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业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业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业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业

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测)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2.将洋葱内表皮细胞分别放在清水、0.3g/mL的KNO3溶液和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其原生质体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分别是下图中的()

A. a、b、c

B. b、c、a

C. c、b、a

D. a、c、b

3. 下列实验中,既要保持活性细胞状态又需要染色和使用显微镜的是()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状况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4.把数条5 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在0.10 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C.马铃薯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 mol/L的蔗糖溶液

D.在0.40 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6. 下列有关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用龙胆紫对细胞染色后,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会更加明显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7.图一中a、b、c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图二是一段时间后装置1与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曲线,a、b起始液面高度均为H。则图一中a、b、c浓度的关系是()

A.a>b>c

B.c>b>a

C.b>a>c

D.c>a>b

8.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

A .>0.19

B .>0.23

C .<0.27

D .<0.23

9.如图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生理状态,图中①处的液体是清水

B .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B >A >C

C .如果上图是各细胞处在不同的外界溶液中相同的时间得到的,则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B >A >C 。

D .三个细胞最有可能死亡的是B 细胞。

10. 己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扎紧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 11.(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请回答:

(1)紫色色素存在于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中,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__结构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2)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需要对临时装片进行_____次观察,其中第一次主要观察____________。

(3)丙状态表明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_________(能或不能)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_______。

12.(14分)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图象,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的分离;图b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在该实验中,质壁之间充满的是________。

(2)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

________;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________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B比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之后,水分子进入红心萝卜A的细胞的速率会________(不变,变大或变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 习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计时双基练(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B.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解析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以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其他小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膜,A项错误。 答案A 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下列对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 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 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 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本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A错误;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C错误;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正确。

示范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章节规划 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即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而物质进出的大门是细胞膜,所以本章与细胞膜有重要关系。前面第2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在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上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作为细胞大门在控制物质进出中发挥的作用。第1节主要通过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实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能实现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有关,于是第2节内容着重介绍细胞膜的结构。那不同的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呢?在第3节则主要探讨了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三节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本章的知识结构体系: 1.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1)水分的输入和输出: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现象、原理、结论 (2)无机盐等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3)选择透过性膜的概念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 本章中所含的重要的教学价值: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人们认识自然世界的一般规律,人们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和技术的进步起关键的作用;通过数学坐标图来表达3种跨膜运输方式的一些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 本章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用2课时教学,1个课时结合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的设计分析,突出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1个课时用来完成实验并分析结论,突出实验操作的教学。《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用1课时,突出生物学史的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用1课时,突出比较的方法和对坐标图表的分析。 分离开来的原生质层最外面的是细胞膜。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从容说课 本节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 1.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 2.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来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实例主要突出的是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渗透。要让学生明确这几个问题:扩散与渗透的区别;原生质层与原生质的区别;细胞与渗透装置的共同之处(一个成熟的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和联系;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剪取一块平整、无裂痕的羊皮纸(或赛璐珞膜,俗称透明纸或玻璃纸,也可以选用动物的膀胱膜、肠衣,蛋壳内膜等材料)作为半透膜,包在长颈漏斗的口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漏斗颈上套一段乳胶管(约3~4 cm长),将漏斗口朝下平放在桌面上,用吸管吸取加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注满漏斗。取一支0.5 mL的移液管,插在乳胶管的另一端并且与漏斗颈相接。将乳胶管的两端用线扎紧。安装完毕,将漏斗移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且用铁架台固定如图4-1-2所示: 图4-1-2 实验开始时,选一块色彩鲜艳的纸条贴在移液管上,标明这时的液面位置。几分钟以后,便能够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注意,移液管不能太细,否则液面上升太快。 学生准备——预习实验并写下详细实验方案,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情境创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进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步骤,并且一起分析了“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的实验设计,那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这个探究实验,看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师生互动] 1.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大家课前已经做好了预习,实验器材已经发放到大家的桌面上了,下面可以开始动手实验了。注意以下几点: (1)加蔗糖溶液时不要污染了显微镜。 (2)如果你从盖玻片左侧加蔗糖溶液,接下来加清水时应从右侧加入。 (3)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并完成实验评价表(见评价方案)。 (4)实验时间为25分钟,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和整理好实验用具。 学生进行实验,老师旁边指导,将实验效果特别好的装片拿到教师显微镜下并通过显微投影投放到大屏幕上展示出来。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 A.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C.细胞质和液泡膜分离 D.细胞质和细胞膜分离 2.成熟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吸收水分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从而导致各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A.逐层降低 B.逐层升高 C.不变 D.取决于土壤液浓度 3.用0.3g/mL的蔗糖溶液浸泡下列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根尖成熟区细胞 C.干燥的种子细胞 D.茎的形成层细胞 4.除哪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能进行渗透吸水 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5.将n块(n>5)质量、体积相同并去皮的马铃薯块茎分别放在不同的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5min后,测定马铃薯块茎的质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制成直角坐标图。在图4-1中,你认为能表示本实验结果的是()。 图4-1 6.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4-2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图4-2 7.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失水影响其生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8.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氧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K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 9.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10.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小,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大 11.用蔗糖浸渍冬瓜,能使冬瓜变甜,这是因为()。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 D.细胞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进入细胞 12.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浓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 A.A>B>C B.A>C>B C.B>C>A D.B>A>C 13.在干旱地区正常生长的一棵植物,从理论上推测,其体内哪一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最低()。 A.根毛区细胞 B.叶肉细胞 C.导管细胞 D.茎的皮层细胞 14.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变化应当是()。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吸水力不变 D.吸水力等于0 15.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 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为0.25g/mL左右 C.验证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 16.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指()。 A.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 B.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C.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膜、原生质和液泡膜 17.下列有关生物膜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的膜 B.在细胞内所有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在细胞内特指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以及细胞膜 D.在细胞内组成细胞器的膜以及细胞膜、核膜的统称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说课讲解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教案 授课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授课班级:高一(1)班教师:陈方方授课日期: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2)养成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40min)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3min) 师:同学们,上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那它们分别是什么呢?生: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师:细胞膜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与其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系,细胞膜主要由什么组成呢? 生: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师: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而且其功能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有主要有三点,那是哪三点呢? 生:(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师:没错!细胞膜主要有这三点功能,那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了细胞膜具有这些功能,我们还不知道细胞膜到底是怎样执行这些功能的?我们本节课就来详细介绍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好!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70页,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面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问题探讨。 (2)新课引入(5min) 师:我们首先看看这层膜与我们的生物膜即细胞膜有什么不同呢? 生:中间没有蛋白质,只有两层的脂质 师:讲述问题探讨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选择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大而醒目的液泡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植物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须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D 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液泡逐渐()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不变、增大 D.等于0、减小 解析: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其液泡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小,液泡逐渐增大。 答案:A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解析:生物膜都是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水分子进出细胞,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答案:C 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比质量浓度为0.2 g·mL-1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解析: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半透膜和其两侧溶液的浓度差,而且浓度差越大,渗透速度越快。高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能引起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5.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中的材料浸润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中,然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解离液,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装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处理,A项错。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时,能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且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答案:C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知识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巧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一、二、三”

