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

近代中国人为什么不格外痛恨英国

从晚清以来,很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中国,细细数来,英、法、日、德、俄、意、美、奥匈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奇怪的是,中国人对这些侵略者的印象并不一样,最痛恨的是日本,最鄙视的是俄国、其次是法国,相反,对美国、德国好感较多,而对英国虽谈不上什么好感,也不至于十分痛恨。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走私鸦片、火烧圆明园,就发动侵华战争的次数之多而论,仅次于日本;就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之大而言,能排在俄日之后的第三位。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心态复杂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感觉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种身份。不知您注意了没有,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敌人,也是“老师”,而最终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从敌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逐渐发现,跟日本、俄国比较起来,英国其实并不是最凶恶的,因为它追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没有灭亡中国的明确目的和计划。并且,英国人守规则,发动战争之前一定宣战,战争中不过分地滥杀无辜,逼签条约之后基本能够恪守等。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英国堪称当之无愧。这个国家为人类做出了三大贡献:1、近代民主制度;2、资本主义经济模式;3、大机器生产方式。可以说英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曾经发挥的影响力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越。中国跟英国打交道,吃了不少亏,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在有些领域已超越了“老师”,比如羽毛球等,当然,在有些方面尚有距离,比如足球。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巧合的是,中国跟英国都在一个阵营中,如果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跑龙套”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硬仗,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在东南亚,中英两国士兵终于携起手来,向共同的敌人开火。

考虑到英国的这三重身份,就难怪中国人心态复杂,一言难尽了。无论如何,跟英国打交道,中国不能说一无收获,至少能练练口语。奇怪的是,这种感受不仅中国人独有,想当年英国人打遍了全世界,把几十

个国家沦为殖民地,现在已经独立的殖民地国家对当年的“老东家”似乎也不太仇恨。据说还组成了个英联邦,偶尔还开个派对,吉凶庆吊,走得还挺近乎。这就不得不佩服英国人“有道”了。

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

二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英中三国成为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战友。罗斯福曾致电蒋介石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艰苦持久抗战,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钦佩。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得到反法西斯盟国的公认。但是,美英等国在清朝末年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仍未废除,这就大大妨碍了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合

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符合联合国家进行战争的目标。为此,国民政府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九四二年三月派出外交部长宋子文到美国,向美国政府转达中国政府希望立即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迫切要求,并争取和洽谈美援。九月二日,国民政府派魏道明替换胡适为驻美大使,魏立即衔命由重庆飞赴华盛顿,以促成尽快签订新约。在随后中美谈判中,国民政府都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的要求,努力争取尽早废除不平等条约。

一九四二年十月九日,在两大阵营激烈交战之际,美英两国政府同时分别通知中国驻美、驻英大使,表示愿意立即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它有关特权。

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魏道明和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

中美新约共有八条,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美国公民在中国,按国际法受中国政府管辖。(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协助中国与其他有关政府成立必要协定,将北平使馆租界区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租界区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

(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美国愿意协助中国与其它有关各国政府成立必要之协定,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官有资产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

(四)美国放弃关于在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废除使用外国人引水等特权。

(五)美国放弃美国军舰进入中国领水的特权,中美两国军舰互访,应照国际惯例相互给予优礼。

(六)美国放弃给予美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的特权。条约还规定新约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者,应由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在美英两国的促动下,其他国家都与之仿效。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全部有关国家签订了新约。原外国列强强加中国之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英、中美平等新约的签订,是反法西斯阵营中和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大事。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订立新约。二月四日,陪都国民政府批准新约,并决定举行庆祝中美中英新约三天。

从二月五日起,陪都各界庆祝新约活动开始。各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举行集会,讲述建立平等新约的意义。工厂停工一日,商店、住户悬灯三日。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五日至七日全部安排播放庆祝新约的节目。陪都政府各系统大员,国民党元老、各界知名人士,蒋介石、何应钦、陈诚、邵力子、于右任、张道藩、吴铁城、张治中、谢冰心等都相继发表了广播讲演。参政会连续举行茶话会,庆祝、座谈订立新约的意义。教育部指令各社教机构,利用音乐、戏剧、电影、演讲等方式,扩大庆祝活动。中美文化协会和联合国幻灯电影供应社合作,在夫子池新运服务社举办庆祝新约照片、幻灯片展览,自由参观,日夜开放。各报纷纷发表社论,共庆新约。

在这三天之中,陪都家家户户都悬旗结彩,喜气洋洋。各文艺团体在主要街道及广场,举办庆祝演出,观者如潮;街道两旁,广设高音喇叭,使庆祝活动有声有色。入夜,各团体、机关、学校举办化装演讲,艺

术宣传,提灯游行。灯具上均写庆祝新约,同盟胜利,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立己立人等口号。新运总会还特制十幕庆约大型焰火。群众一边观看焰火,一边高唱庆祝平等新约歌∶

五十年革命流血,

五年半作战牺牲,

挣断了枷锁,

唤回了汉魂,

埋葬了沉重的历史,

展开了民族的新生,

正义已获得申张,

神州已重睹光明……

五日下午二时,陪都党政军机关,工商妇女各界两万多人,在夫子池广场举行庆祝大会,大会通电四则,盼中美、中英切实互助,加强团结。四时开始举行游行,群众自动加入队伍,人数达到七万,沿途表演龙灯狮子,观众不可胜数,到两路口后游行队伍才解散。由于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世界反西斯战争的贡献与牺牲,中国人民终于将近百年来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废除了!

日本在获悉英美与蒋介石谈判新的平等条约后,抢在英美之前(即1943.1.11.)于1943.1.9.与汪精卫政权订约,交还租界和废除法外治权。甚至包括北平使馆界、上海厦门公共租界和广州天津的英租界。汪的盟国意大利1943.1.14.交还天津意租界、废除法外治权;法国维希政府1943.2.23.开始交还天津汉口广州上海法租界和广州湾。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简况

满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如下:1.势力范围;2.驻扎军、警;3.设置邮政及电报局;4.领事裁判权;5.租借地;6.租界;7.掌管关税。随着中国国民的日渐觉悟,与外国的交往逐渐增加,特别是东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明确提出废除与西方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且获得相当成果。有样学样,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尚在满清时期就发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喊。而腐败的清政府也因为这

些条约的逐渐增加,感到不堪重负,对此类要求与呼吁采取容忍甚至暗中支持的态度。于是这个呼声也就越来越响亮了。1902年中英条约、1903年中美、中日商约改定时,就有“整理本国律例,期与各国一律”之后,三国都同意废除治外法权的条款。

