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读书报告

土木101班王子华1014012005

序言:当前,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甚至很严重。深入分析原因,如何从各类事故中吸取教训,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治理加固方法和策略,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这就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系统的相关教育,本书就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而编写。

第一章绪论

1.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的定义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是指建筑工程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的现象,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事故”定义为工程的“三个不正常,两个不满足”。凡出现不正常设计、不正常施工、不正常使用的情况时,可以定义为工程事故。工程不能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条件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条件时必然形成事故。广义上的工程事故还应该包括那些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造成严重损失、影响宏观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和那些不满足安全性与耐久性要求的工程。

2.建筑工程事故的分类及原因

分类:一般分类和按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分类

原因:建造阶段的事故原因、正常使用阶段的事故原因、老化阶段的事故原因

3.建筑工程事故处理程序和分析原则

程序:基本情况调查、结构及材料检测、复核分析、专家会商、调查报告

原则:信息的客观性、原因的综合性、方法的科学性、过程的回顾性、判断的准确性、结论的教育性

4.工程事故分析的发展历史

本章小结:通过看书系统了解了建筑工程事故的定义,建筑工程事故的分类及原因,建筑工程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基本原则,工程事故分析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建筑工程检测与可靠性鉴定

1.建筑工程检测

事故检测内容:

(1)常规的外观检测

(2)强度检测

(3)内部缺陷检测

(4)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

事故检测特点:

(1)现场进行,条件差,环境干扰因素多

(2)周详的计划

(3)强度检测采用非破损或少破损方法

(4)检测数据必须真实可信

2.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混凝土外观尺寸和变形检测:

(1)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缺陷检测

(2)结构构件的外形尺寸检测

(3)结构构件的变形检测

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

(1)超声脉冲法

(2)脉冲回波法

(3)雷达法

混凝土强度检测

(1)非破损法

(2)半破损法

(3)综合法

混凝土中的钢筋检测

(1)电磁感应法

(2)雷达法

钢筋的锈蚀检测

(1)直接观测法

(2)自然电位法

钢筋实际应力的检测测定步骤:(1)凿除保护层,粘贴应变片。(2)削磨钢筋面积,量测钢筋应变。(3)钢筋实际应力计算(4)重复测试,得到理想结果

3.砌体结构检测

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方法

(1)贯入法

(2)回弹法

(3)点荷法

(4)推出法

砖砌体强度检测方法

(1)砌体切割法

(2)原位轴压法

(3)扁顶法

4.钢结构检测

钢材化学成分缺陷检测,钢材冶金及轧制缺陷检测,构件加工制作缺陷检测

钢结构连接缺陷的检测

(1)连接板的检查

(2)铆钉连接缺陷检测

(3)螺栓连接缺陷检测

(4)焊接连接缺陷检测

钢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维护中的缺陷检测

(1)高强螺栓检查

(2)涂层检查

(3)安装检查

5.建筑物沉降观测

要求:(1)观测点的布设(2)对测量仪器的要求(3)对水准点的要求(4)对观测时间的要求(5)对观测精度的要求

步骤:(1)建立建立水准控制网(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3)进行沉降观测(4)数据处理(5)统计表汇总

6.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和安全性评定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1)建筑物可靠性鉴定分类

(2)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方法: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概率法

(3)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程序及其工作内容

(1)调查的目的范围和内容

(2)初步调查

(3)详细调查

(4)可靠性鉴定评级层次、等级划分

(5)鉴定报告

本章小结: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具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建筑物沉降能力的初步检测能力。

第三章混凝土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1.混凝土结构裂缝与外观质量缺陷

裂缝分类及其产生机理

裂缝鉴别处理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类型与处理方法

2.混凝土结构事故类型

结构设计失误引起的工程事故

建筑施工引起的工程事故

预应力温度或湿度导致的混凝土事故

结构使用、改造不当引起的工程事故

3.混凝土结构加固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和计算原则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的选择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粘型钢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承载力加固的其他方法

4.混凝土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实例

本章小结:学习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与工程事故之间的关系,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及其产生机理,裂缝处理原则与处理办法;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与处理;混凝土结构事故类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混凝土结构事故实例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办法。

第四章钢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1.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概况

钢材的性能

钢材的缺陷

钢结构事故的破坏形式

钢结构工程事故的类型

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

钢结构质量事故处理注意事项及方法

2.钢结构脆性断裂事故及疲劳破坏事故

3.钢结构的变形事故及失稳事故

4.铆钉、螺栓连接缺陷事故及锈蚀事故

5.钢结构构件裂缝事故与倒塌事故

6.钢结构材料缺陷事故与火灾事故

7.钢结构的加固

钢结构加固的基本要求

钢结构加固施工注意事项

钢结构加固方法

火灾后钢结构加固

钢结构加固实例

本章小结:针对钢结构工程中常见的构件制作及安装工程质量事故的重要特征,从钢结构的材料性能入手,对于常见事故类型如脆性断裂及疲劳破坏、变形及失稳、铆钉、螺栓连接、缺陷及锈蚀、裂缝、钢结构火灾预防等进行分析,从案例着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常见钢结构的加固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砌体结构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1.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地基土冻胀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因承载了不足引起的裂缝

