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摘要一个引人入胜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能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广泛应用性。在此笔者主要阐述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当前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时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最后用案例的形式提出了多种初中科学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而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情景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于是无效的。

案例:在一节初一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今天到蜗牛世界去旅游,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发现整堂课除了开头了用了“蜗牛的图像+复习题”,其次是“蜗牛的图像+例题”,再次是“蜗牛的图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蜗牛的图像+总结”。

课堂上仅仅简单地附着个蜗牛的图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小蜗牛的出现,就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它应有的“磁场效应”。这样的情景教学可以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创设情境不仅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能不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已有生活体验。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呼唤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对于“教学情景”和“有效教学情景”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良好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积极作用,不良的情境在事件发展中起消极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

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

2、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感悟道理和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

案例:在《二氧化碳》这节课中,由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已经对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提问展开教学,则显得空洞和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探讨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于是,我精心筛选了一个“屠狗洞”的动画视频,首先给同学们展示这个动画:意大利某山区有这个一个山洞,当地猎人牵着猎狗进入山洞的时候,奇怪地发现猎狗一会儿就晕倒在地,而猎人却安然无恙,当地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这个山洞里住着一种专杀狗的“屠狗妖”,而且把这个山洞称为“屠狗洞”。当画面展示“你能帮意大利人揭开这个谜团吗”这个问题的时候,班上顿时炸开了锅似的,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纷纷讨论开来。一些机灵的学生很快就会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提出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原因。但这个时候,一些同学立即反驳道,如果是二氧化碳的话,为什么猎人安然无恙,唯独狗有事呢?这个具有悬念的情境一出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无形中同学之间自己提出了一个个问题,通过讨论已初步探究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不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因而人就占了身高优势“幸免于难”,狗则不幸遇难了。这个时候我只是稍微点拨,学生就会马上明白之所以人们不易察觉是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样,学生很快就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很多基本性质。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下去的欲望。此时,我在趁热打铁地提问引导学生继续认识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通过往高低不同的蜡烛中倾倒二氧化碳、自制蓝色石蕊试纸小花的对比实验、空瓶子装水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雪碧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等实验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激情和强烈的求知欲,自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得到结论解决问题。最后,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突破课程的重难点。

实践证明,教学并非简单地灌输抽象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艺术灵性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师生有效互动获得共鸣的思维活动。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对当前初中科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的理论探讨

科学教学情境是联系科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科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去联想、想象,积极去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习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很多教师也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想把课堂教学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科学。但是我在参加教研活动、科组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情境存在低效、无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为:创设的教学情境只是走过场,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也不能便于学生操作、理解、学习有关科学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情境而情境,情境脱离教学实际、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点牵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或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或者是过时的,不具备时代生活气息的;创设的教学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不是学生熟悉的;过度使用电脑信息技术演示,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我们研究认为创设科学教学情境应考虑三个因素:(1)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即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生活经验;(2)科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科学学习的特点、规律;(3)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水平和创造力,还包括学校(或教师)能否提供相应的场地、相关的学习材料准备。从教学情景的有效性角度来说还应考虑以下三点:(1)所创设的情境包含的信息能否足以支撑起相应的科学问题;(2)情境创设应符合学生的情趣倾向;(3)创设情境的劳动成本越低越好,而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率越高越好。具体来说创设有效的科学教学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性。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科学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围绕既定的科学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科学思维发展的实际;兼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2、有效性。首先,科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因无关紧要的情境影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难度适宜,兼顾对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在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利用科学故事、科学典故,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科学学科中有许多科学故事、科学典故,这些故事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案例:在介绍八年级上《压强和浮力》有关浮力的概念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捞铁牛的故事吗?”学生认真倾听:“宋朝时候,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怎样才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自告奋勇说有办法捞铁牛。和尚先请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装满泥沙的木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和尚请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减少后船身慢慢地向上浮,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立志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学生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电流》时,结合课文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生物进化》时,讲达尔文从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在教《牛顿第一定律》时,讲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苹果为什么都往地上掉呢?并且讲一些有关牛顿的故事,教《遗传病和优生》时,讲达尔文跟其表妹结婚所生的子女都患有遗传病......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2.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还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喜欢游戏喜欢玩,创设游戏或竞赛情境,学生既觉得有趣味,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易于掌握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在《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内容的教学中,学习了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后,教师可以创设小组竞赛的教学情境:

a、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做为奖励,老师给每人一块水果糖。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是吃糖冠军。好吗?

