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主要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主要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主要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主要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

题型一、单选题(1×20)二、判断题(1.5×10)三、名词解释(4×3个)

四、简答题(7×4个)五、计算题(两题,共10分)六、论述题(15分)

第一章引论

资源稀缺:是个相对也是个绝对的概念

1.相对是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的,清心寡欲就没有稀缺。

2.绝对是指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选择,选择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即满足需求————效用最大化

2.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即制造供给————利润最大化

3.为谁生产?(分配)即产品分配————福利最大化

以上构成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利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穷欲望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弹性

1、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5个)

1.商品自身的价格。P↑→Q ↓

2.消费者偏好:

3.消费者收入

正常商品:收入↑→需求↑

低档商品:收入↑→需求↓(注意:吉芬商品是低档商品中的生活必需品)

4、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替代品(substitutes):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PX↑→QY ↑互补品(complements):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必须一起使用的两种商品。PX↑→QY ↓

5.价格预期

需求曲线(线性、曲线)

需求定理(包括例外: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

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

商品的供给

1、供给量:指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

商品量。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技术水平

4、预期

5、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降价会引起被替代品供给增加。互补品降价会一起引起被互补品的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线性、曲线)

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的例外:1、劳动(向后弯曲)、2、孤品(垂线)、3、成本下降大于价格下降的商品。如某些只能以手工、单件生产的商品,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大规模生产。这是虽然价格下降,但由于成本降得更多,厂商愿意多供给(从左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同一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

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本身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需求量=供给量时的价格即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均衡价格的变化

因为:

供给向右,提高Q和降低P;供给向左,减少Q和提高P

需求向右,提高Q和提高P;需求向左,减少Q和降低P

由此可以推出:

需求供给同时向右移动,则Q一定增加,P不确定;

需求供给同时向左移动,则Q一定减少,P不确定;

需求向左,供给向右移,则P一定减少,Q不确定;

需求向右,供给向左移,则P一定增加,Q不确定。

弹性

两条需求曲线的不同反映弹性不一样。陡峭和平坦的区别。

需求的三种弹性: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Ed = —————————

价格变动的比率

公式中为什么有“负号”?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Q/?P 为负值,

所以为了便于比较,就在公司中加了一个负号,以使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取正值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指在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注意:尽管△Q 和△P 的绝对值都相等,但由于P 和Q 所取的基数值不同,两

种计算结果便不同。 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不相等。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的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E = 0完全无弹性;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如:急救药、盐)

是一条垂线。

E = ∞无限弹性;是一条平行线

E = 1 单位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E < 1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E > 1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奢侈品。 注:在经济分析中,如果各个坐标系中价格和需求量的单位分别相同,一般认为

相对陡峭的需求曲线较为缺乏弹性,而相对平坦的需求曲线较为有弹性。

注意区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二者不等!

线性的需求直线上,并不是所有点的弹性都相等,中点弹性=1;往上弹性大于

1;往下弹性小于1;和横轴相交弹性=0;和纵轴相交弹性为无穷。但是所有点

的斜率都相等。

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富有弹性,降价总收益增加;缺乏弹性,涨价总收益增加。

需求的收入弹性――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大多数商品,消费者收入增加一般会引起这些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所以收入

弹性为正值(正常商品);但是也有个别商品,收入增加反而导致这些商品需求

量减少,其收入弹性为负(低档商品)。

Em

分类(4种)(1) Em =1, 单位收入弹性商品

(2) 0 < Em <1,缺乏弹性, 如:正常商品中的必需品

(3)Em>1,富有弹性, 如:正常商品中的奢侈品(4)Em <0 低档商品

m m Q Q //??=

交叉价格弹性――X 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Y 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互补商品 Exy < 0,且Exy 的绝对值越大,互补性越强。

2)替代商品 Exy > 0,且Exy 越大,替代性越强。

3)当Exy=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

Exy

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是反应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供给弹性的类型(5种)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单位弹性

3.Es<1,供给缺乏弹性

4.Es=0,供给完全无弹性

5.Es =∞ ,供给完全有弹性

供给曲线的弹性规律

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纵轴相交,则 e s > 1;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横轴相交,则e s < 1;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原点相交,则e s =1。

