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一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3.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卢姆

D.施太伦

5.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6.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的代表。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科书

8.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德育

C.管理

D.科研

9.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环节。

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0.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11.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

A.深入共感

B.鼓励表达

C.改变认知

D.行为契约

12.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3.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4.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出“当事人中心”观点的是()。

A.罗杰斯

B.沃恩

C.布洛克尔

D.马斯洛

15.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6.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

A.基本性

B.基础性

C.有效性

D.范例性

1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19.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

A.信息功能

B.反馈功能

C.动机功能

D.强化功能

A.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观察学习

21.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A.加涅

B.弗拉维尔

C.维果斯基

D.列昂捷夫

22.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安德森

B.韦特海默

C.乌申斯基

D.辛普森

23.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里德

B.贾德

C.苛勒

D.罗斯

24.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群因素论

B.多重智力论

C.三维结构理论

D.智力三元论

25.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比奈

B.推孟

C.韦克斯勒

D.高尔顿

26.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A.潘菽

B.维果斯基

C.罗杰斯

D.马斯洛

27.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

A.自我反思技术

B.角色改变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

D.现场指导技术

2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9.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0.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8.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10.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4.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5.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6.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D【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B【解析】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4.A【解析】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清楚地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5.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6.D【解析】略。

7.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考查课程计划的含义。

8.A【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9.C【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0.B【解析】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的形式来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个人的言行,是影响个人和集体发展能一种巨大教育力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正确健康的舆论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

11.D【解析】A、B两项属于侧重情感的方法,C项侧重改变认知,D项侧重训练行为。

12.B【解析】本题考查测验的定义。

13.A【解析】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根据题意可知。

14.A【解析】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

15.B【解析】班主任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效果的表现。即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16.C【解析】原西德著名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首倡范例教学理论,其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7.D【解析】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

19.B【解析】班杜拉认为,当反应发生时,它会导致某种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三重性的,即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和强化功能。

20.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

21.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我们把元认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22.D【解析】辛普森于l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具体包括: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23.A【解析】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里德,他认为,图式是知识表征的一种单元,可以用来表征某种特定的一般程序、物体、概念或社会情景。

24.D【解析】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认为智力乃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综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3)情景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其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

25.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把一个人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确定为智商:IQ一100+15(X一M)/s。式中,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26.D【解析】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27.A【解析】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经研究发现,角色改变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现场指导技术三种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28.D【解析】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29.B【解析】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学习准备。

30.A【解析】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错误。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3.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6.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7.错误。理由: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8.正确。理由: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9.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0.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犀,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

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三、简答题

1.(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3.(1)共同之处: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②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成。

(2)区别之处: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②二者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4.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5.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6.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不断探求新的认知平衡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四、材料分析题

1.(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2.【答案要点】

(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

(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从l9世纪初叶起,英、法、瑞士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厂法规,其中重要的条款几乎都涉及童工问题,这个阶段的教育立法属于()。

2.教师申诉制度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一项救济制度,以下不属于该项制度特点的是()。

A.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

B.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C.是一项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D.是一项民事的申诉制度

3.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是根据该节课的()。

A.教学目的

B.教学结构

C.教学任务

D.教学种类

4.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收集信息资料

B.选择问题情境

C.分析解释问题

D.解释形成概念

5.教案也叫()。

A.单元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

6.系统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此过程是()。

A.教学评价

B.测量

C.测验

D.控制

7.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A.定势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首因效应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威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

9.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10.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A.定向性

B.不平衡性

C.结构性

D.差异性

11.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

A.客观描述

B.主观判断

C.主观臆想

D.主观描述

1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A.联想过程

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预测过程

13.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

B.内在型

C.场独立

D.冲动型

[Yao_page]14.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阿特金森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维纳

15.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待遇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16.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

17.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18.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称作()。

A.上位学习

B.感性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19.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20.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21.《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一致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

23.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1gb,这是一种()。

A.负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25.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26.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A.组织策略

B.监视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7.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A.授受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依附

2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29.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争论。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3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2.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3.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4.根据概念的定义,泰山、月球等都是概念。

5.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我国学校的主体是综合学校。

9.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O.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哪些作用?

