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滨海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2)

第三章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3)

第四章规划布局 (4)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6)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七章生态建设规划 (9)

第八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规划 (10)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11)

第十章海洋工程规划 (12)

第十一章分期实施规划 (13)

第十二章投入产出平衡测算 (14)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9年始至2020年。

第二条规划范围

东至渤海-2.5米等深线、西至中央大道和汉北路、南至永定新河北治导线、北至津汉快速路和汉蔡路,总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28平方公里,海域7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原则

1、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和《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为指导,对未来环境空间形态,作深入全面的研究。

2、坚持理性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的关系。

3、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河网、海岸线等自然环境资源,在区域空间拓展过程中,严格控制周边和内部生态绿地建设,创造优美旅游居住环境,做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4、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以人的需要为规划出发点与归宿,创造良好的旅游、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提供国际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和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服务。

5、坚持高标准、现代化的原则。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配置等必须具有前瞻性,建立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现代社会公共服务系统。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5、《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6、《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7、国务院《关于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

8、《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006年8月;

9、《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0、《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09年9月;

11、《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09年;

12、《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法》;

14、《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15、《天津市海域使用规划》;

16、《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法律、法规条例。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第二章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五条建设目的与意义

1、实现滨海新区功能定位,提升滨海新区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

2、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环渤海区域。

3、整合海岸带旅游资源,促进京津冀高层次旅游业联动发展。

4、为滨海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和空间储备。

5、突出临海特色,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第六条发展定位

滨海旅游区规划定位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三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城区。要努

力建设成为以主题公园、休闲总部、生态宜居、游艇总会为核心,京津共享的滨海旅游城。”

第七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预测

规划至2020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旅游收入50-60亿元、税收40-50

亿元。

2、用地规模

规划陆域面积28平方公里;规划海域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填海成陆54平方公

里。

3、人口规模预测

总人口规模:常住人口约20万,就业岗位26万个。据相关预测,本地区旅游设

施全部建成开放后,年游客量约800万人/,高峰日可达到10万人/天,高峰日休闲度

假人口可达3万人/天。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第三章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第八条旅游发展布局

规划形成主题公园核心区和两个内海核心区三个中心,围绕三个中心确定滨海旅游区功能布局。

第九条休闲旅游产品规划

1、主题公园

包括陆域的航母主题公园、发现王国主题公园、贝壳堤湿地公园和预留的三个海上主题公园,结合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海洋公园,形成日均接待量达到5-6万人的规模。

2、体育运动

打造北方最大的体育运动休闲走廊,带动休闲度假产业发展。

3、系列游艇码头区

发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游艇区,满足京津冀地区高端休闲度假需求,以此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

4、其它旅游产品开发

建设系列沙滩、城市汽车赛道、特色商业街区及配套度假酒店及公寓。

第十条旅游线路组织

按照功能划分,规划了主题公园游、生态湿地游、黄金海岸休闲游、游艇度假游、海上观光游和体育休闲游等多条旅游线路。

水上游线主要分为水上游览,游艇出航,以及私人游艇路线。水上游览结合季节性水上巴士路线设置,在各水域间穿行,形成一种独特的欣赏感受。游艇出航则主要设置邮轮游艇出海港口,探索广漠空间。私人游艇主要设置于海上休闲总部区。

出于对北方城市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特点考虑,特别对于冬季海滨旅游城市游人活动以及旅游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以及规划,提出以室内活动,如会议、展示、室内观赏游玩为主的冬季游线,避免北方海滨城市冬季死城的产生,最大程度延续旅游区生命力。

第十一条相关产业发展

1、研发产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上游创意研发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包括对相关行业的全球动向的跟踪、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产品的设计、改进,相关制造、管理设备、软件的设计、开发、改进,以及相关调查、研究、咨询等。

2、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滨海旅游业;积极研发海洋生物技术和制药业,形成产业化链条;滨海旅游业以体现海洋生态、海防文化、海滨风情和亲海娱乐为发展方向。

3、房地产业:包括居住和其它功能的开发型房地产(如开发商业、研发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等功能)。作为市场化的土地开发模式;重点开发生态环境优美的临海居住组团和滨河居住组团,同步开发为产业配套建设的居住、研发混合区,建立新型的融工作、居住一体的现代城市环境。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第四章规划布局

第十二条规划结构

结合滨海旅游区主要功能区构成,规划形成“一心四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为中心岛,位于南湾和北海之间,与生态城中心呈轴线联系,以城市生活和综合服务为主,成为未来城市的交通枢纽和商务中心。

