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膀胱癌诊疗指南

膀胱癌诊疗指南

膀胱癌诊疗指南
膀胱癌诊疗指南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一)

2007

一、前言

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膀胱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行规范。为了进一步统一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于对膀胱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判定以及与各地区膀胱癌诊疗结果的比较,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分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 Urology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经过反复研讨,编写完成了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便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相应有益的指导。

在《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过程中,通过PUBMED医学检索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对膀胱癌诊断治疗相关论文特别是近10~15年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根据论文可信度的评价,最后《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42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41条。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1.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1]。在美国,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位列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后,在女性恶性肿瘤位居第九位[2]。2002年世界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10.1/10万,女性为2.5/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4/10万,女性为1.1/10万。美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24.1/10万,女性为6.4/10万[10。美国癌症协会预测2006年美国膀胱癌新发病例数为61 420例(男44 690例,女16 730例),死亡病例数为13 060例(男8 990例,女4 070例)[2]。

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3],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2002年我国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3.8/10万,女性为1.4/10万[1]。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4-6]。膀胱

癌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而对分级相同的膀胱癌,女性的预后比男性差[7]。男性膀胱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不能完全解释为吸烟习惯和职业因素,性激素亦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8,9]。

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但是主要发病年龄为中年以后,并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0]。美国39岁以下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0.02%,女性为0.01%;40~59岁男性为0.4%,女性为0.12%;60~69岁男性为0.93%,女性为0.25%;而70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病率为3.35%,女性为0.96%。

种族对膀胱癌发病的影响迄今还没有确定。美国黑人膀胱癌发病危险率为美国白人的一半,但是其总体生存率却更差,而美国白人发病率高于美国黑人仅局限于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危险率却相似[11]。

由于对低级别肿瘤认识不同,不同国家报道的膀胱癌发病率存在差异,这使不同地域间发病率的比较非常困难。不同人群的膀胱癌组织类型不同,在美国及大多数国家中,以移行细胞癌为主,占膀胱癌的90%以上,而埃及则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约占膀胱癌的75%[12]。

2.自然病程大部分膀胱癌患者确诊时处于分化良好或中等分化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约1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转移性膀胱癌[13]。膀胱癌的大小、数目、分期与分级与其进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分期与分级,低分期低分级肿瘤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低于高分期高分级肿瘤。总体上说,T1期膀胱癌发生肌层浸润的风险(18%)是T a期膀胱癌(9%)的2倍。但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可能是更为重要的预测因子。研究发现:G1级膀胱癌出现进展的风险(6%)仅为G3级膀胱癌(30%)的1/5[14]。一组长达20年的随访资料发现,G3级膀胱癌出现疾病进展风险更高,T a G1膀胱癌为14%,而T1G3则高达45%,但是其复发的风险却相同,约为50%[15]。

Lamm[16]副将原位癌分为3型。Ⅰ型没有侵袭性,单一病灶,为疾病的早期阶段。Ⅱ型为多病灶,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状。Ⅲ型合并一个或多个其他膀胱癌,会增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的风险[17]。经尿道切除的Ⅱ型原位癌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约54%,膀胱灌注化疗可降低其进展风险至30%~52%,而BCG膀胱灌注可以将上述风险降至30%以下[16]。

(二)致病的危险因素与病因学

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4倍,其危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18,19]。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为长

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职业因素是最早获知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20%的膀胱癌是由职业因素引起的[20],包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及铝、铁和钢生产[21-25]。柴油机废气累积也可增加膀胱癌的发生危险[26]。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还包括慢性感染(细菌、血吸虫及HPV感染等)[27-29]、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潜伏期6~13年)[30]引、滥用含有非那西汀的止痛药(10年以上)[31]、盆腔放疗[32]、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33]和氯消毒水[34]、咖啡[35,36]、人造甜昧剂[37]及染发剂等[38]。另外,膀胱癌还可能与遗传有关[39,40],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41,42],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膀胱癌发生率也明显升高[43]。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慢性尿路感染、残余尿及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结石)与之关系密切,其主要见于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正常膀胱细胞恶变开始于细胞DNA的改变。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化学致癌物是膀胱癌的致病因素,尤其是芳香胺类化合物,如2-萘胺、4-氨基联苯,广泛存在于烟草和各种化学工业中。烟草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体外,尿液中的致癌成分诱导膀胱上皮细胞恶变。目前大多数膀胱癌病因学研究集中在基因改变。癌基因是原癌基因的突变形式,原癌基因编码正常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受体蛋白。原癌基因突变后变为癌基因,可使细胞无节制地分裂,导致膀胱癌复发和进展。与膀胱癌相关的癌基因包括HER-2、H-Ras、BcL-2、FGFR3、C-myc、c-erbB-2、MDM2、CDC91L1等[44-56]。膀胱癌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分子机制是编码调节细胞生长、DNA修复或凋亡的蛋白抑癌基因失活,使DNA受损的细胞不发生凋亡,导致细胞生长失控。研究发现,含有p53、Rb、p2l等抑癌基因的17、13、9号染色体的缺失或杂合性丢失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7],而且,p53、Rb的突变或失活也与膀胱癌侵袭力[58]及预后密切相关[58,59]。此外,膀胱癌的发生还包括编码生长因子或其受体的正常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如EGFR过表达可增加膀胱癌的侵袭力[60]及转移[61,62]。

参考文献

1. Parkin MD, Bray F, Ferlay J,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

2. CA Cancer J Clin, 2005,55 : 74-108

2.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6. CA Cancer J Clin, 2006,56: 106-130

3. 虞颂庭,臧美孚,夏溟。尿路上皮肿瘤概论。见: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

4.919-942

4. 魏矿荣,陈振雄,梁智恒,等。中山市1970-1999年膀胱癌发病趋势分析。中国肿瘤,2004,14:235-234

5. 张薇,项永兵,刘振伟,等。1973-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701-704

6. 徐桂兰,奉兆民,段纪俊,等。武汉市1995年-1997年恶性肿瘤发病分析。中国肿瘤,2002,11:455-456

7. Mungan NA, Aben KK, Schoenberg MP,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stage-adjusted bladder cancer survival. Urology, 2000, 55 : 876-880

8. Cantor KP, Lynch CF, Johnson D. Bladder cancer, parity, and age at first birth. Cancer Causes Control, 1992,3:57-62

9. Reid LM,Leav I, Kwan PW,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human, sex steroid-responsive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maintained as a tumor line(R198)in athymic nude mice. Cancer Res, 1984,44:4560-4573

10. Lynch CF, Cohen MB. Urinary system. Cancer, 1995 : 75 ( suppl) : 316-328.

11. Prout GR Jr,Wesley MN, McCarron PG, et al. Survival experience of black patients and white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rcinoma & Cancer,2004 : 100 : 621-630

12. E1-Bolkainy MN, Mokhtar NM, Ghoneim MA, et al. The impact of schistosomiasis on the pathology of bladder carcinoma. Cancer, 1981,48 : 2643-2648

13. Messing EM. Urothelial tumors of the urinary tract. In: Walsh PC, Retik AB, Vaughan ED Jr, Wein AJ, eds. Campbell's urology. 8th ed. Philadelphia(PA):W. B. Saunders,2002. 2732-2784 14. Kurth HW, Denis L, Sylvester R,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prognosis of treated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EORTC GU Group. Prog Clin Biol Res,1992,378 : 1-7

15. Herr HW. Natural history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s: 10 to 20-year follow-up of treated patients. World J Urol, 1997,15 : 84-88

16. Larnm DE Carcinoma in situ. Urol Clin North Am, 1992,19 : 499-508

17. Kiemeney LA,Witjes JA, Heijbroek RP,et al. Dysplasia in normal-looking urothelium increases the risk of tumour progression in primary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Eur J Cancer, 1994,11 : 1621-1625

18. Kirkali Z, Chan T, Manoharan M, et al. Bladder cancer: epidemiology, staging and grading, and diagnosis. Urology, 2005, 66 (Suppl 6A) : 4-34

19. 张薇,项永兵,邵常霞,等。吸烟和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与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肿瘤,2006,26 : 42-47

20. Vineis P, and Simonato L. Proportion of lung and bladder cancers in males resulting from occup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Arch Environ Health,1991,46: 6-15