治外法权的产生,除开侵犯中国主权的一面以外,也有特定情况的另一面。即,中国当时的法律显然与当时国际通律有根本差别。中国并无独立司法机关,完全由行政长官判案;而且刑律中肉刑、砍头、凌迟处死等原始野蛮的刑罚比比皆是。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列强,要求治外法权也不奇怪。如果仅以改变旧律法看,治外法权无疑有促进作用。但因此便侵犯中国主权,确实是一种简单而且违背国际通则的粗暴行为。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政府被推翻。因为实在事出意外,就连孙中山本人也无任何准备。政权落入实力派袁世凯手中。在中英关于西藏、中俄关于蒙古的谈判中均以中国退让告终。接着于1914年8月日本借向德国宣战之机突然在龙口登陆,次年1月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除顾维钧拒绝第五条,结果因为顾病住院被改成“容后再议”,条约签字。也称“民四条约”,为民国四年签订。顾维钧气愤之余,发表声明表明其保留意见。

1917年,北京政府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断交宣战之机,废除了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不平等条约,总算是突破了不平等条约的防线,开了先河。接着北京政府乘十月革命之机,派徐树铮率军开赴库伦(乌兰巴托),迫使外蒙古政府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协约》。然后北京政府期盼再继续利用战后瓜分胜利的机会继续取得进展,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

1917年4月,美国参加欧战。中国驻美国大使顾维钧立即判断协约国必胜,力促北京向德奥宣战。同时设立专门小组搜集材料并予以分析,为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做准备。顾称:“自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与西欧列强开始交往以来,中国对外关系中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从那时起,中国一直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约束。由于在对欧洲列强的战争中屡遭失败,被迫割让领土作为赔偿,中国的领土完整早已遭到损害,由于接受了强加于中国领事裁判权和其他各种特权,中国的主权早已被侵犯。”“现在正是时机,中国应该在即将召开的和会上向各国鸣不平,以争回某些失去的权利。中国所不满的不仅仅是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政策,而且还有十九世纪后期使中国蒙受苦难的日本侵略者。日本侵略的最近事例便是日本提出的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以及于提出最后通牒后强迫中国缔结的中日条约。”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著名的《十四条宣言》,规划战后世界新秩序。其中直接关系中国的有:第一条,“公开之和平条约,以公开之方法决定之。此后无论何事,不得私结国际之盟约。凡外交事项,均须开诚布公执行之,不得秘密从事。”第五条,“对于殖民地之处置,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殖民地人民之公意,当与政府之正当要求,共适权衡。此种主义,各国须绝对尊重,不得丝毫假借。”第十四条,“确定约章,组织国际联合会。其宗旨为各国交互保障其政治自由及土地统辖权。国无大小,一律享同等之利权。”接着他又发表了四项原则、四个目标、五点具体要求。这些条文主张“将来议和,应以无偏倚之公道为原则,以组织万国协会为维持公道之方法”。这些原则的提出,在强权当道的时代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不仅震动了世界,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和人民而言,更是扬眉吐气的希望之所在。

1918年12月,中国代表抵达巴黎。列强首先对于中国南北分裂状态提出置疑,要求南北方两个政府取得共识而且代表团同时有南北双方的代表。在这个压力之下,中国国内筹备南北议和大会;代表团也增加南方代表王正廷,其随员为郭泰祺、陈友仁。团长为北洋政府外长陆徵祥;另三位代表为顾维钧、魏宸组、施肇基。正式成员63人,连同以私人名义赴会的梁启超、叶恭绰等,中国代表团总计将近百人。这次和会所以如此隆重,盖因它是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首次亮相,而且因为美国总统的宣言,中国人对它的期望值很高。

但巴黎和会并没有令中国人如愿。1919年1月27日,日本代表宣布:英、法、意三国1917年与日本秘密签订协定,保证战后“援助日本要求割让德国战前在山东及各岛屿之领土权”。28日日本又公布了北京政府与日本在1918年9月25、28日秘密签订的山东境内日本驻军协议和两铁路借款合同,显示中国政府在已经参战后出让了山东的权利。原来积极支持中国代表团的美国代表称:“这些协议使美国支持中国发生困难。”

1919年4月中国代表团提交了《山东问题说帖》、《废除二十一条说帖》以及《中国希望条件说贴》,要求废除本文开头所列7个方面列强在华特权。强调:“和平会议之目的,固不仅与敌国订立和约而已,亦将建设新世界,……此次所提交问题,托不亟行修正,必致种他日争持之因,而扰乱世界之和局。”

4月3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意大利首相奥南多缺席)在“四巨头会议”上秘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让给日本。详细内容载入《凡尔赛和约》,具体如下:

第156条:德国根据1898年3月6日之《中德条约》,及其他关于山东省之一切协约,所获得之一切权利、特权,如胶州之领土、铁路、矿山、海底电线等,一概让与日本。德国所有胶济铁路权,及其他支线权,及关于此

项铁路一切财产、车站、店铺、车辆、不动产,又矿山及开矿材料、与附属一切权利利益,让与日本。自青岛至上海至芝罘之海底电线,及其附属一切财产,无报酬让与日本。

第157条:胶州湾内德国国有动产、不动产、及关于该地直接间接之建筑与其他工事,无报酬让与日本。

第158条:德国于和约实行后3个月内,将关于胶州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等一切簿籍、地券、契据、公文书,一概让渡于日本。同期间内,德国将关系前两条所记权利、特权之一切条约、协约、合同等,让渡于日本。

这三条条款事实上拒绝了中国的三个“说帖”,也就是否决了中国的提案。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国民外交”浪潮,中国人民获得了从前未有、以后又失去了的权利:他们可以对中国的外交说三道四,并且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外交决策。各派政治力量都向社会展现自己的主张,从而出现了一场对中国内政、外交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打破了只为高官垄断外交的禁戒。北京政府对是否在和约上签字发生分歧,无奈之余任由代表团自行决定。中国代表团拒绝在这个和约上签字,成为27个参会国中惟一拒绝签字的国家。而曾经支持后又屈服于英、法、日等国的威尔逊总统,也遭到美国代表团的反对。接着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对德和约和美国加入国联。

这次因巴黎和会引发的“国民外交”运动,使中国首次站了起来,再也不被当成殖民地国家一样看待。它奠定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王正廷评价:“世界由此认知中国外交主权在于国民全体,非复政府中少数人所能愚弄;各国知中国民族既有自决之心,足为外交后盾,不可再加轻侮,各国渐悟不平等条约伤害我国人感情过甚,应有设法疏解之必要……变其强权压迫之态度,而为亲善之态度。”目睹这个运动全过程的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Paui Reinsch)也评价道:“一个政府若没有国民公意与帮助作为一个基础,决不能做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中国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奋起,并且迫使它的政府屈服”,这是“一大进步”。“这一次中国的大觉悟,总括看来,可以使我们断定中国将来的重要国事必须要先得国民的意见,必须要合乎国民的需要。”

