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容改需风险

容改需风险

容改需风险
容改需风险

容改需风险?

根据发改委相关文件,企业需要跟电网签订合同,并按合同最大需量计收基本电费。

企业操作“容改需”的风险在于:

1、如果实际最大需量超过合同确定值的105%,超过部分要加收1倍(相当于罚款),那么就可能造成与降低支出的初衷适得其反的效果。

2、合同最大需量在初次申请后可以进行每月变更,企业对于下个月应该变更多少一般没有专业的配套措施,节费效果达不到最大化。

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基本电费节约基本电费改造基本电费节省节本电费申报合作找三宏能源TEL:134~1676~4567卢第一,我们根据企业的具体用电情况做精准的数据测试,用量化模型测算最大需量;

第二,我们提供能效管理所需的设备终端和监测查询软件,辅助企业进行一月一调决策;第三,无须企业任何资金投入;

第四,超额罚款的风险由我们承担。

如计费电能表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验表费不退;如计费电能表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除退还验表费外,并应按本规则第八十条规定退补电费。用户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向供电企业上级计量检定机构申请检定。用户在申请验表期间,其电费仍应按期交纳,验表结果确认后,再行退补

电费。

第八十条由于计费计量的互感器、电能表的误差及其连接线电压降超出允许范围或其他非人为原因致使计量记录不准时,供电企业应按下列规定退补相应电量的电费:

1、互感器或电能表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以“0”误差为基准,按验证后的误差值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从上次校验或换装后投入之日起至误差更正之日止的二分之一时间计算。

2、连接线的电压降超出允许范围时,以允许电压降为基准,按验证后实际值与允许值之差补收电量。补收时间从连接线投入或负荷增加之日起至电压降更正之日止。

3、其他非人为原因致使计量记录不准时,以用户正常月份的用电量为基准,退补电量,退补时间按抄表记录确定。

退补期间,用户先按抄见电量如期交纳电费,误差确定后,再行退补。

第八十一条用电计量装置接线错误、保险熔断、倍率不符等原因,使电能计量或计算出现差错时,供电企业应按下列规定退补相应电量的电费:

1、计费计量装置接线错误的,以其实际记录的电量为基数,按正确与错误接线的差额率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从上次校验或换装投入之日起至接线错误更正之日止。

2、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的,按规定计算方法计算值补收相应电量的电费;无法计算的,以用户正常月份用

电量为基准,按正常月与故障月的差额补收相应电量的电费,补收时间按抄表记录或按失压自动记录仪记录确定。

3、计算电量的倍率或铭牌倍率与实际不符的,以实际倍率为基准,按正确与错误倍率的差值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以抄表记录为准确定。

退补电量未正式确定前,用户应先按正常月用电量交付电费。

第八十二条供电企业应当按国家批准的电价,依据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计算电费,按期向用户收取或通知用户按期交纳电费。供电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向用户收取电费的方式。

用户应按供电企业规定的期限和交费方式交清电费,不得拖延或拒交电费。

用户应按国家规定向供电企业存出电费保证金。

第八十三条供电企业应在规定的日期抄录计费电能表读数。

由于用户的原因未能如期抄录计费电能表读数时,可通知用户待期补抄或暂按前次用电量计收电费,待下次抄表时一并结清。因用户原因连续六个月不能如期抄到计费电能表读数时,供电企业应通知该用户得终止供电。

第八十四条基本电费以月计算,但新装、增容、变更与终止用电当月的基本电费,可按实用天数(日用电不足24小时的,按一天计算)每日按全月基本电费三十分之一计算。事故停电、检修停电、计划限电不扣减基本电费。

第八十五条以变压器容量计算基本电费的用户,其备用的变压器(含高压电动机),属冷备用状态并经供电企业加封的,不收基本电费;属热备用状态的或未经加封的,不论使用与否都计收基本电费。用户专门为调整用电功率因数的设备,如电容器、调相机等,不计收基本电费。

在受电装置一次侧装有连锁装置互为备用的变压器(含高压电动机),按可能同时使用的变压器(含高压电动机)容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其基本电费。

第八十六条对月用电量较大的用户,供电企业可按用户月电费确定每月分若干次收费,并于抄表后结清当月电费。收费次数由供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一般每月不少于三次。对于银行划拨电费的,供电企业、用户、银行三方应签订电费划拨和结清的协议书。

供用双方改变开户银行或帐号时,应及时通知对方。

第八十七条临时用电用户未装用电计量装置的,供电企业应根据其用电容量,按双方约定的每日使用时数和使用期限预收全部电费。用电终止时,如实际使用时间不足约定期限二分之一的,可退还预收电费的二分之一;超过约定期限二分之一的,预收电费不退;到约定期限时,得终

止供电。

第八十八条供电企业依法对用户终止供电时,用户必须结清全部电费和与供电企业相关的其他债务。否则,供电企业有权依法追缴。

第七章并网电厂

第八十九条在供电营业区内建设的各类发电厂,未经许可,不得从事电力供应与电能经销业务。

并网运行的发电厂,应在发电厂建设项目立项前,与并网的电网经营企业联系,就并网容量、发电时间、上网电价、上网电量等达成电量购销意向性协议。

第九十条电网经营企业与并网发电厂应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签订并网协议,并在并网发电前签订并网电量购销合同。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

1、并网方式、电能质量和发电时间;

2、并网发电容量、年发电利用小时和年上网电量;

3、计量方式和上网电价、电费结算方式;

4、电网提供的备用容量及计费标准;

5、合同的有效期限;

6、违约责任;

