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送审稿)

平和县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区域概况........................................................................................... 2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2 第三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6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8 第一节指导思想........................................................................................... 8 第二节基本原则........................................................................................... 8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主要目标和任务.................................................... 10 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 10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0 第三节土地利用主要目标........................................................................ 11 第四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12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8 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8 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21 第三节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25 第五章基本农田调整和布局优化................................................................ 27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7 第二节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28 第六章土地利用分

区 (29)

第一节土地利用政策分区及管制规则 (29)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30)

第七章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 (35)

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5 第二节平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 37 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39)

第一节耕地保护工程................................................................................ 39 第二节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程............................................................40 第三节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工程........................................................ 41 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 (42)

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3)

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措施........................................................ 43 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经济调控机制........................................................ 43 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技术保障措施........................................................ 43 第四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44 附表1 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45 附表2 平和县各乡镇农用地指标................................................................. 48 附表3 平和县各乡镇建设用地指标............................................................. 49 附表4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表................................................. 51 附表5 补充耕地指标表 (52)

前言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切实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平和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10 年)》和《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战略、主要目标和任务,科学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合理划定用地分区并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明确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县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管理作出整体安排和统一部署,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范围为平和县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2323.88 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为2005 年,近期规划年为2010 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 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区域概况

平和县地处闽南金三角漳州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02′-24°35′,东经116°54′-117°31′。东连龙海、漳浦县,西邻广东大埔、饶平县,南靠云霄、诏安县,北接永定、南靖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区位优势明显。

本县四面山脉环绕,境内群峰耸立,丘陵起伏,河谷、盆地、小平原错落其间。属南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作物生长。水利资源丰富,素有九龙江、韩江、漳江——“三江之源”之称,花山溪、九峰溪、芦溪溪、安厚溪四大溪流分布于各乡镇。

旅游资源独特。千年古刹三平寺、红仔山革命根据地、林语堂故居、世界最大的庄上土楼和芦溪袖珍绳武楼等是县内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区——享誉“闽南第一山”的灵通岩,以其“雄、奇、险、峻”的山岩奇观,成为闽粤沿海的旅游热点。蕉园观光区、白芽奇兰茶生态观光区是平和县特有的农业观光资源。

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平和县是著名的琯溪蜜柚之乡,蜜柚产业发展迅速,远销欧美,同时被誉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县;县内白芽奇兰种植面积已超过0.4 万公顷,年产值近2 亿元,白芽奇兰茶产业发展形成规模。

2005 年,平和县全县总人口559419 人,城镇化水平22.84%,人口平均密度241 人/平方公里,GDP 总量410797 万元、人均GDP7343.3 元,财政总收入8550 万元。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平和县2005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全县土地总面积232388.38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97649.39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6210.46 公顷,未利

用地面积 28528.53 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85.05%、2.67%和 12.28%。

(1)农用地

——耕地

耕地面积 24589.30 公顷(368839.5 亩),占土地总面积 10.58%。耕地主要 分布在中北部的霞寨镇、芦溪镇和山格镇,西南部的安厚镇、九峰镇和大溪镇,

合计 13804.02 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量的 56.14%。

——园地

园地面积 29511.7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12.70%。园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 小溪镇、坂仔镇、山格镇、霞寨镇和文峰镇,合计 16427.97 公顷,占全县园地 总量的 55.67%。

——林地

林地是全县面积最大的用地类型。林地面积为 133699.47 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57.53%。林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芦溪镇、九峰镇和霞寨镇,东北部的文峰镇和山格镇,合计72367.79 公顷,占全县林地总量的54.13%。

——其他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面积9848.8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24%。其他农用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芦溪镇、九峰镇和大溪镇,中部的霞寨镇。

(2)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5524.6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8%。其中:建制镇面积682.19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12.35%;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4571.36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82.74%;采矿用地面积94.48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1.71%;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176.62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3.20%。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小溪镇、霞寨镇、山格镇和坂仔镇,西南部的安厚镇和九峰镇,合计2995.71 公顷,占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54.22%。