中国代表团拒签对德和约之后,1919年7月25日,正处于完全孤立状态的苏俄政府试图在远东打开缺口,由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告将放弃帝俄在中国侵略所获得的一切土地,无条件归还中东铁路,放弃领事裁判权。这个声明无疑鼓舞了“国民外交”运动。但北京政府却没有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坐失良机。

直至一年以后,1920年月,苏俄政权基本巩固,北京政府才派出军事代表团访问苏俄。27日加拉罕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提出八项具体建议,但已经从原来的立场大步后退。1921年,苏联红军以剿灭白匪为由,出兵蒙古,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接着与苏俄签订《俄蒙修好条约》,更直接践踏了它自己的宣言。1923年9月,苏俄政府发表第三次对华宣言,虽然逐步后退,但北京政府从1920年起,陆续取消帝俄在华的许多特权,这对中国还是有利的。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以及参加制定第一个世界政治组织的纲领;并获得非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进入国联行政院处理世界问题;王宠惠被选入国际法庭;改变了中国过去无资格适用国际法,非国际社会之一员的、孙中山认为的“类似殖民地”地位,无疑是巨大成功。

巴黎和会代表团于1919年9月10日签字对奥和约。废除了奥匈帝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10月13日,顾维钧签署航空专约,使中国领空权得以维护;11月27日签署对保加利亚和约;1920年1月15日签署对匈牙利和约。这两个国家均无在华特权,但中国以战胜国身份签约,脸上也添了些光彩。6月15日,中国拒签对土耳其和约。理由是该和约有侵害土耳其国家领土、主权之嫌。开中国主持世界正义之先。1921年5月20日,中德友好通商条约签订,德国继奥国之后第二个以条约形式明确宣布放弃在华一切特权的国家。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可算取得第一波成果。

顺便说一句,中国拒签对德和约乃巴黎和会之首创,后来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也仿效中国,拒签对奥和约。这多少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的。唯独不可思议的是,这一系列重大外交举措,北京政府竟然是任由代表团自行决策的,而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家们果然不负民族与国家的嘱托,出色地完成使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已经被电视剧表现过了:顾维钧在中国被压得抬不起头之时,以一个精彩发言使全场掌声雷动。美国总统威尔逊为首,五大国代表纷纷离席争相与顾氏握手祝贺,日本首席代表西园寺公望也不禁鞠躬致敬。法国总理克莱蒙梭事后评价道:“顾维钧之对付日本,有如猫之弄鼠,尽其擒纵之技能。”

巴黎和会之后,北京政府开始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高潮。1921年8月,美国为了挽回巴黎和会遭挫折的世界目标,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在答复是否参加华埠会议时,中国便明确表示要在华埠会议坚持废除不平等条约,并要求解除英日同盟,以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除租借地问题外,中国其他提案均以签署条约或协议书形式形成文件,日本不得不吐出部分“战利品”:中日民四条约、对德和约关于山东的条款被推

翻!会议还签署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从文字上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完整”。问题还在于,华盛顿会议限定了日本军事力量,这对于受日本威胁最严重的中国,无疑是有利的。这次会议扭转了巴黎和会拒不讨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傲慢态度,西方列强首次全面而且具体地讨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这次会议也是中国第一次没有丧失反而挽回了某些权益的外交活动。

到此,世界终于要正视中国了!

1922年8月,北京政府任命顾维钧担任外交总长,并开始与苏俄代表越飞谈判中苏(俄)条约。越飞是苏俄谈判老手,也是苏俄主要外交家。顾开门见山要求苏俄首先从外蒙古撤军,越飞却百般狡辩,不同意撤军。不但与加拉罕宣言背道而驰,也显示了苏俄支持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声明何等虚伪。顾并且要求苏俄根据第一次加拉罕宣言的表态,无条件归还中东铁路。越飞却否认苏俄有过这个声明,认为这条铁路是苏俄的合法财产。越飞还抗议北京政府宣布自1923年1月起,停止支付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顾严正指出,根据加拉罕宣言,这个问题早已不复存在。另外警告越飞,苏俄与日本的长春会议,不得涉及中国的领土与主权。越飞却不置可否。至9月2日,越飞赴长春参加苏日会议,谈判暂停。

越飞10月3日从长春返回北京,谈判继续进行。双方在外蒙古撤军和中东铁路、庚子赔款问题上僵持不下,越飞便频约各界人士并四处讲演,宣传布尔什维主义,阐述苏俄政府主张,以图在中国造成影响,迫使北京政府让步。他甚至威胁不与北京政府谈判,南下另与孙中山开谈。其实他已经派马林秘密联络孙中山了。1923年1月16日,眼看北京政府拒绝妥协,越飞以养病为由南下上海,同孙中山会谈,并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在宣言中,孙中山表示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目前只能维持现状。而“孙博士因此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时从外蒙古撤退。”并且“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而越飞则代表苏联支持并援助孙统一中国。这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中国的内讧使外人得益,而所有革命党为了夺取政权,在弱小之时,往往打出国家民族的旗帜,以获取同情与支持;当他们略有实力,国内的同情与支持也渐近极限,是不惜牺牲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的。越飞满意地离沪赴日然后回国,有“孙越宣言”他已经大获全胜了。

而北京政府方面,内阁同议会发生矛盾,内阁总辞职,外交总长改由施肇基担任。1月30日,1922年年底成立的苏联提议把谈判地点改到莫斯科。2月7日,北京政府首脑吴佩孚镇压了铁路大罢工,并通缉陈独秀、李大钊,甚至没漏下越飞的副手马林。13日北京政府拒绝变动谈判地点,并要求越飞尽快返回“或另派人开议”。还设立中

俄交涉事宜公署,任命前外交总长王正廷出任署长。而苏联有《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在手,且越飞称病滞留日本,拖延至9月2日才派出加拉罕抵达北京重开谈判。加拉罕下车伊始就宣布:“我们决不放弃我们在中国的利益”。诡辩曰:这些利益不破坏中国人民的主权。我们的实际利益可以很容易地同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主权一致起来。摆出了一付无赖嘴脸。

10月13日,王正廷提出13点意见草案。加拉罕全部驳回,反建议要求首先建立外交关系然后再讨论其他。谈判因此陷入僵局。至1924年初,英国、意大利、挪威等国与苏联建交,苏联摆脱了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对中国的建交也不显急迫了。同时,根据“孙越宣言”,苏联派出鲍罗廷帮助孙中山重整党政军务,准备北伐。2月21日,北京政府急召王正廷回北京,同意先建交后谈判。王会见加拉罕,提出可以先建交但需议定交涉大纲。加拉罕表示同意。3月14日王与加在《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和《中东铁路暂行管理协定》以及七项声明和照会的草案上签字。

