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分析300篇散文第三辑

现代文阅读分析300篇散文第三辑

现代文阅读分析300篇散文第三辑
现代文阅读分析300篇散文第三辑

现代文阅读分析300篇散文第三辑

目录

21.沙漠玫瑰的开放................................................................................................ - 1 -

22.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 - 3 -

23.说竹 ................................................................................................................. - 6 -

24.空山鸟语 .......................................................................................................... - 8 -

25.虫草的村落..................................................................................................... - 10 -

26.庐山观云 ........................................................................................................ - 13 -

27.坐对一山青..................................................................................................... - 15 -

28.沙之聚 ........................................................................................................ - 17 -

29.阳光,是一种语言 .......................................................................................... - 19 -

30.独坐夕阳里..................................................................................................... - 21 -

21.沙漠玫瑰的开放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

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6.作者开头说要“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2分)答:

7.联系语境,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那一个时刻。

答:

(2)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答:

(3)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答:

8.本文叙述了一个关于“沙漠玫瑰”的故事,描述了这种地衣植物由枯萎而逐渐丰润、舒展的过程。文章从日常小事中引起沉思,深入开掘,既有情思,又富哲理。

(1)请谈谈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2分)

答:

(2)这种写法,有人肯定为以小见大、因事悟理,也有人稍有微词,认为有点小题大做、人为雕琢。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答: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简洁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他的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几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经历了“疑-喜—思”的过程。

D.给一种不起眼的地衣起上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E.突出的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引出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沙漠玫瑰的开放》(参考答案)

6.用沙漠玫瑰开放的鲜活故事,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或:告诉人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历史,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7.(1)邻居只看到开放时的沙漠玫瑰,而没有看到沙漠玫瑰开放的过程。(2)沙漠玫瑰的复活开放演绎出生命诞生的过程。(3)我们知道沙漠玫瑰最初的一蓬干草的模样。

8.(1)参考要点:①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②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的;

③过程往往比结局更重要;④要全面地了解事物;⑤坚毅是美。(答对一点计1分)

(2)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略)。

9.C E

22.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

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7.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3分)

答:

8.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9.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4分)答:

10.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小草不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主旨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1.探究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40字。(4分)材料一:心理学认为,自卑这一种人格元素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人格中。

材料二:自卑的最大敌人就是勇于面对自卑的人。

材料三: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年少时也曾自卑,现今都有豁达自信的主持风格。

答:

参考答案

7.(3分)①树比人活的长久,但并不以此傲人;②树绝对不伤人;③树比人坚忍;④树会帮助人。(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8.(3分)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1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3分)(意思正确即可)9.(4分)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每点1分)

10.(6分)文章主旨是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地生活(2分)。文中对小草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极为细致,手法多样,形神兼备,特点鲜明(2分)。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小草虽纤细、柔弱、不受重视,却依然能昂然立着、怡然挺立、安然生活的特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意

思正确即可)

11.(4分)自卑人人都有,但要勇于面对;人们虽然会在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不能自惭形秽,要豁达自信,坦然快乐地生活,你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字数不够扣1分。

23.说竹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无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

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5.作者认为“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

①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②“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4分)

答:

6.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4分)

答:

7.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6分)

答:

8.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参考答案

5.①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或:“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柔、豪爽、高远于一身”)

②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听萧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6.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7.(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8.A

24.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5.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

答:

6.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答:

7.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3分)

答:

8.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3分)

答:

9.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参考答案

5.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评分:写出比喻句得1分,分析恰当得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评分:答对得3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评分:答对得3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25.虫草的村落

你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们,忘却了田野的妩媚了么?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当春秋佳日大自然把乡村盛装起来的时候,你也曾有过愉快的郊游吧?请闭一下眼睛,记不记得那时你是如何地伸开手臂,用喜悦的姿态,奔向田野的?

我总爱怀着一份稚气,把城市遗在身后跑到田野里来,来呼吸一下弥漫着草香和泥土香的空气,来听一听森林和小草的密语,甚至,我有时候,放纵得像孩子一样,在旷野脱了衣服躺下来,躺在阳光里,躺在上帝制作的绿茵里……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必然的幸福之感渗透在我灵魂深处,我变成一只空灵的贝壳;再也不去想忙碌的众生在做些什么?我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我的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我看到的:空间扩大了,细小的草茎变为粗大的森林。一只小虫,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虽然,它迷失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跟着它的脚步,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的虫子,它们都互相地打着招呼。我真想也道一两声寒暄,如果我能懂得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我知道这是虫子们艰巨的工程。英勇的黑甲虫,走进村子,这里很多的黑甲虫,xīxīrǎng rǎng地往来,我敢夸口,要不是凭着我心灵的眼睛查看决不会认出这黑甲虫的爱人。在许多同类虫子之间,我看见一只娇小的虫子从小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意味深长地看着,对看了良久,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这是街道,这是小巷。街道和小巷大部分的行客都是黑甲虫,但也有不少别的虫子。有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好象是南国的少女,轻悄地披着彩衣,逗得多少虫子伫足痴望。有庞然大物的蜥蜴,在他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攀谈得好象很投机似的,交流着和善的友谊。看呵!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了,他背着几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

