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世界政治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夏立平

内容提要 随着北极正以比人们预想的速度变暖,北极冰盖在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在不远的未来将要开通,北极环境正在酝酿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全球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环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竞争和争夺加剧,全球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北极冰盖融化将使中国恶劣天气增多,导致更多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中国的国际航运和外贸从中受益。中国也面临从北极资源开发中获益的机遇。北极环境变化事关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必须重视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和谐北极?的概念应当成为人类解决北极问题的根本思路。有关北极的国际制度的建构将对解决北极环境变化问题发挥一定的作用。中国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北极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服务。

关键词 北极;环境变化;全球安全;中国国家安全

作者简介 夏立平,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邮编:200092)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11) 01-0122-12

*本文为笔者主持的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项目编号:QY201001-05)成果之一,也是同济大学国家985项目!国家结构性实力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之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匿名评审专家对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笔者受益匪浅,特此致谢。

%

122

%

2011年第1期

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气候迅速变暖,北冰洋海冰正在加速融化,北极航道有望开通,环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争夺正在上升,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北极环境变化不仅对全球安全形成重大挑战,而且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

一 北极环境正在酝酿重大变化

首先是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地区,总面积达2100万平方公里。近20年来,每年冬天时北极冰盖缩小约1500平方公里。有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全球变暖在北极的进展速度之快相当于地球其他任何地区的一倍。&一些区域的温度在过去50年已经上升了2.5?,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100年,北极温度预计将上升10?以上。(温度上升加速了北极冰盖及北冰洋海冰的融化,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导致恶性的因果关系。占地表面积1/5的永久冻土的下面是几十亿吨甲烷状态的碳。其中,北极永久冻土中锁藏了数十亿吨甲烷,而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危害大得多的温室气体,其威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温度的上升使北极冰冻沼泽区域融化,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北极地区的甲烷排放量从2003-2007年增长了31%。这个增长幅度意味着每年的甲烷含量都会额外增加约100万吨。!释放出的甲烷气体导致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进而形成变暖恶性循环的)正反馈圈?,导致更多的甲烷气体从永冻层释放出来,使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大约6.35亿年前,正是甲烷释放引发了大规模全球变暖,终结了地球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冰川期。200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环境机构和欧洲委员会在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说,现在北极冰川的总量仅仅是20世纪50年代北极冰川总量的一半。也就是说,在过去的50年间,北极冰川已经融化了一半。

随着冰块的消失,将阳光反射到太空的巨大镜面也随之消失。失去覆盖的深海吸收太阳的热力变暖,这会促使与之相邻的冰块融化。这形成变暖恶性循环的另一个!正反馈圈?,,,冰块吸收的热量增多,而这进一步使冰块减小。

其他因素如北极风也在加快北极冰的融化。在北极冰融化最快的年份,北极风将%

123%&(+Jes per H ansen,!C li m at e C hange t h reatens t h e Balti c Sea ,?January 28,2008,htt p ://arcti c-counci.l org /arti cle/2008/1/cli m ate_change_t h reatens_the_ba l ti c_sea .

Randy Bos w el,l !M el ti ng A rctic Poses S ecurity R is k :A Report f or U .S .C ongress ,?Canw est N e w s S erv i ce ,Ap ril 7,2010,h tt p://www.globals as k atoon .co m /w orl d /M elti ng+A rcti c+poses+sec u rit y+ris k +Congress+re port/2774860/st ory .ht m.l

M argaret M unro ,!A rcti c Cou l d Go Ice-free w i th i n D ecades :S t udy ,?C anw est N e w s Service ,April 2,2009,h ttp ://ji sao .w ash i ngt on .edu /print/ne w s /canada .co m 09_0402_arcti ccou l dgo i cefree .pd.f

大量的冰块吹向了南方,通过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弗拉姆海峡,融化在北大西洋温暖的海水中。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近

30年来至少1/3北极冰的消融可以用风的变化来解释。

&从2000年开始,格陵兰岛的冰减少了1.5万亿吨,有科学家担心它会在两三个世纪内崩塌。2009年9月发布的#海冰展望?认为,当年9月泛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为

420万-500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值几乎是历史最低值。(许多科学家认为,北冰洋

第一个无冰的夏季将会在5-50年内出现,这已是一个何时发生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是否会发生的问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资料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沃尔特%迈耶(W a lt M eier)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变暖使北极的冰在过去20年中急剧减少,所记录到的北极海冰覆盖最少的六次记录都是在过去六年中。由于北极海冰越来越薄,越来越可能在夏季化完。?他预测:!北冰洋将在2020年至2040年的某个时候完全无冰,如果早的话,在2013年夏天就会无冰了。??

如果北冰洋夏季无冰,北极航道将开通。北极航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的西北航道(the North w est Passage),第二条是穿过欧亚大陆北冰洋近海的东北航道(the Northeast Passage)。西北航道东起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经美国阿拉斯加北面波弗特海,穿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接。西北航道实际上是由多条海峡连接而成,包括由兰开斯特海峡、巴罗海峡、梅尔维尔子爵海峡和麦克卢尔海峡组成的帕里海峡。西北航道有七条潜在可行的航线。.由于一年中这些航线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受到冰况的影响,因此每条航线都有或多或少的难度。同时,船只航海路线的选择还将取决于船只的吨位、破冰的能力和水文测量的数据等因素。北极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报告关注了其中的五条航线。/实际上,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由于冰层融化在2007年夏季已经开始通航。%

124%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M argaret M un ro ,!A rctic Could Go Ice-free w ith i n Decades :Study ,?h ttp ://ji sao .w ash i ngt https://www.doczj.com/doc/9514492327.html, /pri n t/ne w s /canada .co m 09_0402_arcti ccou l dgoi cef ree .pd.f

Nor w egian Po l ar I n stitute ,!Outl ook of Ice on Sea ,?Sep te mber 9,2009,h tt p://npw eb.np l ar .n o/eng lis h /s ub j ects /1250776798.55.

A rctic C ounci,l !A rctic M ari ne Sh ipp i ng A ssess m en t 2009Report ,?A rctic Coun ci,l April 2009,p .30;US Nati onal Snow and Ice Data C en t er ,!Arcti c Sea Ice Sh ri nks as Te m perat ure R i se ,?P ress Release ,O ctober 3,2006,h ttp ://nsidc .org /ne w s /press /2006_seaice m i n i m um /20061003_pressrelease .ht m ;l A .G rupta ,!Geopolitical I m p licati ons of A rcti c M el tdo w n ,?S t rate g ic Analysis,Vo.l 22,No .2,2009,p .174.