2.一个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3.辨析有关渗透作用的“三”个易错点 (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其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分子可通过半透膜由10%蔗糖溶液向10%葡萄糖溶液移动。 (2)水分子双向移动,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3)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4.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2)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3)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需能量。 5.必记物质运输的三个“不一定” (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跨膜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 (2)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6.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四个条件 (1)具有细胞壁,如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2)具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观察有丝分裂,但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3)必须是活细胞,无论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都必须是活的。 (4)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运城中学冯建宇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的是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这项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既与前面学习过的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等内容相联系,同是又为即将学习的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②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与失水; ③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④概述水的跨膜运输方向与水浓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②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难点: ①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4、课时安排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2课时完成,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我把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作为第一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的实施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作为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生物新课程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和第五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即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而物质进出的大门是细胞膜,所以本章与前一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作为细胞大门在控制物质进出中发挥的作用。 针对本节要利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1、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2、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的梯度来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实例主要突出的是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渗透。要让学生明确这样几个问题:扩散与渗透的区别;原生质层与原生质的区别;细胞与渗透装置的共同之处(一个成熟的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和联系;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分类比较) 二、与学生经验的联系 本节内容虽然属于微观水平,又比较抽象,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非毫无联系。生活中有好多现象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例如,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

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缩软,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一些盐,会有水分渗出;很多同学知道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现象等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能够举出一些实例说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2>、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举出一些实例说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2>、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3、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渗透作用、质壁分离以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现象,以此来突出重点。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 1、原理 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③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 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 1、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略 3、结果与分析 (1)质壁分离 现象: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内因:原生质层收缩性大于细胞壁。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渗透失水,体积缩小。 ⑵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液泡体积(变大);液泡颜色(变浅),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易错警示 略 5、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的规律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 6、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 略 五、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四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物质的跨膜运输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渗透作用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能力目标:尝试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3、情感:体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难点: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有关渗透作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等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点评法和点拔法 本节课把点评法和点拔法自始自终贯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适时得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3、自学导思法 本节课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质壁分离的条件、三种跨膜运输的区别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比较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4、微格教学法 将复杂的问题细分为若干小的问题,降低了学习探究的难度,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互相讨论,发挥群体智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节课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2、实验探究法: 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拔,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生活常常识引入新课]: 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磕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硬挺。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用白菜做馅时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为什么会变硬挺?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教师点拨,突破“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难点。 展示渗透实验装置,由课外小组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探究实验结果: 1、水分子为什么能够扩散? 由于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比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的多,因此液面上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问题探讨”入手,从“扩散”迁移到“渗透”,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感受科学的严谨性;设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3)通过相关探究实验的设计,理解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渗透作用的相关flash动画、大宝SOD蜜广告视频、红细胞在显微镜下吸水与失水的实拍视频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讨论、合作探究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4人一组。 创设情境激趣,诱发探究心理: 视频播放:大宝SOD蜜广告。 过渡:看完广告后,大家有没有买大宝的冲动?SOD是什么呢?我利用百度搜索了一下,网络告诉我(投影展示):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大宝SOD 蜜,内含丰富的SOD 活性物质,并加入人参、黄芪等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它极易被皮肤吸收,并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不断地对皮肤补充SOD 活性物,并能有效地防止角质层水分的散失。经常使用大宝SOD蜜,能延缓皮肤衰老,快速渗透,深入滋润,全家适用,四季皆宜。令您皮肤白皙,容颜娇美,青春永驻。