第三章 效用论

效用—— 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特点:

1) 主观性:不存在客观评价标准、依据,纯粹是主观的心理体验。

2) 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衡量并可加总求和,其计量采用“效用单位”来表示。效用可正可负:正效用表示收益或舒适;负效用表示不适或痛苦。

序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是一个类似于香、臭、美、丑等概念,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更不能加总求和,只能以等级的大小或顺序的先后来表示满足欲望的程度,既偏好的大小。

总效用TU 与边际效用MU 的关系(图P73)

1、当MU > 0, TU ↑ ;

2、当MU

< 0, TU ↓ ;3、当MU = 0, TU

最高点,处于↑ 、↓的拐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

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

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

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

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

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

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的。

Y Y X X P P Q Q //??=

消费者均衡――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你的钱花的最值。

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λ---表示每一元钱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使花费在每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需求曲线的推导

由 MU / P = λ得MU = λP即商品效用与货币效用的交换

Q 增加――根据MU递减规律――MU减少――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P减少所以D向右下方倾斜即P和Q反向变动原因: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感受;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就越大;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低,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或RC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商品数量是递减的。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P1/P2

预算线的变动(四种情况)

消费者均衡图P91

成本既定,效用最大

U3既无切点又无交点,现有的收入水平无法实现U3上的购买组合;

U1有两个交点,可以实现购买组合,但效用水平低于U2,不是最大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调整到E点,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两线的斜率相等,有 MRS12=P1/P2 结论:

1、最大化的条件是两线相切,斜率相等

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

3、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因此,消费者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应该是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均衡条件)即MRS 12 =P1/P2

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需求曲线的推导(图P95)

注:需求曲线上每一个价格对应的需求

量均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需求

量。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需

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两种

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结论:

1. 任何商品:替代效应均与价格反向

变动

2. 收入效应:正常商品:收入效应与

价格反向变动;

低档商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

3. 低档品:

普通低档品:| SE |>| IE |;吉芬商品:| SE |<| IE |

因此,正常商品和普通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练习:P118 1、2、4、10、11

第四章生产论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技术上有效率)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如机器设备、厂房等)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区分为

(1)不变投入--是指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2)可变投入--是指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在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以就不存在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的问题,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图P132)

MP>0, TP↑; F点前,MP↑,TP以递增速度增加;F点后,MP↓,TP以递减速度增加。MP<0, TP↓;MP=0, TP最大。

MP>AP, AP↑;

MP

MP=AP, AP最大。

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向上拉;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向下拉。两线相交之处,AP必达最大值,边际量的变化永远快于平均量

理性的厂商应怎样选择呢?

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生产,因为这一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生产,因为平均产量仍然可以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未发挥到最大作用,厂商没有充分获得可以获得的好处。

因此,厂商只在第二阶段生产。因为在第二阶段,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在下降,但总产量还是不断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在变慢,直到停止增加为止。所以,第二区域为经济区域或理性生产阶段。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或者说该规律提醒人们要看到在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后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阶段。

原因: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也可能不变。如果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这是因为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在数量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濒于最佳组合比例所需要的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所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的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呈递减趋势了。

长期生产函数分析(两种方法)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法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

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是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

二、生产要素最适合的等产量分析法

等产量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区别:

1、内容不同:一条表示产量;一条表示效用

2、性质不同:等产量曲线反应的是客观现象;无差异曲线反应的是主观现象。

等产量线的特征: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的原因在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 ,表示在保持产量一定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必须放弃的资本投入量,也即资本与劳动的替代比例。

公式: MRTSLK = -ΔK /ΔL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 即在保持产量不变时,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所要放弃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造成的。

因为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他的边际产量将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产量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产量水平越高。

3、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等成本线――表示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

等成本线的移动――四种情况,类似预算线。

厂商均衡(即生产者均衡)——可替代的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均衡条件:两线相切,也即:等产量线的斜率 = 等成本线的斜率