21. Markowitz SB, and Levin K. Continued epidemic of bladder cancer in workers exposed to ortho-toluidine in a chemical factory. J Occup Environ Mad, 2004,46 : 154-160

22. 夏溟,臧美孕,李汉忠,等。中国职业性膀胱癌的生物学监测及其意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684-685

23. Bosetti C,Pira E,Vecchial CL. Bladder cancer risk in painters: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1989-2004. Cancer Causes and Control,2005,16 : 997-1008

24. Marrett LD, Hartge P, Meigs JW. Bladder cancer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leather. Br J Ind Mad, 1986,43 :96-100

25. Gaertner RR, and Theriault GP. Risk of bladder cancer in foundry workers: a meta-analysis. Occup Environ Mad, 2002, 59 : 655-663

26. Boffetta P, and Silverman DT. A meta-analysis of bladder cancer and diesel exhaust exposure. Epidemiology, 2001,12 : 125-130

27. Kantor AF, Hartge P, Hoover RN, et 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risk of bladder cancer. Am J Epidemiol, 1984,119 : 510-515

28. Bedwani R,Renganathan E,E1 Kwhsky F,et al. Schistosomiasis and the risk of bladder cancer in Alexandria, Egypt. Br J Cancer,1998,77 :1186-1189

29. Griffiths TRI,and Mellon JK. Human papilloma virus and urological tumours:II. Role in bladder, prostate, renal and testicular cancer. Br J Urol Int,2000,85 : 211-217

30. Travis LB, Curtis RE, Glimelius B, et al. Bladder and kidney cancer following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 J Natl Cancer Inst, 1995,87 : 24-30 31. Piper JM, Tonascia J, Metanoski GM. Heavy phenacetin use and bladder cancer in women aged 20 to 49 years. N Engl J Mad, 1985,313 : 292-295

32. Kaldor JM, Day NE, Kittelmann B, et al. Bladder tumours following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a case-control study. Int J Cancer, 1995,63 : 1-6

33. Liou SH, Lung JC, Chen YS, et al. Increased chromosome-type chromosome aberration frequencies as biomarkers of cancer risk in a Blackfoot endemic area. Cancer Res, 1999 : 59,1481-1484

34. 林辉,刘建平,采建勇,等。饮水氯消毒暴露与膀胱癌联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2,18: 397-399

35. Sala M, Cordier S, Chang-Claude J, et al. Coffee consumption and bladder cancer in nonsmokers : a pooled 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0,11 : 925-931

36. Cohen SM, and Johansson S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bladder cancer. Urol Clin North Am, 1992,3 ~ 421-428

37. Sturgeon SR, Hartge P, Silverman DT,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bladder cancer risk factors and tumor stage and grade at diagnosis. Epidemiology, 1994,5 : 218-225

38. Henley SJ, and Thun MJ. Use of permanent hair dyes and bladder-cancer risk. Int J Cancer,2001,94 : 903-906

39. Kiemeney LA, and Schoenberg 1VL Famil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J Uro1,1996,156 : 867 872

40. Czene K, Lichtenstein P, Hernrninki K. Environmental and heritable causes of cancer among 9.6 million individuals in the Swedish Family-Cancer Database. Int J Cancer, 2002, 99 : 260 266 41. Kramer AA, Graham S, Burnett WS, et al.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bladder cancer stratified by smoking status. Epidemiology, 1991,2 : 145-148

42. Aben KK, Witjes JA, Schoenberg MP, et al.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Int J Cancer, 2002, 98 :274-278

43. Epstein JI, Amin MB, Reuter VR, et al.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urothelial(transitional cell)neoplasms of the urinary bladder. Bladder Consensus Conference Committee. Am J Surg Pathol,1998,22: 1435-1448

44. Lipponen P,Eskelinen M, Syrjanen S, et al. Use of immunohis tochemically demonstrated c-erb B-2 oncoprotein expression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Eur Urol, 1991,20 : 238 242

45. Fontana D, Bellina M, Scoffone C, et al. Evaluation of c-ras oncogene product (p2t)i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Eur Urol, 1996,29 : 470-476

46. 邵渊,张元芳,陆洪芬,等。C-erb B2、H- ras和p53、Rb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8 : 215-218

47. Pollack A, Wu CS, Czerniak B, et al. Abnormal bcl-2 and pRb expression are independent correlates of radiation response i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Clin Cancer Res, 1997,3 : 1823-1829

48. 柳建军,曹军,苏劲,等。p53、c-erb B2和bcl-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 16:368-370

49. 何杰,汪万英、朱应葆,等。p16和bcl-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肿瘤学杂志,2001,7 : 81-83

50. Van Rhijn BW, Lurkin I, Radvanyi F, et al. Th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mutation is a strong indicator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with low recurrence rate. Cancer Res,2001,61 : 1265-1268

51. Lipponen PK. Expression of c-myc protein is related to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n transitional cell bladder cancer. J Pathol, 1995,175 : 203-210

52. Schmitz Drager BJ, Schulz WA, Jurgens B, et al. C-myc in bladder cancer: clinical findings and analysis of mechanism. Urot Res,1997,25(suppl 1) : S45-S49

53. Gorgoulis VG, Barbatis C, Poulias I, et al. Molecular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c-erb-B-2 gene product in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 study in Greek patients. Mod Pathol, 1995, 8 : 758-764

54. Moriyama M, Akiyama T, Yamamoto T, et al. Expression of c-erbB-2 gene product in urinary bladder cancer. J Urol, 1991, 145 : 423-427

55. 李和程,石涛,王子明。p53 和MDM2 基因表达及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 : 526-528

56. Montie JE. CDC91L1 (PIG-U)is a newly discovered oncogene in human bladder cancer. J Urol,2005,174 : 869-870

57. Williams SG,and Stein JP. Molecular pathways in bladder cancer. Urol Res,2004,32 : 373-385

58. Cordon-Cardo C,Wartinger D,Petrylak D,et al. Altered expression of the retinobtastoma gene product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bladder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1992,84 : 1251-1256

59. Grossman HB, Liebert M, Antelo M, et al. p53 and Rb expression predict progression in T1 bladder cancer. Clin Cancer Res, 1998,4 : 829-834

60. Mellon K,Wright C, Kelly P, et al. Long-term outcome related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tatus in bladder cancer. J Uro1,1995,153 : 919-925

61. Theodorescu D, Laderoute KR, Guilding KM.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regulated human bladder cancer motility is in part a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mediated process. Cell Growth Dill, 1998,9 : 919-928

62. Ocharocnrat P, Modjitakedi H, Rhys-Evans P, et 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ligands differentially up-regulate matrix met alloproteinase 9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Cancer Res,2000,60 : 1121-1128

三、膀胱癌的组织病理学

目前,膀胱癌的分级广泛采用WHO的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WHO 1973,1998,2004)分级标准[1-3],而浸润深度则主要以国际抗癌联盟(Union InternationaIe Contre le Cancer/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2002)TNM分期法为标准[4]。

(一) 膀咣癌的组织学类型

尿路被覆的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urothelium)。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目前在文献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被交替使用,本指南中主要采用尿路上皮的概念。

膀胱癌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5,6]。膀胱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占膀胱癌的3%~7%。膀胱腺癌更为少见,占膀胱癌的比例<2%[7,8],膀胱腺癌是膀胱外翻患者最常见的癌[9,10]。

(二) 膀眺癌的组织学分级

膀胱癌的分级与膀胱癌的复发和侵袭行为密切相关。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分级(grade)表示。关于膀胱癌的分级,目前普遍采用WHO分级法(WHO 1973[1],WHO/ISUP 1998[2],WHO2004[3])。

1.WHO1973分级法1973年的膀胱癌组织学分级法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级,分别用grade l、2、3或grade I、Ⅱ、Ⅲ表示(表Ⅳ-1)。

2.WHO/ISUP分级法1998年WHO和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提出了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新分类法[2],2004年WHO正式公布了这一新的分级法[3]。新分类法中肿瘤的分类主要基于光镜下的显微组织特征,相关形态特征的细胞类型和组织构型(www.pathology.jhu.edu/bladder上可以查到各级膀胱肿瘤的详细描述)。此分级法将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低分级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表Ⅳ-1)。

