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摘要

儒家孝悌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价值认同和实践养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我们要以儒家孝悌思想作为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养成,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孝悌思想对实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在家生活中我们要重视家庭亲情;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协调好人际关;面对祖国我们要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社会稳定。儒家特别重视教育,儒家孝悌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根源和核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尊师重教,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营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

关键字:儒家孝悌思想意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onfucian Baiban (thought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bstract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is the Chinese tradition education root and the core, the Confucianist takes to educate, to venerate the knowledge, Confucianism all is specially is the great teacher.The cultiv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s, we must take the theory instruction by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carries on the value approval; the moral outlook carry on the practice.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to improves people's moral quality, the realization family harmonious and the society has stably the vital significance.Strengthens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the theoretical study.The cultiv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s, must establish in the education foundation, honors the teacher and respects education, core values education penetration in home education, school edition, social education entire process, building approval socialism core values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Keywords: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thought, significance ,cultiv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s

目录

一、儒家孝悌思想及基本内容 (1)

(一)儒家孝悌思想的历史渊源 (1)

(二)儒家孝悌思想的基本内容 (2)

二、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3)

(一)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 (3)

(二)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4)

(三)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4)

三、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 (5)

(一)提升自我修养 (5)

1加强理论学习,内化起点 (5)

2规范个人行为,实践养成 (6)

(二)确保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6)

1重视家庭亲情,保证家庭和谐 (7)

2协调人际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 (7)

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维持社会稳定 (8)

(三)重视教育、尊师重道 (8)

1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8)

2教育要贯穿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全过程中 (9)

3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孔子首创私学,广收门徒,他提出的孝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源和核心,要求“子弟敬重父兄,晚辈善事长辈,作为一种社会道德风尚,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①

一、儒家孝悌思想及基本内容

(一)儒家孝悌思想的历史渊源

春秋晚期“周室衰微,诸侯战争不断”②,社会文明形态开始逐步变革。当时作为思想家的孔子,他敏锐地将目光放在了人类自身,思考人为什么是人而不是动物。经过思考他把原因归结为除了人与人血缘亲情之外的另一感情——伦理感情。这种区别人与动物的伦理感情具体体现在生活中就是“孝悌”,所以孔子第一个提出了“孝悌”思想。

当时的社会让人们没有精力去践行社会伦理,孝道在此时失去了作用。孔子希望规范伦理感情,稳定社会秩序,最后恢复周礼。一方面他创造性地继承了西周的传统道德观念,将“孝”、“悌”结合,重新整理;另一方面他又汲取了儒家自身新的道德理念,审时度势地把孝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并让它脱离了与神秘宗教的关系,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解释人内心的自觉就是“孝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缜密思考后孔子第一次提出并建立了“以‘孝悌’为基本规范和基础、以‘仁’为最高境界”③的系统化、理论化、去神化、平民化的单纯伦理意义上的道德规范,便于普通民众接受。

儒家孝悌思想从孔子的提出开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平民化的孝悌思想。这一阶段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核心的孝悌思想。孔子的孝悌思想主要针对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崩坏、诸侯逐渐脱离周天子、诸侯国兄弟之间混战等问题,他提出孝悌是规范、和谐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的,让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周礼才能够得以维护。孔子当时提出的孝悌思想是从家庭伦理出发的,用孝悌思想教化人民知礼守德,达到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这也符合当时广大老百姓的内心需求,它在老百姓中

①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②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③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推广。

第二,政治化的孝悌思想。社会秩序的混乱是汉朝建立后急需改善的问题,先秦的法制思想不能适应当下需要休养生息的社会现实,董仲舒就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考虑到社会现实和儒家思想相的客观社会效果采纳了这一建议。董仲舒在提倡“天人感应”的同时又发展了孝悌思想的三纲五常说,强调的是子对父片面绝对的服从、臣对君片面绝对的服从,让封建家长依附于君主。汉朝的政权主张变成了以孝治天下,从此儒家的孝悌思想走上了政治舞台。

