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梁文逵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使得城市用水量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城市不透水面积扩大,导致雨水资源流失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1]。寻求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不仅是指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2],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

国外对城市雨水利用的实践及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探索城市雨水资源化,并长期致力于雨水管理技术的研发,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开发了多种水文模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3]。我国作为世界上严重缺水国家之一,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市雨水利用方面,尽管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比发达国家总体上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

1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现状

1.1国外雨水收集利用现状

雨水作为一种很有价值的水资源,污染轻,对调节补充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已开始重视雨水的利用和资源化研究,并已逐步进入到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

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建造渗滤田补充地下水层,并制定相应的法规限制雨水的直接排放,比如在科罗拉多州等地实施的《雨水利用条例》[4]。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收集和利用路面雨水,70年代修筑了集流面收集雨水,并开始研究雨水回灌地下水技术[5],比如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6],修建蓄积雨水的工程设施等,并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

摘要: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国内外雨水收集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现行的回用雨水的水质标准,以及雨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雨水收集利用;水质标准;雨水处理;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91.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55(2014)03-0006-04

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LIANG Wen-ku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010,China)Abstract:As lots of cities in China are faced with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and resource shortage at present,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The laws,regulations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elaborated,beside,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techniques,current rainwater recycling quality standards and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also summarized.

Keywords: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rainwater quality standard;rainwater treatment;develop-ment status

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和日本相似,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仅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而且已建设了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浇庭院及回灌地下水等[3]。

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其特征是设备的集成化,尤其对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贮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和控制,形成了系列化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的成套设备[7],而且在法律法规方面,要求针对新建的小区(无论是工业、商业、居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8]。在英国,主要以泰晤士河水公司所设计的伦敦世纪圆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工程为代表[9]。在丹麦,城市地区将从屋顶收集雨水,并经过滤设备进入储存池储存,待使用时,利用泵经进水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10]。1.2国内雨水收集利用现状

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国内总体上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较有标志意义的事件是1996年在兰州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雨水利用学术讨论会[11],这期间西北地区雨水利用发展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其中甘肃开展的“121”工程与“雨水集流节灌”工程、陕西省的“甘露”工程、宁夏南部的“窑窖农业”是雨水利用的代表和典型。城市雨水利用较早的典型范例有山东长岛县、大连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12]。

近年来,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发展较快,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南京、哈尔滨、西安、郑州等许多城市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陆续开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比如在上海浦东新区,利用屋面收集系统和储水构筑物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经过预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和道路浇洒已经开始普及推广[13];天津滨海新区的住宅设计采用良性水循环模式,将雨水利用、中水回用和景观水体相结合,使景观水体具有防洪、输水、储水、调蓄等功能[14]。在法律法规、技术及相关政策方面,国家在2001年颁布了SL267—200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5],同时国内一些城市也作了相应规定,比如北京市在2003年4月开始施行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要求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雨水利用工程应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2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2.1雨水收集

2.2.1地面雨水收集

城市地表大多为水泥、沥青等不透水地面,雨水无法下渗,可以在建筑物附近地面采用“可蓄水地面”,或利用人行道、车道、停车场等,加以改造,从而贮存、滞留雨水[16]。Miklas[17]曾设计出集雨面积小于100m2,底面积为4.95m2,周长为10 m的蓄水容器,计算了不同规模的降雨所能收集的雨水量。

2.1.2屋面雨水收集

屋面雨水一般占城区雨水资源量65%左右,易于收集,且水质相对较好,是城区雨水利用的主要对象[18]。屋面雨水稍加处理或不经处理即可直接用于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或用作水景,也可直接进入渗透管沟或通过土壤经初步渗透后再进入渗透管系。丹麦利用屋顶收集的雨水经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645万m3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水量的68%,占居民用水总量的22%。典型的屋面雨水收集方式为: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进入初期弃流装置,通过初期弃流装置将初期较脏的雨水排至小区污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经过初期弃流的雨水经独立设置的雨水管道流入贮水池,雨水在池中经过过滤、沉淀、再过滤、消毒处理后,出水进入专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庭院浇灌用水设置的管网,用作家庭、公共和工业等3方面的非饮用水。

