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大中国古代文学(宋金元卷)

川大中国古代文学(宋金元卷)

川大中国古代文学(宋金元卷)
川大中国古代文学(宋金元卷)

四川大学考研

中国古代文学(宋金元卷)

第五编宋代文学

概说

一、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

一.古文运动。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

二.诗歌。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

三.词达到巅峰。

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

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

二、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

(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

(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积极著书弘己斥人。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

(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

(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

(三)宋代

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认同“文以贯道”思想;

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

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

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宋首次出现。

(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如白鹿洞书院等。

(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

五.宋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社会。

(一)宋文学作品,尤其被视为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主题。

(二)继承杜甫、白居易等传统,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虽缺少名篇,但普遍程度高。(三)社会政治功能加强使宋诗文具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负面影响是严肃有馀、灵动不足,有时还因过于注重社会性而削弱个体抒情意味。

六.上述历史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另一个影响——诗文中议论成分加强。

(一)奏议文总数多,单篇奏议篇幅扩展。

(二)不宜说理的题材如亭台记类,也多有议论。

(三)影响:

2.适度议论为诗歌开辟新题材范围和美学境界,如王安石咏史诗和苏轼哲理诗;

3.宋诗所以有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强是重要因素。

三、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内忧外患的局面和忧患意识,影响:一.少歌功颂德,多反映现实;二.表达个人抱负时拘谨收敛;三.爱国主题的高扬。

四、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一.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对宋人文化性的格影响:

(一)整合传统处世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挤。

(二)采取新型生活态度:

1.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强,结盟结党得到普遍认同。

2.认为个人努力和贡献是传统或阶层中一部分,应受到理性和道德制约。

3.个体意识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二.审美情趣转变。

(一)佛教:

1.禅宗是中国化、世俗化的佛教宗派,尤其慧能创南宗禅,经南岳、青原一二传后,更将禅味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

2.以内心顿悟和超越为宗旨,轻视甚至否定行善、诵经等外部功德。

(二)儒学。弘扬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结合的传统,更重视内心道德修养。

(三)认为雅俗之辨应该注重大节而非小节,应体现在内心而非外表。

(四)审美态度世俗化;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主体是否具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高雅还是凡俗。

三.审美情趣转变促成宋文学转向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

贴近日常生活。

五、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二.宋朝财政措施是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使纵情享乐之风盛行。

三.宋文人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的人生态度:用诗文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用词抒写纯属

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诗文述志,词娱情。

四.词是宋代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社会对词作的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和发展。

六、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风格的变化古文的普及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辽金诗文的成就

一.宋文:

(一)吸取唐古文经验教训,欧阳修等人既采取古文作为主要文体,又反对追求古奥而造成的险怪艰涩。

(二)散文文体的多样化趋势。

1.欧、苏等的古文注意吸收骈文在辞采、声调等的长处,构筑古文节奏韵律之美;

2.借鉴古文手法,对骈文改造,创造出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3.出现独具一格的笔记文,长短不拘,轻松活泼,是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三)功能:

1.散文具议论、叙事、抒情3种主要功能。宋散文中这些功能更完善,且融为一体,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2.欧、苏为代表的作家更注意三种功能融合,加强散文的抒情性质与文学意味。如欧阳修史论在议论中渗入强烈的感情色彩,苏轼的亭台记把叙事与议论结合。

(四)风格丰富多采。

1.整体倾向平易畅达、简洁明快,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境界。

2.朝着更加自然、文从字顺、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

二.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并采用俗字俚语,这种趋势始自杜甫,中唐韩、白、孟、贾及晚唐皮、罗隐等有所发展。

(二)诗中发议论始自杜、韩,晚唐杜、李诗中屡见不鲜,宋后成为普遍风气。

(三)宋人对唐诗最初学习模仿。之后创新:

1.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料,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

2.抒情主人公更多是普通人。

3.平易近人但缺乏唐诗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采。

(四)宋诗创新以唐诗为参照对象。梅尧臣平淡,王安石精致,苏轼畅达,黄庭坚瘦硬,陈师道朴拙,杨万里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整体性风格—平淡为美。“平淡”是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 (五)唐宋诗差异。

1.严羽批评宋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辨》)。

2.近代:“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或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3.宋诗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温和内敛,不如唐诗热烈、外扬;

4.宋诗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色泽丰美;

5.宋诗长处在于思理,是对生活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三.宋词。

(一)地位提高,逐渐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

(二)流派众多,名家辈出。

(三)总体成就:

1.完成了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最常用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词的过片、句读、字声等方面建立了严格规范。

2.题材和风格。开拓表现领域:晚唐五代词多风格柔婉的艳词,宋词人继承并改造之,创作出大量抒情意味更浓的爱情词;经苏、辛等人努力,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

3.艺术风格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秾丽相竞。

第一章宋金诗

第一节宋初宗唐三体

一、名词解释

1、白体: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诗人,代表有李昉、徐铉等。宋初朝廷优待文臣,提倡诗赋酬唱,馆阁之臣酬唱成风,且编成许多唱酬诗集,如李昉、李至《二李唱和集》,李昉等《禁林宴会集》、徐铉等《翰林酬唱集》等。诗歌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仅仅模仿白诗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晚唐体:(一)宋初模仿贾姚诗风的诗人,因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故名“晚唐体”。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僧人,以惠崇成就较突出。晚唐体诗人继承贾姚反复推敲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因此颇多精警的断句,如“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惠崇《池

3、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这本诗集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248首,内容主要是描写内廷仕宦优游豪华的生活,也有一些咏物、咏史诗,共同特点是只重辞藻、用典、声律和对仗,缺乏现实内容与真情实感。《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六一诗话》)。杨亿等人最崇拜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西昆集中的诗人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诗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然而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二、简答、论述类

1、王禹偁的诗歌创作

(一)被看作白体诗人,但与李昉、徐铉等同中有异。虽多闲适的唱和诗,但更重视讽谕诗,尤其谪居商州时,自觉学习白新乐府诗精神,多写反映现实、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如《感流亡》对他人同情与自己身世之感结合。

(二)闲适唱和诗多作于早年,后对此自省。之后学杜,对杜诗的借鉴导致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如《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三)王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初步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清吴之振“元之独开有宋风气”。

2、晚唐体诗人

一.“晚唐体”诗人群体之一—贾姚派。

(一)宋初模仿贾姚诗风的诗人,因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故名“晚唐体”。

(二)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僧人,以惠崇成就较突出。

(三)继承贾姚反复推敲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因此颇多精警的断句,如“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惠崇《池上鹭分赋得明字》)等,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完整。

(四)内容单调贫乏。

二.“晚唐体”诗人群体之二—隐逸诗派。

(一)代表: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林逋最有名。

(二)作风稍异于九僧,模仿贾字斟句酌,也颇有白诗平易流畅倾向,表现生活内容较“九僧”诗稍为充实。 (三)林逋诗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如《秋日西湖闲泛》;《山园小梅》二“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可见风格比较丰富,对贾姚诗风藩篱有所突破。