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砌块房屋的裂缝

2.砌体结构工程事故的类型与分析

砌体结构强度不足造成的质量事故

因方案欠妥引起的质量事故

因施工失误造成的质量事故

因材料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

3.砌体的加固

扩大截面加固法

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法

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

4.砌体结构质量事故实例分析

温度变化造成的事故

地基沉降引起的事故

砌体强度不足引起的事故

砖扶壁柱加固实例

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墙身开裂实例

本章小结:本章从砌体结构裂缝的种类入手,分析了砌体结构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介绍了砌体结构裂缝的处理与加固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综述

1.建筑工程中地基要求

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方面

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方面

渗流方面

2.地基稳定的基本条件和破坏特征

地基的强度破坏

地基的变形

3.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分类及原因

4.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

5.地基与基础加固的主要方法

(1)置换

(2)排水固结

(3)灌入固化物

(4)振密、挤密

(5)加筋

(6)冷热处理

(7)托换

(8)纠偏

本章小结:通过看书了解了建筑工程中地基的要求;地基稳定的基本条件和破坏特征;基础工程事故分类及原因;基础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地基与基础加固的主要方法。

第七章地基沉降和失稳事故分析与处理

1.地基沉降事故分析

2.地基失稳事故分析

3.地基沉降曲线与上部结构裂缝关系

4.地基沉降和失稳引起裂缝的稳定与加固

(1)沉降失控破坏

(2)地基土木冲剪下陷破坏

(3)上部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

(4)整体倾斜与冲剪下陷事故的控制

5.地基沉降和失稳工程实例

本章小结:介绍了地基沉降造成事故的分析;地基失稳造成事故的分析;地基沉降曲线与上部结构裂缝的关系;地基沉降和失稳引起裂缝的稳定与加固;地基沉降和失稳工程实例。

第八章桩基础、基坑工程和边坡滑动事故分析与处理

1.桩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概述:

(1)基础错位事故

(2)基础孔洞事故

(3)桩基础工程事故

桩基础质量事故分类:

(1)勘察方面

(2)设计方面

(3)施工方面

2.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3.边坡滑动事故分析与处理

4.桩基础、基坑工程和边坡滑动事故实例

本章小结:介绍了桩基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边坡滑动工程事

故分析与处理;桩基础、基坑工程与边坡滑动事故实例。

第九章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1.膨胀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膨胀土的判别和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

膨胀土地地基承载力

膨胀土地区桥涵基础工程问题及设计与施工要点

膨胀土地基上的建筑结构裂损机理

膨胀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措施

2.淤泥质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软土的工程特性与评价

软土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软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变形特征

因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不实造成的事故

3.黄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和分布

黄土湿陷发生的原因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和地基的评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4.冻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季节性冻土基础工程

多年冻土地区基础工程

5.盐渍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盐渍土定义

盐渍土分类

土壤盐渍化防治措施

氯盐渍土的工程性质

氯盐渍土路基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6.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实例

本章小结:主要了解掌握了膨胀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淤泥质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黄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冻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盐渍土地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实例。

第十章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技术

1.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概述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应用范围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常用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法

2.倾斜建筑物纠倾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

3.建筑物倾斜事故的原因分析及纠倾方法

4.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倾实例

工程概况

纠倾技术方案

纠倾工程施工

(1)施工准备阶段

(2)初步射水、浸水纠倾阶段

(3)设计调整变更阶段

(4)回填加固阶段

本章小结:学习到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措施;倾斜建筑物纠倾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倾斜建筑物纠倾的主要方法及纠倾实例。

第十一章建筑结构腐蚀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1.钢结构腐蚀的原因及其分析

钢结构腐蚀的形成和腐蚀检查

钢结构腐蚀处理

2.混凝土结构腐蚀的原因及其分析

混凝土腐蚀

钢筋受腐蚀

3.建筑结构腐蚀工程实例

本章小结:主要介绍了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发生腐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及钢结构腐蚀的处理方法。

第十二章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1.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事故概述

材料原因

设计原因

施工原因

使用原因

2.屋面防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般规定

卷材防水屋面

(1)卷材防水层开裂

(2)卷材防水层起鼓

(3)卷材防水层流淌

(4)卷材防水层老化

(5)细部开裂

涂膜防水屋面

(1)涂膜防水屋面渗漏的勘察

(2)涂膜防水屋面渗漏处理的一般规定

(3)涂膜防水层裂缝

(4)涂膜防水层起鼓

(5)涂膜防水层老化

(6)屋面细部渗漏

(7)涂膜防水层翻修

刚性防水屋面

(1)刚性防水屋面渗漏处理的一般规定

(2)刚性防水屋面裂缝

(3)分格缝渗漏

(4)刚性防水层泛水渗漏

(5)天沟、檐沟及伸出屋面管道交接处渗漏

(6)防水层局部损坏

(7)刚性防水层翻修

3.墙面防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砖砌墙体

(1)墙体变形缝渗漏

(2)外粉刷分格缝渗漏

(3)穿墙管道根部渗漏

(4)门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渗漏

(5)阳台、雨篷根部墙面渗漏

(6)墙面大面积渗漏

混凝土墙体

(1)预制混凝土墙板结构墙体渗漏

(2)现浇混凝土墙板结构墙体渗漏

4.地下室防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一般规定

(1)检查渗漏的方法

(2)堵漏的原则

(3)材料要求

(4)基层要求

防水混凝土结构

(1)混凝土裂缝渗漏

(2)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渗漏

(3)混凝土孔洞漏水

水泥砂浆防水层

(1)局部渗漏

(2)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

(3)阴阳角处渗漏

特殊部位

(1)变形缝渗漏

(2)施工缝渗漏

(3)预埋件周边渗漏

(4)管道穿墙部位渗漏

5.厨房、卫浴间渗漏事故分析与处理

楼地面

(1)楼地面裂缝渗漏

(2)地面倒泛水和地漏安装过高

(3)管道穿过楼地面部位渗漏

(4)楼地面与墙面交接部位渗漏

(5)楼地面防水层翻修

墙面

给排水设施

6.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事故实例

本章小结:渗漏水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本章介绍了屋面、墙面、地下室、厨房及卫浴间渗漏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第十三章装饰装修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1.室内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

