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学案反思中前行,精彩的世界就在这里

在学案反思中前行,精彩的世界就在这里

在学案反思中前行,精彩的世界就在这里
在学案反思中前行,精彩的世界就在这里

在学案反思中前行,精彩的世界就在这里目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学案式五过程主体探索教学模式”的实验。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改革,因为它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解决的是常态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问题,变革教与学的方式,立足教师与学生的“双赢”。而编制学案时的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和教后反思,正是校本教研的实际体现,每位教师在学习、交流和实践过程中,潜能得到开发,团队精神得到加强,实现了教学的实用高效。但毋庸置疑的是语文学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案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诵读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诵读活动才能将学生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鲜活的生命,只有诵读活动,才能将文学作品中潜在的未定的东西化作确定的有血有肉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诵读活动,才能使学生掌握语言信息,从而理解、驾驭和灵活运用。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阅读,是有老师帮扶、引导、启发或点拨的阅读。但是“学案”关于问题的设计和技能的训练更多的是让学生会答题、掌握答题的技巧规律。这有利于学生应考,却忽略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长久的发展。尽管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要求学生阅读文

世界的聚落学案

靖安乡中心学校导学案 科目地理课题: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时间:2014年月日 主备教师:王彬学生姓名:年级:七年级班级:小组: 年级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的两种形式。 3、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及自然资源对聚落分布和建筑形式的影响。 2、聚落的两种形式。 【预习导学】: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概念:。 2?聚落的形式:聚落一般分为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大类型。 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____ 和规模较大的 ________ ;城市聚落分为小城市、中 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比较: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 ______________ ,城市居民一般从事 _________________ 。 乡村人口 _______ ,规模 __________ ;城市人口 ___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 。 乡村建筑以 _________ 为主,城市建筑以_____________ 为主。 乡村空气 _______ ,环境 __________ ;城市环境 4.城市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p64-p65,填空。 1、世界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世界上各个古代文明时期所创造出来的气势雄伟或特色突出的古迹、遗,址,它们是各民族创造才能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活动的忠实记录。比如________________ 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开展历 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发展 3、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布达拉宫等。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65,完成课本P65的活动题。 【训练巩固】: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2.聚落的两种形式- 亠 【拓展延伸】: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成长中的我”中“阅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和“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目标要求设计,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为《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框题作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过有尊严的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人与其他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初步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活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讨论中及时启发,使学生敢于探究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活动教学模式,在活动、讨论中及时启发,以保护学生的灵感,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敢于探究问题,能大胆进行自主性和协作性的交叉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一内容。因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精彩的关键在于各种生命之间能否相互关爱,所以是重点。同时,在人类的思想中人是地球上的主宰,自然的变化主要是靠人类来改造,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之中,往往是要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的。要把“不同的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 【课前预习】 1.()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而变得如此生动和

美妙的小世界教案

美妙的小世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的方法。 二、教育方面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学会关注小世界,热爱大自然。 三、发展方面动口又动手,表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微观世界的“形与色”,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教学准备:欣赏课件、放大镜 作业要求:用线条画出自己眼中的小生物。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探秘活动——播放花丛图片,引导小朋友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去寻找花丛中的小秘密。 “走进些”:猜猜小圆圈里有什么(花海中的一朵花------) “再走进些”:猜猜大圆圈里有什么(花瓣、花蕊、小昆虫------) 说一说:我发现了什么(美丽的鲜花、勤劳的蜜蜂------真美妙!)

2、探秘活动——播放草地让学生发现小生物,假设他们在干什么,联想它们是谁? 假设和联想:扒开身边草地、拨开地上落叶,细看树干、石头,你会发现很多忙碌的小生物,它们是谁在干什么 观察与欣赏:小蜜蜂、小蚂蚁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怎么样? 联想与表达:小生物的名字与故事。 3、探秘活动——播放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找一找,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春夏秋冬的色彩有哪几种? 说一说:不同季节的小生物在干什么? 议一议、画一画:你想选什么季节的色彩和什么工具画什么小生物 4、探秘活动——观赏显微镜、放大镜下的物象,说一说,想一想这是什么? 观赏显微镜、放大镜下的物象:这是什么? 说一说:奇怪的形状、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色彩。 想一想:这些形状、色彩、花纹、动态都像什么呢? 5、探秘活动——播放画家的画,并说说、猜猜、找找、想想、学学。 说说:我看到了什么(花叶、小昆虫。)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 2. 知道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3.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60页的正文部分第一段,找出聚落的主要形式。 2.阅读课本60页-61页的正文部分,结合图3-17、3-18、3-19,说出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 3.依据地图册27页-28页的地图和景观图,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堂突破】 学会观察地理景观图,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的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如何阅读地理景观图呢?(1)认真观察,读出景观特征,如房屋的外观和屋顶的形状、树木的疏密程度、植被类型、动物类型、人的外貌和服饰特征等;(2)根据景观特征判断区域环境特征,如屋顶坡度大则该地降水较多,森林茂密有大象出没则多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3)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综合分析景观特征与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如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身穿白色长袍、头包白色头巾;(4)得出结论。 【自我测评】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

