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经济发展

北京市经济发展

北京市经济发展
北京市经济发展

一、北京市经济发展概况

(一)北京市整体经济发展概况——地区GDP

1、2005年,北京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44969元(折合5457美元),比上年增长8.1%是2000年的1.9倍。

2、“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7%和12.3%

图2-1:2000-200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资料来源: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2005年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比2000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3.8%,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6.4%,提高1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 : 32.7 : 64.8

变化为2005年的1.4 : 30.9 : 67.7。

图2-2:2005年与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北京市2006年第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1.6亿元,增长13.3%,

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高于全年9%的预期水平。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例为

0.7 : 27.8 : 71.5。

(以上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增长方式继续转变,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商业发展的市场基础良好。

(二)北京市整体经济发展概况——零售商品总额

1、2005年,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现增长10.8%。

2、2006年1-5月,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增幅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三)北京市整体经济发展概况——可支配收入

1、2005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53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9%,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十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递增10.4%,高于“九五”时期3.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比2000年降低4.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2.7平方米。

2、2005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60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6.7%,20%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增长 5.3%。“十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递增9.9%,高于“九五”时期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8%,比2000年下降3.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8平方米。

(资料来源: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2006年1-5月,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2%,实际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7005元,增长22.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增幅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分别增长8.2%和7.9%,增幅同比分别回落3.7个和3.9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四)经济发展情况对本项目的影响——从全北京市来看

1、市场基础良好:“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5 : 32.7 : 64.8变化为2005年的1.4 : 30.9 : 67.7。

2、消费表现喜人:“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8%,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62.9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1.7倍。

3、发展前景看好:“十五”期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递增10.4%,高于“九五”期间3.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比2000年降低4.5个百分点。

4、消费潜力巨大:至2005年末,北京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8315.8亿元。

5、公交不断发展:至2005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线路达到622条,运营里程19121公里,比2000年末增长22%。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14公里,比2000年末增加60公里。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53.3亿人次(不含出租车),比2000年增长31%

6、私车发展迅速:至2005年末,全市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5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8.7%;其中轿车9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3.5%;分别比2000年末增长2.1倍和3.1倍。

二、北京市商业发展现状

(一)北京市整体商业供应情况——商业地产

1、北京商业地产投资热不断升温,北京市商业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集中供应的高峰期。

2、商业街和专业市场调整改造步伐加快,定位清晰准确,经营特色初步显现。多个专业经营商业区脱颖而出,形成个性鲜明的特色商业街、酒吧街、餐饮街、电子街、茶叶街等。大型现代化商厦,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星罗棋布,体现出北京商业格局逐渐走向成熟,行业结构日见合理,让广大投资者在必要与补充之间取得平衡,而消费者更可以从中增加选择的余地。

3、北京市商业物业市场供应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现代化大型购物中心、中档、高档综合性商场、大型、中型、小型超级市场、不同业态之专业市场等到各种中、小型专业店、专业店都有不同程度的供应和需求。大型商场的数量增长有限,但所占面积比重相对较大。相对而言,小型商业场所和中、小型店铺的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年租赁成交量较大,对商业物业的供应、需求增长较大。

4、截止到2005年11月,北京市商业地产总供应量约为1,267万平方米,并且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还将新增300-400万平方米左右的供应量。如果按此增长速度计算,届时静态总量将基本满足北京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但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北京市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整体饱和。(资料来源:伟业顾问)

(二)北京市整体商业供应情况——环路比较

总得来看,北京各环线之间是以二环发展最好,三四环相对比较成熟,五环以外发展势头迅猛。

同一环线之间,则是东部和北部优于西部和南部,东部和北部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与完善,项目众多,竞争也相对激烈。

图2-4:截止2005年11月北京市各环线商业地产数量比较

图2-5:截止2005年11月北京市各环线商业地产体量比较(资料来源:伟业顾问,分析项目体量在5000平米以上建筑面积)

(三)北京市商业业态结构现状——行业比例

按行业划分,北京市对商业物业的消费集中在超市连锁业、餐饮服务业、服装服饰业等行业,具体市场状况如下表所示。

(四)北京市各主要商圈发展现状——商圈分布

图2-6:北京市各主要商圈分布图

(五)北京市各主要商圈发展现状——商圈发展情况

总的来看,二环内市中心地区发展最好,长安街沿线和前三门大街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东部发展迅猛,新兴项目较多,正在形成更多的商圈,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升。