第三,神秘化的孝悌思想。到了宋代理学产生后,朱熹等理学者把孝悌与天地的最高本原和精神实体“天理”联系起来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把“三纲五常”说发展成“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绝对服从。这个时候的孝悌思想已经成为了一种统治者维护政权的工具,开始限制人们的精神,要求每个人的绝对服从。政治化的孝悌思想在这里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达到了切实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从儒家孝悌思想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当初提出的孝悌思想是为了解决家庭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在儒家思想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孝悌思想被社会化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儒家孝悌思想时这方面的内容显然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去其糟粕。

(二)儒家孝悌思想的基本内容

儒家的孝悌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思想讲的是子女对父母爱的品德,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尊敬服从,不仅有物质上的供养, 而且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满足。孝作为“家族系统中处理上下关系的道德规范,维系子辈对父辈的隶属”①。

儒家悌思想即尊敬兄长,是规范兄弟关系的伦理范畴,要求弟弟对兄长要有尊重和亲密的感情,在兄弟相处时团结共处、互融互助。悌处理家庭中的左右关系。

孔子将“孝”和“悌”巧妙地联系起来,创造性提出“孝悌合一”。悌横向规范道德,要求弟弟对兄长尊重亲爱;孝纵向规范道德,要求子女对父母尊敬服从,这样儒家纵横的孝悌道德规范把个人限制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能逾越道德规范,维系着人际关系的等级。“自孔子

①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这一理论提出后,孝悌理念就作为一个整体被传承下来”①。儒家孝悌合一的思想物质和精神双重并重,纵横规范人伦的长幼尊卑,有一定的客观社会效果——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儒家不仅关注宗族内部中长晚辈的关系,而且还重视宗族内部平辈间的关系。从宗族关系出发,孔子认为作为子女在家时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出门后还要敬重兄长,谨慎做事情,诚信为人,在集体中要关爱大众,把追求“仁”作为一种光荣的事业。

二、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

经济水平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只有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才会进行思考和创造,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道德进步、精神充实的基础。然而有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不一定让人们道德进步和精神充实。因此,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就应当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充实精神食粮,明确自己的人伦关系和相应承担的道德责任。

进行伦理道德教育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大家可以普遍接受和遵守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作为理论指导。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能够作为理论指导的价值观念,是儒家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②核心价值理念,可以做到被各个民族、各个宗教信仰的人们认同和普遍奉行。这种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不仅保持了我国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局面,而且还能够融合外来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作为伦理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刚刚好。其中,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是孝悌。所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儒家孝悌思想开放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进行价值引导,道德评判,教育人们。儒家孝悌思想作为理论指导第一个解决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知与不知”的问题。

①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②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二)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取决于人们对理论的认知程度,这种理论认知程度又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客观认识的制约因素。人们对理论认知程度越高,相对的对事物本质的客观认识就越深刻,所以说理论认知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与精神活动的前提,是人们对一种事物的价值认同。“儒家孝悌思想开放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指导”①,形成了大家可以普遍接受和遵守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这种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理论性的,要想让它有生命力,科学化,就需要人们的认知,即价值认同。

我国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还会自觉遵守儒家孝悌思想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并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儒家孝悌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全社会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能够让人们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非强制性手段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理论形态的内心信念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②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在儒家孝悌思想观念引导下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就变成人们可以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三)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首先表现为儒家孝悌思想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和价值认同,这是从精神层面来讲;然而落脚最终是要在实践层面,即实践养成,通过价值固化来指导行动。精神层面的指理论导和价值认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自觉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为了把这种价值观念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自己的理想信念。儒家

①张全峰.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3年3期

②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J] .北京师范大学.2013

孝悌思想用教育引导的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然后让这种人们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指导实践。实践是对理论是对价值观念的最好认同,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强了实践者的价值内化。

“心动不如行动”,“知”与“行”相统一,才能在日常自觉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一)提升自我修养