四区:

主题公园区:建设以旅游观光、参与互动、休闲娱乐等活动为主题,能够突出北方海洋特色的国内一流主题公园集群,打造国际级欢乐创意中心。

休闲总部区:在内海与外海之间,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总部区,该区域将建设游艇码头、公共沙滩、体育运动休闲走廊、赛车场、休疗养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等旅游休闲为主题的公共设施,为繁忙的现代都市人提供一个闲适、恬然的心灵憩息地。

产业南区:结合生态城规划,建设产业研发基地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依托港口优势,建设客运码头、游艇保税港及大型商业等。

产业北区:规划为绿色产业园,将建设成为以旅游用品为主的研发、制造、加工基地,培育成为我国北方的旅游产品集散地。

第十三条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1063公顷,形成六个住宅分区,分别为主题公园周边城市住宅区、南部研发产业配套住宅区、北部研发产业配套住宅区、中心岛城市住宅区、海上低密度社区、游艇社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320公顷,中心岛和主题公园区核心区为两个公共设施中心。结合游艇别墅形成总部会所,结合城际车站形成产业区公共中心,结合休闲总部组团布局,形成适当规模的公共服务区。

3、研发产业用地规划

规划研发产业用地646公顷,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链的延伸、发挥港口、车站的对外交通优势,规划研发和制造业的发展用地,形成南北两个产业区。

4、绿地规划

规划绿地1517公顷,规划构筑陆海一体的绿廊系统,陆域以道路绿带串联主要公园;海域岛屿边缘形成自然岸线和绿带。

(1)公共绿地

占地约479公顷,根据用地布局及居民、游客的行动路线和行为规律,规划形成系统性强、服务半径合理、层次丰富的公共绿地系统。结合功能分区和功能组团建设大型公园。

结合河道水岸形成带状公园;结合生活组团形成绿地环。通过点线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公共绿地系统的建立,将海景、水景和绿景引入整个滨海旅游区。

(2)生产防护绿地

占地约1038公顷,沿河道、海边营建滨河和滨海防护绿地。滨水绿地包括蓟运河100米绿化带;永定新河100米绿化带。沿路形成林荫大道,其中海滨大道、津汉快速路、汉蔡公路、京港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100米绿化带;其余主干道两侧各控制20米绿化带。

(3)生态湿地

本着规划优先、服务区域、完整连续的原则,结合区内绿地统筹考虑滨海旅游区的开放空间,为区域发展提供绿色廊道、为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使建设区融入更大面积的自然生态基质中,促成滨海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生态湿地为贝壳堤自然遗产保护公园。

贝壳堤自然遗产保护公园:位于中央大道以南,分列海滨大道两侧布置,结合贝壳堤遗址,建设贝壳堤自然遗产保护公园。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第十四条用地平衡表

滨海旅游区规划用地平衡表(2009-2020年)

单位:(公顷)

注:①工业用地M为研发产业用地。

②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内包括总部会所用地1120公顷。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五条交通发展战略

1、构建机动车交通为主、私人小汽车与公交并重、内外交通适当分离、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

2、构建宜人的非机动车、步行出行环境,城市支路上优先满足非机动车、公交车、步行交通,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3、城市道路系统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为不同性质用地提供相应的道路供给。

第十六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高、快速路

a.北京方向:

规划京港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国道112线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等共同构筑天津滨海旅游区与北京之间便捷通道。

b.天津中心城区方向

规划津汉快速路、京港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快速路等共同构筑天津滨海旅游区与天津中心城区之间的便捷通道。

c.河北北部及南部方向

规划海滨大道、唐津高速公路、塘承高速公路、津汉快速路等共同构筑天津滨海旅游区与河北北部及南部方向的便捷通道。

天津滨海旅游区范围内的高、快速路规划情况如下:

京港高速公路:双向6车道,是滨海旅游区、汉沽城区、天津港往北京方向最便捷的快速通道。规划海滨大道以西段为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宽100米,以东段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60米。