外交总长顾维钧认为:1.王正廷未经内阁授权擅自签字;2.协议未提及苏俄与外蒙签订的《俄蒙修好条约》,留下隐患;3.苏联撤军必须双方商定条件,必将给苏联以决定权;4.在中国的东正教房产必须交给苏联政府,而中国无法律允许外国教会等拥有此类房产,故无法履行。3月16日苏联政府紧急照会北京政府,限三日内批准签字,否则苏联将不受任何约束。19日又照会重申上述立场。充分暴露了苏联政府的帝国主义嘴脸。但它也引起中国国内一片哗然,某些学生激进分子甚至警告顾维钧:“倘先生执迷不悟,则敝会一息尚存,誓必力争。赵家楼故事可为殷鉴!”北京政府不为所动,坚持修订意见。苏联政府宣称:“协定大纲应速批准,如中国不察实情,将协定大纲推翻,则中国将迫使苏联在外蒙之地位及中东铁路权利之扩张。”加拉罕则扬言不以北京为对手,另与孙中山“协商及互助办法”,甚至电告孙中山:“北京军阀专图私利,中俄邦交难臻妥当,愿移一切档案来粤,与帅开诚办理。”北京政府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命令驻莫斯科代表李家鏊向苏联政府另派代表取代加拉罕。

最后,苏方终于同意修改原草案,经过数十次谈判,5月30日,在顾维钧住处开内阁特别会议,通过修改方案。同日,曹锟发布第882号总统令,授权顾维钧全权签署《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等。次日协定正式签字,并互换照会,即日起中苏恢复正常外交关系。这样中国终于经过不懈努力,并不屈服于内、外强大压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凭借外交途径废除不平等条约,依据平等互惠原则,通过谈判缔结新约的开始。北京政府尽管风雨飘摇、政局动荡,却不为所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尽心尽力,可钦可敬!

1925年5月30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国内掀起强烈抗议浪潮,收回租界的呼声极其高涨。6月24日,北京政府向各国政府发出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北京政府要求召开华盛顿会议时早已确定的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同年10月26日,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政府代表向大会提出中国关税自主的提案,并要求在未实行中国国定关税之前,开征临时附加税。与会各国代表不反对中国关税自主原则,但却提出各种理由加以限制。例如日本代表提出,中国国定关税条例必须裁撤厘金后方能实施。而当时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各地军阀的重要财源就是厘金,要裁撤厘金显然必须首先消灭割据状态,如此就变得遥遥无期。

消息传开,各地反对之声骤起,国民强烈要求无条件收回关税自主权。北京政府顺应,11月14日,中国代表强硬表态:1.关税自主必须明白地规定于条约内;2.裁撤厘金属于中国自动提议,绝非关税自主的交换条件。对于中国代表的强硬态度,显然出乎各国意料。他们反应强烈,对中国代表提出种种质问,在中国代表毫不妥协的情况下,列强被迫做出让步,基本接受中国提案,同意不把裁撤厘金与关税自主挂钩,而由中国自行宣布。19日,关税会议第二委员会通过决议:各国声明“承认中国享受关税自主之权利,允许解除各该国与中国间现行各项条约中所包含之关税束缚,并允许中国国定关税率条例于1929年1月1日发生效力。”北京政府同时宣布,裁撤厘金将与中国国定税率同时于1929年1月1日施行。这表示北京政府也作出某些妥协,使厘金问题与关税自主有变相挂钩嫌疑。这使八十年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总算看见了尽头。

在关税自主权问题有决议之后,会议继续讨论实施国定税则前的过渡时期的附加税税率和用途问题。此时军阀重开战,局势动荡不安,中国代表常常不到会,致使会议处于停顿状态。1926年夏,会议宣告暂停,此后再也没有恢复。1927年1月,北京政府决定不等会议复开,立即开征二五附加税。担任中国总税务司的英国人安格联(Francis Aglen)的反对。这个担任了17年的税务司极其傲慢地对待北京政府。当时署理内阁总理的顾维钧认为:安不过是中国政府的雇员,“无权使自己处于可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位置上。”于是断然宣布解除安格联的总税务司职务。

中国单方面罢免历来位高权重的洋人总税务司,尚无先例。西方七国公使联合质询顾维钧,顾谓此乃中国的权力,无须解释。此举在政界、外交界、经济界都引起巨大震动,大长中国人的志气,打杀了洋人的威风,国人终于感到,中国是中国人的!

1926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法权调查会,与会的依旧是《九国公约》签字国以及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等13国代表。中国代表王宠惠提交《对于在中国治外法权现在实行状况之意见书》,指出“在今日民智发达,重视国权之时,若仍持当日之态度,实为绝对不可能。”

从5月10日至6月16日,各国代表分批到外地参观各省的法院、监狱、看守所,考察司法制度实行情况,行程累计4200英里。回北京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讨论,写出数万言的调查报告书。确认中国司法制度的很多进步之后,大量描述了种种不足。指出当时中国行使审判权的有三类机构:新式法院;过渡性法院,即衙门里设立司法公署;县衙门。调查数据表明,第三类有1800处,占绝大多数;第一类仅139所,其中一审法院91所。按照中国当时人口计算,平均440万人才有一家法院。批评最多的就是衙门,县知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检察官,还兼法官,掌握了行政官员不应该掌握的司法权。指责最严厉的就是军人干涉司法,例如山东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张志就是夜里被省军政长官命令逮捕,次日上午未经审判即执行枪毙。报告书指出:“数年来,中国各地司法多受军人干涉,本委员会以为在中国现时状况,军人任意行动,所有人民生命、自由、财产所应受民政与司法之保障皆无切实有效之拥护。”

调查报告所揭露的黑暗足以说明,中国司法状况远未达到西方国家之水准。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时机尚未来到。报告书表示,当中国司法制度改进到相当程度时,各国可商议撤销治外法权。

惟一的收获便是,北京政府采取了条件成熟一块收一块的做法,首先提出收回上海会审公廨的要求。先由北京政府与外交团谈判,未能实行。接着由江苏省与上海领事团交涉,1926年8月31日签署了《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收回了过去丧失的很大一部分权利。1927年1月1日交还会审公廨仪式正式举行,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宣告成立。未几,法租界会审公廨也作了相应改组,但继续保留公廨之名。

1926年10月26日,不平等的中比条约60年期满。根据条约规定,每十年可以修改。当年4月16日,北京政府外交总长胡惟德利用此条款,援引“情势变迁”的国际法原则,照会比利时驻华公使华洛思:中国政府决定终止旧条约并愿意谈判,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缔结新条约,建议在这六个月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比利时复照同意,但要求谈判期间旧约继续生效。北京政府拒绝,遂僵持。10月5日,代总理兼外交总长顾维钧提议,27日,即旧条约满期后双方订立为期6个月的临时协定,如此协定期满,新条约仍未签订,自行失效。中国政府将依据国际法准则对待比利时侨民并处理同比国之整个关系。

