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方案

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方案

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方案
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方案

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

一、项目摘要

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渗透和运用到制造业中,并使二者有机融合,融为一体,实现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目的。制造业信息化涉及到制造业企业从产品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维护服务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将对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沈阳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将在“九五”CAD应用工程和863/CIMS应用工程的基础上,在“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方针指导下,根据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来实施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以下简称“信息化工程建设”)。本项目将以加强战略与对策研究,营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以CAD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和以CIMS为代表的集成技术,逐步形成以应用、服务为特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市制造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包括:(1)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营造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2)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大力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3)建设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特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内容的实施,使信息技术在我市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并实现从单点技术应用到产业链和企业群整体发展的

跨越、从企业内部集成到企业间信息共享和外部资源优化配置的跨越、从以技术推进为主到服务体系和市场环境全面推进的跨越,探索出一条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根据“国家引导、地方扶持、企业为主”的原则,其中,本项目的实施,将企业投入为主,企业投入4.5亿元,地方政府投入3000万元,申请国家经费支持1500万元。建议将本项目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重大专项的项目之一,今年启动,两年内完成。

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2.1 意义

2.1.1 本项目在沈阳的实施,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沈阳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兴建的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是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因此,在沈阳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对于加快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正如朱总理来辽宁、沈阳视察时指出的“搞好国有企业,全国看辽宁,辽宁看沈阳”,这一方面说明国家对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也说明,沈阳制造业信息化在全国的典型代表意义。

2.1.2 本项目在沈阳的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沈阳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成套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基础。目前,国有企业经过近三年的改革与脱困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7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60户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30户重点企业集团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5.7%和72.7%,并正在步入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高新技术注

入,以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占全市工业企业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本项目在沈阳的实施,对于提高全市制造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巩固和深化三年来国企改革的成果,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1.3 本项目在沈阳的实施,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带动作用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工业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交通、贸易和服务等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在我国省会城市中连续5年实现货币回笼量全国第一,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带动作用。特别是以沈阳为中心方圆150公里内,集中了8座工业城市,形成了工业城市群体,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多见的。因此,在沈阳市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不仅会推进沈阳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会带动周边地区和城市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为辽宁乃至全国制造业信息建设提供范例。

2.1.4 本项目在沈阳的实施,是迎接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

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为我国制造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企业面临全球一体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承受极大的竞争压力。而我国的制造业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竞争力较弱;在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的领域中,随着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我国的传统优势正逐步丧失。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而发达国家今后15年制造业的发展将会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因此,我市要紧紧抓住国家“十五”期间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有利机遇,用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在新的国际经济分工中抢占一席之地,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2.1.5 本项目在沈阳的实施,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整个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为了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缩小或消除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必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企业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全过程,实现由在企业内部单元技术应用到产业链及企业群体发展的跨越,由企业内部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及外部环境优化配置的跨越,由以技术层面推进为主到服务体系及市场环境全面推进的跨越,进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我市制造业跨越式的发展。

2.2 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已有上百家制造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其中,政府重点支持的信息化示范企业达到50家,沈阳鼓风机厂、沈阳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制造业企业实施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程,使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然而,从我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潜力看,从沈阳区域中心城市的牵动影响和示范作用看,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我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工程总体上还处于信息化单项技术的应用阶段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应用阶段,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以及对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程度不够,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尚不完善,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在我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2.1 信息化工程建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市总计有中小企业6万多家,其中80%为制造企业,全市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

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提供的就业人数占全市的70%以上,为沈阳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水平相对较低,面对知识的经济的挑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沈阳市100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情况调查表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已经不适应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2.2.2 信息化工程建设是大中型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市有大中型企业70多家,通过“八五”、“九五”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我们调查的50家大中型企业中有32家企业(占64%)计划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提

高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19家企业(占38%)计划购入各种加工设备,其中以数控设备为主;27家企业(占54%)计划使用现代管理软件;32家企业(占64%)寻求协作设计与制造伙伴;33家企业(占66%)在对外服务和引进人才方面有需求;29家企业(占58%)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需要进行咨询,重点解决在产品设计方面、产品工艺设计方面、产品数据管理方面、企业管理方面及网络化方面的需求。

