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把单纯积累知识和教育等同起来是荒唐的。”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笔者以下几点思考,是值得注意的。

一、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首先离不开思想教育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然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然就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思想教育首先体现在通过数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古老的十进制记数法与筹算、八卦中的二进制等等,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现代数学中还闪耀着光辉,它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进取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从数学素养的培育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良好习惯;形成讲道理、重依据的品格;培养求严谨、重效益的科学精神;树立持之以恒的优良作风、训练科学准确的表达能力。另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广泛的、全面的教育

应试教育,实质上就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教育,也就是分数教育,考什么,学什么,分数高低成了唯一衡量的标准,完全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了教育对象者是人。这种教育,必定造就出来的是“知识的巨人,能力的矮子。”我国中学生常常在国际数学大赛上屡屡获奖,但至今还没有一人获诺贝尔奖,是否也反映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种纯粹的知识教育,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数学素质的全面教育,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还在于数学素质的全面培养:即数学观念、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人的数学素质全面教育,包括:①是数学意识教育,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②是数学语言教育。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③是数学技能教育。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以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技能。④是数学思维教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

三、数学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既然是培养全面素质的人,那就注定了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达到的。实施数学素质教育也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立足于长远目标,而不仅仅限于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短期教育,也不能仅限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还要面向初中、高中,甚至面向未来更长时期。这两种目标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短期教育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而长期目标的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实施。比如说小学数学中讲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成正比的两个量等,如果从短期效果出发,只需要注重灌输结论(比如说要求学生背得公式、记住例题,在期末考试中能用就行,很容易取得好成绩)。而从长期目标的素质教育来看,还要注意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是怎么来的。这对于养成学生勤思考、勤动脑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也为今后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打下良好的数学素质基础(比如成正比的两个量,在初中就是正比例函数关系)。

四、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注意处理长远目标与现阶段目标的关系

既然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是长远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数、形、式、应用等)。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为升学做准备,或为就业做准备,而应是为人生做准备。既然是为人生作准备的,因此,对人的素质教育,标准应该是高的,目标应该是远大的。而我们作为素质教育的施行者(教师)也应该立足于这个高标准去培养和实施。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步达到。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作为施行者的某个教师对学生的长远目标来说,不可能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而且实施的时间又是短暂的(比如有的一学年或两年就更换教师)。我们某一个教师不可能将长远目标在这个短期时间内实现,只能分阶段来实现。而某个阶段目标相对于长远目标来说,是较低的,是实施长远目标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用适于当期的目标来实施,从简单的做起,从容易的做起,从素质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只要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应该鼓励,表扬,使素质教育得到一点一点体现,从而最终得到全面落实。当然,我所说适于当期的目标也不是没有底线的,它应当是适当的,可行的,普遍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既不能用所谓尖子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也不能用所谓“失败生”的标准来要求,它应该是面向大多数的,具有共性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不提倡“高标准,严要求”,严了,高了,不容易达到,又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反而会阻碍长远目标的实现。

五、实施素质教育,掌握基础是前提,创新能力是关键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只有知之,才能用之,最后达到创新。如果不学好基本知识和技能,就想创新那相当于是“空中楼阁”。所以,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前提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当然,教师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的培养”的关键,它应当寓于整个数学教学

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 赵代川

数学教研

2011.NO2363

过程之中,从始至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数学是训练探索性思维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的最好素材,数学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逆向思维(如分析法)、正向思维(如综合法)、发散思维(一题多解)、聚拢式思维(寻找共同点)等都是培养创新能力很好的方法。

六、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加强数学理论的学习与培养实践能力的联系

前面提到“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然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之一,那么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就要注重加强数学理论的学习与培养实践能力的联系。数学这门学科不是抽象的,他是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实际生活需要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并将随着人们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数学教育中联系实际的方法很多: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拼一拼,通过实践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如土地丈量中不规则的地形面积转化为规则的图形来计算);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比如按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生活中商品买一送一与数学中打5折有什么区别及联系等问题)。在此不一一赘述。

七、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对老师的评价标准

既然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并且它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结果,而是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那么我们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时就不能以学生单方面结果为评价标准,更不能以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衡量教师教育的成败,而更应该注重从老师实施的过程来衡量(因为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这是我们当前需要改革和探索的问题。其实,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很多,比如课堂教学过程的标准(这是最重要而又容易忽略的内容)、日常工作落实情况的标准(备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学研究的标准等等。

当然,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他的内涵非常广泛,内容博大精深,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上观点,权当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中心小学校)

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严重,后进生所占比例大,初二阶段尤为明显。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班级数学学习气氛。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采取哪些干预策略呢?

