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三级数据库完整笔记重点

2015三级数据库完整笔记重点

2015三级数据库完整笔记重点
2015三级数据库完整笔记重点

第1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

数据库系统(DBS):主要提供应用数据的组织、存储、维护、访问等数据管理。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功能,根据具体应用领域业务规则,通过数据库应用程序,实现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

1.1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1.1.1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方法

1.瀑布模型:六个阶段:项目规划、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与集成测试、运行维护。

2.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分析、设计构造原型、运行原型、评价原型、改进原型。

3.螺旋模型:四个象限,项目规划、风险评估、工程实现、用户评估

软件产品特征: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

1.1.2DBAS生命周期模型: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与部署、运行与维护。1.2规划与分析

1.2.1系统规划与定义(1)任务陈述(2)确定任务目标(3)确定范围和边界(4)确定用户视图

1.2.2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4)开发方案选择1.2.3项目规划(1)项目团队(2)项目环境(3)项目活动(4)成本预算(5)进度计划1.3需求分析

1.3.1数据需求分析:是从对数据进行组织与存储的角度,从用户视图出发,分析与辨识应用领域所管理的各类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形成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1.3.2功能需求分析:主要针对DBAS应具有的功能进行分析,是DBAS需求分析的核心环节。

1.)数据处理需求分析2)业务规则需求分析

1.3.3性能需求分析:DBAS应具有的性能指标:

1)数据操作响应时间,或数据访问响应时间。

2)系统吞量。可表示为每秒事务数据TPS。

3)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用户数。

4)每TPS代价值(Price per TPS)。衡量系统性价比的指标。

影响DBAS性能的主要因素:

1.系统硬件资源。

2.网络通信设备性能。

3.操作系统环境。

4.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质量。

5.DBAS的配置和性能。

6.数据库应用程序自身。

1.3.4其他需求分析

1.存储需求分析。DBAS系统需要的数据存储量。包括(数据库大小、数据库增长速度)

2.安全性需求分析。

1)DBAS系统应达到的安全控制级别。2)各类用户的数据视图访问权限。3)DBAS应有的口令保护机制或其他安全认证机制。

3.备份和恢复需求分析。

1)DBAS运行过程中备份数据库的时间和备份周期。2)所需备份的数据是全部数据库(包括应用数据、索引、日志等),还是其中的一部分。3)备份方式是采用完全备份还是差异备份。

1.4系统设计

1.4.1概念设计

数据库应用系统概念设计包括:

1.数据库系统概念模型设计2.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有:1)DBAS体系结构设计。2)DBAS系统硬件平台的选型和配置。3)应用软件结构设计。4)对需求分析阶段识别出的业务规则进行初步设计,细化业务规则流程,分析所处理的业务数据和处理方式,明确采用的关键技术和算法等。5)对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方案选型和初步设计。

1.4.2逻辑设计

1.数据逻辑结构设计。

2.应用程序概要设计。

3.数据库事务概要设计。

1.4.3物理设计

1.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2.数据库事务详细设计。

3.应用程序详细设计。

1.5实现与部署:1)建立数据库结构。2)数据加载。3)事务和应用程序的编码及测试。4)系统集成、测试与试运行。5)系统部署。

1.6运行管理与维护:主要工作内容:日常维护、系统监控与分析、系统性能优化与调整、系统进化(升级)等工作。

1.7应用案例需求

1.7.1案例概述

1.7.2案例业务功能需求

1.顾客管理功能需求。

2.商品采购管理功能需求。

3.商品销售业务功能需求。

4.人力资源管理功能需求。

5.财务管理功能需求。

6.各类查询统计功能需求。

1.7.3非功能性需求概述:本系统应满足以下几项性能要求:

实时性、并发性、交互性、安全性、稳定性、数据处理。

小结: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面向数据管理和处理领域的复杂软件系统。根据软件工程基本原理和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本章提出了DBAS生命周期模型,将DBAS生命周期划分为规划与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部署、运行维护五个阶段,并规定了各阶段的主要目标、工作内容和采用的关键技术。该模型针对DBAS需求分析和设计,引入数据组织与存储设计、数据访问与处理设计和应用设计三条设计主线,并将DBAS设计阶段细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个步骤,定义了DBAS开发过程整体框架和开发活动各阶段间的关系。DBAS生命周期模型是DBAS项目管理的理论指导准则。

本章所描述的商场管理系统可作为本教程后续各章节所讨论的各种DBAS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应用案例。

第2章需求分析

2.1 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就是对待开发的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的全面描述。

2.1.1需求分析的概念与意义:需求分析的目标是以使用者和开发人员都容易理解的文档形式提供一个关于目标系统所完成的全部功能及性能等需求的完整描述,以保证目标系统后续阶段,如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最终开发出一个满意度高的系统打下基础。

2.1.2 需求获取的方法1.面谈。2.实地观察。3问卷调查。4.查阅资料。

2.1.3 需求分析过程

1.标识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识别和标识获得对所求解问题及其运行环境的理解。

2.建立需求模型。

3.描述需求。

内容:1)需求概述2)功能需求3)信息需求4)性能需求5)环境需求6)其他需求

需思考的问题:1)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描述的需求是完全的吗?3)需求描述是正确和一致的吗?4)描述的这些需求是可行的、实际可操作的吗?5)描述中的每一条需求都是客户需要的吗?

4.确认需求。审核内容(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性能、数据管理、其他需求)

2.2 需求分析方法

2.2.1 需求分析方法概述

结构化分析及建模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1)不过早陷入具体的细节;2)从整体或宏观入手分析问题,如业务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及子系统的关系;3)通过图形化的模型对象直观地表示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4)图形化建模方法方便系统分析员理解和描述系统;(5)模型对象不涉及太多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模型。

2.2.2 DFD需求建模方法

也被称为过程建模和功能建模方法,核心是数据流,从应用系统的数据流着手以图形方式刻画和表示一个具体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流。

1.DFD方法的基本元素:1)数据流,箭头描述数据的流向2)处理,用矩形框表示、3)数据存储4)外部项,用圆角框或平行四边形表示

2.DFD图: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结构化分析方法表示目标系统。

3.DFD建模过程:1)明确目标,确定系统范围。2)建立顶层DFD图。3)构建第一层DFD 分解图。4)开发DFD层次结构图。5)检查确认DFD图。

2.2.3 其他需求建模方法

建模方法:DFD方法、IDEF0方法、UML的用例模型

1.IDEF0方法:组成IDEF0图的基本元素是矩形框和箭头。

2.UML用例模型:(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思想建模,用例模型由用例图组成,用例图由系统、角色和用例模型元素组成

2.2.4 DFD与IDEF0比较

1)DFD图用箭头也叫数据流来描述数据移动的方向、数据处理及处理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2)从表达形式看,DFD图和IDEF0图都是用箭头和处理来表达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业务流程,但IDEF0图中的箭头有更加丰富的语义,不仅能够表示出数据流,还可以表示出控制流和说明处理或活动实施方式的一些约束。

3)从模型元素的组成上来看,DFD模型由四种元素组成:外部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而IDEF0只有两种元素:箭头和活动。

2.3 需求分析实例

商场业务活动:顾客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商场DFD图描述:1.抽象顶层数据流图。2.分解和细化顶层DFD图。3.检查确认数据流图。小结:

本章讨论了需求及需求分析的概念、需求分析的任务和获取用户需求的方法,并结合商场经营管理业务活动给出了建立系统功能模型的具体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艰巨而困难,而需求分析的成果对整个项目至关重要,是项目成败的关键。为了简化且容易理解系统中诸多问题,人们常借助模型来描述和理解系统所涉及的各种业务活动,利用模型知识和考察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系统中各部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约束。

第3章数据库结构设计

3.1数据库概念设计:主要解决数据需求,即如何准确地理解数据需求,真实把握应用领域中要处理的数据组织、定义描述清楚,以支持数据库设计后续阶段的工作。

3.1.1概念设计的任务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标:

1)定义和描述应用领域涉及的数据范围。2)获取应用领域或问题域的信息模型。3)描述清楚数据的属性特征。4)描述清楚数据之间的关系。5)定义和描述数据之间的约束。6)说明数据安全性的要求。7)支持用户的各种数据处理需求。8)保证信息模型方便地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库模式),同时也便于为用户理解。

3.1.2 概念设计的依据及过程

1.概念设计的依据:需求分析阶段的文档,包括需求说明书、功能模型(数据流程图或IDEF0图)以及在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的应用领域或问题域中的各类报表等。

2.概念设计的过程:1)明确建模目标。2)定义实体集。3)定义联系。4)建立信息模型。5)确定实体集属性。6)对信息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

3.1.3 数据建模方法共同特点:1)能够真实客观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2)组成模型的概念少,语义清楚,容易理解。3)不同概念的语义不重叠,概念无多义性。4)用图形方法描述数据,数据直观易懂,有利于数据库设计者和用户交流。5)这种数据模型容易转换成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需要的数据结构。

1.ER建模方法:实体联系方法面向数据存储需求建模,将现实世界中需要处理的数据抽象组织成某种信息结构。ER方法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矩形框内写上实体集的名称,用菱形框表示联系,联系名写在菱形框内。实体集的属性用椭圆或圆角矩形表示,属性的名字写在椭圆或圆角矩形框中。

2、IDEF1X建模方法:侧重分析、抽象和概括应用领域中的数据需求,被称为数据建模方法。1)实体集。2)联系。①标定联系、②非标定型联系、③分类联系、④非确定联系

3.1.4 概念设计实例1 建模目标 2 定义实体集 3 定义联系 4 建立信息模型 5 确认实体集属性6 对信息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

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3.2.1 概述

3.2.2 逻辑设计实例

1 商场经营管理系统初始模式设计

2 命名确认

3 优化关系模式

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3.3.1 物理设计概述

3.3.2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解决几个问题:文件的组织、文件的结构、文件的存取、索引技术

3.3.3 索引

1.索引技术:关键是建立记录域值到记录的物理地址间的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称为索引。

2 索引技术分类:

1)有序索引:利用索引文件实现记录域取值到记录物理地址间的映射关系。

2)散列技术,也称为哈希索引机制:利用一个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实现记录域取值到记录物理地址的直接映射关系。

3 有序索引:数据库中的文件经常采用顺序文件结构,文件的数据记录按照某个特定的查找码值的升序或降序地存储在文件中。

第2章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聚集索引:对数据库文件和它的一个特定的索引文件,如果数据文件中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与索引项的排列顺序相一致,或者说索引文件按照

其查找码指定的顺序与数据文件中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相一致,则称该索引文件为聚集索引,否则称该索引文件为非聚集索引。

第3章稠密索引和稀疏索引:如果数据文件中每个查找码值在索引文件中都对应一个索引记录,则该索引称为稠密索引。如果只是一部分查找码的值有对应的索引记录,则该索引称为稀疏索引。

第4章主索引和辅索引:在数据文件的主码属性集上建立的索引称为主索引。在数据文件的非主属性上建立的索引称辅索引。

第5章唯一索引:可以确保索引列不包含重复值。5)单层索引和多层索引:单层索引是索引项根据键值在索引文件中顺序排列,组织成一维线性结构,每个索引项直接指向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记录。多层索引的典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的B树和B+树索引。

3.3.4 数据库物理设计

1.物理设计内容:

1)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2)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3)数据分布设计。4)确定系统配置。5)物理模式评估。

2.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

1)面向目标数据描述基本表和视图。2)设计基本表业务规则。

3 DB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

1)使用事务-基本表交叉引用矩阵,分析系统内数据库事务对各个基本表的访问情况。

2)估计各事务的执行频率,即单位时间内事务的执行次数。

3)对每张基本表,汇总所有作用于该表上的各事务的操作频率信息。

4.数据分布设计:

1)不同类型数据的物理分布。2)应用数据的划分与分布。3)派生属性数据分布。4)关系模式的去规范化。

3.3.5其他物理设计环节

1 确定系统配置

2 物理模式评估。

小结:

概念设计是面向现实世界的,其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获取应用领域中的数据需求,分析、抽取、描述和表示清楚目标系统需要存储和管理什么数据。目前,数据库已成为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核心与基础,数据库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因此,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系统成功的关键,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又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在数据库概念设计部分,本章首先介绍了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任务(做什么),然后介绍了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依据和步骤(如何做),最后介绍了两种较为流行的数据建模方法——ER方法和IDEF1X 方法,以帮助读者顺利完成数据库概念设计任务。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按照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数据,包括定义和描述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要求等。其目标是得到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处理的数据库模式,且数据结构合理,数据之间不存在不合理的数据依赖关系,数据满足各类应用的处理和使用要求,为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及数据库高效、正确地运行打下基础。

数据库物理结构涉及数据库文件组织、结构和存取等方面。文件的结构是指如何在外设存储介质上安排和存放文件的逻辑记录,其核心是文件的逻辑记录与其物理地址间的映射关系。常见的文件结构有堆文件(也称为无序文件)、顺序文件、聚集文件、索引文件组织、散列文件组织等。每一种文件结构都有与之对应的文件存取方法。为了提高文件查找速度,可以为文件建立索引机制。

广义上的索引技术包括有序索引和散列技术。根据索引文件本身的不同特点,有序索引

可以分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主索引和辅索引、稠密索引和稀疏索引、单层索引和多层索引等。散列文件组织通过散列函数直接到文件记录所在的物理地址。

数据库物理设计由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数据分布设计、确定系统配置和物理模式评估等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中包括若干设计内容。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与DBAS系统采用的具体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和DBMS密切相关。数据库物理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数据库文件建立合适的索引,以提高数据库访问效率。

第4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与实施

4.1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过程

4.1.1软件体系结构:又称软件架构,软件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

1)构件是组成系统的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不同粒度的程序模块、独立程序或软件子系统,是组成软件的系统元素。

2)连接件:将不同的构件连接起来,表示了构件间的相互作用。

3)约束:一般为对象连接时的规则,或指明了构件连接的条件。

4.1.2 软件设计过程软件开发:设计、实现、测试三个环节。

设计(概要、详细)(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的过程设计、系统的数据设计)

设计原则:设计应与软件需求保持一致,设计的软件结构应支持模块化、信息隐藏、抽象与逐步求精等。

1.概要设计:是建立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间的关系,定义各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制订测试计划。

2.详细设计:是细化概要设计产生的功能模块,形成可编程的程序模块,用某种过程设计语言(PDL)设计程序模块的内部细节。

3.关于软件总体设计层次结构:系统—子系统—模块—子模块。软件系统的系统元素(子系统、模块、子模块)。

4.2 DBAS总体设计

主要内容:1)DBAS体系结构设计。2)DBAS软件总体设计。3)软硬件选型与配置设计;4)业务规则初步设计。

4.2.1 DBAS体系结构设计

1. 客户/服务体系结构(C/S)结构:是网络环境下一种主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其特点是:1)DBAS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功能被分解并分布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上。2)数据库服务器可以为多个客户端应用提供共享的数据管理功能,避免了为每一个新的应用单独开发对应的服务器端数据管理功能,提高了应用程序相对于数据库的独立性,也减少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代价。

3)客户端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多个不同数据源。

4)客户端除了完成人机交互功能外,还需要完成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功能,负荷较重,属于典型的“胖客户端”。

2.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结构。其特点是1)表示层位于客户端,由Web浏览器实现。属于典型的“瘦客户端”。

2)功能层位于Web应用服务器,实现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业务规则。

3)数据层位于数据库服务器,通过DBMS完成具体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存取等数据管理功能。B/S与C/S各有千秋。在适用Internet、维护工作量等方面,B/S比C/S要强得多;但在运行速度、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B/S远不如C/S。对于以浏览为主、录入简单的应用程序,B/S技术有很大的优势;而对于交互复杂的企业级ERP应用,B/S则很难胜任。

4.2.2 DBAS软件总体设计: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环境、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事务、应用程序),从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图、事务规范和业务规则需求分析结果出发,应用软件总体设计得到的系统总体结构和分层模块结构可以用模块结构图表示。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五种基本符号组成。

4.2.3软硬件选型与配置设计:

1)网络及网络设备选型;2)数据存储设备及备份方案制定;3)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选型;4)确定系统终端软件环境;5)确定软件平台及开发语言、工具;6)系统中间件及第三方软件选型。考虑因素:1)数据规模;2)系统性能;3)安全可靠性;4)用户需求;5)项目预算情况。

4.2.4业务规则初步设计

4.3DBAS功能概要设计:

原则:逐步求精、模块化、信息隐藏、功能细化。

四个层次: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持久层

4.3.1 表示层概要设计:

主要任务是进行人机界面设计。

4.3.2 业务逻辑层概要设计:

主任务是梳理D BAS的各项业务活动,将其表示为各种系统构件。业务逻辑层是DBA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数据访问层与用户界面层的桥梁作用,DBAS的核心业务逻辑均在本层予以实现。内容:结构、行为、数据、接口、故障处理、安全设计、系统维护与保障。高内聚与松耦合原则

4.3.3 数据访问层概要设计:

主要任务就是针对DBAS的数据处理需求设计用于操作数据库的各类事务。

4.4 DBAS功能详细设计

4.4.1 表示层详细设计:

人机界面的设计与用户感知密切相关,最好采用原型迭代法。

原型迭代法步骤:1 初步设计2 用户界面细节设计3 原型设计与改进

4.4.2 业务逻辑层详细设计

4.5应用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4.5.1 数据安全设计:安全性保护、完整性保护、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加密传输1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1)用户身份鉴别。2)权限控制。3)视图机制

2数据库的完整性保护: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和相容性。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加入不合语义的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作用对象:列、元组、关系。

3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封锁技术。在某一时间内禁止某用户对数据对象做某种操作以避免产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排它锁x锁、共享锁s锁)为避免死锁考虑的原则:1)按同一顺序访问资源2)避免事务中的用户交互3)采用小事务模式,尽量缩短事务的长度,减少占有锁的时间4)尽量使用记录级别的锁(行锁),少用表级别的锁。5)使用绑定连接,使同一应用程序所打开的两个或多个连接可以相互合作。

4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恢复的基本原理就是数据库中任何一部分数据可以利用存储在系统其他存储器上的冗余数据(备份)来重建。1)双机热备:指基于方式的服务器热备。数据同时往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写,或者使用一个共享的存储设备。2)数据转储(数据备份)。3)、数据加密存储.5.数据加密传输:传输手段1)数字安全证书2)对称密钥加密3)数字签名4)数字信封

4.5.2 环境安全设计

1、漏洞与补丁

2、计算机病毒防护(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计算机实时监控)3网络环

境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网络隔离)4 物理环境安全

4.5.3 制度安全设计

4.6 DBAS实施:

1)创建数据库2)装载数据3)编写与调试应用程序4)数据库试运行

4.6.1 创建数据库考虑1)初始空间大小2)数据库增量大小3)访问性能

4.6.2 数据装载1)筛选数据2)转换数据格式3)输入数据4)校验数据

4.6.3编写与调试应用程序

4.6.4 数据库系统试运行1功能测试2 性能测试。

小结:

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是指根据DBAS生命周期模型,数据访问与处理设计、应用设计两条主线分别设计DBAS的总体结构、数据事务和应用软件。

与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相对应,DBAS功能设计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三个设计步骤。DBAS应用软件的设计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如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技术。

事务设计包括事务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事务概要设计从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图或事务规范出发,关注与目标DBMS和具体事务实现机制无关的事务处理逻辑,设计结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事务详细设计是在选定的目标DBMS平台环境下,采用DBMS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提供的事务实现机制,设计事务在DBMS中的具体实现方法。

人机界面设计是DBAS功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采用原型迭代设计法。

第5章UML与数据库应用系统

5.1 DBAS建模

OMT方法: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用例模型,OOSE方法:面向用例(Use-Case),适合支持商业工程和需求分析。

统一建模语言(UML):定义由语义和表示法两部分组成,定义在一个四层建模概念:1)元元模型层2)元模型层3)模型层4)用户模型层。

UML包括五种视图:结构视图、实现视图、行为视图、环境视图、用例视图。

UML2.0提供了13种不同的图,分为两类:

一类是结构图,主要用于对系统的静态结构建模,包括类图、对象图、复合结构图、包图、组件图、部署图;

另一类是行为图,主要用于对系统的动态行为建模,包括用例图、交互图(顺序图、通信图、交互概述图、时间图)、状态图和活动图。

5.2 DBAS业务流程与需求表达,业务流程支持活动图,主要目的在于陈述活动与活动间的流程控制的转移。软件需求领域用于捕捉需求的工具是用例图。

5.2.1 业务流程与活动图。活动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用例和程序模块中逻辑流程的先后执行次序,并行次序。活动图用于低层次程序模块的作用类似于流程图,但活动图还可以描述并行操作,而流程图只能描述串行操作。一般说来,活动图最适合用于描述系统或子系统

的主要的工作流程。活动图起始点用●表示,结束点用○●表示,可以用分区来将活动分配给对应的角色。活动之间的转换由箭头表示,箭头表示执行方向,其标注为执行下一个活动的条件,如果箭头线上没有条件,表示执行完该活动后自动执行箭头所指向的活动。菱形代表分支,表示判断。活动图的目的在于表达流程的规范性,表达要明确、简单和清晰,尽量避免深入细节。

5.2.2系统需求与用例图。用例模型:是把满足用户需求的所有功能表示出来的工具,由用

例、角色、系统三部分组成。用例图:由系统、角色、用例三种模型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组成。

1系统:用例图中系统用一个长方形框来表示,系统的名字写在方框上或方框里面。

2 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实体。可以是系统用户也可以是其他系统或者硬件设备。所谓与系统交互指的是角色从系统中接收消息,或是向系统提交信息。在用例图中用通用化关系来描述角色之间的行为。通用化关系是指把某些角色的共同行为抽取出来作为通用行为,这些通用行为构成它们的超类。角色之间的通用关系用带空心三角形(作为箭头)的直线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超类。

3 用例: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是所有动作的集合。动作是系统的一次操作。用例用椭圆形表示,位于系统边界的内部。用例与角色之前连接关系属于关联,又称通信关联。用例之间关系包括:扩展、使用、组合。

5.3 DBAS系统内部结构的表达:静态结构、动态结构

UML中用类图来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而用顺序图和通信图来表示系统的动态结构。