2.简述学校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

3.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4.简述人本主义流派意义学习的概念以及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5.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6.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2.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谁想

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知道怎么唱。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2.D【解析】第一,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这种法定性,使教师申诉程序具有了法律的确定性和严肃性。第二,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它是为教师这一特定的专业人员设立的,只能由教师或其代理人提出。第三:,教师申诉制度是行政性的申诉制度。它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对教师申诉,在其行使职权范围内做出行政处理的制度。其行政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的效力。

3.C【解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4.B【解析】由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可知。

5.C【解析】课时计划即教案。

6.A【解析】略。

7.C【解析】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8.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9.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

10.A【解析】尽管人的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是由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决定的。

11.A【解析】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

12.B【解析】略。

13.C【解析】略。

14.B【解析】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概念。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维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15.D【解析】略。

16.B【解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受到启发,这样才能实施启发式教学。

17.C【解析】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18.D【解析】略。

19.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告诉我们,教师要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20.B【解析】法国思想家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1.A【解析】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22.C【解析】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可得出答案。

23.A【解析】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受m(a+b)=ma+mb的影响而得到lg(a+b)=lga+lgb,这是一个错误推导,说明两种学习之间发生了干扰,属于负迁移。

24.C【解析】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课堂纪律。

25.D【解析】略。

26.C【解析】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补救措施。27.B【解析】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8.C【解析】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29.B【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实质教育论强

30.D德育过程应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而不应完全依靠固定的程式。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获得新经验的认知过程。

2.正确。理由: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是对于同一学习现象的不同解释,本质没有差别。

3.正确。理由: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4.错误。理由:泰山、月球都属于符号。

5.错误。理由:专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要多于新手。

6.错误。理由: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7.错误。理由: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和完善,但分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题的表述过于绝对。

8.错误。理由:我国学校的主体是全日制学校。

9.正确。理由: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模式,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进行道德教育。

10.正确。理由: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在管理对象中,“人”主要是指学生,他们是管理的最直接的对象和核心要素。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三、简答题

1.(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1)建立咨询关系。(2)澄清和评估问题。(3)确定改变的目标。(4)促成改变的实现。(5)结束咨询即追踪效果。

3.程序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作出反应。(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4)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反应。(5)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对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4.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AX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要注重在做中学。

5.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1)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2)对相关let命题主动、有效的提取。(3)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4)充分的精加工。(5)必要的复习。(6)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6.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1)思想品质:思想好,对自己要求严格,讲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水平: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3)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好,表达能力强,讲课富于启发性。(4)教育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5)工作态度:尽职尽责,勤勤恳恳,治学严谨,诲人不倦。(6)教育作风:平易近人,不体罚学生,处事公正,作风民主。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

2.【答案要点】

(1)明确教学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围绕上面几点展开论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4.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福勒

B.费斯勒

C.赫尔巴特

D.杜威

5.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7.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9.美国心理学家盂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0.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11.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3.“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4.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15.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16.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腾伯格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18.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19.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1.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22.教学技能属于()。

A.交际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言语技能

23.维纳归因理论中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4.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25.概念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A.句子

B.词

C.言语命题

D.图式

26.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多德

D.毕达哥拉斯

[Yao_page]27.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_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属于()。

A.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8.()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校园面积、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29.以下哪一点不是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

A.信息传递

B.信息反馈

C.控制

D.情感交流

30.“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思想体现的是哪种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发生认识论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2.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3.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4.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5.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狭义的。

6.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7.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10.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个案例。

2.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小聪摆脱困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基础学科。

2.B【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A【解析】“陵节而施”是指超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施予教育。这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4.A【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间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景关注和关注学生四个阶段。

5.D【解析】根据学校教育的历史,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6.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

7.A【解析】由学科课程的定义可知。

8.C【解析】“长善救失”是指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失误。“过少、过急、过难、过易”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教书的人知道了学生的这些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9.C【解析】模仿毫无疑问是教育中的~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其意识性和目的性。

10.D【解析】教育工会是群众组织,不属于学校行政组织机构。

11.A【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12.B【解析】注意是和意识密切相关的,但是不同于意识。它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13.B【解析】“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心境情绪的表现。

14.D【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因此,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变式可以提高概括的成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对概念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15.A【解析】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丽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合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16.B【解析】奥尔波特于I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斯腾伯格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论。

17.C【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18.C【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19.D【解析】0~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2~7岁属前运算阶段,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属于形

20.C【解析】组织策略是整理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21.D【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22.C【解析】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而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心智动作构成的。所以,教学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23.A【解析】能力属于稳定发挥作用的因素。

24.C【解析】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25.B【解析】概念是用词或词组来表达的,概念往往和表象联系在一起,表象经过高度抽象、概括,离开了具体形象,就成为概念。