三.寇准诗绝少功业内容,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惋。如《春日登楼怀归》。

3、西昆体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其得失

1.最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大多师法李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1)《无题》《阙题》一类直拟李诗,《汉武》《明皇》等脱胎于李咏史诗;

(2)诗体多为近体,七律比重大。

2.得益处: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整饰典丽艺术特征,如杨亿《南朝》。

3.缺点。

(1)专模李诗艺术外貌,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往往徒得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模得不成功雕缋满眼支离破碎。

(2)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3)衰歇的真正原因:

②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4.成就高于白体和晚唐体,但无本质区别,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第二节欧阳修与新变体

一、名词解释

1、苏、梅:指北宋初期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二人的诗作开宋诗之先,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苏舜钦的诗风豪放雄肆,喜以诗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然而推敲、剪裁的功夫略显不足,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以初现端倪;梅尧臣诗的题材走向写日常生活的琐事,进行诗歌试验,写一些险怪的题材,如大量的饮食诗,但是有些诗审丑过度,令人不能接受,但此举仍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的,但此平淡非真平淡,通过苦吟得诗,仅是提出诗歌的一种倾向。梅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开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

二、简答、论述类

1、欧阳修的诗歌创作

(一)欧诗诗风革新:

1.重视韩愈诗“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六一诗话》)的特点,提出“诗穷而后工”理论,与西昆诗人相比,更重生活内容。

2.梅尧臣主张诗歌创作应“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反对“有作皆言空”的不良诗风。欧、梅等诗歌创作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倾向为指导思想。

(二)内容:

1.欧诗中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边户》。

2.更重要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这类诗多含很深的人生感慨,与西昆体同类诗作有本质区别,如《戏答元珍》。

(三)艺术:

1.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

(1)叙议抒融合,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其枯躁艰涩之失。如《再和明妃曲》;

(2)欧诗散文手法主要体现在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上,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2.学李白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结合,形成流丽宛转风格,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2、梅尧臣的诗歌创作

(一)内容。

1.关心时政,反映朝中重大政治事件。

(1;

(2)或直书其事,如《书窜》。

(3)反映民生疾苦,揭露贫民惨状,如《汝坟贫女》《田家语》等,《小村》(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2.更重要题材是写日常生活琐事,如《食荠》、《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之》等。

(1)有时不成功,如《扪虱得蚤》、《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等。

(2)更多把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写得饶有兴味,如《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等,为宋诗开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

(二)艺术风格。

1.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指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如《鲁山山行》、《东溪》(背)。

2.梅诗风演变以偏离唐诗丰神情韵风格为方向,有时虽使梅诗词句枯涩、缺乏韵味,但最终导致新诗风形成。欧评:“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馀,益老以劲。”(《梅圣愈墓志铭》)

3、苏舜钦的诗歌创作(苏舜钦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

(一)内容。

1.反映时政,抒发政治感慨,如《庆州败》《城南感怀呈永叔》;被逐后多写心中愤懑之情,如《维舟野步呈子履》《天平山》。

2.写景诗。喜写雄奇阔大之景,赞美自然界壮伟力量,如《大风》、《城南归值大风雪》等。

(二)艺术。

1.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风格见长,主要体现于长篇古诗,如《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短诗也有相似风格,但语言更为凝练,如《淮中晚泊犊头》。

2.推敲、剪裁功夫略嫌不足,有些作品不够含蓄精练。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苏诗中已见端倪。

4、试分析欧阳修诗歌中议论与抒情的关系(参考课后习题资料)

5、结合作品讨论欧、梅、苏“变尽昆体”的得与失(参考课后习题资料)

6、如何理解梅尧臣、苏舜钦“开宋诗一代面目”(参考课后习题资料)

7、试比较梅尧臣、苏舜钦诗风的异同(参考课后习题资料)

第三节王安石及其诗友

一、名词解释

1、半山体: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半山体”特指他晚年所作的大量写景抒情小诗。这些小诗多为七言绝句,形式短小,“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很受推崇。

二、简答、论述类

1、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王诗重实际功用,但也把诗歌看作抒情述志的工具,偏重抒写个人情怀,反映的生活内容也更为丰富。

(一)创作历程—王诗诗风在56岁退居江宁为界分成前后两期。

(二)前期重反映现实,如《河北民》《兼并》《发廪》等;抒情诗思亲怀友名作如《思王逢原》3首、《示长安君》;咏史诗继承左思、杜甫来借咏史以述志传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新颖看法,抒发政治感情。如《贾生》《明妃曲二首》。

(三)后期趋于含蓄深沉。

1.寓悲壮于闲淡中的,如《北陂杏花》“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2.最有代表性的是写景抒情绝句,黄庭坚:“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叶梦得:“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石林诗话》)“王荆公体”主要着眼于其晚期诗风。如《雪干》《书湖阴先生壁》。

3.早期诗风显示直截刻露宋诗特征,晚期诗以丰神远韵风格体现出向唐诗复归。

2、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3、王安石诗歌前后期有何不同

与政治、社会有紧密关系,表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高度关注。这一时期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而且在艺术上不事修饰,多议论,少含蓄,锋芒毕露,以文为诗。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可以称为政治家之诗。退居江宁后,王安石的诗进入了后期。他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试分析王安石的《明妃曲》的艺术独创性(参看笔记)

第四节苏轼

一、简答、论述类

1、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1)以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思想是苏轼人生观哲学基础。

(2)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人生态度乐观旷达。

(3)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使苏轼深刻理解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逆境促成其创作。

2、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3、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4、试评价苏轼的“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最早由韩愈倡导,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和表现手法的诗歌创作主张。赵翼《瓯北诗话》:“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所谓“以文为诗”,就是指本来属于“文”的一些因素,移用到诗上去,其结果是诗歌散文化。“以文为诗”是中唐至宋,特别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家们针对苏轼的等人的诗歌创作而提出的批评。“文”指的是不同于骈文的散行单句,不拘骈偶、对仗、音律等的形式自由的文体。“诗”则是特指六朝至唐以来形成的句法、字数、平仄、音韵等有严格规定的近体诗。“以文为诗”即是突破近体诗的种种束缚和羁绊,借用形式较为自由的散文之字、句、章法来进行诗歌写作。纵观苏轼的文学创作,其诗歌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质量之高,

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一般来说,苏轼的诗歌并不违背韵律的要求,而且能够充分表达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随意挥写,自由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能做到这一点,便要仰仗苏轼对“以文为诗”的巧妙运用。

在字法上,首先,苏轼把一些本多见于散文、极少在诗歌中运用的字词用于诗中,如“是”、“之”、“矣”等。

如《游金山寺》中“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其次,苏轼善于将一些口语、俗语引入诗中。例如在《雨后行菜圃》“天公真富有,膏乳泻黄壤。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未任筐筥载,已作杯案想。艰难生理窄,一味敢专飨。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天公”、“富有”“小摘”等本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俗语口语,苏轼却用它们作诗,看似粗俗不等大雅之堂,实却生动朴素自然。可以说,苏轼的诗词之所以能流传不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通俗化、口语化、朴树自然的语言。

在其诗歌的句法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苏轼作诗常常打破诗歌格律化的限制,而使用散文的句式来传情达意。