提到儒家孝悌思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它本身是一种思想体系、理论学说。孔子提出并建立以“孝悌”为基本规范和基础、以“仁”为最高境界的系统化、理论化、去神化、平民化的单纯伦理意义上的孝悌道德规范,是人们日常进行处理伦理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这样的理论学说更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而且在社会发展中能够被全体人民普遍认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营养供给。学习儒家孝悌思想,加强理论认知,有助于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养成。

其次儒家孝悌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孔子提出的孝悌思想是用来实践的,在实践中规范和调和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达到社会稳定、维护周礼的客观效果。要想达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客观效果,人们就必须去践行,这是一种实践精神,是要落实到个人的日常行动上来。儒家孝悌思想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鼓励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规范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内化起点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好地吸取道德营养,我们必须加强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习。每个人主动学习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说,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建立在对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准确把握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培养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近感和认同感”①。加强对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习是进行理论研究中的重

①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

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和广泛践行的重要前提。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升华,这种思想认知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论学习儒家孝悌思想是自我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我们做到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认知。

2、规范个人行为,实践养成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最直接体现在日常行为中,我们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规范个人的日常行为。只有通过日常的实践活动,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认知。所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行为中人们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从我做起,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始。日常生活中用儒家孝悌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内化个人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二)确保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从儒家孝悌思想的目的来看,孔子当初提出孝悌思想是为了解决家庭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孝悌”原本就是一个家庭观念。在家庭中生活中,做到最基本最简单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之后,我们才能把其他的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儒家传统中家国一体认为一个国家是一个小家庭的N次放大,只有先“齐家”而后再“治国”、“平天下”。

家国天下的思想在我国造就了历代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家庭的传统,治家就成了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如何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是治家的关键,儒家孝悌思想在治家方面有两个标准:一是纵向,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二是横向,兄弟姐妹的关系。儒家孝悌思想要求子女对父母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还要做到日常生活中的恭敬顺从,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父母的家庭地位高与子女;在兄弟姐妹的相处中作为弟妹要尊重敬仰兄长,兄弟姐妹的关系中兄长的家庭地位高于弟妹。在这一纵一横的道德标准维系下,家庭伦理体制上行下效、毕恭毕敬,人们不会“犯上作乱”。“‘孝悌’之义在家庭伦理中的价值是巨大的。”①处理好家庭关系,确保社会稳定。儒家孝悌思想讲的是血缘关系,确定了父母和兄长在

①韩延明孙永翠.孔子“孝悌”思想的内涵、渊源及其现实启导意义.[J] .临沂大学.2012

家庭较高的地位,这种家庭地位其实质就是服从权威。对权威的服从让家长制在家庭中建立起来了,家长制中的血缘亲情让人们甘心以孝悌为德性,接受统治,在家庭生产和日常活动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中,也要服从权威。

儒家孝悌思想把亲情感情与家国天下联系起来,演延成了一种爱国思想,个人视报效祖国为最大的孝义和最高尚的德行,也是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就像追孝先祖一样。这样“孝悌成为社会秩序稳定、社会关系合理存在、社会生活发展的基础”①。热爱祖国,随时随地为保卫祖国而死是每个人的精神追求,这样子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国家局面。因此,儒家孝悌思想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相对的长治久安。

1、重视家庭亲情,保证家庭和谐

血缘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中心。人们围绕亲情组成了家庭,亲情是人的一种天性。儒家孝悌思想最开始是规范家庭亲情的,所以孝梯之情就是人类爱的基础,是其他情感的出发点,是建立一切人际关系的根本。家庭亲情的衍生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带有了温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那么可以肯定他是绝对不会去爱别人的。用儒家孝悌思想的亲情道德原则来处理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互相亲爱,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保证了家庭和谐发展。家和万事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重视家庭亲情,弘扬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谐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和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积极有利的。