北部由于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亚奥商圈发展潜力很大,正在发展成更大规模。

西部商业影响力依然较小,但有开发大型项目的空间,形成成熟的商圈还有待时日。

南部由于政府发展南城为大型居住区的政策引导,发展速度也较快,但还不够成熟。

(六)北京市各主要商圈竞争性评估——商圈比较

1、随着金宝街的建设和“银街”的改造,大面积商铺将被推出,王府井商圈更趋成熟,这必然加强了二环路内良好的商业氛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二环路内的商业发展已经趋于成熟,这么多项目的兴建,也使二环路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以西单商圈和王府井商圈竞争最为明显,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商圈。

2、赛特、CBD、燕莎、三里屯、朝阳门等商圈主要吸引的是东部居民,而且其档次定位趋同,都是以高收入消费人群为主,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其商业规模还不是很大,而市场需求量大,发展情况良好。而在东部定位略微偏低的商业项目还不多,有待于大力开发。

3、宣武门、崇文门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定位于中、高档之间的商圈,吸引了时尚的收入中上等的中青年人群,由于错位经营,发展形势很好,竞争激烈程度也较差。

4、望京、通州新华大街、亚奥、世纪金源、马连道、木樨园、玉泉营、方庄等商圈在北京四周的出现和发展截断了市中心商圈的一些客流量,其吸引力在不断提升,其便宜的成本、交通的便利和停车位的供应是它们的优势,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在未来会对市中心商圈形成有力的竞争。

5、地处市中心和周边新兴商圈之间的各传统商圈,如:前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公主坟、安贞等商圈,受到内外商圈的夹击,在走下坡路。只有西直门商圈随着西环广场的建设以及西部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商圈与其竞争,其影响力可能会有所恢复。

三、北京市商业发展趋势

(一)北京市各主要行政区域商业吸引力评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增长率

(二)北京市主要商圈发展趋势及竞争性评估——商圈趋势分析

1、随着道路的建设、公交的发展、汽车的增长,居民出行会更加便捷,使位于三至五环线的商圈的价格优势、规模优势和停车优势等会进一步显示出来,商业有继续向外扩展的趋势。望京、通州新华大街、亚奥、世纪金源、马连道、木樨园、玉泉营、方庄等商圈会越来越有竞争力,同时它们更应注意停车位的供应及停车费的减少以增强其优势,同时由于地价相对便宜、可开发空间大,在配套设施上应该更完善、更加人性化。

2、西单商圈、王府井、赛特、CBD、燕莎、三里屯、朝阳门等商圈的影响

力会继续保持领先,但是客流量会减少,尤其是对于有车族,而这部分人恰恰是有一定收入基础的人群。这些商圈有向特色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地处市中心和周边新兴商圈之间的各传统商圈,如:前门、阜成门、东直门、公主坟、安贞等商圈,如不转变经营策略,产生出新的吸引点,就会继续走下坡路,甚至有可能出去商圈的消失。

4、定位于时尚中青年人群、同时引入休闲娱乐项目的商圈,如宣武门、崇文门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但在配套设施、服务方面应有所加强,以保持其竞争力,减少来自新兴商圈的冲击。今后类似商业项目会不断增多,竞争也会渐渐变得激烈,应注意位置的分散。

5、在商业中心内引入休闲娱乐业态是大型商业中心的发展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中心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选择这种商业中心也会成为消费者的习惯。

四、政府宏观政策因素

(一)政府宏观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2005年以新老“国八条”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已经产生效果。

1、房地产市场整体上来说,进入了“观望期”。

2、房地产价格走势上,地区差异很大。北京市房价有快速增长的趋势。

3、房地产商场供应结构不合理状况依然没有改善,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减有所加快。

针对2006年房地产商场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2006年5月,国务院又推出了“国六条”,据此,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与2005年政策相比,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很明确地针对导致房价攀升的房地产投机行为和不合理供给结构,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效果会更趋理想。

(二)政府宏观政策对商业的影响

1、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整体市场运行良好,各项指标更趋合理。

2、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但对流通业给予了重点支持。

3、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文化娱乐和服务的支出比重加大。

4、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市场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境外零售巨头大举进入,国内零售企业积极应战。

以沃尔玛为例,2005年完成了在中国开设53家店的计划。

国内企业连锁经营加速,突出其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以王府井为例,2005年在中国开设的分店达到14家。

(三)政府宏观政策对娱乐业的影响

1、歌舞厅娱乐场所发展迅速

-2004年,各类歌舞娱乐场所的增加值占文化娱乐业总增加值的48.7%,已经成为文化娱乐业的主要产业形态。

(资料来源:《2005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监管力度加强,经营将更加规范

-新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执行;

-“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

-“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在娱乐场所出入口和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和监控设备。”