即: ΔK/ΔL = PL / PK 而ΔK/ΔL = MPL/MPK (1)最大原理法(成本给定,求最大产量)――图P141

为什么E 点是最优组合点――P141

(2)最小原理法(产量给定,求最小成本)――图P144

为什么E 点是最优组合点――P144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变化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P P P P P m L L k K M M M ==L L K

K P MP P MP =

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区别:——后者是指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即生产规模不变)时,由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减带来的产量变动的规律。

规模报酬三个阶段:

1.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产量增加的比例>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2.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产量增加的比例=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3.规模收益递减阶段:产量增加的比例<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长期生产中的规模报酬的规律:

规模收益从递增(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收益递减(规模不经济)。

(1)初期,从小规模开始逐渐扩大,规模报酬递增。

(2)企业得到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保持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时间比较长)。

(3)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所以要保持适度规模。

练习:P153 2、3、8、9、10

第五章成本论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又称会计成本或历史成本。是厂商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因为这些支出一笔一笔地记在会计帐簿中,同时又是过去的支出,且显而易见,所以称其为会计成本、历史成本或显成本。

如:支付给员工的薪金、购买原料、燃料等的支出,厂房设备的折旧等。

隐性成本--或称机会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因其并没有实际支出,没有反映在会计帐目上,故称其为隐性成本。

例如:厂商自己参加生产经营活动,使用自己的资金或土地等。

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关系: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称超额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正常利润以隐成本的形式计入总成本,因而从本质上讲,正常利润不是利润,而是成本。

所以:会计利润 = 总收益 - 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 = 总收益 -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注:1)经济利润为零,企业获得正常利润;2)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部分。

短期成本函数

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图P163)

MC曲线和AC曲线的关系(三种情况)

第一种,MC<AC,即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下方。

这意味着只要MC曲线位于AC曲线下方,AC成本曲线一定是下降的。

第二,MC>AC,即MC曲线在AC曲线的上方。

这意味着只要MC曲线位于AC曲线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上升。

第三,MC=AC,即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交。

既然当MC<AC时,平均成本曲线一定下降;当MC>AC时,平均成本曲线一定上升,而平均成本曲线又是U型曲线,那么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唯一可能的交点只能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M C和AVC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无关,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总是变动成本。所以根据上述分析,边际成本曲线也一定在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结论:4个

(1)STC、STVC为倒S型,先凹后凸且逐渐上升(斜率先递减增加,拐点之后递增增加),STFC为一条水平线;

(2)SAC、SAVC为U型曲线,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AFC; SAFC随产量的增加逐渐减小,是一条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F,在F点上,SMC=SAC,F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在这一点上价格为平均成本,即P=SAC=MC,即生产者的成本等于收益;

(4)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E,在E点上,SMC=AVC,E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即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这时所损失的是平均固定成本。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短期总产量曲线可推出短期总成本曲线:

(1)由厂商的总产量曲线上找到每一个总产量相对应的可变生产要素劳动L的投入量,再用得到的L去乘已知的劳动价格w ,便可得到每一总产量水平上的可变总成本w.L(Q),将短期总产量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中,即可得到短期总变动成本曲线。

(2)再将短期总变动成本曲线向上垂直平移 r . K 单位,便得到短期总成本曲线STC。

2、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以推论出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3. 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

1)AVC与A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2)MP与AP相交于AP的最高点,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

3)在短期,企业在MP递减且小于或等于AP阶段生产,正是企业在MC递增且大于或等于AVC阶段生产。

TC到A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

1.TC与AC的关系

任何产量水平上的相应的AC、AVC、AFC值都可以由连结原点到TC、TVC、TFC曲线上的相应的点的线段的斜率得到。

根据TC的倒S线,我们发现,假如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时(这条线的斜率就是AC,而且最平坦,即斜率最小),对应这个产量水平的AC是最小值即最低点,所以MC必然在这点穿过,也即MC=AC。

2.TC与MC 关系

任何产量水平上的相应的MC值既可以由TC曲线又可以由TVC曲线上的相应的点斜率得到。

1、长期总成本曲线

A.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B.在每一产量上,都存在LTC曲线和一条 STC曲线的相切点,该条STC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该产量的最优规模,该切点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总成本;