5.3.1 系统结构与类图:类图主要表达的是问题领域的概念模型,在这个抽象的概念中,除了表达该抽象的名称外,另外需要表达该抽象概念的“属性”与“行为”。类图技术是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技术。1.属性(名称、类型、缺省值):可见性、名称、类型、缺省值、约束性。2操作(描述了类的动态行为)可见性、名称、参数表、返回类型表达式、约束性。3关系:1)关联关系,两个类之间某种语义上的联系,关联通常是双向的,单向的称导航关联。聚集是特殊形式的关联,可划分为共享聚集和组成。2)继承关系,具有共同特性的元素抽象成类别,并通过增加其内涵而进一步分类,继承表示为一头为空心三角形的连线。3)依赖关系。4)精化关系,同一事物的两种描述之间的关系。用空心三角形的虚线表示。

5.3.2 系统结构与顺序图:顺序图的目的在于说明对象的协作如何达到系统的目标。顺序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内对象之间的消息发送和接收序列。顺序图有两个坐标轴:纵向表示时间的持续过程,横向表示对象,每一个对象用矩形框表示,纵向的虚线表示对象在序列中的执行情况,称为对象的“生命线”。

5.3.3 系统结构与通信图:通信图是交互图的一种,也是被称为协作图。通信图包含一组对象,并在图中展示这些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象间发送的接收的消息。顺序图强调的是时间,而通信图强调的是空间。通信图中的主要元素基本和顺序图相同,只是在消息的传递上要特别表达消息的传递是由哪一个对象到另外一个对象。

5.4 DBAS系统微观设计的表达(细节方面的内容)

5.4.1 微观设计与对象图: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类之间的关系的实例,其图形表达与类的图形表示相似。对象图通常用于表示复杂的类图的一个实例。对象图是某一个特定时间点上,系统所存在的对象的一个快照。

5.4.2微观设计与状态机图:当某一个对象或某一个事件有非常复杂的状态转换时,可用状态机图来描述这个过程。在状态图中,只能有一个起始状态,这一点与活动图起始点是相同的,起始状态的图示是一个实心圆形。结束状态代表整个状态机到此活动线束,可以有多个结束状态。状态与状态之间,是利用转移来表达其间的关系的,用带有箭头的直线图示。目的在于陈述系统中有关事件或对象的状态转移。

5.4.3微观设计与时间图:状态的转换由时间因素决定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时间图来表示。若状态转移中牵涉时间因子,可用时间图来强调时间因子的作用,时间图主要利用时间轴的推移,让时间因子呈现一个可视化的效果。一张时间图对应至少一张状态图,时间图是状态图的辅助说明工具。

5.5DBAS系统宏观设计的表达

5.5.1宏观设计与包图,UML的包图可以表达系统中不同的包、命名空间或不同的项目间彼

此的关系。在这里包及命名空间指的是在逻辑层次上的关联性,而项目则是指实体层次的关联性。包是一种组合机制,把模型元素通过内在的语义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叫做包。包图:表明包以及包之间的关系的类图。必须保证低耦合、高内聚。包可以包含类、接口、组件、节点、协作、用例等,不可以内嵌其他子包。继承关系的包、依赖关系的包。四种可见性:私有、保护、公有、实现,缺省的可见性为公有。

5.5.2宏观设计与交互概述图:主要是利用活动图作为基础,只是其在控制流间连接的UML 元素并非活动,而是交互图(包括顺序图、通信图、时间图及交互概述图),主要元素与活动图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交互框。交互概述图可把不同的交互图结合在一张图来表达。

5.5.3宏观设计与复合结构图:复合结构图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部件,一个部件可以代表某个实体组件,也可以代表一个子系统。部件之间装配关系,通过接口来沟通。部件与外部连接通过端口才能连接,用正方形图示。供给接口代表某个特定的部件提供服务给外部部件来连接。需求接口代表某个特定的部件需要外部的部件提供服务。

5.6DBAS系统实现与部署的表达

5.6.1系统实现与组件图:用来表示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相关性连接用一条带开箭头的虚线表示,组件间的相关性指到用到的组件的接口上。组件符号为一个大方块且在它的左边有两个凸出的方块。组件写在组件符号的下面或大矩形内。

5.6.2系统实现与部署图:部署图又叫配置图,描述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物理配置情况和系统结构。

小结:

所有系统均由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组成。结构可以静态模型元素来描述,如类、关系、节点和构件。行为主要描述结构内的元素如何交互。通常情况下,这些交互是确定的且是可以建模的。抽象系统的动态行为也称为动态建模,UML支持动态建模的有四类图是:状态、序列、协作和活动。

状态图用于描述类(或子系统、系统)中的行为和内部状态,它侧重于描述随着时间的改变,对象如何改变其状态。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出现的事件,状态中执行的行为和动作,状态转移等。一个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条件成真、接收一个信号、一个操作调用或满足指定时间。

顺序图主要用于描述在指定情节中一组对象是如何交互的。它着眼于消息序列,也就是在消息间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顺序图有两个坐标:纵坐标轴显示时间,横坐标轴显示有关对象。顺序图最重要的特点是时间的概念。

协作图主要用于描述对象在空间中如何交互,即除了动态交互,它也直接描述了对象是如何链接在一起的。在协作图中没有时间轴,而是将消息按序编号。

活动图主要的目的在于陈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流程控制的转移,其作用类似于流程图,然而,与流程图不同的是,活动图支持并行行为。

除了以上,支持系统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的图以外,UML还提供了一组支持DBAS系统宏观设计表达的图,如包图、交互概述图、复合结构图以及支持DBAS系统实现与部署的图有如组件图和部署图。

第6章高级数据查询

6.1 一般数据查询功能扩展6.1.1使用TOP限制结果集

1)TOP n :取查询结果的前n行数据。

2)TOP n percent: 取查询结果的n %行数据。

3)WITH TIES:表示包括最后一行取值并列的结果。

6.1.2 使用CASE函数1.简单的CASE 函数CASE函数语法格式:

CASE测试表达式

WHEN简单表达式1THEN结果表达式1

WHEN简单表达式2THEN结果表达式2

……

WHEN简单表达式nTHEN结果表达式n

[ELSE结果表达式n+1]

END

6.1.3 将查询结果保存到新表中

SELECT 查询列表序列INTO<新表名>

FROM数据源

6.2 查询结果的并、交、差运算 6.2.1 并运算

SELECT语句1

UNION [ALL]

SELECT语句2

UNION [ALL]

……

SELECT语句n

6.2.2交运算

SELECT语句1

INTERSECT

SELECT语句2

INTERSECT

……

SELECT语句n

6.2.3差运算

SELECT语句1

EXCEPT

SELECT语句2

EXCEPT

……

SELECT语句n

6.3相关子查询1.使用子查询进行基于集合的测试

通常运算符IN和NOT IN.其形式为:WHERE表达式[NOT] IN(子查询)

2.使用子查询进行比较测试

比较运算符(=、<>、<、>、<=、>=)形式:WHERE 表达式比较运算符(子查询)

3.使用子查询进行存在性测试

通常使用EXISTS谓词,其形式:WHERE[NOT] EXISTS(子查询)

6.4其他形式的子查询1.替代表达式的子查询

指在SELECT语句的选择列表中嵌入一个只返回一个标量值的SELECT语句,这个查询语句通常都是通过一个聚合函数来返回一个单值。

2.派生表

SELECT * FROM(SELECT * FROM T1) AS temp 这里的temp就是派生表。

6.5 其他一些查询功能6.5.1 开窗函数

在SQL Server中,一组行被称为一个窗口,开窗函数是指可以用于“分区”或“分组”计算的函数。这些函数结合OVER子句对组内的数据进行编号,并进行求和、计算平均值等统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SUM 、A VG、以用ROW-NUMBER(对数据进行编号的函数)等都可以称为开窗函数。

第6章将OVER子句与聚合函数结合使用

语法格式:::=

OVER([PARTITION BY value_expression,… [n] ])

第7章将OVER子句与排名函数一起使用

SQL Server提供了四个排名函数:RANK、NTILE、DENSE_RANK和ROW_NUMBER.

1)函数语法格式:

RANK()OVER([ < partition_by_clause>,…[n] ]

OVER([PARTITION BY value_expression,… [n] ])

6.5.2 公用表表达式

小结:

本章介绍了SQL语言中的一些高级查询功能,这些高级查询语句在不同的数据库产品中可能语法不完全一致,而且有些数据库产品也不一定都支持这些操作。这里介绍的语句在SQL Server 2008 平台上都支持,因此读者可在这个平台上测试这些语句。

本章主要介绍用了使用TOP限制查询返回结果、分情况的CASE函数、查询结果的并、交、差运算、相关子查询以及其他一些查询功能。

CASE函数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情况判断,它一般是用在SELECT语句的查询列表中,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情况显示不同内容,但也可以用在UPDA TE语句中,用于根据不同的条件对数据进行不同的更改。

相关子查询部分介绍了基于集合的相关子查询、替代表达式的子查询以及派生表形式的子查询。相关子查询的特点是先执行外层查询,然后再执行内层查询,内层查询是根据外层查询结果中的一行数据进行的。相关子查询在内层查询中关联外层查询;替代表达式的子查询是指可以将子查询写在查询列表中,但这个子查询必须是返回一个标量值的查询;派生表子查询是将子查询写在FROM子句中,这种形式的子查询对外层查询来说就像一个表,可以在外层查询中使用派生表子查询的结果。

查询结果的并、交、差运算是对多个查询语句形成的结果集进行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集合的交运算和差运算可以用IN和NOT IN形式的子查询实现。在实现查询结果的并、交、差运算时要求各查询语句的查询列个数必须相同,对应列的语义一致、数据类型兼容。这些操作的最终结果都是采用第一个查询语句的列标题作为整个操作结果的列标题,因此当需要改变操作结果的列标题时,只需对第一个查询语句指定列别名即可。

在其他一些查询功能中,介绍了开窗函数和公用表表达式,其中开窗函数是ISO SQL 标准支持的。开窗函数结合OVER子句对数据进行分区,再通过排名函数对组内的数据进行编号,或通过聚合函数对组内数据进行求和、计算平均值等统计。公用表达类似于一个临时表,它是将查询语句产生的结果集指定一个临时名字,之后就可以在SELECT、INSERT、UPDATE 、DELETE等语句中使用命名好的公用表表达式。

第7章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

7.1创建及维护数据库7.1.1 SQL Server 数据库概述:系统数据库、用户数据库

SQL Server 2008 安装后,系统自动分5个数据库:master, msdb, model, tempdb,Rescourse.