——交通水利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667.3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9%。交通水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安厚镇和大溪镇,中部的霞寨镇和东北部的文峰镇,合计353.53 公顷,占全县交通水利用地总量的52.98%。

——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8.4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

(3)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面积为28528.5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28%。其中:荒草地面积25473.34 公顷,占全县自然保留地总面积97.15%,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五寨乡,北部的芦溪镇,中部的霞寨镇和国强乡。

全县各类土地分布见图1,数量见表1。

表1 平和县土地利用现状表

2、土地利用特点

(1)耕地质量较高

全县中高产田面积13836.23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6.27%,其中:高产田面积2799.10,占耕地总面积的11.38%,中产田面积11037.13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4.89%。300 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面积达到17875 公顷以上,耕地质量较好。

(2)园地分布广,果园比重大全县各乡镇均有大量的园地,小溪镇和坂仔镇分布面积最大,园地以果园

为主,种植蜜柚、香蕉、青枣等高优农业品种,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荒草地资源丰富

全县未利用地中,荒草地面积25473.34 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89.29%,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为全县未来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第三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批准实施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妥善处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管理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规划实施的成效

(1)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加大,补充耕地768.52 公顷,减缓了耕地下降的趋势。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日益规范,基本农田面积24805.73 公顷,大于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保障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1997-2005 年新增建设用地817.73 公顷,保障了城镇、产业园区及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 由1996 年13.34 亿元增加到2005 年41.08 亿元。

(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科学安排用地,整合使用低效用地,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实现用地节约集约化。2005 年与1996 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4.6 万元/公顷增加到35.4 万元/公顷,增长了1.4 倍,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

(4)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和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1997-2005 年,全县累计实现生态退耕24.85 公顷。

(5)增强了土地利用规划用地的科学意识。随着土地利用规划地位的确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按规划科学、合理用地已逐步成为共识。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耕地保护压力大平和县水果种植效益逐渐提高,存在占用耕地种植果树的现象。农业结构

调整耕地转化为园地的面积为6042.65 公顷,达全市总量的50%,排在漳州市各县(市、区)的之首。此外,随着经济加速发展,各种基础建设、工业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占用耕地,对保护耕地形成较大压力。

(2)农用地重用轻养,质量下降由于农业效益偏低,养田重视不够,用多养少现象突出,滥施化肥,缺少

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导致土壤肥力衰退,质量下降。

(3)城镇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偏低城镇工矿用地量占全县建设用地总量的15.35%,低于全市24.64%的平均

水平,在漳州市各县(市、区)中,仅略高于长泰县、诏安县和华安县。

公路等级低,路面窄,全县交通用地面积仅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33%,低于漳州市8.53%的平均水平,在漳州市各县(市、区)属最低水平。

(4)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散、面积大农村居民点缺少统一规划,无序建设,零星分散,点多面广,基础配套设

施不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工贸县建设目标,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区域用地,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二节基本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

发,严格土地管理和

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多途径实行耕地的有效补充,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2、节约集约用地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立足县情,着眼未来,

把节约集约用地作

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严格控制用地标准,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各业各类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划、

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

划的衔接和协调,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4、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主要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

规划期间,平和县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参与全省、全市产业分工和区域布局,凸显在漳州市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建设生态工贸县,平和县打造“四个基地”——漳州市新兴机械制造业重要基地、漳州市最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出口基地、漳州市对台经贸合作重要基地、闽南重要观光旅游基地。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围绕“建设生态工贸县,打造‘四个基地’”的发展定位,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及耕地与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并重,统筹协调各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战略:

1、安排生态屏障用地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和

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加强生态保育区、花山溪饮水源的保护,稳定生态网络体系,保护生态用地,形成生态屏障,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

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整

理复垦开发保质保量补充耕地。

3、保障重点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重点保障中心城

区用地需求,尽可能满

足平和工业园区和“四个基地”用地需求,做到“严控总量、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4、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统筹协调局部与整体、当