例如《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眉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于诗人同。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长长的散文句式信手拈来,自由潇洒。又如《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三字散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独特的意境。语法结构上与时俱进的革新更是苏轼诗歌的一大特色。北宋所在的中古时期的语法特点主要有判断句式、“把”

字结构、“者”字结构等,如《病中游祖塔院》中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次韵答元素》中的“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这些句式赋予了诗歌明快平实、朗朗上口的散文特色,充分顺应了诗歌回归“自然艺术”境界的美学潮流。

苏轼同样成功地将散文的章法植入诗歌创作中,创造出变幻无穷的诗歌结构,将通俗自然的诗句架构成雄奇瑰丽、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倘若能真正深入地挖掘苏诗的章法艺术,我想,那些批判宋诗“思想平庸,内容浅薄,艺术低下,语言陈腐”的人也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评论了。苏轼的诗歌中有许多以章法取胜的名篇,如《石鼓歌》《王维吴道子画》《雪浪石》《荔枝叹》等。

总之,苏轼的确将“以文为诗”的手法运用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在坚持诗歌自身艺术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创新,突破当时诗歌创作的陈规,将散文的自由性融入严谨的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更加接近生活原型,更好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并与读者产生共鸣,让诗歌成为亲切、自然的艺术载体,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开创了北宋诗歌别开生面的时代风格,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名词解释

1、山谷体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山谷体”的风格特征: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

2、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

“不易其(指陶渊明、杜甫前人)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点铁成金」就是把古人的陈言加以点化,使得它变成新鲜的词语,是较重於语言方面而论的。所谓「夺胎」和「换骨」都是剽取前人的诗意,而换一个角度和方法去表现它。从这派的立场来看,作诗无非是把古人的诗加以翻新而已。而作者自己的性情、自己的兴趣,是无关乎紧要的。诗作好不好,就在乎把诗翻新时的巧妙程度。

3、江西诗派:宋代诗歌流派,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论诗力主劲峭奇险,追随和仿效的人颇多。黄庭坚论诗“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当时发生了较大的影响。黄庭坚对当时的青年诗人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他们“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形成了宋代较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西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十一人是江西人。黄庭坚下列陈师道等25人,诗派成员大多或多或少的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方回《瀛奎律髓》)(08、10)

4、活法说:吕本中的“活法”说,即是他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个束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二、简答、论述类

1、黄庭坚的诗歌创作

一.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

●(一)地方任职期间黄诗关注社会现实,如《流民叹》、《和谢公定征南谣》等。

●(二)任职馆阁期间参编《神宗实录》,诗内容以书斋生活为主。

●(三)被贬后作诗较少,内容以抒写人生感慨为主。

二.丰富的人文意象。题材多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

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一)书画作品、亭台楼阁及笔、墨等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相关的物品。

(二)其他题材。如《演雅》并非从自然界中观赏之,而是从古代典籍里认识,全诗充满典故。此类黄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律动,书卷气与生活气息并存;有时用典过多,如《和钱穆父咏猩猩毛笔》损害了诗歌的形象性。

三.生新廉悍的艺术个性。

(一)梅尧臣以来诗人都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黄庭坚更自觉:“文章最忌随人后。”

(《赠谢敞王博喻》)。

(二)黄诗往往包含多层次意思,章法回旋曲折,不平铺直叙,如五古《过家》、七古《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七绝《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五等;说:“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王直方诗话》)即要在必要之处来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产生艺术张力,如《次韵裴仲谋同年》:“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奇崛。

(三)运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

1.如“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以古代志士仁人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

2.有时求奇过甚,不自然,如“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观王主簿家荼蘼》)以美男子喻花;

3.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赠陈师道》)等。

4.最成功的是用常见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

5.声律奇峭。

是其生新廉悍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如《题落星寺》。

四.“山谷体”(黄庭坚体)的内涵。

(一)如和苏轼《送杨孟容》,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有兀傲之气,是典型的“山谷体”,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二)也具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五.晚年归真返朴,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2、陈师道的诗歌创作

学苏与学黄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简练朴拙的艺术风格

(一)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

(二)作诗方式是“闭门觅句”式的苦吟,师黄庭坚,和黄庭坚并称“黄陈”。

(三)生活圈子狭小,诗歌题材内容狭窄,主要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但真挚诚恳,是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清卢文弨《报山诗注跋》)如《别三子》《舟中》。

(四)认为作诗应“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形成以“朴拙”为主特征的艺术风格。清叶燮:“宋诗在工拙之外,其工处固有意求工,拙处亦有意为拙。”(《原诗》)以冥心孤往的苦吟形成了朴拙诗风,“有意为拙”;早年诗风并不朴拙,如《放歌行二首》。

(五)优点: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如《示三子》《九日寄秦覯》;缺点:过于追求言简意赅,有时压缩过甚,以至语意破碎;此外有些作品质木无文缺乏情韵,也是刻意求新造成的。

3、黄庭坚诗论

(一)不轻视诗歌思想内容,赞成“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胡宗元诗集序》),主张诗歌要有所寄托,批判现实。

(二)认同“文以载道”观点:“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次韵杨明叔四首?序》)但更加强调诗歌应抒写性情,应以道德修养为根本:“孝友忠信是此物根本,极当加意,养以敦厚醇粹,使根深蒂固,然后枝叶茂尔。”(《与洪甥驹父》)

(三)反对讪谤怒骂:“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四)主张循序渐进:

● 1.第一步从前人作品中汲取营养,熟练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技巧。

● 2.第二步力求打破束缚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自成一家。

(五)确立杜甫典范地位。

● 1.宋人对唐诗典范沿道德判断和美学判断途径进行,北宋中叶尊杜成为共识

● 2.王安石尊杜,既崇杜仁爱之心,也对其艺术才力钦佩。

● 3.苏轼提出“一饭未尝忘君”说和“集大成”说。

● 4.黄庭坚以杜甫为诗家宗祖:重视杜诗思想意义;但重点在借鉴杜诗艺术经验—对杜炼字、造句、谋篇等艺

术特点有细致分析,尤其把晚期杜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参照典范,实即倡导超越雕润绮丽而进入精光内敛的老成境界。

(六)“点铁成金”说:对前代诗歌语言艺术的积极借鉴。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如《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结构借鉴杜诗《存殁绝句二首》。

4、江西诗派

(一)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江南西路,黄庭坚等11人是江西人;“宗派”原是禅宗名词,可能因当时禅宗流行,黄、陈等人都习禅

(二)《宗派图》序说:“歌诗至于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后学者同作交和,尽发千古之秘,无馀蕴矣。录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并尊黄庭坚为祖,列25人: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朋、洪刍、饶节、祖可、徐俯、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观、王直方、善权、高荷、何觊。

(三)《宗派图》是戏作,名单取舍序次随意。所列陈师道外只有晁冲之等人有较多作品流传;其馀作品较少,甚至湮没无闻;但吕本中指出江西诗派存在是符合事实的,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较相近。

(四)该派一直沿续到南宋,吕本中、曾几等也被看作诗派中人;宋末方回把杜甫称为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一祖三宗”说。

(五)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创作倾向,原因:

● 1.宋诗经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努力,已基本定型;

● 2.黄、陈法度森严为后人提供法则;

● 3.严酷的政治局势促使诗人心态更内敛。

5、黄庭坚能在宋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有何特色

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主张创新。创新的办法是“以故为新”。“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引)。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立竿见影,对学诗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在宋代也是别具一格的。从内容来说,黄庭坚的诗不像他以前的宋代诗人那样比较关注政治、社会问题,而更多的是写景、酬唱,抒发内心感受。

艺术上,黄庭坚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一是用典多;二是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三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6、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7、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

8、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江西诗派”的创作特征(07)

【江西诗派,是北宋晚期是黄庭坚影响下形成的诗歌流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这一以比附禅宗宗派而得名的诗派在南北宋之交势力很大,除去吕本中《江西宗派》中所列二十五人之外,还有一大帮诗人或多或少与黄庭坚诗风有染。该派诗人大多标举气格,鄙弃流俗,以日常生活,文化用品,师友亲情为题材。他们有较为严格的宗派色彩,诗学观点和写作风格大体一致,黄庭坚主张“资书以为诗”“破弃声律”,韩驹,吕本中,曾几,作诗倡“悟入”“活法”,形成生新拗峭,不蹈袭前人的创作特色,但不免流于题材内容狭窄,以学问为诗,风格苦涩枯淡的弊端,对后世文人造成不良影响。】

北宋晚期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形成,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所列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五人为“法嗣”,始有“江西诗派”之称,具有前代所没有的较为严格的宗派色彩,该派诗人大多标举气格、鄙弃流俗,以日常生活、文化用品、师友亲情等为题材;句法上保持着“破弃声律”的态势以及“资书以为诗”的倾向,基本遵循黄庭坚所提之“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的理论,但刻意求新求变也造成了诗风生硬、艰涩难懂之弊病;韩驹、吕本中、曾几又倡导“活法”、“悟入”使其诗风向流动自然、轻快活泼方向转变。以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为例,一二句表面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是暗用了《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的典故,和和衡山回雁峰雁不南飞的故事。三四句不仅和一二句之间有跳脱,而且两句之间也有跳脱,只是意义并不含糊。这两句完全用习见的词汇构成,但组成对句以后却很新鲜;句中不用动词系连,纯粹以名词性意象对映,在一寒一暖的景象中写出往年相聚的欢乐和别后的孤寂。五六句再转写黄几复的处境,先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家徒四壁立”的典故写他的贫寒,再反用《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的成语,感叹他的久沉下僚。这两句的声律都是拗的,尤其前句二平五仄,给人以逼促之感。最后再借想象描绘一幅凄凉图景,并且暗用了李贺《南园》“文章何处哭秋风”的诗意,表现自己的不平。以黄庭坚为宗的江西诗派的基本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9、南渡后江西诗派诗风的转变

一.靖康事变使江西诗派发生深刻变化:

(一)吕本中最早用诗记录,《守城士》《城中纪事》《兵乱后自嬉杂诗》29首等。

(二)其他如韩驹《陵阳先生诗》中颇多呼吁抗金的诗。

(三)咏物、咏史等也有忧国伤时之思,如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和徐俯《咏史》。

(四)宋金议和后,逐渐恢复早期题材内容。

二.南宋初,江西诗派风格的变化。

(一)曾季貍在《艇斋诗话》:“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入不可。

(二)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活法”说。

1.早年诗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

2.入南宋后,吕诗形成轻快圆美新风格,如《春晚郊居》。

3.“活法”:“学诗当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无特定风格论。

10、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一.陈曾爱国主题的诗,如陈与义《伤春》和曾几《寓居吴光》;陈诗中爱国主题的内涵更深广,如“可使翠

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次韵尹潜感怀》)等;还把爱国情感渗入其他题材,如《牡丹》。

二.陈与义诗风未突破黄、陈藩篱。

(一)早期主要着眼于杜诗艺术手法,后来学习杜爱国精神,艺术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风格为主,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如《登岳阳楼二首》。

(二)另一种风格:尤其写山水和闲适生活的诗,风格宛肖陶渊明、韦应物和柳宗元,但主导诗风是雄浑。

三.曾几在吕本中流动圆美风格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清新活泼的新风格,如《三衢道中》(开杨万里诗先声)。

(一)曾几推崇黄、陈,南宋人多把曾几看作江西诗派中人,南宋其他诗人受江西诗派影响,多以二人为中介。(二)陈与义主体风格及主要题材取向与江西诗派相去较远。

第六节南宋诗坛和金诗

一、名词解释

1、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再度中兴,故有此称。陆游存诗九千多首,多为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激昂、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歌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且作品也大多亡佚。

2、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初学江西诗派,继学王安石“半山体”,又学晚唐诗人,最后变师法古人为师法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颖奇特,风格幽默风趣,在宋代诗坛上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诚斋体”。

3、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四位诗人。因其字或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云“四灵”,又因他们都是永嘉人,故又称“永嘉四灵”。他们推崇唐人贾岛、姚合的五言律诗,反对江西诗派的使事与议论,主张取材于自然,以清新平易之笔抒写个人的生活情趣。他们写诗多用近体,尤其是五律。诗的内容多为山水田园和生活琐事,流露的也往往是一种悠闲的情致,代表这南宋后期的一种诗歌创作倾向,总的看来思想境界不等。(叶适合称为“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

4、江湖诗派:“江湖派”是南宋晚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杭州书商陈起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过江湖谒客。陈起为上述109家诗人刻集,名为《江湖集》,后人把集中所收这些作家称为“江湖派”诗人。“江湖”二字,标明集中作者的在野身份。此派诗人多为政治上没有地位,流露江湖的失意文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其诗多效“四灵”,但有些“江湖派”诗人也关心时事,注意民生,诗中有比较浓重的家国之忧,民瘼之叹。代表诗人有戴复古、刘克庄、刘过、姜夔等。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这方面受到“四灵”的影响,即字句精确,长于白描。但境界较为开阔,又稍胜于“四灵”。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经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二、简答、论述类

1、“诚斋体”的特点

第一,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没有注意和描写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第二,语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共赏。

第三,风格幽默风趣。

2、范成大田园诗有何贡献

范成大田园诗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在范成大以前,描写田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范成大的可贵之处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了,因此《四时田园杂兴》中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岁时,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3、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

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这两类作品在艺

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第二章宋金词

第一节晏殊及其他词人

一、简答、论述类

1、晏殊、欧阳修等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词入晚唐五代渐趋成熟;经温庭筠的创作和冯延巳、李煜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和以柔情

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二.晏殊、欧阳修继承中有革新求变。

(一)晏殊。

1.《珠玉词》内容主要是抒写男女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如“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2.晏词男女恋情,滤去“花间”词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3.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4.语言一洗“花间”词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5.晏词和冯词比较:冯词表现“艳情”和“闲情”的同时,偶尔流露过“人生得几何”(《春光好》)生命有限的意识;晏则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而苦于人生的短暂,“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缺失交融(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相互生发映衬,加深情感浓度,构成晏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理性沉思的特质。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二)欧阳修词较晏词新变成分多。