W alt M ei er ,Ju li enn e Stroeve ,M ark Serreze ,and T ed Sca m bos ,!2010Sea Ice Outl ook,June R eport ,?Nati onal Sno w and Ice Data C en t er(NS I DC ),h tt p://www.arc u s .org/files /s earch /sea-ice-ou tlook /2010/07/pd f/pan -arcti c /m eieretalj ulyou tlook.pd.f

郭培清等:#北极航道的国际问题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Australi a M ari ti m e Safety Au t h ority ,!Prot ecti on of the A rctic M ariti m e Environm en t ,?2009R eport ,Arc tic C ounci,l p .21,h tt p://www.arctic-counci.l org .

2011年第1期

东北航道西起冰岛,经巴伦支海,沿欧亚大陆北方海域。向东穿过白令海峡,连接东北亚,长约2900海里。北方海航道(N orth Sea Route)是东北航道的一部分,它西起新地岛海峡的西部入口,东到白令海峡,长约2551海里。北方海航道穿过北冰洋的五个边缘海,经过十条海峡,沿线有四个重要港口,从巴伦支海到白令海峡之间有四条不同的航线。1991年,俄罗斯政府颁布实施#北方海航道海路航行规章?,其中规定,北方海航道是!位于苏联内海、领海(领水)或毗连苏联北方沿海的专属经济区内的基本海运线?。这条航道从1932年起处于苏联(俄罗斯)控制之下。近年来,由于北冰洋冰盖渐趋萎缩,北方海航道的巨大航运价值逐渐被人们认知。为了控制北方海航道,俄罗斯政府连续出台法令,规定对航道实施垄断性控制,要求过往船只必须事先取得俄政府许可,并使用俄罗斯的船只破冰和导航服务,从中收取高额费用。这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

二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的影响

本文中的全球安全采用综合安全的概念,既包括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也包括资源、生态、经济等非传统安全。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正在或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

在冷战时期,北冰洋是美苏冷战的重要阵地之一。北极厚厚的冰层是战略核潜艇最好的隐蔽场所,从这里发射导弹十分钟就可命中美国腹地,因而是地球上最理想的水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美国则将接近北冰洋的地区作为对来袭导弹进行早期预警和北美防空的一线阵地。冷战结束后,美俄军事关系的性质与重要程度均已发生重大变化,北极的战略地位一度下降。

但如果北极冰盖融化,其油气等资源得到开发,北极航道贯通,形成新的!太平洋-大西洋轴心航线?,成为连接北美洲、北欧地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最快捷的海上通道,那么北极将变为新的世界经济和航运中心之一。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北纬30o以北地区,这个地带生产了当今世界工业产品的80%,占国际贸易的70%。北极航道开通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促成以俄罗斯、北美、北欧为主体的超强的环北极经济圈,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国际地缘战略态势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俄罗斯北方舰队的航母和核动力巡洋舰可随时西出北大西洋,进抵欧洲;东进白令海,抵近阿拉斯加,深入北太平洋,左向可觊觎美国西海岸,右向可直达东北亚。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地位将大为改善。而且卷入!北极之争?的周边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

%

%

125

俄罗斯等),相争涉及领土与领海等主权问题。这些都使得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

北极冰盖融化加快后,北冰洋海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凸显。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完成的估计,北极地区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0%,其中石油储量达到900亿桶,天然气47万亿立方米,可燃冰440亿桶,是地球上可与中东媲美的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仓库,有人称之为!第二个中东?。北极还储有铁、铀、金刚石等多种矿藏。北冰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其边缘海巴伦支海是世界海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而且,如果北冰洋开通新的国际航道,也会给有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近年来,!北极八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冰岛、丹麦、挪威、芬兰和瑞典)对北极主权和资源加紧争夺。目前,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丹麦和挪威均对北冰洋海底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俄罗斯北濒北冰洋,是沿北冰洋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其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对北极主权和资源争夺的态度尤为积极。2007年8月,俄罗斯北极科考队操纵深海潜水机器人在深达4300米的北冰洋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2008年9月,俄罗斯政府出台#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确定了俄罗斯联邦北极政策的主要目标、战略优先方向、基本任务和执行机制。规划提出,2011年至2015年,俄罗斯将完成其在北极地区的边界确认;2016年至2020年间,将北极建成俄罗斯!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又推出了#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强调未来国际政治将聚焦于能源争夺,北极是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不排除这种争夺导致冲突的可能。俄罗斯将通过整合北冰洋沿岸的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以陆军常规部队为基础,吸纳海军的核潜艇和空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等力量参加的北极部队集群,以确保俄在北极地区!各种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军事安全?。俄军方高调宣布,潜艇部队将参与旨在确定俄罗斯北极大陆架边界的科考活动,在未来几年将建造至少六艘核潜艇。2008年12月底,俄政府宣布,俄罗斯将在北极地区增设科考站,加强在该地区的科考活动。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圈内。2009年1月,美国政府颁布#国家安全及国土安全总统指令?,取代1994年北极政策文件。+新文件宣布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有着广泛和根本性的国家安全利益,其中包括导弹防御和早期%

126%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C harles Emm erson ,The Fu t u re H ist ory o f t he A rc tic ,Ne w Y ork:Publi c A ffairs ,2010,p.81.

htt p ://www.scr.f gov .ru /docum en t s /98.ht m.l

!National Security Presi d enti al D i rective and H o m eland Securit y P res i den tial D irecti ve ,?W h ite H ou s e ,W as h i ngton , D. C.,h tt p://george w bu s h -w h itehouse .arc h ives .gov /ne w s /rel eases /2009/01/20090112-3.h t m .l

2011年第1期

预警、进行战略输送所需海空系统的部署、战略威慑、海上存在和海上安全行动、保证自由航行和飞行等。美国在北极也有防止恐怖主义袭击的根本性的国土安全利益。美国准备独自或与他国合作捍卫这些利益。奥巴马政府还打算经过北极向阿富汗空运军队和物资。美国每年投入四亿美元用于北极地区的考察和开发。该总统指令还敦促美国会参议院尽快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是至今仍未批准该公约的唯一的北极国家。美国总统指令认为,美参议院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利于美国延伸其大陆架权利,使美国可以在北冰洋海床和底土对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海洋生物行使主权,这有助于美国在能源安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利益?。&