内墙抹灰工程

(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

(2)内墙抹灰层空鼓、裂缝

(3)墙面起泡、开花或有抹纹

(4)墙面抹灰层析白

(5)轻质隔墙抹灰层空鼓、裂缝

(6)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方正、不垂直顶棚抹灰工程

(1)混凝土顶棚抹灰空鼓、裂缝

(2)板条顶棚抹灰层空鼓、裂缝

(3)装饰线条裂缝、空鼓

(4)装饰线条不匀称,呈节形

吊顶工程

(1)木龙骨安装拱度不匀

(2)铝合金吊顶龙骨歪斜

(3)人造板吊顶面层变形

(4)人造板面层拼缝不直、不均匀、不方正楼地面工程

水泥和混凝土地面工程

(1)底层地面裂缝

(2)地面不规则裂缝

(3)散水坡、明沟、台阶裂缝

(4)地面空鼓

(5)地面起砂和麻面

(6)地面返潮

板块地面工程

(1)板块空鼓

(2)接缝高低差大,拼缝宽窄不一

(3)地面砖空鼓和脱落

(4)地面砖裂缝

(5)地面砖接缝质量差

(6)面层不平整、积水、倒泛水

(7)陶瓷锦砖地面空鼓、脱落

2.室外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

面砖工程

(1)外墙贴面砖空鼓、脱壳

(2)面砖接缝不直、不平、不均匀

(3)镶贴好的面砖被污染

(4)锦砖的分隔缝不均匀,砖缝不平直(5)瓷砖排砖不当,套砖不规格

水刷石工程

(1)空鼓

(2)石子不均匀或脱落,饰面浑浊或不清晰

(3)阴阳角不垂直有黑边

(4)颜色不均匀

干粘石工程

(1)空鼓

(2)面层滑坠

(3)接错明显

(4)棱角不通顺,表面不平整

油漆涂料工程

(1)油性涂料的慢干与回粘

(2)涂膜层开裂或卷皮

(3)涂膜粉化

(4)抹灰面涂膜层裂缝

(5)抹灰面涂膜层起鼓、起皮

(6)涂膜层老化

3.裱糊、饰面工程常见缺陷分析与处理

裱糊工程常见缺陷:

(1)裱糊腻子皱结

(2)裱糊浆液流坠

(3)壁纸裱糊的壁纸边翘起

(4)壁纸裱糊空鼓

(5)裱糊面皱纹、不平整

(6)接搓明显,花饰不对称

饰面工程常见缺陷:

(1)粘贴瓷砖与条形面砖的质量缺陷(2)粘贴大理石与花岗岩的质量缺陷(3)干挂大理石与花岗岩的质量缺陷(4)砖石饰面泛碱

4.门窗工程质量缺陷分析与处理

门窗工程通病

(1)门窗框变形

(2)门窗扇翘曲

(3)门窗框割角拼缝不严

(4)钢门窗框翘曲变形

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1)框、扇翘曲变形

(2)框和扇、扇和扇的结合处高低差大(3)饰面板起鼓、脱胶

(4)压边的线条沿夹板的边缝裂缝(5)木扇表面粗糙

(6)饰面板被刨门线条时刨坏

(7)框扇的边损坏严重

(8)铰链装反

(9)框和扇、扇与扇结合处接缝间隙大(10)门框固定不牢固

(11)细部做法不妥

5.装饰装修工程事故实例

本章小结:学习了解到室内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室外装饰工程缺陷分析与处理;裱糊、饰面工程常见缺陷分析与处理;门窗工程质量缺陷分析与处理;装饰装修工程事故实例。

第十四章建筑火灾事故分析与处理

1.火灾高温对建筑结构性能的影响及火灾温度的确定

火灾高温堆建筑结构性能的影响

(1)高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强度,弹性模量

(2)高温堆钢筋性能的影响:强度,低合金钢强度降低幅度比普通低碳钢筋小,弹性模量

建筑结构火灾温度的确定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3)判定火灾温度的计算方法

2.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与检测

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内容与程序

(1)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内容

(2)火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程序: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建筑物可靠度评定、鉴定诊断报告

火灾后对混凝土结构烧损程度的检测

(1)危险构件

(2)严重受损构件

(3)中度受损构件

(4)一般受损构件

火灾后对砌体结构的检测

(1)砌体的残余强度检测

(2)砖块损坏检测

(3)灰缝损坏检测

(4)变形检测

火灾后对钢结构的检测

(1)连接与构件检测

(2)结构变形检测

(3)涂装层检测

3.火灾后损伤建构的修复与加固

火灾后损伤结构的修复与加固设计原则

火灾后结构修复与加固材料的选取原则

火灾后结构修复与加固的施工顺序

结构表面烧伤层修复处理

建筑结构火灾后加固实例

本章小结:主要介绍了建筑火灾事故的类型及其特点,火灾引起的高温对建筑结构性能的影响、灾后建筑结构受损鉴定与检测、灾后损伤结构的修复与加固。

浅谈混凝土早期裂缝原因初探和控制措施近些年来,随着水泥工业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工程中相当普遍地出现早期开裂