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指乳头状尿路上皮损害,乳头状肿瘤细胞排列有序、结构轻度异常、细胞核轻度间变,可不考虑细胞层次的数目。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细胞层次明显多于乳头状瘤,和(或)细胞核轻微增大、染色质增多,有丝分裂相偶见,通常限于基底层。此种尿路上皮肿瘤虽然进展的风险很小,但不完全属于良性病变,仍有复发的可能。

建议使用WHO2004分级法,以便用统一的标准诊断膀胱肿瘤,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危险倾向。但是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验证新的WHO分级法比WHO1973分级法有更合理和更优越之处[11]。目前可以同时使用WHO1973、WHO2004分级标准。

(三) 膀胱癌的分期

膀胱癌的分期指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是判断膀胱肿瘤预后的最有价值的参数。目前主要有两种分期方法,一种是美国的Jewett-Strong-Marshall分期法[12,13],另一种为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法[4]。目前普遍采用国际抗癌联盟的2002年第6版TNM分期法[4](表Ⅳ-2)。

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 is,L a,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局限于黏膜(T a-T is)和黏膜下(T1)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往称为表浅性膀胱癌)占75%~8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15%~25%。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大约70%为T a期病变,20%为T1期病变,10%为膀胱原位癌[14]。原位癌虽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差,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向肌层浸润性进展的概率要高得多[15]。因此,应将原位癌与T a、T1期膀胱癌加以区别。

推荐意见:

1. 膀胱癌分期系统:推荐采用膀胱癌2002TNM分期系统(UICC)。

2. 膀胱癌分级系统:在证明新的WHO分级法比WHO1973分级法更合理之前,可以同

时使用WHO1973和WHO2004分级法。

参考文献

1. Mostofi FK, Sorbin LH, Torloni H. Histologic typing of urinary bladder tumours. International classi{ication of tumours, No 10. WHO,Geneva, 1973

2. Epstein JI, Amin MB, Reuter VR, et al.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urothelial(transitional cell)neoplasms ofthe urinary bladder. Bladder Consensus Conference Committee. Am J Surg Pathol, 1998,22 : 1435-1448

3. Sauter G, Algaba F, Amin M, et al. Tumour of urinary system: non-invasive urothelial neoplasia. In Eble JN, Sauter G, Epstein JI, Sesterhenn, eds. WHO Classification of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 of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 Lyon: IARCC Press, 2004

4. Sobin DH and Witteking Ch(eds).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 6th ed. New York~Wiley-Liss, 2002. 199-202

5. Fleshner NE, Herr HW, Stewart AK, et al. The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 report on bladder carcinoma & Cancer, 1996, 78 : 1505-1513

6. 顾方六.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见: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959-980

7. Kantor AF, Hartge P, Hoover RN,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Cancer Res, 1988,48 : 3853-3855

8. Lynch CF, and Cohen MB. Urinary system Cancer, 1995,75(suppl) : 316-329

9. Bennett JK, Wheatly JK, Walton KN. 10-year experience with adeno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J Urol, 1984,131 : 262-263

10. Nielsen K, and Nielsen KK. Adenocarcinoma in exstrophy of the bladder-the last case in Scandinavi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Urol, 1983,130 : 1180-1182

11. Lopez-Beltran, and Montironi tC Non-invasive urothelial neoplasms: according to the most recent WHO Classification. Eur Urol,2004,46 : 170-176

12. Jewett HJ, and Strong GH. Infiltrating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Relation of depth of penetration of the bladder wall to incidence of local extension and metastases. J Urol, 1946, 55 : 366-372

13. Marshall VF (1952). The relation of the preoperative estimate to the pathologic demonstration of the extent of vesical neoplasms. J Urol, 1952,68 : 714-723

14. Waters WB. Invasive bladder cancer-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Editorial. J Uro1,1996,155 : 1910 1911

15. Lamm DL. Cancer in situ. Urol Clin North Am, 1992, 19 :499-508

四、膀胱癌的诊断

(一) 早期检测s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1],而T a、T1期肿瘤无此类症状[2]。

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

(二) 体格检查

膀胱癌患者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1]。体检还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 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有限[2]。

(三)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经尿道超声应用不太广泛,需麻醉,但影像清晰,分期准确性较高[3]。国外报道经尿道超声判定肿瘤分期并与病理分期相比,结果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94%~100%,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63%~96.8%[3,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显示肿瘤基底部血流信号,但膀胱肿瘤血流征象对术前肿瘤分期、分级帮助不大[5]。

总之,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2]。

2.胸部检查术前应常规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肺部转移。对肺部转移最敏感的检查方法是胸部CT[6]。

3.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KUB+IVU) 泌尿系统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以期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但初步诊断时此项检查的必要性目前受到质疑,理由是其获得的重要信息量较少[7,8]。

一组793例膀胱肿瘤患者上尿路肿瘤发生率仅有1.1%(9例),而IVU只对6例做出诊断。但如果怀疑有T1G3肿瘤(该类肿瘤可致上尿路肿瘤发生率增加7%)、浸润性膀胱肿瘤或膀胱肿瘤并发肾盂、输尿管肿瘤以及有肾积水征象时仍有其应用价值[9]。

4.CT检查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价值,可发现较大肿瘤,还可与血块鉴别。尽管螺旋CT分辨率大大提高,但较小肿瘤(如<5mm)和原位癌仍不易被发现,不能了解输尿管情况,分期准确性不高,肿大淋巴结不能区分是转移还是炎症,不能准确区分肿瘤是局限于膀胱还是侵犯到膀胱外[10],而且既往有肿瘤切除史者可因局部炎症反应所致的假象而造成分期过高。因此,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实质性(无蒂)、有浸润到肌层的可能或了解肝脏有无病变时可进行CT检查[1]。

一组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行CT检查,诊断准确率只有54.9%,39%分期偏低,6.1%偏高[10]。但患者若存在尿道狭窄或膀胱有活动性出血不能进行膀胱镜检查,CT仍有其优越性[11]。

CT仿真膀胱镜可获取与膀胱镜相似的视觉信息,虽不能完全替代膀胱镜,但有其应用价值,是膀胱镜较好的替代和补充方法[11]。

施行CT仿真膀胱镜时,一种方法是将尿液引出,用气体充盈膀胱,然后进行扫描,将所获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采用CT仿真膀胱镜检查准确率为88%,CT仿真膀胱镜对>5mm 的肿块能准确识别,并可以显示小至2mm的黏膜异常[11]。CT仿真膀胱镜检查还可经静脉或经膀胱注人造影剂进行对比[12-14]。

国内一项研究对膀胱癌患者行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三维(3D)重建和CT仿真膀胱镜(CTVC)成像,结果显示CT对肿瘤术前分期准确率为87.7%,轴位图像能较好显示浸润深度。MPR可更直观观察肿瘤起源、向周围侵犯情况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3D和CTVC 能清楚显示肿瘤大体形态及其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15]。

5.MRI检查传统MRI对膀胱癌检查并无明显优越之处。MRI检查膀胱,T1加权像尿呈极低信号,膀胱壁为低至中度信号,而膀胱周围脂肪为高信号。T1加权像有助于检查扩散至邻近脂肪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骨转移情况,甚至可评价除前列腺以外的邻近器

官受侵犯情况。T2加权像尿液呈高信号,正常逼尿肌呈低信号,而大多数膀胱癌为中等信号。低信号的逼尿肌下方的肿瘤出现中断现象提示肌层浸润。因此,MRI有助于肿瘤分期。动态MRI在显示是否有尿路上皮癌存在以及肌层侵犯程度方面准确性高于CT或非增强MRI[16]。

应用MRI仿真膀胱镜诊断肿瘤效果较好(包括较小肿瘤)[17,18]。膀胱癌患者行MRI膀胱造影,以术中或膀胱镜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仿真膀胱镜重建与多维重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19]。

在分期方面,应用增强剂行MRI检查进行分期,可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以及浸润深度[20],也可发现正常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征象[21]。例如,应用铁剂作为增强剂可鉴别淋巴结有无转移:良性增大的淋巴结可吞噬铁剂,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降低,而淋巴结转移则无此征象[16]。最近有人评价钆增强MRI对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程度,MRl 分期准确率为62%,32%出现分期过高,但在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或区分肿瘤局限于膀胱与否方面,MRl分期准确率则分别提高到85%和82%[20]。