7、双方认为必须规定的其他事宜。

第九十一条用户自备电厂应自发自供厂区内的用电,不得将自备电厂的电力向厂区外供电。自发自用有余的电量可与供电企业签订电量购销合同。

自备电厂如需伸入或跨越供电企业所属的供电营业区供电的,应经省电网经营企业同意。

第八章供用电合同与违约责任

第九十二条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正式供电前,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以及办理用电申请时双方已认可或协商一致的下列文件,签订供用电合同:

1、用户的用电申请报告或用电申请书;

2、新建项目立项前双方签订的供电意向性协议;

3、供电企业批复的供电方案;

4、用户受电装置施工竣工检验报告;

5、用电计量装置安装完工报告;

6、供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协议;

7、其他双方事先约定的有关文件。

对用电量大的用户或供电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可单独签订电费结算协议和电力调度协议等。

第九十三条供用电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经双方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电报、电传和图表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供用电合同书面形式可分为标准格式和非标准格式两类。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电方式简单、一般性用电需求的用户;非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用电方式特殊的用户。

省电网经营企业可根据用电类别、用电容量、电压等级的不同,分类制定出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的标准格式的供用电合同。

第九十四条供用电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必须依法进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许变更或解除供用电合同:1、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扰乱供用电秩序;

2、由于供电能力的变化或国家对电力供应与使用管理的政策调整,使订立供用电合同时的依据被修改或取消;

3、当事人一方依照法律程序确定确实无法履行合同;

4、由于不可抗力或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第九十五条供用双方在合同中订有电力运行事故责任条款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1、由于供电企业电力运行事故造成用户停电的,供电企业应按用户在停电时间内可能用电量的电度电费的五倍(单一制电价为四倍)给予赔偿。用户在停电时间内可能用电量,按照停电前用户正常用电月份或正常用电一定天数内的每小时平均用电量乘以停电小时求得。

2、由于用户的责任造成供电企业对外停电,用户应按供电企业对外停电时间少供电量,乘以上月份供电企业平均售电单价给予赔偿。

因用户过错造成其他用户损害的,受害用户要求赔偿时,该用户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虽因用户过错,但由于供电企业责任而使事故扩大造成其他用户损害的,该用户不承担事故扩大部分的赔偿责任。

3、对停电责任的分析和停电时间及少供电量的计算,均按供电企业的事故记录及《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办理。停电时间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超过1小时按实际时间计算。

4、本条所指的电度电费按国家规定的目录电价计算。

第九十六条供用电双方在合同中订有电压质量责任条款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1、用户用电功率因数达到规定标准,而供电电压超出本规则规定的变动幅度,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供电企

业应按用户每月在电压不合格的累计时间内所用的电量,乘以用户当月用电的平均电价的百分之二十给予赔偿。

2、用户用电的功率因数未达到规定标准或其他用户原因引起的电压质量不合格的,供电企业不负赔偿责任。

3、电压变动超出允许变动幅度的时间,以用户自备并经供电企业认可的电压自动记录仪表的记录为准,如用户未装此项仪表,则以供电企业的电压记录为准。

第九十七条供用电双方在合同中订有频率质量责任条款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1、供电频率超出允许偏差,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供电企业应按用户每月在频率不合格的累计时间内所用的电量,乘以当月用电的平均电价的百分之二十给予赔偿。

2、频率变动超出允许偏差的时间,以用户自备并经供电企业认可的频率自动记录仪表的记录为准,如用户未装此项仪表,则以供电企业的频率记录为准。

第九十八条用户在供电企业规定的期限内未交清电费时,应承担电费滞纳的违约责任。电费违约金从逾期之日起计算至交纳日止。每日电费违约金按下列规定计算:

1、居民用户每日按欠费总额的千分之一计算;

2、其他用户:

(1)当年欠费部分,每日按欠费总额的千分之二计算;

(2)跨年度欠费部分,每日按欠费总额的千分之三计算。

电费违约金收取总额按日累加计收,总额不足1元者按1元收取。

第九十九条因电力运行事故引起城乡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的,供电企业应按《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一百条危害供用电安全、扰乱正常供用电秩序的行为,属于违约用电行为。供电企业对查获的违约用电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有下列违约用电行为者,应承担其相应的违约责任:

1、在电价低的供电线路上,擅自接用电价高的用电设备或私自改变用电类别的,应按实际使用日期补交其差额电费,并承担二倍差额电费的违约使用电费。使用起迄日期难以确定的,实际使用时间按三个月计算。

2、私自超过合同约定的容量用电的,除应拆除私增容设备外,属于两部制电价的用户,应补交私增设备容量使用月数的基本电费,并承担三倍私增容量基本电费的违约使用电费;其他用户应承担私增容量每千瓦(千伏安)50元的违约使用电费。如用户要求继续使用者,按新装增容

办理手续。

3、擅自超过计划分配的用电指标的,应承担高峰超用电力每次每千瓦1元和超用电量与现行电价电费五倍的违约使用电费。

4、擅自使用已在供电企业办理暂停手续的电力设备或启用供电企业封存的电力设备的,应停用违约使用的设备。属于两部制电价的用户,应补交擅自使用或启用封存设备容量和使用月数的基本电费,并承担二倍补交基本电费的违约使用电费;其他用户应承担擅自使用或启用封存设备

容量每次每千瓦(千伏安)30元的违约使用电费。启用属于私增容被封存的设备的,违约使用者还应承担本条第2项规定的违约责任。

5、私自迁移、更动和擅自操作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电力负荷管理装置、供电设施以及约定由供电企业调度的用户受电设备者,属于居民用户的,应承担每次500元的违约使用电费;属于其他用户的,应承担每次5000元的违约使用电费。