2、协调人际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

个人离不开群体生活,人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中生活,人们必须处理好与他人关系。儒家孝悌思想这一纵横的道德规范,把人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安其分,各守其道,晚辈对长辈尊敬和顺从,同辈之间尊重友爱。在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在社会中生活,他才可能会将对父母的孝敬之情和兄弟间友爱之情迁移到社会其他成员的身上,其他社会成员受到影响后也会尊敬与关爱身边的人,这样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孝悌”的道德规范成功处理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儒家孝梯思想不仅规定调整了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行为,而且也规定

①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调整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发挥了对家庭和社会的调节功能,并最终实现协调好人际关系的功能。由此可见,需要儒家孝悌思想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文明新风。

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维持社会稳定

热爱祖国,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儒家思想文化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儒家孝悌思想中的爱国思想是来自血缘亲属关系和对统治者的德望崇拜,与家族制度密切相连,家天下的观念长期存在在人们的观念中。家族制度要求人们忠孝一体,家国同构,即对统治者“忠”或者对统治者服从,这样在社会上必然形成良好的秩序和安定的局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崇尚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重视教育、尊师重道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儒家认为教育是在人们的内心形成而在人们的外在行动体现出来的,要看一个人的修养高不高就需要认真观察他的行动;要知道一个人对待修养认不认真就需要了解他对待老师的态度。“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①。儒家孝悌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最基本规范,遵守儒家孝悌思想的道德规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要求,道德比才华更重要。儒家所强调的教育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孔孟都是伟大的教师,孔子首创私学,广收门徒,他提出的孝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源和核心,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提升自我修养和实践养成,而且还影响着中国传统家庭和社会生活,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和爱国主义成了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重视教育、尊师重教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儒家孝悌思想的教育基础上。

1、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孔子一生都在从事教育事业,他有门生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每一个学生都对老师非①唐令芳.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

常尊敬,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然而教师工作真正是社会上受人尊敬、值得羡慕的职业吗?今天,我们国家倡导“尊师重教、人才兴国”,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看重日益显现,这是对儒家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韩愈的《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给我们传播道理讲授课业和解答疑惑的人,学会尊重老师,在思想上、行为上真正接受知识,重视教育,才能兴国。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秉承儒家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尊敬师长的基础上重视老师的劳动成果,一方面对老师的批评教导我们要善意诚恳的接受;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用包容的心态看待老师这个职业,老师不是圣人,也有缺点和待改进的地方,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要学会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对待。尊重老师,让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值得羡慕的职业;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养成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2、教育要贯穿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全过程中

儒家孝悌思想教育源于家庭,孩子在家庭里受到的教育是最初的、最有效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父母的一言一行就会给孩子传递出重要的道德信息: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会观察父母赞赏什么,反对什么;了解父母眼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践行父母生活中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进而在内心中形成一个道德评判标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学校是大规模、高效率的系统教育基地。通过学校教育,教育被制度化、行动统一化,受教育者的行为就被整体规范了。同时学校这个众多青少年集聚的地方,让青少年同伴之间也进行相互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就在这样的大集体环境下养成。社会的教育没人管,没人教,完全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

家庭、学校、社会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把儒家孝悌教育列为孩子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孝悌思想与知识学习并驾齐驱。教育孩子学会孝敬父母是教育孩子学做人的起点,通过家庭亲情中爱与感恩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孝悌意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儒家孝悌思想的理论学习,让儒家孝悌思想走进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各个高校的德育内容;学校进行规范统一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实践养成。在社会教育中,发扬儒家孝悌思想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儒家孝悌思想的教育功能,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良好的社会风气与

学校的教育成果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儒家孝悌思想是讲求仁爱的思想,儒家孝悌要求每个人心底都要蕴藏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与人为善。儒家孝悌思想成就了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土壤,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3、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儒家孝悌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得以实施。社会舆论营造的氛围,可以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德。

“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①,首先,我们要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儒家孝悌思想作为人们内心的自觉,规范人们的言行,赞扬和歌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谴责和鞭挞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引导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优化文化环境。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舆论宣传的各种文化载体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我们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和学习世界文明成果,让我们的文化跟随着时代发展趋势。最后,“塑造典型,发挥典范的重要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积极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模范事迹,利用好榜样的力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推动价值观念的实现。“营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引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社会条件”。