屋面雨水收集量受当地气候和环境、屋面建筑材料、降雨量、降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屋面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以采用设置在各个单体建筑物上的分散式系统,也可以设置在生活小区中的集中式系统。有些雨水回用系统通过建筑群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塔楼收集屋面雨水,通过重力流排水这种节能的形式排入预处理设备中,再供给裙楼屋面上的绿化和景观用水。有些建筑或小区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排走大量雨水,则利用屋顶的重力势能,通过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使雨水在管道内呈负压状态

而具有抽吸作用,雨水可以较大的流速排入贮水池。单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具有布置较灵活、对规划和改造的适应能力强、一次性投入基建费用较小的优点,但是由于单栋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小,收集雨水量也较小且不稳定,不宜作为长期而稳定的水源,这不利于雨水资源的统筹利用和管理运行。另外,也可以利用屋顶及雨水收集,设计屋顶花园,即将雨水收集和生态景观有机结合的一种适用而有效的办法。它不仅能节约能源和水资源,还能改善居住生态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吸收城市交通噪声、调节温度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利用雨水的办法。2.2雨水入渗

雨水入渗可以使得雨水重新回渗地下、收集回用,减少市政排水量,减轻城市洪水灾害的危害和市政排水管的排水压力,降低城市市政基建和维护运行的费用。同时,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可以说,雨水入渗在城市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雨水入渗的方式很多,城市绿地作为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具有良好的入渗性,可节省投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径流入渗设施,城市绿地还可以阻留和吸收径流中的污染物,因此将城市公园、草坪、公路绿化带等现有绿地改造成良好的入渗场地,用于收集居民区和道路上的雨水,比如可以利用点、线、面三种种植方式利用雨水,点即是居民区的花园,选择易于保持雨水的植物;线是公路边种植的植被,可以使雨水渗透到地下层;面是针对城区大型公园、植物园等,可以利用雨水的入渗使整个城市成为绿色花园。另外,除城市绿地以外,雨水渗透设施主要有人工渗透地面、渗透池、渗透管和高位花坛等,采用多孔沥青、多孔混凝土和草皮砖等铺装地面,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实现雨水渗透[19-20]。国内大部分城市道路路面、广场、停车场多为不透水性地面,可以将其改为透水性地面,修建蓄水入渗利用系统,比如尽量在道路上采用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草皮砖、地下渗透管道和渗透水池[21]。雨水量较小时可以使得雨水直接入渗,雨水量较大形成径流时,可以通过周围的汇集设施收集雨水至蓄水池,用于灌溉路边花草树木或经过滤等处理后入灌地下水。人行道、广场、停车场下铺设透水方砖,步道以下设置回填砂石、砾料的渗沟、渗井等来加大入渗量,减少下雨时人行道上的积水[22]。

综上可知,在城市规划中,应尽可能多修建绿地、景观、人工湿地、植被浅沟和下凹式绿地。目前,由于绿地径流系数小,接受雨水的面积虽然很大但是可收集的雨量有限,所以绿地径流雨水通常以入渗为主要利用方式;城市广场空地的径流系数较大,收集雨水量大而且稳定,通常采用雨水收集回用方式;由于城市道路路面污染比较严重,通常不宜直接作为雨水收集的对象,或许可以考虑修建地下渗透管道和渗透水池来收集道路雨水。这些措施既可以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景观,又可以有效增强路面的雨水入渗量。

2.3雨水处理

2.3.1雨水回用的水质标准

雨水回用一般主要用于水景补水、道路广场浇洒、绿化用水、空调系统循环冷却补水、擦洗车辆等,雨水处理的水质标准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而确定,应该相应符合各种用途水质的相关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以及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等相关水质标准中规定了各种用途水质指标。