海滨大道:规划为快速路,红线宽100米,双向8车道。

津汉快速路:规划为快速路,红线宽80米,双向8车道。

(2)铁路

规划环渤海城际铁路在滨海旅游区北侧设汉沽城际站,使滨海旅游区能快速到达曹妃甸、北戴河、秦皇岛等环渤海城市。

规划要求城际铁路中心线两侧各50米为铁路控制用地范围,车站控制用地范围见图。

(3)轨道

依据《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市域轨道线Z2、城区骨干线B1两条轨道从滨海旅游区经过,为滨海旅游区便捷通达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等重点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规划要求轨道中心线两侧各20米范围为轨道控制用地范围,车站控制用地范围为轨道中心线两侧各25米,具体范围见图。

(4)水运

规划在休闲总部区南端、永定新河北侧预留客运码头,对接天津港客运中心和东疆港保税区邮轮母港,增加环渤海客运线路和邮轮旅游路线。

2、城市交通规划

(1)道路体系

道路网络体系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道、支路四级。快速路主要承担滨海旅游区对外交通。

(2)道路规划

a.主干路

主要承担滨海旅游区的对外交通及滨海旅游区内部跨组团的区间交通。

除正在实施的中央大道红线为80米外,其余主干路按照服务地区、重要程度分为两类,一类红线宽60米,双向8车道,另一类红线宽40米,双向6车道。

中央大道:从规划区中部南北向通过,向北与汉蔡路相连进入汉沽城区,向南直达塘沽城区和大港城区,是滨海新区内连接塘沽、汉沽、大港的一条南北向重要客运通道,红线宽80米。规划横断面为:10(绿化带)-10.75(人行及非机动车辅道)-11.75(机动车道)-0.5(简易隔离)-4(公交专用车道)-6(中央分隔带)-4-0.5-11.75-10.75-10。

汉北路:联系塘沽、汉沽及沿线生态城、滨海旅游区的南北向重要通道,红线宽60米。规划横断面为:12(人行及非机动车辅道)-16(机动车道)-4(中央分隔带)-16-12。

滨海旅游区内其他红线宽度60米的道路,规划道路横断面均与汉北路相同。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滨海旅游区内红线40米宽主干路规划横断面为:3(人行道)-15(机动车道)-4(中央分隔带)-15-3。

b.次干路

次干路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滨海旅游区共规划了80余条次干路,总长度170公里。

次干路红线宽度30米,规划横断面宽度为:6(人行道)-18(机动车道)-6。

c.规划干路网密度

滨海旅游区各级道路长度、路网密度如下:

滨海旅游区干路网密度一览表

规划干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约280公里,干路网密度为3.44公里/平方公里。

(3)公交规划

规划主要安排通勤公交路线、城市生活(含旅游观光)路线。规划10条通勤公交路线,20条城市生活路线,预留12处公交首末站,除与汉沽城际站合建首末站外,一般均按3000~4000平方米进行控制。

规划在中心岛北端沿“北海”岸边设置2处大型的水上巴士总站,结合休闲总部区的游艇航道设置水上巴士路线,主要为旅游观光服务。

(4)公共停车场规划

滨海旅游区公共停车场主要考虑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两类,自行车停车场全部考虑配建。

规划建议预留16.8万平方米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建议预留6万平方米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应结合滨海旅游区的大型游乐、度假设施等进行安排,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结合中心岛进行布置。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七条给水工程

1、滨海旅游区水源主要由汉沽水厂、汉沽海水淡化水厂和开发区水厂提供。区内规划3座给水加压服务站,占地0.5-1公顷/座。

2、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大力发展非常规水资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及雨洪水利用,弥补水资源短缺。

第十八条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规划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规划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0万吨/日,占地30公顷,规划污水处理厂与再生水厂合建。分散的独立岛屿规划自成污水系统,每个污水系统均规划1座小型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占地0.2—0.5公顷/座。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于城市绿化、景观及市政杂用水。

3、规划区内雨水通过泵站提升就近排入周边水系。

第十九条电力工程

1、建立220千伏高压送电网、110千伏高压配电网、10千伏中压配电网和380/220

伏低压配电网构成的供电结构体系,区内规划3座220千伏变电站。

2、完善各等级电网建设,220千伏线路走廊控制宽度单回35米,双回为40米。

3、发展多元化能源,积极探索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弥补电力能源紧张。

第二十条燃气工程

1、气源为天然气,现状在汉北路已敷设Φ600高压管。

2、区内规划2座高中压储配调压站,占地6000平方米/座;4座燃气抢修维修基地(含

营业站),占地4000平方米/座。

第二十一条供热工程

1、供热以集中供热为主,以清洁能源分散供热为辅。集中供热主要热源引自区外规划热电厂,同时鼓励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形成多元化的供热体系。

