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学第18次课

动力学第18次课

14-2、14-4、14-5 14-10 14-16选做

虚位移原理
弹簧秤称大象 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如果你也有机会去称大 象,但是要求与曹冲方法不同,而且测量的工具只有 普通5Kg量程的弹簧秤,大象大致是2吨重。请设计 一个机构大致测量大象的重量。

虚位移原理
设计有不足的地方吗?

虚位移原理

例3 如图所示机构,不计各构件自重与各 处摩擦,求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时,主动力偶 M与主动力F之间的关系。

解:虚速度法
δrr
δra
动点B、动系OA
δθ
δre
δrC
v v v δra = δre + δrr
h δre = δθ sin θ
h δrC = δra = δre / sin θ = 2 δθ sin θ
虚功方程
∑ δW = 0
? Mδθ + FδrC = 0
h M =F sin 2 θ

y
解:解析法 虚功方程
∑ δW = 0
Mδθ + FδxC = 0
x
h xC = cos θ + s sin θ h M =F sin 2 θ
h δxC = ? 2 δθ sin θ
解析法中力偶所对应的角坐标为有向角

2、求系统的平衡位置 例4 图示平面机构,两杆长度相等。在B点挂有重W的重 物。D、E两点用弹簧连接。已知弹簧原长为l0,弹性系数为 k,其它尺寸如图。不计各杆自重。求机构的平衡位置。
B
b
D
a
b
W
E
A
θ
θ
a
C

解: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解析法)
由虚位移原理得
B
? Wδy B + FδxD ? F ′δxE = 0
y
主动力作用点的坐 标及其变分为
y B = (a + b) sin θ
b
D
b
W
F
F′
a
E
δy B = (a + b) cos θδθ
A
θ
θ
a
C
x
xD = a cos θ
δxD = ?a sin θδθ xE = (a + 2b) cos θ
δxE = ?(a + 2b) sin θδθ

即 因
? W (a + b) cos θδθ + 2 Fb sin θδθ = 0 ? W (a + b) cos θ + 2 Fb sin θ = 0
δθ ≠ ,故 0
F = F ′ = kδ = k (2b cos θ ? l0 )
将F代入,化简得
W ( a + b) tan θ = 2kb(2b cos θ ? l0 )
系统中的内力都是成对出现的,如果系统中都是刚体,这些 内力的虚功之和为零。但弹簧是变形体,变形体中内力的虚 功一般不为零。所以要先去掉弹簧,在弹簧两端加上弹簧 力。

3、求约束力
例5 如图所示三铰拱,拱重不计。试求在力F及力偶 矩M作用下铰B的约束力。
a
C
a
D
求约束力:结构问题 F 解除约束(1次解除1 个)使结构问题转变为 具有一个自由度的机 构。 B
a
A M
a

δ?
C
δθ
P
D
F
解 1. 求铰B的水平约束力。 解除铰B的水平约束,加上水平 约束力 FBx ,系统具有一个自由 度。(特殊位置平衡:虚速度 法) δrC = 2a ? δθ
P为BCD的瞬心
δrC
B
δrD
F Bx
M A
δrC = 2a ? δ?
δrB
δ? = δθ
( ? M + Fa + 2 FBx ? a )δθ = 0
F Bx = M F ? 2a 2
δrD = a ? δθ
δrB = 2a ? δθ
∑ δW = 0 ,
? Mδθ + FδrD + FBxδrB = 0

C
δθ
D
F
β
δrC
δ?
M A
δrD
δrB F By
2. 求铰B的垂直约束力。 解除铰 B 的垂直约束,加上垂 直约束力FBy
B
δrC = 2a ? δθ
A为BCD的瞬心
δrC = 2a ? δ?
δ? = δθ
δrB = 2a ? δθ
δrD cos β = δrC cos 45° = aδθ
∑ δW = 0 ,
代入虚功方程得
? Mδθ + FδrD cos β ? FByδrB = 0
( ? M + Fa ? 2 FBy a )δθ = 0
M F FBy = ? + 2a 2

C
D
F
β
δWF = FδrD cos β
不好计算!
δrD
δ?
Fa B F
A
将力移至A或B点再 计算虚功
δWF = Faδ?