前与长远的土地利用,

统筹城乡各类型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

利用的综合效益。

第三节土地利用主要目标

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耕地保有量

2010 年和2020 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不低于24851.27 公顷(372769.0 亩)和24562.73 公顷(368441.0 亩)。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规划期内,确保24633.33 公顷(369500.0 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3)补充耕地量

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1000.00 公顷,其中:近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666.67 公顷。

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指标

2010 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421.13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696.20 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规模控制在724.93 公顷以内。

2020 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033.60 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743.53 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规模控制在1290.07 公顷以内。

(2)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844.13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839.73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27.80 公顷以内。其中: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37.93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252.67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11.53 公顷以内。

表2 平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3、土地集约利用目标

到2010 年和2020 年,人均城镇工矿分别控制在87 平方米和90 平方米以内。

4、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目标

规划到2020 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九龙江水源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基本形成。

第四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针对当前平和县土地供需中的突出矛盾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控制,明确以下规划任务:

1、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通过下达耕

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主体,分清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等,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制度。确保到201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851.27 公顷;到202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562.73 公顷。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耕地生态环境。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以提高耕地质量。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少于893 公顷。

(2)严格控制耕地减少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引导、科学调控建设项目选址与规模,

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规划期内,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327.80 公顷以内。规划近期,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11.53 公顷以内。

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农业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责任,农业结构调整不得破坏耕作层。加大受灾耕地复垦力度。加强耕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

耕地数量,通过有效措施及时复垦灾毁耕地。

(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协调保护与保障,规划期间,确保24633.33 公顷

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合理调整划定基本农田,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保连片、保优质”划定基本农田,在完成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任务数的基础上,增划726.52 公顷优质耕地,共同构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增划的基本农田用于补划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在不突破增划基本农田规模的情况下,符合上述条件并列入表3(选址或未定可能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在占用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报批,按基本农田补偿。

表3 选址或未定可能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清单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审查,不得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监测和巡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定期通报制度。

2、统筹安排建设用地统筹协调各项建设用地,按照保障重点、兼顾一般

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

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特别是市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合理安排城镇发展用地需求,保障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用地需求;支持新农村建设。

(1)优先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交通

运输网络建设,保障福广高速、古武高速、省道东东线、坂云线等交通基础设施用地;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斑鸠飞水库、吉坑水库、洪径水库用地;进一步完善电网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项目用地;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保障三平风景区、南海庄园等旅游用地。规划期间,最大限度地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安排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495.94 公顷,其中耕地127.80 公顷。

(2)统筹安排城镇工矿发展用地

统筹规划具备城镇群发展条件的小溪镇、山格镇、坂仔镇、霞寨镇的城镇建设用地,促进用地少、就业多、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区域城镇用地格局的形成,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工业集中区用地,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期间,安排新增城镇工矿建设占用农用地279.71 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89.84 公顷。其中,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和平和工业园区用地需求。

(3)支持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目标,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根据各村交通区位条件、人均用地情况、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一批新农村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点,逐步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点格局。规划期间,全县安排新安排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64.08 公顷,其中耕地10.16 公顷。

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土

地的调控作用,严控城乡建

设用地总量,盘活建设用地存量,用好建设用地增量,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力度,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宜居城乡环境的形成。

(1)合理调控建设用地规模坚持“严控总量、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强化建设用

地总量增长规模、速度和时序控制,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必要的合理用地,统筹协调各行各业用地,科学安排发展用地。

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划定土地利用政策分区,落实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2)优化配置城镇用地坚持中心城区和一般镇协调发展,促进各城镇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

发挥区域土地利用整体效益。优化城镇用地内部结构,适度保障工业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加快城中村改造,促进城镇和谐发展。加强城镇建设用地供地调控,合理调整城镇土地供给结构,优先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及普通住宅建设用地,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提高城镇用地效率。