-未成年人不能再去K歌

-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3、大众化、家庭化娱乐将得到鼓励

-加强大众文化娱乐场所的概念。加强对于公款消费、非法内容的监控。

4、硬件设施要求更严格

-对治安、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更加重视。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2020年(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发展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 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管委会办公室发布时间:2009-03-20 编制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2006年3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 6 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 6 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6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 位得到提升 7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7 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7 五、“十五”期间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结8 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8 一、发展机遇与挑战8 二、面临形势与问题10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发展思路11 第二节战略目标11 一、总体目标11 二、具体目标12 第三部分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13 第一节突出一个目标:全面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3 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14 二、做强做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14 三、培育壮大汽车产业15 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 15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5 第二节实现二种提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6 一、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16 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业”建设17 2、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强“三园”建设17 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突出“三带”建设 17 4、面向综合产业新城,推进“三中心”建设18 二、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8

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18 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19 3、推进水资源利用与开发20 4、有序完善城市环境20 5、加速发展信息化21 第三节实施三大战略:引入各类创新要素,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22 一、创新发展战略22 1、发挥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22 2、积极引导机制创新,安排落实产业创新工程22 3、建设人力资源高地,将创新发展引向深入23 二、产业融合战略24 1、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24 2、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大产业、大品牌24 3、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5 三、区域发展战略25 1、加强与中关村的互动发展25 2、推进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 25 3、发挥京津冀产业战略节点的引领作用26

第一季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11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9日 “十二五”开局首季本市深入调结构转方式初见成效 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情况下,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结构、促创新、稳运行、惠民生,“十二五”开局首季,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领域调控初见成效,部分领域好于预期,“十二五”重大任务开局良好,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运行平稳有序,调结构、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4%、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8.9%,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的低位。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本市始终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见,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结构与首都功能定位相一致,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批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项目加快落地。一季度,本市下决心完成首钢主流程停产,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工业增加值仍增长8.6%,与前两年平均速度持平。与此同时,加快引进和落地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项目,为本市产业升级和调整积蓄了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项目纷纷落户本市。中国动漫游戏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启动。国家时尚创意中心项目落户通州。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投入运营。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艺术品拍卖持续火爆,北京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艺术品市场。 新兴业态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迅速,骨干企业超过30家,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优势,与数字出版、视频搜索、云计算、数字内容、新媒体等融合互促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网上消费已逐渐成为新兴消费时尚。 二、坚持有保有压调控方向,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的发展靠什么

我国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这是已被世界所公认、被世界经济发展所证明、被理论界所肯定的事实。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在这三驾马车上施力和侧重是不同的,这三驾马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口主要是净出口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突破50%以后,逐年提升,一直在60%以上,2008年由于后几个月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达到约58.5%,但是外贸依存度过大带来的负作用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急剧下滑而暴露无疑,面对持续的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严峻局面,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推动措施,主要靠哪驾马车来“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们当前更加关注的课题。有人主张主要靠消费,有人主张靠投资。根据我的分析,应该在逐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最理想的是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外贸依存度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短期内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坚持不懈地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来最终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坚定信心,使危机成为这一特殊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驾马车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使人又一次更加地清醒地感受到蝴蝶效应。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紧接着第三大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大摩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因财务困境,美联储不得不拿850亿美元资金救助,华盛顿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的储蓄银行,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随之不长时间就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建国6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基本经验(同名12991)

建国6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基本经验 【原文出处】现代经济探讨 【原刊地名】南京 【原刊期号】20099 【原刊页号】8~11 【分类号】F107 【分类名】区域与城市经济 【复印期号】201002 【英文标题】Evolution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Strategy for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国六十年来统筹兼顾方法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9CKS008)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兼顾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0450137)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小军 【作者简介】杨小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博士后,武汉430079,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湘潭411105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史轨迹,将为我们统筹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摘要题】区域经济60年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