26.B【解析】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

27.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2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文化的含义。

29.B【解析】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有信息传递、拄制、激励、情感交流。

30.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二、辨析题

1.错误。理由: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纳。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

2.正确。理由:略。

3.正确。理由:略。

4.错误。理由: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不同,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

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5.正确。理由:略。

6.错误。理由:(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2)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7.错误。理由:(1)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8.错误。理由:(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3)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9.错误。理由:(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2)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10.错误。理由: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三、简答题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

2.(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能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5.(1)精选教材。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基本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缩构化、一体化、网络化。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从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从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仅仅交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如何迁移所学内容。因此,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

6.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动机。(2)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3)课堂练习,巩固知识。(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5)布置、批改并辅导学生课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学生掌握了关于电路的物理知识,并不代表他具备了维修电路的能力,因此在启发学生掌握知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答案要点】

(1)小聪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

(2)原因是由于考试失败,小聪一直学习成绩很好,不能够接受这次失败。(3)可采取的措施:

①帮助小聪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②帮助小聪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③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④帮助小聪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6.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9.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0.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1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维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12.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3.学习“工作总量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A.规则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14.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1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16.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吹拉弹唱属于()技能。

A.认知

B.心智

C.操作

D.评价

18.()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19.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无目的地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

2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1.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了四类教学模式,其中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不包括()。

A.概念获得模式

B.归纳思维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记忆模式

2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暗示教学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23.讲授法的缺点在于()。

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24.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的一种形式结构图式如下:班主任一班长——组长——学生。这种班级组织机构属于()。

A.职能式

B.直线式

C.直线职能式

D.以上都不是

25.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以下咨询环节的()。

26.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

27.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8.学生在学习一套体操时,当他们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时,他们进入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30.下列哪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生理需要

B.爱与归属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二、辨析题(共l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

2.学校课程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学科。

3.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5.把人分成三个等级的是弧里士多德。

6.柯尔伯格认为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成正比关系。

7.心理评估的功能只是进行心理诊断。

8.学生座位的安排不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

9.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

10.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3.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4.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5.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6.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杨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还是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杨老师,你该怎么办?

2.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

(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2.C【解析】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

3.B【解析】从学生特定的社会身份来看,受教育权是他们最重要的权利。

4.B【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5.C【解析】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6.A【解析】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详细的理论论述。

7.B【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8.C【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是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9.D【解析】这是一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由一位教师在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10.A【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11.C【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2.C【解析】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成与人的社会实跋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13.A【解析】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即规则或原理学习。

14.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15.D【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16.A【解析】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17.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18.A【解析】题干是对认知策略的解释。

19.D【解析】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情况下,为此而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20.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21.C【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

22.A【解析】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它不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3.C【解析】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24,C【解析】直线职能式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领导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班集体是按一定的组织机构形成的,并且有相应的组织形式。

25.B【解析】对有考试焦虑症发生倾向的学生提前进行辅导干预有利于防止焦虑症的发生,属于早期干预。

26.D【解析】贾德是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的代表人物。

27.A【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

28.C【解析】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一阶段,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29.D【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30.B【解析】当爱与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感到孤独。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需要。

1.正确。理由: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

2.错误。理由:还应包括其进程安排。

3.错误。理由: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教育目的也不同。

4.错误。理由: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5.错误。理由:柏拉图将人分为三个等级。

6.错误。理由:柯尔伯格认为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

7.错误。理由:心理评估不应只是运用于心理诊断,也应运用于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程度的正向评定。

8.错误。理由: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位置,师生互动的程度不同,因此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

9.正确。理由: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平均成绩就会下降。

10.错误。理由:题干是对效度的解释。

三、简答题

1.(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三兰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4.(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5.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纲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由班杜拉等人于l967年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因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6.(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和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2.【答案要点】(1)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是: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②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

B.春秋战国

C.明清时期

D.隋唐时期

2.《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的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3.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力水平

5.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6.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7.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

A.教法的研究

B.时代的研究

C.学科的研究

D.学法的研究

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

A.可操作性

B.时代性

C.创造性

D.方向性

9.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可靠度,又可称为测验的()。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0.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1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

B.择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12.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

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模式

1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4.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

A.课的目标

B.课的类型

C.课的任务

D.课的结构

15.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6.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17.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18.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或原理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1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0.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1.下列哪个不属于合作学习的特征。()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团体历程