2.3.2雨水处理工艺

通常只有在雨季才会运行雨水处理设施,如果雨水处理工艺过于复杂,规模过于庞大,是非常不经济的。选择雨水处理工艺的主要原则是力求经济简单,在少数情况下对水质要求相对严格的时候,才会考虑深度处理。而且经过初期弃流的雨水水质已经得到相当大的改善,水质基本接近各种用途的水质标准,通常只需要适当的处理就可满足水质要求。比如德国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并经简单处理后即可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可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部分地区利用雨水后节约饮用水量可达50%[23]。

常规的雨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另外还有人工湿地处理以及近期采用的雨水利用技术——

—过滤器处理。其中人工湿地处理方式已经成为雨水处理的一项日趋成熟的方法,T.S.Jamieson等[24]通过对人工湿地除氮的研究得出:湿地处理系统在通风的条件下,可以达到50%的除氮率,如果在开始的系统处理单元中继续通风,氮的去除率将达到93%。Robert G.Traver[25]通过对人工湿地的研究指出传统的滞留盆地将被人工湿地所取代,但要完全

取代传统的滞留盆地还需对人工湿地做深入研究。

当然,具体工艺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做优化调整,在工程中要尽可能利用水体自然生态的自净功能,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设置气浮分离单元、生物处理单元等。在实施工艺的过程中,要保证水质的优质必须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屋面材料要有严格要求,屋面场地要注意保持卫生,经常清理维护;每根排水管都要设置滤网以有效阻挡泥砂和树叶等进入回用系统中;雨水管道建议采用HDPE管材,金属管材要经过防腐处理;避免雨水的二次污染;尽量避免水池内出现水流死角,保证所有的雨水都能迅速收集,迅速处理,迅速利用。雨水回用的构筑物要注意管道密封,防止雨水倒流污染。

3结论

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防治水环境污染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建议国内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雨水资源化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现状、城市发展环境,制定出一系列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加强雨水资源化的技术研究,促进雨水资源化进程和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朱鹏,张雷.城市化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11):26-30.

[2]李海霞,车伍,李俊奇,等.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50-53.

[3]王彦红.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1):11-13.

[4]任杰,温新明,王振华,等.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进展[A].唐洪武.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143-148.

[5]Z aizcn M,T clrakawa Y,M atsumoto H,et al.The colle-ction of rainwater from dome stadiums in Japan[J].Urban Water,1999,(1):355-359.

[6]刘俊良.城市节制用水规划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50-53.

[7]李亮.德国建筑中雨水收集利用[J].世界建筑,2002,(12):56-58.

[8]金云霄,吴长航.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14(2):25-26.

[9]游孟陶,徐竟成.城市公共建筑雨水利用技术分析与探讨[J].西南给排水,2005,27(2):38-41.

[10]Mikkelsen P S,Adeler O F,Albrechtsen H J,et al.Collected rainfall as a water source in Danish households-What is the poten2tial and what are the costs[J].Wat Res&Tech,1999,39(5):49-56.

[11]王永磊,姜小平,王德民,等.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及对策[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1(2):151-153.[12]杜玉柱,菅瑞卿.吕梁市雨水利用的潜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3):7-8.

[13]林涛.某住宅小区雨水回用系统设计简介[J].给水排水,2008,34(1):289-290.

[14]常素云,孙井梅,郑毅,等.新型居住区良性水循环工程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6):56-60.

[15]吴普特,黄占斌,高建恩,等.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出版社,2002,155-183.

[16]王情,张广录,王晓磊,等.中国北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9,25(4):86-90.

[17]M iklas Scholz.Case study:design,operation,maintenance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of sustainable storm water ponds for roof runoff[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4,95(3):269-279.

[18]曹秀芹,车武.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设计分析[J].给水排水,2002,28(1):13-15.

[19]李俊奇,车武,孟光辉,等.城市雨水利用方案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J].给水排水,2001,27(12):25-28.

[20]汪慧贞,吴俊奇.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分析[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1):9-13.

[21]汪慧贞,车武,胡家骏.浅议城市雨水渗透[J].给水排水,2001,27(2):4-7.

[22]郝红梅,刘志强,刘畅.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63-164.

[23]刘应宗,李明,金宇澄.城市排水规划中雨水资源化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97-98.