1.对作词不重视,“以其馀力游戏”(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认为词“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

2.对词革新:

(1)扩大抒情功能,沿李煜词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3.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险有较深体验,因而不时流露“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临江仙》)的人生感叹。这类词虽不多,但显出一种新创作方向: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对苏轼有直接影响。

4.通俗化。

(1)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的侧面; 具“世俗之气”艳词反映其风流放任,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则描写夫妇吵架后和解的故事,语言通俗,富生活气息。体现出接近市民的审美情趣。

(2)借鉴和吸取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对苏轼用联章组词方式来抒情纪事有影响;另2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分写采莲女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具民歌风味。宋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如歌咏杭州西湖的10首《采桑子》。

2、开拓词境的尝试

晏、欧阳主要着眼于词艺的提高与深化,范、张等主要着眼于对词境开拓。

一.范仲淹。军旅生活拓展艺术视野,丰富人生感受,改变《苏幕遮》、《御街行》中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开辟词新审美境界,开启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豪放词的滥觞。

二.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一)常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表现歌妓才艺和表演情态,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写舞姿;《庆春泽》(冰齿映轻唇)写善歌者;尤善用形象化语言传达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如“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醉垂鞭》),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

(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擅通过物影表现景物动态美和朦胧美,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张先词中写影的共有29句,以此三句最为有名。其他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也同样精妙。

(三)内容虽主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未超越传统相思恨别范围,但改变词发展方向:1.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如《玉联环?送临淄相公》、《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等,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2.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有的词序文字颇长,有一定叙事性,如《木兰花》:“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今岁还乡,南远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贴近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三.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主要抒发自我性情怀抱,并由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一定历

史感和现实感。如《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表现功能转向言志自娱,标志词风向诗风靠拢。

3、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明净雅致的语言。

(3).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4、张先的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第一,善于炼字。这方面他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第二是长调的运用。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第三是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

5、欧阳的词有何特点

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

第二节柳永

一、简答、论述类

1、柳永词的新变

二.思想内容、趣味等方面的创新。

(一)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的改变—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后山诗话》),王灼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

(二)唐五代敦煌民间词歌唱民众心声,表现其喜怒哀乐→文人词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柳一改文人词创作路数,迎合市民大众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他文人词同类题材作品中,女性一般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愿望含而不露;柳词女子则是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坦陈对爱情的渴望。如《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锦堂春》(坠髻慵梳)。

2.

3.表现下层妓女不幸和从良愿望。柳更多以平等身份和相知态度看妓女,如《少年游》(心性温柔)、《木兰花》(自小能歌舞)、《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迷仙引》(万里丹霄)。柳这类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相比,内容风格和观念均有不同;但其中色情描写常受到宋文人指责。

4.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迎新春》(列华灯)、《瑞鹧鸪》(万井千闾富庶),尤其《望海潮》(东南形胜)。

三.唐五代宋初,以小令为主,慢词少。柳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一)小令体制短小,容量有限;慢词篇幅较大,扩充内容涵量,提高词的表现能力。柳最长的慢词《戚氏》达212字。

(二)两宋词坛上创词调最多—用133种词调,100多调是柳首创或首用。

(三)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丰富。

(四)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不只从书面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用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严有翼《艺苑雌黄》“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

(五)表现方法的变革。柳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和市民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小令篇幅短小,只宜用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意象群传达抒情主人公情思意绪;慢词则可铺叙衍展,故柳将赋法如词,或直接刻画主人公内心世界;或描绘情事发生发展场面过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如欧阳修《踏沙行》(候馆梅残)和柳《雨霖铃》比较:都写别情;欧词用意象烘托传情法,柳词用铺叙衍情法;欧词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

(六)善用时空转换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1.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

2.柳词。

(1)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体现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驻马听》(凤枕鸾帷)、《浪淘沙漫》(梦觉)等,影响周邦彦吴文英。

(2)空间结构方式上,柳将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

(七)多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直抒胸臆。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

(八)题材取向自我化。晚唐五代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外,多表现离愁别恨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鹤冲天》(黄金榜上)等;《乐章集》中60多首羁旅行役词,较全面地展现柳一生复杂心态。

四.地位和影响。

(一)第一位对宋词作全面革新。

(二)影响:

精神,开一代词风。

2.黄庭坚和秦观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秦观雅词长调铺叙点染之法,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吸取小令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

3.周邦彦慢词章法结构从柳词脱胎,近人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2、柳词的分类(《乐章集》)

【从风格来说,柳永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雅词,一类为俗词。近代著名学者夏敬观说:“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波之风,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手评乐章集》)指出了柳永词两种不同风格的词的特点。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

都市风情。注重表现都市的声色之娱,舞榭歌台成为升平富庶的都市装饰品,“是处楼台,朱门院落,管弦新声沸腾。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竟寻芳选盛,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长寿乐》。

赞美都市人烟稠密和经济繁荣的词作,金陵是“万家绿水红楼”《木兰花慢》;苏州是“万井千闾富庶”《瑞鹧鸪》;扬州是“酒台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临江仙》;杭州更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望海潮》。以上都是描写江南都市的词作,通俗热烈,气象宏大。

羁旅行役,表现离愁别恨之情。《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的羁旅之词词意高远,继承了韦庄李后主以来个性化的抒情传统,直接影响苏词创作。词正由“代言体”转化为“抒情体”。

歌姬舞女。描写妓女体态妖娆。“如描述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斗百花》。“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昼夜乐》。“天然嫩脸羞蛾,不假失朱描翠,盈盈秋水”《尉迟杯》等,以代言方式表达她们的不幸:“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漫卷轴》,“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

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满江红》。

3、简述柳永词的文学成就(11)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四.雅俗并存:

1.“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

芳颜二八。”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如《望海潮》等。 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4、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柳永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一.俚俗色彩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也很浅近,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二.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第三节苏轼的词

一、简答、论述类

1、苏轼词的创作

一.成就。

(一)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

(二)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二.苏对词的变革,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1.晚唐五代来,词被视为“小道”。文人以游戏态度填词,认为词“方之曲艺,犹不逮焉”(胡寅《酒边集序》);柳永虽专力写词,推进词体发展,但未能提高词的地位。

2.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观念。

(1)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词外在形式上虽有差别,但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一致。因此常将诗词相提并论。

(2)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理论依据。

3.为使词的美学品位能与诗齐,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1)语出《与鲜于子骏》,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

(2)内涵: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真实性情和人生感受。

三.扩大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主要方向。

(一)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爱情之词扩展为性情之词,使词可以充分表现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继范《渔家傲》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改变词原有柔软情调,启南宋辛派词人先河。

(二)表现人生思考,增强哲理意蕴。

1.人生短暂,命运易变,命运难以把握。“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

2.但未否定人生,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乐观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较完整地表现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后,苏词抒情人物与创作主体进一步同一。

(三)朝外在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生活场景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中→宋柳永始将

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还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壮丽景色。

1.具奔走流动气势的,如“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

2.清新秀美的,如“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蘋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行香子?湖州作》)

3.把对自然山水观照与对历史人生反思结合,在自然美中融注入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借和谐宁静的山水,表现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