4、求杆件内力
例6:试用虚位移原理求杆3的内力。
δ?
δrC
3个杆铰接为一刚体
δrD
F
F
δrB
虚功方程
δrD = 6δ?
PδrD ? FδrB = 0
δrC = ACδ?
δrC cos (180 ° ? 2? ? 90° ) = δrB cos ?
P=F

1、求主动力之间的关系:机构(1自由度) 2、求系统的平衡位置:机构(1自由度) 3、求外约束力:结构(0自由度)解除一个约 束力变成1自由度机构。 4、求杆件内力结构(0自由度)解除杆内力变 成1自由度机构。

课堂练习
例8如图机构,忽略各杆重量,弹簧刚度系数 k = 60 N/m , θ = 0 时,弹簧不伸长,保持在水平位置。已知主动力 P = 2N 当 M = 0.5N ? m , M = 1.5N ? m 求机构平衡时的 θ 角。 力偶矩,
1
2

课堂练习
δθ δθ
F
δrD
F
δrB
解 BC平动
δ? = 0
δrB = 0.4δθ
θ = 36.3°
δrD = 0.2δθ
虚功方程
F = k (0.2 sin θ )
? M 1δθ ? PδrB cos θ + FδrD cos θ = 0

课堂练习
δrE δrD
Q

δ?
q = 1kN/m 用虚位移原理求支座C的水 例9:刚架结构,已知 P = 10kN , 平约束力。
解:解除C处水平方向支 撑,代之力
δrF
BEF定轴
δr
δθ
δrE = 15δθ
FCx
δrF = 52 + 152 δθ
瞬心M
δrD = 10δθ
CF平面运动
δrA
δrC
δrC =
AGD瞬时平动 虚功方程
δrF
FM
CM = 30δθ
δrA = δrD = δr
FCx = ?8.33kN
PδrE + FCxδrC + Qδr = 0

课堂练习
例10 已知F1=20kN、F2=10kN,求C约束力。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能力课2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能力课2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题,4~5题为多项选择题) 1.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设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25 m/s,把质量为5 kg的木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由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木箱以6 m/s2的加速度前进,那么这个木箱放在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将留下的摩擦痕迹约为() 图1 A.5 mm B.6 mm C.7 mm D.10 mm 解析木箱加速的时间为t=v/a,这段时间内木箱的位移为x1=v2 2a ,而传送带的位移为x2=v t,传送带上将留下的摩擦痕迹长为l=x2-x1,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l=5.2 mm,选项A正确。 答案 A 2.(2019·山东日照模拟)如图2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 =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图2 解析设在木板与物块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μ2·2mg=ma1 a1=-(μ1+2μ2)g

设物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之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2,对整体有-μ2·2mg=2ma2 a2=-μ2g,可见|a1|>|a2| 由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图象A正确。 答案 A 3.(2019·山东潍坊质检)如图3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查询法) # (

一、课设目的 进一步掌握微机原理只是,了解危机在实时采集过程中的应用,学习、掌握编程和程序调试方法。 , 二、课设内容 用查询法,将ADC 0809通道0外接0~5V电压,转换成数字量后,在七段LED数码管上,以小数点后两位(几十毫伏)的精度,显示其模拟电压的十进值;0809~道0的数字量以线性控制方式送DAC0832输出,当通道O的电压为5V时,0832的OUT为0v,当通道O的电压为0时,0832的OUT为2.5V;此模拟电压再送到ADC0809通道1,转换后的数字量在CRT上以十六进制显示;通道0的数字量经74LS574输出到八位LED上,且以一定的要求,点亮LED指示灯。调整电位器,用示波器或三用表观察0832的变化,观察七段LED数码管数值的变化,观察LED灯的变化, ADC 0809的CLK脉冲,由定时器8254的OUT0提供;ADC 0809的EOC信号,用8255的PC0检测;74LS574外接的LED灯变化如下:若电压值小于0.5V,则最低位(DO)’LED灯亮,若电压值大于4.5V,则最高位LED灯亮,若电压值在0.5V~4.5V,则八位LED灯由低向高变化亮,且高位LED灯亮时低位灯全亮。 要有较好的人机对话界面;控制程序的运行。 三、硬件设计 1、电原理框图 见附件1 2、电原理框图工作过程的简要说明 【 (1)、ADC 0809的INO采集电位器0—5V电压,INl采集0832输出的模拟量。(2)、DAC 0832将ADC 0809的INO数字量后重新转换成模拟量输出。 (3)、8255用于检测ADC 0809转换是否,为七段LED数码管显示提供显示驱动信息。 (4)、七段LED数码管显示ADC 0809的INO的值。 (5)、74LS574驱动八位发光二极管,使它们按要求点亮:来指示当前采样值的范围。 (6)、8254提供ADC 0809的采样时钟脉冲。 (7)、74LSl38译码器为各芯片提供地址信息。 四、软件设计 【 首先进行程序初始化显示提示信息,判断是否有键按下,按下1则继续往下执行,按下2则退出。首先对8254进行初始化选择工作方式及赋初值,然后启动0809的IN0,接着初始化8255,并检测PA7的状态检测转换是否,否继续检测