D.最近发展区

22.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23.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24.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0

B.100

C.120

D.125

25.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

A.人的潜能

B.人的价值实现的程度

C.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

D.有无心理疾病

2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

A.配置性评定

B.诊断性评定

C.常模参照评定

D.标准参照评定

27.在心理发展进程中,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特征。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8.在学习“鸟”的概念时,老师用蝙蝠来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这使用的是()。

A.正例

B.反例

C.变式

D.概括

29.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30.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概念

D.具体的物体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1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计量经济学模拟考试题(第2套)附答案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反映某一总体特征的同一指标的数据,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排列起来,这样的数据称为(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 原始数据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调整后的可决系数2R 与可决系数2R 之间的关系( ) A. k n n R R ----=1)1(122 B. 2R ≥2R C. 02>R D. 1 )1(122----=n k n R R 3、半对数模型i i LnX Y μββ++=10中,参数1β的含义是( ) A. Y 关于X 的弹性 B. X 的绝对量变动,引起Y 的绝对量变动 C. Y 关于X 的边际变动 D. X 的相对变动,引起Y 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动 4、已知五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8002 =∑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 误差项t u 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A. 33.33 B. 40 C. 38.09 D. 20 5、线设OLS 法得到的样本回归直线为i i i e X Y ++=21??ββ ,以下说法A 不正确的是( ) A .0=∑i e B .0),(≠i i e X COV C .Y Y =? D .),(Y X 在回归直线上 6、Goldfeld-Quandt 检验法可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 7、用于检验序列相关的DW 统计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0≤DW ≤1 B.-1≤DW ≤1 C. -2≤DW ≤2 D.0≤DW ≤4 8、对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即( ) A. 单一方程估计法和系统估计法 B. 间接最小二乘法和系统估计法 C. 单一方程估计法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D. 工具变量法和间接最小二乘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家天下形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宗法制: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1)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①对西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②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商朝时期实行宗法制。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获得世袭的统治权,但承担一定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 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 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 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模拟第1套题目与答案

第1套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一、WORD操作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档。 某高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场定位和职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该校学工处将于2013年4月29日(星期五)19:30-21:30在校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题为"领慧讲堂--大学生人生规划"就业讲座,特别邀请资深媒体人、著名艺术评论家赵蕈先生担任演讲嘉宾。 请根据上述活动的描述,利用Microsoft Word制作一份宣传海报(宣传海报的参考样式请参考"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要求如下: 1. 调整文档版面,要求页面高度35厘米,页面宽度27厘米,页边距(上、下)为5厘米,页边距(左、右)为3厘米,并将考生文件夹下的图片"Word-海报背景图片.jpg"设置为海报背景。 2. 根据"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调整海报内容文字的字号、字体和颜色。 3. 根据页面布局需要,调整海报内容中"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日期"、"报告时间"、"报告地点"信息的段落间距。 4. 在"报告人:"位置后面输入报告人姓名(赵蕈)。 5. 在"主办:校学工处"位置后另起一页,并设置第2页的页面纸张大小为A4篇幅,纸张方向设置为"横向",页边距为"普通"页边距定义。 6. 在新页面的"日程安排"段落下面,复制本次活动的日程安排表(请参考"Word-活动日程安排.xlsx"文件),要求表格内容引用Excel文件中的内容,如若Excel文件中的内容发生变化,Word文档中的日程安排信息随之发生变化。 7. 在新页面的"报名流程"段落下面,利用SmartArt,制作本次活动的报名流程(学工处报名、确认坐席、领取资料、领取门票)。 8. 设置"报告人介绍"段落下面的文字排版布局为参考示例文件中所示的样式。 9. 更换报告人照片为考生文件夹下的Pic 2.jpg照片,将该照片调整到适当位置,并不要遮挡文档中的文字内容。 10. 保存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设计为WORD.DOCX。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WORD.DOCX。 步骤2:根据题目要求,调整文档版面。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下【页面设置】组中的"页面设置"按钮。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在"纸张"选项卡下设置高度和宽度。此处我们分别在"高度"和"宽度"微调框中设置为"35厘米"和"27厘米"。设置好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步骤3:按照上面同样的方式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页边距"选项卡,根据题目要求在"页边距"选项卡中的"上"和"下"微调框中都设置为"5厘米",在"左"和"右"微调框中都设置为"3厘米",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后,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政治终于走向末日。但是,传统的历史惯性依然影响着近代政治生活。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学习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知识,有益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有益于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 A.礼仪礼节B.政治制度C.风俗习惯D.国家政权 2.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A.权力高度集中B.王权与神权结合C.严格的等级差别D.君主专制独裁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4.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你设计一套邮票(4枚),力求多元化地展现秦朝的面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下列内容最为恰当的是() ①商鞅像②秦始皇像③秦半两钱④西安兵马俑⑤秦长城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6.汉代负责“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的官员是() 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 7.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恩荫制 8.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缚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取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该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 9.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为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与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10.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的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B.多安置官吏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1.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文臣地位不断提高D.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12.“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俱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会计学模拟试题选择+业务)