总而言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大工程,任重而道远。儒家孝悌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教育都有着重要作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价值认同和实践养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承和发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内容要适应时代发展的,个人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科学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在家庭和社会方面要重视家庭亲情;处理好人际关系;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养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把教育贯穿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全过程中;通过社会舆论加强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很多挑战,遇到很多困难,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收获。

①李立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平台搭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2011

参考文献

[1]李默然.儒家孝悌之道的历史反思及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2]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

[3]唐令芳.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11

[4]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党建.2014

[5]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J] .北京师范大学.2013

[6]张全峰.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思考.[J] .兵团党校学报.2013

[7]韩延明孙永翠.孔子“孝悌”思想的内涵、渊源及其现实启导意义.[J] .临沂大学.2012

[8]李立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平台搭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2011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格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格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富强国家富强是民众幸福的最可靠保证。 民主实行广泛民主,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的斗争”。 文明讲文明的人越多,这个国家也就真正地文明起来了。 和谐要和谐,不要斗争;谋和谐,不谋纷争;求和谐,不求私利。 自由没有社会自由,无异于困守危城。 平等平等不是别人对你的施舍,打破不平等必须靠自己努力。 公正端平一碗水不难,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很难,但很值得。 法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治的国家终究是乌合之众。 爱国中国值得我们爱,爱国是我们自发的情感。 敬业在家孝亲,在外敬业,这是做人的根本。 诚信诚信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受欺骗。 友善以友善的心接人待物,以平凡的情连接世界。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对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产生导向作用。 当我们追求的目标或自我的认定改变时,人生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一个人的上进心与之成就决定人生价值。 管理是一种客观职能,它取决于任务,也取决于文化条件,从属于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P·德鲁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做人最重要的是品格、态度、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任何事都要自己亲历才能体会人生的喜怒,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关键是看其有无廉耻之心,其次是看其成就的大小。 为工作烦恼的人是由于在不当的时间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做出的错误的定位。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短短人生,只有知足,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活出快乐! 人生价值观相投,文化程度相近,家庭背景相似的恋人,其爱情路上会少坎坷,多幸福。 爱是精神的化身,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让我们更有人生价值观,更有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来自他自己的生活历练,所拥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处事态度而拓展延长。 时间可以让人忘记原以为不会忘记的事物,可以疏远自己曾经最亲近的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融汇了理想与现实、核心价值与基本价值的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0篇完整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资料?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必须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此刻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此刻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资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也能够说,富强、民主、礼貌、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 透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务必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构成思想共识,团结不一样社会阶层、不一样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透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持续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也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务 必坚持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他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05-22 06:17:00 来源:《人民日报》( 2013年 05月 22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 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 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 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 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 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 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 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早就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说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因为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或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

关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想要与大家交流一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已雄居世界第三,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都已步入关键时期,工业化发展进入起飞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成份越来越多样化、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国内社会转型引起人们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发生多样化,既有积极向上、科学正确、崇尚文明的主流思想,也有过时陈旧的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还没有从根本上清除,所以在特定的条件、环境下还会沉渣泛起,崇拜皇权的思想、等级社会的残余、职业歧视、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低级庸俗的思想、资本主义高度自由主义也依然存在。国际上,随着各国间文化开放和交流的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和相互激荡十分突出,不同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十分复杂,也非常尖锐,而且具有长期性。价值观念面临全球化的挑战,西方分化瓦解从未停止,人权斗争愈演愈烈,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斗争日渐强化。中国威胁论、中国无用论、中国崩溃论、中国不确定