系统动力学模型部分集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微机原理课设_加法练习程序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微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计科1204班 学生姓名:张婷婷 学号: 201216010433 指导教师:王锋 课程设计时间: 2014.12.22-2015.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实验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更好的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考验平时学习的成果。我们是计算机专业,离不开编写代码。平时上课所学的知识来自于课本,上机实验相对比较少,所能锻炼的操作能力机会不多。而课程设计是让我们综合平时课本和实验的知识及经验,自己设计和构造,编写一个相对完整的程序。这不仅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更是锻炼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设计与编写程序的能力。对于我们以后将会从事的计算机类工作,这能很好的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积少成多,每学期都做课程设计,到毕业时我们对于编写一个应用软件或许就能较容易驾驭了。 本次微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我的题目是加法练习程序设计,虽然只要求加法运算,但我在该程序里添加了减法运算,使得程序相对不会太单调。虽然给的编程题目可能会与别人一样,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在设计时添加自己的想法或许就能使程序更加完善了,这也是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一种锻炼。 二.实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加法练习设计程序的内容是:随机给出百位数以内的加法算式,并提示输入答案,若正确给出正确提示,若错误给出错误提示,并提示输入答案;按 R 键继续下一题,按 Q 键返回 DOS。按照内容要求,在所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程序,具体的内容设计要求任务如下: 1.设计一个菜单,选项为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2.以获取系统中的秒和百分秒作为两个随机数进行加减运算。 3.将输入的答案和运行结果比较,若相等给出正确提示,若错误给出错误提示,并继续输入答案直到正确为止。 4.提示是否继续下一题,按R键继续下一题,按Q键返回 DOS。 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完成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了减法练习运算,以仔细、认真、规范的态度完成自己课程设计。 三.实验设计的思想 加法练习程序设计,主要工作是产生两个两位数的随机数进行加运算,而怎么产生随机数是该程序的难点。在搜集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很多程序用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算法,而不使用算法获得随机数的方法就是获取系统的时间。在翻阅课本后得知mov ah,2ch int 21h语句可以得到系统时间,在考虑后认为秒和百分秒比较适合,因为在短时间内这两个时间变化的多一些,比较适合用于随机数。Dh所存的数对应的是秒,Dl所存的数对应的是百分秒。加法直接将两个随机数相加即可,但减法就相对麻烦些,因为会出现第一个随机数比第二个随机数小得到结果为负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数据段定义了两个变量,用来存放减数和被减数。在获取随机数时先不显示运算式,先将随机数的值给变量num1和变量mum2,如果相减结果小于0则转回去继续取随机数,直到取得随机数相减记过大于0,则显示运算式继续后面的程序运行。 相对较难的部分解决后则是将整个程序流程串起来,先是显示选择加或减运算,产生的随机数并显示相应的运算式;再是输入结果,对结果进行判断给出对或错的提示,错误时提示继续输入结果,对则继续下一步;最后选择是否继续下一题,R返回最初加减运算选择,Q则退出。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是连接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 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指导教师: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班级起止时间2011.12.24—2012.11.28 设计题目字符串动画显示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题目 (1) 三、设计内容要求 (2) 四、设计成员及分工 (2)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2) 六、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 (3) 七、实现方法 (3) 八、实施结果 (8) 九、总结 (8) 十、体会感受 (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以自己动手动脑,亲手设计与调试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知识,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微机硬软件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等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调试、查阅资料、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的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题目