b、生:组内做游戏。

c、生:汇报比赛结果,并做出小结。

案例2:在教《密度》一课时,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许多大小相同的塑料盒,在盒中又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泡沫、木块、铜、铁、铅、铝等金属块,要求学生只能用手伸进去摸,并将摸到的东西放在手中掂量,再猜出盒中装的是什么,最后把东西拿出来看,究竟猜对多少,并告诉他们不能通过形状、质量来判别物质,从而引出密度这一课题,猜对了的学生发给一个橘子作为奖品,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课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3.设置悬念或矛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已有了一些生活常识,这些生活常识是非科学观念,可能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如:在学习动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这些非科学观念:“鲸鱼肯定是鱼,它名字中有鱼而且在水中生活”,“蝙蝠肯定是鸟,因他会飞”。接下来让学生回忆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的特征,并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会对老师所讲内容产生疑问:“好像不对呀,跟已学知识有矛盾,究竟是怎样的呢。”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再思考、讨论,并指出老师讲得不对,教师此时应鼓励学生上台讲解,其它同学补充。这样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驳倒老师的非科学观点,同时学生也自主建立正确的科学观点。

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反面”素材,如:蜡烛燃烧后质量消失了;木材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烬,大多数质量也消失了;铁制品放在空气中生锈,最后只留下少量的铁锈……学生根据这些生活素材很快建立非科学观念:化学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要小。但学生很快又否定自己的观点,因为课题是“质量守恒定律”,可又为什么会出现质量减少的情况呢,究竟是怎样的?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带着这一疑问有目的的学习,大大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案例1:如在“分子之间有空隙”知识点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如下情境来设置悬念:教师在引出分子的概念后,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写下:50+50≠100。这时原本鸦雀无声的课堂一片哗然,然后纷纷议论着,脸上都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情。此时教师设问:50+50=100这个在数学上永远恒等的式子,为什么在化学上不被承认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每个小组利用组内两个1OOmL的量筒分别量取5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你有什么发现?

案例2: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请学生观察几个小实验:将弄鼓的空牙膏皮放入水里,它上浮至水面;而把此牙膏皮捏扁放入水中则会下沉;鸡蛋在水中下沉,而放入盐水中却悬浮。目睹此景,学生会产生疑问提出猜想:同一物体为什么受到的浮力不等?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设疑、猜想能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激起思维的欲望。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情景,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4、借助趣味性的小故事、小魔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由于受其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的兴趣不稳定,对于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往往学习情绪高涨,而对不感兴趣的问题会失去学习热情,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些有较强趣味性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

案例1:在“氧气和氧化”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学生表演“一吹即燃的蜡烛”小魔术:教师手里拿一支蜡烛(教师课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一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并且故意让学生看看,让学生相信这是一支普通的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教师对准蜡烛芯吹一口长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在学生被奇异的现象所惊叹之际,教师问学生:想知道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等学了氧化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释其中的奥秘了;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学习兴趣被激活。

案例2:如在“物质的密度”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故事:星期天,小明帮妈妈到副食品店买花生油,副食品店的售货员由于一时找不到盛油的瓶子,就用盛酱油的瓶子盛了500g花生油给小明。小明说:“你把我的油盛少了,这些油不够500g。”售货员却很不高兴地说:“我用500g的瓶子给你盛得满满的,怎么会不够500g呢?”讲完这个故事,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小明和食品店的售货员,谁说得有理?为什么?”……(课尾:出示花生油和酱油的密度值,计算分析500g酱油的瓶子盛花生油,花生油实际上只有多少克?起到前后呼应作用)

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学中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不可喧宾夺主,冲淡教学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认清情境中所隐含的科学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5.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意味着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基础,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

案例1: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以下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a:(游戏)用细线把两个乒乓球吊在空中,相隔35厘米,当你对准它们中间吹气,两只乒乓球之间的距离将发生什么变化?