在检测有无骨转移时MRI敏感性远高于CT,甚至高于核素骨扫描[6]。

6.骨扫描一般不做常规使用。只在浸润性肿瘤患者出现骨痛,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1]。

7.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般不用于诊断,因示踪剂FDG(氟脱氧葡萄糖)经肾脏排泌入膀胱会影响对较小肿瘤的诊断,而且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应用。有关肿瘤分期目前研究较少,例数不多,因而结果也不甚相同。尽管已有使用新型示踪剂(如胆碱、蛋氨酸)的报道,但还需进一步证实[22]。

(四) 尿脱落细胞学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无创、特异性高,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尿标本的采集一般通过自然排尿,也可以通过膀胱冲洗,这样能得到更多的肿瘤细胞,有利于提高检出率。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为13%~75%,特异性为85%~100%[23]。敏感性与肿瘤细胞分级密切相关,对于分级低的膀胱癌敏感性较低,一方面是由于肿瘤细胞分化较好,其特征与正常细胞相似,不易鉴别,另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之间黏结相对紧密,没有足够的细胞脱落到尿中用于检测;相反,对于分级高的膀胱癌,特别是原位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24-26]。尿标本中细胞数量少、不典型或退行性变、泌尿系感染、结石以及膀胱灌注治疗等可以导致尿脱落细胞学诊断困难[27]。

(五) 尿液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BTA)是较早用于检测膀胱癌的肿瘤标记物,现在多采用BTA Stat和BTA Trak方法检测尿液中的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HCFHrp),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BTA Stat是一种快速定性实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9%~74%和56%~86%;BTA Trak是酶联免疫定量实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83%和60%~79%,敏感性随着肿瘤分级和分期上升而提高[23],泌尿系感染、结石、血尿等可以导致假阳性结果[28,29]。

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NMP'22)是核基质蛋白的一种,当细胞恶变时,NMP22合成激增并通过凋亡细胞核的溶解释放人尿中,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实验,以10kU/ml为临界值,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100%和55%~98%[23]。NMP22在低分级和低分期膀胱癌中仍能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膀胱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时间长,合适的临界值较难确定[30]。

Immunocyt实验是一种免疫细胞学检查,采用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学方法检测与膀胱癌密切相关的抗原,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100%和62%~82%[23],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在各分级膀胱癌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G1、G2和G3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5.7%、73.9%、83.3%,较适合于高危人群的普查和复发可能性小的低分级、低分期膀胱癌患者的随访[31]。

荧光原位杂交(FISH)采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3、7、17、9p21号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以确定染色体有无与膀胱癌相关的非整倍体,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86%和66%~93%[23],与BTA、NMP22相比,特异性较高[32],FISH比膀胱镜能够更早地发现膀胱癌复发[33]。美国FDA已经批准BTA Stat、BTA、Trak、N MP22、ImmunoCyt 和FISH用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诊检查。上述方法除FISH以外均已应用多年,总的来看,仍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的问题[34]。

近年来发现了很多新的具有诊断潜力的肿瘤标记物,如端粒酶、存活素(survivin)、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黏液素-7、核基质蛋白(BLCA-4)、微卫星序列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等,在诊断膀胱癌的研究中显示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临床实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观察[35]。

以上所述肿瘤标记物虽然敏感性较高,但是其特异性却普遍低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对于分级低的膀胱癌,目前还难以根据单一标记物的结果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做出判断,仍不能取代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检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也是妨碍上述标

记物临床应用的原因[29,36]。采用合理的多种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方法,可以优势互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许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膀胱癌的无创方法[37,38]。

(六) 磅咣镜检查和活裣

目前膀胱镜检查仍然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通过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膀胱是否有肿瘤,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部位,并且可以对肿瘤和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如有条件,建议使用软性膀胱镜检查,与硬性膀胱镜相比,软性膀胱镜检查具有损伤小、视野无盲区、检查体位舒适等优点。

膀胱肿瘤通常为多灶性。原位癌可以类似炎症、发育不良等病变,表现为浅红色天鹅绒样黏膜改变,也可以表现为正常。当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膀胱黏膜表现异常时,建议行选择性活检(selected biopsy),以明确诊断和了解肿瘤范围[39]。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或颈部、尿脱落细胞学阳性,或怀疑有原位癌时,应该行前列腺部尿道活检[40]。对于单一的乳头状肿瘤,如果其他部位的膀胱黏膜表现正常并且尿脱落细胞学阴性,不主张常规行随机活检,因为发现原位癌的可能性很低[41]。

(七)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磅胱镜检查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膀胱镜检查是通过向膀胱内灌注5-ALA产生荧光物质特异性地积聚于肿瘤细胞中,在激光激发下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与正常膀胱黏膜的蓝色荧光形成鲜明对比,能够发现普通膀胱镜难以发现的小肿瘤、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检出率可以增加20%~25%[42,43],损伤、感染、化学或放射性膀胱炎、瘢痕组织等可以导致此项检查出现假阳性结果。

(八) 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

诊断性经尿道电切术(TUR)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首选方法,已逐渐被采纳。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肿瘤病变,并且没有明显的膀胱肌层浸润征象,可以酌情省略膀胱镜检查,在麻醉下直接行诊断性TUR,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肿瘤,二是对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肿瘤分级和分期,为进一步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44]。如果肿瘤较小,可以将肿瘤连带其基底的膀胱壁一起切除送病理检查;如果肿瘤较大,先将肿瘤的表面部分切除,然后切除肿瘤的基底部分,分别送病理检查,基底部分应达到膀胱壁肌层。肿瘤较大时,建议切取肿瘤周边的膀胱黏膜送病理检查,因为该区域有原位癌的可能[44,45]。为了获得准确的病理结果,建议TUR时尽量避免对组织烧灼,以减少对标本组织结构的破坏[46],也可以使用活检钳对肿瘤基底部以及周围黏膜进行活检,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标本组织不受损伤,可以配合TUR酌情使用。

推荐意见:

1. 膀胱肿瘤患者需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尿常规、B超、尿脱落细胞学、IVU检查及

胸部X线片。

2. 对所有考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或诊断性TUR。

3. 对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而无明确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

4. 对机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需要可选择盆腔CT/MRI、骨扫描。

参考文献

1. Jakse G, Algaba F, Fossa S, et al. Guidelines on Bladder Cancer Muscle-invasive and Metastatic.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2006

2. Oosterlinck W, van der Meijden A, Sylvester R, et al. Guidelineson TaT1 (Nowmuscle invasive)Bladder Cancer.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2006

3. Koraitim M,Kamal B, Metwally N, et al. Transurethral ultrasonic assessment of bladder carcinoma: its value and limitations. J Uro1,1995,154(2 Pt 1) : 375-378

4. Horiuchi K,Tsuboi N,Shimizu H, e t al. High-frequency endoluminal ultrasonography for staging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Urology, 2000,56 : 404-407

5. Karahan OI, Yikilmaz A, Ekmekcioglu O, et al.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indings of bladder tumors: correlation with stage and histopathologic grade. Acta Radiol,2004,45 : 481-486

6. Messing EM. Urothelial tumors of urinary tract. In: Campbell's Urology, 8th ed. Walsh PC, Retik AB, Vaughan ED Jr,Wein AJ, eds. Philadelphia(PA) :W. B. Saunders,2002-2761

7. Goessl C, Knispel H H, Miller K, et al. Is routine excretory urography necessary at first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J Urol, 1997,157 : 48@481

8. Holmang S, Hedelin H, Anderstrom C, et al. Long-term follow up of a bladder carcinoma cohort: routine follow up urography is not necessary. J Uro1,1998,160 : 45-48

9. Herranz-Amo F, Diez-Cordero JM, Verdu-Tartajo F, et al. Need for intravenous ur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ansition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Eur Urol, 1999,36 : 221-224

10. Paik ML, Scolieri MJ, Brown SL, et al. Limitations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staging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before radical cystectomy. J Urol, 2000 : 163,1693-1696