C.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生产总成本;(定义)

D.LTC曲线的斜率,先递减,经拐点之后递增。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A.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B. 在每一产量上,都存在LAC曲线和一条 SAC曲线的相切点,该条SAC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该产量的最优规模,该切点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

C. LA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平均成本。(定义)

https://www.doczj.com/doc/9d15788159.html,C是一条U型曲线,只有在LAC的最低点,LAC才相切于相应的SAC的最低点。

3、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1)定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从LAC 的最低点穿过。

练习: P181 3、4、10、12、13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市场,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存在,条件很苛刻,一般达不到。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这种市场上,价格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异的,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个、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厂商单独提价,他的产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单个厂商没有必要单独降价。

3.所有的资源(主要指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信息是完全的。厂商与消费者都对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

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决定: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的卖家和买家,都只能是对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操控他。即单个厂商只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意味着可以在该价格条件下,销售任何产品。

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形状?

因为一个厂商在这个既定的价格下是无能无力的,但是所有厂商加起来后,随着产量加大,价格必然下降。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什么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d)、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三线合一。

1、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可以用该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来表示,该曲线也被简称为厂商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量。这样,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的需求曲线又可以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是固定不变的,于是,我们必然会有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且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的结论,即必有AR=MR=P。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MR=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但是MR=MC并不一定意味厂商能获得利润。

2.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时所对应的产量就是能够给厂商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均衡产量。

3.这一条件适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及短期和长期。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当厂商实现MR=MC时,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亏损。综合起来,有以下五种可能的情况。(画图如P193图6-6,再就每一个图用文字作简单介绍P193-194)

结论:

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 因 MR=AR=P,所以可以表示为:P=SMC;

2)获利的结果有三种可能:л>0;л=0;л<0.

3)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因为价格由市场决定,厂商只能接受不能改变,因此,企业短期制胜的关键是:降低自己的平均成本,P大于平均成本,即P >AC。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SMC曲线大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就是厂商短期的供给曲线S=S(P)(产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完全竞争行业短期供给曲线由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水平加总求和得到。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得到的总支付(市场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厂商对最优规模的选择:根据MR=LMC,确定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产量(OM)。

二、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由于长期生产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只有一种状态:所有厂商都达到零利润均衡,都只获得正常利润。

有超额利润,吸引厂商自由进入,价格水平回落;存在亏损,部分厂退出,价格水回升;调整的结果: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长期内厂商对规模的调整和行业内厂商数目的调整使全部厂商获得零利润。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均衡条件:P=MR=LMC=SMC=LAC=SAC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可能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可将完全竞争行业区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练习:P211 1、8、9、10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和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是最高的;而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则最低。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因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条件下,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该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而消费者是既定价格的接收者。

完全垄断厂商收益曲线的特征(适合所有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1)AR=(P*Q)/Q=P,与D重合,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MR在AR的下方, MR也向右下方倾斜

3)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直线型时,d(AR)曲线和MR相交于纵轴的截距是相等的,且MR曲线与横轴的截距是d(AR)曲线的一半。(如图P215:OF=FG,AB=BC)

4)因为MR就是TR的斜率,所以:MR>0,TR增加;MR=0,TR最大;MR<0,TR下降。

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MR=SMC

垄断厂商在MR=SMC的均衡点上可能是获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具体情况:л>0, л=0 ,л<0 .

如图:P217

垄断厂商亏损的原因:

1. 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

2. 可能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3.在亏损的情况下,若AR>AVC,垄断厂商就继续生产;若AR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即不存在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

均衡条件: MR = LMC = SMC 获利情况:л>0

垄断厂商长期获得比短期更大的利润。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和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

关闭的。如图:P220

价格歧视――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

结论:在产量为一定的条件下,实行价格差别的厂商获得的利润大于实行单一价格的厂商所获得的利润。

垄断竞争市场: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与竞争并存。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种:

1) d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不改变产品价格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或某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的需求曲线)。

2) D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共同改变价格下厂商的需求曲线)。

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

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它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相等。即d和D相交所形成的均衡价格、数量=MR和MC相交时的价格、数量。即形成均衡