的新现象。所谓早期,是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前,甚至在拆模后就出现裂缝。

在工程中要完全避免裂纹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细的收缩裂纹 (宽度<0.1 5~ 0.2mm)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随着水泥不断水化,一些微裂纹可能自合。但受拉区的粗裂缝甚至贯穿裂纹显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应该重视早期裂纹对工程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特别是工作环境较严酷的结构物。水是混凝土诸多破坏因素载体,由此可见混凝土的渗水性对耐久性的重要。在工程实际中,虽然混凝土本身液相的渗透和扩散的阻力大,但裂纹成为液相进入混凝土的最便捷的通道。举钢筋锈蚀为例,如果保护层有裂纹,有害物质很易通过裂纹抵达钢筋表面。一根钢筋上即使有几处锈蚀,就能降低整根钢筋的承载力 ,导致过早破坏。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 (2)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3)混凝土自应力裂缝; (4)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非常繁多,也非常复杂,并且常常是几种原因共同作用。为了较好地分析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地措施进行控制,现将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概括分类如下:

一、与结构设计有关的

1.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置位置不当;

2.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

二、与环境条件有关的

1.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

2.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

3.冲击、振动影响。

三、与材料性质和配合比有关的

1.水泥非正常凝结(受潮水泥、水泥温度过高)

2.水泥的水化热高

3.骨料含泥量过大

4.骨料级配不良

5.混凝土收缩

6.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泥用量大、用水量大、水胶比大、砂率大等)

7.选用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不当或匹配不当;

8.外加剂、硅灰等掺合料掺量过大

9.与施工有关的

1.拌合不均匀、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合后到浇筑地时间间隔长;

2.送时增加了用水量、水泥用量;

3.浇筑顺序有误,浇筑不均匀;

4.捣实不良,塌落度过大、骨料下沉、泌水,混凝土表面强度过低就进行下一道工序;

5.连续浇筑间隔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

6.钢筋搭接、锚固不良,钢筋、预埋件被扰动;

7.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8.滑模工艺不当(拉裂或塌陷)

9.模板支撑下沉、模板变形、模板漏浆或渗水、过早拆除模板、模板拆除不当;

10.养护初期遭受急剧干燥(日晒、大风)或冻害;

11.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及时;

12.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异过大。

针对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在设计方面、原材料、配合比方面以及施工方面应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措施。

有关设计方面的措施:

1、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同时应考虑工程当地的气候、环境,建筑物的规模、体量、体形、平面尺寸等;

2、楼板、屋面板、基础地板、地下室外墙强度等级不宜过高;

3、在长大建筑物中为减小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形成开裂的可能性,应根据结构条件采取“抗防结合”的综合措施。

有关原材料方面的措施:

1、水泥水泥宜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2、骨料对混凝土用的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且应优选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砂和级配良好、空隙率较小的粗骨料。

此外,还应注意骨料的含泥量和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标准的规定,认真检

查骨料中是否含有其他能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的物质。骨料宜堆放于棚内,防止太阳直晒或雨雪淋湿,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或水胶比。

3、矿物掺合料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应在其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所用矿物掺合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等的规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对现浇楼板不宜超过20%;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硅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当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时,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掺量可适当提高。

4、外加剂所用外加剂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泵送剂》JC 473、《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混凝土防冻剂》JC 475及《混凝土膨胀剂》JC 476等的规定,并按《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的规定进行施工;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试验。

5、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C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的水方可使用,并应注意回收水中所含外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配合比

1 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棍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2 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宜小于0.06%。

3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

4 用水量不宜大于180kg/m3。

5 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含替代水泥的矿物掺合料)。

6 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0。

7 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

8 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有关施工方面的措施: 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1) 模板及其支架体系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

2) 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

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 安装模板时,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准确配置馄凝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等。 4) 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

5) 底模及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定。

2 混凝土的制备

1)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规定。

2) 混凝土所用生产配合比须根据砂、石含水和砂含石情况进行调整。

3) 浇筑同一部位混凝土,应保证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相同。

3 混凝土的运输

1) 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并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2) 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3) 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4) 由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4 混凝土的浇筑

1) 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

2) 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其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还应检查对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钢筋或预埋管线过密),必要时予以修正。

3) 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环节的施工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4) 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试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在降雨雪时不宜在露天浇筑混凝土。

5) 当楼板、梁、墙、柱一起浇筑时,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和楼板。当楼板与梁一起浇筑时,先浇筑梁,再浇筑楼板。

6) 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

7) 浇筑的混凝土要充填到钢筋、埋设物周围及模板内务角落,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更不得用振捣器拖赶混凝土。

8) 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使上下层混凝土一体化。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上层棍凝土时,须将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便形成整体

9)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浇筑混凝土时,如遇高温、太阳暴晒、大风天气,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膜覆盖,避免发生混凝土表面硬结。

10) 滑模施工时应保持模板平整光洁,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滑模速率匹配,防止滑模时产生拉裂、塌陷。

11)板类(含底板)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5 混凝土的养护

1) 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重要措施,必须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2) 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于燥、温度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