情境b:(动画展示)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很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小舰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两船相撞。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情境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在师生探究得出“流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的规律后向学生呈现如下原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

情境a:在火车站站台上等火车时,候车的人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当火车高速开过时,人会被“吸进去”。

情境b: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两个洞口形状不同,两个洞口都在草原上,一个是平的,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圆形土堆,这是为什么?(如图2)

案例2:在“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来引入问题:上课伊始,教师扛着拖把(图1)累得夸张地弓着腰走进教室,同学们见状,哄堂大笑。

生:老师,你真没用,一个拖把把你累成这样。

师:什么?我没用?你上来试一试。

“试试就试试。”一学生边说边轻松地扛起拖把。

师:等等,别忙着走。

教师把拖把柄一点点地往后移,只见那位同学越来越吃力,这时全班同学笑不起来了,深深地陷入沉思之中……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杠杆的平衡与力及力臂的关系,然后通过讨论与质疑认识到杠杆的支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支点。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并获得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情感的体验。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又消除了对科学知识的距离感,在顺利引入新课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了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科学服务于生活。

6.开展实验、动手操作,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

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案例1: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如下情境:准备两个相同的盛满牛奶的玻璃瓶,一瓶敞口,一瓶密闭,各插入一根塑料吸管,老师让全班同学分别推荐一位力气较小和一位力气很大的同学上来,把敞口的给力气小的同学,密闭的给力气大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先喝完。

师:猜猜看,谁先喝完?

生:(大部分)力气大的先喝完。

两人比赛结果却出乎大多数同学的预料,力气小的同学很快喝完了,而力气大的同学喝得面红耳赤也没有把牛奶吸出来;在学生的意识中,把牛奶吸上来,是因为力气大的缘故,结果出乎意料,引发了学生重新审视问题并思考其中的原因,从而提出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把牛奶压入口中的?”“怎样才能让力气大的尽快喝完牛奶?”

案例2:在《探索物质的变化》中,设计“白猫瞬间变色”这样一个实验:先展示两只白色小猫,然后用水(实际是酚酞试液)给小猫洗澡,为变色做准备,然后再给它喷射水(实际是NaOH溶液),同学们发现猫瞬间变成了红色,学生看到这个现象,觉得非常好奇,情不自禁地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可能同猫有关?可能同水有关?可能同……有关?接着问:“想不想让它变回原来的颜色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好,我再给它洗个澡就好了。”学生睁大眼晴,觉得不可思议。接下来再给小猫喷射水(实际是稀盐酸),小猫又变回白色,学生都张大嘴巴,觉得太神奇了,急切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老师再给学生讲解其中原由,有了前面的魔术情境,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案例3:“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提供实验室中的器材给学生,带领学生按照课本的步骤进行时,很多学生莫名其妙,他们不断的说“好巧啊,阿基米德怎么知道要将排出的水接着,又怎么知道要测水的重力与物体在水中减少的重力比较呢?”