11. Browne RF, Murphy SM, Grainger R, et al. CT cystography and virtual eystoscopy in the assessment of new and recurrent bladder neoplasms. Eur J Radiol,2005,53 : 147-153

12. Kishore TA, George GK, Bhat S. Virtual cystoscopy by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dilute contrast medium: preliminary experience. J Urol,2006,175(3 Pt 1) : 870-874

13. Kawai N, Mimura T, Nagata D, et al. Intravenous urographyvirtual cystoscopy is a better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than air virtual cystoscopy. BJU Int, 2004,94 : 832-836

14. Nambirajan T, Sohaib SA, Muller-Pollard C, et al. Virtual cystoscopy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 a pilot study. BJU Int, 2004,94 == 828-831

15. Wang D, Zhang WS, Xiong MH, et al. Bladder tumors: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axial imaging, muhipianar reformation,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virtual cystoscopy using helical CT. Chin Med J(Engl), 2004,117 : 62-66

16. Mallampati GK, and Siegelman ES. MR imaging of the bladder. 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2004,12 : 545-555

17. Bernhardt TM, Schmidl H, Philipp C, et al.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virtual cystoscopy of the bladder: MRI vs CT. Preliminary report. Eur Radiol, 2003,13 : 305-312

18. Lammle M, Beer A, Settles M, et al. Reliability of MR imagingbased virtual cyst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cancer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IR Am J Roentgenol, 2002,178 : 1438-1488

19. Beer A, Saar B, Zantl N, et al. MR cystography for bladder tumor detection. Eur Radiol, 2004,14 : 2311-2319

20. Tekes A, Kamel I, Imam K, et al. Dynamic MRI of bladder cancer: evaluation of staging accuracy. AJR Am J Roentgenol, 2005, 184 : 121-127

21. Deserno WM, Harisinghani MG, Taupitz M, et al. Urinary bladder cancer: preoperative nodal staging with ferumoxtran-10-enhanced MR imaging. Radiology, 2004,233 : 449 456

22. Jana S, Blaufox MD. Nuclear medicine studies of the prostate, testes, and bladder. Semin Nucl Med, 2006,36 : 51-72

23. Bas WG,van Rhijn, Henk G van der Poel, et al. Urine markers for bladder cancer surveill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Eur Urol, 2005,47: 736-748

24. Gregoire M, Fradet Y, Meyer F,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urinary cytology, 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 flow cytometry and cytology on bladder washings during follow up for bladder tumors. J Uro1,1997,157 : 1660-1664

25. Kannan V, Bose S. Low grade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and instrument artifact. A challenge in urinary cytology. Acta Cytol, 1993,37 : 899 902

26. Messing EM, Catalona W. Urothelial tumors of the urinary tract. In Campbell's urology, 7th ed. Walsh PC, Retik AB, Vaughan ED Jr,Wein AJ,eds. Philadelphia(PA) : W. B. Saunders, 1998. 2327 2408.

27. Roy JY, Staerkel GA, Ayala AG. Cytologic and histologic features of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Urol Clin North Am, 1992, 19 : 435-453

28. Schroeder GL,Lorenzo Gomez MF, Hautmann SH, et al. A side by side comparison of cytology and biomarkers for bladder cancer detection. J Urot, 2004,172 : 1123 1126

29. Glas AS, Roos D, Deutekom M, et al. Tumour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ladder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J Urol,2003,169 : 1975-1982

30. 叶敏,沈海波,黄云腾,等.几种新瘤标对膀胱癌早期诊断价值的比较.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19, 151-153

31. Toma MI, Barak V, Hautmann S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Immunocyt test and urinary cytology with other urine tests in the detection and surveillance of bladder cancer. World J Urol, 2004,22 : 145-149

32. Friedrich MG, Toma MI, Hellstern A, et al. Comparison of multitarget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urine with other non-invasive tests for detecting bladder cancer. BJU Int, 2003, 92 : 911-914

33. Boman H, Hedelin H, Holmang S, et al. Four bladder tumor markers have a disappointingly low sensitivity for small size and low grade recurrence. J Urol, 2002,167 : 80-83

34. Coleman J, Franks ME, Grubb LR, et al. Highlights from the society of urologic oncology 4th annual meeting. J Urol, 2005, 173 : 938-941

35. 王春荣,林宗明。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26 : 12-15

36. Serretta V, Pomara G, Rizzo L, et al. Urinary BTA-Stat, BTA-Trak and NMP22 in surveillance after TUR of recurrent 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Eur Urol, 2000, 38 : 419-452

37. Brown FM. Urine cytology, Is it still the gold standard for screening? Urol Clin North Am, 2000,27 : 25-37

NCCN膀胱癌指南内科治疗解读

NCCN膀胱癌指南内科治疗解读 NCCN发布了膀胱癌,新版指南针对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内容更新,本文将对该指南内科治疗部分进行解读,以便于国内的肿瘤内科医师以及泌尿肿瘤医师更好得理解和遵循指南,使患者在更加规范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多获益。 一、膀胱癌的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 对于肌层侵犯的膀胱癌患者,化疗是重要的治疗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对于分期为T2或T3的膀胱癌接受膀胱全切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两项随机临床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具有生存获益,尤其是临床分期为T3的病变。其中一项纳入307例肌层侵犯的膀胱癌随机接受单独膀胱根治性切除或术前3周期MVA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提高中位生存(77 vs 46个月),并且显著降低了病灶残留率,同时新辅助化疗并未增加治疗相关的死亡率。另外涉及11项临床研究共3005例膀胱癌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顺铂类为基础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五年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因此NCCN指南2015版将T2分期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接受顺铂为主的新辅助化疗作为1级证据推荐。基于剂量密集MVAC方案较传统MVAC方案具有更佳的耐受性与疗效,以及GC方案与传统MVAC方案等效,因此新辅助化疗方案推荐剂量密集MVAC(DDMVAC)方案、GC方案或CMV方案治疗3-4周期。而对于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NCCN指南不建议将卡铂作为顺铂的替代用药用于新辅助化疗中,这样的患者不推荐进行新辅助化疗。 对于保留膀胱的患者,电切术后进行局部放疗的同时应同步化疗增敏,具体用药可采用单药顺铂、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氟尿嘧啶联合丝裂霉素、顺铂联合紫杉醇等方案,推荐证据为2B级。 而对于膀胱癌的术后辅助化疗,由于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相应的一些临床研究结论存在冲突,现阶段不能证实辅助化疗能延缓复发或延长生存。通常认为对于病理分期为T2及其以下的病变,且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其复发风险较低,不建议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而对于病理分期为T3及其以上,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由于其高危复发,已有研究证实这部分高危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30%的死亡率,因此如果这类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通常建议术后辅助化疗,推荐证据为2B级。 二、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 对于不能手术以及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应采取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既往常用方案为MVAC方案,但自从吉西他滨以及紫杉醇等化疗药物问世后,新的化疗方案对原有方案构成了挑战。一项GC方案与标准MVAC 方案比较用于晚期膀胱癌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9%与46%,长期随访显示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0个月与15.2个月,中位PFS时间分别为7.7个月与8.3个月,均无显著差异,证实GC方案与标准MVAC方案等效,而耐受性方面,GC方案明显优于

2017 AUA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指南

2017 AUA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指南 1.发病率: 2015年美国新发膀胱癌74,000例,其中75%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膀胱癌男女发病比例为3:1,发病率在男性恶性实体肿瘤中居第4位。 2.病因学: 危险因素:吸烟、职业暴露于致癌物、其他肿瘤化疗、Lynch综合征、感染、盆部外放疗。分子机制和遗传学改变:GSTM-1、NAT-2、TP53、RB1、PTEN、FGFR3、PIK3CA、RAS 等基因突变、9p杂合性缺失、p16表达缺失、CDKN2A纯合性缺失。 3.分期分级: 推荐使用2004年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系统对NMIBC进行分级,分为增生(扁平和乳头样)、反应性不典型增生、意义不确定的不典型增生、尿路上皮异型增生、尿路上皮原位癌、尿路上皮乳头状瘤、非肌层浸润性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4.对NMIBC的风险分层系统:

低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单发直径≤3cm的低级别肿瘤;低度恶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中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术后1年复发的低级别Ta期肿瘤;单发直径>3cm的低级别肿瘤;多灶性低级别Ta期肿瘤;≤3cm高级别Ta期肿瘤;低级别T1期肿瘤。 高危:高级别T1期肿瘤;复发性高级别Ta期肿瘤;直径>3cm或多发的高级别Ta期肿瘤;原位癌;BCG治疗失败的高级别肿瘤;变异型膀胱癌;肿瘤伴血管淋巴浸润;高级别肿瘤累及前列腺部尿道。 5.诊断: 在经尿道切除肿瘤时,应进行彻底的尿道及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形态、数目及周围粘膜的异常。在技术可行时,应该切除全部肉眼可见肿瘤。要评估上尿路情况。对于有NMIBC病史、膀胱镜检查正常但细胞学阳性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前列腺部尿道活检和上尿路影像,并使用增益膀胱镜技术如蓝光膀胱镜、输尿管镜或膀胱随机活检。 6.变异型膀胱癌: 变异型膀胱癌, 包括微乳头状癌、巢状癌、浆细胞样癌、神经内分泌癌、肉瘤样癌,还要关注是否存在广泛的鳞状或腺样分化,以及是否有血管淋巴浸润。变异型膀胱癌患者如果考虑保留膀胱治疗,应在初次TURBT术后4-6周进行二次电切。 由于变异型膀胱癌分期往往较高,应考虑进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7.确诊膀胱癌后的尿液标志:

3-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2013修订版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李宁忱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副主编谢立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凌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董胜国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范欣荣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潘铁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王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魏东卫生部北京医院 徐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许传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许克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秘书 宋毅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目录 一、前言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三、膀胱癌的组织病理学 四、膀胱癌的诊断 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七、尿流改道术 八、膀胱癌的化疗与放疗 九、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与随访 十、膀胱非尿路上皮癌

一、前言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于2006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学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 Urology以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编写完成了2007年版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并在2009年进行了更新,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两年来,随着膀胱癌诊断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使得《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又有了进一步更新的需要。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组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仔细查阅最新相关文献,并经过反复讨论,完成此版更新后的《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以期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本版《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71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35条。

膀胱癌的诊断及其治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癌是比较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经常接触致癌物如萘胺、联苯胺等有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染料,橡胶、塑料制品,油漆、洗涤剂等也有潜在的致癌危险。吸烟不仅仅对呼吸系统有害,还是会引起膀胱癌。另外,某些疾病如膀胱白斑、腺性膀胱炎、尿道结石、尿潴留等也可能会诱发膀胱癌。 【症状】 膀胱癌好发于50~70岁的成人,而且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初期不痛不痒,只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血尿一般为鲜红色。即使不进行治疗,几天以后血尿也会消失,使患者产生已“痊愈”或已“好转”的错觉,所以发病初期的血尿很少能引起患者的注意,结果错失治疗良机。 少数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时疼痛、排尿困难、下腹部出现肿块等现象,但这些患者多已到了晚期。当癌肿向盆腔广泛转移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浮肿。 【诊断】 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时,首先应怀疑膀胱癌,及早做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无创伤,患者痛苦少。检查时,医生可直接通过膀胱镜看到肿瘤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等,同时可以直接取肿瘤组织作活检。膀胱癌的确诊还得依靠活组织检查结果。

【治疗】 膀胱癌同其它癌症一样,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治疗上也有所不同。如果肿瘤很小,而且只在粘膜层,没有向膀胱深处或周围转移时,可以不开刀,直接经尿道将肿瘤细胞切掉或将它烙死,但治疗后要经常检查。 如果肿瘤细胞已向膀胱肌肉深处浸润,可将部分膀胱或整个膀胱切掉。膀胱全部切除时,为了不影响生活质量,还需再作一个“膀胱”,一般是从患者身上切一段回肠作膀胱,将输尿管接在上面,再在腹部开一个口用来排尿。 膀胱癌患者术后极易复发,但如果复发后能及时治疗,仍然可以治愈,所以膀胱癌患者术后要经常检查,一旦复发可及早察觉,一般每三个月作一次膀胱镜检查。 今幸(Rh2)护命素与膀胱癌患者 我们的病人中有一位膀胱癌患者,今年67岁,山西人。 病人是对于人参皂苷Rh2,也是今幸(Rh2)护命素相对比较敏感的患者之一。翻出其病史,如下:2000年小便不禁,未检查与治疗。2004年出现血尿,使用抗感染药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膀胱癌。病人检测为移行细胞癌(Ⅱ-Ⅲ级),两次化疗之后形成尿道终末“萎缩”,排尿困难,因为经济原因未采取手术,也未继续化疗。 中医辨证病例为:病人血尿,有灼痛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属下焦湿湿热型。此后病人服用一个月左右中药,未见明显好转。 后来了解到人参皂苷Rh2产品今幸(Rh2)护命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转为正常细胞,同时清热解毒,消散肿结,或许对病情会有所帮助。 考虑到病人的情况特殊,公司决定给其一个疗程免费的爱心捐助,一个月之后,病人长达五年的小便困难消失,大便亦恢复通畅。 病人服药两月之后,病人舌苔薄白,脉缓和,说明热毒已消。又继续服用一月,病人症状完全消失后,由于经济问题不得以停药。现病情稳定,经复查癌肿块大幅缩小,可惜病人经济窘迫,只能间断服药,否则癌肿完全有望彻底治愈也未一定。 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用法用量指南 1、癌症早期 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刚刚确诊为癌症,但尚未确定具体治疗技术方案的患者,服用后可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肿瘤转移、扩散。 功效特点:改善早期癌症患者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吞咽不畅、上腹饱胀、胸闷胸痛、肝区疼痛、血尿和慢性溃疡等症状。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9.0/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 2.2/10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0.9/10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区性、种族性及性别的差异,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根据2010年至2014年美国SEER数据库统计,膀胱癌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3岁,中位死亡年龄为79岁。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2009 年膀胱癌发病率为6.61/10 万,人口标准化率为3.03/10万。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和3.51/10万,男性是女性的3.3倍;死亡率为2.60/10万,男、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分别为 3.75/10万和1.24/10万,男、女性之比为2.97: 1。 2016年我国预测数据显示新发膀胱癌8.05万例,其中男性6.2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女性1.84万例;死亡3.29万例,其中男性2.5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1位)、女性0.78万例。

膀胱癌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和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吸烟是膀胱癌最为确定和最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与烟中含有的芳香胺类化合物4-氨基联苯有关系。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戒烟后膀胱癌的患病风险会逐渐下降。 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芳香胺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如多环芳烃和氯代烃、β-萘胺、4-氨基联苯等。 膀胱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及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结石)与发生膀胱癌关系密切,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差。既往接受过环磷酰胺化疗、盆腔放疗、滥用非那西汀等均可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及基因异常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概要

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和 治疗指南概要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膀胱癌指南摘要自2014年后尚无更新,但国外指南 更新迅速。目前最新的2020版欧洲膀胱癌诊疗指南[1]有许多更新之处,现总结如下。 1介绍 主要目的是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 er,MIBC)的临床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2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请参看肌层非浸润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指南概要[2]。本指南新增一项内容,即不要给患有活动性膀胱癌 或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开吡格列酮。 3诊断评估检查 3.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治疗MIBC包括肿瘤的外生部分,肿瘤后方的带有逼尿肌 肌肉膀胱壁,切除区域的边缘。 3.2尿道切除术如有指征,取出切除的前列腺膀胱标本后,在膜部尿道尖 部进行冰冻活检。 3.3伴发前列腺癌有21%~50%MIBC患者发现前列腺癌,偶然发现临 床有意义的前列腺癌,但并没有改变生存。 3.4影像学诊断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

nanceimaging,MRI)造影剂有导致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危险,应避免使用非离子线性钆造影剂,使用稳定的大环造影剂。进行计算机扫描尿路造影(computedtomographyurography,CTU)以进行上尿路评估和分期。 3.5病理诊断巴黎工作组标准化报告系统(2016)建议使用。 3.6内镜诊断仅在其他信息会影响治疗决策的情况下,使用诊断性输尿管 镜检查和活检。 3.7手术相关并发症 3.7.1年龄因素与70岁患者相比,80岁老人的死亡风险更高(4.3%vs.2.3%)。 3.7.2术式选择多数患者接受了回肠膀胱术。 3.7.3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肌肉减少症是总体生存(overallsurvival,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survival,CSS)的独立预测因子。低术前血清白蛋白也与受损的伤口愈合、胃肠道并发症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radicalcystectomy,RC)之后无复发、OS的降低相关联。其他因素包括先前的腹部手术史、膀胱外疾病和放疗史,也可以作为接受RC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4预后评估 4.1RC加淋巴(lymphnode,LN)清扫后最重要的预后变量是肿瘤分期和淋巴结状态。 4.2淋巴血管浸润存在于35%的患者中,与肿瘤复发和死亡率增高相关。4.3原位癌(carcinomainsitu,CIS)的存在与输尿管受累、OS、无复

