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期末复习考试过关资料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期末复习考试过关资料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期末复习考试过关资料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期末复习考试过关资料

电大教学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

一、单选题)

1.( A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A.传递策略

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A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3.( C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扬的转折点。C.“标准研制时期”

4.-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A )。A.奥苏伯尔

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B )特点。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A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

的。这是( A )的观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8.( D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科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D.组织策略

9.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B )。 B.工具

10.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A )。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11.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 D )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D.高层次

12.( B ),教学媒体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既可以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又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将大大改进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行。

B.从中观上看

13.( B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别化教学的形态、教学日程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方面。B.管理策略

14.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

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是( A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15.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解决问题的目标是( A )。 A.不能预先规定的

16.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B ),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B.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1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 A )领域。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

18.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

没有练习技能迁移的机会,就不能期望他们能在测试环境中达到要求。这是( B )。B.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19.( A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

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A.情境认知理论

20.“发展以观察法为重点,采取多样化方法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考试,发展成为以创造性及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只由教师进行的评价,提倡由学生

进行的自我评价;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等。”这是( A )。

A.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现代人才评价的基本思想2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C )四个方面。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22.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A )。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23.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A )的观点。

A.社会学习理论

24.( A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A.从微观上看

25.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C )。C.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

26.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 A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A.14个

27.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A )。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

28.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

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 A )设计。A.小组讨论

29.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4个分系统的是( B )。 B.班华教授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信息获得成分这3种成

分组成。这3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推动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D ) D.部分错误

2.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整合工作采用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

及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4要素进行方案分析、评价和组合。(A )A.完全正确

3.教学设计模式具有3方面的功能:

(1)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2)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

(3)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C )C.无错误,但不完备

4.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五种教学模式:讲授式、个别辅导式、讨论式、探索式和协作式。( A)A.完全正确

5.威斯顿和格兰顿在他们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特征》一文中,根据教师与

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

方法,实践的方法。( A )A.完全正确

6.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认为,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及评价中,应该准备行为目标、提出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三种类型的目标。( D )D.部分错误

7.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原理。( B ) B.完全错误

8.教学设计的局限性:教学设计是对尚未进行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一种预先的构想,因此,教学设计工作不可能事先预见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同时教学设计最后形成的教学方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规划性的方案,它不可能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做非常精细的设计,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就带有

一定的不确定性。( A )A.完全正确

9.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媒体。( A )A.完全正确

10.教学策略可以分成三种分策略:组织策略、宣传策略和管理策略。( D) D.部分错误

11.教学设计有4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指导性、整体性、灵活性、创造性。( D )D.部分错误

12.由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为了使教学产生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对学习者学习动机进行激发和引导的内容是必要的。(A.完全正确13.教学目标的来源主要的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思想的发展。( D.部分错误

14.从历史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和社会取向。A.完全正确

15.幻灯、投影教学的设计模式有书写法、图片法、实物投影法、声画教学法。(C.无错误,但不完备

16.教学活动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由4部分内容组成:前期分析、目标、策略和评价。A.完全正确

17.教学媒体选择依据的基本思路是:使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等进行整体协调,最优化的、适当的选择教学媒体。A.完全正确

18.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A ) A.完全正确

19.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主要有:问题表、矩阵选择表、流程图、经验之塔模型和算法

型5种。A.完全正确

20.前期分析的内容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三部分。A.完全正确

21.对于教学过程,按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A.完全正确

22. 1948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建立一个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还计划写一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著作,该著作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技能领域三个部分。( D )

D.部分错误

23.学习者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内部参照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分析法。A.完全正确

24.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除了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之外,还起着协调年级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作用A.完全正确

25.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相对稳定的操作样式。A.完全正确

26.目标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确认学习目标的分类及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编写评价学习目标的材料。A.完全正确

27.按照评价功能的不同对教学评价作划分,可分为相对

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完全错误

28.教学设计的优越性: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学习者的特点;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教学设计有利子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设计促进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有效使用。( A )

A.完全正确

29.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接受、组织、价值评价、反应、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D )D.部分错误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1)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导。行为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因此当确定好教学活动的行为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清晰地按照教学目标指明的方向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清楚的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按照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进行,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2)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由于行为目标是清晰的、可观测的,教学活动是否实

现了教学目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可以直接用行为目标来测量和判断,这使得

教学评价就得清晰而客观。

缺点:(1)如果教学目标都采取行为目标的形式,那么教学就会趋于强调那些可以明确识别的要素,而那些很难测评、很难被转化为行为的内容就会被忽视而消失。

(2)行为目标将学习分解成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认为各个独立的部分是可以分别对待的,这就破坏了学习的整体性,不利于通过整体性学习来陶冶学生的个性。

(3)事先明确规定教学目标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因为这些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很可能成为不适合实际情况、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东西。

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1)确定学习者的需要;(2)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

(3)建构评价过程;(4)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5)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6)安装和维持系统。3.在教学设计中选择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时,有哪些要求?