2、区内规划3座节能环保型集中供热站,规模为200-300兆瓦/座,占地2.5-3.5公顷/座。

第二十二条通信工程

规划2座电信局,规模5万门/座;规划2座邮政枢纽局(与电信局合建)。

第二十三条其他工程

各分散的独立岛屿均规划市政核(集中市政设施用地),满足其污水处理、电力、燃气及供热等方面的需求。

第七章生态建设规划

第二十四条生态环境目标

将滨海旅游区建设成为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 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 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

第二十五条生态规划

1、水系岸线及生态规划

水系统在延伸蓟运河、永定新河以及生态城规划河道的基础上,与旅游区内水系联通,实现海陆水系的衔接。结合功能布局和水循环,形成结构清晰、主次分明的水系统。严格保护蛏头沽~青坨子贝壳堤,结合生态城慧风溪,形成河道将40.1公顷核心区环绕,禁止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在实验区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活动。

结合“一湾、一海、河道联通”的水系结构,形成内海岸线 32公里、滨河岸线28公里。

加强区域生态廊道和河流水系保护,保留“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向海通道,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制定适宜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2、绿化系统规划

结合河道及绿带、以营城水库湿地、贝壳堤湿地、海上湿地为节点,构筑海陆衔接的绿廊网络,既是生物活动通道,又是城市特色景观系统。沿海滨大道两侧形成300-500米绿化带,结合体育公园形成绿环,共同打造滨海旅游区绿地系统主骨架。北部地势适度抬高,营造地形起伏,密植大型乔木,形成北部屏障,减弱冬季寒冷的东北风,改善地区小环境,同时提升景观品质。

3、保育自然生态资源及重点保护贝壳堤

天津滨海旅游区界内存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I道贝壳堤实验区:蛏头沽~青坨子1公里宽带状区域(400公顷),具体位置为海滨大道西侧。根据国家自然保护管理条例,40.1公顷核心区不可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实验区不可进行旅游活动,可在缓冲区开展生态旅游、海陆变迁科学考察,作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

4、产业生态规划

丰富和强化产业相关性链条,促成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构建循环高效的流通渠道,促使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高效率的使用。在原材料利用方面,优先采用生态环保、附加值高且低能耗加工的生产原料。在能源使用方面,加强能量的转化的效率,同时积极收集剩余能量在下端生产链条的继续使用。从而形成整体的产业生态格局。

5、人居生态规划

加强能源、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充分利用天然气等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再生水利用,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

构建生态水系统:强化生态用水理念,形成高效、节约的用水方式,促进水循环使用。在填海造陆初期,可利用经过净化的海水作为内湖及内河水源,在建成后,逐步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手段,为绿地灌溉提供充足水源。突出临海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工业技术,积极使用生态型技术和手段。

高效的能源生态规划:遵循集约使用、高效使用、清洁使用和循环使用的原则。推广使用高效、清洁的常规能源。注重整体能源优化利用,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废物的生态化处理系统:坚持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原则。通过建立相关法规,结合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提高卫生填埋总体技术要求和水平,并在分类回收利用、拉圾发电和填埋技术上重点突破,发展低污染、高能源利用的生态型资源回收处理技术。

6、绿化建设

沿河流和各等级公路统筹考虑生态隔离绿带和防护带的规划建设:以“点、线、面”构成绿化系统,确保各功能组团的防护距离,构筑以耐盐乡土树种为主的沿海生态防护林体系,以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耐盐碱的植物为主,维持自然生长,营造原生态的自然景观。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第八章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规划

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规划

从源头上控制、减少污染量,成为《京都议定书》的先行者和排放贸易的实施者。从环境全过程控制、排污总量控制、污染源集中控制,进而保障环境质量达标,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美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

大气质量划分为2种大气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标准。一类环境功能区执行一级标准,规划区内为贝壳堤自然保护区;二类环境功能区执行二级标准,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所有区域。

各功能区的水质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目标为:渔业用水区执行IV类水质标准,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V类水质标准,混合区执行V类水质标准,农业用水区执行V类水质标准。海区中长期目标为海洋水质二类区,要满足河口泄洪、二类海域要求。

2012年,地表水水质逐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20年岛屿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98%,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区域声环境分为2类区,I类区为生态培育区,II类区为限制建设区、引导建设区和临海发展区。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大于70%。

第二十七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生活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60%。垃圾去向为滨海新区汉沽垃圾处理场。