耸立在两条大道路口的,是不是天堂呢?一大队黑甲虫打从里面出来,每一个脸上都带着虔诚的光辉。我想,他们是做感谢和晚祷吧?在这些善男信女的脸上,我找到了对于上帝的感激,和生活着的喜悦。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他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酌得熟透了。可是,甲虫的音乐家们,全不注意这些,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子。于是,优美的音韵,便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我敢说他们的音乐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的智慧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们的目光离开这些欢乐的地方,顺着偏僻的小路探索,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一队队虫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以致我不能发现他们工作的地区,现在他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他们的担子是沉重的,更重的是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吧?要不,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

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我不知道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到测侯者早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在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有各个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整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才把我心灵唤回来。我多么得意呵!得意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也许,还有人会笑我仍然像孩子一样幼稚。我不愿加以辩白,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丛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别说这是渺不足道的事情吧!你懂不懂得?一只小黑甲虫的翅膀上,也闪耀着生命的光彩。别笑我傻,我爱在草丛的村落里散步。

5.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词语

xīxīrǎng rǎng():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虫草村落的特点。

答:

7.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

8.文章开头一段的语言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

答:

9.从一只小甲虫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10.为什么说“一只小甲虫的翅膀上,也闪着生命的光彩?

答:

参考答案

5.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6.这是一方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村落的成员团结和睦、相亲相爱,他们勤劳而有智慧,他们有信仰,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强烈的责任感。

7.拟人手法,借物喻人。情感态度:(1)对大自然美好世界的向往和陶醉。(2)对城市喧嚣忙碌纷争生活的厌倦、讽喻。

8.连用三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为下文写虫草村落埋下伏笔。

9.提示: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回答。

10常言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从“一只小甲虫的翅膀”我们能感受到整个虫草世界的美好。

26.庐山观云

我喜爱观云。孩提时牧牛,仰卧于河滩草地,望空中白云游弋,自由自在,幻想着化成云朵,悠闲飘逸,该有多美?

时届不惑之年,数登庐山忽而想起欲识庐山真面目,领悟人生的真谛妙心,莫过于登庐山去观云。

虽非“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誉的千古名山,绝少有无云之日,这正是无与伦比的庐山美色。恰如无纱巾则无少女之美,无云雾则无庐山之秀。庐山观云,可惜情自得,静心养志。

庐山的云瞬息万变。时而团团如轮,时而飘飘如丝。时而绵绵如雪,时而漫漫如絮,千姿百态,妙不可言。假如独伫立于含鄱口之间,观万里绵云,其白如雪,其光如银,其阔如海,在阳光下涌动翻腾,此刻有如行舟大海。四面波涛,只觉心情自由任去来,不复有别的世界。

登上文殊台,抚松坐石。但见碧天白云,微风东来,云气舒卷,动或如烟,静或如练。在松石之间穿梭染织,不为山风所动,这使人想起禅宗的一句话“八面风吹不动天边月”。人间的兴衰、毁誉、苦乐,又岂能动摇得了一个人的真正意志?

庐山的云美而不妖。锦绣谷的云更是洁白轻盈,美不能誉。舒逸如仙女天使,淡泊如隐士逸人。但见那数十里峡谷,白云出岫,山气横溢,忽而奇峰兀见,忽而绝壁洞明,忽而千峦中断,忽而万壑合冥。漫游在山谷之中,—路与云相抚,有如天上同行,恍惚云就是我,我就是云。只是云静静地飘在天上,我静静地活在世上罢了。

庐山的云美而不俗。陶公采菊见南山时,叹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面对庐山的云,任何心境都是可寄托的。“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白居易所见庐山的云,是休闲的;“宗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慧远大师见的庐山云,则是悠悠神游的了。《春秋公羊传》里称,云是石头吐出来的气。庐山的云虽从洞里来,却能无拘无束,任意挥洒,达到忘我境界。此刻我与云相抚伴行,默默无语,却似乎“言而无言,无言而言”,一脉相通。欧洲有