在沈阳市大中型企业中,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已经应用了一些单项的信息技术,但普遍缺少集成性和系统性,需要加强CAD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等技术的集成,系统地、集成地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企业的设计、管理能力。因此,为适应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巩固我市制造业的传统地位,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是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2.3 信息化工程建设是加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沈阳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兴建的装备制造工业城市,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共和国的重要装备部。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2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76户。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市装备制造领域中,并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对于沈阳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企业的数量、职工就业人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分别占44.96%、56.19%、52.82%、52.42%、52.96%;在全市排名前50名的企业中,装备制造企业的数量、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50%、68.93%和63.72%;同时,我市装备产品市场辐射能力强,输变电、数控机床、电站石化用泵、大型风机等主要装备产品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左右。

然而,四十年过去了,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

现了许多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位次后移,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在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注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沈阳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大力推进数字化设计、数控制造、企业现代管理、网络化及电子商务、异地设计制造、供应链和动态联盟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对于提高我市制造业创新能力,发挥沈阳制造业群体优势,促进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2.4 信息化工程建设是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实需要

“九五”期间,我市作为国家CAD应用工程的试点城市,建立了较完善的CAD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推广应用了一批CAD/CAE/CAM/PDM及CIMS技术,培训了40000多名信息技术人才,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服务体系基础。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形势下,原有的技术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必须拥有一支相适应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队伍。因此,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在整合、调整CAD/CIMS咨询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培育并形成一批新型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支持,构建起具有沈阳特色的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的创新模式。

2.2.5 信息化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需要

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

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措施。

⑴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信息化工程,制定鼓励制造业信息化研发和推广应用的相关政策,营造信息化工程建设宽松的政策法规环境,形成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政策绿色通道。

⑵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实施信息化工程,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进而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投入创造环境和条件。

⑶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实施信息化工程,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国外信息领域的技术、人才和管理资源,推动企业与国外同行开展合资合作,提高企业的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⑷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施信息化工程,将进一步推动科技、经济、计划、金融等部门研究并落实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营造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项目的基础条件

3.1 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较高,为实施本项目奠定了基础

制造业是沈阳工业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加强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改造和提升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特别在“八五”、“九五”期间,通过开展CAD应用工程和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也促进了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我市有沈阳鼓风机厂、

沈阳变压器厂、沈阳高压成套开关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六家国家级CIMS 试点企业,30家 CAD应用工程示范单位,100家CAD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单位。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我市推广应用了国内外优秀CAD软件1300多套,使30家示范单位CAD普及率和覆盖率达到了97.2%和94.1%,其中,工程设计单位普及率和覆盖率均为100%,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的目标。另据100家重点企业抽样调查,在机械制造行业,CAD应用普及率平均达到了89.9%,覆盖率平均达到了84.8%;开发了东大Seas图档管理系统、电工产品设计与分析软件、阀门CAD、变压器优化设计软件等专业CAD应用软件152套;培训了研究开发、普及应用和管理咨询等各类CAD人才40571人次。为“十五”期间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科技部确定沈阳市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为实施本项目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2000年4月19日,科技部将沈阳确定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以下简称“试点城市”),2001年1月21日,又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作为全国29个重大专项之一正式启动实施。围绕着“试点城市”和“示范工程”工作任务,我市加大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力度,其中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作为“示范工程”的重大专项,已于2002年2月8日正式启动实施。沈阳市装备制造企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为指导,以提升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水平、加工制造水平和系统管理水平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重点任务是:围绕机器人、燃气动力、机床、电力等九大装备制造产业,择优选择12户试点企业,

重点推广应用四大信息技术,建立起企业信息化咨询中介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示范经验在20户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推广应用,带动50家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工作,推动百家装备制造企业实施“上网”工程。总体目标是:推广应用一批信息技术软件;攻克一批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并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基本建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IT咨询中介服务体系;装备制造企业初步实现设计数字化、制造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和资源集约化,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国际水平。上述这些内容的实施,为我市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作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3.3 “九五”CAD应用工程的开展,为实施本项目积累了经验和做法