“机械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chanical Dynamics 课程编号:MACH3441 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课外学时:2实验) 学分:2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流体机械、电机、电器、材料工程等本科生高年级。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线性代数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石端伟主编. 机械动力学.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张策主编. 机械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 倪振华主编. 振动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课 目的: 1.了解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2.培养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基本能力。 3.了解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相关的CAE软件。 4.了解机械系统动态测试有关技术。 5.培养查阅和运用相关科技文献进行动力学分析的初步能力。 6.培养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7.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内容简介 随着现代机械装备朝着高精度、高效、大功率的方向发展,其动态性能指标的优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机械动力学已日益成为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系统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测试与控制技术以及典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在机械系统动力分析方面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机械系统动力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相关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2. 掌握有关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 3. 了解典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流程,具有进行工程实际问题分析的初步能力。 4. 建立正确的机械系统动力分析的思维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精神; 5. 课后需要查阅文献,并开展讨论,完成作业。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 1.熟悉研究机械动力学的意义。 2.熟悉机械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太原理工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机械xxx班学号:xxxxxxxxxx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8日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与程序调试一、实验要求和目的 1.熟悉在微机上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掌握PC 环境下命令行方式的特点。 2.熟悉汇编过程中一些常见出错信息。 3.熟悉程序调试的方法, DOS命令窗口的debug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内容 1、项目要求:在屏幕上显示字符串‘Hello,world!’。 2、程序设计思想: 运用DOS系统功能调用(INT 21H)的9号功能。DOS系统功能调用的9号功能是显示字符串,它调用的参数DS:DX=串地址,且字符串以“$”结束。程序流程图如图1-1: 图1-1 程序流程图 3、程序清单: 完整指令代码如下(简化段定义格式):

.model small ;定义程序的存储模式 .486 ;说明使用的80x86微处理器指令 .stack ;定义堆栈段 .data ;定义数据段 String db 'Hello, world!','$' .code ;定义代码段 .startup ;程序执行开始 Mov ax, seg String ;把String的段地址送ax Mov ds,ax ;ax送ds,ds取得string的段地址 mov dx,offset String ;String的偏移地址送dx mov ah,9 ;字符串显示功能 int 21h ;DOS功能调用 mov ax,4c00h int 21h ;返回DOS .exit end 三、结果与分析 指导教师: 年月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数字时钟的实现(附代码)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设计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班学号: 姓名: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题6】数字时钟 1.通过8253 定时器作产生秒脉冲定时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秒、分、小时的进位(24小时制)。 2.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的时分秒(例如,12 点10 分40 秒显示为121040)。 3.按“C”可设置时钟的时间当前值(对准时间)。 二、设计思想: 总体思想: 1、功能概述: 实验箱连线: 本实验建立在Dais实验箱基础上完成的基本连线及程序如下: 138译码器: A,B,C,D,分别连接A2,A3,A4,GS; y0连接8253的CS片选信号; y1连接8259的CS片选信号; 8253连线: 分频信号T2接8253的CLK0; 8253的OUT0接8259的IR7; 8253的gate信号接+5V; 8259连线: 8259的数据线接入数据总线;

本程序包括显示模块,键盘扫描模块,时间计数模块,设置模块等几个模块, (1)程序运行后,LED显示000000初始值,并且开始计数 (2)按C键进行设置初始时间,考虑到第一个数只能是0,1,2,当第一个数显示2时第二个数只能显示0~4,同理下面各位应满足时钟数值的合理的取值; (3)在手动输入初始值时,按D键进行回退1位修改已设置值,连续按D键可以全部进行删除修改。 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中完成通过调用子程序完成对8253及8259的初始化,对8259进行中断设置。主要在显示子程序和键盘子处理程序之间不断循环,8253每一秒给8259一个刺激,当8259接受到刺激后会给CPU一个中断请求,CPU会转去执行中断子程序,而中断子程序设置成时间计数加,即完成电子表的整体设计。详细流程图见图三-1。 3、LED显示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显示部分用了6个共阳极LED作为显示管,显示程序要做到每送一次段码就送一次位码,每送一次位码后,将位码中的0右移1位作为下次的位码,从而可以实现从左到右使6个LED依次显示出相应的数字。虽然CPU每隔一定时间便执行显示程序,但只要这个时间段不太长,由于人眼的视觉作用,就可以在6个LED上同时见到数字显示。 4、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需要用键盘对时间的初始值进行设置,因此对键盘扫描的子程序需要满足的功能如下: 判断是否是C键,若不是就返回至主程序,若是C键就开始对时间初始值进行设置,同时因注意到第一个值不可以超过2,第一个数是2时第二数不能超过4,余下的同理要满足时间数值的取值范围呢,若不是合法输入不予反应继续等待输入。当遇到输入数值错误时可以按下D键进行删除一位重新设置;当6位初始值全部设置成功后,电子表将自动开始走表。 5、时间运算子程序设计 该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时、分、秒的运算,并把运算出的最终结果存到事先已经开辟