位哲学家说过:“人的语言由沉默而来,并且又回复到沉默。”默是自然的本来面目,静是难得的人生意境。

人生如行云,看似有,握似无,来去匆匆。假如烦恼的人吐出的气是云的话,那么,也能给人以美的想象,终究会与庐山的云汇聚一起,凝结成雨,飘然洒浇在万物之间……

5.作者登庐山观云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6.作者总写庐山的云有哪些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

7.作者引用禅宗的一句话“八面风吹不动天边月”来比喻什么?(4分)

答:

8.文中说“庐山的云美而不妖”,这里的“美”和“不妖”分别指什么?(4分)

答:

9.作者写“庐山的云美而不俗”,其实是在写自己,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体验和追求是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5.(3分)欲识庐山真面目,领悟人生的真谛妙心。(或:庐山观云,可怡情自得,静心养志。)

6.(4分)有云的时间多(云多),云的变化大(变化大)。(回答“绝少无云之日”“庐山的云瞬息万变”“千姿百态,妙不可言”扣一半的分。(点拨: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7.(4分)人间的兴衰、毁誉、苦乐,不能动摇一个人的真正意志。(或“八面风”比喻“人间的兴衰、毁誉、苦乐”,“天边月”比喻“一个人的真正意志”。)8.(4分)“美”指“舒逸如仙女天使”,“不妖”指“淡泊如隐士逸人”。

9.(3分)无拘无束,任意挥洒,达到忘我境界。

27.坐对一山青

——日月潭的沉思

①我真愿永远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静静地,坐对一山青。

②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采集风景的人们到哪儿去了?竟把这一片宁静的山水,独留给我。这样最好,在冥坐中,我才能摄得两眼盈盈的波光,两眼青青的山色!说也奇怪?为什么人们都媚惑于一潭明艳,却无视这满山青翠呢?是为了这座山过于拙朴?还是因为人心多窍?我,愿望只有一个:我爱这座山。我不是没有见过那些耸峙的高峰的,匍匐在千仞绝壁之下,人啊,便挣扎在无望的卑微里。因此,我爱这座山,爱就爱这份平凡。它安稳地矗立在水之湄,不以巍峨震慑我,不以奇奥炫惑我,在金色的阳光下,却自有一份庄严在。九月的阳光,像一脉透明的灵泉,把长空洗得好蓝好辽阔。满山林木,也沐着阳光的爽朗,绿得纯净、绿得年轻、绿得好耀眼!在无边无际的亮蓝上抹下一大丛浓绿,除了自然,任谁的彩笔也无法把风景画得这么令人惊心!啊!这不像是九月,要不,我得说秋天仍是生命的季节。看这座山吧,每一片林子,每一块绿坡,甚至每一张高举的叶片上,都展示着最放纵的生命。不必解释也不能解释,我只能喃喃地独语:这是神!

③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可是别以为这么容易就认识了山,山有一千个面貌,每个面貌都含蕴着奇异的风采。看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山岚已悄然升起,空溕溕的一片白,才涨上了山腰忽而又沿着山脊流淌向幽谷,俏丽的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牵连着,徜徉在峰颠林梢,可不是么?雾掩云遮,风情千种,这座山一下子就妩媚得像三月的新娘。让人怎么也难以相信,它本来拙朴的样子,也有如此细腻的情韵?但是,对这突如其来的景象,顿感迷离!烟云的浓浓淡淡且别管,阳光的明明暗暗且别管,峰峦的隐隐约约且别管,在这织梦的时刻,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一份醉意的朦胧。沉醉吧!沉醉吧!在纯然的沉醉中,才能撷一束山之梦。

④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绝俗的世界,真美。整整的一个下午,我就这么静对着山,山也静对着我。我心如镜,映山的影子在我的光心,山谷空灵,寄我的遐思如云。我的遐思如云而如云的遐思并非幻梦,山,热情着哪!一山的清韵饮我,一山的秀色餐我,要说幸福有许多种,就是再细的心也分析不清我的满足。我陶然醺然终至于暝然,像一个入定的老僧,垂下眼帘,恍惚中,我满心都是山。

⑤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绝俗的世界,真美。是的,得打开窗子,让心灵开放。我要是不开放我的,山怎会开放山的?我要是不认识我,我怎会认识山?以前,我曾有过山居的岁月,也曾有过寻山的旅游,那些矗立在记忆中的山峦们,峥嵘雄伟,深邃幽秘,

我惊奇,我赞叹。可是,却从来没能让我的心灵激动得有这仲惊悸的喜悦!喜悦不要多,一粒喜悦的种子就能结出满树的回忆,山不须高,一回灵性的了悟就耐人终生追寻,别说时间短暂,短暂里也有永恒。淡紫的暮色掩来了,大地将要退隐于玄秘的幽光里,一切美的或是不美的,都变形、收缩、模糊。但,今晚,虽黝黑如荒古,我也能看见这座山傲然挺立——它在我的生命里已铸下永恒的像。