1、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收到的税费返还款)。 3、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是(清理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 4、下列各项中,不列入财务费用的是(给予购货方的商业折扣)。 5、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会计的基本等式)。 6、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在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值收入后。经批准列为(营业外支出)。 7、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时,一般应进行(实地盘点)。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是(利润分配)。 9、原材料明细账户一般应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 10、只涉及到货币资金内部收付业务时,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 1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12、(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3、工业企业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应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14、在复式记账法下,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应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 15、下列错误中,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有(借贷金额不等)。 16、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买价10 000元,增值税1 700元,运杂费300元,安装调试费1 000元,现已投入使用,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 (11 300 )。 17、下列账户本期发生额增加时应记贷方的是(累计折旧) 18、收、付款凭证适用于(货币资金的收付款业务)。 19、下列单据属自制原始凭证的是(工资计算单)。 20、下列项目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22、企业不得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体现的是(可比性)原则。 23、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应列做管理费用处理的是 (退休职工的医药费)。 24、下列账户年末应无余额的是(本年利润)。 25、企业在材料清查盘点中盘盈的材料,经批准后应(冲减管理费用)。 26、下列税金中一般不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的是(所得税)。

2017年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直接原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会影响价格。 (4)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①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4)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致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模拟第2套题目及答案

第2套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一、WORD操作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档。 某高校学生会计划举办一场"大学生网络创业交流会"的活动,拟邀请部分专家和老师给在校学生进行演讲。因此,校学生会外联部需制作一批邀请函,并分别递送给相关的专家和老师。 请按如下要求,完成邀请函的制作: 1. 调整文档版面,要求页面高度18厘米、宽度30厘米,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页边距(左、右)为3厘米。 2. 将考生文件夹下的图片"背景图片.jpg"设置为邀请函背景。 3. 根据"Word-邀请函参考样式.docx"文件,调整邀请函中内容文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 4. 调整邀请函中内容文字段落对齐方式。 5. 根据页面布局需要,调整邀请函中"大学生网络创业交流会"和"邀请函"两个段落的间距。 6. 在"尊敬的"和"(老师)"文字之间,插入拟邀请的专家和老师姓名,拟邀请的专家和老师姓名在考生文件夹下的 "通讯录.xlsx "文件中。每页邀请函中只能包含1位专家或老师的姓名,所有的邀请函页面请另外保存在一个名为"Word-邀请函.docx"文件中。 7. 邀请函文档制作完成后,请保存"Word.docx"文件。 1.【解题步骤】 步骤1:启动考生文件夹下的WORD.DOCX文件。 步骤2:根据题目要求,调整文档版面。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下【页面设置】组中的"页面设置"按钮,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切换至"纸张"选项卡,在"高度"微调框中设置高度为"18厘米",在宽度微调框中设置宽度为"30厘米"。 步骤3:切换至"页边距"选项卡,在"上"微调框和"下"微调框中都设置为"2厘米",在"左"微调框和"右"微调框中都设置为"3厘米"。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2.【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页面布局】选项卡下【页面背景】组中的"页面颜色"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填充效果"命令,弹出"填充效果"对话框,切换至"图片"选项卡。 步骤2:从目标文件夹下选择"背景图片.jpg"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 3.【解题步骤】