6、未经供电企业同意,擅自引入(供出)电源或将备用电源和其他电源私自并网的,除当即拆除接线外,应承担其引入(供出)或并网电源容量每千瓦(千伏安)500元的违约使用电费。

第九章窃电的制止与处理

第一百零一条禁止窃电行为。窃电行为包括:

1、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

2、绕越供电企业用电计量装置用电;

3、伪造或者开启供电企业加封的用电计量装置封印用电;

4、故意损坏供电企业用电计量装置;

5、故意使供电企业用电计量装置不准或者失效;

6、采用其他方法窃电。

第一百零二条供电企业对查获的窃电者,应予制止并可当场中止供电。窃电者应按所窃电量补交电费,并承担补交电费三倍的违约使用电费。拒绝承担窃电责任的,供电企业应报请电力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窃电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供电企业应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三条窃电量按下列方法确定:

1、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的,所窃电量按私接设备额定容量(千伏安视同千瓦)乘以实际使用时间计算确定;

2、以其他行为窃电的,所窃电量按计费电能表标定电流值(对装有限流器的,按限流器整定电流值)所指的容量(千伏安视同千瓦)乘以实际窃用的时间计算确定。

窃电时间无法查明时,窃电日数至少以一百八十天计算,每日窃电时间:电力用户按12小时计算;照明用户按6小时计算。

第一百零四条因违约用电或窃电造成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损坏的,责任者必须承担供电设施的修复费用或进行赔偿。

因违约用电或窃电导致他人财产、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违约用电或窃电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供电企业应予协助。

第一百零五条供电企业对检举、查获窃电或违约用电的有关人员应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省电网经营企业规定。

第十章附则

第一百零六条跨省电网经营企业、省电网经营企业可根据本规则,在业务上作出补充规定。

第一百零七条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可编辑版】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会计结算专业作为银行业务操作、资金流动的基础平台,改革压力随之增大,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立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增强防范和识别风险的能力,是会计结算专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针对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当前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近几年,随着银行综合业务和全功能银行系统的投产运行,以及全行核算一体化格局的初步形成,通过有效的事权划分、重要岗位分离、事后监督、银企对帐、支付密码、参数表硬控制等手段,全行柜面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受业务处理流程、业务管理流程的限制,以及部门间职能分工上存在一些交叉,造成一些风险隐患存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支行会计核算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部分职能弱化,一些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核算一体化以后,会计核算风险日趋集中,但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来承担日益繁重的会计核算管理任务,绝大部分支行包括基层物理网点的会计核算与风险控制职能是由支行营业部代理行使的,这种机构设置的缺陷,造成了部分管理职能弱化。一方面,支行营业部作为一级支行的对外营业网点,既承担着page有严密的流程、办法,形成一些风险点。同时部分代理业务项目属我行自行开发,在业务需求与开发过程中未能利用全功能系统

的、先进的参数管理功能,而是在代理业务平台上自行设定参数,造成我行外围系统参数管理的分散、混乱,部分代理业务中新增的交易未纳入全功能系统统一管理,系统通过岗位权限表对柜员的刚性控制不能充分实现,前台人员随意使用代理业务交易,加大柜面操作风险。一些新业务在开发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客户需求,没有更好的与我行先进的系统衔接,大部分代理业务采用的是简单的柜台现金代理方式,我行系统的电子、批量处理优势没有充分展现。如代发工资业务系统在处理上不够严密,对上传的文件只识别账号,不识别户名,容易造成串户现象;代理保险业务,系统在设定代扣投保人保费程序时,未能有效限定扣划范围,出现从内部户或其他客户账户扣款现象,风险隐患很大。很多代理业务都要求纳入事后监督,但我行中间业务平台无法向事后监督部门提供具体的代理业务流水,也无相关的监督资料。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有效、全面的监督。 二、基层网点操作风险隐患的成因分析一是管理型会计体系推行过程上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目前,我行已初步建立起了以“集约、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管理型会计体系,业务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是随着网点职能和业务整合步伐全面加快,出现了支行及其以下网点业务管理的职能弱化,职责不清,个别行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等现象,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问题时有发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行风险控制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影响了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二是对基层网点、柜员的管理考核缺乏长效机制。我行的会计结算人员及柜员占全行总人数的60。随着会计核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到现在还未形成一套科学评价会计人员业绩的完整体系,对综合网点的柜员考核存在着部门

大数据风险管理不容忽视

大数据风险管理不容忽视 (来源:经济日报, 2018-06-11) 当前,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大数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对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切实重视数据安全问题,从组织管理、规程标准、技术手段等多角度着手进行风险防范,围绕大数据市场准入的风险屏障与防范、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和管制,以及风险预警和化解等关键环节,采取组织控制、制度控制与技术控制的综合治理机制,形成数据安全防护“三位一体”的闭环管理链条。 信息和数据是进行国家公共治理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随着信息和数据容量、复杂性和战略意义的提升,如何更为有效地化解数据治理中战略导向缺失、数据权属体系不完善、分级分类机制缺失等难题,是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要实现数据安全防护总体目标,就必须更好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统筹数据资源和风险管理,切实提升我国数据治理能力。 完善组织管理 应着力打造“集中式”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围绕大数据市场准入的风险屏障与防范、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和管制,以及风险预警和化解等关键环节,成立统一的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国大数据发展和具体的风险防范管控,以及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危机管理。 具体来看,大数据管理部门应做好数据采集、数据维护、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以及数据政策的主导者,将主要开展跨区域、跨部门、