结构动力学课程总结

结构动力学课程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开了《结构动力学》课程,作为结构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结构动力学》是我们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所以同学们都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体系在各种形式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学行为的一门技术学科。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数学建模、演绎、计算方法、测试技术和数值模拟等多个研究领域,同时具有鲜明的工程与应用背景。学习该门学科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工程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在今后工程建设中减少振动危害。 对一般的内容,老师通常是让学生个人讲述所学内容,课前布置他们预习,授课时采用讨论式,先由一名学生主讲,老师纠正补充,加深讲解,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对较难或较重要的内容,由教师直接讲解,最后大家共同讨论教材后面的思考题,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结构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有很大的区别。静力计算是研究静荷载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不随时间快速运动,因而无惯性力。动力计算研究的是动荷载作用下的运动问题,这时结构的质量随时间快速运动,惯性力的作用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达朗伯原理,动力计算问题可以转化为静力平衡问题来处理。但是,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平衡,是一种动平衡,是在引进惯性力的条件下的平衡。也就是说,在动力计算中,虽然形式上仍是是在列平衡方程,但是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所考虑的力系中要包括惯性力这个新的力、考虑的是瞬间的平衡,荷载、内力等都是时间的函数。 我们首先学习了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的概念,所以在学习多自由度系统和弹性体系的振动分析时,则重点学习后者的振动特点以及与前者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由于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的公式推导是以矩阵形式表达为基础的,我们开始学习时感到有点不适应,但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加上学过矩阵理论这门课后,我们自觉地体会到用矩阵形式表达非常有利于数值计算时的编程,从中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现代技术的优越性,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验学习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验学习总结 本学期微机原理的实验课程即将结束,关于微机原理课程实验的心得体会颇多。 初学《微机原理》时,感觉摸不着头绪。面对着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了解课程的特点后,我发现,应该以微机的整机概念为突破口,在如何建立整体概念上下功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通过学习一个模型机的组成和指令执行的过程,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课程有许多新名词、新专业术语。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意思,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一个新的名词从首次接触到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而在众多概念中,真正关键的并不是很多。比如“中断”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不懂中断技术,就不能算是搞懂了微机原理。在学习中凡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轻易放过,要力求真正弄懂,搞懂一个重点,将使一大串概念迎刃而解。 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概念很相近,为了更好地掌握,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微机原理中,引入了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这一概念;从中央处理器引出微处理器的定义;在引出微型计算机定义时,强调输入/输出接口的重要性;在引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时,强调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微机中,最基础的语言是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个最基础最古老的计算机语言。