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而且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对于膀胱癌患者来说,选择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比较重要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膀胱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总得来说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以及中医药的治疗等,在膀胱癌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都会问,治疗方法这么多,哪一种治疗方案才是最佳治疗方案呢,其实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哪一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的。如临床分期、所表现的症状、年龄、体质等,适合自身的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膀胱癌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而且多为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那些未出现扩散、转移的早期患者。手术治疗能够通过对病灶的切除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但是大家都知道手术创伤性大,易复发,因此在手术之后一定要及时巩固治疗,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放化疗也是膀胱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大家都知道,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法都是以杀死癌细胞为目的,但目前的治疗水平上无法彻底清除机体内癌细胞,易复发,临床发现,中医治疗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对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其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辅助手术、放化疗,单独作用于患者也是可以的。 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治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合理用药,不仅能够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同时还能够扶助正气、调整阴阳,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中医治疗癌症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膀胱癌,适用于各个时期的患者。该疗法通过患者服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 以上就是膀胱癌治疗方案的介绍,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应该知道,膀胱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的,不能盲目,专家介绍,除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病魔,有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

膀胱癌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 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或内窥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膀胱肿瘤。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拔除尿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

延长、费用增加。 2.电切手术效果不满意,需进一步治疗(如膀胱全切、动脉化疗等)。 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二、膀胱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膀胱肿瘤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标准住院日≤8天 时间住院第1-2天住院第3天 (手术日) 住院第4-5天 (术后第1-2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及上级医师查 房 □ 完成医嘱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 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 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 实施手术 □ 术后标本送病理 □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交待 病情及注意事项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及手 术记录 □ 观察病情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程记录 □ 瞩患者下地活动,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 □ 瞩患者多饮水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 三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 食◎其他 □ 长期医嘱: □ TURBT术后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6小时后恢复术前饮食 □ 6小时后恢复基础用药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停冲洗 临时医嘱: □ 输液 □

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2016年泌尿外科诊疗指南 2016年

目录 一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1) 二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5) 三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9) 四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12) 五泌尿男生殖系先天性疾病诊治指南 (13) 六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 (17) 七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 (19) 八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21) 九阴茎癌诊断治疗指南 (24) 十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27) 十一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 (28)

十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30) 十三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 (31) 十四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33) 十五精索静脉曲张诊断和治疗指南 (34) 十六鞘膜积液诊断治疗指南 (35) 十七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 (37) 十八肾上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39) 十九急性尿潴留诊断治疗指南 (43) 二十泌尿系损伤诊断治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诊断】 (一)、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但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则会发生类似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骨转移时会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导致下肢瘫痪等。 (二)、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最初可疑前列腺癌通常由直肠指检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 1.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 3.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4.前列腺穿刺活检 5.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CT)检查 (2)磁共振(MRI/MRS)扫描 (3)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ECT) (三)、前列腺癌分期:在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方面,推荐使用Gleason评分系统。前列腺癌组织分为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每区的Gleason分值为1~5,Gleason评分是把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的Gleason分值相加,形成癌组织分级常数。

中医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南 膀胱癌公开征求意见稿

中医肿瘤科临床诊疗指南·膀胱癌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膀胱癌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膀胱癌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肿瘤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以反复全程无痛性血尿为主要特征,亦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等症状。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血淋”、“溺血”、“癃闭”等病证。 当代中西医病名统一为膀胱癌。 引发膀胱癌的因素较多,目前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此外,膀胱癌的发病与遗传、性别、种族、社会经济环境、空气污染、滥用药物、长期慢性尿道炎症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3诊断 3.1病史[1]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长期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等病史相关,发病年龄多为中年以后,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3.2临床表现[1-4] 3.2.1血尿 膀胱癌可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有时可为显微镜下血尿。出血量和血尿持续的时间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大小、形态和数目并不一致。 3.2.2 膀胱刺激征 膀胱癌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

3.2.3 排尿困难 肿瘤发生在膀胱颈部或瘤体较大、肿块形成、脱落的癌组织阻塞尿路时可引起排尿困难,或点滴而下,甚至尿潴留。 3.2.4 浸润和转移表现 浸润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盂积水和上泌尿道感染,出现腰痛、腰酸、发热等。侵犯直肠可出现黏液血便或肛门下坠、疼痛等;转移到盆腔或腹膜后可出现腰酸、下腹痛;转移到骸静脉旁淋巴结可引起下肢淋巴、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下肢肿胀;肿瘤坏死组织脱落时尿液中可有腐肉组织排出;两侧输尿管受侵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晚期可在下腹部,特别是膀胱顶部触及肿块。 3.2.5 体征 浸润癌晚期,在下腹部耻骨上区可触及坚硬肿块,排尿后不消退。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可有下肢凹陷性水肿,发生贫血时可见贫血貌。 3.3辅助检查[1,4-5] 3.3.1膀胱镜检査:膀胱镜是诊断膀胱癌的主要方法,经尿道膀胱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膀胱内部结构,可以发现有无膀胱肿瘤的存在,了解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数目、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并可取活检以明确诊断,被认为是膀胱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方法。 3.3.2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可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浸润。膀胱癌患者造影可见充盈缺损,膀胱壁变硬、不整齐。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费用较低,方法简单、痛苦小,准确率高,能较好地提供膀胱肿瘤的大小、数目、定位和浸润情况,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但小于0.5cm且位于膀胱癌前壁者不易发现。 CT检査:常用作膀胱癌的分期,有助于发现肿瘤浸润深度、临近脏器侵犯范围和淋巴结的转移,尤其适用于存在尿道狭窄或膀胱癌有活动性出血不能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但不能发现直径<5mm的肿瘤和原位癌。 MRI检查:在分期方面不比CT优越,对软组织显示优于CT,能发现膀胱

膀胱癌治愈的例子

膀胱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如今已经位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首,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患上膀胱癌很多患者都是比较恐惧的,因此在临床上,一定要及时治疗,那么有没有膀胱癌治愈的例子呢? 有没膀胱癌治愈的例子?一旦患上膀胱癌很多患者都是比较恐惧的,因为在很多患者心目中,患上癌症就是被判了死刑,其实专家介绍,癌症虽然比较难治,但是并不是不治之症,在临床上,有很多膀胱癌患者通过治疗,生存期也是比较常见的,实现临床治愈也是有可能的,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即便是晚期患者也能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因此患上膀胱癌患者也不要害怕,应该积极治疗。 对于膀胱癌患者来说,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切除可见的癌肿,控制病情,但是由于脑部神经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易复发,因此一定要及时进行巩固治疗,特别是中医药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非常有必要。 放化疗虽然也是治疗膀胱癌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使用过放化疗的癌症病人都知道,放化疗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选择性,会杀灭正常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大量的毒副作用。因此病人在术后采用放化疗时,一定要控制好放化疗的次数与剂量,以免出现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病人生命受到威胁。 中医也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采用天然绿色中草药,注重从病人整体出发,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通过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来改善癌灶生存环境,消除术后残留癌细胞,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此外,术后服用中医,还能有效增强机体耐受力,降低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独树一帜的“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誉享国际,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肿瘤专家的称赞。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邢保全,膀胱癌,男,74岁,郑州市嵩山北路雅居一方小区4号楼3-2号邢保全在2010年1月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膀胱癌,考虑到患者岁数太大身体素质较弱未作手术治疗,进只行了两次介入治疗,治疗之后未见病情好转,反而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致使患者身体越发虚弱,病情严重时少气乏力,走不成路。 后经多方打听到郑州希福医院治疗癌症效果不错,因此于2010年3月26日至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经袁希福院长诊断以及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袁希福院长依据“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取中药进行治疗。 服药两个疗程后邢保全身体明显好转,气色恢复不错,继续服药到2015年11月24日患者再次来拿药时精神气色很好、元气充沛、面色红润、丝毫看不出是位癌症患者。其老伴说患者现在每天都走5里路锻炼身体,目前邢保全依然状态良好的生活着。