[24]Jamieson T S,Stratton G W,Gordon R,et al.The use of aer-ation to enhanc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J].Canadian 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3,(45):9-14.[25]Traver Robert G.Comparison of routing techniques in a storm-water wetlands BMP[J].Global Solutions for Urban Drainage,2002,(13):1-9.

图1雨水收集处理工艺流程

Fig.1Process flow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作者简介:梁文逵(1965-),男,广东开平人,高级工程师,大

学本科,主要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与咨询工作,(电子信箱)

1229414180@https://www.doczj.com/doc/9915764287.html,。

收稿日期:2014-04-03(修回稿)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水资源紧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总体来说: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一方面为了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缓解这两大矛盾,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雨水利用技术分为:收集、净化、储存、供水与利用四个方面。 1.雨水收集 ①平时做好屋顶和房檐雨水槽、雨落管和雨水储存罐等维护工作,以保证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质,并且应尽量扩大集雨面积。 ②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并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的雨水。 ③摒弃初期污染雨水(屋顶等集雨面积上堆放物和附着物会污染雨水,尤其在干旱期过后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为非饮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须排走不能收集)。 ④雨量大时排放多余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⑤从公路和轻轨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类、垃圾、烟灰、金属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过滤处理,并只能限于冲洗厕所。 2.雨水净化 ①雨水水质分析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因此,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虑的污染指标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②针对用水要求进行处理 通常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类,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依据不同的用水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净化。 ③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与人体接触的用水) 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对采用药剂可能产生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④净化方法 生物法:人工湿地法、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和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和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摘要:在分析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技术;前景;建议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由于这些气候要素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降水条件。例如,在大都市中,几乎所有气候要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地表上的辐射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以及机动车辆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吧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引起机械湍流,同时城市作为热源可导致热湍流。城市上空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工排水系统的完善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滞水迅速排泄,导致局部蒸发量大为减少,市区内的绝对湿度下降。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流域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植被减少或破坏,城市发展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大量排放、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进而导致雨水流失量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足10%。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技术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中屋面的面积占去了整个城市硬质表面的30%左右,采用屋面可以吸收汇集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减缓雨水排放,

雨水收集系统方案

XX大学雨水收集方案 (一)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搜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修建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载流,处理及利用雨水,并且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截流,渗透雨水,消减雨水地面径流,减轻城市洪涝。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的现象,因此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问题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其中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将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合并,雨水直接当做污水排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雨季时,往往因为一套管道无法在排污的同时又承担排雨的负荷,造成内涝。目前我国对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总之,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消减用水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实施意义。 (二)设计前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一般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校园一直以来既是集中用水大户,也是浪费水的大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水资源浪费严重。据调查,北京大学评选出的校园八大浪费现象,其中以浪费水居首。②校园面积广阔,尤其是绿化面积较大,不懂得利用雨水(中水),任其排入市政雨水管网。③校园内用水以学生生活用水、食堂用水、实验室用水、浇洒道路和灌溉绿化为主,其中以学生生活用水为主(主要为冲厕、洗衣等基本生活用水,饮用水占很少部分)。而现今校园管网不分用水情况,统一供水,造成自来水在某些方面的严重浪费。针对校园目前的用水情况,开发第二水源:雨水。雨水是污染很小的水源,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直接利用,但是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降水极不均与且相对较小),如果只建立雨水回收系统而不建立循环系统,则此方案的适用用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结合我校四方校区的总体规划,提出校园雨水利用措施。(三)设计总原则经济、适用、雨水利用率高。(四)设计方案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供应。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经净化的雨水一般用于学校的:水建环境,浇灌绿色林地,校园街道洒水,洗衣房用水,冲洗厕所和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等。1、雨水回收技术主要有:( 1 )水径流收集来自屋面等面积的降水径流初期受到轻度污染,水质较差,实测资料表明, COD 为 2000mg/l ,SS为 1 000-3000m g /l,随着降雨时间迅速降低,降雨后期 COD (100mg/l), SS 为 20-50m g/l,色度45度,收集雨水时,一般要经过初期弃流,将水质较差的雨水,经过初弃装置,排至校园雨水管道,初期弃流量为2mm 降雨量计。( 2 )径流传输与贮存由于降雨的随机性,间断性和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一般就地利用,贮存池不宜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按 1 年的水量存贮设计。(3 )