跨层级的大数据交换共享,以及数据关联、比对、清洗、安全防护等治理工作,需要具备包括数据收集能力、数据解读能力、判断能力和辅导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能力,通过加强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开发,满足监管、隐私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保证数据安全管理方针、策略、制度的统一制定和有效实施。 同时,推进国家公共治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一个扩展性强、高度可靠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负责管理基础数据资源安全。搭建“数据资源服务施政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组织协调和快速部署数据安全措施的作用。构建“安全即服务”的新模式,推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统一管理、主动防护,力争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的数据信息孤岛连接成一个互联互通的新价值网络,形成传统以控制为核心的安全模式和新型的主动性数据安全模式相互支撑、协同发挥作用的数据风险防范体系。 强化制度规范 为确保数据风险管理工作有规可依,建议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环境,努力将保护数据信息资产的措施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以控制功能和主动保护双管齐下、共同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责任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应在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完善包括数据权属、数据管理、关键基础设施、稳定性保障、数据安全等在内的相关专门性法律。同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和管制方面,应聚焦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大数据采集、管理、共享、交易等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研究制定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在风险预警和化解方面,应在确保大数据法律性开放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流程、授权

容量改需量如何测算

企业根据厂用变压器的实际负荷(变压器负载率),到供电局办理基本电价计费方式的变更,将按变压器容量计费更改为按合同需量或实际需量计费。 我是河南电力“容改需”项目客服,专业为大工业用电企业降低基本电费,凡是自有变压器且变压器容量为315kVA以上的企业均可联系德乐电力能源158-3773-2745V信同。 企业也可以自行到当地电业局进行“容改需”申请,但是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通常没有进行“最大需量”测算所需的数据和精算模型,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前期投入; 2、由于企业没有相应的配套技术和人员,因此通常不具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按月调整*大需量的能力; 3、最重要的是:假如企业实际用电量超过申请的“最大需量”的话,超过的部分,基本电费要加一倍缴交,这就很容易造成申请以后与企业的降费初衷背道而驰。 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必须找专业领域公司,我们可以为企业提供以下便利: 一、前期不需投入一分钱,零投入、零干预 二、采用后端收费的方式,真正节省下来才收费 三、超额罚款的风险由我们承担,企业完全无需考虑超支问题 电力用户选择按*大需量方式计收基本电费的,应与电网企业签订合同,并按合同*大需量计收基本电费。合同*大需量核定值变更周期从现行按半年调整为按月变更,电力用户可提前5个工作日向电网企业申请变更下一个月(抄表周期)的合同*大需量核定值。电力用户实际*大需量超过合同确定值105%时,超过105%部分的基本电费加一倍收取;未超过合同确定值105%的,按合同确定值收取;申请*大需量核定值低于变压器容量和高压电动机容量总和的40%时,按容量总和的40%核定合同*大需量;对按*大需量计费的两路及以上进线用户,各路进线分别计算*大需量,累加计收基本电费。 张小伟早就看出来了,大力、魏小霞、赵海棠这三个人都在演戏。 于是张小伟不疾不徐。 “面对这种情况,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张小伟道。 “所以,你难道什么都不做?那样我会生气,同样魏小霞也会伤口化脓。”诸葛大力追着张小伟,想让张小伟做出一个选择。 “什么也不做,只是针对庸人而已,我作为爱情公寓最优秀的男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袖手旁观。”张小伟气势汹汹道。 “所以……你打算……”诸葛大力。 张小伟飞快的从口袋里面提取出:金疮药。 “看这是什么!张氏金疮药,祖传秘方,专治刀伤剑伤,跌打损伤。”张小伟举着手上的小瓷瓶说。 诸葛大力都愣住了。 “这就是你的最后决定?小伟,这可不是打广告的时候。”诸葛大力有些意外。 张小伟道:“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吗?” “办法听起来还不错,但万一这个东西没有效果,你还是要送魏助理去医院不是吗?”诸葛大力。 “谁说没效果的,不如我们试试?” 张小伟在魏小霞的双手上看了一眼,并无伤口。 地上的血迹,全是魏小霞自导自演的番茄酱。 “没有伤口,那就没法演示,不如制造一点伤口?” 张小伟说着,从厨房拿过一把刀来。

施工中对关键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施工中对关键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施工中对关键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 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 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 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 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 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 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 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 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

占有改定风险问题

占有改定风险问题 在生活中,在动产交易中占有改定普遍运用,是一种变通的交付方法,主要通过合同、协议取得所有权。那么占有改定就具有一定的风险,风险责任转移时间是怎样的。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占有改定风险问题,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占有改定 占有改定是指在动产交易中,出让标的物时,出让人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仍需继续占有动产,此时双方可以通过协议,使受让人取得动产之间接占有,以取代现实交付而取得所有权。 甲将电视转让给乙,通常情形下,甲应将电视现实地交付给乙,由乙取得直接占有,但是因甲还需使用此电视机,便可与乙订立借用或者租用合同继续使用。履行借用合同后甲再从乙处取回电视机进而继续使用。电视机在甲-乙-甲之间的传递并无实际意义,因此为简化程序,只需订立契约,便可以发生物权变动,此时乙仅取得间接占有人的地位。 占有改定包括当事人之间转移所有权的合意和使买受人取得间接占有的合意。占有改定是观念交付的方式之一,实际上是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但是现实占有不转移,只是占有人的占有名义发生了变更,是一种变通的交付方法。占有改定中用来替代交付的法律关系,一般是合同,但也可以是其他法律关系。 1、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移转动产所有权的合意。一般通过买卖或让与担保的设定,使受让人取得动产的所有权。 2、让与人成为占有媒介人,从而继续占有动产。动产所有权虽已转让于受让人,但让与人仍然是动产的现实直接占有人,占有改定的产生在于经济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混合交易,所有权人将一项动产出卖给买受人,而买受人同时又将该物出租给出卖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出卖人既可以获得卖价,又可以获得使用该物的权利;而买受人既可以获得物的所有权,又可以获得租金。同时满足双方当事人的需要,将法律关系简化,确定为占有改定制度。可见,受让人之所以同意以占有改定方式受让该动产,在于能使让与人继续直接占有、使用该物;如让与人以占有改定方式继续间接占有,则此目的难以实现,只能成立指示交付。 3、通过特定契约使受让人获得间接占有。此处的特定契约并非订立单纯的无法律关系存在的间接占有契约,而是达成租赁、借用、保管、让与担保等特定法律关系的合意,否则,抽象的改定不能使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故不能使其取得所有权。特定契约标志着占有媒介关系的产生,让与人正是基于特定契约才得以继续占有已经出让的动产。就占有改定的效力而言,它虽然作为观念交付的一种,但仍是交付方式之一,应产生与直接交付相同的效果,标明物权的移转。虽然占有改定的公示性欠缺难以反映出权利真相,但在与物权移转相关的风险负担上却与直接交付的处理原则相同。虽