7.1.2 SQL Server数据库的组成

数据文件包含数据和对象、日志文件包含恢复数据库中的所有事务需要的信息。

1数据文件:每个数据库都只能有一个主要数据库文件,其扩展名.mdf, SQL Server 2008主要数据库文件不小于3MB。次要数据文件扩展名.ndf,一个数据库可以不包含次要数据文件,也可包含多个次要数据文件,而且可以建立在不同磁盘上。

2 事务日志文件:扩展名.ldf,每个数据库必须至少有一个日志文件,也可以有多个日志文件。SQL Server 2008不强制使用.mdf, .ndf,.ldf,但建议使用以区别用途。

3 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分配. 规则:1)在创建用户数据库时,model数据库自动被复制到主要数据文件中。2)在SQL Server 2008中一页是一块8k(8x1024B)的连续磁盘空间

3)SQL Server 2008中不允许一行数据存储在不同页上。

7.1.3数据库文件组1 主文件组(PRIMARY):是系统定义好的一个文件组,包含(主要数据文件、没有明确分配给其他文件组的数据文件、系统表的所有页)

2 用户定义文件组:用户定义文件组是通过在CREATE DATABASE或ALTER DATABASE 语句使用FILEGROUP关键字指定的任何文件组。

说明:1)日志文件不包括在文件组内,日志空间与数据空间是分开管理的。2)一个文件不可以是多个文件组的成员。3)如果文件组中有多个文件,则它们在所有文件在被填满之前不会自动增长,而填满后这些文件会循环增长。

7.1.4 数据库文件的属性

1 文件名及其位置

2 初始大小:其大小不能小于model数据库主要文件的大小。

3 增长方式:默认自动增长,系统文件的空间不足后,系统自动扩大文件空间。

4 最大大小:

7.1.5用T_SQL语句创建数据库T_SQL语句为CREARE DATABASE database_name

[ ON ,[PRIMARY][ [,…n][,< filegroup>[,…n] ]

[LOG ON{[,…]}]]]

7.1.6 修改数据库

1 扩大数据空间:两种方法,一扩大数据库中已有文件的大小,二为数据库添加新的文件

2 收缩数据库空间:释放数据库中未使用的空间,并将释放的空间交还给操作系统。

手工收缩数据库空间:1)收缩整个数据库的大小。2)收缩指定文件的大小

3 添加和删除数据库文件1)添加文件2)删除文件

7.1.7 分离和附加数据库

1分离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库从SQL Server实例中删除,但不删除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离数据库会保持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完整和一致。

2 附加数据库:将分离的数据库重新附加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可附加到本机的另一个SQL Server实例上,也可以附加到另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上。

7.2 架构:也称为模式,是数据库下的一个逻辑命名空间,可以存放表、视图等数据库对象,它是一个数据库对象的容器。通过将同名表放置在不同架构中,使一个数据库中可以包含同名表。在同一个数据库中,架构名必须唯一。

架构对象的类型:基本表、视图、触发器等。

1 定义架构:SQL语句为CREATE SCHEMA

2 删除架构:T_SQL语句为DROP SCHEMA 7.

3 分区表

7.3.1 基本概念: 是将表中数据按水平方式划分成不同的子集,这些数据子集存储在数据库的一个或多个文件组中。

1)该表包含以多种不同方式使用的大量数据。2)数据是分段的,比如数据以年份分隔。

7.3.2 创建分区表.步骤:1)创建分区函数。2)创建分区方案。3)使用分区方案创建表。

1 创建分区函数: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input_parameter_type)

AS RANGE [LEFT| RIGHT] FOR V ALUES([boundary_value[,…n] ])

2创建分区方案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partition_scheme_name

AS PARTITION partition_function_name [ALL] TO([,…n] ])

7.4 索引

1 创建索引CREATE INDEX

2 删除索引DROP INDEX

7.5 索引视图

1 基本概念:建有唯一索引的视图称为索引视图,也称为物化视图。

2 适合建立索引视图的场合:

1)如果很少更新基础数据,则索引视图效果最佳。

2)如果经常更新基础数据,则维护索引视图的成本可能超过使用索引视图带来的性能收益。3)如果基础数据以批处理的形式定期更新,但在更新之间主要作为只读数据进行处理,则可考虑在更新前删除所有索引视图,然后再重建索引视图,这样做可以提高更新性能。

3定义索引视图

1)定义索引视图时,视图不能引用任何其他视图,只能引用基本表。

2)视图引用的所有基本表必须与视图位于同一个数据库中,并且所有者也与视图相同。

3)必须使用SCHEMABINDING选项创建视图。4)视图中的表达式引用的所有函数必须是确定的。5)对视图创建的第一个索引必须是唯一索引,之后再创建其他的非聚集索引。

小结:

本章介绍了T-SQL语言的部分数据定义功能,内容包括创建数据库、架构、索引和视图,同时介绍了这些对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场所,它由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组成,数据文件用于存放系统和用户的数据,日志文件用于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更改操作。架构是数据库下的一个逻辑命名空间,可以存放表、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用于对数据库对象进行分类。分区表是将逻辑上的一张大表,在物理上分为几个小表,使得每次操作的数据集合比较小。索引主要是为了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但通过索引提高数据查询效率是有代价的,因为存储索引信息需要占用额外空间,而且会影响数据的增、删和改的效率,因此,一般只在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列上构建索引。视图是一种由从数据库的基本表中选取出来的数据组成的对象,可以像查询基本表一样查询视图中的数据。视图主要被用于简化数据查询语句、定制数据以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视图也可为应用程序提供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第8章数据库后台编程技术

8.1 存储过程8.1.1 基本概念

所谓存储过程,实际上是存储在数据库中供所有用户程序调用的子程序。

存储过程的好处:

1)允许模块化程序设计。2)改善性能3)减少网络流量4)增强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8.1.2创建、执行和删除存储过程

1创建存储过程:SQL语句CREATE PROCEDURE

2执行存储过程:可以使用T_SQL的EXECUTE语句。执行有多个输入参数的存储过程时,参数的传递方式有两种:1)按参数位置传递值2)按参数名传递值

3. 删除存储过程:删除存储过程用DROP PROCEDURE语句

8.2 用户定义函数

8.2.1 创建和调用标量函数

1.定义标量函数:CREATE FUNCTION [schema_name.] function_name

2.调用标量函数:计算长、宽、高分别为4、6、8的立方体的体积:SELECT dbo.CubicVolume(4,6,8)

8.2.2 创建和调用内联表值函数

1 创建内联表值函数:CREATE FUNCTION [ schema_name.] function_name

2 调用内联表值函数:查询“服装”类的商品信息:SELECT * FROM dbo.f_GoodsInfo(‘服装’)

8.2.3 创建和调用多语句表值函数

1. 创建多语句表值函数:CREATE FUNCTION [ schema_name.] function_name

2. 调用多语句表值函数:查询“家用电器”类商品信息:SELECT * FROM dbo.f_GoodsType(‘家用电器’)

8.2.4 删除用户自定义函数:DROP FUNCTION { [schema_name.] function_na e} [,…n]

8.3 触发器

8.3.1 基本概念: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需要由用户来直接调用,而是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UPDA TE、INSERT、DELETE操作时自动触发执行的。触发器通常用于保证业务规则和数据完整性,其主要优点是用户可以用编程的方法来实现复杂的处理逻辑和商业规则,增强了数据完整性约束的功能。

适用场合:1)完成比CHECK约束更复杂的数据约束。2)为保证数据库性能而维护的非规范化数据。3)可实现复杂的商业规则。4)评估数据修改前后的表状态,并根据其差异采取对策。

SQL Server 2008 支持三类触发器:DML、DDL和登录触发器。

8.3.2 创建触发器:

1 创建后触发型触发器:CREATE TRIGGER

使用FOR或AFTER选项定义触发器为后触发器,即只有在引发触发器执行的语句中的操作都已成功执行,并且所有的约束检查也成功完成后,才执行触发器。

2 创建前触发型触发器:使用INSTEAD OF选项定义的触发器为前触发型触发器。

8.3.3 删除触发器:DROP TRIGGER schema_name.trigger_name[…n][;]

8.4 游标:实现对结果集中的每一行或部分进行单独处理的机制,它使人们可以逐行处理结果集。

8.4.1 游标的组成1 游标结果集:指定义游标的SELECT语句返回的结果的集合。

2. 游标当前行指针:指向该结果集中的某一行的指针。

8.4.2 使用游标

1. 声明游标,实际是定义服务器游标的特性。支持两种形式:一是基于ISO标准的语法,另一种是使用T_SQL扩展的语法。格式:DECLARE cursor_name[INSENSITIVE]……

2 打开游标:OPEN cursor_name

3提取数据:FETCH [[NEXT | PRIOR | FIRST | LAST | ABSOLUTE n| RELATIVE n] FROM]

4 关闭游标:CLOSE cursor_name

5释放游标:DEALLOCATE cursor_name

8.4.3 游标示例

小结

本章介绍了SQL Server 2008 中与程序设计内容有关的四种数据库对象——存储过程、用户定义函数、触发器和游标。

存储过程是被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一段程序代码块,经编译后被保存在数据库中,第一次被执行或调用时装载到内存,供其他程序调用,可极大地提高后续程序执行存储过程的效率。存储过程可以有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因此可以很好地满足对数据的不同操作要求,提供较高的代码共享功能。函数与存储过程的概念类似,可带参数,但与存储过程不同的是函数必须返回计算结果,并且函数说明中除了要指定函数名、参数类型以外,还要说明结果值的类型。

SQL Server 2008 支持三种类型的用户定义函数。标量函数类似于普通编程语言中的函数,它返回的是单个的数据值,内联表值函数的使用与视图类似,其功能如同带参数的视图;多语句表值函数的函数体类似于存储过程,其使用方法类似于视图,可以返回根据用户输入参数不同而内容不同的表。

触发器是由INSERT、UPDATE、DELETE语句事件引发自动执行的一段程序代码,每当这几类事件在指定的表上出现时,定义在触发器中的代码会自动执行。触发器被用于加强数据的完整性,实现复杂的商业规则,常用于实现申明完整性约束实现不了的复杂的数据约束条件。

游标是一个查询结果,游标机制为用户提供了在查询结果集中进行行、列定位的操作,使得人们可以深入到结果集内部进行操作。

第9章安全管理

9.1 安全控制概述。

安全性: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用户故意造成的破坏。

完整性:保护数据以防止合法用户无意中造成的破坏。

数据库中的安全控制:在数据库系统的不同层次提供对有意无意损害行为的安全防范。

1数据库安全控制的目标:保护数据免受意外或故意的丢失、破坏或滥用。

2数据库安全的威胁

1)可用性的损失2)机密性数据的损失3)私密性数据的损失4)偷窥和欺诈5)意外的损害3 安全控制模型: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

身份验证|操作权限控制|文件操作控制|加密存储与冗余

4. 授权和认证:授权是将合法访问数据库或数据库对象的权限授予用户的过程。

认证是一种鉴定用户身份的机制。自主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

9.2 存取控制

9.2.1 自主存取控制(GRANT(授予)REVOKE (收回)DENY(拒绝))

1 权限种类:一类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维护的权限,另一类是对数据库中的对象和数据进行操作的权限,这类权限又分两类1是对数据库对象的操作权限(语句权限),另1类是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权限(对象权限)

2 用户分类1)系统管理员2)数据库对象拥有者3)普通用户。

9.2.2 强制存取控制。DBMS将全部实体划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是系统中的活动实体,包括DBMS所管理的实际用户、代表用户的各个进程。客体是系统中的被动实体,是受主体操纵的,包括文件、基本表、索引、视图等。敏感标记:绝密(Top Secret)、秘密(Secret)可信(Confidential)、公开(Public)。

安全性分级模式:D类最小保护C类自主保护B类强制保护A类验证保护

。1)自主保护C1和C2 2)强制保护B1、B2、B3 3)验证保护。

9.3 审计跟踪: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或数据库,系统在上面自动记录用户对常规数据的所有操作。