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

雨水收集利用的意义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

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 第一条为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洪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四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管理工作。 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日常监管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城市节约用水行 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条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节水设施的重 要内容之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 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有特殊污染源的医院、化工、制药、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召开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 第七条符合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主城四区政府、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 简介: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辟新的水资源渠道,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雨水、给水管网相结合,可以减小雨水和给水管网的管径、降低管网投资,同时可改善城市微观环境。雨水利用措施和设备经过实践开发已经达到实用化,为今后大规模利用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保证。 关键字:水资源,城市雨水利用,透水,径流系数 一、水资源及雨水利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在时间上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丰水枯水不规则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1]。

因而,总体来说: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造成城市水资源不足和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少。二是水源水质日趋恶化,不能满足水体正常循环使用的功能要求,大大减少了有效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城市中的一部分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破坏了天然水体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以上被污染,流经42个大中城市的44条河流中大约有93%被污染。 河北省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m3,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年用水量已经高达220亿m3,但可利用量仅为170亿m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流程 各个国家的雨水利用技术发展的程度因重视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对于雨水的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收集、处理和供应。

城市公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城市公园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摘要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而与水密切相关的园林行业,更应该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实现城市公园的雨水利用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论文主体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城市公园要素作为切入点,逐个分析实现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途径与措施,并分析了可行的雨水利用设施,为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雨水利用提出了基本的思路。以期为园林行业从业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城市公园的工程建设、植物养护和后期管理等都是耗水量较大的方面,节水意识淡薄,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够重视,都将导致大量的优质水资源的浪费。首先,很多公园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很好的节水意识,无论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是在缺水的城市,设计都一味的强调“大气”,我们可以在很多公园内看到大草坪、大色块、大水景、大广场等耗水严重的景观,如大连市一度风靡的大草坪和模纹绿化就是很好的例证;为了能够保证这些景观的效果,付出的代价除了大量的人工,还有就是大量水资源的消耗。其次,在植物的使用上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重人工、轻自然的现象随处可见,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忽视了植物的地域性特征,过分的注重新奇,导致了很多城市公园出现了既耗水又没有很好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忽视了节水耐旱性植物的作用。另外,公园后期管理上,灌溉设施不合理、设备漏水严重、人工养护缺乏节水意识等问题随处可见。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如今雨水利用的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只需要合理的运用,城市公园内完全可以通过雨水利用来解决公园内部大部分的用水,并实现雨水利用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可以说本文的探究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对城市雨水生态利用展开研究,但是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雨水利用研究与规划滞后。近年来,虽然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开始重视对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但总体看,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还显得薄弱,滞后于城镇建设与发展。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很大程度上要从基础设施上,确切地说,要从排水设施(污染源头控制、收集、利用和输送等)建设着手,即在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加以妥善解决。 (2)缺乏配套技术与管理。由于人手与研究上的不足,我国目前在城镇雨水的利用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领域还没有成实用的技术体系及相应的设计规范,也缺乏配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 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1、雨水收集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成熟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利用。 1.1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城市道路路面、广场和停车场等都是良好的雨水收集面。雨水自然产生径流,只要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用于城市清洁、绿地灌溉、维持城市水景等。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可以采取分路段于绿地下修建蓄水池的工程模式,见图1。 由于人行便道面积小,分散性强,可以采用在人行便道上铺设可渗透路面砖的工程模式,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可渗透路面砖的强度应大于30MPa,渗水能力保证在1mm/s 的降雨情况下随降随渗。典型地面铺设见图2。