新药研发的六大风险

新药研发的六大风险 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大批实力相当的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新药研究人才,为我国的新药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①创新能力不强。②研发投人严重不足: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用销售额的10%~25%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而我国仅1%~2%。③研发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结合新药研发的实际情况,从风险产生原因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划分,可将新药研发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环境风险、市场风险等6类。 1技术风险 是指以现有的技术能力能否完成对新药项目的研制,其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创新药物的开发,由于技术本身还存在若干缺陷而使药品开发面临可能失败的风险,包括:①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即现有技术能否按预期目标实现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在研发之前和研发过程中是不确定的。②药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③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④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由于药品变化迅速,寿命周期短,因此极易被更新的技术代替。新药研发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的后果面临新的风险。 2财务风险 高投入意味着高风险,但不一定有高回报。通常新药研发过程中在财务上有可能出现如下问题:①由于决策者盲目决策,在项目立项过程中,没有科学地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净现金流为负值。②在项目决策时没有事先做好资金和融资渠道的筹划准备,造成新药研发项目的失败,导致前期投入无法收回。③融资渠道选择不当,使得技术创新的资金成本上升,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收益。④资金分配、运用不合理。企业或组织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合理地分配使用资金。⑤在项目决策时对项目阶段划分不细,未能做好对具体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使得项目中途无以为继。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 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 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 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 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 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 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

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司法考试民法学第二十五章

【2016年司法考试】民法学1.25 第八讲买卖合同 四、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合同法》第 142~149 条;《买卖合同解释》第11~14 条;《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 11 条)(★★★) (二)风险负担及其移转的原则规定(★★★) 风险负担的移转采用交付主义。《合同法》第 142 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在买卖合同中,标的物交付前,风险由出卖人承担;标的物交付后,风险由买受人承担。 1.交付的涵义:①“交付”指买卖标的物占有的移转。②现实交付、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在风险移转上的功能完全相同(见例 12)。 【例 12】5 月 1 日,甲将一头牛出卖给乙,价款 5 千元。甲提出借用(租用也一样)该牛 3 个月,乙表示同意,6 月 1 日,该牛遭雷击死亡。①甲、乙于 5 月 1 日以占有改定的方式完成交付,风险于 5 月 1 日移转给乙承担。 ②甲无须再向乙交付一头牛,乙须向甲支付买牛的价款,已经支付的不得请求返还。 2.风险负担的移转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并不挂钩。只要标的物已经交付,即使买受人尚未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风险也移转由买受人承担。因此:①保留所有权买卖中,自完成动产交付时,风险即移转给买受人承担。②不动产买卖合同中,只要完成了不动产的交付,即使尚未办理过户登记,风险也由买受人承担(见例 13)。

【例 13】甲将一套房屋出卖给乙,房屋交付后,办理过户登记期间,房屋因为地震灭失。①因为房屋已经交付,风险已经移转给乙承担。②法律依据:《合同法》第 142 条、《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 11 条。 3.风险负担的移转与出卖人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般也不挂钩(《合同法》第 149 条)。①只要出卖人不构成根本违约,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后,风险即由买受人承担。②出卖人交付了标的物,但出卖人有其他非根本违约行为,买受人虽应承担风险,但买受人仍可对出卖人主张违约责任。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 149 条(见例 14 和例 15)。③须注意:如果出卖人的交付本身构成根本违约,那么出卖人的交付就约等于没有交付,所以,风险就不会发生移转。 【例 14】甲出卖给乙一匹赛马,价款 100 万元。甲交付赛马时未按照约定交付该赛马的血统证明。赛马交付乙后,因雷击死亡。①甲已经交付赛马,赛马死亡的风险由乙承担。乙应向甲支付价款 100 万元。②甲不能交付血统证明的行为构成违约,乙可以对甲主张违约责任(比如请求甲承担 7000 元的损害赔偿责任)。 【例 15】甲出卖给乙 100 台电脑,但其中 10 台存在质量问题。乙收到甲交付的这 100 台电脑后的第三天,因山洪暴发冲毁乙存放电脑的仓库,100 台电脑全部毁损。此例中:虽然乙应当承担电脑毁损的风险,但乙有权就 10 台电脑的质量问题对甲主张违约责任。 4.根据《合同法》第 147 条,出卖人按照约定未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如保险单、发票、合格证、原产地证明书等)的,只要已经完成了标的物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_工作汇报_1.doc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 议_工作汇报 通后,明确部门职责,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并应该提前或同步对所有相关部门和网点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网点办理新业务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三)重新规划和引导基层网点的发展建设 一是要继续深化前台业务流程再造,加快业务处理中心的业务集中步伐,不断扩大业务集中处理的范围,进一步加大前后台机构、人员的分离力度。积极探索和逐步实施将网点前台除现金、汇票业务外,全部分离到后台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办理,最大限度地简化柜面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前台业务处理效率,降低前台操作风险。二是要依托全功能银行系统平台,不断完善扩大自助银行服务,加快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离柜业务服务,有效地分流网点柜面业务,使网点柜面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处理客户个性化高端业务,提升营业网点的营销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使营业网点成为全行业务经营平台的载体和基础。三是要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整体规划和统一产品的开发、管理、核算和营销。同时要整合业务管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资源,探索高效的业务管理模式,加强业务经营分析和考核,以高水准的管理促进基层行业务发展。 (四)建立柜员服务计价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的风险津贴与业绩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合理分配员工薪酬,可以将柜员的业绩分为柜面业绩(柜面的联机