加拿大北部的育空地区、西北地区和努纳武特地区占其国土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多,其中相当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其地下和水下蕴藏的石油估计达550亿桶,并有其他多种矿藏。1985年9月,时任加拿大外长约%克拉克(Joe C lark)在加国会发表声明:!北极是构成加拿大伟大国土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的政策是保护这片伟大领土不受损失。?(2009年7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公布最新的北极政策报告#加拿大北方策略:我们的北方、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宣称加拿大对北极离岸资源拥有主权,并提出本国北方地区发展策略,目的是把加拿大塑造成一个领导北极未来的全球领袖。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 arper)重申自己关于北极主权的!名言?:!主权的第一原则就是使用它,否则就会失去它。?加拿大外长劳伦斯%坎农(La w rence C annon)宣称:!北极是政府的首要关注点之一,其重要性要远超过去几十年?;加拿大是!北极超级大国?,将在科学数据、国际法和世界领先技术的引导下,保证对北方资源的所有权。哈珀政府上台四年来,将捍卫加拿大北极地区领土主权作为首要任务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加拿大北极主权的措施,其中包括:成立北方经济发展署,负责落实联邦政府在北部三个地区的经济投资计划,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北极研究站,进行环境科学和资源开发的研究;购买和建造新舰艇,用于加强对该地区的巡逻;成立一支北极地区常规作战部队,在北极地区设立新的军事训练中心,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建造世界最大的破冰船;在南尼斯维克建立深海港;将实施麦肯则天然气计划,在加北方建立一条长达12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该项目将部分归当地原住民所有。2009年3月,加拿大宣布派考察队至北极点附近开展外大陆架勘测。加拿大从2007年起每年在北极地区举行代号为!北极熊?军%

127%&(!National S ecurity P res i den tial D i rective and H om el and S ecu ri ty Presi d enti al D irecti ve ,?h tt p://george w bush-wh itehou s e .arch i ves .gov/ne w s/releas es /2009/01/20090112-3.ht m .l

H ouse of C o mm on s of Canada ,!Debates ,?Vo.l 5,S epte m ber 19,1985,p .6463.

事演习,规模一年比一年大。2009年8月,加拿大在该国北部的弗罗比舍湾举行了首次反潜艇军事演习,以作为该年!北极熊?军演的重头戏,加总理哈珀亲自到场观摩助阵。此举被视为加拿大为宣示其对北极地区主权而采取的又一重要行动。2009年3月,加拿大陆军司令部宣布,计划在近年内建成一支北极陆军兵团。2009年初,俄罗斯军方一架轰炸机因逼近加拿大北极领空而被两架加拿大战斗机拦截。8月初,加拿大派出一架侦察机前往北大西洋,监视在加领海附近航行的两艘俄罗斯核潜艇。加拿大还表示,密切关注俄2010年4月向北极空降伞兵的计划。

丹麦2009年7月宣布拟组建北冰洋军事指挥部,以应对北冰洋地区日渐增多的活动给丹麦武装力量带来的挑战。同年3月下旬,挪威军队在北极海域进行了以北极资源争夺冲突激化为背景的军事演习。

欧盟也对北极资源和航线非常感兴趣。2008年11月,欧盟发表声明称:!欧盟各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项协调一致的关于北极能源利用的方案,以确保欧盟在利用北极能源和海洋资源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时帮助全世界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北极的破坏。?&

2009年2月,丹麦、挪威、冰岛、瑞典、芬兰五国召开北冰洋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会议,五国表示未来将合作控制北极水域,保证石油和天然气运输通道的畅通。这标志着北约、欧盟部分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加入北极争夺行列。

(二)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竞争和争夺加剧

现在北极周边国家主要在三方面存在争议:

1.领土与领海等主权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国际法明确规定北极地区的归属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所以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属于国际海域,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监督管理。北冰洋周边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只拥有领海外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又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陆架超过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可适当延伸。为解决这方面的争端,2008年5月,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丹麦和挪威召开了北方五国高峰会,商定在现有国际公约基础上开始谈判北极分割事宜,同意通过科学研究提供证据来决定北极的主权问题,同时决定不再为此通过任何类似#南极条约?的新文件。现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挪威和丹麦等国正在加紧绘制各自的北冰洋海床图,以便争取在2013年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交大陆架%

128%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The European Un ion and the A rctic Region ,C o mm is s i on of the E uropean C o mm un ities ,B russel s ,Nove m ber 11,2008,h tt p://eur-lex .europa .eu /Lex U ri Serv /LexUri S erv .do .u ri =CELEX :DKEY=483680.

2011年第1期

划界申请。

美国与俄罗斯在划分白令海经济区问题上存在分歧。美国与加拿大在波弗特海边界划分上有较大分歧。美国认为,阿拉斯加与加拿大之育空地区的领土分界线向北冰洋的延伸线并不能成为两国之间直达北极点的领海分界线。同时,加拿大与丹麦就格陵兰与加东北的边界划分也有争议,两国曾因一个名叫汉斯的北极小岛发生激烈争执。加拿大与俄罗斯在谁拥有从北冰洋沿岸到北极点部分地区的主权上存在纷争。

2.航道所有权

如果从中东、东北亚经北极往返北美、南美东海岸或北欧、西欧,穿越北极的航行要比经巴拿马运河或合恩角、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少走6000-11000公里。这使得美国与欧盟等都对北极航道深感兴趣。美国与加拿大在航道上有较大分歧。加拿大2009年1月公开宣布,西北海上通道是加拿大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而美国认为,部分穿行于加拿大北部领土之间的西北航道属开放水域的国际航道,而非加拿大所宣称的内海航路。俄罗斯认为,与东北航道部分重叠的北方海航道是位于俄罗斯!内海、领海(领水)或专属经济区内的基本海运线?。美国政府的北极政策文件将航海自由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美国坚持北极的西北航道属于国际航道,北方海航道包括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美国船只有权通行。&

3.捕鱼权

北极逐渐融化的冰川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海洋资源,新的捕鱼区将随之开放。由于北极公海尚未涉及在国际海洋资源保护制度之内,所以在北极新的捕鱼业兴起之前,世界各国急需制定一份关于北极公海捕鱼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只有等这个政策性的规章制度制定好以后,北极新的捕鱼业才可能开始着手。由于北极冰融,俄罗斯和北约成员挪威就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附近的捕鱼权产生争执。

(三)全球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北极冰盖融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家们表示,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论,以北极冰盖目前的融化速度,再加上温暖的太平洋海水流入,北极地区在十年之内夏季将不再有冰盖覆盖。在过去的80万到100万年,北极至少部分地区全年被冰覆盖。如果北极冰盖全部消融,其造成的剧烈生态影响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将是史无前例的。