ps模拟试题选择题大全

1【参考资料】P h o t o s h o p模拟题 Photoshop模拟题 单选题 1、下列哪个分辩率适用于书面打印 A)72dpi B)144 dpi C)150 dpi D)300 dpi 2、下列关于椭圆形选框工具的不正确说法是 A)按Shift键可以拖出圆形选区 B)按Alt键可以从中心拖出椭圆形选区 C)按Alt+Shift可以从中心拖出圆形选区 D)按空格键可以重新拖出一新的选区 3、Photoshop图像的最小单位是哪一个 A)像素 B)位 C)路径 D)密度 4、使用“画笔工具”时,若想切换成“吸管工具”,应该用哪一个快捷键 A)Shift B)Ctrl C)Alt D)Ctrl+Alt 5、下面哪个命令用来选取整个图像中的相似区域 A)色彩范围 B)扩大选取 C)变换选区 D)扩边 6、使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可以调整图像的色彩饱和度 A)加深工具 B)锐化工具 C)模糊工具 D)海绵工具 7、在RGB模式的图像中加入一个新通道时,该通道是下面哪一种 A)红色通道 B)绿色通道C)Alpha通道 D)蓝色通道 8、下面的各种面板中不属于Photoshop的面板的是 A) 图层面板 B) 路径面板 C) 颜色面板 D) 变换面板 9、在图层调板中,下面关于背景图层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任意调整其前后顺序 B) 背景层可以进行编辑 C) 背景层与图层之间可以转换 D) 背景层不可以关闭层眼 10、保存图像文件的快捷键是 A)Ctrl+D B)Ctrl+O C)Ctrl+W D)Ctrl+S

11、下面哪种滤镜可以用来去掉扫描的照片上的斑点,使图像更清晰 A) 模糊—高斯模糊 B) 艺术效果—海绵 C) 杂色—去斑 D) 素描—水彩画笔 12、哪种命令可以将图像中相似颜色区域都加选到选区中 A) 扩大选取 B)选取相似 C)扩展D)魔术棒 13、下列哪个可以切换为手掌工具 A)按下F键 B)按下空格键 C)双击手掌工具 D)双击缩放工具 14、下列用哪个工具选择时,会受到所选物体边缘与背景对比度的影响 A)矩形选框工具 B)椭圆选框工具 C)直线套索工具 D)磁性套索工具 15、下列对滤镜描述不正确的是 A)Photoshop可以对选区进行滤镜效果处理,如果没有定义选区,则默认为对整个图像进行操作 B)在索引模式下不可以使用滤镜,有些滤镜不能使用RGB模式 C)扭曲滤镜主要功能让一幅图像产生扭曲效果 D) “3D变换”滤镜可以将平面图像转换成为有立体感的图像 16. 下列哪种工具可以存储图像中的选区 A)路径 B)画笔 C)图层 D)通道 17.Photoshop常用的文件压缩格式是 A)PSD B)JPG C)TIFF D)GIF 18. 在图像编辑过程中,如果出现误操作,可以通过什么操作恢复到上一步 A) Ctrl+Z B) Ctrl+Y C) Ctrl +D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的主观题答题模板

1.在《经济生活》非选择题题中,凡是涉及到解决就业措施时,要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2.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时?(1)坚持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内容看材料而进行选择)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材料而定)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看材料而定) (7)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战略。(看材料而定) (8)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材料而定)3.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时,其答题模板是: (1)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

教育法三套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2016年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考试《教育法教程》模拟试题(一) 准考证号_______考生姓名____成绩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共10题) 1.在我国宪法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国家教育方针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法律地位最高的是() A、教育根本法 B、教育基本法 C、教育单行法 D、教育主体法 3.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资格要素不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相应学历学位和教学能力 C、相应的年龄 D、相应的道德品德 4.《教师法》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不得重新申请认定的年限是() A、3年 B、5年 C、8年 D、10年 5.我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资格不包括() A、幼儿园教师资格 B、兼职教师资格 6.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学位制度不包括() A、学士 B、硕士 C、博士 D、博士后 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规定对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不包括: A、严重警告 B、留校察看 C、劝其退学 D、开除学籍 8.我国现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 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会议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领导集体决策制 D、校长负责制 9.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属于() A、企业公益事业 B、社会公益事业 C、收费教育事业 D、高等教育事业 10. 下列关于民办教育描述错误的是() A、民办学校属于营利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法人性质