5.前代词未关注过的乡村,如《浣溪沙》组词5首,多角度描写徐州乡村景色和生活情态;《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四)贡献: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四.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以诗为词”。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表现:

(一)用题序。

1.苏之前词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唱法即可,故绝大多数无题序;苏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须说明词作所抒情志或事由。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为此,苏词多用标题和小序,使题序和本文构成有机体。

2.张先词题仅起交代创作时间、地点的作用;苏题序功能扩大:

(1)交代创作动机和缘起,确定词中情感指向,如《水调歌头》小序。

(2)与本文在内容上互补,如《满江红》(忧喜相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序纪事,本文重抒发所引发的情感。

3.好处:既便于交代写作时地和缘起,也可丰富和深化审美内涵。

(二)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

1.替代性、浓缩性叙事方式和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江神子?密州出猎》。

2.“以诗为词”本质上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词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主要供人阅读,注重抒情言志自由,遵守音律而不为音律所拘。因此,苏词挥洒如意,激情丰沛,想象力丰富,语言变化自如。虽多数词风格接近婉约柔美之风,但有相当数量作品体现奔放豪迈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苏轼对词的革新

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举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阐述哲理等题材,都可写入词中,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词风格多样,他率先打破传统婉约词风,开创豪放词风。其豪放词具有一种恢弘豪迈、纵放不羁、亢爽劲健的气象,富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他另有些词则表现出轻旷高远或婉约缠绵的风格。(Q:举例说明苏词表现出的作者人格和艺术风格的关系,主要从《江城子》《水调歌头》分析)

提高了词品,以诗写词,将词品和人品进行融合,将词的言情和诗的言志结合在一起。因此,其诗文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风格随情感基调而变化万千。《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气愤昂,热情浓烈;《念奴娇.赤壁怀古》开阔波荡、雄姿英发,可以用高旷、雄壮形容;凄清伤感的词,委婉细密,如悼亡妻《江城子》;《卜算子》幽深清绝,孤独感伤氛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逸出尘外,气格高扬。

扩大了词境。一方面从题材上将理趣引入词境,如《赤壁怀古》表现对人生的思考,《水调歌头》对“月有阴晴圆缺”的领悟。另一方面,将农村朴素的民风写入词中,如《浣溪沙》“牛衣古柳卖黄瓜”富有乡村之泥土芳香与生活气息,活泼生动;又如《西江月》之和谐宁静。

改变词风,一改词坛绮罗香泽之态,开创豪放词风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竖烂漫。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起句直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咏叹式的句法写景写清,境界阔大,感情深厚,写得概括而有气势。又如《水调歌头》,全词由中秋赏月而引起想象,问天、游仙、想宫阙、写玉宇,直到对月“阴晴圆缺”的探索。体现出苏轼豪放词的特色,笔势超迈,格调雄健,别有一种飘逸空灵之感。 苏词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正文构成有机统一体。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在词调外另加标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在词调后加上小序。苏轼之后,多数词人即把题序作为填词常规。

加了抒情言志的自由,作词时挥洒自如。

苏轼开始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如苏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孙权射虎、冯唐见召典,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用孙权、刘义隆、廉颇典,都属善用典故的范例。词经苏轼开大量用典之先河,后继者不绝如缕。

总之,在两宋词风锐变中,苏起了关键作用,开阔了词的意境,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将以往只在诗中出现的许多题材融于词中。

3、分析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04)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以其超人的气魄和才华,突破传统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提高了词品,以逸怀浩气的词作,在词中树堂堂之阵, 立正正之旗;扩大了词境,“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 与凡耳目之所接,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使词走出了花间小径,汇人生活的波涛;改变了词风, 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词风呈现多样化的特色,或壮丽,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绵,都各具风韵;革新了词的语言,以清雄见长。所有这些,促成了词这种文学样式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也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依据现存的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从以往的研究来看, 有观点认为苏词的主要风格是“豪放,’;有观点认为苏词的主要风格还是“婉约”,因为这类作品在苏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还有观点认为“豪放”只表现在苏轼的个别作品中,很难代表苏词的主要风格, 而能代表苏词风格的当是“旷达”或曰“清旷”。“豪放”也罢,“婉约”也罢,乃或“旷达”“清旷”也罢, 应该承认,苏轼是词作的多面手。其实, 所谓的风格, 也只不过是后人参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的大概归纳,并不是说其作品都是清一色的, 那些硬把词人归为哪派哪门的做法,均不免有其片面性或机械论之嫌。无论如何, 这些风格归属的划分,也都无损于我们对苏词多样化创作风格的欣赏。以下我们就从苏词所呈现出的几种风格人手,具体感知苏轼词作的成就以及苏轼多样化的词风。

一、别开一面的豪放词;

“豪放”是需要有超尘拔俗、冲破常规的气魄和精神的, 故“豪放”也可以解释为气象恢宏、狂放不羁了。到了明代, 张庭在《诗余图谱》中才把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派,“词体大约有二: 一体婉约, 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蕴藉,豪放者欲其词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婉约,苏子瞻之作多豪放。”这里所说的“豪放”是指风格而言, 而且指出此种风格“气象恢宏”的特质。该观点对后世影响是较大的, 它使后人评论词时总是跳不出豪放与婉约的框框。此后. 其它评论家也未作定义式的说明, 但从一些评语中仍能窥知一二。宋人胡寅评苏轼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酒边词序》)。王灼认为东坡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就是说,从词的内容上看, 要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 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 毛所创新,不拘泥于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从形式上说,“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晃无咎语)。“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陆游《老学庵笔记》)。就是说,不让规定的腔调、声律束缚作品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苏轼的词作中,人们提起“豪放”词风,总是习惯拿《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可能和俞文豹《吹剑录》上的一段记载有关。“东坡在玉堂,有谋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永何如? ’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倾倒。’除此之外,属于这类风格的较为著名的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满江红·江汉西来》、《水龙吟·小舟横街春江》、《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阳光曲·受降紫髯郎》等苏轼本人也认为《密州出猎》这类词“自是一家”“无柳七郎风味”(指柳永词中男女欢爱、离情别绪的徘恻缠绵情调),一改往昔绮罗香泽、绸缪婉转的词风。他是把这首词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并用以与当时的婉约词风(包括柳永)相抗衡的。