23日,比国政府备忘录通知北京政府:临时协定可以互与最惠国待遇,但有效期必须延至新条约生效。如遇不测,比国将依据《辛丑条约》并以九国公约签字国资格,恢复旧条约之效力。28日北京政府答复:若6个月新约尚未完成,经双方同意可延期。但经任一方在3个月内预先通知,可以废止。比国拒绝中国建议,并向海牙法院提起诉讼,还照会英、美等国,以《九国公约》为依据要求各国对中国施加压力。11月4日,北京政府再次照会比国,敦促尽快开始新条约缔结。次日,比国公使以比国在华事业应与其他国家同等,美、英、法、日各国日后与中国规定新办法之后,比国依照同样办法。企图与其他国家同步,仍不放弃在华特权,根本不想谈判新条约。6日,北京政府首脑张作霖发布废约令,宣布废除1865年中比条约。此乃中国第一次在另一缔约国反对的情况下,单方面废除不平等条约。顾指出:“中国有必要这样做,不仅因为中国根据情况变迁原则在国际法面前有充分理由,而且中国有必要开创一个先例,证明中国决心行动起来,以结束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中国政府宣布废除中比条约后,立即训令内务部,筹备接收天津比利时租界。25日,公布《管理无治外法权国人民民刑案件审判条例》,命令各省交涉署对于比人案件适用上项新条件。1927年1月7日,比国公使只好向顾维钧送达比国政府关于改订《中比商约》的意见,表明比国政府决定以平等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为基础,缔结新条约,并在海牙法院撤诉。14日,北京政府答复比国政府,建议17日开始中比新条约谈判。该日,中比在北京开始谈判,比国公使华洛思表示,比国决定将1902年获得的天津租界一切权力交还中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等。20日,比国商务参赞南下武汉,拜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陈反对比国与北京政府进行任何谈判,于是中断。

当北京政府眼看就要取得废除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之时,号称革命的国民政府却设法阻挠。目的无非是只有自己才能代表中国,所谓民族大义在革命利益面前总是渺小的。1928年8月至11月,在延宕了将近两年之后,比国政府与国民政府签订了《中比通商友好条约》及其附件。条约虽然规定比国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但其附件却规定:1929年1月1日之前,中国尚未规定对比国人行使法权的具体办法,则比国人要在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半数以上承认放弃该享权力以前才能接受中国法院及法律的管辖。在关税自主权方面同样,既规定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又规定只要其他国家保持关税特权,比国就继续享受这个特权。如此,国民政府在北京政府取得的进展上大步后退了,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北京政府在中比条约采取坚定立场之后,1926年照会西班牙政府,要求签订平等新约。类似比国,西国政府也采取不配合的态度。1927年11月10日,北京政府宣布废除1864年的中西条约。

对日本、法国的修约则属于软弱状态,毕竟有强大军事威慑力量的国家,北京政府没有轻举妄动。只是在外交途径上作最大努力而已。

北京政府的修改不平等条约运动总的说来还是有声有色,而且取得巨大成功。它开创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新纪元,甚至在北伐战争即将胜利,政府即将垮台之际,仍能“站好最后一班岗”,继续依据国际法准则坚决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1911年11月16日孙中山在上海《民立报》发表《孙文通告各国书》,基本类似1906年同盟会《对外宣言》之文字:“一、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前与各国所有之条约,皆作为有效,至该政府倾覆之时为止。二、于我军未起事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一概承认偿还,决无改议,将来以海关税款抵赔。三、满政府于我军未起事以前与各国之租界,一律保全。四、居留中国之外人及其财产,担任切实保护。五、满政府于我军起事以后与各国所订开之约条、租界及借款,一概永不承认。六、各国如有助满政府以攻我军者,即视同敌人。七、各国如有以军械供给满政府,一经查获,即行充公。”

无论同盟会的对外宣言还是孙文的通告,都明确表达了一种改朝换代的宗旨,而缺少革命的韵味。同时为日后的废除不平等条约设置了障碍。孙中山反抗清朝统治的根本原在于它的丧权辱国,把丧权辱国的全部条约继承下来显然并非出于本意,而是避免列强帮助清朝政府镇压革命。其实列强并没有干涉的企图,首先是美国总统塔夫脱当武昌首义之时便批准美国在华军队严守中立,并反对某个外国单方面干涉,只注意保卫美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强调反对日本要求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更反对日本单独出兵的企图。对于新政权,美国采取观望态度,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共同采取此种态度。

孙中山当选大总统之后,南京临时政府外长王宠惠于1912年1月17、19日两次致电美国政府,要求承认民国政府而不承认北京袁世凯政府。鉴于实力的差别,美国没有答复。美国公使嘉乐恒认为:“中国选举孙逸仙为临时大总统,足以团结革命阵营,孙氏虽为各方面所瞩望之革命领袖,然或许将成为独裁者”。因此,1912年内美国未承认国民政府,于是其他国家也共同行动均未给予承认。1913年5月2日,美国向更有实力的北京政府递

交承认书。于是,孙文宣言其实未达目的反而为自己留下难堪记录。

国民党很快便放弃了孙文宣言的立场,因为南方政府并未获得国际承认,它也无法涉及废除旧条约的活动。1924年1月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政纲之外交政策第一条:“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先例一切政治的权利,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互尊主权之条约。”1925年3月31日,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中叮嘱后人:“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6月24日北京政府致各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照会后四天,国民党中执委发表《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宣言》,指责北京政府修约主张的软弱性:“毋以北京临时执行政府请求修改条约之通牒,而宽其督责,致废除不平等条约之进行又受顿挫。”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其宣言更称:“国民革命之最大目的在致中国于独立平等自由,故其最先着手即在废除不平等条约。”

这个阶段南方政府逐渐强大,北京政府日渐衰落。双方都摆出最能博取民心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竞争架势,无疑对这个外交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26年7月国民政府发动北伐,10月进抵武汉,次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4月定都南京继续与比、英政府交涉,次第收回天津比租界、镇江及厦门英租界。延续北京政府与英国政府的谈判,收回威海卫租借地。虽然这些行动收回的只是部分租界和租借地,例如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地英租界以及北京的使馆区并未交还,九龙租借地根本被英国置于讨论之外;法国1922年声明放弃的广州租借地也根本未兑现,但并不影响上述行动成为中国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史上的壮举。

1928年6月,北伐大功基本告成,15日,外交部长王正廷发布文告:“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7月6日,外交部发布《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称:“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特作以下宣言:(一)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之已届期满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二)其尚未满期者,国民政府应即以正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三)其旧约业已期满而新约尚未订定者,应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

在西方各国尚在犹豫彷徨之际,美国率先响应国民政府号召,7月24日,美国国务卿凯洛格照会王正廷:“预备以驻华公使为代表,与国民政府依法委派之代表,对于中美间条约关于关税之规定,即时商议,以期缔成新约,庶关税自主之原则及此国商务在彼国口岸及领土内得享有无异于他国商务享受之待遇原则,得相互完全表明。”25日,南京政府立即委任宋子文为全权代表,在北平开始谈判。中美谈判后当天就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