⑥山之外还有山,我知道。山山不同,我就爱这么一座。多美啊!向着一个绝美的世界,把心灵开放,坐对一山青。

5.划分这篇文章结构层次(2分)

①②③④⑤⑥

6.文中反复吟咏的“坐对一山青,把心灵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真美”,有何作用?(2分)

答:

7.从第②段中找出最能概括山的特点的二个词语(2分)

答:

8.第④段中划线句“一山的清韵饮我,一山的秀色餐我”及“我满心都是山”,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9.从文中挑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工整地抄写下来,再作评点,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句子:

评点:

10.第⑤段中划线句“山不须高,一回灵性的了悟就耐人终生追寻”与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11.请各用四个字概括②③④⑤段的内容。(4分)

答:②;③

④;⑤

参考答案

5.①/②③④⑤/⑥(2分)

6.一、结构上:使文章形式整齐,构成排比段;二、内容上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使作者情感层层深入,突出中心;三、语文上增添旋律美和感染力。(2分)7.宁静、青翠、平凡、庄严、拙朴等(2分,只要能找出二个即可,每词1分)

8.“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作者这样写表达了物我相融、人即是山、山即是人、山人合一的幸福感和喜悦感。(3分)

9.示例:喜悦不要多,一粒喜悦的种子就能结出满树的回忆,山不须高,一回灵性的了悟就耐人终生追寻

评点: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喜悦不可用多少来衡量,山不须用高低来形容。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分)

11.②山色之美③山色之变④山人合一⑤山之感悟(4分)

28.沙之聚

①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

②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③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④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⑤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⑥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⑦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⑧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⑨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⑩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⑾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⑿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朽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⒀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⒁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5.依据文章③到⑥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⑦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4分)

答:

6.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6分)

答:

7.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4分)

答: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4分)

答:

9.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5分)(不超过60个字)

答:

《沙之聚》参考答案

5.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的阳刚之美,也具有女性般的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或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雄伟威武,同时也具有女性般的温柔。

6.①一座由一粒粒沙子聚成汇拢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②原本应是荒凉的沙山,却表现出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

③鸣沙山虽不断受损,它竟没有低矮下去,却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或①它坚实刚硬,雄伟威武。②它温柔羞怯、温情脉脉。③它屡屡受损,却依然巍峨)7.是风的力量塑造了鸣沙山,并使它保持着原状。(意思对即可)

8.作者借写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揭示了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答出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得三分,意思对即可)(点拨:还是“双联”,从沙……到人……,否则被扣分真冤枉。)

9.观点清楚,言之有理有据就得分。

29.阳光,是一种语言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日出,严寒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yóng)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6.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4分)

答:

7.第⑤段,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4分)

答:

8.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4分)

答:

现代文阅读(小说)一

现代文辅导(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24分) 张大力冯骥才 (1)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 (9)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10)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精心整理

(11)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 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1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7.文中有几处直接描写张大力力大无比?请根据原文写在下面。(6分) 19. (1 (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4分) 21.第(1)段写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结合全文来看,这种“夸人的方法”该怎样理解?(2分) 精心整理