语言总是越基础越重要,在重大的编程项目中应用最广泛。就我的个人理解,汇编是对寄存的地址以及数据单元进行最直接的修改。而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可靠的。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有优点自然缺点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汇编语言很复杂,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时,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会用比较烦琐的语言来解决,而这些语言本身在执行和操作的过程中,占有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些讲求效率的场合,并不可取。 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计算机起到一个比较、对照、参考的促进作用。学习事物总是从最简单基础的开始。那么学习高级语言也当然应当从汇编开始。学习汇编语言实际上是培养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能力和素养。个人认为,学习汇编语言对学习其他语言很有促进作用。 汇编语言在本学期微机学习中有核心地位。本学期微机原理课程内容繁多,还学习了可编程的计数/定时的8253,可编程的外围接口芯片8255A等。学的都是芯片逻辑器件,而在名字前都标有“可编程”,其核心作用不可低估。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试验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我们来说汇编真的很新奇,很有趣,也使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计时秒表,具有分、秒和百分之一秒的计时功能。 2、可以在屏幕中央显示计时结果,屏幕显示彩色图案和文字。 3、秒表具有键控启/停功能,而且可以随时通过键盘复位,清零。 二、设计原理 1、HALT(启动子程序) 2、DIS(宏定义——苹果显示程序) 3、DISS(宏定义——字符串的输出) 4、CLOUR(字体颜色设置程序) 5、IOSET(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 6、GO(初始化显示子程序) 7、TIME(延时子程序) 8、TRAN(压缩BCD码转ASCII码程序) 9、复位、停止等功能的实现 三、流程图 a)主程序流程图 b)压缩BCD转ASCII码子程序流程图 c)延时子程序流程图 四、程序段 五、程序调试 六、程序运行结果 七、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一、设计任务: 1.计时秒表,具有分、秒和百分之一秒的计时功能,并可以在屏幕中央显示计时结果。 2.屏幕显示彩色图案和文字。 3.秒表具有键控启/停功能,而且可以随时通过键盘复位,清零。 二、设计原理: 本程序的主要设计原理是用主程序完成百分之一秒与秒之间的转换,显示计时结果,实现暂停,暂停再启动,复位,复位再启动的功能,并通过调用一些附加程序,缩减主程序的长度,提高运行效率和精度,现将用到的所有附加程序的原理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汇总如下: 1.DIS(宏定义——苹果显示程序) 通过宏调用,实现苹果图案的显示。在宏定义里,设置一个形参变量,作为移动光标的位置,在下面调用宏中,给予变量X不同的实参,输出苹果图案。 2.DISS(宏定义——字符串的输出) 原理同上。 3.CLOUR(字体颜色设置程序) 通过字体颜色设置程序,实现屏显字体颜色的改变。当改变BX值时,字体颜色会改变。 4.HALT(启动子程序) 通过启动子程序,实现计时的开始,当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时,判断是否等于S,如果不等,则在循环执行启动子程序中动态等待,直到输入的字符为S 时,计时开始。 5.IOSET(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 通过设置光标子程序,来设置显示的区域。一般整个屏幕可显示25行,80列,屏幕左上角字符位置为0行0列,右下脚字符为24行79列,对应十六进制为:左上脚为(0,0),右下脚为(18,4F)。入口信息为:(AH)=2 要设置光标;(BH)=0 页号;(DH,DL)=00要置光标于0行0列。DX赋值为0D27H,光标置位于屏幕中央。 6.GO(初始化显示子程序) 通过将在数据段定义的BUFFER数组的首址赋给BX,将待显示初值字符串00:00存入数组中的相应位置,当每次复位以后,重新调用该子程序,将程序的执行结果修正为00:00,并显示于屏幕上,从而实现了程序的初值设定和复位功能。 7.TIME(延时子程序) 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虽然很快,但是需要一些时间,因此在本程序中可以通过延时程序,让计算机去执行一些无关的程序,来达到时钟秒与百分之一秒转换时的时间延迟。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是以计算机的时钟周期为基本单位的,因此不同的计算机可以通过修改延时程序数值来使其达到准确计时。 8.TRAN(压缩BCD码转ASCII码程序)