B、我国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在法律上完全平等 C、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鼓励和保护的原则” D、民办学校受教育者享有与同级公办学校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依法治教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位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 行政诉讼中的移送管辖 三、简答题(每题7分,5题,共35分) 1.什么是教育法治化? 2.简述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3.我国高校教师职务任职的条件。 4.简述我国义务教育法修改的内容。 5.我国教育申诉制度的特点。 四、论述题(16分,两题任选一题) 1.试述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2.试述我国行政复议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15分) 2013年1月11日,学生王某在某工程学院11级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考试中,与人有交换试卷的行为,被当场发现并被终止了考试。事后,学校同意并安排原告参加了正常的补考,补考成绩合格。但在2014年毕业前夕,王某却被该校通知因曾受过记过处分而不授予学士学位。经多次交涉才知是因考试作弊受到过处分。2014年6月,学校让王某见到了某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做出的作弊“处分决定”。该处分决定在当时没有通知王某,也没有宣布。王某感到非常郁闷。 请分析本案中某学院对王某的处分存在哪些违反法律法规的地方?王某如何进行法律救济?从本案应当得到什么启示? 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1)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一政治必修一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一政治必修一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供求影响价格 (3)货币(量、值)影响价格 (4)市场(哄抬物价)影响价格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与生活水平成反向变化 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大 C、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变动的影响:本商品价格变动与互补品的需求变动成反向变化;本商品价格变动与替代品的需求变动成同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生产规模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政府为什么要调控物价? (1)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会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利于社会稳定。 (3)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4)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 (1)政府: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C、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D、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E、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2)企业 B、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C、遵守市场规则,不能哄抬物价。 (3)消费者 A、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B、与违规涨价的行为作斗争。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 3、物价水平 4、消费环境 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6、社会保障体系体系的完善程度 二、消费的影响有哪些?

计算机十套模拟题答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模拟题十 2013-04-07 20:46:40| 分类:计算机公共基础模|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选择题(15分) 1、在插接键盘时,键盘的PS/2接口应与主机后置面板上的()PS/2接口对应 A、黑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2、通常情况下,切换中英文输入法的快捷键是() A、ctrl+space B、ctrl+alt C、ctrl+win D、alt+shift 3、在Word 2007中,将插入点移到文档开头用() A、pgup B、ctrl+pgup C、ctrl+home D、alt+ctrl+pgup 4、在Excel 2007中,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字字符串100102(邮政编码)时,应输入() A、100102 B、"100102" C、'100102 D、'100102' 5、在PowerPoint 2007中,如果希望在演示过程中终止幻灯片的放映,则随时可按的终止键() A、delete B、ctrl+E C、shift+E D、esc 6、将一个局域网接入Internet,首选设备是()

A、路由器 B、交换机 C、集线器 D、中继器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话框可以改变大小,可以移动位置 B、对话框只能改变大小,不能移动位置 C、对话框只能移动位置,不能改变大小 D、对话框不可以改变大小,也不能移动位置 8、机器能够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 A、汇编语言 B、自然语言 C、机器语言 D、高级语言 9、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是:() A、显卡驱动 B、操作系统 C、office软件 D、主板驱动 10、在Windows默认环境中,下列()方法不能运行应用程序 A、双击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B、双击应用程序的图标 C、右击应用程序的图标,在弹出的系统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命令 D、右击应用程序的图标,然后按enter 11、在Word 2007的默认状态下,有时会在某些英文文字下方出现红色的波浪线,这表示() A、语法错误 B、word2007字典中没有该单词 C、该文字本身自带下划线 D、该处有附注 12、在Excel 2007中,"A1:D4"表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项选择模拟题及答案范文

2011国际货代考试(单项选择)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在国际贸易中,就卖方承担的风险而言(C )。 A.CIF比CFR大 B.CFR比CIF大 C.CIF与CFR相同 D.视具体情况而言 2. 合同中数量条款为“500/MT l0% MORE OR LESS AT SELLER’S OPTIONS”则卖方交货数量为(C )时,不违反合同。 A. 400/MT B. 449/MT或551/MT C. 550/MT到450/MT之间的任意数量 D. 600/MT 3.CIF贸易术语有多种变形,其目的是(B )。 A.明确装货费由谁负担 B.明确卸货费由谁负担 C.明确风险划分的界线 D.明确运费由谁负担 4.CPT术语是指(A) A. 卖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 B. 买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 C. 卖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及保险费 D. 买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及保险费 5.CIP术语是指(C) A. 卖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 B. 买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 C. 卖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及保险费 D. 买方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及保险费 6.CFR术语是指(A) A. 卖方须办理租船订舱并支付货物至目的港的运费 B. 买方须办理租船订舱并支付货物至目的港的运费 C. 卖方须办理租船订舱并支付货物至目的港的运保费 D. 买方须办理租船订舱并支付货物至目的港的运保费 7.根据《UCP500》,除非信用证规定货物的指定数量不得有增减外,在所支付款项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条件下,货物数量准许有(B)的增减幅度。 A.4% B.5% C.8% D.10% 9.无牌中性包装是指商品的内外包装上不注明(D) A. 商品的牌号、生产厂名 B. 商品的商标、生产地名 C. 商品的生产国别、商标或牌号 D. 商品的生产国别、地名、厂名和商标或标牌 10.按照《2000年通则》的C组术语成交,其合同性质都属于(C) A.启运合同 B.到达合同 C.装运合同 D.目的港(地)交货合同 11.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有(D) A. 汇付、保理、托收 B. 托收、保函、凭单付款 C. 信用证、汇付、保函 D. 汇付、托收、信用证 12.在ICC保险条款中的三个基本险别是(D) A. 平安险、罢工险、战争险 B. 罢工险、战争险、水渍险 C. 一切险、舱面险、交货不到险 D. 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13.一般出口货物的报检时限应在(B) A. 报关或装运5日前 B. 报关或装运7日前 C. 报关或装运10日前 D. 报关或装运15日前 14.进口货物报关的时限应自(C) A. 运输工具入境之日起7日内办理申报 B. 运输工具入境之日起10日内办理申报