阅读下面曹文轩《草房子》中有关小学生桑桑的文段,完成17~21题。 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 ?”桑桑 ?”桑桑借着嘴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故意吱吱唔唔地说不清。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用不可违抗的口气说:“你先别离开。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得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 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儿,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就跑的桑桑的 精心整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一——散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现代文(散文)阅读试题的常考内容与形式。。 2、掌握现代文(散文)的阅读试题的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通过练习,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解决相应题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德育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解决相应题目,总结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安全目标 跑校生注意回家安全,路上注意红绿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加强练习,了解现代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二)教学难点: 1、运用解题技巧解决相应的题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总结归纳平时容易出现的阅读题目,集中总结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解、练习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PPT、文字资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三钟思想政治教育 同学们,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肥沃而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壤,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健康,为了生命,为了子孙后代,保护每一块绿地,爱护每一棵树木,节约点滴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每位同学都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现代文阅读(散文小说记叙文等)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散文小说记叙文等)答题技巧 (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解题思路】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备选术语】 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答题规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二)、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如属议论文体中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概括为“论点+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答题时就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 1、从“思想内容上”入手:(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2、从“结构上”入手: 【备选术语】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 一、小说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设题角度有: ①形象的特点。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 (2009宁夏海南卷)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 杨妙新 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组合,所以有人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小说就会生发什么样的事情和情节。 《范进中举》情节梗概: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更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但邻居中竟没有一个借米借钱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到54岁才考进秀才。老丈人名来祝贺,实际上是说教了一番,受尽奚落。为了筹措乡试的盘缠向丈人开口借钱,又受一顿辱骂。但他仍偷偷去赴乡试,回来后还过穷日子。后来不得已抱着老母鸡去卖。此时捷报到家,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范进喜极而发疯,最终被丈人胡屠户一个巴掌打醒,恢复正常。老丈人和乡亲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讥笑嘲讽到奉承恭维,连素不来往的张乡绅也来拜访,又是馈银又是赠屋;最后范进送银给丈人,屠户欢天喜地地回家。 提问:范进中举前后待遇有何不同? 思考: 1、经济上前穷后富。2、地位上前卑后高。3、人们的态度上,前倨后恭。当范进刚进学时,丈人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去贺喜,但根本不像贺喜,分明是在进行批评说教。他口口声声骂范进是“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并教导范进今后要立起个“体统”来。过后,范进叫他借乡试盘费,又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又是“尖嘴候腮”,又是“瘌蛤蟆想吃天鹅肉”。范进中举后则一跃龙门,身价倍高。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慷慨送来几斤肉,几千钱当作贺礼,并当众称赞范进“才学高”、“品貌好”、“是天上的星宿”。甚至还一路上低头替女婿把皱了的衣裳后襟扯了几十回,真是判若两人。丈人如此,旁人就更不用说了。同样是这一回,在范进中举之前,已经穷得揭不开锅,母亲更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但邻居中竟没有一个借米借钱周济他。中举后,他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单看邻居中就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有帮忙去寻人的,有帮忙出主意的。好一派邻里好比亲戚的亲热图景。就连做梦也不敢奢望接触的“大人物”张乡绅也主动登门拜访,又是送银,又是送房,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至亲骨肉”了。 方法:第一,要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范进中举》就是以主要人物活动为主线(范进进学→范进借钱→范进偷试→范进卖鸡→范进中举→范进发疯→范进送银),辅以其他人物的反应(屠户祝贺→屠户遭骂→屠户治病→乡亲馈赠→乡绅造访),以中举为分水岭,组成波澜起伏的情节。 第二,要以事见人,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鉴赏故事情节应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范进中举》中范进让妻子母亲挨饿,自己借钱去赴乡试,偷偷去参加考试,听到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 高三 2012-10-31 11:28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小说、散文)——小说类 试卷一 (分值30分,时间35分钟) 标语佛牛 快到轧钢车间门口的时候,新来的杨厂长忽然停住了脚步。 杨厂长看到了一幅标语,红底黄字的横幅显然是刚挂上去。吸引杨厂长的并不是横幅的新旧,而是横幅上面的字句: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积累,才干在一线增长。杨厂长看着标语有点眼熟,后来忽然一拍脑袋,想起来了,横幅上的那几句话正是自己昨天刚刚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传达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挂出来了。 杨厂长认真地回忆了一下昨天参加会议的人员。他初来乍到,一些中层干部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对坐在“轧钢车间”位置上的那个人,杨厂长还是有一点点印象:大约四十来岁,小眼,但透着一股子的干练。杨厂长记得,自己讲话的时候,那个人一直记录,好像一刻也没有停,全神贯注的样子一度让杨厂长觉得这个濒临倒闭的轧钢厂还是有希望的。现在杨厂长忽然涌起了想见见这个人的念头。 有了这样的想法,杨厂长的脚步不由得转向了轧钢车间的大门,本来这个夜晚,他只想随便走一走,了解一下生产线,可是现在他的兴趣忽然间就被调动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这一趟夜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是厂房过于陈旧了,白炽灯在偌大的厂房里显得并不明亮,反而有一种幽暗的感觉。想象中的机器没有运转,几个没有戴安全帽的职工散落在长长的轧线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杨厂长看看他们,想说什么,忽然又止住了。他对着一个大眼睛的小个子招招手,“怎么了?怎么不生产了?”小个子看看他,爱答不理地说:“不是出故障了嘛。”“什么故障?”杨厂长追问了一句。“不太清楚,你问领导去吧。”小个子显然有点不耐烦了。“你的领导在哪里?”“你去那边问问吧。”顺着小个子手指的方向,杨厂长看到了一个值班室,透过窗户,他看到了影影绰绰的几个人影。 杨厂长没有敲门,径直推门走了进去,值班室里烟雾弥漫,刺得眼睛好半天才适应了里面的环境。有四个人在打牌,对他的到来根本就没有在意。