这种变化将首先给北极地区带来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北极熊失去大片赖以捕猎的浮冰,不得不冒险前往人类居住的地方捕食。由于失去稳定冰面,许多海豹不得不%

129%&!National S ecurity P res i den tial D i rective and H om el and S ecu ri ty Presi d enti al D irecti ve ,?h tt p://george w bush-wh itehou s e .arch i ves .gov/ne w s/releas es /2009/01/20090112-3.ht m .l

爬上它们不熟悉的陆地产崽。

北极冰川融化后,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现在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科学家预测,如果极地地区的冰全部融化,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约7米。这将使一些岛国面临没顶之灾和淹没许多国家的沿海地区。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一些岛国居民将首当其冲,寻找新的栖息地将成为他们最重大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环境机构和欧洲委员会在2009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100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从伦敦到雅典将有400多万欧洲人面临着被海水吞噬的危险,损失将达到2万亿欧元(约合2.9万亿美元)。

而且,北极和南极冰川是地球上两个最大的固体淡水库。地球的淡水资源中,有70%以上是冻结在北极和南极的冰盖中,如果北极冰川全部融化,地球将进入缺乏淡水的时期。北极冰川的后退还使北极的沙尘被吹到欧洲北部和北美。

三 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本文中的国家安全采用杨毅将军的定义,即!首先,国家安全是国家的生存以及对生存具有重大影响的发展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其次,国家安全是有关国家实现所认定的上述状态的过程,即实现自身安全的过程?。&北极环境变化将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北极冰盖融化将使中国恶劣天气增多,造成更多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中国的国际航运和外贸从中受益,中国也面临从北极资源开发中获益的机遇。

(一)北极冰盖融化使中国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增加

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房间,那么北极和南极是这个房间中的两个大冰块。当这两个冰块融化时,这个房间中温度下降,湿度增加。由于地球气候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北极冰盖融化时,它会在全球包括中国产生各种极端气候现象和毁灭性灾害,如洪水、干旱等。例如,根据中国科学家研究,在北极海冰减少后,中国每年1月份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7月份降水增加。(

(二)从长期看,中国沿海岛屿和海岸线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科学家认为,北极冰盖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沿岸大片地区。中国海岸线长达6000多公里,沿海分布着上百座大中城市,都是人口密集之地。大连、天津、青%

130%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杨毅主编:#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魏立新、张海影:#北极海海冰减少的气候效应研究?,载#海洋预报?,2005年第22卷增刊,第60页。

2011年第1期

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的海拔都在20米以下。中国沿海的5000多个大小岛屿也将面临水漫金山的危险。

(三)中国粮食安全受到负面影响,但增加了利用北极渔业资源的机遇

北极冰盖融化在中国导致的各种极端气候现象(如洪水、干旱等)将造成粮食减产,中国的一些粮食主产区(如杭嘉湖平原和珠三角平原等)甚至可能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另一方面,北极冰川的融化将使北极地区出现新的捕鱼区。如果国际社会能制定出北极公海捕鱼的合理的规章制度,中国也可以派出远洋捕鱼船队进行捕捞。

(四)中国面临利用北极航道的机遇,但也有许多困难

北极航道对于中国国际贸易的商业价值十分明显。据专家研究,利用北极航道,中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走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大约节省2000-3500海里;到欧洲各港口的航程更是大大缩短,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55%。例如,从上海到德国汉堡间的航行距离将比途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缩短约6400公里。&如果北极航道开通,将使中国现有东、西向两条主干远洋航线上增加两条更为便捷的到达欧洲和北美洲的航线,大大减少海上运输成本,降低途经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索马里海域和苏伊士运河等安全高危险区或政治高敏感区所带来的风险。

但另一方面,由于加拿大认为!西北航道?是它的内海航路,俄罗斯认为部分!东北航道?是其内海航路,因此,争取北极航道成为自由通行的国际航道,还需要国际社会的艰苦努力。

(五)在利用北极矿产资源领域面临机遇

北冰洋水深很浅,半数以上大陆架区水域深度都不超过50米,为能源开发提供了方便。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之一。北极地区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而且煤质优良。据地质学家估计,总储量约为10000亿吨甚至更多,超过全世界已探明煤炭资源的总量。如果北极冰盖融化,中国可参与该地区能源和资源的开发。

四 国际社会及中国如何应对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北极环境变化事关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

131%&L i nda Jakobson,!Ch i na Prepares for an Ice-free Arcti c ,?SIPRI Insi gh ts on P eace and S ec u rit y ,No .2,2010,p .5.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必须重视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一)!和谐北极?的概念应当成为人类解决北极问题的根本思路

!和谐北极?的概念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北极环境变化是天地人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将继续对天地人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不可否认,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不断加快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有关,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一部分。而且反过来,北极冰川的融化又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因此,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必须重视全球环境保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争取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一旦全球气温下降,北冰洋海水将会重新结冰。

第二个层次是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不仅与环北极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也关系到非北极国家的利益。而诉诸武力并不能解决北极环境变化带来的难题和导致的利益纷争。因此各国之间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努力从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角度,共同开发和利用北极,建立和谐北极。

第三个层次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北极环境变化对人有重大影响,而人又是影响北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对北极环境变化,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北极地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寻求各种人之间利益的平衡。这些人既包括当地的原住民,也包括后来的居民,还包括来该地区进行科考、开发、经商的外来人员。

(二)有关北极的国际制度的建构对解决北极环境变化问题将发挥一定的影响

现在来看,围绕北极主权和航道所有权的竞争和争夺存在三种前景:一是在北极建立类似#南极条约?那样的国际机制,任何一方放弃在北极原来所主张的领土主权权利或领土的要求,实现北极无核化与仅用于和平目的;二是有关国家关于北极领土和主权的争议久拖不决,甚至导致小规模武装冲突,或是因误解和误判导致冲突;三是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分歧,或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根据国际条约划界。

由于北极的地缘政治和治理环境与南极相比有很大差异,南极的主体是一块1400万平方公里的冰雪大陆,而北极的主体却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北极问题实质上是海洋问题,而且环北极的主要国家已达成协议,决定不通过任何有关北极的类似#南极条约?的新文件,因此以!南极模式?解决北极问题已基本不可能。