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规划生活区0.7-1.0平方公里范围建设一座垃圾转运站。其他区域按2~3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小型垃圾转运站,每座占地不小于800平方米。生活垃圾量预测:垃圾量按1.0kg/人/日测算,2020年日产垃圾量326吨。

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统一运至汉沽垃圾处理场处理。

公共厕所:每平方公里公厕不少于3座;在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公厕间距为300-500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公厕间距为800-1000米;公厕的类别全部应为一、二类公厕,其中一类公厕比例应达到20%以上,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主要街道每隔50-80米设废物箱,其他道路100米。

废物箱: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和路口,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废物箱间距在商业街道为50—100米,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为100—200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为200—400米。

环境卫生管理站:规划按1—5万人的规模设置一处环卫管理站。结合居住区布局,设置5处环卫管理站,每处占地不小于2000平方米。

清洁工作息场所:按工作范围内每0.8—1.2万服务人口设置一个作息场所。每处用地面积20-30平方米。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二十八条防震减灾规划

按照GB18306—2001《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八度设防。重大建设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将绿地、广场、体育场及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作为就地疏散场地,服务半径小于500米,人均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并健全配套设施。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加强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完善抗震设防区划,加强抗震设防管理。

第二十九条排涝规划

按照20年一遇标准配置排涝设施。

第三十条防控地面沉降规划

合理划分地下水禁采区和地下水限采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治地面沉降,保证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5毫米/年。

第三十一条消防规划

在道路建设中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要求,消防车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

按照城市建立消防三级网要求,建设消防站、配备消防车辆和器材,按国家《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

第三十二条人防规划

按照《天津市防空袭预案》拟定的城镇人口疏散道路和地域规划人防设施。

地下空间开发要兼顾人民防空要求。按照“远近结合、上下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进行主动防灾,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地下防护空间体系。

第三十三条生命线工程规划

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交通、水、电、气、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供水系统要划定危险品禁止运输路段及管制方案,制定城市供水备用方案。供气系统要保证长输管线安全,建立气源储备,建立并落实燃气抢险机构,安全布置城市主要燃气设施。供电系统要实行电网统一调度,完善重大电网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通信系统要实现移动网、固定网全覆盖,确保应急通信需求。

第三十四条风暴潮防护规划

完善风浪潮防护体系,推进海堤加固工程和海堤强化加固任务,逐步建设沿海防洪堤,提高海岸防护标准。加强海上报警救助系统建设,完善航海保障、海上搜救应急系统和海上联动协调机制,提高渔业海难事故救助能力。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第十章海洋工程规划

第三十五条海洋工程规划目标

按道路、防潮堤相结合的原则,在海岸线建立一条不间断的海挡防线,规划在浅

海建设本区的东部防线,在东围堤外侧海域约3公里处设沉淀池并建围合防浪挡沙堤,

长度约14.9公里,可以使大量的泥沙落淤在沉淀池内,大大减少旅游区水循环系统中

的泥沙淤积量,提高水体清澈度,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

设计标准,远期能抵挡200年一遇风暴潮,设计潮位(85国家工程)参照汉沽区

3.26米。

第三十六条海洋工程实施规划

1、围堰工程

填海造陆要结合陆岛与泻湖、内河建设进行,应先作临时性、半掩护围堰,将来

作为小湖、水系、道路的景观护岸,远期填海造陆完成后再作永久性高标准防波堤。

2 、吹填工程

近期从防沙导流堤北堤根部起步,利用现有海挡内的低洼地作为纳泥区,吹填航

道疏浚土方和河道清淤土方,形成陆域。中远期建设向东发展,使用海域自航挖泥船

及绞吸式吹填管线,利用浅海滩涂吹填造陆。

3 、加固工程

蛏头沽-大神堂地段的海岸现状处于侵蚀状态,因此应对新构建海岸进行加固、

强化等一系列加固措施,在吹填结束后作加固处理,避免海岸侵蚀。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第十一章分期实施规划

第三十七条陆域部分

以滨海新区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完善为依托,结合土地权属及出让情况确定开发

建设时序。

近期:2009年——2012年

主要包括:

主题公园核心区以及游乐港、配套服务区及陆上配套住宅公建。

远期:2013年—2020年

完成主题公园区建设,完成生态湿地公园和贝壳堤湿地保护区的建设。

第三十八条海域部分

配合陆域部分的开发建设,结合海域使用的要求、填海工程的进展确定开发建设

时序。

近期:2009年——2012年

启动海上南部起步区的填海工程和海滨大道东侧沿线的填海工程;着手启动起步

区基础设施建设。

远期

2013年——2016年

完成起步区的建设,启动部分配套生活区及服务设施的建设。按照由西向东,由

南向北的顺序逐步开发,补充丰富海上城市生活配套及相关产业。

2017年—2020年

完成海域大部分主体功能区,海上城市基本形成且功能完善,启动高端的旅游度

假产业。

远景规划:

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远景规划贯穿规划地区建设实施的整个阶段。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文本(2009~2020年)第十二章投入产出平衡测算

第三十九条一级开发测算

旅游区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768亿元。

其中陆域28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32亿元;

海域成陆54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20亿元;

减浪防沙堤总长度16公里,总投资约16亿元。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 (10)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26) 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 (27) 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29) 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33)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34)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 (42) 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 (58) 第十八章附则 (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 加强植被培育; 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 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 态群落景观; 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 寨遗址;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二OO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 院长:樊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毛刚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先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主审总工:黄东仆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罗晖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参加编制人员:钱洋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王亚飞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工程师 黄鹤景观设计师 罗朝宽景观设计师 协编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参加编制人员:杨勇眉山市政府副市长 钟建国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邹汝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李学文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张乐勤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刘德怀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唐学刚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丽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

前言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 一、规划文件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二、规划图纸 (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 (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 (3)镇域综合现状图1∶20000 (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1∶20000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由来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本区块内有森林、草地、山峦、丘陵、河谷、川地交织多变,天象和气候自然资源景观独特,春秋相连。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经过几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可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求,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此次对关山草原旅游区进行的新一轮规划得到了陕西旅游集团在整体开发、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关山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关山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关山这个绿色瑰宝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周边区块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旅游集团于2006年9月正式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陕西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景区概况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05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20日 项目名称: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襄樊市旅游局 项目背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江汉平原与盆地交接处。这里是经济大三角(、襄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大城市,自古有“七省通衢”、“中原门户”、“天下腰膂”等称谓,具有得“中”独厚、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正如它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评语所言——“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樊”。 襄阳古城旅游区集襄樊历史文化之大成,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襄阳古城深厚的历史资源,发展襄樊旅游经济,推动鄂西北旅游文化品牌的整体发展,2008年12月,市旅游局组织了《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招标工作,经过认真审核和评定,决定委托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编制《省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规划理念: “跳出古城看襄阳” 在此前提下,我们关注: 以“襄阳古城”的文化品牌提升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价值,树立“襄阳古城”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形象和地位。

规划原则: 城旅一体的原则:“旅游开发与城市更新”相协调 民旅共生的原则:“以人为本与塑造品牌”相统一 弹性规划的原则:“前瞻理念与弹性规划”相结合 规划目标: 通过挖掘襄樊地域文化,提升襄樊古城品牌形象,依托旅游大项目策划及招商,推动城市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打造一座既延续传统又创造历史的“大襄阳古城”。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襄樊市乃至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业将成为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研究方法: 秉承“跳出古城看襄阳”的规划理念,将襄阳古城放在全国、省、襄樊市三个层级区域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其作为国际性古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战略意义。为实现目标,襄阳古城旅游开发需要两大抓手:即实现古城空间完整度和文化吸引力的突破。具体而言,一手抓软环境建设,以塑造个性化的古城文化形象;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以实现古城风貌的恢复和推动城市新区建设。这也是本次规划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规划区范围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部的黄墩港水域及其周边岸线陆地和海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两片海岸陆地、一个群岛以及一片海湾水面,规划区总面积约52.6km2。 二、自然与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端的黄墩港和强蛟群岛水域,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21°19′,北纬29°27′。在行政区划上,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涵盖了宁海县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大佳何镇部分地区的陆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块包括强蛟半岛东部海滨、强蛟群岛、大佳何镇西北海滨以及象山港西部水面。 (二)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处全球第六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度假区南面通过临海一级公路与县城相连,距离为27.8km;北面通过高速公路直通宁波,相距约58km;西面与西店镇毗邻,东北与奉化市桐照和凤凰山隔海(象山港)相望。通过水上航线,旅游区还可以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各大城市与港口紧密相连。(三)气候水文 宁海县属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总特征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旅游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1450mm左右。春、秋、冬一般属稳定性降水,分布较为平均;夏季主要为台风雨和雷阵雨,分布很不均匀。 港内潮流流速较大,一潮进入港口测站断面潮量12亿m3;涨潮流历时普遍长于落潮流,涨、落数值分别为6小时和5小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最大流速1.83m/s,平均流速0.98m/s。 三、社会经济环境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经济扩散的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 从总体上来看,宁波处于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层第一圈层,宁海又将成为宁波市南部的副中心。因此,本旅游区所在的宁海县相对于长三角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宁波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58.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288.3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四、旅游发展背景 未受污染的沙滩、海水和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海洋气候是开发滨海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滨海度假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然后逐步扩展到欧美和亚太地区,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传统的三大度假形式之一。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市场转移,旅游方式已从大众化转向了个性化和多样化。 宁波旅游发展格局: 1、宁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集聚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发展总体构架已经形成。 2、宁波作为浙江的第二旅游中心,已经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 3、宁波的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滨海旅游地和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宁海旅游发展格局: 根据《宁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宁海县要通过“做亮宁海真山真水、培育生态休闲天地、打造黄金度假海湾”的战略路径,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的格局:“一带”:中部旅游带,即宁海湾(强蛟岛群与半岛/海湾/大佳何海滨)——中心城区——连福山——梁皇山——前童古镇——浙东大峡谷旅游带;“两区”:温泉旅游区(包括温泉和雁苍山、龙宫峡谷)和茶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区和许家山村);“多点”:野鹤湫、胡陈港、伍山石窟等旅游区(点)。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湖南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文本公示模板