3) 浇筑后采用覆盖、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4)底板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

5)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薄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6)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要时应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覆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应符合5.6.3条规定;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

7)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

8)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有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对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25℃。为达到这一要求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用矿物掺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并应采用缓凝减水剂,降低水泥用量和推迟水化放热; (2)在混凝土表面采用可靠的保温、保湿措施;

(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例如在拌制混凝土时可采用加冰屑或冰水降温、控制水泥及骨料温度等措施);

(4)预埋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总的看来,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好的,但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甚至很严重,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从各类事故中吸取教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学习这本书即可行之有效的达到目的。本书注重事故概念、基本原理、工程实例分析相结合,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并选取了一定的典型事故实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所采用的加固和治理等方法均切实可行。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事故后,最关键的事对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进行公正的仲裁,明确事故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使用中的错误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错误。而当严格遵守勘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文件的规定和相应要求,则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1、目的: 分析事故原因,落实处理措施,消除质量缺陷和隐患,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施工阶段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3、定义和术语: 一般质量事故——通常是指经济损失在5000-10万元额度内的质量事故。 重大质量事故——凡是有下列情况之者,可列为重大事故: ●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主要结构倒塌者 ●超过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基础严重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 强度严重不足,影响结构物的寿命,造成不可补救的永久性质量缺陷或事故。 4、程序概要:

5、程序细节: 监理工程师/A、B 施工单位/C 施工单位 监理工程师 设计单位/D

5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E 总监 总监 /F 、G 施工单位 6、 注解: 注1 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 与事故有关的工程情况 ● 质量事故的详细情况,诸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性质、现状及 发展变化情况等。 ● 事故调查中有关的数据、资料 ● 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与判断 ● 是否需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 事故处理及缺陷补救的建议方案和措施 ● 事故涉及的有关人员和责任者的情况

6、注解(续): 注2制定的事故处理方案,应体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等原则。如果一以一致认为不需要处理,必须经过充分的 分析和论证。 注3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内容包括 ●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 ●质量事故的调查与检查情况,包括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 ●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 ●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及技术措施 ●实施质量处理中的有关原始数据、记录、资料 ●对处理结果的检查、鉴定和验收 ●结论意见 7、相关文件及表单 A、质量通知单 B、停工令 C、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D、质量事故处理方案 E、质量事故处理验收申请 F、复工令 G、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报告.doc

一、工程实例分析 济南某五层砌体结构住宅楼位于小清河旁,平面呈“一”字形,东西长37m,南北宽9m,建筑面积1721m,采用无埋深筏板基础。在建筑场地平整后,先铺C10素混凝土垫层,厚100mm、在其上浇筑C20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筏板厚300mm,在筏板基础上砌砖墙。当主体工程施工至第五层时,发现东起第五开间中部筏板基础南北向整块横向断裂。经检查,从勘察报告、设计(依据勘察报告)和施工中均找不到原因,而是未处理好地基勘察、基础处理和建筑总平面的关系。对该楼地基土层重新进行勘察,新查明的地基土层和历史变迁如下: (1)表层为杂填土,西半部厚度1.1~2.4m,东半部厚度2.4~5.5m。 (2)第二层为稻壳灰及淤泥层土,其中稻壳灰占70%~80%。淤泥极为弱:孔隙比高达e =2.12~2.60; 液性指数IL=1.57~2.47;天然重度很小,仅为γ=14.3~15.2kN/m3,标准压缩系数a1-2=2.05MPa-1,属于超高压缩性土,厚度2.0~2.9m,分布在场地西半部,杂填土下面。(3)第三层为淤泥层.厚度为1.3~1.5m。此淤泥层也分布在场地西半部,场地东半部无此淤泥软弱土层。 (4)第四层为份土及粉细砂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4~5m,土质良好。 (5)经深入调查得知该场地原为一南北长70m、东西宽40~50m的水塘。附近餐饮业用户用稻壳作燃料后将稻灰倾倒在塘内,不久塘被填平,还曾用作烧砖窑场。该工程开工前半年多方平整场地修建住宅楼。由于该楼西半部置于原水塘内,东半部位于塘外岸上,塘内外土质突变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受力不合理断裂,从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本人参与下曾提供四个处理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将住宅楼五层全部拆至四层,并在四层顶部,加设钢筋混凝土封闭圈梁。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东半部场地土质较好,东部四间仍修复至五层。 方案三,保留住宅楼为五层,自上至下拆除基础开裂这一开间,将一幢楼房分成东、西两幢楼。这样处理后,减小了建筑物的长高比.相对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并使东西两幢楼可以自由沉降。 方案四,暂缓处理,待进一步沉降观测后,再分析处理。 上述四个方案各有利弊。经多次研究讨论,最后采用卸荷处理方案,即将原设计建造的五层住宅楼,全部拆至四层,即采用方案一。后又进一步卸荷,将住宅楼全部拆成至三层。在该住宅楼已使用多年,观察到该按原来筏板基础断裂的裂缝已经稳定,没有再继续发展。住户已放心,消除了忧虑。但由于这一事故处理,拆除两层楼房,损失建筑面积40%。如不用卸荷处理方案,改用锚杆静压桩加固场地西半部软弱地基,则可在保证住宅楼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住宅楼五层不变。 地基与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耐久性影响甚大。基础或地基的质量事故,常常带来地面的塌陷、各种梁的拉裂、墙体开裂、柱子倾斜等。轻则使人对建筑有不安全感,重则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于危及人们的生命。 据有关单位对43起房屋过大不均匀沉降原因调查分析得知,属于设计不周者占21%,属于施工问题者占70%,属于使用单位管理不善者占9%。由此可见,尽管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注意施工质量,则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多方面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裂缝,因此,鉴别裂缝、分析裂缝、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裂缝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裂缝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计算分析就可以读出正确的结论。如:矩形楼板板面裂缝成环状,沿框架梁分布,板底裂缝成十字或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 1、目的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地开展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3、职责 3、1 安全处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运行。 3、2 事故单位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又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可能快地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并确保工作有效。 4、工作程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守科学的原则。 4、1事故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 等。 4、1、1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4、1、2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工段长(班组长)、安全员、厂长、安全处;发生重伤事故,除报告公司领导外,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安全处、工会、并在24小时内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发生伤亡事故,安全处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报告。 4、1、3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 大。 4、1、4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消防中队报警;发生生产、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公司总调度室和其他相关部门。 4、1、5当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安全处应负责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公司行政主管部 门。 4、2事故调查 4、2、1轻伤事故及一般事故由分厂厂长负责调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并于三日内将调查报告报安全处或公司其他职能部门。 4、2、2重伤事故由公司OHS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习题集.doc