由于!北极八国?中有俄罗斯和美国两个核大国,有五个属北约国家(冰岛、挪威、美国、加拿大、丹麦),三个属欧盟成员国(丹麦、芬兰和瑞典),一旦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无论是欧盟还是北约都将难以置身其外,可能导致大规模战争甚至核战争,这将使它们都遭受巨大损失,而北极不是它们的核心国家利益所在,因此各国将尽量避免第%

%

132

2011年第1期

二种前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种前景可能性较大。例如,2010年4月,俄罗斯与挪威就巴伦支海划界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将有争议的17.5万平方公里巴伦支海水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西侧归挪威,东侧属俄罗斯。但要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所有争议问题仍面临很大困难。

在!北极条约?无法达成的情况下,有关各国将围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博弈,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国际海事组织等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1996年,八个邻近北极的国家(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成立北极理事会。该理事会是一个高层次国际论坛,关注北极地区的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北极理事会活动,并被接纳为理事会特别观察员。作为一个在北极科考方面已取得相当大进展的近北极国家,中国今后可以争取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

中国应该积极参加与北极相关的国际组织,参与北极国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与北极相关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将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

中国可以鼓励相关国家通过谈判解决它们之间在北极问题上的争议。这符合它们各自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

但现在!北极五国?(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有可能彼此就北冰洋海域分割达成协议,同时限制其他所有国家进入北极,或通过大陆架的延伸将专属经济区扩大到200海里以外,而将北冰洋国际共有海域大大缩小。这是国际社会不愿意看到的。

(三)中国可以积极做出贡献,让北极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服务

北极点及其周边海域是国际公海,其海底资源应为人类共同拥有,但如何管理,使其为人类利益服务,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定论。中国可以通过研究在这方面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议。

中国应加强跨学科综合研究,深入分析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各领域及中国的影响,及早制定北极环境变化下国家安全的综合对策,出台中国的北极政策,趋利避害,为人类和平利用北极做出贡献。同时,中国应为人类和平使用北极航道和在北极开采资源做好应有的准备。

[收稿日期:2010 07 20]

[修回日期:2010 08 19]

[责任编辑:主父笑飞]

%

%

133

No.1,2011W orld Econo m ics and Politics

The Regressi o n M echanis m of International R elationship:A R esearch A genda

Zhao Guangcheng (99)

Abstract Inter national re lationsh i p e m erged and evo l v ed during conscious i n teracti o ns be t w een actors.The directi o n of the evo lution cou l d e ither be positi v e or negati v e.Th is arti c le proposes a research agenda on the regression m echan is m o f internati o na l re lationsh i p,focu si n g on a prevalent pheno m enon of negative evo l u ti o n.The ex isting literature of the evo l u ti o n o f internati o na l re lationsh i p bears an obv i o us!progress b i a s?,turni n g a b li n d eye to its negati v e evo l u ti o n.There fore,t h e regression m echan is m of i n ter national relati o nship is of great acade m ic sign ificance and th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 w i n g sub-agendas: t h e conno tation o f!pr ogression?and!reg ression?,typo l o g ies ofm echanis m and their m u tual re lationsh i p,the m oti v ation for changes i n internati o nal relations,and the process and m echanis m of socia lizati o n.

Key W ords socia l evo l u ti o n,regressi o n m echanis m,cooperati o n/conflict v ie w

A ut h or Zhao Guangcheng,Lecturer,the Institute ofM iddle E aster n Studies of Northw est Un i v ersity,X i?an,710063.

I m pact of t he A rctic Environ m e ntalChange on G lobal Securit y and Chi n a?s N ational Security

X ia L i p ing (122)

Abstract A s the A rctic w ar m i n g gro w s faster than people expected,the ice sheet has been m e lti n g,t h e sea l a nes w ill be opened in the near future,and t h e A rctic env ironm ental change is under w ay.Fro m the perspective o f g l o ba l sec urity,the A rctic w ill beco m e one of t h e ne w strateg ic co mpeting arenas in the w orl d,countries involved co m peti n g for the sover eign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i n the region and g lobal ecolog ical security fac i n g seri o us cha l lenges.For China,the ice sheetm e lting can cause adverse w eather and natura l disasters in China,hav ing negative i m pacts on ecolog ical security and food security;however,Ch i n a can also benefit fro m open sea lanes and explo itati o 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t h e A rctic.

A s a country near the N orth Po le,Ch i n a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coun ter m easures to deal w it h the A rctic env ironm enta l change,and a har m on i o usA rti c w ill serve for the co mmon i n %

%

158

W orld E cono m ics and Politics No.1,2011

terests o f the hum an be i n g s.

Key W ords the A rctic,env ironm ental change,g lobal security,Ch i n a?s national security A ut h or X ia L ipi n g,Pr o fessor and D irector o f Institute o f Po liti c s and I nterna ti o na lR ela ti o ns,Tong jiUniversity.

F ro m G7Era to G20:The Transition of International F i n ancial Governance R egi m e Cui Zhi n an X ing Yue (134)

A bstract I n Septe m ber2008,the ou t b reak of the Am erican fi n ancial crisi s posed great challenges no t only to the w orld econo m y,but also to the G7pattern of internati o na l fi n an cia l governance w hich w as in operation si n ce1975.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 trad itional fi nancia l gover nance regi m e,G20,w hich has already been i n ex istence for10years,w as pro m o ted fro m the m i n isteria l to the summ it leve.l During t h e Pittsburgh Su mm it i n2009, t h e G20su mm it w as fo r m ally i n stit u ti o na lized and recognized as the m a i n instituti o na l plat f o r m fo r internati o na l fi n ancia l governance,as the sh ift o f inter national econo m ic po w er a ga i n st G7m ade the trad itional reg i m e i n adequate,w h i c h w as agg ravated by the Am erican fi n ancial crisis.As a ne w i n stituti o na l pattern,G20represents a sh ift i n the i n ternati o na l e cono m ic po w er structure,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sav i n g institutional buildi n g costs. That?s why G20has replaced G7as the core i n ternati o na lm echanis m to dea lw ith g l o ba l fi nancia l crisis,acco m panied by a concurrent transiti o n of internati o na l financ i a l governance reg i m e.

Key W ords G7,G20,internati o na l financia l governance,i n stitutional transition

A ut h ors Cu i Zhinan,M aster Candi d ate at the Depart m en t of I nternationalR elations,Ts i n ghua Un iverisity;X ing Yue,A ssoc iated Professor at the Depart m ent o f Internati o na lR ela ti o ns,Tsi n ghua Un i v erisity.