4.该传统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第3-4题图 【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 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周晓芳山丹育才中学 一、教学成功之处: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第

三部分内容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或是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来完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重点放在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上,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任务,查阅有关四合院的资料,在课上大家进行交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思想,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不足之处: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本想用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直接地得到答案,这样也省得我多费口舌,后来经过反复的琢磨,与大家商讨,认为如果那样做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所以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各抒已见。在备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使不同的聚落景观也存在较大的差

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含答案)

1.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 知识纵横 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现代通讯和信息时代神奇的数学,?人类任何时候都受到数学的恩惠和影响,数学科学是人类长期以来研究数、?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形成的庞大科学体系. 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我们将一起走进崭新的“代数”世界,?不断扩充的数系、奇妙的字母表示数、威力巨大的方程、不等式模型、运动变化的函数观念; 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我们将一起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拼剪、折叠、平移、旋转,在操作与实验活动中,发现这些图形的奇妙的性质,用它们设计精美的图案; 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我们将畅游在无边的“数据”世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达数据和信息; 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它将开阔我们的视野,它提醒我们有无形的灵魂,它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它涤尽我们的蒙昧与无知。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振宇说:“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例题求解 【例1】(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9,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的数码(又叫数字):0,1,2,3……9,在电子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等于十进制的数5,?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_________. (2001年省市中考题) (2)探究数学“黑洞”:“黑洞”原指非常奇怪的天体,它体积小,密度大,?吸引力强,任何物体到了它那里都别想再“爬”出来,无独有偶,数字中也有类似的“黑洞”,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数,通过一种运算,都能被它吸进去,无一能逃脱它的魔掌,譬如: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T=__________,?我们称之为数字“黑洞”。(2003年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1)从阅读中可知,无论何种进制的数都可表示与数位上的数字、?进制值有关联的和的形式;(2)从一个具体的数操作,发现规律. 解:(1)13;(2)153. 【例2】A、B、C、D、E、F六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当比赛到某一天时,?统计出A、B、C、D、E五队已分别比赛了5、4、3、2、1场球,则还没有与B?队比赛的球队是( ) A.C队 B.D队 C.E队 D.F队 (第18届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 用算术或代数方法解,易陷入困境.用6个点表示A、B、C、D、E、?F这6个足球队,若两队已经赛过一场,就在相应的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这样用图来辅助解题,形象而直观。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孟学平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上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生命之间应相互关爱。 2. 能力目标 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关爱生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环境危机感。能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缤纷的世界是由多姿多彩的生命构成的,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种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三、教学难点: 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怎样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体现“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图片,引导感受生命的精彩。 讲授新课: ㈠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 1《海底世界》与《干涸的世界》 2.《地球景观》与《火星地表》 思考:●没有生命的世界给你什么感觉?请用简洁的词语表达。 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概括(略) ●看过这两组图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 生命让世界充满生机, 没有生命的世界就只有荒凉。或(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过渡: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怎样与其它生命相处呢?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谐的乐章》 思考 ●你做过哪些珍爱生命的事?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重在真实,略) ●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过渡:但现实生活中,不珍爱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肆虐的沙尘暴》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世界的聚落》设计思路 《世界的聚落》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课以楼兰古国为背景展开,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视频、文字材料和图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课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的形态”,“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聚落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课前预习部分,教师先请各小组做课前预习汇报并简单点评。教学新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落形成的条件”,学生扮演角色,假如自己是古楼兰的富商,如何选址建房,小组间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紧接着教师提供楼兰古国的视频和文本材料,小组继续讨论建房选址与古楼兰的繁荣之间的联系,讨论期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读图训练,讨论结束后教师以框架图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并形成知识体系。第二部分“聚落的形态”,根据新课标要求“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教学上主要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学生课前先分为三大组,分别是城市组、乡村组和购房组,按分组情况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发言材料,在课堂辩论中各小组分别描述各方代表的优势和对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争取购房组的支持,辩论后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强

调人地协调观。第三部分“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在外出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区域民居的差异,结合世界各地典型民居建筑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繁荣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否与环境有关。第四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观看楼兰古国消失的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再次落实人地协调观。紧接着教师展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再展示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相关漫画,通过对漫画内容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保护相关措施。课堂的最后,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体系。 第二部分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概念,描述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变化。 (2)通过收集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并能举例说明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3)能够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分析楼兰古国的消失与环境的关系。 (5)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教材,说出聚落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在古楼兰建房选址的因素,从而分析这与楼兰古