论等西方思潮时刻仇视我国发展壮大。在这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我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时代性和重大意义的,标志着我党对思想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到位、规划更全面、任务把握更准确。为此在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任务。党的xx大报告中,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部分里又一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 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往往存在多种价值体系,其中与该社会制度的性质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起统领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方向。是否形成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是表明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要求。我国目前的价值观多元性非常凸现,所以要有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才能使我国的思想领域有一个更高的认识。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铸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价值观的变化也是在不断进行的,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观念变化,旧的价值观被批判,新的还没有出来或者还没被人们接受,所以出现价值观的迷失,出现了黑白颠倒混乱状态。所以尽快用新型的价值观取代旧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迫在眉睫。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统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新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通过科学梳理相关概念获取正确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时,应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改造与提升。必须始终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创新与求实的关系,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实现由人情关系价值观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的转变。因此,本文认为,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最基本的要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概括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目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或人权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公开透明,不允许某些人通过对过程的控制而谋取不当利益。结果公平,则主要是指分配上兼顾全体公民的利益,防止过于悬殊的两极分化。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由此,坚持公平、正义是我们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诉求,是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点滴做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做起 近日,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撰文,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指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 的确,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土壤就在于人民群众真实鲜活的日常工作 和生活,就在于人民群众为梦想而拼搏为生活而努力的奋斗中。作为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三个倡导”的24个字,要像种子一样播种中华大地,要融汇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一言一行,才能根深叶茂,彰显其活力。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恰恰是最体现民意、最接地气的。对于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理论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似乎是抽象的,甚至是虚空的。所谓“高不可攀”的误解,根源在于不知晓不了解。我们生活在当下社会主义中国,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道德坚守,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难点,其生命力也恰恰在于认知认同基础上的身体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3%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日常行为有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聚社会正能量的粘合剂,特别是要在个人层面彰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要从群众的生活点滴、工作细节入手,从群众的潜在的心理需求出发,尊重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强化道德养成,注重道德践行,让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付出,从刻意为之到习以为常,在潜移默化中常为小善、修身立德,增强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把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意志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凝炼、概括,即:在国家理想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秩序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行为规范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下面,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原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意义 首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迫切需要、是紧迫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精神、研究中国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培训时间:2014年4月2日(19:30-22:30 参训人员:全体教师 培训地点:中心小学 辅导人:宋三元 辅导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早就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说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因为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或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我们一般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价值观,另一类是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它仅仅体现社会某个方面或领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这种价值观我们就称之为一般价值观;另一种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公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着这个国家或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理念。这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叫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 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遵循。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得政府与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得价值取向,也就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得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得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得利益诉求与价值愿望。 党得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得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内核最高抽象,党得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慨括为“三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与谐、文明,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建小康、促进社会文明与谐得光荣使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与深刻内涵,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表述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谐”,这8个字,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得发展目标,已经写入党章与宪法,反映了党、国家与人民得共同意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光明愿景,就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既就

是引领现代文明走向得人类共同价值准则与理想社会目标,又就是我们党与国家始终追求与奉行得核心价值理念,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得价值导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得底线伦理,就是作为价值主体得每个公民所应遵循得根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抓舆论引导,二要抓学习提高,三要抓实践养成,四要抓文化涵养,五要抓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就是高高在上得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公务员为群众办好得每一件实事,就是敬业得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得每一件商品,就是诚信得代言;瞧见需要帮助得人热心上去搭把手,就是友善得暖流……每个人都就是道德建设得奉献者,也就是道德风尚得受益者、作为城市文明创建一份子得我们,更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积极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市得工作中,让我们得城市更加美丽。 总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项复杂得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会融合,协调发展。 在这样一个社会思想多元化得时代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得主动参与,从人们思想得共鸣与交汇处汇聚起发展进步得强大正能量。如何在多元思想得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释?继承了中华文化哪些优秀传统?反映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其意义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姓名:向伟学号:2008300000026 人文科学试验班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从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规律的认识达到 了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具有相对稳 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目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认为,其内涵应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涵盖了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