%

159

%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内容摘要】: ???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所在。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煅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行热电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路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巴以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周边安全环境、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国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国家的利益,处理好与 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 研究,喂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分析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既要分析对我有利的方面,又要分析对我 不利的方面,其主要方法:一是看其与我国有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和 重大战略分歧;二是看其是否拥有危及我国安全或侵害我国主权、 利益的军事力量和战争潜力;三是看其是否采取敌视我国的政策, 特别是有无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的企图以及针对我国的军事部署。通过综合权衡,全面分析,进而判断威胁我国安全的主次对象、威 胁的性质和程度,特别是有无导致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美国是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加紧在中国周边布置棋子. (1) 美国实施军事前沿部署,对我国构成现实的军事压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分三线部署兵力。第一线前沿驻扎部队,如驻日韩,美军和在太平洋执勤的海上第三,第七舰队:第二线是前沿基地部队,如夏威夷,阿拉斯加,关岛和其在太平洋上的部队。第三线是美国本土部队。 (2) 调整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部署。美国强化了与日韩澳等号称亚洲“小北约”的军事盟国关系:提升关岛美军的军备水平和战略威慑能力,形成日本和关岛两大地区兵力投掷中心。美国军事进入中亚,进入阿富汗,伊拉克等。。其军事基地驻我国西北地区最近只有200 多公里,将对我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前沿军事存在为核心双方军事同盟为基础,以多边军事合作为补充的亚太军事安全体系,对我国形成完整的C 型战略包围圈。 二、台湾局势错综复杂,祖国统一任重道远。 (1)台湾是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战略枢纽。不仅扼守中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而且是控制西太平洋地区的第一咽喉要点。台湾问题事关祖国统一,美国的插手无疑将增大台湾回归的风险。 (2)当前台湾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任重而道远。2008 年以来随着马英九的上台,大陆和台湾交往频繁,并举行了四轮制度化谈判和事务性协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以为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是中国的统一变得错综复杂。 三、海权问题争端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 (1)东海领土主权归属问题。东海领土主权问题是中日问题发展道路上的三大障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2)南海权益争端问题。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日本政府在 1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号的例行国会上提交一项新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我月18 号的 国称为冲鸟礁)和最东端的南鸟岛的海岸线,因为有这两岛的存在,日本就可以保护自己主张的专属经济区的权益。关于冲之鸟岛,中国一贯认为“它不是岛,而是礁石,不应设定专属经济区”。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认为,日本政府此次是希望通过新法,为在这两岛周边开发渔业和稀有资源供依据,并隐含有牵制中国的意图。南海地区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设计我国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维护等重大问题。南海油气资源总储量估计可达一千亿吨,号称世界上的第二个“波斯湾”;南海主导中,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问题最为突出。其中南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南部,是距离我国大陆最远,分布最广的、岛礁最多的一个群岛。南沙群岛及其海域的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他处于我国同东南亚各国交往的重要纽带,诗函为我国南大门的第一到海上屏障,也是包围海上通道的安全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在我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影响下,南海地区基本上处于稳定的局势。但是1999 年我国驻南使馆被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全球环境变化考查方法说明及答案

《全球环境变化》课程考查办法 考查说明: 1.考查采用期末作业、出勤情况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2.考查总分为100分,其中本次考查作业占60分,出勤情况占40分。考查题目: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气候突变事件,各对全球环境造成哪些 影响。 (一)气候快速变换事件 1. D-O事件(Dansgaard-Oescheger Oscillations) 格陵兰不同地点的冰芯记录显示,末次冰期(距今最近的冰期)期间存在多次短期变暖事件,温度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6℃~7℃,从较现代低12℃~13℃增加到较现代低5℃~6℃,同时降尘减少4倍多,每次变暖持续的时间尺度约0.5ka~2ka,在110~15kaB.P. 期间共有23次。 2. Heinrich事件 哈特穆特·亨里奇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的沉积层中普遍 存在6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 融化过程。 并且,Heinrich事件与D-O事件的关系十分明显,每隔 几次D-O事件,就出现一次Heinrich事件,Heinrich事件正 是发生在D-O旋回的显著寒冷阶段。 (二)末次冰期的气候变化 末次冰期包括两个冰阶和一个间冰阶,但前一个冰阶冰 川所造成的地貌常被后一个冰阶的冰川所改造,目前所能见