交易为主的业务)、手工业绩(营销项目、特殊业务、国际业务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业务)、质量业绩(业务差错、服务态度和被客户投诉等情况)三个方面,按业务的复杂度和贡献度设定权重,计算柜员的业绩积分,对柜员的业绩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以岗定酬、升岗升区,充分调动柜员工作积极性,有效利用资源,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由于核算一体化后会计结算专业是全行风险较为集中的专业,为稳定会计结算队伍,有效防范风险,对于重要岗位和案件多发部位的会计人员,建议根据其风险和责任,适当发放岗位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部门在向基层机构下达各项任务指标时,也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各行实际,鼓励其向特色和专长业务方向发展,不应片面追求指标,诱发不正当竞争。在推出各种业务与产品时,坚持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谁主管的业务谁负责风险防范,以发挥全行在风险防范上的整体联动作用,达到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的目的。 (五)加强对基层网点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 我们应当辨证的看待市场营销与风险风范的关系,明确风险防范是业务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核算一体化的实施,网点的营业功能进一步拓宽,网点市场营销的范围也进而增大,就更需要营业网点强化核算管理,加强内控建设。要全面实行在支行以下网点营业经理委派制,建立网点营业经理直接对二级分行或支行行长负责的体制,增强核算工作的独立性,有效地遏制基层网点负责人利用职权作案的现象。 (六)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人员培训 要加大对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1.doc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1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编者按】2011年至今,广东银监局共组织实施信息科技现场检查17次,发现辖内机构IT风险点120处, 提出整改建议83条,通过督促整改,消除了一批风险隐 患,降低了风险水平。辖内16家接受评级的法人机构 2011年度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三级以上的机构 增至14家,机构IT风险管理能力已有改观。但从今年 的IT风险现场检查情况看,在风险水平总体下降的同时,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管控状况不尽理想, 仍需进一步改善。 一、银行业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不足、风险隐患突出 2012年7月份以来,广东银监局组织了9场次信息科技风险现场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辖内机构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对核心信息的管控强度不足、控制结构混乱。检查发现:被查机构对应用系统源代码审核基本都不落实,显然“招行成都分行网银案”(代码漏洞)风险警示未被足够重视;多家机构对重要系统备份介质保管未实施双重控制,甚至有机构将电子银行

系统关键密钥交由单人保管;网上银行客户端安全性保护未能达到《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国标)要求;核心网络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等重要部件由多人共同使用超级用户;部分机构核心系统中,uucp、nfs等敏感闲置用户未作删除,理论上有被利用于非法入侵可能;在对某机构测试环境检查时发现测试数据库中的海量生产数据未完全脱敏,且客户机可下载数据表,说明机构对敏感信息的控制强度不足。 (二)对银行终端设备管理较为松懈。中资机构对桌面系统、客户机的安全管理较松懈,基本没有效实施简约客户机模式。如工行、农行近年在改造桌面系统、限制移动接口等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从高层到普通员工的认同度都不高,至今难于推行,而内网客户机功能过强是很明显的风险点;在银行桌面系统中允许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是普遍现状,而屏幕摄录日志并未覆盖所有内网机器;另外,大部分机构对内外网交叉连接也未实施有效限制。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或执行不到位。今年7月,我局检查组在对某城商行现场检查中抽查了银行卡制卡机、后台权限管理客户机各一台,发现:(1)制卡机中存放有2000余条完整的客户制卡明码信息,如果外泄,有可能造成该行银行卡被批量克隆的严重后果,而监管部门之前的风险提示与整改建议未被认真对待;(2)后台管理客户机中有约20张账号、户名、印章齐全的高清支票照片,存在客户机中已超过一年,如外流,将直接威胁客户的账户安全。查阅该行数据管理制度未见有对上述类型信息作存期、获取、使用、销毁等限制性规定内容。 (四)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疑问。某小型银行虽对内网机器作了移动接口监视,但未对移动存储介质带离银行进

试谈如何在合同中规定占有改定

试谈如何在合同中规定占有改定 粟东占有改定是指在动产交易中,出让标的物时,出让人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仍需继续占有动产,此时双方可以通过协议,使受让人取得动产之间接占有,以取代现实交付而取得所有权。 占有改定(Besitzinsititut)指的是这一情形,在物权出让时,出让人自己因为生产或者生活的需要必须继续占有将出让的动产,因此无法按照一般的交付规则,即将动产的占有转移给物权受让人(但动产物权是以占有作为其公式手段的),但是为了表明物权的出让(即表明物权转移给受让人),由出让人与物权受让人达成一项关于承认受让人已经取得指定的物权的协议,由物权受让人依据其持有的协议表示其物权取得。1 但在实践中会出现这种情形,当事人约定以某一动产抵充货款,随后在同一份合同(协议)中又约定自本合同(协议)中约定此动产的所有权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转移为受让人所有。物权受让人可否以此协议表示其取得物权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这一规定中的“又”字是可以指随后又在本合同中约定,还是一定要以另外一合同约定出让人继续占有。这一点值得商榷。 有很多学者认为,占有改定必须通过特定契约使受让人获得间接占有。此处的特定契约并非订立单纯的无法律关系存在的间接占有契约,而是达成租赁、借用、保管、让与担保等特定法律关系的合意,否则,抽象的改定不能使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故不能使其取得所有1《物权法总论》孙宪忠