一、分化原因

(一)兴趣低意志弱

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我校初2012级270名学生,经抽样调查表明,对数学有兴趣的有132人,占48.8%;原来没有兴趣而后来产生兴趣的只有17人,仅占6.3%;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有121人,占44.8%。可见,有无兴趣的比例接近。调查中还发现,数学学习兴趣比较低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由此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紧密相连。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教师辅导较少,学生学习独立性的要求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适应能力差的学生,表现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没有系统

初中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识结构,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相对于小学,中学数学教材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继续学习的断裂,学生就跟不上学习进程,必然两极分化。

(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低

中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二、干预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

(二)加强数学学法指导

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下的工夫不少,但成绩总上不去,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三)训练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要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中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田家炳中学)

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干预策略

◇ 周 继

数学教研

2011.NO2364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数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教育的目的最大限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参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败就在于能否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每门学科都可凭借自身的特点成为适于素质教育的教程。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联系性、辩证性于一体的完备性学科,它从概念到结论从公式到定理一环扣一环,自始至终都是有机地逻辑地联系着。所以在数学中应经常强调这种奇妙联系,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用全面联系的目光乍看问题的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习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结续发展。”这句话启迪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让学生掌握获承知识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例如怎样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完成作业,课后复习课外自学的方法等等,做到既不增加课业负担,又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实现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的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这一观点已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钻细研教材,精通教材,每节课都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找出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制度出切实可行的落实目标的措施并在教学中实施,还必须遵循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主体的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目光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力方面:能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合出三张完全一样的纸条,拿出其中一张,把它平均分成2份。把其中一份涂色,有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拿出第二张纸条用折线方法把它分成千份,把其中2份涂上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拿出第三张红条把它折成6份,把其中3份涂上色,并用分数表示。然后提出以下思考题①这几个分数有什么不同;分母变了,分数大小怎样?②1/2怎样才能转化成2/4和3/6从转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③2/4和3/6怎样才能转化成1/2从转化过程中你以发现了什么?④从以上发现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可以轻而易举地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堂课就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往,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思维,锻炼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在整个讲授过程中,从学生,教条才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获取新知,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讲授完毕后注意练习设计具有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编排上不搞大量的机械式重复练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未来的教育不只是单纯化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所以教师的知识应掌握比一桶水多得多知识。教师只有多渠道,多层次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面。和能够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实现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学素质教育的必修科目。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部题: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初探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11-05-11T10:42:33.58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数学)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曾明华郑发琳[导读]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曾明华郑发琳 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例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就结合教材上的图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 二、培养兴趣 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例如,在“米和厘米”的测量活动中,学生知道了1米、1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后,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7点钟了,上学要迟到啦!小明从长2厘米的床上跳下来,穿上长25米的拖鞋,径直向卫生间跑去,拿起长15厘米的牙刷,胡乱地刷起他那1米宽的大门牙……”小朋友们还没听完就哈哈地笑了起来,我让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说说笑的理由,大家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解释的都很到位。接着我又问:“你能用‘米’‘厘米’说句话吗?”学生们劲头十足,说得十分精彩,有的说:“我们教室长8米。”有的说:“门大约高2米。”“我的身高比1米多28厘米。”“我的橡皮厚1厘米。”……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加深了对“米、厘米”的理解,同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从而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 2.讲究课堂授课艺术。例如,在教学“对称”时,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画面,教师说: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认真寻找、踊跃发言:熊猫、青蛙、蝴蝶、叶子……教师提出:你们是怎样寻找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熊猫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蝴蝶左右翅膀上的花纹一样;对称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又提出:怎样来断定这些都是对称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自己寻找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学生想出了“对折”方法后,教师按学生的选择来演示“对折”。当课件动态显示青蛙的左边和右边重叠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自豪,更加兴奋地投入下一个学习活动中去。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三、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时,就能借助这些办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 四、加强引导 实施素质教育,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五、适时调控 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循序渐进的有意识的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求老师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是一项培育人的活动,其目的应受社会文化环境和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数学教学的重心也在不断地变更和深化。现代的教育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初步基础”。 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和品质。数学教学能增加人的正确思维,通过数学思维监控,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并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在小学,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离开课堂教学来谈素质教育,无疑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不应把素质教育固定在一种特定的模式中,而应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引导学生尝试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为愉快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在教学中,我以“还给学生欢乐的童年”为目标,每堂课都力争发掘出“快乐点”。如在《9的加减法》练习中,我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若干个小圆球,然后从中挑出3个红球和6个蓝球,用竹签穿成一串,让学生说出这一串上共有多少个圆球;再让学生把4个绿球和5个黄球穿