《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习题集一、填空题 1.建筑工程质量四要素是指:(技术)、(管理)、(素质)、(社会环境)。 2.二级重大事故是指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者。 3.属于受力因素和施工因素的,多以(物理)性缺陷为主。 4.混凝土的微裂中沿骨料和水泥石界面的微裂缝,呈月牙形,两端尖细中间宽粗,称(粘结)裂缝。 5.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 6.钢材的腐蚀分为(大气腐蚀)、(介质腐蚀)、(应力腐蚀)。 7.一级重大事故是指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者。 8.属于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以(化学)性缺陷为主。 9.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梁底(与柱交接)处。 10.钢结构的失稳主要发生在(轴压)、(压弯)、和(受弯)构件。 11.一般抹灰层有三层,分别是指(底层)、(中层)、和(面层)。 12.砖砌体中长度小于(25mm)的错缝为通缝,连续(4)皮通缝为不合格。 13.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有(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 14.混凝土的初期收缩是由于(水分蒸发)而产生的。

15.拼装后模板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2.5mm) 16.基础的沉降由(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沉降组成。 17.屋面开裂常见裂缝有(结构)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 18.抹灰设置垂直度,平整度与厚度的标志为(标筋)。 19.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2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优先选择(粉煤灰)水泥。 21.钢材的质量取决于(冶炼浇铸)和(轧制)过程式中的质量控制。 22.三级重大事故是死亡(3-9)人,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者。 23.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不小于(0.6) 24.常见建筑工程中的土体滑动有(深基基础槽的变位滑动)和(滑坡)。 二、名词解释 1.钢材的冷脆:指钢材随温度降低,其逆性和韧性逐渐降低(即钢材逐渐变脆)现象。 2.流砂: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等于零,土粒能随着渗流水的一起流动的现象。 3.泛霜:当焙烧石900℃时,生成氧气钙Ca0和氧气镁Mg0,遇水易消解成风霜状散在砖块表面。 4.潜水:指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的重力水,由雨水的河水补充给,水位有季节变化。 5.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凡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时,就应采取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混凝土施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马佳栋 31201102017 11建筑工程技术 某市玻璃厂1999 年4月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 9m、深8.2m,容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厂蓄水池安全作一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内容过于简略,分析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方法,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计算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 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25-22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安全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二、安全事故处理应当严格遵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三、事故调查 1、本所及各企业单位发生的职工轻伤、重伤事故以及道路运输企业发生死亡1人的运输安全事故,由相应单位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本所及各企业单位发生的职工死亡事故以及道路运输企业发生的死亡2人及以上的运输安全事故,由运管所上报至上级机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

调查。 3、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5、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四、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部门负责处理。 2、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与分析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与分析 班级:建工1302 姓名:郑建 学号:201330257 组员:郑建蒋磊

第一章绪论 1.1 概述 1.1.1什么是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及危害的事件。 1.1.2事故的定性 (1)质量不合格根据我国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定,凡工程产品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使用要求或合理期望的要求,成为质量缺陷。 (2)质量问题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5000元的称为质量问题。 (3)质量事故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以上的成为质量事故。 1.1.3特点 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4事故分类 分类标准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既可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又可按其产生的原因划分,也可按其造成的后果或事故责任区分。 说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列》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2月22 日公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同时废止。 同时经2007年9月18日第138次建设部常务会议审议,建设部颁布第 161号部长令,决定废止《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令第3号,1989年9月30日发布);.《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

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 正式版

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伤亡事故、行车事故、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最先发现人应当立即将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方案及初步原因等,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调度和安全质量监察部。 2、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保护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为抢救人员或恢复生产,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好标志,采取摄像、摄影、绘图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重要痕迹、证物等。