可渗透路面砖是由特殊级配的骨科、胶凝材料、水及增强剂拌制成混合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其中含有很大比例的连通孔隙,滤层原料为粗沙,用来过滤下渗的雨水,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区雨洪控制和利用,碎石层可起到短时贮存雨水的作用,主要为防止由于雨水在土壤中下渗不及而产生积水的现象。 1.2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模式 将屋顶雨水收集并储存于地下或地面的蓄水池,经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浇花、冲洗厕所或者洗衣等。该设备安装和使用都很方便,在德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屋顶雨水的收集利用要比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复杂得多,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系统、贮存系统、回用系统等等。图3为典型的屋顶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2)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与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与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与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就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与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与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与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与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饮水、卫生、养畜等使用。

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节能

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近十年来,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和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可实现目标有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前应用范围有:分散住宅的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对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有利于构筑和完善该技术体系,尽快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1 雨水集蓄利用 1.1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利用屋顶做集雨面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可产生节约饮用水,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 该系统又可分为单体建筑物分散式系统和建筑群集中式系统。由雨水汇集区、输水管系、截污装置、储存、净化和配水等几部分组成。有时还设渗透设施与贮水池溢流管相连,使超过储存容量的部分溢流雨水渗透。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德国已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一些专业公司开发出成套设备和产品。德国Ludwigshafen已经运行十年的公共汽车洗车工程利用1000m2屋面雨水作为主要的冲洗水源;法兰克福Possmann苹果轧汁厂将绿色屋面雨水作为冷却循环水源等,是屋面雨水用于工业项目的成功范例。

1.2 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 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环境新的生态技术,也可作为雨水集蓄利用和渗透的预处理措施。即可用于平屋顶,也可用于坡屋顶。 植物和种植土壤的选择是屋顶绿化的技术关键,防渗漏则是安全保障。植物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筛选本地生的耐旱植物,还应与土壤类型、厚度相适应。上层土壤应选择孔隙率高、密度小、耐冲刷、且适宜植物生长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在德国常用的有火山石、沸石、浮石等,选种的植物多为色彩斑斓的各种矮小草本植物,十分宜人。屋顶绿化系统可个提高雨水水质并使屋面径流系数减小到0.3,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量。该技术在德国和欧洲城市已广泛应用。 1.3 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在新建生活小区、公园或类似的环境条件较好的城市园区,可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达到更显著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减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因这种系统较大,涉及面更宽,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净化、绿地与道路高程、室内外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环节和各种关系。 2 雨水渗透 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的倒灌等多种效益。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 分散式渗透可应用于城区、生活小区、公园、道路和厂区等各种情况下,规模大小因地制宜,设施简单,可减轻对雨水收集、输送系统的压力,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充分利用表层植被和土壤的净化功能减少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但一般渗透速率较慢,而且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或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等条件下应用受到限制。 集中式深井回灌容量大,可直接向地下深层回灌雨水,但对地下水位、雨水水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对用地下水做饮用水源的城市应慎重。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篇一: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研究 作者:吕子明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逐渐 向高层、大型等方向发展,由于高层建筑的用水量较大,增加了工 程成本,使得建筑用水紧张问题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因而,要发展节能建筑,提高建筑结构的节水性,而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 水资源,可以缓解建筑用水压力,充足建筑用水水源,有效控制工 程成本,而文章主要分析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特点,进而探讨了雨水收集利用系 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从而推进节能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随着城市经济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加深了城市用水的压力,也 扩大了城市生态环境矛盾问题,因而,为了解决用水紧张情况、生 态环境问题,人们和现代建筑行业已经普遍认识到雨水收集利用的 重要意义,而且建筑行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过增加雨水收集利用 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节水环保效果,而且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水污染,极大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 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对高层建筑的重要意义 雨水是一种利用成本低、经济性较高、来源充足的补充水资源,已 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建筑行业等各个领域中,且得到了普遍的认 可与充分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作为一种补水水资源,在高 层建筑的节能、高效等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第一,使用 方便,来源充足,高层建筑居民小区就可以建立属于小区的独立雨 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源,可以充分利用降落在小区的雨水来节约水 资源;第二,雨水收集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地下水道的排水压力,通 过收集降落在高层房屋建筑屋顶的雨水,可以减轻城市城市地下水 道的排水量,有效避免出现城市型洪水的发生;第三,具有很大的 用途,通过收集雨水可以用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也可以用于消防 用水的备用水源等。总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缓解国家用水压力,完善高层建筑小区的使用 功能,而且不断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充分利用了自然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应用