权。特定契约标志着占有媒介关系的产生,让与人正是基于特定契约才得以继续占有已经出让的动产。就占有改定的效力而言,它虽然作为观念交付的一种,但仍是交付方式之一,应产生与直接交付相同的效果,标明物权的移转。虽然占有改定的公示性欠缺难以反映出权利真相,但在与物权移转相关的风险负担上却与直接交付的处理原则相同。虽然让与人仍然继续占有动产,但当动产非因为让与人的过错而灭失时,由于受让人是真正的权利人,此时风险责任应由其承担。风险责任移转的时间,应界定在双方合意达成占有改定的契约生效之时。假若该契约无效,则不产生占有改定的效力。 但也学者认为,因为《物权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并没有对动产物权的占有改定构成方式做详尽的规定。动产占有改定只要约定有明确物权转移的内容,如果受让人继续占有动产则也可以形成占有改定,如约定“自协议生效之日起物权转移为受让人所有”。这样受让人照样可以一次为据,持此协议表明其物权的取得。 所以,对于这些有争议的地方我们在制作合同时要多加注意,我们是代表甲方或者乙方,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在合同中给予不同的约定,使自己的权利最大的确定化,使自己义务最大的模糊化。 当我们作为出让方时,我们可以在同一份合同中约定物权自协议生效之日起转移,而尽量不另外制作一特定合同使得占有改定确定化,这样做可以使我们所服务的企业在面临破产时,合同中转让的这一动产则会很可能成为企业的破产财产,而受让人则只能享有破产债权,不能享有取回权。 反之,我们则要使物权确定化。不能给予法官太多这方面的自由裁量权,而使我们的权利陷入模糊状态。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第六章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一、分析案例,思考法国兴业银行案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 答:1、我国银行业最大的问题也是“操作风险”控制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特别强调了银行业的三大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还有操作风险。过去我国银行业比较强调信贷风险,因为呆帐很高,收不回来就是信贷风险。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必须要全面地控制风险,不仅要强调信贷风险,更要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像兴业银行诈骗案就完全属于操作风险。片面强调银行的最大风险是信贷风险,不是一个全面的、也不是一个科学的看法。市场波动就会带来风险,这是正常的。目前我国银行业在经济增长很好、市场比较平稳的年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的时候,可能就会面临一些风险。因此,总体上来说,我国银行的效率是在提高,整个金融部门的效率在提高,但是单个银行破产风险在增加。另外,如果以后我国银行业也深入参与国际市场交易的话,风险控制不健全,那么这个漏洞可以大到不光让一家银行倒闭,可能会引发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危机,特别是在目前人民币升值风险很大,海外市场风险很大的时候,我们银行走出去一定要比较谨慎。 2、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须铁腕执行 从巴林银行悲剧到现在的法兴银行悲剧,事隔10多年的事,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都是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翻了跟头;二是给这两家国际大行造成灭顶之灾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两个交易员;三是这两个交易员的共同问题都是交易活动超过了自己的授权许可;四是他们的错误行为一直得不到及时的发现,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金融衍生品市场确实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但从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来看,恰恰是为了管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交易员之所以有机会超出权限进行交易,是因为这些企业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熟视无睹,只看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高风险,忽视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另外,这几个交易员以前往往有得手的违规操作经历,这些经历让这些交易员盲目自信,甚至使管理人员对这些交易员持迷信的态度。法国兴业的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实际上自己就是监管者,他曾经在法国兴业银行的安全控制部门工作过,他利用在安全控制部门的工作经历和获得的知识来逃避监管,用编造的交易掩盖他的非法交易活动。堡垒的倒塌往往来自内部。该案件对股指期货的参与各方,特别是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敲响了警钟。备战股指期货,应该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一项具体而重要的工作去抓。 3、法兴案巨亏善后,值得我国金融机构借鉴 随着包括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欧洲银行,表达对收购法国兴业银行的兴趣,后者在金融衍生品上遭受欺诈交易而巨亏一事,事实上已告一段落。后续调查尽管仍在进行,但法兴毕竟没有如巴林银行般倒下,考虑到中资银行和其他中资金融机构,对进军环球金融市场的雄心,如何借鉴法兴应对足以灭顶的衍生品交易亏损,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航油已提供了负面经验的参照,但法兴可谓是相当漂亮的脱困正面榜样。法兴在向公众和股东披露亏损时,采取了延期披露,其间花了三天时间,关闭其可能高达500亿欧元的头寸。500亿欧元是什么概念?欧洲没有一家金融机构的净资产能达到这一规模,一旦斩仓迟疑,则破产的厄运将不可避免。再次,管理层证明了其对衍生品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法兴上下对衍生品亏损表现出的高度警戒和及时处理手法,却毋庸置疑。在呈杠杆放大的衍生品交易面前,斩仓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遭遇亏损的金融机构逃出的机会。对于中资金融机构而言,虽然要建立对衍生品交易的认识,并形成自身投资风格或风险偏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起码有一点是能够考虑立即跟进的,即建立严密的亏损控制和善后程序,包括如何尽快谋求平仓,如何披露及何时披露信息。 4、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 本次事件一方面表明在广泛依赖技术手段管理风险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防止因人的因素而使风险控制措施失效。另一方面,也表明金融企业要高度重视外界监督的积极作用。在法兴事件中,来自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的警示信息如果能够得到积极重视,相应监管人员详细核实凯维埃尔的交易部位及其宣称的对冲风险的相关交易部位,就可能会及早发现该交易员违规交易的事实,减少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在强化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完善人员管理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部监督带来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强化风险控制,监管部门、交易所都可以更多发挥其外部监督的职能。 5、决策层要强化在股指期货上的审慎态度 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市场深化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有助于对冲风险。这也是我国积极筹备股指期货的初衷。但事实证明,股指期货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上述积极的一面,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决策层目前应该做的是,本着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对金融安全负责、对国家经济稳定负责的态度,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特别是要从方方面面扎好防范风险的“篱笆墙”。 1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IT系统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编者按】2011年至今,广东银监局共组织实施信息科技现场检查17次,发现辖内机构IT风险点120处, 提出整改建议83条,通过督促整改,消除了一批风险隐 患,降低了风险水平。辖内16家接受评级的法人机构 2011年度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三级以上的机构 增至14家,机构IT风险管理能力已有改观。但从今年 的IT风险现场检查情况看,在风险水平总体下降的同时,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管控状况不尽理想, 仍需进一步改善。 一、银行业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不足、风险隐患突出 2012年7月份以来,广东银监局组织了9场次信息科技风险现场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辖内机构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对核心信息的管控强度不足、控制结构混乱。检查发现:被查机构对应用系统源代码审核基本都不落实,显然“招行成都分行网银案”(代码漏洞)风险警示未被足够重视;多家机构对重要系统备份介质保管未实施双重控制,甚至有机构将电子银行系统关键密钥交由单人保管;网上银行客户端安全性保护未能达到《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国标)要求;核心网络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等重要部件由多人共同使用超级用户;部分机构核心系统中,uucp、nfs等敏感闲置用户未作删除,理论上有被利用于非法入侵可能;在对某机构测试环境检查时发现测试数据库中的海量生产数据未完全脱敏,且客户机可下载数据表,说明机构对敏感信息的控制强度不足。