如果在实验之前进行了一个铺垫实验,让学生用橡皮泥装载一元硬币,看谁装得多而在水中不下沉。有的学生甚至跟老师要食盐加在水中。

铺垫实验中明白了浮力与那此因素有关,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然后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就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来源于生活,不是“巧合”,也不是谁更聪明,更重要的是细心观察,善于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课堂的直观演示,还要高度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摆一摆,弄一弄,让他们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由于教师自身在过去的学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少教师未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所以在情境化的学习和教学中,他们没有领悟到这些知识的真谛,没有真正弄明白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也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复杂情境中运用,这样就很难创设真正有效的学习情境。为此,科学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反思社会

生活,特别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周围的生活世界,并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件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最鲜活的素材。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但是无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服从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探究和思维的发展;都要讲究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教学情境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阶段性总结 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杨淑丽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是一堂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能大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语文课 堂教学的生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从而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2、实际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探索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找到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广,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当地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其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改变课程开发与管理过于集中的政策,鼓励教师广泛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我国为广泛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倡导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有效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作为当代教师,应在教学中还给学生一个自然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绝不能靠单纯地空洞说教,而应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的意义 德国有一名学者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肴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和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去捕捉知识,能够整理和概括信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景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创设教学情景。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诚心换取学生的信赖,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创设的情境也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3.教学中教师要溶入情感。教学情景包括两个方面,即“情”和“景”,二者有机结合,构成教学情景。所以,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溶入情感,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要用真情、真爱、真心去投入到教学之中,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上课冷漠,学生听课

(完整版)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永胜县星湖中学子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

(完整word版)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习笔记 (2)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习笔 记 瓦马乡中心小学左树春 一、重视创设课堂情境的意义 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 主要形式,搞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 学技能的关键。而课堂气氛的热烈程度,师生间情感的融洽 交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 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 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学习的问题上来,为 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同化于 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问题情境是情感环境和认知环境的综合体,好的教学环境总 是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 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二、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六、1、全程性原则 七、情境创设往往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因而有人误认为创设 情境就是新课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新课。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功能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引入新课,情境 不仅应在讲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激

发、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 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学情境可以在教 学的全过程中来分阶段进行创设。 八、2、发展性原则 九、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 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有关的情境过程。这往往能有 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去。情境创设不 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 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问 题,形成新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水平。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应 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 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 间相互合作。 十、3、全面性原则 十一、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 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应该仅仅满足某 一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情感教学、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 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 思考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4、真实性原则 十三、教学情境具有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其真实性才是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保证,而实践性才是真实性的最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

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实质上,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有的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有效性,讲究活动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创设在思品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1 、活动情境法。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目题时,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显得抽象、枯燥,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老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孩子们兴致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如教师在新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目题内容时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①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②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台山市海宴中心小学陈仲生说得真好。“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正确把握“效”与“度”,提高情境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象的诊断] 1、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班外出春游5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7人间 (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需要订多少间房?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 [案例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 [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 略研究 摘要:科学复习课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大多数复习课只重视应试技能,轻视能力培养,把复习课当成旧课的重复。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非常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突破传统复习方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文章就如何充分利用情境资源的问题,总结出创设兴趣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境、悬念情境等复习课的教学情境,以“趣、疑、动、玩、练”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复习课更能起到完善知识建构,扩展方法技能,提升思维和升华情感的功能。 关键词:科学复习教学情境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始终贯穿的主线是“学生的发展”,突出强调了以下这些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向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种教育理念应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复习课也