领域,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 理想,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统一,理应是我们所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又包含着许多具体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是和谐、自由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和谐、自由的途径与手段,和谐、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要达到的目的与最终目标,而和谐更侧重社会层面,自由更侧重个体层面。具体来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奠定物质基础;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为社会的富强、文明、和谐和自由提供制度保障和法理支持;只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高度文明,才能给富强、民主、和谐、自由的价值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只有社会和谐,才能给富强、民主、文明、自由提供情理支持、可靠保障和动力条件;而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人的本质和最高追求,这个终极价值目标要阶段 性实现,贯穿并统领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执政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上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内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什么是我们的共同价值?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和各种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和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如何凝聚我们的价值共识?这个重大问题,无论是对于党和国家,还是对于社会和公民,都既是一种时代性课题,又是一种历史性考验。顺应时代需要,紧跟实践步伐,整合人民智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把这24个字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在全党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 着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价值目标,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乃至决定性作用。国家的价值目标,直接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人的价值行为。因此,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确立什么样的国家价值,历来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价值目标是国家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撑。国

家有目标,社会才有遵循,人民才有希望,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国家价值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强烈的国家意识、浓郁的家国情怀,可以说是贯穿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一条精神主线。国泰民安、国富民丰,寄托着中华儿女对国家状态的企望;精忠报国、以身许国,表达着中华儿女对国家利益的奉献;国尔忘家、位卑未敢忘忧国,渗透着中华儿女对国家安危的忧思……如此等等具有深邃内涵和广袤张力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伴随着历史的步伐连绵不断,深深地融化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纽带、砥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 沧海横流,神州崛起。今天,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传承优秀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正展示着前所未有的国家意志和国家力量。今天的中国,如果说有什么价值共识能够继续将亿万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的话,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认同的美好价值共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内涵。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是富强的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摆脱贫穷、实现富强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其重大现实意义在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简单来说,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 树立符合企业自身文化背景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几年,凭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以“和谐共处、效率为先、服务至上、互利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珠江人寿保险公司,在短短几年之内由弱变强,是各方优秀人才、各类深厚文化理念和各种先进管理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了和谐的创业和发展环境,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个体经验融合于大环境中,大胆创新。在此基础上,珠江人寿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市场应变能力,自上而下地形成一心一意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为公司发展壮大贡献全部的才智与精力。珠江人寿企业内部形成“管理即服务”,“后台服务前台,全员服务基层”的共同认识;市场竞争中,形成“客户至上”、“服务是第一生产力”的竞争意识。同时要意识到为员工、为伙伴、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是公司的天然使命,只有多方沟通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形成合力,创造企业最大价值。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产品会过时,市场会变化,新技术会不断涌现,管理时尚也在瞬息万变,但是在优秀的公司中,企业价值观不会变,它代表着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珠江人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为企业提供了一把衡量内聚力的标尺,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无异于一盘散沙,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企业犹如大海中失去了航向的船只。它在为自身树立品牌、创建商誉、建立声望的进程中起着导向作用。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你的践行

2015-2016年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考核卷 年级:13级专业:物联网工程班级:13物联网工程 姓名:莫品连任课老师:黄震 在无声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不仅仅是在现代才出现,在我们古老的祖先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这是一种永不腐朽的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却仿佛也有棱角的让人们自觉的去对待和赞扬。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古代对爱国主义的诠释。而今我们爱国常常是分很多方面的,像在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努力争取奖杯;科技研究人员奋发自主

企业价值观内涵讲解

企业文化 ——之价值观内涵讲解 一、以合作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追求合作各方利益高度一致。 利益需要争取,有时也需要妥协。我们追求的是长远利益或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鲁冠球说:“投资也好,与他人合作也好,一定要重视和保护对方的利益,使我们的存在成为他人的需要,使我们的利益成为他人利益的源泉;与更多的人共生,就可以与更多的人共荣。” 以理相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与客户有纠纷,说不清的,我们负责。 妥协并不意味不争,而在于将来更高层次的获得;学会妥协的艺术,妥协更需要智慧; 二、可以容忍工作的失误,绝不容忍道德和诚信的沦丧。 公司在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很刚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自身做起,从企业做起,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是我们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一个人道德有问题或缺乏诚信,将很快在公司没有立足之地。 品德比才华更重要。 核心领导层考量要点排序:价值观、团队建设、业务发展(核心能力建设)、利润贡献。 三、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仁爱,是最基本的做人做事态度。 歧视,是万恶之源。 人,生来就是一颗明珠,只是被丢进了粪坑,你所要做的,只是把它从粪坑里拣出来,擦干净而已。 最起码,人在父母那里是掌上明珠。