此时,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即л=0,л>0,л<0.如图P229

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

这意味着,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或只能获得获得正常利润。

垄断竞争长期均衡条件: MR = LMC= SMC, AR = LAC= SAC

在长期的均衡产量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表示供求相等。如图:P231图7-12(b)

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制胜的关键是:不断创造产品差别,创造自己产品特色。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供给。

古诺模型(又称双头模型)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分析寡头企业产量决定的。假设条件(5个):

(1)市场上仅仅有两个寡头A和B

(2)生产同样的产品;

(3)成本为0;

(4)需求曲线为线性,即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5)寡头A首先进入该市场,寡头B随后进入,每个寡头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结论:均衡时,总供给量为2/3Q,每个寡头供给量为1/3Q。

斯威齐模型-又称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来解释寡头市场上价格的刚性现象。假设:如果一寡头厂商提价,其他寡头厂商不会跟着提价,因而提价寡头厂商的销售量减少很多;如果一寡头厂商降价,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也降价,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降价寡头厂商的销售量增加有限。

(1)一家降价,则其它也降价(形成D);

(2)一家提价,则其它不提价(形成d)。

因此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在单独改变价格的情况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折线dcD ,边际收益曲线是折线defg.厂商将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把产量调整到Oq,把价格确定为qc.

假如MC恰好与MR交于MR的间断点之间,从而决定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oq。这时,如果MC在MR的间断点内上下移动,那么,所决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仍然是oq,而由此决定的价格仍然是qc。

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寡头垄断行业中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即即使厂商的成本发生一定的变动,厂商的价格一般也较少发生改变。

结论:折向的需求曲线(斯维齐模型)表明,在寡头的条件下,厂商缺乏改变价格的刺激,因而价格是刚性。图:P239

练习:P257 3、9、11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引致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是一种“派生”需求即是“引致”需求

--是一种联合需求——是指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综合作用,具有共同性。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成本MFC”。

VMP=MFC 或者 MP.P=W 或VMP=W

当VMP>W,要增加要素的使用;当VMP〈 W ,要减少要素的使用。直到VMP=W 不再调整,形成均衡。当上述条件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劳动供给曲线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表明,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这一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涨到W1时,消费者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W1处开始向后弯曲。

劳动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就愈愿意

用多劳动来代替多休闲。换言之,工资率上升时,闲暇所蒙受的损失要大,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大,因此,劳动者会以多劳动来代替闲暇。

劳动的收入效应指的是,当工资水平提高时,减少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为其收入水平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至于闲暇增加带给他们的满足要大于收入增加带给他们的满足。因而劳动者不愿意增加工作时间。

结论:

1、当工资低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工资↑→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2、当工资高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工资↑→闲暇↑→劳动供给减少↓

因此,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

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

则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它不随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完全没有弹性的,是一条垂直线。

租金:供给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泛指)

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

准租金——是指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如厂商的资本设备,房屋,车船等,他在短期内不易改变,供给固定。准租金=TFC+经济利润

经济租金——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卖生产要素时所获得的高于预期收入的收入。类似于“生产者剩余”。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

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大;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如果供给曲线称为水平线,则经济租金则完全消逝。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利息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分配的不平均程度。它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越不平等;反之依然。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为绝对平均线。直角线为绝对不平均线。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用G表示基尼系数

如图:P316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单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所有市场的均衡。即把所有互相联

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1

G

0≤

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正处于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就无法增进任何一个人福利的状态,该状态即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

帕累托改进 :资源重新配置后,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福利而不减少其它任何人福利的状态。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物品是政府提供的诸如国家安全、道路、公共教育和疾病控制等物品和劳务。公共物品的特点

1、非排斥性。对公共物品来说,不管一个人是否支付价格,都是可以使用该物品。如国防:不管人们是否为此纳税,都可以得到保护。

2、非竞争性。当公共物品向更多的人提供服务是,社会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尽管更多的人使用公共物品时,但社会并未因为更多的人使用该物品而支付出更多的成本。

市场失灵――这种单靠市场自发的作用是不能实现最佳经济效率的,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垄断