9.4 统计数据库的安全性

9.5 SQL Server 的安全控制

9.5.1 身份验证模式

1 windows 身份验证模式

2 混合身份验证模式

9.5.2 登录账户

1 建立登录账户:CREATE LOGIN

2 修改登录账户属性:ALTER LOGIN

3 删除登录账户:DROP LOGIN

9.5.3 数据库用户。

1 建立数据库用户:CREA TE USER。

2 Guest 用户:实际中常作为数据库的匿名访问者使用。启用guest用户的语句:GRANT CONNECT TO guest;禁用guest 用户的语句:REVOKE CONNECT TO guest;

3 删除数据库用户:DROP USER user_name

9.5.4 权限管理

1 对象级别的权限:数据库对象上允许的操作权限可以分为六种不同的类型

SELECT允许用户查询数据;INSERT 允许用户插入数据;UPDATE 允许用户修改数据;DELETE 允许用户删除数据;REFERENCES 如果用户要插入的表中有外键约束,而用户在该外键所引用的表上没有SELECT权限,则拥有该权限的用户能够向这样的表中插入数据。EXECUTE 允许用户具有执行存储过程和标量函数的权限。

1)授权语句:GRANT< permission > […n] ON2)拒绝权限:DENY < permission > […n] ON 2)收权语句:REVOKE [ALL[PRIVILEGES]] | < permission > […n] ON2 语句级别的权限1)CREATE DATABASE 2)CREATE PROCEDURE

3)CREATE TABLE

4)CREATE VIEW

5)CREATE FUNCTION

6)BACKUP DATABASE

7) BACKUP LOG

一授权语句:GRANT {ALL| […n]} TO [,…n]

二拒绝权限:DENY {ALL| […n]} TO [,…n]

三收权语句:REVOKE{ALL| […n]}{ FROM|TO} [,…n]

9.5.5 角色:在数据库中,为便于对用户及权限进行管理,可以将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组织在一起,这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就称为角色(ROLE).

1固定服务器角色1)bulkadmin 2) dbcrator创建、修改、删除和还原数据库3)diskadmin 管理磁盘文件4)processadmin 终止长时间运行的进程5) securityadmin 处理大多数日常事务6)serveradmin 设置服务器级别、关闭服务器权限7)setupadmin添加和删除链接服务器8)sysadmin 系统管理员

2固定数据库角色1)db_accessadmin 添加删除数据库用户2) db_backupoperator备份数据库、备份日志3) db_datareader 查询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4)db_datawriter 插入、删除和更改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5)db_ddladmin执行数据定义语言(DDL)

6)db_denydatareader 不允许具有查询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的权限7)db_denydatawriter

8)db_owner 具有在数据库中进行全部操作的权限9)db_securityadmin管理数据库角色、

角色成员以及数据库中的语句和对象的权限

3 用户定义的角色:

1)创建用户定义的角色CREATE ROLE

2)为用户定义的角色授权。

3)添加和删除用户定义的角色中的成员。

4)删除用户定义的角色。DROP ROLE role_name

9.6 Oracle 的安全管理

9.6.1 用户与资源管理

1)建立用户:CREATE USER 2)管理用户资源3)删除用户:DROP USER

9.6.2 权限管理

1系统特权2 对象特权

9.6.3 审计功能

小结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数据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安全管理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库数据的安全。因此,作为一个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一定要仔细研究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并进行合适的设置。

本章介绍了安全控制的基本概念、SQL Server 2008 的安全控制实现过程,主要介绍了如何建立合法的服务器登录账户;如何建立数据库的合法用户;如何为数据库用户授予合适的操作权限。可为用户授予的权限有两种:一种是对数据进行操作到对象级权限,即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权限;另一种是创建对象的语句级权限,如创建表和创建视图等对象的权限。为便于对用户和权限进行管理,SQL Server 2008 采用角色的概念来管理具有相同权限的一组用户。除了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创建用户定义的角色之外,系统还提供了一些预定义好的角色,包括管理服务器级设置的固定服务器角色和在数据库一级进行操作的固定数据库角色。本章主要介绍了实现这些功能的T_SQL语句。

本章还简要介绍了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安全控制的特点,并通过一些示例介绍了维护Oracle数据库级、表级、行级和列级数据安全的方法,以使读者从多个视角理解数据库系统安全控制的概念和内容。

第10章数据库运行维护与优化

10.1 数据库运行维护基本工作①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②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③检测并改善数据库的性能④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10.2 运行状态监控与分析:管理员借助相应工具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监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掌握系统当前或以往的负荷、配置、应用和其他相关信息,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①自动监控机制②手动监控机制③对数据库构架体系的监控④对数据库性能的监控

10.3 数据库存储空间管理: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一般分为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其物理存储结构决定了数据库存储数据时数据文件所占用空间的大小及分布。不同的数据库对空间的管理是不一样的。空间不足可扩大存储容量或合理备份转储。

10.4 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应用系统最常见的运行维护任务之一。

10.4.1 数据库运行环境与参数调整

1 外部调整:①CPU:在空闲是使用率超过90%,说明服务器缺乏CPU资源;若高峰期时CPU 使用率依然很低,说明CPU资源充足。②网络:大量SQL数据会使网络速度变慢,调整网络。

2 调整内存分配

3 调整磁盘I/O:响应时间的最大组成部分。

4 调整竞争:方法

①修改参数以控制连接到数据库的最大进程数②减少调度进程的竞争

③减少多线程服务进程竞争④减少重做日志缓冲区竞争⑤减少回滚段竞争。

10.4.2 模式调整与优化

1 增加派生性冗余列:指表中增加的列由表中的一些数据项经过计算生成。

2 增加冗余列:是指在多个表中增加具有相同语义的列,它常用来查询时避免连接操作。

3 重新组表:经常查看的某些数据是由多个表连接之后才能得到,就可考虑重新组表。

4 分割表:表分割有两种方式,水平分割和垂直分割。水平分割是根据数据行的使用特点进行分割,分割之后所得的所有表结构都相同,而存储的数据不同。增加查询复杂度,查询数据时需用Union(并)操作。垂直分割根据数据列的特点进行分割,分割之后所得的所有表中除了都含有主码列外其余列都不同。数据行变小,减少I/O次数,而且大多数据操作只在少数或者一个表中进行,提高系统性能,查询所有数据需要Jion(连接)操作。

5 新增汇总表:为了降低这些操作的时间,可以根据统计操作的使用情况,将频繁使用的统计操作的中间结果或最终结果存储在汇总表中,当用户发出汇总需求时,即可直接从汇总表中获取数据,降低了数据访问量以及汇总操作的CPU计算量。

10.4.3 存储优化

1物化视图:包括一个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象,是预先计算并保存表连接或聚集等耗时较多的操作结果,提高了读取速度,还可以进行远程数据的本地复制。特别适用抽取大数据量表中某些信息以及分布式环境中跨节点进行多表数据连接的场合。

2 聚集:是物理存储表中数据的可择的方法。

10.4.4 查询优化

1 合理使用索引:建立索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决策:①是否为一个属性建立索引②在哪些属性上建立索引③是否建立聚簇索引④使用散列索引还是树索引。使用原则:①经常在查询中作为条件被使用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②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③一个列的值域很大时,应为其建立索引④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应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⑤可以使用系统工具来检查索引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修复。

2 避免或简化排序:避免或简化对大型表进行重复的排序。

3 消除对大型表数据的顺序存取:避免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连接的列进行索引。

4 避免复杂的正则表达式

5 使用临时表加速查询:把表的一个子集进行排序并创建临时表,有时能加速查询。

6 用排序来取代非排序磁盘存取:非顺序磁盘存取是最慢的操作。

7 不充分的连接条件:左(右)连接消耗的资源非常之多。

8 存储过程

9 不要随意使用游标:游标会较占用多的系统资源。

10 事务处理

10.4.5 SQL Server 性能工具

1 SQLServer Profiler

2 数据库引擎优化顾问:通过对数据库的工作负荷测试,由数据库引擎优化顾问给出优化建议,然后再通过管理员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数据库达到一个比较优化的状态。

小结

数据库建立并投入运行后,必须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分析,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管理。本章结合数据库运行维护日常工作,简要介绍了包括监控分析、空间管理、参数调整、系统性能优化以及查询优化涉及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第11章故障管理

11.1 故障管理概述

11.1.1 故障类型及其解决方法

1.事务内部的故障

1)预期的事务内部故障:可以通过事务程序本身发现的事物内部故障。

2)非预期的事务内部故障:不能由事务程序处理的,如运算溢出故障、并发事务死锁故障、

违反了某些完整性限制而导致的故障等。事务故障的恢复由系统自动完成,对用户透明的。

2 系统故障:又称软故障,是指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硬件故障、数据库软件及操作系统的漏洞、突然停电等情况,导致系统停止运转,所有正在运行的事务以非正常方式终止需要系统重新启动的一类故障。当数据库发生系统故障时,容错对策是在重新启动系统后,撤销(UNDO)所有未提交的事务,重做(R EDO)所有已提交的事务,以达到容错目的。

3 介质故障:又称硬故障,主要指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磁头碰撞、磁盘损坏、强磁干扰、天灾人祸等情况,使得数据库中的数据部分或全部丢失的一类故障。介质故障容错对策:一是软件容错,二是硬件容错。软件容错使用数据库备份及事务日志文件,通过恢复技术,恢复数据库到备份结束时的状态。硬件容错采用双物理存储设备,使用专用存储设备放置在异地,设计两套相同的数据库系统。

4 计算机病毒故障:是一种恶意的计算机程序,它可像病毒一样繁殖和传播。

11.1.2 数据库恢复技术概述:如何建立冗余数据,如何利用这些冗余数据实施数据库恢复。

11.2 数据转储:数据库管理员(DBA)或数据库管理系统定期复制数据库,并将复制得到的数据存放到其他介质中的过程,数据转储也称为数据备份。

1 静态转储和动态转储

1)静态转储。转储过程中不能运行其他事务,不允许在转储期间对数据库有任何的存取、修改活动。

2)动态转储。指允许转储操作和用户事务并发执行,即允许在转储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存取和修改操作。静态转储虽然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但是却是以降低数据库的可用性为代价的;而动态转储虽然提高了数据库的可用性,但数据的有效性却可能得不到保证。

2数据转储机制

1)完全转储。对数据库中所有数据进行转储。

2) 增量转储。只复制上次转储后发生变化的文件或数据块。

3)差量转储。是对最近一次数据库完全转储以来发生的数据变化进行转储,也称差异转储。

3 多种转储方法结合使用

1)仅使用完全转储

2)完全转储加增量转储

3)完全转储加差量转储

11.3 日志文件

11.3.1 日志文件的概念:记录每个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操作。

1. 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必须使用日志文件

1)故障恢复的两个基本操作。UNDO 、REDO

具体步骤:①反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到需要撤销的事务的更新操作。②对事务T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文件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③继续反射查找该事务的其他更新操作,并执行相应的逆操作。④重复执行步骤③,直至遇到该事务的开始记录。