二、独至一处的婉约词;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大体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 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 含蓄蕴籍, 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到了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 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轻怪而失柔婉之意。”这可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苏轼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而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 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 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古代文学史一测验1 1.单选题 1.1 以下作品包含在《九歌》中的有 a《哀郢》 b《河伯》 c《抽思》 d《怀沙》 1.2《大雅》中的五篇史诗是反映哪代人的历史的 a夏人 b商人 c周人 d秦人 1.3 《左传》写人主要表现在 a性格化人物明显多于类型化人物 b是史传文学人物塑造成熟的标志 c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d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 1.4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 a阴阳家大师 b兵家大师 c法家大师9 d儒家大师 1.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 a边塞诗 b山水诗 c田园诗 d唱和诗 1.6下列作品中,属于王符《潜夫论》的是 a《谏营昌陵疏》 b《艺增篇》 c《抑谶重赏疏》 d《实贡篇》 1.7东汉《北征赋》的作者是 a赵壹 b班固 c张衡 d班彪 1.8杜牧诗歌中最受推崇的诗体是 a五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1.9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 a《娇女诗》 b《艳歌行》 c《悲愤诗》 d《美女篇》 1.10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 a取消“列传” b保留“书” c不设“世家” d保留“表” 1.11《诗经》中的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a六艺 b六能 c六体 d六诗 1.12《小雅·十月之交》属于 a婚恋诗 b史诗 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 1.13《诗经》收录的诗歌的时限 a夏商周 b春秋至战国 c西周晚期至战国初期 d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1.14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1.15对于韩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末燕国公子 b韩非死于韩国狱中 c著有《五蠹》、《孤愤》 d与荀卿俱事李斯为师 1.16以下表述符合《国语》一书是 a《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国语》以记事为主 c《国语》完整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 d《国语》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1.17谢灵运诗歌追求的是 a清水芙蓉之美 b典丽华赡之美 c热烈明畅之美 d刚健雄放之美 1.18以下对《诗经》抒情性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叙事诗占多数。 b《诗经》抒发情感的方式是较为含蓄的。 c象征化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诗经》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d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1.19 《郑风·将仲子》属于《诗经》婚恋诗中的哪类诗 a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b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c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 d弃妇诗 1.20韦应物后期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闲淡简远 c刚健明朗 d雄奇奔放 1.21《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 a名人的话 b奇幻谲诡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文学 第一章先文学概说 1.概述先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始将连横》或《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二. 试述《离骚》的艺术特点。(5分) 答:(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在艺术表现上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奇幻神异的想象境界。《离骚》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诗人把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光辉人格,更多的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贞不屈的思想行为之中。他一心报国,却不断的被馋害、被疏远流放,但他非但没有放弃理想,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他屡遭迫害打击,却九死不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 (3) 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运用了较《诗经》更丰富的比喻,他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他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4) 结构和语言上的创新。《离骚》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乡情结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谋篇布局。诗作前半部分主要是写实,后半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虚一实,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半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艺术境界层进层新,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即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表现了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同时,他开始构造长篇巨制。这样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情思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个型制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生叠韵比比皆是,它们既丰富了诗歌的境界,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人还吸收方言如 诗,“若‘些’、‘只’、‘羌’、‘纷’”。这类用语,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下)A (二学位) —、填空(1*20=20分) 1、宋初三体中,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既学白居易,又学杜甫,从而使其诗风既有白的浅易,又有杜的深沉 这位诗人是________体的代表诗人________。 2、北宋初期词人中,对后来产生一定影响,“疏俊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词人是________。 3、被清代的周济评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词人是________。 4、清空派词人姜夔恋情词的特点是恋情的______,姜词的语言风格特点是语言风格特点是语言的______。 5、关汉卿以呼唤英雄为主题的历史剧是_______。 6、在《赵氏孤儿》中,纪君祥以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反元复宋的民族意识。 7、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戏剧的形式从正面塑造商人形象的是元代________的_______。 8、元代后期杨维桢的诗被人称为“铁崖体”,它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9、明代中期,在理论上推崇唐宋文风的_______、唐顺之,茅坤等人,被称为唐宋派 10、明代杂剧的代表作家是_____,他的《四声猿》是《狂鼓吏》《_____》《雌木兰》和《女状元》。 11、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主要有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_____派和提倡“幽深孤峭”风格的_____派 12、我国第一部从舞台艺术角度探讨戏剧理论的专著是清代______的《______》 13、清代的王渔洋以“不看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诗的最高境界,而主张______说。 二、单选(1*10=10分 ) 1诗歌创作理上,第一个提出“活法说”标志着江西诗派内部新变的人是() A吕本中B黄庭坚C曾几D杨万里 2写咏物词又多,又能将身世之感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的词人是()A柳永B苏轼C周邦彦D王沂孙 3下列不属于南渡词人的是() A李清照B张元干 C 朱敦儒D陆游 4下面不属于江湖诗派特征的是() A多写人文意象B写景抒情C以议论为诗D以才学为诗5借历史故事写兴亡感的历史剧是() A关汉卿《望江亭》B白朴《梧桐雨》C马致远《黄粱梦》D高明《琵琶记》6元代后期追求形式之美,风格以清丽为主的两个散曲作家是() A关汉卿和王和卿B白朴和马致远C乔吉和张可久D张养浩和睢景臣 7明代的代表我国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六十家小说》B《剪灯新话》C《三言》D《聊斋志异》 8《卖柑者言》选自刘基的寓言散文集() A《郁离子》B《升庵集》C《西湖寻梦》D《陶庵梦忆》 9清代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为主题的戏剧是() A《长生殿》B《桃花扇》C《清忠谱》D《风筝误》 10“避祸畏闻文学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诗句出自() A龚自珍B魏源C陈三立D秋瑾 三、名词解释 1清空 2江西诗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 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 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 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 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 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 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 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 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 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 只是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2、《左传》一书,丰富多彩。