“九五”期间,我市作为全国CAD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实施CAD应用工程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实施CAD应用工程中,实践和探索了一些新的做法,积累了经验。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一是加强领导,科学组织,是做好CAD应用工程工作的前提;二是加强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是搞好CAD应用工程的基础;三是遵循市场规律,结合企业需求,是CAD 应用工程深入开展的关键;四是制定政策,强化投入,是CAD应用工程顺利开展的保证。同时,围绕着CAD应用工程的实施,我市组建了网络化、动态联盟的CAD咨询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沈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以18名专家和东北大学等6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的,以清华同方、华中理工大学、美国AUTODESK等16家软件厂商为动态联盟的CAD咨询服务体系。在推广应用CAD技术工作中,我们始终强调企业是CAD应用的主体,树立企业说好才算好的推广应用标准;在为企业开展CAD应用咨询服务工作中,我们还坚持“三保”方针(保质量、保售后服务、保版本升级),让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决定取舍,以维护企业的利益。上述的工作实践,为本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4 沈阳市信息化科技力量雄厚,为实施本项目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目前,我市共有高等院校22所,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132家,各级各类科研人员58万,两院院士22人,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四位。特别是在制造业,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国家自动化工程中心、国家高档数控工程中心、国家软件工程中心、国家传感元器件工程中心等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工程化中心建在沈阳,机床、变压器、鼓风机、电机、水泵、阀门等10个国家级行业研究所或技术检测中心也设在我市。在上述的人员和机构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直接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推出了一批成熟适用的信息技术,为我市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3.5 全市上下大力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氛围已经形成,具备了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良好环境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为此,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高度重视,并把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全市经济发展与振兴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市第十次党代会指出,“要在未来的五年中,抓住国家实施“示范工程”项目的有利机遇,来大力加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2000年10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审议通过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方案》,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制造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2001年8月24日,市政协听取审议了“试点城市”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作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市政府常务会议也强调指出,“要搞好“示范工程”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力争在制造业信息化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四大班子的高度重

视下,市科委、计委、经委等有关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落实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市机械局等行业深化改革,资产重组,组建了沈阳机电装备制造集团,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机械行业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全市上下共有百余家企业参加了“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工作,形成了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氛围。

四、项目攻关总体目标、考核指标及计划安排

4.1 总体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争取到2003年,营造一个有利于制造业信息化的政策法规、投融资、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广应用一批信息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应用软件;建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抓好一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试点;探索一条以信息化带动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全面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加速区域经济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推进沈阳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4.2 考核指标

●选择150家示范企业和装备制造产业进行信息化应用示范,其中,中

小型企业130家,大中型企业20家。形成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示范体系。

●130家企业推广应用信息化单元技术,20家示范企业推广应用

CAX/PDM、PDM/ERP、CIMS等信息化集成技术。

●在装备制造业开展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示范,发挥群体优势,促进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形成。

●示范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新产品

贡献率达到30%。

●开发5类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专业应用软件。

●发展10家以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形成制造业信

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培训各类人员5万人次。

●提出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对策,总结区域性示范和企业应

用的典型案例。

4.3 计划安排

本项目计划在2002年-2003年二年时间内完成,

1.2002年度

(1)组建项目组织实施体系

成立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

成立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

成立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

(2)开展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战略与对策研究

(3)启动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

(4)选择150家制造业示范企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

(5)推广应用CAX、PDM、ERP等信息化共性技术

(6)开发5类专业软件

(7)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

(8)完成立项企业的中期检查

2.2003年度

(1)全面完成战略研究、应用示范、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任务

(2)安排第二批推广应用示范企业,形成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

(3)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

(4)项目总结和案例分析

五、主要研究内容、课题设置及承担单位选择方式

5.1 主要研究内容

5.1.1营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氛围,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开展