(二)对银行终端设备管理较为松懈。中资机构对桌面系统、客户机的安全管理较松懈,基本没有效实施简约客户机模式。如工行、农行近年在改造桌面系统、限制移动接口等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从高层到普通员工的认同度都不高,至今难于推行,而内网客户机功能过强是很明显的风险点;在银行桌面系统中允许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是普遍现状,而屏幕摄录日志并未覆盖所有内网机器;另外,大部分机构对内外网交叉连接也未实施有效限制。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或执行不到位。今年7月,我局检查组在对某城商行现场检查中抽查了银行卡制卡机、后台权限管理客户机各一台,发现:(1)制卡机中存放有2000余条完整的客户制卡明码信息,如果外泄,有可能造成该行银行卡被批量克隆的严重后果,而监管部门之前的风险提示与整改建议未被认真对待;(2)后台管理客户机中有约20张账号、户名、印章齐全的高清支票照片,存在客户机中已超过一年,如外流,将直接威胁客户的账户安全。查阅该行数据管理制度未见有对上述类型信息作存期、获取、使用、销毁等限制性规定内容。 (四)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疑问。某小型银行虽对内网机器作了移动接口监视,但未对移动存储介质带离银行进行严格管束,也未见该行有定期检查移动介质内容的记录或制定相关审核管控制度,管控方式存在漏洞,易于造成涉密信息外流。如:通过更改客户机、移动介质中的信息变动痕迹,即可使内网监视软件对信息流向的追踪失去目标、形同虚设。此外,对多家中小银行的检查显示,机构对客户机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一般只做到黑名单管理层面,未发现有采用更有效的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编号:SM-ZD-80991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 素控制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 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

占有改定的风险承担方是出卖人吗

占有改定的风险承担方是出卖人吗 在占有改定的这种交付方式中风险承担方不是出卖人,而是买方,其实从双方达成占有改定的意向之后买方就有可能会承担一系列的法律风险的。因为买方无法确定,在当事人占有期间又把该物品私自转让给了第3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买方可以请求第3人返还的。 一、占有改定的风险承担方是出卖人吗? 1、占有改定的风险承担方不是出卖人,应该由买受人承担,占有改定的情况下风险是从买卖合同生效时起转移,风险由出卖人转为受让人也就是所谓的买方.另外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2、占有改定取得该动产的买受人为所有权人,可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该动产,任何人不得妨害。第三人侵夺该动产时,所有权人可以请求返还该动产。第三人损毁该动产时,所有权人可以请求赔偿。第三人妨害该动产时,可以请求妨害的预防。

二、占有改定纠纷的起诉流程是什么?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论文 1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银行经营规模和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也日益凸现。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势不容乐观,对操作风险的定义进行阐述,分析引发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巴塞尔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在20XX年正式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把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内,对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来看,近几年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大案要案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

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操作风险的内涵 操作风险,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操作风险是仅将存在于商业银行“运营”部门的操作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并将其界定为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致的潜在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商业银行可以控制的风险,但不包括外部事件,如监管者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广义的操作风险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外的一切金融风险。这个内涵很广泛,它的优势在于涵盖了所有市场和信用风险以外的剩余风险,但该定义使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计量非常困难。银行业普遍认同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根据20XX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询意见稿,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突出强调了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这一概念侧重于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基本上涵盖了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线,是比较实用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