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的原则,两国采取互惠待遇。美国还主动同意派遣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修改不平等条约。此举令蒋介石大为感动,在当天日记中,蒋叹曰:“此乃美国对华政策先占一着之胜利”,“以言平等待我之民族,当以美国为嚆矢也。”

有美国的行动,促使观望之国家接着改变态度。1928年8月17日,中德条约签订;11月12日,中挪关税条约签订;22日,中比通商条约签订;27日,中意通商条约签订;12月12日,中丹(麦)通商条约签订;19日中荷关税条约与中葡通商条约签订;20日,中英关税条约与中瑞(典)关税条约签订;22日,中法关税条约签订;27日,中西(班牙)通商条约签订;1929年9月18日,中波(兰)通商条约签订;30日,中希(腊)通商条约签订;1930年2月12日,中捷通商条约签订;5月16日,中日关税条约签订、中法规定越南及中国边省关税条约签订。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为获取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恢复东北主权,蒋介石出于策略考虑,暂停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行动。但外交进展仍在继续:1934年4月14日,中土友好条约签订;1936年6月2日,中腊(脱维亚)友好条约签订。

面对这一系列外交胜利,特别是1928年雪崩似的胜利,蒋介石在该年末中央党部纪念周讲话:“我们这次外交为中国自有外交以来未有的最好一个形势。”此言非虚也!这些条约、协定使中国摆脱了协定关税的束缚,有权自定税率。在美国签订条约之时,日本采取反对态度。当各国纷纷与中国签订新条约之后,日本才勉强开始谈判,极不甘心地最后一个加入承认中国关税自主的行列。

这些条约、协定的直接好处,不仅体现了中国主权的极大恢复,在经济上,1928年中国关税收入约8000两,1929年即达1.15万两,1931年达2.46万两。在这些成果的鼓舞下,蒋介石1929年元旦文告宣布,要在三年内彻底完成修约任务。6月4日,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通过《振刷政治决议案》,计议“于最短期内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之工作,如撤销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蒋立即饬令行政院、外交部“从速制定履行此案之方案……切实执行。”

前面所介绍的北京政府1926年1月所下令1929年1月1日起废除治外法权,因政府已被推翻,于是不了了之。新执政的国民政府必须承继此项任务。当时在中国拥有治外法权的国家还有英、法、美、日、意、荷、比、巴、秘、挪、瑞士等。1929年4月27日,南京政府照会各国,要求废除领事裁判权。各国答复是:“(一)中国司法制度未臻完善;(二)通商口岸侨居制度的存在;(三)必须履行法权调查会之建议(即1926年的法权会议

报告书);(四)采取逐渐递减主义。”

9月5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出第二次照会:“中国国内情形,已有极大之变更,而政治与司法之气象,更焕然一新”,“中国政府近已与其他数国,签订条约,议定1930年1月1日废除领事裁判权,谅已为贵国政府所深悉。”此照会发出并无响应,与英、美等国谈判也无结果。12月28日,南京政府发布特令:“查凡属统治权完整之国家,其侨居该国之外国人民,应与本国人民,同样受该国法律之支配及司法机关之管辖。此系国家固有之要因素,亦为国际公法确定不易之原则。中国自受领事裁判权束缚以来,已属八十余年,国家法权,不能及于外人,其弊害之深,勿庸赘述。领事裁判权一日不能废除,即中国统治权一日不能完整。兹为恢复吾国有之法权起见,自民国十九年一月一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

此令确实令国人为之一振,堪称与北京政府之宣布一脉相承,甚至更积极。但仅在第二天,《外交部宣言》就马上宣布:“国民政府12月28日之命令,实系一种步骤。”南京政府朝令夕改,转而与各国交涉废除领事裁判权事宜。日本提出要与开放内地并承认商租权为先决条件;英国建议实施分期废除;驻美国大使伍朝枢辞职,交涉无下文。1930年5月4日,南京政府外交部宣告收回法权交涉停顿,同时,南京政府公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细则》,定于1932年1月1日废除领事裁判权。同样因为“九一八事变”,该细则未能“断然实行”。1931年12月29日,南京政府为自己找了个台阶:“兹因本年各地天灾变故,所有应行筹备事项,尚未就绪,该项管辖在华外国人的实施条例,应暂缓施行。”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伤害何其广泛。聊可自慰的是,1930年南京政府收回上海公共租界的临时法院和法租界的会审公廨。也算没有在收回法权上一无所获。

随后接踵而至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无暇旁顾,全力准备和进行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废除不平等条约也即取消治外法权问题以及关税自主以后遗留的必须由英国人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问题也就搁置了。蒋介石深知仅凭中国的实力,最多可以保证不亡国,要打败日本,必须争取西方强国的援助。在这个基本原则下,他也不希望与西方各国结怨。

1941年,日本与美国矛盾日益尖锐,美国为中国被日本侵略可以说近乎两肋插刀。5月上旬,国民政府外长郭泰祺与美国国务卿赫尔会晤,郭正式提出希望与美国商谈中美平等条约问题,也就是废除不平等旧约的问题。赫尔明确表示,美国希望中国恢复完全主权,建议协议可以采用换文方式确定。接着郭泰祺致函赫尔,表示中国政

府希望“在和平恢复时”通过谈判,调整以往中美间不平等条约,重签平等新约。5月31日,赫尔复函,声明同意于和平重现时,以谈判方式,将美国及其他各国在中国仍享有的若干特权全部放弃。

同年8月12日,罗斯福与邱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文件规划了战后世界的外交准则,事实上已经明确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失灭的前景。1942年1月1日,中国作为世界四大国之一,与其他25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从法理上支持了中国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1942年4月19日,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的文章,强烈谴责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敦促有关国家尽早予以放弃,以结束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屈辱状态。这篇文章不能说没有蒋介石的授意,它立即在美国激起轩然大波,美国舆论界对此文共鸣强烈,更造成美国民间极大反响。但美国政府仍旧打算在战后处理条约问题,这使蒋介石极其不满。10月5日,蒋致电在美国的宋子文,要他敦促美国政府“做一件能够转移世界视听,彰明盟国道义权威的大事”,带头自动声明放弃“对华条约中包含的不平等条约”。7日,宋复电:“关于从速取消不平等条约,原则上美方当无问题,最好俟文回国面陈后再进行。”蒋介石迫不及待,马上致电宋子文:“如美政府能提前讨论取消不平等条约,则我方应立即与之开始交涉,不必待兄回国也。”