根据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部署和科技部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决定,结合“十五”制造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沈阳市经济发展及制造业信息化的客观需要。本项目将通过开展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战略与对策研究,指导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营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1、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针对我市目前尚没有一部完整的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政策法规的实际,我们将尽快研究制定加快制造业信息化的专项政策,以营造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绿色通道,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明确我市制造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的技术政策;(2)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信息化步伐的政策;(3)调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参与制造业信息化积极性的政策;(4)鼓励科研单位、企业深化改革,创办新型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政策;(5)鼓励企业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资合作工作,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政策。

2、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市将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1)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其中,科技投入比例由目前占销售额的1.39%左右,提高到3 %左右,使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投入的主体;(2)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和引导国家、省对沈阳的投入;(3)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实行制造业信息化金融信贷贴息补助;

(4)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投入。

3、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充分利用世界各国取得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是加快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WTO规则下,更加直接地享用国际市场给我们提供的各项优惠,也是实施本课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国际化。(1)我市将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国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资源,促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2)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注重消化吸收,加强二次开发和自主创新;(3)大力推动企业与国外同行开展合资合作,提高制造业信息化的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4)积极支持企业抓住入世机遇,加快信息化步伐,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4、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作为“十五”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全社会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越来越高。因此,我市将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营造制造业信息化的良好发展环境。(1)我市将进一步组织科技、经济、计划、财税、金融等部门,来落实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营造加快制造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2)全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3)制定鼓励性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步伐。

5.1.2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大力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1、利用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工作

充分发挥沈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东软集团等中介服务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软件公司和企业技术中心等作用,采取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社会化共性技术服务

平台,利用网络化的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在130家中小型示范企业中,开展CAD、制造装备数字化、企业资源管理(ERP)和网络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1) CAX、PDM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提高中小企业设计手段,缩短设计制造周期,本项目将在示范企业中,重点开展CAD、CAE、CAPP、CAM和PDM技术的推广应用。

●针对信息化基础较差的企业,以CAD应用为切入点,开展甩图板

工程,重点推广应用二维CAD技术,使CAD的应用率和覆盖率达

到85%以上。

●针对有一定CAD应用基础的企业,使企业CAD应用由二维向三维

深化,应用三维CAD、CAE技术,完成产品的三维数字化与参数化

建模、基于数字化样机的产品性能分析与仿真和装配过程仿真等。

●针对有工艺设计的企业,推广应用CAPP技术,实现工艺规程设计、

工艺卡片编制、工艺报表的生成、工装设计以及材料定额、工时

定额等工艺管理。

●针对有数控加工设备的企业,推广应用CAM技术实现产品数控加

工的自动编程与模拟。

●针对CAD技术应用较好,迫切需要进行产品数据管理的企业,

推广应用PDM技术,实现图文档管理、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程管理。

(2)制造装备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提高产品制造精度和质量,解决企业产品制造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问题,重点推广应用制造装备数字化技术

●推广应用数显和数控技术,如普通机床的数显、数控改造,数字

化仪表、数字化测试设备的应用等。

●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对企业的制造装备进行改造,如炉窑的微机监

控、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等。

(3)现代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本项目将在示范企业中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技术。

●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OA)技术,实现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

工作效率。

●在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示范企业中,分层次地做好MRPⅡ、ERP、

CRM、SCM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的管理。

(4)企业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提高制造业企业资源利用率,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参与电子商务,本项目将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网络技术。

●开展百家中小企业上网工程,建立企业级网站,参与电子商务,

促进企业的e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参与国际化

竞争。

●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Intranet),实现信息与资源

的共享。

2、以集成技术为支撑,深化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中,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CAD技术、ERP、CRM、SCM以及CIMS等技术的集成,以提升企业的设计与管理能力。应用生产工艺数字化和制造基础装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逐步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生产工艺数字化、制造基础装备数字化和在网络环境基础下的企业数字化。

(1)加强CAX与PDM技术的集成

在沈阳第一阀门厂、沈阳水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天发动机集团公司等6家企业中加强CAD、CAE、CAPP、CAM和PDM之间的集成,实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提高产品设计与制造的一次成功率,提升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2)加强PDM与ERP技术的集成

在沈阳气体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沈阳华丽能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加强PDM与ERP技术的集成,实现技术管理与企业人、财、物、信息等计算机全面综合管理。