2)事务故障恢复: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否则数据库会出现不一致的状态。3)系统故障恢复:情况一,事务已经开始但是还没有提交,即在日志文件中有开始记录BEGIN TRANSACTION,而没有结束记录,即没有COMMIT或者ROLLBACK,处理这种事务的方法是使其撤销。情况二,事务已经完成了事务的所有操作并提交,但其对数据库的修改还保留在缓冲区中,没有写到数据库中,其表现是在日志文件中既有BEGIN TRANSACTION 记录,又有COMMIT记录,对于这种情况,这些事务应该重做。

2、在动态转储方式中必须建立日志文件。利用转储文件只能将数据库恢复到转储过程中的某个状态,只有和日志文件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将数据库恢复一致状态。

3. 在静态转储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日志文件。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复习笔记

判断: 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优于顺序存储错误 2.单链表的每个节点都恰好包含一个指针域错误 3.线性表中的元素都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同一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因 此属于同一数据对象正确 4.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屋里位置上并不一定紧邻。错 误 5.在线性表的数据结构中,插入和删除元素时,移动元素的个数和该元素的位置有关。正 确 6.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可以实现随机存取正确 7.栈一定是顺序存储的线性结构错误 8.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A,B,C,D,可以得到输入序列为C,A,B,D 错误 9.队列是一种后进先出的线性表错误 10.树结构中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一个直接前驱正确 11.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任意一个节点均处于其子树节点的前面正确 12.在栈空的情况下,不能做出出栈操作,否则产生溢出正确 13.在前序遍历二叉树的序列中,任何节点的子树的所有节点都是直接跟在该节点之后正 确 填空: 1.在N个节点的顺序表中删除一个节点平均需要移动((N-1)/2)个节点,具体的移 动次数取决于(表长N和删除位置) 2.在单链表中除首节点外,任意节点的存储位置都由(直接前驱)节点中的指针指示 3.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度) 4.由一颗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和(中)序列可唯一确定这棵二叉树 5.哈弗曼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 6.二插排序树任意节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子树中各节点的关键字值(小于)其 右子树中的各节点关键字值 7.二分查找法,表中元素必须按(关键字有序)存放 选择: 1.用单链表方式存储的线性表,储存每个节点需要两个域,一个数据域,另一个是(B 指针域) 2.设A1,A2,A3为三个节点;P,10,,2代表地址,则如下的链表存储结构称为(B 单链表) 3.单链表的存储密度(C 小于1) 4.在线性表中(B 中间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续 5.两个指针P和Q,分别指向单链表的两个元素P所指元素时Q所指元素前驱的条 件是(D P==Q) 6.在栈中存取数据的原则是(B 后进先出) 7.顺序栈判空的条件是(C top==-1) 8.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B 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 9.求字符串T和字符串S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操作为(C 串的模式匹配) 10.深度为H的二叉树至多有(B 2H-1)个节点

2021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我本科在燕山大学,作为河北省的一个旅游城市,旅游季节超级多以外,真的没有开拓我太多眼界,但是鉴于老师负责而且很专业,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但是我们专业,在一二线城市,机会多,企业多,就业及科研合作机会也多,所以,选择学校,一定要先看城市,再选学校。对我而言,研究生考进北科大,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和提升。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考研经验与心得,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早日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 数学: 对于计算机科技而言,数学很重要。我们专业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数据结构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数学是我们的工具书。数学真的很重要。要从3月份就开始复习,这样后面会比较轻松。建议先从基础教材着手,看完教材,要做课后练习题,测试自己是否掌握了本章节的知识。这样,高数和线性代数的课本过一遍,需要2-3个月的时间。第二阶段就要做大量的练习了,研数盒子,这个公众号的特点是习题为主,数学一定要多加练习,这个公众号就是以练习各种习题为主,每周都会发各种作业和讲解,研数盒子有一套教材叫做研数800题非常好。做的过程中,对错题要着重注意并记录一下,建立一个错题本,然后针对没做对的题,分析归纳,然后回归到课本上,查到对应章节,重新温习。这套练习要刷个3遍左右,每一遍你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个人觉得效果会比做3套不同的题更有效。3遍下来,精读的效果就很明显了,这就是“温故知新”的道理。10月开始,真题要开始做起来了,向上面一样,建立错题本,这个本会是你考研备考后期独一无二的宝典。总之,数学真的很重要,要自始至终坚持到底,除了反复多加练习,还要多思考。 英语: 阅读理解很重要,备考需要坚持每天2篇阅读,开始的时候要精度,好好分析一下句式,掌握好主谓宾从,整段意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学会分析句式以后,后续就会容易很多。再就是单词部分,买一本基础的单词书<<一本单词>>,早晨背完,晚上回忆,过电影一样的,重要的单词,要熟悉到知道在哪个位置,上面的解释是什么。没事看看,不想看书的时候看看,随手看看,遍数多了,自然会记住了,或者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单词记忆方法,请大家用尽十八般武艺,只有一个目的——背好单词,大家也可以关注蛋核英语公众号。再说说作文,作文呢,一定要积累名言警句,有华丽的辞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不对?作文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1)(精)

《数据库及其应用》笔记(1) 第一章 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是能源、物质和信息。 信息是现实世界各种事物的存在特征、运动形态以及不同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诸要素在人脑中的抽象反映,进而形成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信息源于客观事物,而后通过人们加工处理再控制客观事物,从而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数据本质上是对信息的一种符号化表示,即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信息。符号是由人为而定,在计算机中通常使用0和1这两个符号。信息和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用来载荷信息,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 从已知数据出发,参照相关数据,进行加工计算,产生出一些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又表示了新的信息,可以作为某种决策的依据,这一过程就是数据处理过程。数据处理的任务不是计算,而是管理数据。数据处理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查询、维护和传送等各种*作,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是任何数据处理任务必有的共性部分。 数据管理大体上可分为自由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文件是*作系统管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文件可以命名,通过文件名以记录为单位存取数据,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若干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 描述事物性质的最小数据单位是数据项。记录是若干数据的集合,一个记录能表达一个具体事物。 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技术具有以下五个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等部分组成。 DB是存储在磁盘等外部直接存取设备上的数据集合,是按一定的数据结构组织起来的,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合,主要是通过综合各个用户的文件,除去不必要的冗余,使之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数据结构。(结构化的、有联系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中的硬件是数据库赖以存在的物理设备,包括CPU、存储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数据库系统中的软件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数据管理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是是数据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专门用于数据管理的软件。任何数据*作,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查询、数据维护、数据库运行控制等都是在DBMS管理下进行的。DBMS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应用程序只有通过DBMS才能和数据库打交道。 DBA是指数据库管理员,其职责是维护和管理数据库,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UW A:用户工作区,是用户程序与系统缓冲区交换数据的场所。用户只能对UW A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其数据是DBMS根据用户的请求装进去的。 DD:数据字典,其中存放着数据库三级结构的描述以及各数据项的类型、值域和关键字等,从结构上对数据的语言和数值范围加以约束。 计算机系统中任何软件必须在*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工作。 1975年SPARC公布了数据库标准报告,提出了数据库三级组织结构,称SPARC分级结构,从内到外分三个层次描述,分别称为内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

郝斌数据结构自学笔记--知识点+程序源代码

郝斌数据结构自学笔记 --知识点+程序源代码 By-HZM 1_什么叫做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概述 定义 我们如何把现实中大量而复杂的问题以特定的数据类型和特定的存储结构保存到主存储器(内存)中,以及在此基础上为实现某个功能(比如查找某个元素,删除某个元素,对所有元素进行排序)而执行的相应操作,这个相应的操作也叫算法。 ~ 数据结构=个体的存储+个体的关系存储 算法=对存储数据的操作 2_衡量算法的标准 算法 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 衡量算法的标准 1)时间复杂度:大概程序执行的次数,而非执行的时间 2)空间复杂度:算法执行过程中大概所占用的最大内存 3)难易程度 4)健壮性 3_数据结构的特点 【 数据结构的地位 数据结构是软件中最核心的课程 程序=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操作+可以被计算机执行的语言 4_预备知识_指针_1 5_预备知识_指针_2 * 指针的重要性: 指针是C语言的灵魂 定义:

地址: 地址是内存单元的编号,从0开始的非负整数,范围:0-FFFFFFFF【0-4G-1】 CPU=====地址线,控制线,数据线=====内存 指针: … 指针就是地址,地址就是指针。 指针变量是存放内存单元地址的变量。 指针的本质是一个操作受限的非负整数。 分类: 1.基本类型的指针 2.指针和数组的关系 ? 变量并不一定连续分配,随机分配内存。 内存: 内存是多字节组成的线性一维存储空间。 内存的基本划分单位是字节。 每个字节含有8位,每一位存放1个0或1个1. 内存和编号是一一对应的。 ( 软件在运行前需要向操作系统申请存储空间。在软件运行期间,该软件所占空间不再分配给其他软件。当软件运行完毕后,操作系统将回收该内存空间(操作系统并不清空该内存空间中遗留下来的数据)。 NOTE:1)指针变量也是变量,普通变量前不能加*,常亮和表达式前不能加&。 2)局部变量只在本函数内部使用。 如何通过被调函数修改主调函数中普通变量的值。 1)实参为相关变量的地址; < 2)形参为以该变量的类型为类型的指针变量; 3)在被调函数中通过 *形参变量名的形式的形式就可以修改主函数。 CASE 1 #include<> int main(void) { |

2015项目管理笔记-最终版

2015年度项目管理笔记 1.项目特性的五个明确: 目标要明确(完成标准、SMART原则)、 约束要明确(基线包括进度基线、成本基线、质量基线)、 需求要明确(产品范围基线确定下来,进而工作范围也要成为基线) 分工要明确(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经理的授权、专业人做专业事) 过程与计划要明确(从无序到有序转换) 2.项目管理的三个本质 以正合:干系人评审定共识;静靶与动靶 以曲制:阶段控制,执行监测调整;滚动机制、不可一蹴而就。 以奇胜:持续改进,以求创新适用的策略。 动静结合、分合之术。 3.项目的三特征: 独特性:与其他项目的差异化(五个明确的要素) 临时性:2T=Team+Time 渐进明晰:需求或项目范围 4.三对比=系统集成项目比一般项目更复杂+比日常工作更加复杂且注重一次性成 功+战略是立项依据之一且项目是战略实现手段。 5.目标原理=一个作用是成功的标准与完成的衡量依据+三个特性(多、优选/优先 级、层次化)+一个原则是SMART+一个承诺要回收。 6.五大管理要求=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 启动看说明:必要性-需求、假设、依赖、边界、已识别风险等 计划出方案:管理规划形成计划,包括范围规划、进度规划、质量规划、人力规划、风险管理规划、采购规划等 执行看绩效:以计划为纲领、指导实施并回收项目工作绩效; 控制找偏差:监测是否有偏差(绩效-计划),分析偏差影响,预测趋势; 收尾看两项:合同收尾看条款、管理收尾看经验与归档。 7.项目管理三个层次 单元看局部:项目管理单元关注解决局部需求、短期利润; 群集看相关:将目标相关等项目单元形成项目群来管理; 组合看战略:将企业战略转变为项目组合去完成。 有此结论:项目组合包含多个项目群集、项目群集包含多个项目单元。 8.平衡制约函数 F(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沟通、风险、分包外购管理)=相辅相成; 不可孤立无关。 9.项目管理规律=组织模型规律+生命周期规律+干系人规律+变更规律 10.组织模型规律=一种核心-资源授权+两种角色是DM部门经理与PM项目经理+三 种类型(项目型、职能型、矩阵型) (1)职能型:PM=0、DM=全权;优点包括技术专一、资源共享、事业连续; 缺点包括:决策效率低、难以面向项目进行努力、仅关注本部门利益。 (2)项目型:PM=全权、DM=0;优点包括决策效率高、面向项目目标集中努力;缺点包括:事业连续无保障、技术不能共享、资源闲置。 (3)矩阵型:PM>0、DM〉0;但分为三种 第一种弱矩阵:项目经理权力小于部门经理权力