现代文阅读(散文)一

现代文辅导(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24分) 天才梦爱玲 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⑴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⑵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画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⑶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快乐村人是一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 ⑷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画多帧,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⑸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⑹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 splendour ”⑵,“ melancholy ”⑶,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⑺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直到我十六岁时,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睽违多年的女儿研究了一下。 ⑻“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⑼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⑽我母亲给我两年的时间学习适应环境。她教我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 ⑾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 ⑿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 bagpibe⑷,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一九三九年)

现代文阅读(散文)二

现代文辅导(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垂钓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选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1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6分)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小说专题训练15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训练15及答案解析 ***************************************************** 白蝴蝶花 多年不见的一位朋友嫣到家中做客,看到一个精美镜框。她惊奇地发现,里面不是斑斓的油画,不是天然贝壳,也不是脉络清晰的树叶或须爪皆全的昆虫标本,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蝴蝶结,像是医用纱布结成,这显然与她见过的所有饰品都不同。 嫣十分诧异地问:“这是为纪念什么用的吧?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我微笑着说,当然!不妨猜猜看。 “你们家庭里有了新医生或者护士,以示对职业的尊敬?” 我摇了摇头。 “知道了!一定是期望你的孩子将来读医科大学!” 我又微笑着摇了摇头。 “是啊,那样的话你满可以挂一个红十字。”嫣想了想,迟疑而同情地缓缓问道:“不会是,你有亲人刚刚去世吧?” 我大笑,哪里!我的双亲都十分健康而且快乐。 嫣长舒一口气,“那么,”她突然兴奋地一拍巴掌,“一定是你得到了医生的精心治疗,为了记住他也纪念你的康复喽!” 我说,是,但不全是。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你可以猜到纱布的来源:我曾经接受过一个手术。 那个手术全然不是我想像的肃穆、无情,却是在精彩的对话与欢笑中度过,开心而充满关爱。时间是怎样溜走的,我浑然不知。当医生为我敷好伤口,柔和地示意并帮助我从手术台上下来时,我竟然还沉浸在愉快的氛围里不肯出来。有种看电影到高潮处却要换胶片的感觉。 为避免弄脏衣服也为了让我更舒服点儿,医生特意为我加了块棉垫。 “太丑了,这块垫子怎么可以这样呢?请换一块。” 我已经习惯了这位医生,整个手术过程都是这样,事事不肯迁就。 望望背后墙上式样简洁的钟,十一点四十,我很是替医生着急,手术中听说有位病人一定要等他,已经挂了他的号,也为自己讨厌的病侵占了他的午饭时间而感到内疚,一心盼着一切赶紧结束。

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专题[1]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散文阅读专题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散文可以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考点搜索】 1.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 2.考查对文章脉络、顺序的梳理。 3.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 4.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5.考查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 6.拓展性、开放式考查,如“‘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指津】 1.在“形散”的外套下把握“神”。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

2.抓住线索,理清顺序。 抒情散文总是以景或借托物为材料,作者通过写对物或景的认识过程来表现自己的情趣,这种物象和情态在文中总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抒情散文的线索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从作者与借托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去寻找。这条线索可以是景、物、人、情;也可以是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移步换景,从而在此基础上理清顺序。 3.紧扣修辞,品味语言。 抒情散文侧重于描写。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在品味语言时,要更多的关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将内容与形式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4.感受语境,依葫画瓢。 仿写这一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时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你做什么,怎么做;(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同时,所写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做到语意连贯。 5.推敲揣摩,重点突破。 一般来说,抒情散文中的重点句(关键句),或从微细之处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寄托作者的感情;或从哲理的高度将描写与议论结合起来,深化中心;或从结构上起着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等作用。答题时,就需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特点,再从局部推敲揣摩,使自己对重点句的感悟与全文协调起来。 6.感悟形象,拓展思维。 抒情散文的拓展题,或者要求写出从文中的景物上所获得的人生启迪,或者要求模仿文中写作方法一一个类似的片段。回答这样的题应该感悟出形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形象,把握其象征意义,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坚强”“高尚”等;(2)学习托物言志等手法,在描写中突出景物所蕴藏的精神内涵。

散文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 一、散文的分类 散义分为记叙性散义、抒情性散义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 3.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二、散文特点 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四、散文的线索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l)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自羽毛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例如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故能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弢的《锁