3、事故调查 (1)、事故发生后,作业队应积极协助公司等上级有关部门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提供事故的有关证据、证词证言,制定并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2)、作业队应极时协助调查组提出事故调查报告和有关报表。 (3)、急性中毒事故的调查可同时参照《铁路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处理规程》(TB/T2320-92)办理。 4、事故处理结案 (1)、轻伤事故由作业队5日内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报公司批复结案。 (2)、重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行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及事故处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具有严重性、复杂性、可变性、多发性和不同程度的可以挽救性的特点 复杂性:发地质勘察不认真、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 盲目套用图纸 在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不符、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错误、结构 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差 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WZF)、施工质量低劣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未考虑异常天气的影响 业主拖欠工程款等* 可变性:事故随时间、湿度、温度、荷载的变化而变化 发展方向:1、趋于安全稳定;2、发展破坏 可以挽救性:只要做到五正常:正常的勘察、设计、材料、施工、使用,不可能出现很大的事故,仅仅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完全可以处理的. 不同程度的可以挽救性是指比拆除重建要节省相当的费用与工期* 可以处理的含义:比拆掉重建要节省大量的资金、缩短相当的工期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结果: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的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安定、人民的生活。 粗放的管理和野蛮施工,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 低劣的建筑质量给人民和社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无序的竞争无法提高建筑队伍的竞争力,在不久的将来无法与国际先进的企业竞争。解决方案: 对目前由于全民素质不高、文化技术水平低下而产生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要善于处理: 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争取设计、监理的支持; 争取业主的谅解; 尽量少返工,争取不返工; 处理方案应尽量照顾施工单位; 处理问题或事故过程中教育有关人员,使其今后决不再发生类似问题或事故 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处理原则: 确保人身安全的原则;满足结构承载力的原则;满足结构使用要求的原则;处理费用低廉的原则;处理工期短的原则;施工方便的原则;汲取教训的原则;得到提高 的原则。 个别桩承载力不足的处理:当承台下桩数较多时,若仅某桩承载力不够,一般不必补桩,竖向承载力一般可以满足(由设计院复核) 若缺陷桩为中心桩,由设计院复核桩承台抗冲切抗弯,若不满足,加厚桩承台即可若缺陷桩为边桩或角桩,可能引起承台倾斜,不需作任何处理,利用底层墙下地梁即可防止桩承台的倾斜。 济南红庙小学:地基为软饱和土,压缩性很高;应该高重部分建成后过一段时间再建低轻部分;由于社会原因,相邻高重、低轻建筑物必须同时施工,造成低轻建筑物严重开裂;防止办法:1、分期施工;2、若必须同时施工,加大低轻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新版.doc

质量事故等级划分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 大事故范畴。 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 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 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 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 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 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 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5)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质量问题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快地开始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3 职责 3.1 人事科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或监督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 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运行。 3.2 事故单位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要根据本程序要求,尽可能快地进行事故报 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并确保工作有效。 4 工作程序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4.1 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1.1 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4.1.2 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经理、人事科;发生重伤事故,除报告公司领 导外,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领导部门;发生死亡事故,人事科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报告。 4.1.3 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开 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4.1.4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消防中队报警;发生生产、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 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总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 4.1.5 当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人事科应负责填写“职业病报告卡”,并按有关规定

上报公司行政主管部门。 4.2 事故调查 4.2.1 轻伤事故及一般事故由部门负责人负责调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并于三日内将调 查报告报人事科。 4.2.2 重伤事故由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 调查组进行调查。 4.2.3 死亡事故由公司、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 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1991年2月22日)进行调查。 4.2.4 非伤亡的重大、特大事故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生产、工程、技术、总务等部门组 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在10日内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4.2.5 人事科负责组织职业病原因的调查工作,必要时成立调查组。对职业病的发病原因、 病情、防范或应急措施等提出书面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或上级主管部门。 4.2.6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a、组长由公司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员担任; b、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专长; c、范围应尽可能满足事故调查的需要; 4.2.7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b、确定事故责任者; c、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d、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2.8 事故单位应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4.3 事故处理 4.3.1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先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理,并把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者报废、机械设备破坏、安全设备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对于质量事故的处理,一要现场查看;二要调查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制定处理方案;三要进行事故处理。 关键词:质量事故分析处理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 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

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 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人的因素 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 很多。例如: (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当的回填基坑方法, 而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 (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 现裂缝。 (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 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

(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如山墙在大 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 (5)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不足。如装配多层框架接 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而造成事故。 (6)对悬挑结构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生 事故。 (7)对模板或支架的受力特点认识不足,造成模板工程结构方案不 合理,安装不当,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而造成楼板、顶板、大梁倒塌。 (8)对施工中楼面超载要领不清或根本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结 构设计理论不太懂,对楼面设计活荷载没有量的认识。因此,构件、材料随意堆放,稍不注意就要出现超载的断裂、倒塌事故。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完整版) 1 目的 为规公司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管理,明确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原则、程序、职责与要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事故,根据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和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2 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事故(包括未遂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3 编制依据 《人民全生产法》主席第70号令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 《xx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等级》(GB/T16180-201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4 术语和定义 4.1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4.2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责任事故的认定,以集团和上级公司专家调查组的认定为主。 4.3未遂事故:虽然没构成事故,但有形成事故的趋势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有较大影响的行为或结果。 4.4交通事故: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则或其它原因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5火灾事故:凡厂区发生着火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