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存储中的基本对象,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 数据解释;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1),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定义语言),对数据库重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纵功能(dml 数据操纵语言)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恢复,多用户对数据库的并发使用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输入,切换,数据库的存储,回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功能,性能监视分析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由DB DBMS DBA 应

用系统组成。 1.2 数据的处理指的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传播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和检索和维护 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与文件系统的根 本区别,可以存储数据库中的 某一个数据项,某一组数据项,, 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的独立性高 a)物理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a)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b)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即正确性 c)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 a)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i.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存 ii.要有足够大的磁盘的直接存储设备 iii.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提高数据的传输率 b)对软件的要求 i.DBMS 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使用 配置的软件 ii.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 iii.具有数据库借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iv.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v.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c)人员数据抽象级别不同,具有不同 的数据视图 i.数据库管理员 1.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 策略(为了提高存取效率和空

管理信息系统自己整理笔记.doc33

参考答案 1、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 C不确定程度)。 2、下述对U/C矩阵描述正确的是(D U/C矩阵中,纵向表示功能,横向表示数 据类)。 3、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4、对于大型程序设计来说,首先应强调的是程序的( B、可维护性 )。 5、在工资系统中,水电费扣款一项,属于( B定个体变动属性)。 6、数据流程图DFD中,符号圆圈“B、外部实体)。 7、一般要求达到(A、第三范式)。 8、数据字典的建立应在( A 、系统分析阶段)。 9、中小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首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般是(C、SQL Server )。 10、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各管理层次需求的阶段是( D、成熟阶段)。 11、身份证编号属于编码中的( C、区间码)。 12、与数据流程图相比较,业务流程图独有的内容是( D、系统中的人员) 1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信息特性的是( C、系统性)。 14、项目管理时可利用( C 、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技术),以便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料消耗量来完成计划。 15、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的不同通常分为三级,即(C.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16、下列决策问题中,属于非结构化问题的是( C、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17、系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B、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18、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 B、吞吐量)。 19、判断树和判断表的功能是用于描述(C、处理逻辑)。 20、在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的是(A编写程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数据是记录下来可鉴别的(符号),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 2.程序调试时,测试数据除采用正常数据外,还应编造一些(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 3.可行分析报告的结论为:(立即开发)、(改进原系统)和(条件具备再开发)。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代码)维护, (程序)维护, (数据文件)维护和机器维修。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和(购买软件包)等. 6. 网络的拓朴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等多种,实际应用中,常将它们综合起来混合使用以构建复杂的计算机网络 三、简答题 1. 信息系统的详细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详细调查是在信息系统分析阶段可行性分析论证完成之后进行的一项活动,目的在于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系统分析准备。 详细调查方法常有:(1)召开调查会;(2)访问;(3)发调查表;(4)参加业务实践。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

数据结构复习笔记

数据结构复习笔记 作者: 网络转载发布日期: 无 数据就是指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信息的载体。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有时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标识单位。如整数这个集合中,10这个数就可称是一个数据元素.又比如在一个数据库(关系式数据库)中,一个记录可称为一个数据元素,而这个元素中的某一字段就是一个数据项。 数据结构的定义虽然没有标准,但是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对数据的操作。这一段比较重要,我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比如一个表(数据库),我们就称它为一个数据结构,它由很多记录(数据元素)组成,每个元素又包括很多字段(数据项)组成。那么这张表的逻辑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分析数据结构都是从结点(其实也就是元素、记录、顶点,虽然在各种情况下所用名字不同,但说的是同一个东东)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的,对于这个表中的任一个记录(结点),它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只有一个直接后继(前趋后继就是前相邻后相邻的意思),整个表只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那我们知道了这些关系就能明白这个表的逻辑结构了。 而存储结构则是指用计算机语言如何表示结点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上面的表,在计算机语言中描述为连续存放在一片内存单元中,还是随机的存放在内存中再用指针把它们链接在一起,这两种表示法就成为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注意,在本课程里,我们只在高级语言的层次上讨论存储结构。) 第三个概念就是对数据的运算,比如一张表格,我们需要进行查找,增加,修改,删除记录等工作,而怎么样才能进行这样的操作呢? 这也就是数据的运算,它不仅仅是加减乘除这些算术运算了,在数据结构中,这些运算常常涉及算法问题。 弄清了以上三个问题,就可以弄清数据结构这个概念。 -------------------------------------------------------------------------------- 通常我们就将数据的逻辑结构简称为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两大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这两个很容易理解) 数据的存储方法有四种:顺序存储方法、链接存储方法、索引存储方法和散列存储方法。-------------------------------------------------------------------------------- 下一个是难点问题,就是算法的描述和分析,主要是算法复杂度的分析方法及其运用。首先了解一下几个概念。一个是时间复杂度,一个是渐近时间复杂度。前者是某个算法的时间耗费,它是该算法所求解问题规模n的函数,而后者是指当问题规模趋向无穷大时,该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数量级。 当我们评价一个算法的时间性能时,主要标准就是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因此,在算法分析时,往往对两者不予区分,经常是将渐近时间复杂度T(n)=O(f(n)简称为时间复杂度,其中的f(n)一般是算法中频度最大的语句频度。 此外,算法中语句的频度不仅与问题规模有关,还与输入实例中各元素的取值相关。但是我们总是考虑在最坏的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以保证算法的运行时间不会比它更长。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按数量级递增排列依次为:常数阶O(1)、对数阶O(log2n)、线性阶O(n)、线性对数阶O(nlog2n)、平方阶O(n^2)、立方阶O(n^3)、k次方阶O(n^k)、指数阶O(2^n)。 时间复杂度的分析计算请看书本上的例子,然后我们通过做练习加以领会和巩固。 数据结构习题一 --------------------------------------------------------------------------------

2021年互联网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互联网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XX切实提高“互联网+监管”工作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理清部门责任,认真落实省、市“互联网+监管”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区监管服务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互联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24个成员单位,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2个办公室,一个是组织领导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一个是业务指导办公室设在区市场监管局。同时,要求各单位分别建立“互联网+监管”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细化业务分工,切实抓好“互联网+监管”工作。 (二)强化技术保障。充分认识“互联网+监管”平台信息技术的客观性,强化监管理念转变和监管方式创新,树立以人才为核心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单位建立“互联网+监管”专管员制度,选择信息技术基础好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具体负责,组建一支“互联网+监管”业务精兵。通过“互联网+监管”业务工作微信群,实时开展业务交流和学习。6月18日,组织区各部门收看全省召开的召开“互联网+监管”工作视频培训会,以此为基础又组织召开了专管员业务研讨交流会,通过上机操作,实际演练,熟练掌握“互联网+监管”信息系统操作,有效提高了“互联网+监管”业务水平。 (三)认真梳理监管目录。召开“互联网+监管”事项认领和清单编制部署会,以硬指标为要求强化落实,随后,对各单位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系统操作、监管事项清单梳理、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等方面进行逐一调度指导。通过分层级认领监管事项、逐一梳理监管事项和清单编制,进一步规范监管事项的发布运行,切实实现动态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同一监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统一。 (四)开展事项动态监管。对省、市新增事项数据量、运行网络环境等方面,开展动态跟踪维护,在平台搭建认领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督促各单位将业务监管实际与“互联网+监管”系统融合,切实将实际监管数据客观、真实、全面的录入“互联网+监管”系统,为实现各类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奠定基础。 截止目前,全区“互联网+监管”监管共认领924项,认领率为975%,检查实施清单已编制863项,完成率869%。 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互联网+监管”监管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一些单位的工作开展还停留

2012版《数据结构高分笔记》更新补丁之外部排序

※特别章外部排序(2012版《数据结构高分笔记》更新补丁) ·外部排序简介 所谓外部排序,即对外存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相对于内部排序而言),也可以说是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有了内部排序算法,为什么还要外部排序?因为文件太大,内存放不下。外排做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将内存作为工作空间来调整外存中数据的位置。 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要点: ①文件在外存中的组织; ②文件在内存中的排序; ③文件在内外存之间的交换。 说明:本补丁是2012年数据结构考研大纲新增内容,虽然知识点不多,但由于第一年被列入考试范围,所以大家要重视。 ·归并排序法 归并排序法是外排序中最常用的方法,分为两个执行阶段。第一阶段:将文件中的数据分段输入到内存中,在内存中用内排序方法对其分类,这样排序完的文件段称作归并段,然后将其写回外存中而在外存中形成了许多初始归并段。第二阶段:对这些初始归并段采用某种归并方法,进行多遍归并,最后在外存上形成整个文件的单一归并段,也就完成了这个文件的外排序。 说明:外排序中的归并排序法和内排序中的归并法是类似的,都是由小单元逐渐归并成单元的过程,注意对比,加深理解。 归并排序算法分两个阶段: 1.初始归并段的形成 其过程是根据缓冲区大小,由文件输入(由外存读入内存)记录,当记录充满缓冲区后,选择最小的(以递增排序为例)记录输出(由内存写出到外存),其空缺位置由下一个输入记录来取代,输出的记录成为当前初始归并段的一部分。如果新输入的记录不能成为当前生成的归并段的一部分,即它比生成的当前部分归并段最大的记录要小(如例1中的关键字11,比15要小,不可能出现在当前归并段中),它将等待生成下一个归并段时提供选择。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到所有新输入的记录关键字都小于最后输出记录的关键字时(如步骤9中的所有关键字都比83小,则以83为结尾的归并段生成完毕),就生成了一个初始归并段。接着继续生成下一个归并段,直到全部记录都处理完毕为止。 下面通过例题来具体说明一下。 例1.设输入文件的各个记录的关键字为: 15,19,04,83,12,27,11,25,16,34,26,07,10,90,06, ... ... 假设内存缓冲区可容纳4个记录,成初始归并段。如下表所示,给出了生成初始归并段过程中各步的缓冲区内容和输出结果。

数据库学习笔记

数据库学习笔记 图形化界(Navicate Premium)面操作数据库 1、工具---->命令行操作 2、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逆向表到模型---生成各表的关系模型 3、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对象信息--->DDL查看创建表的信息 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控制语言于一体,可以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工作。 数据定义语言:完成创建,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有create,drop,alter的命令。 数据查询语言:按各种条件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有select及其相关命令。 数据操纵语言:对已经从在的数据库对其进行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有insert,update,delete命令。 数据库控制语言:用于授权或收回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控制数据操纵事物的发生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进行监视。有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等命令。 一、数据库操作 1、启动数据库:net start mysql 2、关闭数据库:net stop mysql 3、打开数据库:mysql -u root -p123 4、显示所有数据库:show databases;