12.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 年版) 一、概述膀胱癌就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得恶性肿瘤,就是泌 尿系 统最常见得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 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9、0/10 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得第7位;女性为2、2/10 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得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0、9/10 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区性、种族性及性别得差异,可见于各年 龄段,高发年龄50~70 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根据2010 年至2014 年美国SEER 数据库统计,膀胱癌确诊时得中位年龄为73岁,中位死亡年龄为79 岁。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2009 年膀胱癌发病率为 6 、61/10 万,人口标准化率为3、03/10 万。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 41/10万与3、51/10 万,男性就是女性得3、3倍;死亡率为2、60/10 万,男、女性膀胱癌得死亡率分别为3、75/10 万与1、24/10万,男、女性之比为2、97: 1。 2016 年我国预测数据显示新发膀胱癌8、05 万例,其中男性6、21 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 6 位)、女性1、84 万例;死亡3、29万例,其中男性2、5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1位)、女性0、78 万例。

膀胱癌就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得恶性肿瘤之一,规范与提高膀胱癌得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膀胱癌得危险因素膀胱癌得发生发展就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得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研究证实:内在得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与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吸烟就是膀胱癌最为确定与最主要得致病危险因素,与烟中含有得芳 香胺类化合物 4 氨基联苯有关系。约50%得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使膀胱癌得患病风险增加2~5 倍,并与吸烟强度与 时间成正比。戒烟后膀胱癌得患病风险会逐渐下降。 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芳香胺类化合物也就 是重要得致病危险因素,如多环芳烃与氯代烃、B萘胺、4氨基联苯等。 膀胱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及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结石)与发生膀胱癌关系密切,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差。既往接受过环磷酰胺化疗、盆腔放疗、滥用非那西汀等均可增加患膀胱癌得风险。 膀胱癌得发生发展与遗传及基因异常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 膀胱癌得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三、膀胱癌得诊断

膀胱癌诊疗规范及流程

膀胱癌诊疗规范及流程 【概述】 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膀胱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行规范。 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膀胱癌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低分级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的分期指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是判断膀胱肿瘤预后的最有价值的参数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La,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局限于黏膜(Ta-Tis)和黏膜下(T1)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往称为表浅性膀胱癌)占75%~8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15%~25%。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大约70%为Ta期病变,20%为T1期病变,10%为膀胱原位癌[14]。原位癌虽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差,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向肌层浸润性进展的概率要高得多[15]。因此,应将原位癌与Ta、T1期膀胱癌加以区别 【临床表现】 (一) 早期症状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而T a、T1期肿瘤无此类症状。 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 (二) 体格检查 膀胱癌患者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1]。体检还包括经直肠、经阴道指检和麻醉下腹部双合诊等,但体检在T a、T1期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有限。 (三)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通过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进行,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如肝脏等)。经直肠超声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较清楚。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侵犯,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 2.胸部检查术前应常规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肺部转移。对肺部转移最敏感的检查方法是胸部CT。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

膀胱肿瘤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ICD-10:C67, C79.1,D09.0,D30.3,D41.4)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57.4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或窥镜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年) 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 C79.1,D09.0,D30.3,D41.4膀胱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所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 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3版(2)

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3版(2) 致医生同行:欢迎订购《指南解读》会员(点击了解详情)欢迎大家对编译内容提批评指导意见,可在文末留言,谢谢!致患者及家属:疾病咨询,可加主编黄医生微信:30842121。目录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影像学检查原则(BL-A)BL-A,1/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影像检查原则英文版中文 版没有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单一随访计划。随访频率和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并可在患者和医师共同决策后将随访时间延长至5年以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胸部影像学检查●分期:?非侵袭性膀胱癌的初始分期可能无需行胸部影像学检查。●NMIBC的随访:?不推荐常规行胸部影像学检查。7 腹部和盆腔影像学检查●分期?CT尿路造影(CTU,CT urography ) (使用或不使用静脉对比剂的腹部和盆腔CT 加排泄性造影)。?MR尿路造影(MRU,MR urography )可用于肾功能差或对碘对比剂过敏但GFR> 30且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通过不使用钆对比剂的初始图像和T2图像评估上尿路。对斑块状或非阻塞性病变和转移性病变的敏感性降低。?对于碘对比剂和钆对比剂都不能使用的患者,可采用肾脏超声(US)或CT平扫结合逆行性输尿管肾盂造影。?输尿管镜检查?考虑:对于无蒂或高级别肿瘤,可行使用或

不使用静脉对比剂的盆腔MR进行局部分期。?除CTU外,可行盆腔MR。?有早期数据表明:如果肾功能不允许使用对比剂进行增强,T2和弥散加权图像可能有助于局部分期。8,9●NMIBC的随访:(见BL-E)?基线时行上尿路(CTU、MRU、或CT或超声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和腹部/盆腔影像学检查。对于高风险患者,在12个月后复查上尿路影像检查,以后每隔1-2年复查直至10年。疑似骨转移的评估●对于骨转移可能性不大的患者,一般不推荐行骨成像检查。神经/脑成像1,11●分期?一般不推荐行脑MRI。BL-A,2/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影像检查原则英文版中文版肌层浸润性 膀胱癌胸部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病变可行胸部正位和侧位平片。如果发现异常,然后可能行胸部CT。●分期:1?胸部正位和侧位X线检查,或?对于胸部X线检查不明确或有异常发现或对于一些选择性的高危患者,行胸部CT平扫。对于同时行腹部和盆腔成像检查的患者可考虑行使用静脉对 比剂的胸部增强CT。2?PET/ CT可能对于一些选择性的T2期(肌层受侵的膀胱癌)患者和≥cT3期的膀胱癌患者有益(2B类证据)。如果行PET-CT,也应包括腹部和盆腔。 3-6PET /CT不应用于勾画上尿路的解剖。●膀胱切除术后或未行膀胱切除术后的随访:(见BL-E)?胸部正位和侧位X线检查,或?对于胸部X线检查不明确或有异常发现的患者,行使用静脉对比剂的胸部增强CT。?如果不能使用静脉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一)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一) 2007 一、前言 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膀胱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行规范。为了进一步统一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于对膀胱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判定以及与各地区膀胱癌诊疗结果的比较,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分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Urology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经过反复研讨,编写完成了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便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相应有益的指导。 在《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过程中,通过PUBMED医学检索网、中华医学期刊网等对膀胱癌诊断治疗相关论文特别是近10~15年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根据论文可信度的评价,最后《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42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41条。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1.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1]。在美国,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位列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后,在女性恶性肿瘤位居第九位[2]。2002年世界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10.1/10万,女性为2.5/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4/10万,女性为1.1/10万。美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24.1/10万,女性为6.4/10万[10。美国癌症协会预测2006年美国膀胱癌新发病例数为61 420例(男44690例,女16730例),死亡病例数为13060例(男8990例,女4 070例)[2]。 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3],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2002年我国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3.8/10万,女性为1.4/10万[1]。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4-6]。膀胱癌男

膀胱癌临床路径

膀胱癌临床路径 (2016版) 一、膀胱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ICD-10:C67.900) 行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症状及体征:血尿、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体格检查有或无腹股沟等处肿大淋巴结等; 2.影像学:主要依靠CT诊断,其他如彩超、MRI及SPECT等可提供参考; 3.病理: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NCCN 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3年) 1.适合膀胱动脉灌注化疗、血管栓塞治疗 2.能够耐受该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900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4)膀胱CT检查 (5)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包括(1)切片诊断(分类、分型、分期);(2)免疫组化(必要时);(3)分子生物学指标(必要时)。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全腹部CT/MRI,PET-CT,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放射性核素肾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