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 鬼神、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即《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国语》。 2、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 3、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后来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宋代诗歌 一、宋代初年诗歌方面的三种风格,即”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1、白体:北宋初模仿学习白居易通俗平易风格形成的,代表人物有徐铉、王禹偁,主要写闲适生活。 2、晚唐体:北宋初,继承贾岛姚合的风格形成的,代表人物林逋,注重用苦吟的方法描绘清新的自然现象。 3、西昆体:北宋初出现的学习李商隐诗歌风格而形成的,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得名于《西昆酬唱集》。 二、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欧阳修的文学主张:①强调文道合一,文以明道。②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③主张文章简而有法,反对晦涩险怪的文风。④提出“诗穷而后工”说。(重点) 2、欧阳修的诗歌创作:①针对社会问题有感而发②写景抒情类 三、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1、前期诗文大多直接反映社会问题。 2、晚年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泊船瓜洲》 四、苏轼“乌台诗案”(最早的文字狱) 1、苏轼的诗歌内容:①讽喻世事的政治诗。②写景抒情诗,多体现“理趣”,如《题西林壁》 2、苏轼诗歌的特点(重点) ①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无所不包,各体兼备,既有讽喻世事的政治诗,如《吴中田妇叹》,又有写景抒情诗《题西林壁》,擅长七言五体,但也有许多律诗和绝句。 ②感受新颖独特,比喻巧妙妥帖,联想出人意外(具有趣味,被后人称为“妙”),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把雨后的西湖比作西施的淡妆浓抹。 ③语言色泽艳丽。例《百步洪》,一口气用七种形象来比喻水势的汹涌湍急,显得富丽华美。 ④以才学为识,主要表现在喜发议论和善于用典两个方面,古体诗常使用很多典故,议论很多,就是律诗和绝句中,也常见议论。如《题西林壁》一诗,表现出人生的一种哲理。 五、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首,是宋代声势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诗歌流派。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其特点是:实践上“以故为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杜甫提出) 2、黄庭坚的诗歌创作:①诗歌理论:a提倡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b 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理论。c在语言上强调去陈反俗。d 讲究诗的句法和结构。 ②风格用四个字概括:生新瘦硬,生及生僻的典论,新是新词语,瘦硬是无华丽的语言无法吟唱。 3、“一组三宗”:杜甫为祖,三宗指黄庭坚、陈顺道、陆与义。 4、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六、南宋前期江西诗风的转变,最明显的两个人,吕本中、陈与义。 七、南宋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1、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 ①诗歌思想内容:a表现民族意识,抒发豪放悲壮之情。B写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表现闲适的情调。 ②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兼备b语言自然精炼,平易晓畅。C 雄浑沉郁和清新自然兼备。 ③陆游提出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切感受, 是诗歌创作的现实基础。 2、杨万里和“诚斋体”《诚斋集》 诚斋体:指杨万里所创作的那种平 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其诗歌 特点是善于发现和把握自然、万物 与日常生活中常人难以发现的容易 忽视的富有情趣和美感的景象,注 意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 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 不同的理趣。(判断) 3、范成大和田园诗 范成大的代表诗集:《四时田园杂 兴》60首。把表现田园宁静的生活 和农民遭受的苦难这两条田园诗的 特点统一起来。 八、南宋后期诗文 1、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①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 翁卷,多表现凄清落寞的心境和自 然淡泊的情怀,艺术上刻意求工, 苦心的推敲锤炼字句,意境清远幽 深。②江湖诗派:南宋后期出现, 以刘克庄、戴复古为代表人物,得 名于陈起刊刻的诗集《江湖集》,内 容上多指斥时弊、讽刺朝政,学习 晚唐、风格清丽。 第二章宋代文学 一、北宋散文 1、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贡献:①以散文为主,融合骈体文。 ②开创了平易晓畅、委曲婉转的风 格。《醉翁亭记》 2、苏轼的散文 A、内容:①议论文,善于翻出新奇 的议论。②叙事记游文,手法自由。 ③书札序跋与杂著。 B、特点:以意为主,骈散交杂,长 短错落。 第三章宋词 一、北宋词坛 1、柳永和宋词的新变 ⑴柳永词的内容:①沿袭传统题材, 写男女恋情歌儿舞女的情态。《定风 波》②描写都市繁荣华丽的景象, 例如《望海潮》,不仅写出杭州风景 优美,也写出民众生活的富足。③ 感慨人生失意,抒发行役之思。如 《八声甘州》、《雨霖铃》。 ⑵艺术成就:①他善于将抒情、叙 事、议论、写景、说理融于一体, 容纳复杂的内涵。例如《雨霖铃》 上阙写景叙事,夏末秋初的季节, 雨后空气清新带有凉意,送别无语, 船夫催促,天空一片模糊,下阙抒 情叙事,离别后,再美的风景,又 能与谁一起分享?②善于化用以前 诗歌中的语汇和意象。 2、苏轼与诗风变革 贡献:①扩大诗的题材。a、有传统 题材和山水题材。B写自己的理想抱 负,慷慨豪迈,例如《江城子*密州 出猎》c面对自然,感怀今昔时这里 感受。(重点)例如《水调歌头》② 词的风格多样化。a、婉约、委婉、 细密《江城子*记梦》b、豪放词《念 奴娇*赤壁怀古》③语言上“以诗为 词”。 3、北宋后期词人 周邦彦:①他是北宋婉约派词的集 大成者,代表作品《兰陵王*柳》 ②以前的词论家评价他是“词家之 冠” ③艺术成就:a、重视词与音乐的配 合。b、讲究“章法”即整篇的结构。 c、重视语言的锤炼,自然而又精致 工巧。 二、南宋词坛 2、李清照背诵《声声慢》《醉 花阴》 ⑴词的内容:①早期词作中淡淡的 惆怅和温馨、喜悦相交织②后期词 充满愁苦悲凉之情。 ⑵词的特点:①善于用细小生的形 象来表达难以言传的感受,表现情 感的微妙变化。②语言上精心锤炼 又浅易自然。③语言上雅语与俗语 兼用。 ⑶其词论思想:她主张词“别是一 家”,即词与诗相区别,艺术上有独 特性。 3、辛弃疾与南宋爱国诗人 ⑴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①抒发报国 之志和壮志成空的悲哀,例如《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歌咏历 史上的英雄人物来抒发自己的豪情 壮志。②在乡居生活中寻求排遣苦 闷。例如《清平乐》 ⑵艺术成就:①境界扩大,感情豪爽 开朗。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词中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 ②在词的意象上,多用奔腾耸峙、 不可一世的自然景象,或奇伟英豪 的历史英雄形象。例如《水龙吟》 中对沧江的描写和《永遇乐》一词 中对孙权等人的描写都属此类。③ 扩大了词的内容,拓宽了词的题材, 既有传统的婉约词,《摸鱼儿淳熙 己亥》,又有表达豪放情感的豪放词 《永》④在语言上以文为词,语言 更加自由解放,在词中大量使用散 文句式,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 奏。例《水龙吟》一词中,有的句 子很长,但意义连贯,铿锵有力。 辛派词人:陈亮、刘过 第四章宋元话本(小说、新兴市 民小说) 1、“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 史、合生 2、“话本小说”的体制结构:题目、 入话、正话、篇尾 3、“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爱情 类、公案类(社会问题小说)、豪侠 类、神怪类,其中爱情类和公案类 作品最多、成就最高。 4、其艺术成就:①情节曲折、故事 性强,注重趣味性和虚构,注重情 节的设计,注重叙事的诙谐。例如 《一窟鬼》②“话本”所表现的思 想感情与市井民众在类似情况下所 可能产生或向往的言行和思想感 情。例《简帖和尚》,市民注重日常 生活和谐。再如《宣和遗事》③注 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善于通过戏剧 性的对话表现人物,描写的非常细 腻。例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刘 贵拜寿时的对话,家境殷实的呃老 人资助落魄的女婿。 5、文言小说 6、北宋中后期三类成就较高的小 说:①深受传统礼教的束缚,例如 《赵飞燕别传》,宣扬女子的美德是 不能嫉妒,否则受到神的惩罚。② 受礼教的影响,但也有与话本相通 的因素。例如《炀帝开河记》写他 多愁善感的一面。③有鲜明的市井 民众的思想特色,例如《张浩—花 下与李氏结婚》(蕴含新的婚姻观 念,婚姻是否成立或合法取决于当 事人的意愿而不是父母之命。考判 断) 7、南宋和元代的文言小说 ⑴南宋:代表是洪迈的《夷坚志》, 文言文小说集 A、其特点:①篇幅加长,情节更加 复杂。②题材扩大,既有志怪的内 容,也有反映纯粹人间故事的篇章。 ③描写更加详细,引入若干口语。④ 注重趣味性。 B、具有说教色彩的篇章:《吴小员 外》、《西湖女子》、《张客奇遇》 C、南宋传奇的新变化:把男女之情 置于封建礼法甚至个人生命之上的 倾向。 2、元代文言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娇 红记》 ①歌颂了青年男女的坚贞爱情,并 写出了这种爱情被扼杀。②在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方面非常深切、细 腻。 第五章辽金文学 金代的作品:《西厢记诸宫调》董 解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