到的主要是盛冰期(25~15kaB.P.)的冰川遗迹。 研究表明,盛冰期的气温约比现今低8℃~13 ℃,而中 纬西风带气温比现在低15 ℃。雪线也明显低于现在,降水比 现在少(相当于现在80%),中国季风区可能降水更少,蒸 发量也明显减少。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 1. 定义:在1 2.9kaB.P.,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 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 2. 得名由来:在欧洲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沉积层中,发 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 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 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 件。 (三)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YD) 3.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过程 冰河世纪(第四纪大冰期)结束后,地球气候大约在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上升。到了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时,在1.26万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从1949年到现在已经六十三年了,这是和平的六十三年,虽然期间也经历过几场边境冲突和局部战争,但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在歌舞升平当中,国人似乎都认为战争的危险已经离我们而去,真的如此吗? 中国是世界上领国最多的国家,所处的区域环境是最复杂的,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也是最严峻的,并且这种严峻还处于不断加深的趋势。下面我就从我们面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来阐述一下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从先从东边开始,依托第一岛链的美日联军是中国和解放军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按照目前双方国力和军力的发展趋势,悲观一点,五十年之内中国无法冲破第一岛链,解放军将长期被彻底锁死在西太平洋。当然,这道防线并不是无懈可击,至少它还有一个可供击破的点——台湾。如果中国能拿下台湾,那么第一岛链将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基本就是不攻自破了,解放军海军就可以依托台湾这艘不沉的航母在太平洋进出自如,打造真正的蓝水海军。可惜,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至少在目前看来,还看不到这个美梦实现的曙光。再就是朝鲜,这是一个不安分的邻居,它也是亚太地区不安定的因子。一个积贫积弱的邻居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隐患,尤其是一个手握核武器的“流氓”国家。你可以想象一个有钱人旁边住着一个手握冲锋枪的饿的要死的穷光蛋,会有什么事发生? 再看看北方,俄罗斯。永远不要拿俄罗斯当朋友,不管他过去和现在跟你是什么关系,历史早就证明,俄罗斯永远是一个充满野心的民族,这个国家有巨大的潜力,他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从国防角度来讲,一个强大的邻居形成就是个危险的信号,不管他信奉什么主义,不管他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威胁已经形成,主动权就已经不在我们的手里。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国土的西边,你看到了哪?没错,阿富汗,在美国控制下的阿富汗。2001年美国人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进入了阿富汗并驻扎到现在并且没有彻底撤军的意识,为什么?美军2003年控制伊拉克,两年前全部撤军,却一直呆在阿富汗没有走的意思,是没完成“反恐”的任务的吗?当然不是。你拿出地图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在阿富汗,美国可以对四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形成压力。这四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还有中国。之前有过消息说美国打算再阿富汗部署隐形轰炸机和空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沈修祥涡阳县农机监理站指导老师赵兵(安师大) 摘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与国之间交往关系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一个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国家周边安全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进步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破坏、设臵障碍等。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及条件。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国际格局大环境下国家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了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明确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变被动应付为积极防御,防患于未然,对于维护中国的安全和利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1、矛盾多而复杂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1个,其中陆上接攘14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7国,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除俄罗斯外,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大都摆脱不了西方大国的左右和影响。中国与邻国领土争端颇多,尽管近年来已解决了部分争端如中俄关于划分黑瞎子岛的协议,但仍存在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岛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南海周边国家力图扩大海洋权益等。中国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难以避免地成为东西矛盾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和文明冲突的焦点。中国周边诸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意识形态各异,历史积怨深重,宗教信仰不同,各种矛盾与斗争此起彼伏。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都是当今世界上较大的战略主体和多极化的重要主体,其中互有矛盾,掣肘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主要扁先在哪些方面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主要扁先在哪些方面 30 [ 标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主要扁先在哪些方面? 匿名回答:2 人气:317 解决时间:2011-03-21 18:06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我国的安全环境存在着双重性:一方面,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当前的国家安全是综合的安全观,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确保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及粮食、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安全。 一、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综合影响 在世界军事强国中,美国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他目前所处的“一超”地位,使它和我国处在一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状态。在诸多国家关系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从主流看,美中建交后的关系是向前发展的,中美关系是发展中的曲折,曲折中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及战略利益的原因,美国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应该是综合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加强对我国遏制和防范;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另外,日本对我国安全的现实潜在的威胁也不容忽视。中日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中日关系友好对大家都有好处,两国关系的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是,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日本对我国的安全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1、日本与我国战略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将我国列为潜在对手;2、日本的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转变;3、日本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4、加强对与我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目前,中日关系确保友好大局,日本军力规模有限,因此在短时期内日本对我国不构成现实威胁。 二、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周边热点之一的朝鲜半岛,由于南北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南北谈判举步维艰,是我国各周边地区军事力量最为密集的地区,而且南北军事部署近在咫尺,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近年来,“朝核”问题突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将给我国造成很大压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对立一天不解决,我国这一边界地区的安全隐患就无

大学形势政策课论文-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摘要: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难题,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货架将来的发展铺平一条绿色的国际通道。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喜忧参半 一.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分析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朝鲜半岛风云突变 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尽管不是这一地区首次出现的问题,但此次危机对抗性强,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危机双方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彼此互不示弱,尤其是在拥有核武器和导弹武器方面,都提出了相应诉求,“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朝鲜半岛无论是否会爆发新的战争,双方的对抗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所以说,东北亚方向将可能成为中国今后最大的安全隐患,也必将成为稳定周边的当务之急。 2、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而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 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 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3、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近年来,中印关系明显改善,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西南边陲过去曾一度是中国维护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

当前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因素 摘要: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因素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多层面的,涉及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及非传统安全等等诸多内容,一般来说指传统意义上的周边安全环境,主要指周边政治和军事安全环境。由于中国周边行为体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现象。就目前来看,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我国安全形势的主要因素。 一、大部分周边国家继续处于政治转型过程之中 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转型或者政局变化,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都处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属于所谓的“转型带”国家。其中一些国家的政治转型过程比较顺利、平稳,另外一些国家的转型过程则比较曲折、漫长,而且政治转型过程常常伴随着政治动荡,甚至发生流血冲突。目前在中国周边地区只有少数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上完成政治转型过程,实现了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目标。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完成政治转型过程,其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政局动荡的局面。比如泰国自从2006年他信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以来,该国政治局势就一直动荡不定,反他信的“黄衫军”与亲他信的“红衫军”之间的斗争持续不断。2007年缅甸发生僧侣大规模游行示威并遭武力镇压,2009年菲律宾发生数十名政界人士和新闻记者被政敌的武装分子绑架、杀害的事件,以及近年来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政局的不稳定,都说明了相关国家在政治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其政治转型过程还将比较长期地持续下去,类似的政治动荡局面很可能反复出现。 周边国家的政治转型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除了表现为所在国家的政治动荡局势可能危及地区稳定和影响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之外,还表现在周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可能对中国产生政治冲击波,因为在西方政治话语霸权之下,坚持走自己发展道路的中国可能因此在国际社会中受到指责甚至孤立。一些周边国家倡导所谓“共同价值观外交”,正是旨在地区事务中孤立中国。 二、久拖未决的领土争端可能引发冲突或危机 中国与很多周边国家存在着领土争端,而领土争端也一直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和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划界问题并签署了相关条约。目前尚未解决的陆上边界问题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在海上领土和权益争端问题上,中国和越南也在冷战结束后签署了北部湾划界协定。但是,中国与一些海上邻国的领土和权益争端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其中包括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尤其是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一些领土争端有日趋国际化的倾向,某些外部大国和地区多边组织介入其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领土争端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中国会难以处理好和一些周边国家的关系,也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长期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仅如此,久拖未决的领土争端有可能引发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成绩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摘要:步入新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政府 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富邻、睦邻、安邻”以及“周边是首要”的 外交方针。在我国政府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周边外交取得显著成效,周边 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但是,近年来,随着地区力量的变化,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也 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领土领海纠纷时有发生, 地区热点问题愈演愈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同时并存。在这种情况 下,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周边安全战略,成为 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并针 对这些形势所面临的挑战与威胁选择切实可行的战略,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期创造 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 关键字: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挑战与威胁;战略选择; Abstract: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with its neighbors, the neighbors as partners" and "the rich neighbor , an amicable, secure" and "surrounding is the first" foreign policy. Thanks to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neighboring diplomac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mproved obviousl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regional power, China's peripheral security situation there have been some subtle changes, unstable and uncertain factors increase obviously, territory dispute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regional hot spot issues intensified,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coexist. In this case,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hinese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security strategy and make feasible,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facing 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ecurity situation around China,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threat situation to choose feasible strategy, create a peaceful environment for China future development period. Keywords:China’s periphery;security environment;challenges and threats; Strategic choice; 一、中国周边慨况 “中国周边”从狭义上理解是指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 区。从广义上理解是是指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理念,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引言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中越领海之争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所以未来主要解决的问题应是“东缓”与“南乱”。 一、东、南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干扰我981石油钻井平台合法勘探作业、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上是这些国家对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洋上来。东海,南海资源丰富,疆域辽阔。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在海洋资源上的重视不够,对海洋权益保护不够,给周边资源经济小国以可乘之机。 二、美国“重返”亚太