【正文】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382(2009)09-0008-0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它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60年来,党和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提出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当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迈进的时候,回顾和总结这些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统筹好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近30年时间里,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制定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即把生产力落后的内地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通过生产力的均衡布局,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追求地区的同步发展和自成体系。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均衡布局、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原因决定的。从主观的角度看,建国后,我国曾经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是均衡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均衡布局生产力,减少甚至消灭区域差异,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上以“平衡论”、“同步富裕论”作为指导思想。从客观的角度看,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应付战争的威胁,毛泽东强调要把建设重点放在战略后方的大西南、大西北地区。因此,我国从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国防安全的考虑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强调内地“三线”建设,希望能够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差距,使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实施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大量投入内地。在“一五”时期,主要是围绕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和694个投资限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前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项目中,4/5在西部,694个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单位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68%。①二是强调建立区域独立的工业体系。1958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协作区工作的文件,决定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7个经济协作区,并要求各协作区根据工业和资源等条件,尽快建立大型工业骨干和经济中心,形成若干个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经济区域。三是转向以备战为中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轨道。196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加速全国和各省市战略后方建设的决策,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经济建设的投资重点为三线地区,工业建设要大分散、小集中,工厂布点要“靠山、分散隐蔽”(安士伟,2004)。 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工业布局快速地向西推进,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区域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占全国的份额都有所上升,地区的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在内地建立起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工业布局的整体平衡,客观上也加快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袁继富,1998):一是这种发展战略没有把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它是通过抑制东部区域、沿海区域的发展,而强化内地区域的发展,实际上所追求的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二是这种发展战略过分强调区域平衡,以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来推动区域间的生产力布局调整,忽视了经济发展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效率原则,使沿海地区既有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最全版

(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都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都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都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在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都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都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都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都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都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都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都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都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都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在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都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都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都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都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都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都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都市场。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2020年(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展战略)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均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均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于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均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均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均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均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均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均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均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均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均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于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均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于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均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均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均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均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均市场。其中,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吸引大企业来此建立以北京为市场的产品生产基地,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一、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近年来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极端天气、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水资源的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许多地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峻威胁。在2010年的金融、环境与发展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效率副主任白泉给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全球气候上升2~3?C,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产量将减少五分之一,部分河流平均径流量将下降2%~10%,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将出现经济衰退。”因此,环境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2.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制约 根据现实和长期国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以“高碳经济”发展为主,主要原因有五点。 首先,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目前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污染排放也快速增长。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还需要依赖经济增长,财富增加和人均收入的提升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所以从中国自身来看,只有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才可能实现碳排放量增速变缓,所以目前中国不能完全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而发展低碳经济。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变任务艰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同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相比,煤炭占到将近70%的比例,而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单位热量燃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比石油和天然气分别高出36%和61%。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第三,产业结构矛盾突出,重工业比重持续增加。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重工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低能耗的服务业和农业所占比重偏低。而在重工业中,污染密集产业又占有绝对地位,这就意味着我国能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由于能源结构的刚性,“以煤为主”不可再生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我国在相当一个长时期里,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还是在生产领域。 第四,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到近二分之一,这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也使得中国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的增加。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出口高碳高能耗的加工产品,承担了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的全部排放,成为了帮助发达国家降低排放的牺牲者。 第五,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低碳投资缺口大。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科技的支持。然而,我国从事低碳产业的时间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又由于能源技术涉及内在的战略利益,发达国家往往用技术控制市场、资源以保持其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这些都使技术转让极具政治敏感性。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交融时期,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也使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在资金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与欧美等国相比,拥有高储蓄和巨额外汇储备可用于新产业的发展。其次,中国的经济模式正在发生变化,高能耗产业对低碳发展的需求强烈,如果能找到低碳增长的道路,减少对低成本制造业的依赖,中国经济会变得更加强大。最后,我国林业生物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森林具有吸收固定温室气体的能力。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1.制度约束 信息时代让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低碳经济时代更将使各国关系得到全方位加深。气候变暖的危害波及全球,由于当今世界缺少一个跨越主权界限的有效的世界性政府的存在,使得在防范气候变暖时避免不了“公有地悲剧”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不愿采取行动,因为温室气体减排会影响现有的经济增速,从而降低生活水平和就业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正处于摆脱贫苦和发展经济的关键历史时期,更无法以停滞经济发展为代价来参与保护环境。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发达国家应首先承担起减排温室气体的责任,首先因为发达国家历史排放值高,因此对今天环境的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发达,承担责任的能力更强,减排的可能性也更大,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发达国家理应首先迈出第一步。 2.技术转让 目前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平息的条件下,每个国家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各种生产要素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互补,未来发展中国家和欧美等发达国家联合发展是必然选择。在全球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为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承受着大量的转移排放,所以发达国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陈南西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方案。本文针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深入探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实现低碳经济,从而探寻适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合作;政策;激励 陈南西: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8 ··