在存在自然垄断或市场垄断的条件下,垄断厂商可以对商品的价格实行控制,商品的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的情况并随着供求的变化而变化,市场的调节将失灵。

(二)、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个人或企业,但其他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或得到补偿的情形。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产生有利的影响;(外部经济)

负的外部效应是对他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外部不经济)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是有效的。

(三)、公共物品

在存在公共物品时,市场调节不能导致社会资源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公共物品之间进行有效的配置,导致市场失灵。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或生产者的选择就不一定是最优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就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出现经济效率的损失,使得市场调节就不是充分的,也就出现市场失灵。

(五)、收入分配

市场调节能够解决收入分配的效率问题,但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因此,市场调节难以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缺陷,即存在市场失灵,所以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市场缺陷。而这些措施主要再现在四个方面:

1、限制垄断,政府对垄断的限制有两种类型:对自然垄断的限制(价格管制、进入管制)和对市场垄断的限制(实施反垄断法)。

2、对外部影响的政策建议

(1)使用税收和津贴。外部不经济――征税(征税额为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外部经济――津贴――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2)企业合并。外部影响通过合并“内部化”

(3)规定产权(即规定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产权的涵义,是指对一种经济品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人对物的使用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认可的关系,是用于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得益、受损和补偿的权利。产权具有排他的性质。

科斯定理――它是指如果交易成本很小,只要产权能够明确的界定,就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只要能够明确界定产权,外部效应可以内在化,这种通过产权界定来解决外部负效应的方法就是科斯定理。

3、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和非典型的公共物品。

典型的公共物品是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需要由政府提供。

非典型的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不完全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这一部分可由私人厂商提供,一部分仍需政府提供。

4、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征收赋税和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政府调节的局限性

政府失灵:市场经济不是完美的,需要政府的调节来进行补充,但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不一定能改善经济的效率,即存在政府失灵。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问题详解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生产者剩余指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稀缺性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正常商品指需求量随消费者的收入提高而增加、随消费者收入降低而减少的物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外部经济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

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简答题: 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之间的区别? 答: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需求量变动表现在需求曲线上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示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2、需求的交叉弹性与两种商品的替代和互补的关系? 答:1)互补商品 Exy < 0,且Exy 的绝对值越大,互补性越强。 2)替代商品 Exy > 0,且Exy 越大,替代性越强。 3)当Exy=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是反应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3、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替代品的可得性;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 考察期的长短 ; 商品对消费者重要程度或偏好 ; 用途广泛性。 4、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与技术产量间的关系? 答:①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②关系:? 5、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率论的区别? 答:①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衡量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版,复习要点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⒈替代品的数目和相似程度 替代品数目越多,相近程度越大,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⒉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比重愈大,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愈大。 ⒊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必需程度 必需程度越高,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⒋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⒌人们对于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时间长短 一般,商品长期内的需求价格弹性高于短期内的需求价格弹性。 ⒍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某种商品的市场越接近饱和状态,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五、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的总收益 总收益是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TR=P×Qd TR——总收益 P——商品价格 Qd——商品销售量(需求量),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时,价格提高(或 降低)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表3- 决定供给弹性大小的因素 1.供给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说,时间越长,供给会变得越有弹性。 2.改变生产规模的难易程度。 改变产品的生产规模越难,供给弹性越小;反之 供给弹性越大。 3.改变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化情况。 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则产品的 供给弹性较小;反之,供给弹性较大。 4.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规模与周期。 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规模越大,生产的周期越长, 其供给弹性就越小;反之,供给弹性就越大。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商品的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指能够 使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 有组合点所形成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一条向右下方倾 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 高。 (3)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 曲线不会相交。 3.二种特殊形状的无差异曲线 (1)直线形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 线 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 的情况。 (2)直角形的无差异曲线——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 线 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之间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 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1.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叫做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用MRS表示 一般,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 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doczj.com/doc/9d1578815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1 第一章导言 一、经济学 Economy,一词有节约之意。N.G.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经济学无疑是关于经济的学问。而经济问题总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任何社会或个人总无法得到其想要的一切。这就引发了一个稀缺的问题。 稀缺性(Scarcity)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的资源。经济活动就是人们克服稀缺性的活动,经济学当然就是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牛津经济学辞典》:Economics:一种有关稀缺的资源如何被或应该被分配的研究。 总之,经济学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经济包括经济主体和市场。 经济活动中的主体(Economic Agents)是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或经济决策的一方。基本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Households)、厂商(Firms)、政府(Goverments)。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就是市场。 市场是任何一种方便于买卖的安排。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生产要素是经济中的生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与消费、收入分配、就业、货币、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国际贸易等 经济学表述方法分为实证的和规范的两种。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达。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即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是把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是稀缺的,也就限制了所能生产的结果,即,能生产某一数量和不能生产某一数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示了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之间的界线。 假设,一个社会的资源仅生产黄油(或消费品)和大炮(或生产资料品)两种1参考书目:梁小民,《微观经济学》(课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人民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题库复习资料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 上相互交易。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 的倾向。 4.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 支付和意愿接收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5.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 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显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7.隐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8.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9.等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品在某产量水平下的所有可能的 (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的一条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 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