1.(1)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2)要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已有的和可能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教师要帮助学生独立能动地跨越探究发现过程中的障碍,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的联想、分析、研究,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化

4.史密斯一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环节。

(2)将教学分柝明确地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环境分析;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是学习

任务分析。

(3)三类教学策略:一是教学组织策略;二是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三是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5.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4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首先是课程目标的提出;其次是单元目标的提出;再次是课时目标的提出。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

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6.学者伯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类成哪6类内容?

(1)标准的需要;(2)感到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的需要;(6)紧急事故的需要。

7.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哪5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

(5)情境的可接受性。

8.情境性学习方式有哪些特点?

第一,学习的任务情境应与真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第二,教学的过程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资料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第三,采用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价,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反映学习的效果。

四、实践题(20分)

1.应用教材中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

课外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有:

(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

(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

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实例。

2.依据教材的观点和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分)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和理论。他认为:“为了顺利地达到科学地组织教学的目的,非常重要的是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来充实现有的原则体系。这条原则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在该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观点的提出,对教学设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4分)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

(1)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

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最优功能。(2分)

(2)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

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

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

(3)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

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2分)最优化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理论。理想化的最优化思想往往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环境

条件,而注重于从理论上探讨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使全体学生都

能达到优良的成绩指标。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对学生或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过

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离开了每个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凭主观设计所谓的“通用”、“万能”

的最优方法和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行不通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它的实质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争取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4分)

3.依据教材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作简要分析。

分析要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媒体对其

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一种教学媒体,其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分)(1)可适应性。(1分)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1分)

②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1分)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1分)(2)可利用性。(1分)

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1分)②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1分)

③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1分)(3)低成本性。(1分)

媒体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

①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1分)②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1分)

(4)高效能性。(1分)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四个方面。 A.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 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D.校长、教师、教室、学生 2.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召开分析会议 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策略,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 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3.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B.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优劣 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D.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4.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 5.(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A.从微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C.从宏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 6.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 A.学习动机越弱越好 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 C.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 D.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作用 7.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14个 B.9个C.6个 D.4个 8.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 B.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 C.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 D.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 9.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 )设计。 A.小组讨论 B.讲演教学C.课堂问答 D.演示教学 10.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4个分系统的是( )。 A.李秉德教授 B.班华教授 C.巴班斯基 D.威斯顿和格兰顿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前期分析的内容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三部分。(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 12.对于教学过程,按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2015教资统考小学《小学教育学》各章节考试重点及出题重点 目录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三、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五、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六、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七、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九、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十、学习动机理论

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1)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教育心理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来源于考试大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重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所谓“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2)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2、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2018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测评任务1_

一、判断题(共 6 道试题,共30 分。) 1. 从历史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和社会取向。 A. 错误 B. 正确 2. 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与策略,这种学习倾向与策略是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 联系在一起。 A. 错误 B. 正确 3. 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 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4. 心理学家皮业杰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 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5. 辛普森的运动技能目标分类体系中,动作技能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 杂的外显反应;创作。 A. 错误 B. 正确 6. 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 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发展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7 道试题,共35 分。) 1. 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 )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A. 中间层次 B. 高层次 C. 低层次 D. 具体层次 2. 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里区域分成储存空间和操 作空间。前者是指( )。 A. 在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所需要的空间范围以及所投入的心理容量 B. 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所储存的信息的容量 C. 构成整个的心理加工空间 D. 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要的空间范围 3. 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

小学教育学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二)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识记: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强 调学习者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是经验:认为课程是从学 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 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及主动性、积 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3)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 程的主体,注意学习者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为中介实施课程。 二、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 排地。从目前而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发 展的需要。 三、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领会与应用: 一、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 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 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 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 问题,发展能力。两种主张都有积极和消极因素。既不能把学科课程当作唯 一的课程类型,也不能把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主体,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 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程究竟是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史上曾分为两派,一派是 形式教育派,强调课程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一派是实质教育派,强调课程 以传授知识为主。两种主张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知 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这是当代课程研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 合为特征的,近代课程是分科的。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表现出来的弊