(3)深化和完善CIMS技术的应用

在沈阳鼓风机有限公司、沈阳电机厂、沈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加强PDM、ERP、CRM、SCM集成,完善与深化CIMS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产品上市时间(T)更快、质量(Q)更好、成本(C)更低、服务(S)更好、环境(E)更优。

3、积极开展区域性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的重点支柱行业和特色产业,针对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将开发建设中国装备制造网,实现“制造资源网、制造协作网、制造商务网”三网合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虚拟网络。该网以沈阳现代装备研究设计中心为核心,以9个重点装备行业、50家示范企业为基础,同时面向国内外的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在此基础上,我市将充分发挥中国装备制造网的优势,使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各种制造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开展产品异地设计与制造,建立网上的供应链和企业动态联盟,参与电子商务。本项目将选择沈阳黎明航天发动机集团公司、沈阳昊诚电器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沈阳输变电集团等4家典型装备制造企业进行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的应用示范。通过区域性的企业间合作,提高我市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挥沈阳市制造业的群体优势,盘活存量,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5.1.3建设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1.整合信息化技术服务队伍,培育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产业

针对我市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实际需求,在沈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沈阳市CAD咨询服务中心、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辽

宁凯夫集团、东软软件集团等中介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软件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的基础上,整合和发展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队伍,培育以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为代表10个以上的多层次、互补的、区域性的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中心与系统集成公司,形成新型的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沈阳市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服务体系,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支持。以市场运作机制,与北京利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金蝶软件公司、北京艾克斯特自动化技术公司、辽宁凯夫集团、东软软件集团、美国EDS公司等国内外软件公司组成软件产品联盟,同时与我市沈阳现代装备研究设计中心、606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沈阳机电装备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单位组成信息化服务动态联盟,充分利用这些单位的软件产品和信息资源,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的服务,实现技术咨询服务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切实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2.发展新型技术服务模式

本项目将利用中国装备制造网、中国生产力信息网(PPNET)和沈阳市生产力中心网(SYPC),搭建制造业信息化的社会化技术服务平台,在网上开展产品智能设计计算、OA、CRM、中小企业ERP等方面的ASP 服务以及信息化技术咨询、网上培训等多方面的技术服务。利用网络技术,管理各种制造资源,包括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计资源、软件资源等,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制造业企业通过上述三个网,实现企业间的联合和协同,促进装备制造、化工和制药等行业的企业动态联盟的建立。

以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为核心,通过与软件企业联盟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企业技术中心的合作,建立一批共享实用的信息化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平台,建成模拟的CAD、CAE、CAPP、CAM、PDM、ERP、CRM等软件集成应用环境,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产品三维造型、产品性能分析、工业设计、

虚拟设计、集成反向工程、快速原型制造、数控加工、产品动画制作、产品电子样本制作、集成技术的培训与演示等。此外,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内容,负责管理维护企业软件系统,网络硬件维护支持、IT技术改造、IT服务分包等工作。通过网络整合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的社会化与网络化。

3.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人才战略

针对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制定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发展战略,并制定培训工作的规划、制度与培训标准。建设和完善沈阳市制造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东北大学计算机培训中心、沈阳先进制造技术培训中心、东软软件信息技术学院、北大青鸟(沈阳)培训中心等5个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联合我市具有信息化培训能力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技术中心或培训中心,建立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信息化普及培训和专业培训,特别是抓好不同层次的人员培训工作。一是对政府领导和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培训,使他们增强对信息化的认识,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带头人和负责人。二是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桥梁和纽带,主动自觉地组织实施信息化应用工程;三是对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应用与开发培训,培养一批既懂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才,同时培养一批具备二次开发能力的信息化技术高级人才队伍。到2003年培训各类人才5万人次。通过以上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全市要形成一支由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管理人员组成的信息化人才骨干队伍,为我市顺利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供人才保证。

5.1.4 开发信息化专业应用软件,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为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率,本项目将结合示范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应用软件,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

开发基于知识的阀门、水泵、变压器等专业产品设计软件,实现专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