互补商品,如果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NN’会向上移

C.甲乙是互为替代品,如果生产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M’会向下移

D.甲乙是互为替代品,如果生产乙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M’会向上移14.观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只看摩天大楼,还要看社会底层、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搞好民生,要特别注重“补短板、兜底线”,才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补短板、兜底线”的做法是

①“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熨平经济波动起伏

②“补短板”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③“兜底线”要消除城市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④“兜底线”要加强特困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低保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上周末,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自3月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自去年11月22日以来央行第二次下调基准利率。金融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此举理解错误的是( )

A.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B.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C.有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上行

D.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利息差收入,增强商业银行营利能力

16. 2014年10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了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本次听证会参加

人共25人,由消费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经营企业6部分人员组成。这表明()

①获取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②国家充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③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管理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香港近期爆发“占领中环”运动,以激进的街头抗争方式,长期堵塞交通要道,冲击政府机构,试图胁迫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收回已经生效的有关决定,要求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有关官员下台。“占中”运动给香港造成了数以亿元计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众多市民的生计,也对香港的法治根基、民主发展、社会和谐、国际形象以及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害。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②普通公民个人无权干预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③特别行政区不能只讲“两制”,不讲“一国”

④公民一切政治自由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立法法》迎来颁布施行14年后的首次修改,修正案草案提出赋予所有设区的地级市立法权——拟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权扩容()

①可以强化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其权力滥用

②体现了区域差异和特殊性,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③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④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二战中被屠杀的死难者,已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我国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为了

①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②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

③激励当代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④传承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构筑对华包围圈不过是日本的臆想,不可能阻挡中国发展,更不会给日本以光明的前途。对右图“作茧自缚”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于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1.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有广泛分布。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从2005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生物链的断裂。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性。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25.《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劝之争愈演愈烈 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

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26.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C.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27.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界说与下列哪一思想是一致的()

A.“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二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D.“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8.傅东成在论述唐宋社会变革时指出,唐文化的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既接受外来文化,又受魏晋南北朝文化中的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三大因素影响。至宋,各派思想如佛、道、儒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产生,文化精神及动态转向单纯和收敛。作者的态度是()

A.唐文化优于宋文化 B.宋文化优于唐文化

C.民族本位文化重要 D.客观地陈述了史实

29.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30.“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31.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32.《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维尔·杜兰特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专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

A.皇帝随心所欲,任意颁布法律 B.法律类型众多,条文相互冲突

C.统治范围扩大,法律不断充实 D.贵族平民对立,法律难以化解

33.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

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34.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这表明德国()

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3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第Ⅱ卷

本卷包括8个题,共160分。请学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2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国及其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B城附近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

景观(如右图蘑菇石)。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

底部的岩石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材料三:2014年1月17日中国铁建总城堡建设的AB两

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二期主题工程宣告完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工程项目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我国武广高铁和沪宁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桥梁和隧道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2%。

(1)试分析卡帕多奇亚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2)试分析AB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我国武广高铁和沪宁高铁的原因。(6分)

(3)我国上海某羊毛衫生产厂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近期计划到B城所在国家投资建厂,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其区位优势。(10分)

37.(24分)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资源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交通方便,人口集中,水热充足,土地资源十分珍贵。

材料二:河流、湖泊湿地,食物丰富,常常成为候鸟越冬的栖息地。松花江丰满水电站

下游,流经吉林市的65千米江段冬季不冻结,

人们在此赛龙舟、赏雾凇,河滩上还聚集着野

生赤麻鸭,它们来自西伯利亚,越冬地应是上

图所示地区,现在却“选择”了在吉林越冬。

(1)从开发利用角度评价图示地区丘陵山

区的土地资源。(8分)

(2)指出长江大通水文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10分)

(3)结合材料解释赤麻鸭“选择”在这段不冻江的河滩上越冬的原因。(6分)

38.(26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亿元

注:①2014年国家确定经济发展合理区间,下限是经济增速不低于7.5%左右、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上限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超过3.5%左右。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专家对201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的预测,美国预计增长1.7%,欧元区平均是负增长,日本可能达到2%,俄罗斯增幅预计2%。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材料二:S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S省经济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经济增速。省委和省政府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果断抢抓机遇,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创建两个经济综合实验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验区内,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削减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定,做好规划和服务,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交给市场;打破行业垄断,放开市场准入,优化市场体制环境,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一视同仁,激发多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完善经济法规、规范市场秩序,改革财税、金融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化大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如今实验区的部分产品已远销欧美、俄罗斯以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验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现成功转型。

(2)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综合实验区出台各项举措的经济意义。(8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省委和政府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该如何扮好角色?(12分)

39. 1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看得见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拍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位于闽西山区的某村, 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具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的古村落。在过去很长时期内,该村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无人看管、自生自灭、干部对古村落漠视、群众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资金缺乏、旅游设施落后等问题。许多村民认为,几百年的老房子了,居住条件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拆旧房建新居。古村落的保护与村民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产生了矛盾。

近几年,全国兴起了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热潮。当地政府意识到,必须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和活态传承,防止过度开发。他们在村民中宣讲保护古村落的重大意义,在学校进行乡土民俗教育,增强了民众的保护意识。同时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统一规划,落实权益,维修文物,科学整治,恢复古村旧貌,鼓励和支持群众在远离古民居的新村建筑新居。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古村落一梁一柱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正绽放新的活力。

(1)结合材料,说明该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的(10分)

(2)人们对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变化是如何体现认识论观点的?(12分)

(3)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4分)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做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四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爽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货传奇: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9分)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但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是明显不平衡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客观原因。(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个控制了19世纪欧洲的思想和社会运动,它无所不在、人人皆知,因此只需略加思量,我们就明白根本不能想像一个缺了它的世界:它有自己虔诚的信徒,也有自己势不两立的敌人,有民主的、贵族的、君主的各派之分,它给实干家、艺术家、知识精英和群众以灵感;然而奇怪的是,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曾预料到它会在未来扮演远为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或许可以不夸张的说,它是当今世界现有各种思想、社会运动中最强大的运动之一,在有的地方则是唯一强大的运动;而那些没有预见到这一运动的人则为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它们的自由,事实上是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这个运动就是民族主义。

——引自(英)以赛亚·柏林(1909~1997)《民族主义:出人意料的力量》根据材料和19世纪欧洲的有关历史,评述材料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在答题纸上

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图14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

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43.【环境保护】.(10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陕西榆林发展高尔夫球场给当地带来的危害。(6分)

(2)请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请考生在第44、45二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从下题中任选一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回答。)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围绕农奴制的废除问题,俄国各派提出了不同的方案。西方派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不赞成采取革命的方式消灭他们,而是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实现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斯拉夫派反对走西方工业化的道路,认为西方国家因为资本主义工业化而变得腐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存在就是西方社会的“溃汤病”。他们认为俄国发展的道路是独特的,主张在保留农村公社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这样地主就会和农民在农村公社内和平共处,农民也不会反对沙皇政府。农村公社就给俄国带来社会安定及经济繁荣。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新的革命一代的代表,他认为只有农民革命才是农民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因而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他积极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专制制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依据材料,概括俄国三个政治派别的改革方案。(9分)

(2)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史实,说明上述三种方案的实施情况。(6分)

45.(1 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独秀(1879-1942年)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 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 9 1 8年1 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1 9 1 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 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 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

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 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摘编自朱文华《陈独秀传》(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一生的主要革命事迹。(不得摘抄原文)(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陈独秀。(7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