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始终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从传统的简单屋面雨水收集与回用,到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再到城市整体雨水径流消减与洪涝管理,这些都是雨水收集利用的范畴。 三个问题先抛出来: 雨水收集利用产品在哪些场景下发挥作用? 雨水收集技术中又有哪些相对成熟的产品? 建设部海绵城市先进产品目录中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技术与产品你真的 看懂了吗?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概念 雨水收集利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指将雨水作为优质的非传统水源,在降雨径流初期雨水未被过多污染时进行收集,此时雨水容易做净化处理,形成回收利用循环系统。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小区地面雨水收集系统都属于此范畴。 广义的雨水收集利用则将雨水视为区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城市下垫面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强调通过绿色与灰色工程结合手法控制雨水正常的径流、下渗、蓄滞、蒸发过程。广场、道路雨水收集装置及配套雨水花园、景观水体系统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过程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处理、存蓄和利用工作,进而 达到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控制的大目标。 所有基于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都由三个基本组件构成:[收集装置]—[传输装置]—[存蓄装置],在组件基本功能基础之上,这些 装置又会增加雨水初期弃流、渗透、净化、利用等其他复合功能。 如近年流行的雨水渗透排放技术,其主要技术就是在雨水传输装置、存蓄装置中同时增加渗透功能。 【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是雨水从系统外部进入内部的介质。按收集装置安装位置可分为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按管内水流状态可分为重力流和压力流两类。 压力流又可细分为半有压流和虹吸流两类系统。其核心装置是雨水斗。 目前市场较为流行的是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是在设计条件下利用雨水斗至排出管之间的有效位差为动力,使系统内部产生负压的雨水排水系统。 其原理就是依靠特殊的雨水斗的设计,实行汽水分离,从而使雨水立管中为满流状态,当立管中的水达到一定的容量时,虹吸作用就产生了。 在降雨过程中,由于连续不断的虹吸作用,整个系统得以令人惊奇的快速排除屋顶上的雨水。 ▲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形式更加多样,可利用透水铺装,雨水口,线性排水系统等地面设施收集雨水,部分收集装置可以完成初期简单净化。 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更多透水铺装介绍请阅读海绵城市网上期内容。 雨水口指的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在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由进水箅、井身及支管等组成。 线性排水系统属于雨水口一种,具有场地汇水找坡长度小,进水断面大等特点,因而具有更大排水量、不宜堵塞等优点。 【传输装置】 传输装置负责将雨水传送至存蓄装置并连接外部排水系统。 雨水传输过程较长,因此经常在管道等传输装置中增加额外设备,实现雨水净化、渗透等功能。常见的传输附加设备包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渗透渠管、净化处理设备等。 ▲雨水管截污过滤设施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艺流程标准

雨水一种不可多得的淡水资源,随着生活发展的需要,人类将刚落到地面的雨水采取一定的方法汇集到蓄水池加以利用,这样就能解决生活杂用水的需求,减轻自来水供给的压力,这个行业在我国处于刚发展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硬化地面,屋面越来越多,自然生态的雨水排放系统被破坏,雨水落到地面以后,产生大量的径流,会造成很多城市的水灾。虽然现在城市雨洪排放系统很多城市都有,但一旦遇到大雨暴雨时,怎么样很好的解决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海绵雨水”雨水收集系统设备生产厂家为您介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艺流程标准如下:1、施工前准备 1)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放线。 2、基坑开挖 1)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编制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施工方案,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 2)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础表面应平整光滑,高程误差值控制在±20mm。 3、复合土工膜敷设 1)塑料储水模块外侧包裹防渗土工布(两布一膜),布为无纺布(机织塑料编织布),重量不得低于100g/m2;膜为PE膜,其厚度不得小于1mm,重量不得低于400g/m2。 2)防渗土工布施工工艺:铺设、剪裁→对正、搭齐→压布定型→擦拭尘土→焊接试验→焊接→检测→修补→复检验收。