现代文阅读散文和小说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初探 一、组织答案的原则: 1.尽量采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带修辞格的句子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 3.在有限的答题区域内,尽量要点化,用数字分开层次。 4.将否定的转化为肯定的,一般不用否定句答题。 二、解题前的准备条件----四个切入点 1.边读边标画自然段的序号 2.勾画出每个自然段的首句。 3.圈出全文的形容词 4.勾划出议论抒情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三、题型: 1.词义题 2.句义题 3.作用题 4.用意题 5.目的题 6.原因题 7.概括题 8.方法题或表达效果题或妙用题或好处题 9.探究题 用几个字概括,便于记忆------因妙目概义用法探 ㈠词义题 词的意义包括两层。第一层:表层。一般意义上,通常意义上的字面的含义。第二层:深层,文本中的具体语境中的特殊的含义。是修辞格的还原其本来意义。 《故宫里的小苦荬》第1题第⑥段中说“我的脚步声唤醒了那些沉睡的脚印”,这里“沉睡的脚印”指的是什么?该句在第6段,由下文可知答案区域。“脚印”是比喻,是指人和事。它的意识应是“指历史上曾经生活在故宫大院的人们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事件。” ㈡句义题 技巧.1.出现词格,还原成本来意义。 2.解释句子的支撑部位,也就是大体上解释句子中的重点词。 例1.“鲁迅的灵柩,埋到夜阴里去了,东方出现了微红的新月”的含义。支撑部位是“微红的新月”,把它还原成本意即可。鲁迅先生逝世了,震惊了国人和民族,让人从中国工农红军身上看到了古老中国的隐约的不清晰的希望与未来。 例2.“沙漠中的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的含义。 支撑部位是“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把其还原为本来意义,即“沙漠中的红柳在高原严酷的环境中,依然自信自立地坦然活着,坚强地立于天地之间。” ㈢作用题(用意题/目的题/意图题) 技巧1.形式(结构)+内容。内容即段意或句意概括。 2.明确形式上采用的固定语言。 开头部分: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伏笔)/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段意(句意) 中间部分:承接上下文怎样的内容,为下文怎样的内容做铺垫+段意(句意) 结尾部分:照应题目或上文/总结上文/深化主题——+段意(句意) 综合部分(某一句话反复在文中出现):线索/相互照应/强化主题+句意 例1.P152《走向胡杨》第一句话“去新疆,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胡杨”的作用。 答案为固定语言+句意 点题、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表现对胡杨的热爱崇敬之情,说明胡杨在人的心目中分量之重,印象之深。