美术教案美妙的小世界

第二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的方法。 2、教育方面?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学会关注小世界,热爱大自然。 3、发展方面动口又动手,表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微观世界的“形与色”,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教学准备:?欣赏课件、放大镜作业要求:用线条画出自己眼中的小生物。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探秘活动——播放花丛图片,引导小朋友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去寻找花丛中的小秘密。 2、板书课题:美妙的小世界。 二、发挥主体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美在那里板书:形态、色彩、花纹、动态。 2、学习欣赏的方法(肉眼观察的“小蜜蜂”与借助显微镜观察的“肥皂泡”)。 3、观察四季图片,从色彩、环境、特点分辨四季。 4、集体探秘——《海洋中的小生物》美在那里《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在干什么看《蝈蝈黄花》,猜猜大师想说什么 三、发展主体 1、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发现。 2、绘画表现:要求每人画一种小生物。 教学总结: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美,“美”无处不在,妙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环境教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保护大自然的美。 教学反思:

第二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比较、欣赏与想象、评述美妙的小世界的方法。 2、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共享资源,学会关注小世界,热爱大自然。 3、动口又动手,表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 能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微观世界的“形与色”,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教学准备: 欣赏课件、放大镜 作业要求: 用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眼中的小生物。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探秘活动——播放花丛图片,引导小朋友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去寻找花丛中的小秘密。 2、板书课题:美妙的小世界。 二、发挥主体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美在那里板书:形态、色彩、花纹、动态。 2、学习欣赏的方法(肉眼观察的“小蜜蜂”与借助显微镜观察的“肥皂泡”)。 3、观察四季图片,从色彩、环境、特点分辨四季。 4、集体探秘——《海洋中的小生物》美在那里《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在干什么看《蝈蝈黄花》,猜猜大师想说什么 三、发展主体 1、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发现。 2、绘画表现:要求每人画一种小生物。 教学总结: 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美,“美”无处不在,妙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教学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 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 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城市乡村图片 七、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学生交流辅助 1、聚落的两种形态 【引导】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 【幻灯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初中地理_世界的聚落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从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特点等角度举例说出聚落的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和规模等的变化; 4、准确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表格对比,掌握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2、通过图片和问题探究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学会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形成尊重自然规律 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小组合作 前期准备:

将微课提供给学生,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导入】 伴随音乐循环播放一组青岛不同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景观图(景观图与位置图同时出现)以及不同时期的青岛的图片。(图片上带有问题提示:1、为什么同在青岛景观却不同呢?2、为什么同是青岛的同一地区,景观也不同呢?)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两组图片,一组是青岛不同地区的景观,还有一组是青岛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我们发现这些景观是不同的,这些景观为什么不同?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世界的聚落 板书:世界的聚落 师:首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预习结果,请同学起来说一下,什么是聚落? 生:答 师:(进行肯定) 【新授】 一、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进行联系,探究题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聚落,那什么样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反思一: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湘教版的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内容《世界的聚落》,是在学习"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由于受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所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内容的排列次序不同,但所遵循的理念相同,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要点也基本相同。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生活中地理的"广",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我们几位教师的预设是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当地城市和农村的实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但由于种种原因,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案 大连市实验中学王丽 一、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学会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本课是第二单元的开篇之语,对后两框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 教学理念:以生命为主线,贯穿爱的教育。 教会学生爱: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对他人要求多,对自己反省少。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太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因此有必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会欣赏每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和睦相处。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增强自己保护自然环境、关爱其它生命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法、学法 大连市著名的教育家——冷冉老先生曾说过,“知、情、意、行的同步性与统一性是学习行为的客观规律,也是教育上的最佳选择。”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在教学中采用: 1、音乐熏陶法: 2、活动体验法、情绪感染法: 在学法上使用: 1、活动探究法: 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 (三)教学过程 以诗朗诵导入本课课题。继而,通过一组图片来感悟生命的美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生命之美 生命之殇 关爱生命、关爱地球、人类 尊重生命 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世界语言与宗教、聚落导学案(A4)

导学案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编写人:于玉梅审查单位:寒亭区开元街道张氏初中地理组 【学习目标】1、根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知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其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2、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观念。 【课前探究】1、世界上有三大影响广泛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根据以往所学或上网查询与三大宗教有关的1—2个宗教故事。 2、上网搜集: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代表性建筑(图片)及其建筑风格、 重要节日等基本特点。 (以上探究内容将在课堂展示并记入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 【课堂导学】 一、情境导入: (展示五大洲朋友欢聚上海世博会的图片)教师谈话导入: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一场世界科技的大博览,是世界居民的大聚会。挽起来自五大洲的朋友,你该了解他们哪些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你会用哪种语言表述我们的诚挚热情?(学生回答)要了解这些,让我们从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开始学起。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一)世界的语言 1、自主阅读课本P.47-48图文,依据图3—9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 2、小组合作探究:(1)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各是什么?为什么? (2)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去掉没有文字的70%,有文字的语言也有六七百种,为什么将这六种语言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3、巧学妙记:(1)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记住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与其分布情况(能结合地图说出)?(2)记一记。 (二)世界的宗教 1、自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大宗教的宗教故事。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 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聚落的形成。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聚落的形成”。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