3)防渗土工布搭接宽度应大于500mm,采用双道焊缝接缝方式,以提供多重保护,可以在焊层之间充气测试焊接效果。焊接后,应及时对焊缝焊接质量进行检测。 4)铺设土工布时,应从最低部位开始向高位延伸。不要拉得过紧,应留足够余幅(大约1.5%),以备局部下沉拉伸。 4、塑料模块组合水池安装 1)塑料模块单体安装时排列整齐,便于同层和上下层之间固定连接,按施工图纸要求雨水收集池长宽高尺寸安装塑料模块数量。 2)同层储水模块之间用塑料模块横向固定卡连接,每个模块长边一侧使用的固定卡不少于2只,短边一侧使用的固定卡不少于1只。 3)上下层储水模块之间用塑料模块纵向固定杆连接,每座模块单体上下层之间的固定杆不少于2只。 4)储水模块在连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垂直连接,先铺设第一层,然后再逐层往上铺设。 5、包裹焊接防渗土工布 在雨水收集池储水模块全部安装完成后,将事先焊接好的复合土工膜围裹在储水模块骨架周围,并按折痕将其折好。在顶面包裹时两侧搭接宽度大于500mm,焊接按复合土工膜焊接技术要点进行焊接。 1)预制套管与复合土工膜贴合面边长应2倍于管道直径,套管部分直径略大于管径。管道与HPDE套管使用双箍固定。 2)复合土工膜开十字口,管道通过PE法兰连接入模块水池。 3)接管道部分预留出足够余量,土工布开十字口,管道插接入模块内部,单箍扎紧。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 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 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进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

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进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经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能够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能够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进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能够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特别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 LID低影响开发策略讲解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 LID低影响开发策略 本文引自《低影响开发:城市地区设计手册》,该书由阿肯色大学社区设计中心编写于2010年,荣获了当年ASLA 沟通交流类杰出奖。 该书构图优美,通俗易懂。清晰绚丽,有趣实用,不仅是那些参与城市房地产开发的人员及机构设计的指导手册,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社会大众,以及中小学可续性课程的读本。 现代城市,雨洪,暨暴雨引发的水害,已经成为冲击城市建设的严重自然灾害。传统的雨洪管理模式,局限在“管道-水池”传输设施,将雨水通过管道、汇水口、侧石和排水沟进行引导。缺乏弹性及过量荷载的能力,并且加剧了污染物的扩散。

与此相对,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基于生态的雨洪管理方法,倾向于在场地内通过植被处理以软质工程管理雨水。其目标是采用雨水的渗透、过滤、储存和蒸发方法,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平衡,将宝贵的生态效益传递到城市中。

低影响开发具有几大优点:一是增加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二是最大限度地使水渗透,减少径流,达到蓄水泄洪的效果;三是建立起健全的分布式水文网络;四是阻止了水体污染物的传播。下图为低影响开发下社区的发展过程。 低影响开发模式可运用在城市发展的多个领域,包括:建筑、地产、街道和公共空间。 【建筑】

建筑的低影响开发以土壤、植物和水为主要搭建要素,配合雨水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设备,将雨洪灾害转变成为可利用的水,达到景观灌溉、建筑灰水乃至饮用水标准。操作实例见下图。 1 径流收集表面 8 蓄水池或罐溢流管,连接到灌溉系统或补给地下水的渗水沟 2 位于树木附近有叶片滤网的排水沟 9 景观灌溉过滤器 3 有沉积物收集的落水筒连接到地下停水处或直接到蓄水池或罐 10 可选择的沙滤 4 接到蓄水池或罐的管道,典型的为4英寸 11 灌溉和加压泵 5 碎片和沉积物拦截,初次冲刷装置 12 灌溉系统供水管线 6 雨水入口 13 树叶与碎片过滤筐 7 检修和维护通道 14 软管水龙头 15 带有过滤系统的可选择的灰水和饮用水联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