(3)促进工矿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建立集中的产业园区,促使工业项目向

重点的开发区及工业集中区集聚,严格控制独立选址工业项目的数量和用地规模(不包括采矿用地和不宜在工业园区集中布局的产业用地等),保障工业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相关控制指标,防止工业用地低效扩张;引导相同行业的企业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发挥集聚效益;鼓励工业生产型企业建设多层的标准厂房,提高平均容积率;加强平和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闲置土地、边角地的开发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4)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强化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坚持“一户一宅”制

度,禁止超标准占地建房,逐步解决已有的超标准用地问题。改造空心村,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规模小、分布零散、面貌较差的自然村逐步搬迁,提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鼓励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引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转,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按照有法可依、规划先行、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全县农村居民点4571.36 公顷,其中可进行综合整治的区域面积达1500 公顷,力争减少农村居民点105 公顷。

4、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协调土地

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强

国土生态屏障用地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倡导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的

生态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严格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高度重视对天然林和其他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对基础性生态

用地的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严格依据规划统筹安排。保障合理的生态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例保持在82%以上。

(2)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加快建设以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林地和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生态安全屏

障,支持自然保护区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因地制宜调整各类用地布局,搞好居民点、农田、林地、河湖水系等的协调配置,逐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土地生态空间格局。

(3)大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恢复工矿废弃地生态功能。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对采矿废弃

地的复垦利用,及时、全面复垦新增工矿废弃地。加强和改进复垦的生物技术和系统工程,提高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持久性有污染物超标耕地综合治理。

加强退化土地防治。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检测制度,严格禁止未达标污水灌溉农田,综合整治土壤环境,积极防治土地污染。

加强水源的保护。九龙江水系之一西溪的支流花山溪,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应重点推进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实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桂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 一、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精神和国办发[1987]8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1994]29号)、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部署,为了合理利用、开发、整治、保护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以《桂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桂平市城区总体规划、桂平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资料为基本依据,在对本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桂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土地供给的实际,提出本市跨世纪的前十年土地利用的目标,研究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优先安排农业用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全面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并把有关指标落实到各乡镇。划分土地利用分区,调整用地布局,明确土地利用原则、调控措施和管制规则,并制订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规划的基期年为1996年,近期年为2000年,目标年为2010年,展望到2030年。 二、区域概况 (一)区位条件 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经109°41′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东和东北邻平南县,东南近容县,南界北流市、玉林市,西连贵港市,西北靠武宜、金秀县,是玉林市和柳州地区、西江工业走廊和红水河能源经济开发区的结合部,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西山风景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起义旧址-金田村所在地;面向广东沿海地区、背连八桂各地,水路公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柳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柳州国土资源局

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 ( 报批稿) 柳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目录 前言 (i) 1.总则 (1) 1.1指导思想 (1) 1.2规划依据 (1) 1.3规划原则 (2) 1.4规划范围 (3) 1.5规划期限 (3) 2.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4) 2.1总体调整情况 (4) 2.2耕地保护目标 (4) 2.3建设用地目标 (5) 2.4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调控目标 (7) 2.5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目标 (7) 3.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8) 3.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8) 3.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10) 3.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3) 3.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7) 3.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20) 4.区县土地利用调控 (23) 4.1区县规划调控原则 (23) 4.2区县土地利用指导 (24) 5.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优化 (30) 5.1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30) 5.2管制分区调整方案 (30) 6.保障措施 (33) 6.1增加内容 (33) 6.2修订内容 (34) 附录 (36)

附表 表1、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基数表(2013年); 表2、柳州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2020年); 表3、柳州市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分解表; 表4、柳州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2020年); 表5、柳州市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结构表(2006-2020年);表6、柳州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表7、柳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表(2020年) 表8、柳州市独立选址建设项目表(2014-2020年);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调整 (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7)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8) 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0)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 (11)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一节行政措施 (12) 第二节经济措施 (12) 第三节经济措施 (13) 第四节社会措施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表 (16)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强化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全面跨越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