湖南福寿山旅游总 体规划文本公示福寿山旅游区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南部思村乡, 是国务院国发 [1988] 51 号文件公布的”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所包括的九个景区之一, 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于一体,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21 世纪前20 年, 将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期。在充满希望的21 世纪, 福寿山的旅游业同样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本着远见旅研”远见卓识、责任良知”的企业宗旨与”济世经用” 的规划理念, 项目小组先后多次赴福寿山旅游区进行实地踏勘、现状资料收集、市场调研; 并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进行座谈, 广泛听取意

见; 同时严格遵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规范, 登记图表、填绘地图,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在多个方案的比较论证基础上, 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项目小组得到了岳阳市旅游局、平江县旅游局、思村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平江县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规划分三大部分: 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文本、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系列图件、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受水平与条件所限, 规划中的纰漏与误差在所难免, 敬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顾问: 彭东明洪志凡李岳玲 组 长: 谢淼泉 成 李镇江艾鲜枝 员: 田共兵 吴湘清何蒙珍赵淼涛 周三春杨野廖洪鸣 林冰玉唐杏桂办公室主任: 林冰玉(兼) 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作业小组 顾问: 袁健许春晓 刘源 组 长: 副 袁开国 组长: 张国珍张欢李宪坡 组 员: 周玢朱湖英杨宇 调查研究人员: 李镇江唐杏桂邱齐平 赖豪杰 第一章总则 第1.01 条本规划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宗旨, 为指导福寿山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而编制《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本规划) 。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负责人: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二、规划原则三、规划依据四、规划期限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一、区域概况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五、总体评价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一、景区性质二、主题形象设计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一、功能分区二、规划结构三、分区规划要点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一、旅游区容量计算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一、环境影响评估二、保护措施第七章配套规划一、旅游交通规划二、建筑风貌规划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一、市场机会分析二、客源市场定位三、市场开发策略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一、分期建设计划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附件一:规划图纸.区位交通图范文写作.综合现状图.规划总图.功能分区图.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规划图.保护区规划图附件二:旅游度假区管理政策资料汇编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处东经°-°,北纬°-°,规划主入口距宁国市区约公里。

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管理上的便利性,规划将本旅游区边界确定为:东起竹峰镇杨村,沿镇界过太子尖、金斗山、人山尖至甲路镇边界枫树岭,再沿宜黄公路东侧山脊连线至胡乐镇鸿门,折向西沿鸿旌线(省道)南侧山脊连线过古堂山至滑渡,然后沿宁国市界向北过罗汉肚、一尖峰、父子岭至龙潭寺,再沿青龙镇边界过柿树岭至石头岭、凤形山、西坑坞,接竹峰镇边界回杨村。 规划范围包括青龙、竹峰、百度范文排行板桥三镇乡全境及城关、甲路、胡乐镇部份区域。 规划区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资源开发的主流及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生态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发展可持续。 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区域经济共同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协调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市场导向原则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景区旅游开发方向,迎合现代旅游者崇尚自我、回归自然的趋势,注重旅游产品功能定位与市场预测,并具有一定的超前量,使旅游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个性化原则在旅游项目规划上强调个性特色,追求惟我独有,