5、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mydb1; 6、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mydb1; 二、单表操作: 1、选择并使用数据库:use mydb1 2、创建表:(宠物表) 宠物表:id名字、主人、种类,性别、出生和死亡日期。create table pet(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owner varchar(20), species varchar(20), sex char(1), birth date, death date ); 3、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pet values(1,’ergou’,’zx’,’dog’,’f’,’2013-09-06’ null); 4、查询所有内容 select * from pet; 5、删除一条数据: delete from pet where id=1;

(考研复试)数据库笔记

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维语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组织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简称数据库。 5:数据管理技术3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好,冗余低,易扩充,独立性高。 6:数据模型分为:第一类: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物理模型: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库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式。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转换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工具完成,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就由DBMS完成。 7: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对象和对象之间的,

完整,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对象的操作的集合)关系).性约束(数据和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三部分组成。 9:层次模型:简单清晰,查询效率高,良好的完整性支持,但是和现实世界不符,查询子女必须通过双亲。网状模型:更直接的表达现实世界,存取效率高,但是结构复杂。关系模型:简历在严格的数学模型上。概念单一,简单易懂,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高独立性,保密性,但是查询效率不高。10: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有多个,就是视图的意思,模式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内模式就是物理结构。 11:三级结构有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外模式不变,保证逻辑路理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模式不变,保证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13:关系数据库:候选码:某一列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主码:候选码之一。候选码们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14:实体完整性:主码不为空。参照完整性:关系的外码一定为其他关系的主码,或者外码全部为空。用户定义完整性:比如XX不能为空,XX只能取指定值。 15: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 16:查询:select。定义:create,drop,alter。操纵:insert,。

数据结构学习总结

数据结构学习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数据结构有了我自己的认识。一开始,我以为它和C语言和C++一样,都是讲一门语言。但学习之后,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有线性表,有队,有栈,有树,有图等等。这些看起来没有关系,其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线性表是其中最简单的,所以在前几章学习,后面依次逐章变难,学起来也很吃力。 《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策略为知识单元,系统地介绍了数据结构的知识与应用、计算机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表、树、图和广义表、算法设计策略以及查找与排序算法等。 线性表是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即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都是首尾相接的。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操作。因此,线性表这种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数据结构。线性表具有如下的结构特点:均匀性:虽然不同数据表的数据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对于同一线性表的各数据元素必定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和长度。有序性:各数据元素在线性表中的位置只取决于它们的序号,数据元素之前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即存在唯一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数据元素,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外,其它元素前面均只有一个数据元素直接前驱和后面均只有一个数据元素(直接后继)。在实现线性表数据元素的存储方面,一般可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方法。链式存储结构将在本网站线性链表中介绍,本章主要介绍用数组实现线性表数据元素的顺序存储及其应用。另外栈、队列和串也是线性表的特殊情况,又称为受限的线性结构。 链表是一种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指针链接次序实现的。链表由一系列结点(链表中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组成,结点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生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年度报告(2015)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年度报告 (2015年) 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年度报告(2015年) 一、网络交易市场发展基本状况 (1) (一)网络交易市场持续增长 (1) (二)网络市场新业态伴生了一些新问题 (3) (三)网络购物投诉攀升 (3) 二、网络市场监管规制体系建设 (4) (一)制定实施《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4 (二)发布实施《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 (5) (三)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立法进程 (6) (四)研究起草失信惩戒和数据报送规定 (6) (五)各地配合建章立制情况 (7) 三、网络市场监管执法 (9) (一)组织开展红盾网剑专项行动 (9) (二)扎实推进日常监管执法工作 (11) (三)不断完善网络市场监管执法方式 (13) 四、网络市场信用基础建设 (15) (一)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 (15) (二)推动网络市场经营主体亮照亮标 (16) 五、促进网络市场健康发展工作 (17)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网络经营门槛 (17) (二)加强对网络经营者的指导和扶持 (18) (三)积极参与制定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19) 六、维护网购消费者权益工作 (21) (一)及时解决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21) (二)不断完善网购消费维权方式 (22) 七、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 (23) (一)全国网络监管信息化建设 (23) (二)各地网络监管信息化建设 (23) 八、工商网络市场监管队伍建设 (24) (一)网络监管机构设置情况 (24) (二)网络监管业务培训情况 (25) 九、未来工作展望 (27) (一)持续推进网络市场规制体系建设 (27) (二)继续开发和优化网监信息化平台 (27) (三)进一步夯实信用监管基础 (27) (四)深入推进监管统筹和推动一体化监管 (27)

数据库读书笔记 李辉

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意思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被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一个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被称作表格的对象组成。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或信息都被保存在这些数据库表格中。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表格都具有自己唯一的表格名称,都是由行和列组成,其中每一列包括了该列名称,数据类型,以及列的其它属性等信息,而行则具体包含某一列的记录或数据。 SQL 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SQL语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组: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对象;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DML 组可以细分为以下的几个语句: SELECT:用于检索数据; INSERT:用于增加数据到数据库; UPDATE:用于从数据库中修改现存的数据 DELETE:用于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DDL 语句可以用于创建用户和重建数据库对象。下面是DDL 命令: 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 CREATE INDEX DROP INDEX DCL 命令用于创建关系用户访问以及授权的对象。下面是几个DCL 命令: ALTER PASSWORD GRANT REVOKE CREATE SYNONYM 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句的格式: 数据查询:select 语句主要被用来对数 据库进行查询并返回符合用户查询标准的结果数据。Select 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select column1 [, column2,etc]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 表示可选项) select 语句中位于select 关键词之后的列名用来决定那些列将作为查询结果返回。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任意列,还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设定返回表格中的所有列。select 语句中位于from 关键词之后的表格名称用来决定将要进行查询操作的目标表格。Select 语句中的where 可选从句用来规定哪些数据值或哪些行将被作为查询结果返回或显示。 向表格中添加、更新、删除记录 添加新记录 SQL 语言使用insert 语句向数据库表格中插入或添加新的数据行。Insert 语句的使用格式如下: insert into tablename (first_column,https://www.doczj.com/doc/9415654035.html,st_column)

三级数据库

本人2011年3月三级数据库复习笔记,附部分难题 盗我笔记,赚百度经验者耻(第二页有1.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本人欢迎与好学者共勉!还提供数据库在线QQ解答 分值分布: 基础知识——————————小于等于06分 数据结构与算法———————大于等于11分 操作系统———————————约等于10分 数据库技术基础———————小于等于06分 关系数据库系统———————分值高,题量多,形式多样,可能15分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约等于10分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小于等于10分 数据库管理系统———————小于等于06分 事务管理与数据库安全性————约等于10分 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工具————小于等于06分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小于等于10分 (1)定义表(6)创建视图 (7)修改视图 (2)修改表 (8)查询视图

(2)删除表 (9)更新 (10)删除 (4)创建索引 (11)插入 插入一个元组 (5)删除索引 插入子查询结果 第1章 1.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指令类型: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逻辑类指令和判定控制类指令 4.微处理器的分类:通用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 5.计算机常用的系统技术指标:运算速度、主频、字长、存储容量、数据传输率 6.计的应用领域:科学和工程计算、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应用 7.计算机网络特征:a)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b)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c)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8.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三要素是语法、语义与时序 a)语法规定了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b)语义规定了用户控制信息的意义以及完成控制的动作与响应

操作系统可用来进行考研复习资料(1)

第八章死锁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进程的“同步”和“互斥”反映了进程间① 和② 的关系。 【答案】①直接制约、②间接制约 【解析】进程的同步是指在异步环境下的并发进程因直接制约而互相发送消息,进行相互合作、相互等待,使得各进程按一定的速度执行的过程;而进程的互斥是由并发进程同时共享公有资源而造成的对并发进程执行速度的间接制约。 2.死锁产生的原因是① 和② 。 【答案】①系统资源不足、②进程推进路径非法 【解析】死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的资源不足而引发了并发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为所有要求资源的进程无限地提供资源。而另一个原因是操作系统应用的动态分配系统各种资源的策略不当,造成并发进程联合推进的路径进入进程相互封锁的危险区。所以,采用适当的资源分配算法,来达到消除死锁的目的是操作系统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3.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① 、② 、③ 、 ④ 。 【答案】①互斥条件、②非抢占条件、③占有且等待资源条件、④循环等待条件 【解析】 互斥条件:进程对它所需的资源进行排它性控制,即在一段时间内,某资源为一进程所独占。 非抢占条件:进程所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毕之前,不能被其它进程强行夺走,即只能由获得资源的进程自己释放。 占有且等待资源条件:进程每次申请它所需的一部分资源,在等待新资源的同时,继续占有已分配到的资源, 循环等待条件:存在一进程循环链,链中每一个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同时被下一个进程所请求。 4.在操作系统中,信号量是表示① 的物理实体,它是一个与② 有关的整型变量,其值仅能由③ 原语来改变。 【答案】①资源,②队列,③P-V 【解析】信号量的概念和 P-V原语是荷兰科学家 E.W.Dijkstra提出来的。信号量是一个特殊的整型量,它与一个初始状态为空的队列相联系。信号量代表了资源的实体,操作系统利用它的状态对并发进程共享资源进行管理。信号量的值只能由P-V原语来改变。 5.每执行一次P原语,信号量的数值S减1。如果S>=0,该进程① ;若S<0,则② 该进程,并把它插入该③ 对应的④ 队列中。 【答案】①继续执行,②阻塞(等待),③信号量,④阻塞(等待) 【解析】从物理概念上讲,S>0时的数值表示某类资源可用的数量。执行 一次P原语,意味着请求分配一个单位的资源,因此描述为S=S-1。当S<0时,表示已无资源,这时请求资源的进程将被阻塞,把它排在信号量S的等待队列中。此时,S的绝对值等于信号量队列上的阻塞的进程数目。

数据库原理笔记 (1)

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简介(理解) 1.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无处不在:它们是电子商务和其他WEB应用程序的主要组成部 分,是企业操作和决策支持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 2.数据库的目的: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数据。 3.关于列表的问题:过于简单的列表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其他问题,如删除行会 丢失过多的数据,改变行会导致不一致的数据,插入行会导致数据遗漏。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列表含有的数据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情时,修改数据就会出现问题。 4.可以用关系模型的方法解决列表所产生的问题。一个关系数据库含有一个独立表的集 合。在很多情况下,每个表中的数据有且仅有一个主题。如果一个表含有两个或多个主题,我们就需要将其分割为两个或多个表。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数据库系统的4个基本元素是: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 数据库。 2.数据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就是关联记录项的自描述集合。对于所有的关系数 据库,该定义可以修改为:数据库就是关联表的自描述集合。自描述意味着数据库本身含有对数据库结构的描述。 关于数据库结构的数据称为元数据。元数据的示例是表名、列名和列所属的表、表和列的属性等。应用元数据用于描述应用程序元素,如表单和报表。 3.DBMS的目标是创建、处理和管理数据库。 DBMS的功能包括:(1)创建数据库(2)创建表(3)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4)读取数据库数据(5)修改(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库数据(6)维护数据库结构(7)执行规则(8)并发控制(9)提供安全性(10)执行备份和恢复 4.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1)创建并处理表单(2)处理用户调查(3)创建并处理报表 (4)执行应用逻辑(5)控制应用 关系模型 一、关系 ●关系是具有如下特征的二维表: ●表的每一行存储了某个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表的每类包含了用于表示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关系中的每个单元格的值必须单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