XX年电大《教学设计》考试答案参考

1.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努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促进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2、教学系统简单说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组成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运行系统,教学系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每体等四个方面。教学系统各个要素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复杂运行活动,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教学过程。 3、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有着比较具体的操作系统,它是以现代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指定的教学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4、传播理论就是运用现代传播学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等,对相关信息传诵的过程与方式、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用和功能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解释与说明。用信息传播理论来分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各类知识、各种技能、思想观念、意识等)则是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 1、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从学校教育的意义上说,教学系统的普遍性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为学生奠定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基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第三,培养个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意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意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 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 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 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引导教学活 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素:第一,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第二,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三,教学 目标的确定与阐述。第四,教学策略 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五,教 学每体的选择和运用。提溜,教学评 价的设计。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程序教学理 论对教学设计的重要影响,就是它对 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教 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有序 的刺激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者从 他所知道的东西开始,通过刺激—反 应—强化的步骤学习,从而获得教学 目标所要求他们学习的知识。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虽然注重和强调了学习者 通过学习活动产生变化的一个侧面, 即学习者变化的可观察性者这一个方 面,但是它没有深入地考虑学习过程 中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心理状态以及 许多无法通过行为直接观察到的心理 现象。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受认知心理学发展 的影响,它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形 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观念:一是学习中存在着不同水平的 认知过程;二是学习的积累及其合理 恰当与否,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 结构;三是学习是知识在人们头脑中 不断组织和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是 学习者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四是在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认知的过程 对学习的任务和行为进行分析。 总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 理论虽然对学习产生的情境的理解与 解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教学设计 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4、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的问题,是以 教学的普遍规律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的。比较具体地来说,教学理论研究 的范围包括了教学任务(目的)、教 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 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在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中,教学理论是 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指导性、整 体性、操作性、创造性。 教学设计的一般任务:一,确定教学 目标;二,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三, 研究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四,教学过 程相关措施的研究与分析。 1、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 和决策的过程,所遵循的设计程序一 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 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热 闹物;二是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 态,设计和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状态; 三是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教学 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状态发 展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以 及应当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等;四 是考虑并研究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呈现 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应提 供的学习知道;无是研究和设计教学 过程中所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式 和方法等。 上述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比较集中 地体现了教学设计活动所设计的基本 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过程 所要达到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什么?教 学内容——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 标,应如何选择和组织知识与学生已 有的经验?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 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教学评 价——及时获得和有效利用教学过程 中的反馈信息,激励学生有效学习? 这些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比较集中地 体现了教学设计内容与过程的基本矿 家,在一般性常规教学活动范围内的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着都应当综合考 虑这些基本要素,这会有利于形成比 较全面、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 2、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 课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传统备课往往 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 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 安排和策划的,其科学性、合理性和 有效性较低。使用的教学媒体往往是 教参给定的,以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为主,在表现力,重现力等方面上都 存在不足。尽管使用了现代的信息技 术,但是使用的出发点不同。在这样 一种机械的思维模式下,整合变成了 简单的加法。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以前 某个教学元素的替代,比如,用课件 代替黑板,用扬声器代替教师的讲解, 用课件展示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非 但没有促进教学的改进,反而使学生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来源: () | 作者:() | 时间:2010-10-24 | 浏览: 3296 人次 ]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群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代化(简答)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分章节题库汇总(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分章节题库汇总(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3.1632年英国哲学家(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6.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7.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8.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D.申比寥夫 9.“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A.实用主义B。经验主义C.实验主义D.进步主义 10.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1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 1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14.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和答案

题目1 下列哪些方面的理论体系对现代教学设计的形成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A. 教学理论 B. 一般系统理论 C. 学习理论 D. 传播理论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一般系统理论,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题目2 迪克和凯瑞构建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教学实际,主要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有:指导性、整体性、和创造性。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操作性 题目 4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组成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运行系统叫做。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教学系统 题目6 在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教学设计过程模型的设计者是。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巴纳赛题目8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有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B. 体现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结合。 C. 将教学活动氛围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D. 将教学分析明确分为教学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三个方面。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将教学活动氛围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将教学分析明确分为教学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三个方面。, 有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体现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结合。 题目10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教学目标 题目11 从学习理论的发展史来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 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3 传播理论是运用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等,对相关信息传送的过程与方式、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用和功能等作出相应的解释与说明。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现代传播学 题目14 在教学设计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建构主义 题目15 一般系统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系统的完整性。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6 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有哪些? A. 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B. 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C. 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 D. 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和素材。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和素材。, 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 题目17 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被称为“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8 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教学 题目19 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时间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化的操作样式。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教学设计的模型 题目20 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A. 学生 B. 教学媒体 C. 教师 D. 教材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教师, 学生, 教材, 教学媒体 题目21 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三个层面。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单元 题目22 教学设计者是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电大教学设计形成测评任务