出乎意料的是,没等宋去争取,美国政府于9日正式通知宋子文和驻美大使魏道明:“美国政府准备立时与中国政府谈判,缔结规定美国政府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国际问题之条约。美国政府并望在最近期内完成上述目的之草约,提交中国政府考虑。”美国同时通过驻英国大使把这个意见通知英国外交部。英国非但欣然接受,而且抢先一步,于9日发表声明:“帝国政府愿于最近将来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并将以规定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问题之草约,提交中国政府考虑。”

三天后,中美签订新条约的谈判便在华盛顿开始。24日,美国方面把“中美关系条约草案”由国务卿亲自交给中国驻美大使。几乎同时,英国与中国的谈判也在重庆开始。30日,英国驻华大使将新条约草案面交中国外交部部长傅秉常。国民政府对两个草案分别提出了修正案。1943年1月11日,中美平等新条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平等新约在重庆签字。美国和英国同时放弃在华一切特权,英国更多了一条放弃任用英籍臣民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一切权利,从而彻底否定了外籍税务司的制度,完善了已经签订的中国关税独立的相关条约。

美国和英国的此项举动,给其他西方国家造成极大震动。于是,1943年,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法国、瑞士、丹麦、葡萄牙等九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相似的新条约,而日本也为了表示它的公正并不低于美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 近代中国人为什么不格外痛恨英国 从晚清以来,很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中国,细细数来,英、法、日、德、俄、意、美、奥匈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奇怪的是,中国人对这些侵略者的印象并不一样,最痛恨的是日本,最鄙视的是俄国、其次是法国,相反,对美国、德国好感较多,而对英国虽谈不上什么好感,也不至于十分痛恨。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走私鸦片、火烧圆明园,就发动侵华战争的次数之多而论,仅次于日本;就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之大而言,能排在俄日之后的第三位。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心态复杂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感觉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种身份。不知您注意了没有,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敌人,也是“老师”,而最终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从敌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逐渐发现,跟日本、俄国比较起来,英国其实并不是最凶恶的,因为它追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没有灭亡中国的明确目的和计划。并且,英国人守规则,发动战争之前一定宣战,战争中不过分地滥杀无辜,逼签条约之后基本能够恪守等。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英国堪称当之无愧。这个国家为人类做出了三大贡献:1、近代民主制度;2、资本主义经济模式;3、大机器生产方式。可以说英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曾经发挥的影响力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越。中国跟英国打交道,吃了不少亏,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在有些领域已超越了“老师”,比如羽毛球等,当然,在有些方面尚有距离,比如足球。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巧合的是,中国跟英国都在一个阵营中,如果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跑龙套”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硬仗,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在东南亚,中英两国士兵终于携起手来,向共同的敌人开火。 考虑到英国的这三重身份,就难怪中国人心态复杂,一言难尽了。无论如何,跟英国打交道,中国不能说一无收获,至少能练练口语。奇怪的是,这种感受不仅中国人独有,想当年英国人打遍了全世界,把几十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主要内容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 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 内容: 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 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 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应 准英人一体均沾 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厦条约》 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中俄《瑷珲条约》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58年6月13(咸丰八年五月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共十二款1.俄国得以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 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1858年6月18日(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共三十款。 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 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时间国家条款影响(危害)1《南京条约》 1842年 8月20日中英 ① 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 赔款2100万银元; ③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

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1843年中英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租界)。 3《望厦条约》 1844年中美美国享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4《黄埔条约》

1844年中法法国享有中美《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5《上海海关征税规则》 1854年 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6《天津条约》 1858年中俄 中美

中英 中法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7《天津条约》附件 规定值百抽五原则,即列强进出中国海关的货物,按其价值,中国最多只能征收5%的关税。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8《北京条约》 1860年中英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 名称时间国家内容 《南京条约》1842 英国割地(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 英国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望厦条约》1844 美国1、美国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开设医院;2、美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黄埔条约》1844 美国1、允许法国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爱珲条约》1858 俄国1、割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 《天津条约》1858 俄美英法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开放十处通商口岸 3.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 5、赔款(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 《北京条约》1860 英法1、《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地(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北京条约》1860 俄国1、割地(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在内40万平方公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俄国1、割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 《中俄改订条约》1881 俄国1、割地(我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中法新约》1885 法国1、“越南独立”;2、中越边境开辟商埠;3、修筑铁路;4、降低税率;5、法国撤退基隆和澎湖的军队《马关条约》1995 日本1、“朝鲜独立”;2、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3、赔款(2亿两);4、开设工厂;5、开放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6、开辟内河新航线 《辛丑条约》1901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1、赔款(4.5亿两);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严惩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二十一”1915 日本1、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2、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3、中国警队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4、中国政府聘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巧记口诀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不平等条约 据统计,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匈帝国5个,西班牙4个,其他国家68个。 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内容却只有一个——侵犯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财富,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据统计,从1689~1949年,中国共与外国签定了约1182件左右的书面形式外交文件,其中除正式的条约、和约、界约和协定外,还有所谓的:①“专条”:如中日关于台湾“生番”的《北京专条》;②“合同”,大多数是为解决铁路借款、合办铁路及其他经济事务的,如1898年中美订立的《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等; ③“章程”,如1843年中英签定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④附约(附件):如中日1905年签署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及附约》等; ⑤证明书。如中国秘鲁废除苛例证明书等;⑥“租约”,如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条约及外交文件基本是都是不平等的。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和利益。这些特权和利益包括: 一、驻军权: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第9款的规定,帝国主

义国家在华享有驻兵的特权。该条款称:“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二、内河航行权: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只不仅可以在中国领海任意往来,而且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具可通商”。并“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通商之区”。 三、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对居住在驻在国领土上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种制度是西方列强侵犯弱小国家主权、掠夺弱小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是受领事裁判制度危害最深、时间最长的国家。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在华享受领事裁判权。“倘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照办。” 这就是说,英国人在中国土地上犯了罪,中国官员不能根据中国法律来惩罚他,只能交给英国领事按英律治办。此后约有20多个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这种特权。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才被迫放弃此种权利。 四、自由传教权:1844年,中法签定《黄浦条约》,该条约规定:法国取得在五口通商口岸建造礼拜堂、医院、学堂的权利。同时又规定:“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实际上要求清政府保护法人在华自由传教。1846年在法国的威胁下,清政府正式取消对天主教的限制,并发还过去没收的天主教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近代史上中外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进入近代,是从西方列强用大炮强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开始的。它以打破传统中外关系格局为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使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四个意义重大的中外不平等条约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致使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被迫签下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个不平等条约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五口的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了,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侵入;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的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国和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擭取的在华利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下《北京条约》,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

方给英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资产,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实质是要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使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社会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