现代文阅读训练 小说

巴甘的蝴蝶 鲍尔吉·原野 巴甘家在内蒙赫热塔拉村,春冬萧瑟,夏天才像草原。大片绿草上,黄花先开,六片小花瓣贴在地皮上,马都踩不死。铃兰花等到矢车菊开败才绽放。 每到这时,巴甘比大人还忙:采一朵铃兰花,跑几步蹲下,再采红火苗似的萨日朗花。父亲被撞死了。妈妈不知得的是什么病,躺在炕上,额头上蒙一块湿毛巾,许多人陆续来看望她。 晚上,巴甘躺在妈妈身边。妈妈摸着他的头顶的两个旋儿,看他的耳朵、鼻子,捏他的小胖手。“巴甘,妈妈要走了。到那个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巴甘警觉地坐起身。 “巴甘,每人有一天都要出远门,去一个地方。爸爸不是这样的吗?你和大舅在一起。我走了之后,每年夏天变成蝴蝶来看你。” 变成蝴蝶?“我可以告诉别人吗?”巴甘问。 妈妈摇头:“有一天,村里人来把我抬走。那时我不说话,也不睁眼睛了。你不要哭,不要喊。我不是能变成蝴蝶吗?”“变成蝴蝶就说不出话?”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 她说得真准。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几个人抬妈妈出去。人们忙乱着,江其布舅舅蹲着,捏巴甘颤抖的肩头。 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大旱。过去,洼地要么有深绿的草,要么在雨后长蘑菇,都会有花。现在全是沙子,也看不到蝴蝶。妈妈变成蝴蝶之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飞回赫热塔拉呢? 后来,舅舅把家搬到奈蔓塔拉,给人种水稻,巴甘读小学三年级。这里的学校全是红砖大瓦房,有升国旗的旗杆。玻璃完好,冬天也不冷。有一天下午,文老师指着一些挂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蝴蝶。”大家说。图上的蝴蝶张开翅膀,黄翅带黑边儿,两个触须也是黑的。 “这是什么?”“蛆虫。”“对。这个呢?”她指着一个像栗子带尖的东西,“这是蛹。同学们,我们看到美丽的蝴蝶其实就是蛹变的,你别看蛆虫和蛹都很丑,但变了蝴蝶之后……” “你胡说!”巴甘站起来,愤怒地指着老师。 文老师一愣,说:“巴甘,发言请举手。”巴甘坐下,咬了一下嘴唇。 “蛹在什么时候会变成蝴蝶呢?春天,大地复苏……” 巴甘冲上讲台,一口咬住文老师的胳膊。 文老师大叫,教室里乱了。巴甘在区嘉布的耳光下松开嘴,文老师哭了。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鼻子还在流着血。几个女生惊恐地抱在一起。 校长来了,用手戳巴甘的额头,巴甘后仰坐地。校长与江其布舅舅向文老师赔笑,舅舅把一只羊牵来了送给文老师。 巴甘到了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了旗一中的名人。在自治区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获得了邵逸夫奖学金。 暑假时,巴甘参加了“哲里木盟”组织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夏令营最后一天去参观黄海学院。他们先参观生物馆,来到昆虫标本室。蝴蝶!大玻璃柜子里粘满了蝴蝶,大的像豆角叶子那样,小的像纽带扣,有的蝴蝶翅膀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巴甘心里咚咚跳。讲解的女老师拿一根木棍,讲西双版纳的小灰蝶,墨西哥的君主斑蝶,凤眼蛱蝶……巴甘走出屋,靠在墙上。 蝴蝶为何到了这里?因为青岛有海吗?赫热塔拉和奈曼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蝴蝶了。蝴蝶迷路了,它们飞到海边,往前飞不过去了,落在礁石上,像海礁开的花。 巴甘走向拿木棍的女老师,鞠躬。他把钱掏出来,有纸币和手绢包的硬币,捧给她:“老师,求您把它们放了吧!放它们飞回草原去。” “放什么?” “蝴蝶。” 女老师笑了,看巴甘脸涨得通红并有泪水,又止住笑,拉住他的手进屋。巴甘沉默了一阵儿,一股脑儿把话说了出来。女老师用手绢揩拭泪水。等巴甘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问他名字。 “巴甘,这个送你。”女老师手里的水晶中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是昆山紫凤蝶。”她眼睛红着,鼻尖也有点红,说,“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今生是一样,来生还是一样。我们相信它,还要接受它。这是一只巴甘的蝴蝶。” 18、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19、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妈妈躺着点头,泪从眼角拉成长条流进耳朵。(2分) (2)巴甘把挂图扯下,撕烂,在脚下踩。(2分) 20、文中的女老师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1、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巴甘的蝴蝶”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精)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专题 文体知识 1. 散文的定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表达对社 会、人生、自然的感悟,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 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形散”指题材广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主题、意境鲜明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3. 散文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 4. 散文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借物喻人等。 5. 散文的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方式。 6. 散文的语言:有的明白晓畅,清丽自然;有的凝练含蓄,深刻隽永;有的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有的情理相谐,意境深广;有的具体详尽,质朴自然。 7.散文的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人物活动为线索;(3 以情感为线索;(4以具体事务为线索。 8. 鉴赏散文的技巧:叙事散文的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写景散文的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咏物散文的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方法指津: 1、整体感知题题目示例 ①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与植物相处”的原因。 ②阅读全文,说说“小草令我怦然心动”的原因。 ③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节划线句的深刻含义。

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 (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思想③分析题目含义 (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 (3 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 分析词语常见题型: ㈠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㈡代词指代的内容 ㈢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㈣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㈤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词语的语境义例:1、对文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 你是如何理解的? 2、根据语境,解释“在生命的初期,,, 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一句中“芬芳”的意思。 3、说说下面 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天使的声音在耳边吹拂,这是老师吗?我怔了一下缓过神,这“批评”是对着我的吗? 怎么闻不到硝烟味? 硝烟味 ②我可大气不敢出,嘤嘤着说,, 老师依旧闷葫芦。 闷葫芦 方法:采用代入法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含考点解析和练习答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 【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片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1语段中的老者是谁?他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 2联系名著阅读,想想语段中的祥子为什么“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B.《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角色,比如善良乐观的外祖母,乐观淳朴的“好事情”,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小茨冈,他们给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 C.简·爱小时候与表哥、舅妈进行过抗争,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D.《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并填空。 他把曹先生在讲堂上所讲的,和平日与他闲谈的,那些关于政治与社会问题的话编辑了一下,到党部去告发——曹先生在青年中宣传过激的思想。 1选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填人物),他因为______________去告发曹先生,后来,他被____________(填人物)告发而遭到枪毙。 【厚积薄发】 词语积累 这一考点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规范书写题、综合题。对于填空题,关键是掌握汉语拼音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 【20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泰山之思 蔡家园 (1)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2)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3)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4)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5)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

初中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仰望母亲太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

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母亲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次读到这里,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爱意氤氧让我去联想,去感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