国际贸易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国际贸易》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二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年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为3.1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2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 C ) 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时期进行比较的是()。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3.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B)。 A.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相似论 4.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A )。 A.10% B.11% C.12% D.9% 5.贸易顺差是指( 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6.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7.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 C )。 A.2001年11月9日 B.1997年10月1日 C.2001年12月11日 D.1999年11月15日 8.进口附加税这种措施的性质是(A)。 A.特定的临时性 B.普遍采用 C.经常性 D.禁止使用9.《洛美协定》是欧盟向参加协定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B )。 A.差价税 B.特惠税 C.普惠税 D.反倾销税 10.在国际技术贸易中,专利技术的转让是( B )。 A.有形贸易 B.无形贸易 C.专有技术贸易 D.中介贸易 11.在下列各种关税中,税率平均水平最高的是(C )。 A.普惠税 B.普通税 C.最惠国税 D.特惠税 12.由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为(B) A.买方 B.卖方 C.长期 D.短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外贸易政策主要由()等内容构成。 A.进口总政策 B.进出口商品政策 C.出口总政策 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A、王族(姬姓贵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等; 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 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

模拟题选择题答案

1.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就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 C、信息具有时效性 D、信息的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B 2.在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递都是以()形式进行的。 A、十六进制 B、八进制 C、二进制 D、十进制 C 3.断电会使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A、只读存储器 B、随机存取存储器 C、光盘 D、硬盘 B 4.学校的学籍管理软件属于 A、文字处理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以上都不是 C 5.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影响计算机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B、损坏计算机键盘 C、大大加快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D 6.在输入汉字时屏幕总出现大写的英文字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 )按键 A、Ctrl B、CapsLock C、Alt D、Tab B 7.下列关于Windows中有关附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事本”软件是一种字处理软件,它可以处理大型而且格式复杂的文档 B、不能使用“记事本”软件在文本文档中插入图片 C、“画图”程序只能处理BMP格式的图片 D、无法在“画图”程序中给图片添加文字 B 8.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硬件的是 A、扫描仪 B、Office2000 C、移动硬盘 D、中央处理器 B 9.在Word编辑窗口中,依次打开了四个文档,则当前活动窗口显示的是

A、第二个文档 B、第四个文档 C、第三个文档 D、第一个文档 B 10.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破坏性 B、潜伏性 C、免疫性 D、可传播性 C 11.在Windows中,下列文件名不符合命名规则的是 A、12+3 B、AN23 C、1234 D、12?3 D 12.“回收站”的作用是 A、存放磁盘的碎片 B、存放从U盘上删除的文件 C、保存被剪切的文本 D、存放从硬盘上删除的文件 D 13.在Word编辑状态下,光标在文档中,没有对文档进行任何选取,设置2倍行距后,其结果是 A、全部文档没有任何变化 B、光标所在段落按2倍行距格式化 C、光标所在行按2倍行距格式化 D、全部文档按2倍行距格式化 B 14.下列关于Word中字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号”字大于“五号”字 B、“初号”最小 C、字的大小一样 D、“五号”小于“六号” A 15.WWW(World Wide Web)的中文名称是 A、广域网 B、局域网 C、企业网 D、万维网 D 16.在IE浏览器中保存网址所使用的命令按钮是 A、历史 B、收藏 C、搜索 D、转移 B 17.下列关于转发电子邮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