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湖北省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1) 第二章现状及前景分析 (3) 第三章总体定位 (7) 第四章功能分区规划 (9) 第五章片区重点项目设置 (10) 第六章旅游容量分析 (23) 第七章旅游产品规划 (23) 第八章专项规划 (26) 第九章开发步骤 (34) 第十章投资概算 (34) 第十一章效益评估 (36) 第十二章附则 (37)

第一章规划总论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正确指导天子湖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合理地规范天子湖旅游区的开发行为,确保天子湖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背景 保康东依古城襄樊,南接宜昌三峡,西连林海神农架,北交道教圣地武当山。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系末端的荆山主脉由南向东横贯全境。位于古隆中—神农架—武当山—大三峡黄金旅游线上,属于荆山生态旅游圈的核心部分。保康全境皆山水相依,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河库区范围,包括大畈村、七里扁村、天子坪村、台口村和张家坊村等5个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8—2017,共十年,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为2008-2010年;二期为2011-2013年;三期为2014-2017年。 第五条规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5-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某旅游区总体规划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 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二000年十二月?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附图: 1.区位关系图?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 11.善应庵规划详图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 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三、规划依据?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 建设部发布?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 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 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 模式。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 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 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范围 1、风景区范围:东至黄湾乡唐河坝,地理座标东经103?27′35″,北纬 29?33′4″;one good, one not. (B) i n order to tailor aid measures. Af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or, to tailor aid measures of poverty for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2021版)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JH-XK-0886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Overall planning of ecotourism area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2021版)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 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1.区位交通图 2.综合现状图 3.规划总图 4.功能分区图 5.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规划图 6.保护区规划图 附件二:旅游度假区管理政策参考资料汇编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处东经118°36-119°00,北纬30°20-30°40,规划主入口距宁国市区约20公里。 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管理上的便利性,规划将本旅游区边界确定为:东起竹峰镇杨村,沿镇界过太子尖、金斗山、人山尖至甲路镇边界枫树岭,再沿宜黄公路东侧山脊连线至胡乐镇鸿门,折向西沿鸿旌线(809省道)南侧山脊连线过古堂山至滑渡,然后沿宁国市界向北过罗汉肚、一尖峰、父子岭至龙潭寺,再沿青龙镇边界过柿树岭至石头岭、凤形山、西坑坞,接竹峰镇边界回杨村。规划范围包括青龙、竹峰、板桥三镇乡全境及城关、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1

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华农版本) 规划建设原则 第一节规划理念 本规划旨在突出“南亚热带·高山·森林·湖泊”的主题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围绕南亚热带高山森林湖泊的核心景观,优化景区结构与功能布局,在妥善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营造宜人的森林旅游景观序列和休闲度假空间,使之成为广州郊区最富有自然生趣的高档次、高品味、纯生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第二节建设原则 (1)景区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国情、省情,因地制宜,突出南昆山七星湖生态旅游区的特性。 (2)依据七星湖生态旅游区的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3)七星湖生态旅游区规划与建设,应按照“整体保护,重点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自然生态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森林景观的培育。 (4)七星湖区为核心,划定15平方公里范围的周边山体作为核心生态保护圈,禁止乱砍滥伐、喷洒剧毒农药、搭建新住宅、打猎、炸鱼等破坏性活动,确保水土不流失、不污染,保持动、植物原有生态的完好。 (5)七星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项目,应充分考虑环保与生态平衡要素,防止产生较严重的人为活动污染;建筑设施要与生态环境有机相融、和谐共存。 ⑹充分发挥景源综合潜力,展现湖光山色,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加强旅游区运营管理机能,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境域。 ⑺合理权衡湖区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优化景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防止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旅游区有度、有序地持续发展。 ⑻游区建设规划应与相关的国土、区域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互协调与衔接。 第三节结构与功能布局 本项目建设的重点规划区域,以七星湖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面”;以入口服务区、漂流河景区、鱼尾地块酒店度假区、1、2号岛分时度假公寓区、日月岛景区等组成多个“点”;以环湖车行、水上游船、沿湖步行等交通联系各分区形成“线”。 七星湖景区功能结构分析图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