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银行学

投资银行学

投资银行学期末考查论文

金融双学位

班级:0801班

姓名:王涛涛

学号:200848400407

次贷危机中美国投资银行遭受损失的原因及启示摘要:美国次贷愈演愈烈,并演变成为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全球金融机构陷入困境,迫使人们重新认识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特别是结构化金融产品。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次贷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探索它对于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关键字:次贷危机; 投资银行;遭受损失原因;启示

正文:

随着次贷泡沫的破裂,触发了美国信贷及资本市场上微机的空前蔓延,使得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与美林等金融巨头纷纷倒下。从股票到房地产再到信贷,泡沫在规模和风险程度上不断扩大,一些老牌投资银行要么急需中央银行注资拯救,要么则面临破产倒闭的境地,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都在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虽然此次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是,深入分析此次危机的成因,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中国证券公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投资银行陷入次贷危机的原因

在这次危机中导致投行倒闭亏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1、经营模式方面。在逐利动机和市场导向的激发下,基于信贷市场的细分和信用中介的发展,高回报成为大家共同瞩目的焦点,而其对应的高风险则被所有的参与者无意忽略或有意隐去。投资银行机构将买进的按揭贷款打造为证券化产品和其他衍生产品,以获得高额利润。而高杠杆率, 过度证券化和无节制的创新、依赖交易类业务而淡化传统投资银行业务、采取复杂的交易结构、缺乏必要的监管和信息披露、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也早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伏笔。

2、金融监管方面。在理念上,美联储长期信奉“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这一信条,过分强调和依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市场纪律,过分注重和培植本国金融机构及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在实践中,多头多层的分业监管体制虽有

利于相互制衡,但在对混业经营的金融体系的监管上,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变化对金融业风险的影响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与提示。在技术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本次危机中也暴露出种种局限性,比如过度运用复杂模型使资本监管数字化。

3、宏观经济方面。从根本上讲,美国长期坚持的高负债、高赤字、高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问题最终必然要在某一方面得到表现和释放;美国金融业高度发达,超越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呈现虚拟化态势。

4、评级机构的为虎作伥。可以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的“功劳”。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由于评级机构的利益来自于被评机构,同时由于评级机构的人员素质相对金融机构而言较低,三家机构对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的评级过于乐观,也过于滞缓,从而诱使了包括中国证券业在内的大量金融机构购买了潜在风险很高的债务资产。次贷危机的启示

就此次次贷危机对中国证券公司而言,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正确看待证券化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实时推动建立公营证券化机构的建立和以及基于此的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形成。美国次贷所以发生正是因为不受约束的私营证券化机构的过度泛滥,但是,不应该据此来否定整个证券化和衍生品市场。未来我们还是应该积极推动中国的公营证券化市场的建立,并在加强信息披露、改革评级中介机构体系和银行资本监管体系的基础上鼓励私营证券化的发展。

第二,进一步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我国正在进行证券化试点,选取的资产大部分是正常的抵押贷款。因此,我国证券公司仍然需要关注贷款的资质和信用风险。加强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我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必须慎重考虑资产证券化有关信息及时、准确地披露,以便市场能对相关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定价。

第三,关注外汇风险和热钱的流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的加大,造成国际投机资本继续涌入中国的诱因加大。然而一旦美国经济反弹,为吸引外资,美国启动强势美元之后,前期流入的大量投机资本将会撤出我国,那时我国将有可能由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风险转移,进一步加剧股票市场的震荡,房地产市场也

将受到冲击,因此,为了防止热钱在短期内大量抽逃,目前,应对热钱的流入进行严格的限制。

第四,关注资本市场与银行信贷联动的风险。券商对其融资等业务要严格把关,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警惕对方的风险变化情况。与外资银行的外汇业务要加强风险管理。

第五,关注对外投资的风险。由于我国证券公司缺乏海外投资经验,部分金融机构进行海外收购时,抄底抄在了高位,投资出现巨额亏损。我国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资时还应强化风险文化,加强风险管理,健全风险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