不例外。 每当上完新课进入复习阶段,有的教师就把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或是把学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课堂教学显得单调、枯燥。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兴味素然,造成复习课效率低、复习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许多教师经常叹息复习课难,而学生也常说上复习课“没意思”。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活起来?我想方法有好多,其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让科学复习课活起来。突破传统复习方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值得每一位科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校科学组“创设情境复习课研讨”活动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教学策略 (一)创设兴趣情境,以“趣”引思 爱因斯坦说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会产生去探究“是什么”或“为什么”的动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教材中的科学问题,改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或故事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积极思考,应用知识。 情境1:酸碱盐复习课 情境2:复习燃烧条件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转变。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言。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勾勒的美景氛围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幽默风趣、清晰、精确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人性化的语言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互动能优化教学情境,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效果。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到平等、亲切的称谓和礼貌用语。这样能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清晰的语言,变化的语调和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能被2、 3 、5 整除的数这节内容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叫学生随意举出一些数字,老师很快说出能否被2、3或5整除。之后由学生计算验证。他们感到惊奇,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欲望。这种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助问题创设情景一般包括: 1.实用性问题。 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商场。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结合超市购物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而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成败。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程资源;教师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含义及意义 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创设的意义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使课堂鲜活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宫小崔永生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问题导入新课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出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帮助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0元换2个5元,10元换5个2元,10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02-28T14:30:27.6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2月总第50期供稿作者:卢密果[导读]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卢密果河北省宁晋县北迁善小学055550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定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想了解的知识真多!看看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认识到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钱也有不少的认识和体验,于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并且让学生自己提出“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创设要有目标性 案例: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特意在鞋底沾上石灰,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们想出了一些办法,都被教师一一否决了。突然,有一名学生说:“就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教师又问:“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 情境创设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三、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案例:“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教学片断。 上课一开始,教师以多媒体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想办法找来一个大西瓜,对师傅说:“师傅,你和沙僧各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很不高兴地说:“猴哥,你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教师抓住时机,提问:“悟空为什么笑八戒是呆子?”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都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由此因势利导,揭示了课题。 这一案例利用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这一问题,很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的“数学味”。而创设有“数学味”的情境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二是包含明确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受;三是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提高 怎样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课题。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体会到协调好教与学、过程与方法的关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学的契机,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呢? 一、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 知识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对于反映基本概念、基本算理、基本方法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自学掌握。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自学新知时,观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思维易受兴趣的影响而出现随意性。为此学生的自学需要教师架设阶梯,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例如苏教版义务教材小数乘法例题:花布每米1.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例题展示了乘法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在要求学生自学1.5×0.5时,可设计如下有梯度的思考题: (1)要求1.5×0.5的积,可以变成求什么的积? (2)1.5是怎样变成15的?0.5是怎样变成5的? (3)15×5的积与原题的积比有什么变化?要得原题的积应该怎么办?(4)积是几位小数? 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大都能自学理解题中的算理。教师针对重点,设计思考线路,引导学生自学、讲座使学生过自学阅读课本、边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设计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探索。 知识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难于理解的根源,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感性经验,二是知识内涵的综合性较强,抽象程度高。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遵循獐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参与过程,获取知识。例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倍数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倍的概念较抽象,“求一倍数是多少”的反叙应用题思路较难建立,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孕伏思路。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是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摆多少个○?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 发表时间:2018-07-19T11:42:00.4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期作者:彭洪彬 [导读]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彭洪彬(青川县乐安寺乡中心小学校四川青川 628111) 中图分类号:G6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9-0092-01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在于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情境。 一、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浇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技史设置故事情境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生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导入时,我巧妙地利用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再如教《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时,讲述阿基米德揭开王冠真假的故事,阿基米德从浴盆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沉浮规律的故事。教《生物进化》时,讲达尔文从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标本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 巴莆落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题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尽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例如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电路板,紧接着提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变亮?”学生答:“用一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样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教《怎样认出它们》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模,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同学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课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的有劲,玩的开心,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计算机多媒体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扩展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能形象直观地表现各种现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客观事物。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更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它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如在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时,课件出示月球由远及近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明亮的月球表面其实是一副千疮百孔的样子,那一个个坑就是环形山。学生不禁提出探究的问题: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教学《日食和月食》一课时,课前播放日食、月食的录像,既让学生亲眼看到日食和月食时的景象,又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日食、月食是怎样产生的? 六、利用想象构思情境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知识的重要成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例如,教《叶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发现罩植物的塑料袋内有很多小水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从湿土里进去的吗?(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的体内跑出来的,植物体应该有什么构造,才往外跑“气”?)学生自然会想象出植物体表面应有水蒸气跑出的孔,这些孔一定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学习自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巧妙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这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