机械系统动力学讨论课

机械系统动力学讨论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机械系统动力学讨论课 指导老师:胡波 小组成员:班级:机电1班 完成时间:2015年7月4日 1 简述所学几种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特点和区别 答:数学代码建模。特点:1)、通过数学代码建立模型,适合对模型进行理论分析。2)、它能在同一画面上进行灵活操作,快速排除输入程序中的书写错误、语法错误以至语义错误,从而我们加快了修改和调试程序的速度。 实体建模。特点:1)、强大的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功能属于用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2)、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形象生动。3)、使用方便,适合初学者使用。 坐标建模分析。特点:1)、适合用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2)、使用方便,适合初学者使用。 2 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广义坐标应如何选取,对结果有何影响答:1、广义坐标是表示力学体系位置的独立坐标,它的个数是由力学系统的自由度数来确定的,在系统受几何约束的情况下,系统的广义坐标数目与其自由度的数目相等。广义坐标可以是长度、角度、或者用长度的二次方的量。无论是哪种,度必须符合独立的原则,否则计算结果就不准确。例如,选取角度时应该选取运动副的转动角度为广义坐标,而不是与自然坐标的夹角。前一种情况,和simulink是一致的,仿真的结果更加符合理

论结果。后一种情况,在求导的时候,各个坐标都是关联的,求导时容易出错,所以广义坐标的选取很重要。 3 为确保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和仿真对比吻合,应注意哪些因素 为确保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和仿真对比吻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SolidWorks仿真:保证装配体的三个基准面和某个零件的三个基准面重合,例如,滑道的三个基准面和装配体的三个基准面重合,大多数情况下还带插入一个基准面,配合使其与装配体的基准面重合;注意各个数据单位的转换,例如,弹性系数在SolidWorks中的单位是N/mm;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参数,例如,阻尼的大小、弹簧的长度、受迫振动的频率、幅值等等;选择合适的初始位置,有时候初始位置选择的不合理,会给计算,MATLAB的仿真带来很大麻烦。 (2)MATLAB仿真:合理的选择各个模块,根据设计原则,选择所要要的块;注意body模块中的坐标填写;同时body质量也要和SolidWorks中的质量一致; (3)MATLAB编程:运用合理的方法推导出正确的运动方程,质量,刚度系数,阻尼等各个参数都必须与上述参数相一致,另外,要特别注意,最终结果中未知参数是根据初始条件计算的。初始条件必须带入最终结果。 4 结合所做三级项目谈谈弹性系统参数(质量,刚度系数,阻尼等)对机械系统的影响。 质量会影响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质量越大,振动频率越低,但他不影响幅值;刚度系数也会影响振动频率,刚度系数越大,振动频率越高;阻尼越大,振动系统会越快达到平稳或静止。

微机原理实验---系统认识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系统认识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20091000000班级:<1>班实验时间:2011. 04. 07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1. 04. 27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 掌握TD系列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熟悉Wmd86实验系统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编写程序,将00到0Fh的16个数据写入内存3000H开始的连续16个内存单元。 2、编写程序,将以内存3500H开始的8的数据单元复制到以3600H开始的内存中;并查看相关结果。 三.方法与步骤 1、运行Wmd86软件,进入集成开发环境; 2、根据程序使用语言的不同,进行开发环境的设置;对于本次实验,设置如图; (1)、选择“汇编语言” (2)、选择“16位寄存器”

步骤: 1、新建一个文档,与多数软件的使用类似; 2、编写程序,并保存。 3、单击进行编译;单击进行链接,链接无误后加载程序;为编译、链接、 下载组合键。 如果有错,编译器会提示;并且需要根据提示进行改错,直到“加载成功”。 4、可以通过运行程序;停止运行;“F10”进行单步运行;设置断点;等等。 5、任何时候可以通过命令“D”,来观察内存中的数据;通过命令“E”来修改内存的 值。 四.实验过程 1、运行Wmd86软件,进入集成开发环境,设置环境; 2、新建一个文件文件并保存; 3、开始编写程序,然后实现将内存3500H单元的8个数据复制到3600H单元开始数据区 中。通过E命令修改3500H单元的开始数据,然后使用D命令查看3600H单元的开始数据。如下: (1)程序的编写: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主要是测试学生的8086/8088系统输入输出技术应用能力、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设计题目中综合了《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电气工程系各专业学习了《模拟电子》、《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给题目的扩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应用的设计和制作。 这里只给出了部分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和接口电路有关,每个题目的实现方式和扩展空间都很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设计题目的内容和设计量。纯汇编语言软件的设计未在这里列出。 欢迎学生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其难易程度和确定所用器材,优先选用。 2、课程设计计分办法 课程设计的计分由课设题目(60)、课设报告(20)、考勤(20)三部分组成。 一、题目的选择 设计题目分为星级制(★),根据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比例计入总成绩。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题目,不可多组选择同一题目。 1、无星为最简题目,做完多个题目仅记分为及格(69分及以下)。 2、1星(★)为简单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为良(70~89分)。 3、2星(★★)为较难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优(90~100分)。 4、星级题目多做可提高分值。 5、课设一般为分组实施,主要设计者记原星级分值,辅助者减1星。 6.、未完成设计者视设计程度减星计分。 7、无星题目可单人完成,但不选题目者记0分。 二、报告要求 课设报告应按规定格式书写,并按时上交。报告原则上要求手工书写,如要打印必须是独立版本,遇雷同课设报告均不计入总成绩。 三、考勤 考勤。点名一次未到扣5分,5次以上记0分。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 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

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微机原理课设心得体会

微机原理课设心得体会 篇一: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手抄版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自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它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实验与课程呢个设计指导书》,陆红伟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XX年 《8086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接口》,顾滨编,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XX 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与体会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他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再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再循环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本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他课程不同,该课程偏重于工程思维,具体地说,在了解了微处理器各种芯片的功能和外部特性以后,剩下额是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系统中,其创造性劳动在于如何用计算机的有关技术和厂家提供的各种芯片,设计使用的电路和系统,再配上相应程序,完成各种实际应用项目。 这次实验并不是很难,主要的困难来自对程序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