起来……学生个个趣味盎然,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辨别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再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采用袋鼠分果子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袋鼠两次分果子有什么不同、各是怎样分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掌握了什么是平均分。 二、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教育 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教育要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在教学中,要注重多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发展。我在《4的认识》一课中,做序数练习时,准备了手杖、军帽、眼镜等,让学生扮成图中的老爷爷、解放军、阿姨、小朋友,问学生:这里有几个人?在干什么?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如果你排在第一位你会怎么做?在这引人入胜的表演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序数的含义,还懂得了上车要排队、要尊老爱幼的道理。 三、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教育的信心和希望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这是符合学生的意愿的,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都应该争取成功,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成功的能力。我班有一个男孩子,脑子慢,胆子小,为此他很自卑、很孤僻,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没兴趣。偶然有一天,我发现他一个人在大树下观察蚂蚁搬东西。我借机引导他:小蚂蚁在干什么?它搬得动吗?它去干什么了?又来了几只蚂蚁?这次它们搬动了吗?我告诉他:人做事只要有了蚂蚁这种锲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渗透道德、思想、智力、创造、劳动、审美、情绪、身体的教育。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这些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是口号性的或是说教性的。这就需要教学技巧,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知识、教养、智力发展等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的策源地。 一、引导小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性和社会性 尽管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必定要为社会服务,要解决日常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已有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养成小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本上的应用题经常用到“节约”、“增加”、“降低”等。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些术语的同时,要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源于实践,源于社会,服务于实践,服务于社会的。 二、训练小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 数学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从小就知道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事要付出体力和脑力才能解决“困难”,完成任务。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使自己的学生,在遭遇困难中萌生能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训练他们解决困难,解答难题的思维品质。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授予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目的。进行这一思维品质的训练,应该是长期的渗透,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今后的发展起着潜在的作用。例如:观察的习惯、思维的习惯、听课的习惯等都有助于增长知识和增强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①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在数学课本上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养成先阅读课本、后做作业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小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③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认真作业和检查验算的习惯。 四、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立足今天,创造明天,建设未来的远大理想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罗周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数学,小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改”的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质疑开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要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使数学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发展的差异也要求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弹性”,应在过去的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在确定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要启发他们多动手,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启发要自然亲切,引导要及时准确。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例如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能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检查教学效果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为教师判定教学目标、验证教学过程、鉴定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启发引导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较好地处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下面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巩固性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目标是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规格和要求的。当然,这种规格和要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因不同的人文哲学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常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诠释和具体化。但是,进步的教育总是将目光紧紧盯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无论对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之间有多少种解释,我们教育总的价值取向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社会的现实与未来。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积累与变迁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这样,人们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知识范围被急剧扩大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整合性。 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已不再仅仅是将为个体提供哪些系统的人类科学文化的遗产,更要考虑的是个体将如何面对生存及其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来自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挑战。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设法为个体能够解决无法预见的问题作准备,培养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儿童能力发展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三个主要领域:个人能力的成长;社会参与能力的成长;处理环境的各种要求和作用能力的成长的整合角度来看,我们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不是使个体完成(也无法完成)全部的系统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积累,而是力图使个体形成全面的和基础的素质结构,以便将来能在社会的科学技术与政治情报的激流中不断地自我扩充知识内容,调整科学文化结构,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于是,我们的学科教育已经开始大大地超越了经验与技能传递的范围。学生在取得经验认知的同时,探求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形成社会认识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业已成为社会对个体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小学的数学教育,其学习的认知对象(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目的——掌握这些事实并能运用,同时也是——发展科学地对社会探求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的过程。这就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部本质内涵。 从这个本质出发,我们不难概括出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即:“注重社会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潜能”、“加强情感体验”。