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聚落。对于“聚落”这个名词,大多数同学可能感到陌生,那么什么叫聚落呢,让我们先看几幅图片。(出示窑洞、水乡、牧区和城市景观的图片。)[讲述新课]: 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教师]展示图片:1、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这四幅图片各是什么地方,你到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找出不同聚落形态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图中归纳并回答什么是聚落. 小结:不管是在乡村、牧区或是窑洞和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地方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在地理上称之为聚落。 板书: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教师]从图片中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么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种?它们具有哪些不同的景观特色? [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景观,找出两幅图片景观的差异,从中说出聚落的两种形态。 [板书]:聚落形式:城市和乡村 承转:了解了城市和乡村的形态特征,那么城市和乡村有哪些差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 沙市一中秦山 一、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选自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新课标对本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理解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这是本课题内容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规定了本框要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学生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所在,这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但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及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其他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关爱”其他生命并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界是由多种生命组成的,了解生命的顽强性,各种生命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感受生命之美;锻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关爱与呵护周围生命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活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讨论中及时启发,使学生敢于探究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总结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通过分析地球上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生命需要相互关爱;通过探究活动,观察、分析、思考神奇的生命世界,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心灵的眼睛来关注和欣赏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和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让学生树立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可贵;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2、教学难点:人类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理解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五、教学构思 本课从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谈起,丰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变得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爱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过程。以课堂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让

2世界的聚落共2课时市优质课教学案(带拓展练习带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城市的发展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学活动】自学任务:读教材60-62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明确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读课本第60---61页三幅图片,结合课本60—62页文字完成下表 6、(61页活动题1)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解决措施是什么? 7、聚落的形成过程中先有聚落,后有聚落。仔细观看62页活动题2,了解其演变过程。 归纳总结: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土壤、水源、适于耕作;②丰富;③交通。 自学诊断: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3、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 C.渔村D北京中关村 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 D.窑洞 5、在下图甲、乙、丙、丁四村中,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A. 甲村 B. 乙村 C. 丙村 D. 丁村

初中地理_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 能够举例说出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导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 1、阅读课本60~62页内容,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是 (2)聚落的主要形式是和。 (3)对比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尝试完成下列表格。 问题: 解决措施: (5)读图3-26聚落的演化过程,思考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阅读课本63页,完成下列问题。 完成课本63页活动,认识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3、阅读课本64页,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 ,反映出 。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发展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有哪些? (3)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威尼斯、佛罗伦萨、云南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福建土楼、阿布辛拜勒神庙等。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区别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世界文化遗产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尝试完成本节知识框架) 聚落的形态 世界的聚落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世界文化遗憾的保护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选择题每题10分,共60分。连线题每题五分,共40分,满分100分)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就有聚落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A.村庄和乡镇B.城市和乡村C.工厂和扩区D.教堂和寺庙 3、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B.居住空间狭窄 C.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D、大多沿河流、山麓分布 4、关于城市与乡村对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密度比乡村人口密度小B.城市与乡村从事的生产活动相似 C.城市的教育、医疗条件比乡村好D.城市的房屋建筑密度比乡村建筑密度小5.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体现( ) A.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B.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C.当时的民风民情、宗教习俗D.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6.下列城市有“水城’’之称的是( ) A.巴黎B.伦敦C.威尼斯D.莫斯科 7.将下列不同地区与建筑物对应连线。 A.东南亚①平顶屋 B.陕北②冰屋 C.北非③四合院 D.内蒙古④土楼 E.北极⑤摩天大楼 F.北京⑥窑洞 G.福建客家⑦蒙古包 H. 香港⑧高脚屋 《世界的聚落》学情分析 今年我担任七年级9、10、11、12四个班的地理老师。七年级11班的学生是比较活跃,成绩较好的班级。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作为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学生感觉什么都是新的,如果引导得当很容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方案二:播放FLASH动画片段:“秋天到了,小燕子要跟着妈妈到遥远陌生的南方去越冬,他们飞过平原,越过高山,飞过城市,小燕子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又矮又小又稀,而有的地方高楼林立呢?他们飞呀飞,小燕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家的房子是平顶的,而这里的房子却是尖顶的?” 带着小燕子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1页和52页、5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教材52页的两组图片,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教材53页活动题2、3、4,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下列信息,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