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别人看得起他。一旦你看我不顺眼,我的日子就最好过了,反正你看不起我,就混日子给你看。可是,一旦你看得起我,我就糟糕了,多少要做一点,即使不能做也要想办法去做好,要不然,面子会有问题。 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要因为别人做错几件事,就给他戴帽子。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造成的问题。 接纳差异,以积极的眼光看人,用人所长,切忌断章取义或以点盖面。 每个人都有短板,短板分两种情况,一是与生俱来,一时难以改变的(收敛);二是可以快速改变的(禁止)。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尊重意见不一致甚至有敌对情绪的人,你的内心世界就开始变得强大;尊重对手(马云),因为他掌握了某种力量使自己能成为你的对手,我们尊重的就是这种力量。 四、正直并且勇敢 并不是在战争年代才需要勇敢。 当下的中国社会这个大染缸,已经把我们染得或多或少有了些颜色,而且 大部分还很严重。要做到整个团队出染缸而不染,除了正直,勇敢也非常必须!在德国,当初他们屠杀共产党时,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接着他们屠杀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杀工会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 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于1945年写下这段铭文,并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 是好同事不是好朋友。 够勇敢才够痛快。 吕方超:缺少了勇敢的正直是没有力度的正直。 勇敢而不鲁莽。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做一个优秀员工不那么容易。 五、成为岗位专家 不管你的理想有多远大,成为岗位专家是你不可逾越的第一个台阶。 回归基本,成功没有MAGIC,只有BASIC。 职业化改造:不愿意被压迫,不愿意被人指责,不愿意按规定的时限做事,不愿意主动关心别人,不愿意和陌生的或不喜欢的面孔交谈,不愿意去思考别人还有什么没有想到。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意义

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文化道德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在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的同时,还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只有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思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证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仍然应把这种古训当作指引我们行动的准绳。人作为道德建设主体,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的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是件大事,因此,作为人师,小事情上的失信行为,将会带来大事情上的不和谐,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品德教育,育心为本。若要教育学生的心灵,就必有高尚的师德,作为教师就应安贫乐道,一心从教,要经受起道德的考验,建立正确的荣辱观,做到知荣耻以修身。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地认识“荣”与“耻”的深刻内涵,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再将这种科学的荣辱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身体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口腔141 羊玉婷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复杂多样的价观、不良社会风气、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障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周边环境的育人氛围,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育人平台,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坚定不移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净化社会风气、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三个层面的内容相互贯通、相互联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结晶,简明概括,内涵丰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我国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冲击,非核心价值观不但存在且有蔓延的趋势。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场所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要率先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实现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抵御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筑牢思想防线,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的需要。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排除干扰、坚定正确的信仰和理想,才能赢得青年一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当代表达,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但理论的价值魅力并不是停留在它的自身逻辑体系的完美和表面的光鲜,而在于它给予人与社会发展的引领与说服力。要达到该效果,一是要揭示其理论价值内涵,认识其有用。二是情感认同。只有将其理论的真正价值内核入情入理地深刻分析,并从全方位所带来的效应能给多维度合理的揭示,情感认同自然就能发挥作用,并转化成行动的指南。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也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维度在于它将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国富则民兴、民诚则和谐。国家的“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建立在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础上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生若只谈个人的私利要求,所作所为不与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而另辟蹊径要想成功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大学生的根本“小”在于个人能否学业有成、成长成才,“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前途与命运。认同是接受的前提和付诸行动的条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民族的兴旺发达联系起来,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其理论也就被真正掌握,并被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不会是一句乏味虚幻的空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内涵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内涵解读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