数学与素质教育

数学与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近年来,素质教育已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怎样通过学科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进行研究,探讨在数学教育中怎样进行素质教育. 1 数学与素质教育的涵义 1.1 数学的涵义 数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学科,它的突出特点是:理论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8](1[P 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特殊功能. 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性是其理论的抽象性,这一特性,一方面构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它优于其它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艰深的思维活动,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均能显著提高. 1.2 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或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这个结构包括政治的、知识的、身体的、心理的品质及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2[P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的教育.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2](2[P 2 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2.1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 利用我国数学史上有关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了以卖出粮食的数目为正,买入粮食的数目为负的思想,这些思想西方要迟于中国八九百年才出现. 又如:我国是最早提出并证明《勾股定理》的国家.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一书记载了公元前1100多年西周时周公和商高的一段话,在对话中商高提出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所以勾股定理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劳动技术素质。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上述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可简略描述为:“基本素质+个性素质”。作为单项学科领域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还应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会议代表认为这是一个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教育的系统结构。智力素质是指感知、思维、概括、识记等方面,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范畴,它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其智力素质主要包括:(1)知识素质。我国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公民,对于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如小学数学中的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以及一些计量、统计知识、几何形体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要经常用的知识,必须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动手、动脑思维,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质。(2)技能素质。为了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无论对个人的生活还是对国家的贡献,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素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技能(包括口算、笔算、运用工具计算等),学生通过学习解决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样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自身的技能素质。(3)能力素质。数学能力是智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数学思考方法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成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人的素质水平的高低,除与知识水平相关外,还与它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非智力素质是指兴趣、情感、意志等,属于人的意向活动范畴,非智力素质主要包括:(1)情感素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师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情感素质。数学的情感素质包括学习数学的态度、兴趣、不怕困难攻克数学疑难问题的顽强学习意志,勇于进娶敢于竞争的学习精神。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在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大有作为。(2)思想素质。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注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发展等观点,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述内容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与会代表认识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应该同步培养、和谐发展,要摒弃“应试教育”中只注重知识教育、坚持分数标准的人才观。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各起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该明确非智力素质也是教育的对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了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 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怎样把素质教 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凸突显出来,是众多小学数学老师要解决的一项难题,也是 现今中国数学教育进步的基本责任。作者觉得,数学是小学基本教育的科目,任 课过程不但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更要在小学数学任教当中,训练数学想法的水平,进而使学生智慧获得良好展现,水准也会取得大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74-01 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 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当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全面发展,坚 持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打好基础、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每一个学科改革的必然 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明确培养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1、继续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础的数学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必须继续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2、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 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 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 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 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 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 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 二、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教――不是把现 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传递给学生,而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学――不是吞咽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讨论、问难、解答、实验操作、练习、总结评价等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 2、坚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 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 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 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 平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有困 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教育文档

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环 节备受人们关注,由此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学 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推进新一轮的小学教学改 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一些推进小学教 学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一、当前小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结合当前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文章进行总结概括,主要将问题归结为一 些几个方面,具体包括: 1. 教学形式单一,?W 生处于被动状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时期,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的诱导,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却不注重这一问题,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像过去传统的方式一样,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专心的听取老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师生之间所不可缺少的互动,这显然忽视了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长期如此,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必然造成对学习的错误认识,难以促进各项能力的培养。 2. 师资队伍有待提高,对改革认识不足 小学师资力量存在不足一直是制约小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教师是终身制的职业,工作稳定而安逸,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普遍思想懈怠,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教学设置相对于中学来说内容简单,只要按照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表进行授课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如果进行改革,就会使他们失去当前安逸的生活,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这显然会造成他们当前的利益的丧失,这种对改革的片面认识直接制约了小学教学的发展,更没有改革和创新之言。 3. 教材设置随意,脱离现实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的一系列基本特点与品质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一点看法 一、实施激励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和引发,由于小学低年级教学对象一般为7周岁至10周岁的青少年,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善于带动课堂的活跃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善于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这样学生会信心增强,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比如课堂提问、数学小游戏、数学作业表扬、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心情感到沮丧时,教师应该伸出援手帮助、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坚定学生的信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小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起来非常努力,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不求进取甚至放弃。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生活中有情趣的现象或者问题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发现学生心情有波动时要通过与他们谈心以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二、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三、重视自学指导、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负担要下来,质量要上去”,数学教学应重视自学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学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操之过急,会使学生因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厌倦心理,即所谓欲速则不达。开始安排自学内容时,不宜太难,太多,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例如讲小数加减法时,要求学生把下列三点弄明白:(1)为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2)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吗?(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末位对齐对不对?为什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集体的讨论,从未知到已知,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掌握了数学知识,形成能力。简单易学的自学课程,使学生既尝到了自学的乐趣,又增强了信心,技能得到了提高。义务教育的任务是让全体受教育者都成为合格的公民。所以,教师应及时调整学习的难度,因材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2007年11月4日来源:网友供稿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众所周知的欧洲十七世纪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的结论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4.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

自行选择小学数学一个课题(一节课长度),设计一个教学简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目标的分解和问题化、教学问题的活动化。 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上课也要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吃透教材,超越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转换成学生能触摸到的实际生活,让课堂充满趣味,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轴对称;教材;学情;过程;访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渗透,在初中阶段,不仅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是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它性质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在知识的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折叠、剪纸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平衡美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找出其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很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因此可多开展偏于感性的数学探究性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