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 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3.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 法。 14.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5.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6.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 指标,用需求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二、问答题(期中考试题。以下答案并非标准,大家自行斟酌参考 哦。问答题老师要求400字左右。) 1.结合图形,用文字分析市场如何从非均衡状态到均衡状态。(摘抄课本P82~83页)(图形请自行参考课本P82~83页) 答:当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时,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的使市场向均衡状态变动。 (1)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物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在现行价格下,供给者不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因此他们会降低物品的价格。价格下降增加了需求量,并减少了供给量。这种变化表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第二章 1、需求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将减少。(错) 应为需求量减少 2、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正向关系。(对) 3、收入效应是指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商品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错) 收入效应是指当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进而导致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价格下降)和减少(价格上升)。 4如果收入上升了,那么低档商品的销售量会下降而价格会上升。(错) 5、生产技术提高所引起的某种商品产量的增加称为供给量的增加。(错) 应为供给的增加 6、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错) 应为: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增加。 7、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价格的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错) 应为:价格的下降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商品当前需求会增加。(对) 9、假定某商品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具有单位弹性。(错) 单位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正好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总支出没有变化。 10、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商品B的价格下降将造成商品A的需求曲线右移。(错)应为左移 商品B价格下降,将减少对替代品A的需求,因此,将造成商品A的需求曲线左移。 11、如果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4,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后,其销售量会下降,但消费支出会增加。(错) 解:价格上升1%,需求量下降1.4%。价格上升后,销售量会下降,但由于该商品富有弹性,销售量下降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消费支出会减少。 12、当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时,消费总支出与价格变动方向一致,而需求数量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对) 解:当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时,价格下降1%,需求量增加不到1%,消费总支出减少。 价格上升1%,需求量减少不到1%,消费总支出增加。 即消费总支出与价格变动方向一致,需求数量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13、沿直线型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需求价格弹性将从无穷大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对) 见教材P47图2-11 1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那么当收入上升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 15、一般情况下,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值是不同的。(对)见教材P47图2-11 16、某种物品越是容易被替代,该物品的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错) 应为:越富有弹性。 17、假定A、B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1.8,那么这两种商品一定是互补品。(对) A价格下降1%,B需求量增加1.8%,应为互补品。 18、如果对小麦的需求高度缺乏弹性,粮食丰收将减少农民的收入。(对) 粮食丰收,粮食价格下降,由于小麦需求高度缺乏弹性,价格下降,粮食需求量增加很少,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19、如果对食盐的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只占一个极小的比例,那么对食盐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重点

需求、供给和均匀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营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3、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的鸟瞰 4、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5、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其中主要有: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6、需求函数:Qd=f(P)=a+bP,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b为负值。 7、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8、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有: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9、供给函数:Qs=f(P)=a+bP,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b为正值。 10、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 1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变动。 1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13、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变动。 14、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15、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6、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则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课本知识点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吉芬物品除外)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市场出清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六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微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1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 ○2资本的价格——利息r ○3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