全球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王从洋 摘要: 通过整合农业科学界从不同行业角度和不同的影响方面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 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资料,梳理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途径和机理.气候变化因子间 相互作用与交错叠加,气候变化对中国总体农业生产的实际影响可能因多种影响的叠加而更 为复杂和强烈。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面临的基本问题将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迟滞性和农 业生产能力的波动性,稳定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供应能力将愈来愈困难。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中国农业;农业生产; 由于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社会对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 林面积的不断减少,导致大气中的CO2 和CH4 (甲烷) 、N2O 和CFCs (氟氯烃类化合物) 等气体的浓度在明显升高. 这些气体具有可使大气温度升高的温室效应。地球气候正在经历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过程,近些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农业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到目前为止,农业还 没有完全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 包括温度、降水、风 速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等)依赖程度很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 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诱发的自然灾害将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我国这个农业人口占主导的农业大国,气 候变化对农业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整合农业科学界从不同行业角度和不同的影响方面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资料。 一、气候变化的现实及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 1、温度升高:根据1901—2000年和1906—2005年的温度线性趋势,IPCC最近两次评估报告分别得出过10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为0.6℃(0.4~0.8℃)和0.74℃(0.56~0.92℃)的结论。 据有关资料表明:如果年平均温度上升 1 度,大于或等于10度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 长15天左右,这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讲意义非凡。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全球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覆盖方面的研究,而土壤植被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Robert K. Dixon[1]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这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做了成功的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研究到位。目前,已经有55个国家运用通用的方式与模型估算森林中的碳库,并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在将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政治条例,那么各个纬度和地方的森林都会减少,温室气体则会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控制。 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 2 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 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到损害。Pekka E. Kauppi[2]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 2 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 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另外,大气CO 2 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由于大气CO 2 C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赵平,彭少麟[3]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 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 2 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 2 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气候变暖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国华[4](2001)、王叶[5](2006)等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是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它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 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再者,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王纪军[6]等(2004)回顾了目前研究森林演替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 GAP) 、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 和非线性演替模式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MARK EMMERSON[7]等人(2005)根据经验数据详细描述历年分布在社区的影响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仅取决于物种数量,还涉及到降水、养分循环和温度等属性。 目前,森林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的森林面积有4.1*109公顷,植被和土壤中含有1146皮克碳,其中37%在低纬,14%在中纬,49%在高纬。2/3以上的碳集中于土壤与泥炭沉积层中。低纬度的碳的总量变动较大,中高纬变动相对较小,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三章世界军事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战略格局概况,掌握战略基本理论,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主要内容:一、国际战略环境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三、美国、俄罗斯军事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世界战略格局的状况及走向;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地缘政治因素 教学难点:台湾问题与我国安全和实现现代化的关系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教学时数:3学时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臵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比如,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世界主要陆海大国都与美国远隔重洋。美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好,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把美国和其它主要强国隔开,历次战火(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烧不到美国本土,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默无闻的墨西哥,“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恙”,因此,美国很少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土安全问题,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的非常有利的地缘政治因素。中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如果能把地球压扁,中美国两国的领土会大致重合在一起。然而,中国的安全环境远比美国复杂得多。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我们有领土接壤的15个国家,从东向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的周边,身在大洋彼岸,但心在全球,手却伸到了大洋此岸。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居多了,自然好邻居坏邻居也都有。在周边的这些邻国中,有些国家和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些国家和我们关系很不好,有些国家也好也不

最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是: (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美国从地理位置上讲与我远隔万里,但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却近在眼前,美国的干预和影响渗透到了我国周边的大多数地区,中美关系时有变化,总是处在不断的摩擦和碰撞之中,近期的中美关系,处在由轰炸我驻南大使馆而引发激烈对抗后的平静期,但从长远看,中美之间的对抗将长期存在,美国对我国安全将构成长期、严重的威胁。从美国的国家性质、战略目标、特别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的政策走向来看,无论是遏制派还是接触派,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脚步。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甚至鼓动、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二)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近百年来,在世界列强中,日本是加害中国最重的国家。目前,中日摩擦的焦点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中消极因素明显上升,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不断上升趋势。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出修定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以解除日军参加维和部队的限制。日本提出对周边爆发战争将进行积极对应,其所指就是我国。日本加快扩军步伐,防务开支高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军事技术领先的潜在军事大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大。日本与我国存在着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争议,不能排除在一定情况下挑起事端的可能性;日本是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发达,同时领土、资源及其有限的国家,因此,钓鱼岛群岛及东海20余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争议区,将是其视若珍宝的一块地区。日

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

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 摘要: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关键词: 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近年来,不仅是中国的崛起,而且是一批发展中大国的崛起以及亚洲整体的崛起。这一新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一方面,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能否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新潮流,适应、接受和容纳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并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和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等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能否融入和适应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并在参与中推动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美国虽然仍是全球居于首要地位的大国,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正力不从心。同时,在权力平衡方面更有意义的趋势是:上升的大国中国与守成大国美国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持续发展,这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锚。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持续发展,不仅使区域内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上升,而且也使它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向更均衡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水资源等将成为极为宝贵的财富,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家实力对比中地位上升。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博弈将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是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大国,中国是国际体系中的上升大国;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国仍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但中美之间又在地区安全、反恐、经济合作、对付跨国界问题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利益。 2010年下半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开始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其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亚太地区,而且过多强调军事因素。这可能会导致美国走上历史上霸权国家在衰落阶段习惯于用军事力量作为支撑其霸主地位主要工具的老路,也向其盟国和某些亚太国家发出错误信号,使这些国家企图利用美国的影响从与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上权益争议中获取自己利益。 中国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是当前国际关系领域最重要的试验之一。与美苏战略稳定是以相互确保摧毁为基础不一样,中美战略稳定关系是新型的、非对称的、互动的、运动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以亚太地区为试验场的。朝鲜半岛、台湾地区是两块重要的试验田。目前,中美两国之间已有90多个双边对话机制,但还不够。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我国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