【历史04】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历年)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历年)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 中英《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 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 自主权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 内容: 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  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 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 中美《望厦条约》 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 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内容: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危害最大,无限扩大的权益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内容:①享有英国在《南》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②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港口“巡查贸易” ③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1844年冬中法《黄埔条约》 内容:①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中的一切特权 ②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 坟地 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为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 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华工出国 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俄 1858年《瑷珲条约》割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 1860年《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7万多 1885年《中法新约》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②在中越边境开辟商埠 ③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协商,(最早反映资本输出的条约) ④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1895年4月《马关条约》 内容:①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分八批交款。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 可在内地设栈寄存。 ⑤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1901年9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和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辛丑条约》 内容:①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 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⑤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影响。---------------------- 一、中美望厦条约1844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二、中法黄埔条约1844 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法国通过中法《黄埔条约》,获取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给中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个条约也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黄埔条约》与《望厦条约》一样,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关税、领海的自主权。 三、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

中国近代几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几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赔款21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简记:广夏福宁上) 使东南门户打开,便于其倾销商品:破坏贸易主权,东南沿海开始接受资本主义生产方,生产技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本质意图,最能反映其侵略目的)破坏国家关税自主权,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减少了税收 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内容:①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又叫治外法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危害最大,无限扩大的权益(利益均沾)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后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变相攫取上海为最早的租界)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内容:①享有英国在《南》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利益均沾的体现 ②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港口“巡查贸易”破坏领海主权 ③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思想文化侵略 1844年冬中法《黄埔条约》 内容:①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中的一切特权利益均沾的体现 ②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帮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二次鸦片战争后)俄,美,英,法四国于1858年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企图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控制清政府的统治核心 ②增开牛庄(后改为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简记:北端:一口(营口)一根烟(烟台),烧死了。。。。。 长江沿岸:一口(汉口)九(九江)根针(镇江),难(南京)啊 台湾岛:淡水台湾 海南岛:琼州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破坏内河航运权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版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时间 1842中英《南京条约》 1843中英《虎门条约》 1844中美《望厦条约》 1844 中法《黄埔条约》 1858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 津条约》 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 2100 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 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 同英国商定。 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可 在五口租地建屋。中英《五口通商 章程》: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海 关税率值百抽五。(注:五口通商 章程签于 1843 年 7 月,但后来是 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除割地赔 款外《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的 所有条款;扩大领事裁判权;美国 兵船可在各港口自由航行;五口可 租地建立教堂、医院。 除割地赔款外《南京条约》及其 附属条约所有特权及《望厦条约》 所有特权;允许在五口建立教堂和 坟地,还得由中国进行保护。 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 庄(后改营口 )、淡水、汉口、南 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 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 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 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 英法两国军费各 200 万两,赔偿 英商损失 200 万两白银 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 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 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 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 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 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 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 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 还扩大了侵略权益。是比中英 《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 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 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 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 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 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 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 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法国 通过中法《黄埔条约》,获取 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 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 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 定的全部特权,给中国造成了 灾难性的影响。这个条约也为 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 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 石,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 关税、领海的自主权。是对中国 主权的又一次严重的破坏,使英 国又获得了一系列侵略特权。 它为英国通过其驻华使领人员对 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施加影 响提供了条件,并使得英国资本 主义的侵略势力扩展到了华南、 长江流域和东北,更加靠近出 口货物的产地和进口货物的行 销地,从而更加有利于其向中 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的原料, 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破 坏。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屈辱史伴随着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下面列举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重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1895年4月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条约名称及签订时间主要内容 ①赔款 2100 万银元。 《中英南京条约》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 ( 1842 年) 商口岸派驻领事。 ④关税由双方共同协定。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①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 《中英虎门条约》 ②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 1843 年) 《中美望厦条约》 除取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各种特权外,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协定的规定;还规定美舰可以出入通商口岸,美国可以在通商 ( 1844 年) 口岸建立教堂。 《中法黄埔条约》除取得英、美两国条约中规定的权益外,还规定有人触犯法国在通( 1844 年)商口岸的教堂,清朝地方官要“严拘重惩”。 《中俄爱珲条约》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还( 1858 年)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沙俄取得陆路通商和沿海口岸通商的权利,还取得在通商口岸停泊( 1858 年)军舰、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中美、中英、中法②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③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天津条约》 ④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 ( 1858 年)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⑥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二百万两,赔偿英商损失白银二百万两。 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 1860 年)③割九龙尖沙嘴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800 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 1860 年)土给沙俄。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让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沙俄。 ( 1864 年) 《北京专条》 清政府付给日本白银五十万两,作为日军撤出台湾的条件。 (1874 年) 《中英烟台条约》( 1876 年)①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广东北海为通商口岸。 ②洋货在“租界”免收厘金,运往内地免收内地税。

近代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公布(1843年) ——1843年,清朝代表耆英与英国璞鼎查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 该章程共15款,主要内容有:(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破坏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2)通商口岸准许停泊一般英国“官船”。(3)议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中英《虎门条约》 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 1.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3.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 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 5.条约中关于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后又被英方曲解为设置“租界”的法律依据。 《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可在五口租地建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海关税率值百抽五。(注:五口通商章程签于1843年7月,但后来是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 二、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除割地赔款外《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的所有条款;扩大领事裁判权;美国兵船可在各港口自由航行;五口可租地建立教堂、医院。 三、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除割地赔款外《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所有特权及《望厦条约》所有特权;允许在五口建立教堂和坟地,还得由中国进行保护。 四、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五、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 六、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七、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 (2)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八、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docx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名称: 中英《南京条约》 基本情况: 签订时间: 1842年 8月 29日 签订地点: 中国南京 签订国: 中国清政府与英国 意义: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项目: 内容: ① 影响: 主 赔款 1、中国赔偿 2100 万银元 1、开创恶例,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要 割地 2、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1、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被破坏 内 开 放 3、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 1、加速了英国的入侵。 2、冲击中国自给自足经济 通 商 形态。 容 口 岸 3、打开了中国的思想封闭。 4、标志着闭关政策的结束。 : 5、加速中国近代化步伐。 协 定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 1、中国关税主权完整被破坏。 2、清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关 税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英国控制中国经济。 影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从此各国侵响: 略者接踵而至,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者的破坏,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 ①条约内容: 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 ②通商口岸名称: 方法 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 方法 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国 意义: 主 要 内 容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3 年 7 月 22 日和 1843 年 10 月 8 日(既签订《南京条约》后第二年) 中国清政府与英国 (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内容: 影响: 1、中国司法主权被破坏。 。 1、成为以后各国窃夺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 2、还使英国享有在美国与法国在中国通过条约取得的特权。 房屋和永久居住特权。 1、租界建立 条约名称: 中美《望厦条约》 基本情况: 签订时间: 1844 年 7月 3日 签订国: 中国清政府与美国 意义: 1、使资本主义扩大在华特权,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宗教成为重要侵略手段。 主要内容: 1、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通商港口“巡查贸易” 。 3、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3.英国取得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 2.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1.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