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 生物组陈鹏飞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它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的。本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能量的供应和利用、信息的传递和识别。本节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呈现方式,没有把水分放在代谢一章里,也没有先讲植物的渗透作用,而是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由物理现象过渡到细胞,先分析动物细胞的水分进出,而后通过一个探究性实验来说明植物细胞水分的进出情况,最后得出水是顺相对浓度梯度运输的结论。通过对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最终得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结论。因为时间的关系本节课只进行水的部分。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描述半透膜的特征 (2)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3)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能力目标:(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情感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阐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 2、教法分析 层进设问法讨论法探究法 层进设问法,使学生容易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选用探究法教学适宜开展教学,能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故采用讨论学习法,发现性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创设情景: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分析水是怎么进出细胞的。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渗透现象的示意图。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三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学习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学习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灵活运用。 【课堂自主学习】 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 ①细胞壁:,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 ③原生质层组成:、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2)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发生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探究 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 ②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皱缩;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膨胀。 ③质壁分离 内因:原生质层具有。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因而会出现和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④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吸水后,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实例 (1)水稻吸收多,吸收较少,番茄吸收较多,吸收较少。(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血液中碘的含量。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吸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3.结论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课堂预习自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离子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2.将晡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 b、c 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 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 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 C.a<b<c D.a<c<b 3.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干种子细胞 C.洋葱分生区的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A.细胞核 B.原生质层 C.细胞质 D.液泡膜 5.盐碱地栽种植物,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原因是()A.土壤溶液pH太小 B.土壤中缺肥 C.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D.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6.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7.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A.盐水中的Cl_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 盐水中的Na+ 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课堂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标记。 ②小组交流, 总结本组内的看法和观点,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和点评。 ③按照互动要求,及时思考,展示到位,认真点评。 问题探讨1、感受扩散与渗透 (一)(感受生活中的实例)花香的飘散;蔗糖的溶解等。 1、水分进出细胞与上述实例有何不同? 2、这与细胞膜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 (二)模拟生物学实验————渗透作用: 要求分析教材P60渗透装置示意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何为半透膜?装置中的半透膜可用哪些材料制取?( ) ②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试说明原因。液面会持续上升吗? ③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④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对比观察、讨论,总结: ①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说课稿修改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知识,题目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我将从以下4个大的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对细胞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是为学习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中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既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日后学习和理解细胞其他功能的基础,所以讲好本节课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本节内容中考纲要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级要求),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二级要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探究实验,由于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2课时,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集中在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个目标,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虽然现象容易理解,但是其原理和应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分解为三个小的目标。 (1)、渗透作用的原理;(2)、能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3)、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学习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在聆听中懂得尊重他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难点: 将渗透作用现象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联系起来。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1)、问题导学法 最主要的教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设计,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2)、实验法 在预习反馈和学生的课后发应情况,对于渗透作用的现象还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因此我没有选择直接播放flash的方式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直接观察实验结果,这样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知识点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 渗透作用扩散作用 区别 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 半透膜的扩散 物质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到相对含量 少的地方的自由运动物质水等溶剂分子溶剂、溶质分子及气体分子 是否 穿膜 需穿过半透膜与半透膜无关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分子密度高→分子密度低 联系渗透作用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 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概念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 一部分物质通过的多孔性膜 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决定物质分子 是否通过的生物膜 特点①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 ②不具生物活性 ①具选择透过性 ②具生物活性 透过原理半透膜上孔径大小控制物质出入生物膜上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 项目吸胀吸水渗透吸水 条件细胞内未形成中央大液泡细胞内具有中央大液泡 原理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吸水(蛋白 质、淀粉等) 渗透作用 实例干种子和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③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 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 1、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略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经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胡云杰,来自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科1102班,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内容,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样六个大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图表数据的解读 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 (2)图表数据的解读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通过学习,自己能理解并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读图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培养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掌握好这点,必须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该难点。本节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分析整体流程: 复习回顾以旧唤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具体实例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成果交流教师点拨→分析图表拓展延伸→复习小结构建体系→习题反馈加强巩固 (一)复习回顾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对基础内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 ⑴这个脂双层膜模拟的是不是生物膜? ⑵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⑶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释? ⑷观察此图,联系已有知识,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不能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