教学设计任务02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1. 从历史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和社会取向。 A. 错误 B. 正确 2. 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与策略,这种学习倾向与策略是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联系 在一起。 A. 错误 B. 正确 3. 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 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4. 心理学家皮业杰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 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 A. 错误 B. 正确 5. 辛普森的运动技能目标分类体系中,动作技能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 外显反应;创作。 A. 错误 B. 正确 6. 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 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功能的发展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1. 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 )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A. 中间层次 B. 高层次 C. 低层次 D. 具体层次 2. 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里区域分成储存空间和操作空 间。前者是指( )。 A. 在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所需要的空间范围以及所投入的心理容量 B. 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所储存的信息的容量 C. 构成整个的心理加工空间 D. 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要的空间范围 3. 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 A. 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B. 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 C.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 D. 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4. 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 )领域。 A.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 B.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 C.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这3个 D.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 5.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认知心理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儿童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 监控这3种元认知成分的特征培养的研究,发现( ),并认为这是导致年幼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的重要原因。 A. 年幼儿童在元认知的元认知知识上都明显不如年长儿童

个人整理的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电大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期末复习考试过关资料

电大教学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小抄 一、单选题) 1 . ( A)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 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A.传递策略 2 ?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 公式是:要得到X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A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3 . ( C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 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 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扬的转折点。C. “标准研制时期” 4 .-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A )。 A.奥苏伯尔 5. 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B )特点。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6 ?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A )5 个层次的目标。 A .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7 .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 “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 的。这是(A )的观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8. (D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科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D.组织策略 9 .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B)。B .工具 10. 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A )。 A. 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11. 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D )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D.高层次 12. ( B ),教学媒体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既可以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又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将大大改进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行。 B. 从中观上看 13. ( B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 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别化教学的形态、教学日程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B.管理策略14. 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 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 是(A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15. 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 Eisner)的观点,解决问 题的目标是(A )。A .不能预先规定的 16 .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B ),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B.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 17. 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A )领域。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 18. 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 没有练习技能迁移的机会,就不能期望他们能在测试环境中达到要求。这是(B )。B.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19. ( A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 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A.情境认知理论 20. “发展以观察法为重点,采取多样化方法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考试,发展成为以创造性及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只由教师进行的评价,提倡由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等。” 这是(A )。 A.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现代人才评价的基本思想 21 .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C )四个方面。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22. 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A )。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23. 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A )的观点。 A.社会学习理论 24. ( A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A.从微观上看 25. 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C )。C.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 26.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A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 14个 27. 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 W 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A )。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 28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 二、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1)普及义务教育(2)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3)教育没有实现真正平等,教育存 在双轨制 三、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战略化(2)教育现代化(3)教育人性化(4)教育一体化 四、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1)教育经验积累阶段(2)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理论的多样化和深化阶段 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贵小学生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4)....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和革新 六、教育对经济活动中再生劳动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把一般性的劳动 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 动者 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权利(3).. 决定即爱哦与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与的内容 八、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保存作用(2)...活化、选择作用(3)...更新、创造作用 (4)...交流、交融作用 九、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教育者的数量(3)...影 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十、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够传递传播科学知识(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十一、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教育可以调节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是改变人口 质量的手段之一(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十二、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其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2)社会坏境是热的发展的现实制约 因素(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4)教育 十三、我国现行学制系统(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 十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1)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根源在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2)人的全面发展是工 业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提供了可能性(3)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教 育与生产的相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十五、教育的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 十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鲜明地提出了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是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doczj.com/doc/9916124164.html,,请保留此标记人的唯一方法 十七、小学智育的实施要求(1)直接经验时间接经验相结合(2)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十八、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发展性(4)科学性 十九、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2)家庭教育对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具 有奠基作用(3)...的品德形成具有导向作用(4)...的性格形成具有塑造作用 二十、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示范性(3)感染性(4)丰富性(5)灵活性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1讲课教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信息获得成分;3种成分组成,这3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推动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教学设计模式具有3方面的功能: (1)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2)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 (3)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整合工作采用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4要素进行方案分析、评价和组合。(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威斯顿和格兰顿在他们的《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特征》一文中,根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实践的方法。(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目前,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五种教学模式:讲授式、个别辅导式、讨论式、探索和协作式。(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原理。(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认为,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及评价中,应该包括行为目标、提出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三种类型的目标。(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教学设计的局限性:教学设计是对尚未进行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一种预先的构想,因此,教学设计工作不可能事先预见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同时教学设计最后形成的教学方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规划性的方案,它不可能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做非常精细的设计,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媒体。(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10.教学策略可以分成三种分策略:组织策略、宣传策略和管理策略。(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