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 3

[收稿日期] 2004-09-17 [作者简介] 肖金成(1955—),男,河北邯郸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张景秋(1967— ),女,甘肃兰州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教学与科研。 3 本文是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布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肖金成、王小广、杨小兵、汪阳红、孙久文、张景秋、孟延春、郑国等。 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 3 肖金成1 ,张景秋 2 (1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36;2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 紧密结合新时期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从战略高度审视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 产业布局问题,力求从北京市城市定位的特殊要求出发,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就业和环境要求,提出产业布局合理化、科学化的规划建议。通过研究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方向、重点进行重新认识,为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提供参考性依据。[关键词] 城市发展;首都经济;产业布局[中图分类号] F 2991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917(2005)022*******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性大都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这既是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条件,也使北京面临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压力。在一个国际化程度更高、市场化程度更深、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迅速提升北京城市在国际、国内和大区域范围内的持久的竞争力是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1 首都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北京城市发展以及首都经济建设伴随着城市性质和功能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由解放前以商业为主的消费性城市向解放后以发展工业为主的生产性城市转变;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形成北京市工业布局基本框架的重要时期,北京市目前的一些特大型企业如首钢和燕山石化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不断集聚,工业布局开始进行空间上的调整;90年代随着各类开发区在空间上的拓展,工业布局逐步在郊区县展开,中心城区工业加大了搬迁改造的力度,第三产业则在中心城区加速发展,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存的格局。111 产业布局现状11111 第三产业在中心城区快速发展和升级 随着北京市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6114%,比1990年的3819%提高了2215个百分点。与此相应,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布局也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向外推进,目前正在向三环、四环线扩展。与此同时,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倾向更加明显。11112 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区七园”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经历了“试验区”———“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七园”的演变历程,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海淀园为主体,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和健翔科技园相呼应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格局,这些科技园区主要分布在四环周围和通往八达岭高速路的周边区域。11113 制造业加快向东部、东南部聚集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北京市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北京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1713亿元,对全市G 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12%。工业结构长期以来电子信息一枝独秀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变,已 2005年6月 第3卷第2期总8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Jun.2005 V ol.3N o.2Sum N o.8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既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达到富强的目标;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高尚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文明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三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实现富强,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实现民主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民主,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社会条件;实现文明,既为物质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条件。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多选)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 (三)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多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新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指: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3年第27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多选题)。第三步,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由落后变为先进所拟定的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目标和对策。它一般含有社会发展的某些内容,又常称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通常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制定战略的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要考虑本国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的历史和现状,并明确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指导原则。 ②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拟实现的综合的、概括的总体目标和在某些方面比较具体的目标。 ③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战略重点、实施步骤、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经济发展战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可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层次或较小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上一层次或较大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性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一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本国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各种基本情况出发,使战略目标的确定,发展途径的选择符合客观条件、立足本国实际。国情的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资源条件。主要有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等条件。 (2)人口状况。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数量、素质、构成、就业等方面。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具体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人口价值具有两重性,在决策时,要把人口现状与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状况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3)经济条件。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科技教育等情况。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大小的重要表现,也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 (4)经济社会结构。主要有社会经济成分、管理体制、政治制度等状况。这些因素中,有的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方向,有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有的起制约作用等。因此,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当综合考虑。 (5)科技发展水平。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科技发展给未来带来的潜在影响,并据此估价和调整其他领域的发展政策。 2、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要善于学习和总结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二)各行业的概况 ①工业 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工业立市"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冶金、机械、轻纺、化工、电子、建材、医药、食品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5余家。主要产品有重型汽车、机床、大型压力机、实验机、洗衣机、电视机、电子衡器等4000余种。 ②农业 济南市有乡村人口357.8万人,耕地总资源356.8千公顷。济南市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2002年,蔬菜总产量633.7万吨,奶类总产量10.1万吨,禽蛋总产量45.1万吨,肉类总产量35.3万吨。其中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泰山小白梨、大货山楂、历城红玉杏、黄河鲤鱼、平阴玫瑰等以其品优质良而驰名中外,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金融 2002年济南市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66.25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446.5亿元,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额293.6亿元,餐饮零售额61.3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91.6亿元。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15975230.html,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作者:朱杰 来源:《商情》2009年第14期 [摘要]跨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并且经济增长表现良好,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又将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初期阶段表现为“横向型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地,最大化的全方位追求“量”的扩张;中期阶段表现为“纵向型经济”以竞争市场为目的,重量形出击,不断完善、创新技术来深化市场需求;后期阶段表现为“纵横交错型经济”这时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少数企业的垄断形经济,既追求“量”的扩张又讲究“质”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的理论基础。它深刻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经济工作 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和精辟的阐述。正 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 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瓦解”,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已大大加强,新体制的基本构架已大体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第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得到确定并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和发展。第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添了新内容。第五,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机制和手段正日趋成熟和完善。第六,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实施。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行政指令性、计划纵向分配资源的方式 已基本上向多家竞争、市场横向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实现了由凭票供应、商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品种繁多、产品丰富的买方市场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向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经济转变;经济运行由以“短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约束型向以市场需求约束为主并与资源约 束相结合的类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国民经济由大起大落转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