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 整 方 案 马投涧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1乡域概况及《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5) 1.1乡域概况 (5) 1.2土地利用现状 (5) 1.3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6) 2规划目标 (8) 2.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8) 2.2土地节约集约目标 (8) 2.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得到落实 (8)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9) 3.1农用地结构调整 (9) 3.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0) 3.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10) 4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1) 4.1耕地保护 (11) 4.2基本农田保护 (11) 4.3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12)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 6土地整治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15) 6.1土地整治 (15) 6.2重点项目安排 (15) 7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6) 7.1土地用途分区调整 (16) 7.2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 (16)

8村土地利用控制 (17) 9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8) 9.1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18) 9.2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18) 9.3加快建立废弃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和有偿退出机制 (19) 9.4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19) 9.5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1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土地资源国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马投涧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乡实际,马投涧镇人民政府对《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范围:马投涧镇行政辖区的所有土地,共10595.93公顷。包括44个行政村。 规划调整期限: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调整方案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 调整方案 为更好保障 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二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全国方案“)下达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指标,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 一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二四中二五中二六中全会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二协调二绿色二开放二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二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二局部微调三 坚持原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三在 3

‘全国方案“下达的规划土地利用主要指标控制下,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对原规划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及其布局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优化,合理调整全省规划的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三 (二)全面谋划二统一标准三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 二调 )及年度地籍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各市人口二G D P增加量二规划实施 情况等作为主要因素,并综合考虑了 十二五 期间土地管理工作的批二供二用二补二查等环节,统一测算标准,统一计算公式,在新增用地规划指标安排上,对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分的,给予适当倾斜三 (三)严格保护二量质并重三 严格落实‘全国方案“下达本省的规划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确保规划的耕地保护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三对 二调 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二 十三五 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三 (四)统筹兼顾二突出重点三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二当前与长远二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二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重点考虑主要城市二重点园区二生态建设二扶贫攻坚二产业转型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优先保障民生(地灾与扶贫搬迁)二新兴能源(煤层气探 4

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 (2015年调整) 宁武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3) 1.1耕地保护目标 (3) 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4)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5) 2.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6) 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7) 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9) 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2) 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13) 3.保障措施 (1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审定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对《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修订,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数据,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修订,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现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内容阐明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1.1耕地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数量不低于武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质量有保障并逐步提高。 《原规划》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2589.43公顷。《本方案》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2375.66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下降213.77公顷。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

平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平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 (2015年调整) 目录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1.1耕地保护目标 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1.3县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调控目标 1.4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目标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2.1耕地布局优化调整 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2.3.1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3.2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2.4.1风景区优化布局

2.4.2饮用水源保护区优化布局 2.4.3山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优化布局 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2.5.1土地整理 2.5.2土地开发 2.5.3土地复垦 2.5.4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整治 3.对下级规划的引导和调控 3.1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的区域引导和控制 3.2对下级规划的指标控制与落实 4.县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优化调整 4.1允许建设区 4.2有条件建设区 4.3限制建设区 4.4禁止建设区 5.保障措施 附图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审定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平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平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修订,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数据,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修订,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现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内容阐明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1.1耕地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数量不低于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下达的指标,质量有保障并逐步提高。 调整后,规划至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1840.0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2040.00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2800.00公顷,2014-2020年补充耕地不低于1611.47公顷,需在全县域范围内统筹平衡以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规划期内,全县基本农田不低于53220.00公顷,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3月9日) 根据国土资源部工作部署,为做好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确保全省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新要求,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上下协调、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规划中期评估成果,重点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优化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已开展中期评估的省辖市,在已经形成的评估报告基础上,要完善中期评估成果,进一步摸清情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措施。对尚未开展中期评估的省辖市、县(市),要扎实做好中期评估工作。一是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及其连续变更到2013年的土地数据为基础,遵循统一的标准、分类和要求,进一步完善中期评估成果。二是对耕地减少过多、建设用地增加过快的地方,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三是分析国家近年来批复的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战略规划实施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四是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等成果,及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规划调整完善的重点是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