象的事故。 4.6爆炸事故:凡发生化学性或物理性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4.7工伤事故:员工(包括合同工、实习工、相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事故。 4.8轻伤:是指损失工作日大于1日且低于30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害。 4.9重伤:是指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及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30日且小于6000工作日的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的伤害。其中损失工作日计算参照《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 4.10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4.11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4.12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13劳务分承包商,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向发包单位提供劳务服务,负责完成某项劳务作业活动的承包。 4.14工程分承包商,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向发包单位承包部分工程任务的外部施工队伍。 5 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 根据集团《安全环保事故分级》并结合公司实际,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的重性、造成后果、可控程度、影响围等因素,将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具体见表1。 5.1事故等级划分见表1 注:1、上述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5.2损失计算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制度 为了建立有效的事故处理机构,对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尽快的进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并确保工作有效。 一、事故报告 (一)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最早发现者,应立即直接或间接报告公司安全部,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市建委、安监站、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 1、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班组长或班组安全员,并逐级上报到公司安全处。并在10日内将《企业职工因工负伤(亡)登记表》报公司安全处。 2、发生重伤事故后,应立即以电话等最快方式上报公司主管经理及安全处。 3、发生死亡、重大伤亡事故后,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4、公司在接到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企业相关主管部门。 5、发生特大事故应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6、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1. 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二)火灾等事故的处理 1、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消防大队报警,并按规定报告公司主管经理及安全处。 2、发生生产、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安全处报告,并尽快通知公司主管经理和其它相关部门。 二、事故调查 1、轻伤事故由发生事故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并于三日内将调查报告报安全处,安全处报公司主管经理批示后存档。 2、重伤事故由公司主管经理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将相关材料报上级主管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死亡事故由公司、公司主管部门、合同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1、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如图所示。 (1)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包括事故情况与性质;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各部门;并与使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各个方面有关。一般可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 初步调查主要针对工程事故情况、设计文件、施工内业资料、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判别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是否需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以确

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对事故处理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详细调查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时,进一步对设计文件进行计算复核与审查,对施工进行检测确定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以及对建筑物进行专项观测与测量。 补充调查是在已有调查资料还不能满足工程事故分析处理时,需增加的项目,一般需做某些结构试验与补充测试,如工程地质补充勘察,结构、材料的性能补充检测,载荷试验等。 (2)原因分析 在完成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事故处理提供必须的依据。原因分析时,往往会存在原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要正确区别分清同类事故的各种不同原因,通过详细的计算与分析、鉴别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原因分析中,除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外,应正确评估相关原因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影响,以便能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加固修复方法。(3)调查后的处理 根据调查与分析形成的报告,应提出对工程质量事故是否需进行修复处理、加固处理或不作处理的建议。 2、修复加固处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事故修复加固处理应满足下列原则: (1)技术方案切合实际,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要求。

(2)安全可靠,满足使用或生产要求。(3)经济合理,具有良好的性价比。(4)施工方便,可操作性。 (5)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虽然不同的质量事故原因不同,但典型的质量事故在某些因素上又可能有共性,通过典型案例介绍,建造师可以了解质量管理 中的重点。 1、某单位科研楼屋面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1)案例介绍 某单位科研楼工程,框架结构,地上2层,建筑面积10266㎡,2008年7月20日开工,2010年5月20日竣工。本工程屋面采用卷材防水,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预制砖。在连 续潮湿高温的天气下,防水卷材和屋面砖发生了鼓起和变形。 (2)事故原因 经过现场勘探和屋面构造做法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 1)本屋面工程保温材料的施工采用正置式保温方法,即把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与结 构层之间。保温材料被密闭在屋面防水层内部,由于天气潮湿防水层下面的湿气不能得到及 时的排出,气体膨胀从而造成防水卷材起鼓。 2)屋面构造复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要求检查排气管道是否通畅,部分排气管道堵塞,致使防水层下部空间湿气膨胀又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防水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3)由于屋面砖的起鼓对屋面防水卷材产生拉力(屋面砖和防水卷材之间通过水泥砂浆 粘接),造成屋面防水卷材被拉裂,导致屋面渗漏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造成防水卷材的使用 年限大大降低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3)处理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上述原因分析,采用了以下修复方案: 1)将起鼓部位的屋面砖取下,苏童被堵塞的排气管道。 2)对拉裂的防水层进行修复,并进行24h蓄水试验。 3)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部位的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并在缝内嵌沥青砂,即给屋面砖留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4)按照规范要求对起鼓的屋面砖与女儿墙相交部位留置伸缩缝,并在缝内镶嵌沥青砂。 5)各道工序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24h蓄水试验。 (4)实施效果 针对该工程屋面砖大面积起鼓问题,经细致研究后,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编制维修 方案,严格依照方案进行施工,对屋面砖留置分格缝,女儿墙根部与屋面砖相交处设置伸缩缝,缝内镶嵌沥青砂,压光;整改后经24h蓄水试验屋面未出现渗漏。经过一个冬季、雨季后,屋面砖未出现起鼓。 (5)案例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及时发现排气管道被堵塞,防水层下部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保温层内部水气膨胀,防水层被拉裂和屋面砖起鼓开裂。 屋面排汽管道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 4.3.20条的规定执行:排气屋面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气管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 该工程在施工中设置的分格面积不标准,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应按照《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中第4.3.14条的规定执行:块体材料保护层应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宜大于100㎡,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 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施工作业的技术、质量、安全 等方面的交底。 施工管理人员应尽到其管理责任,严格施工程序的检查和验收,不能把不合格质量带入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一、目的: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避免 重复发生同种事故。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安全事故管理。 三、内容: 1、事故的类型及等级划分: 根据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不同将事故分为:伤亡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事故划分 为不同的等级。 A伤亡事故: ①公司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为伤亡事故。具体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 劳动,但由于公司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 环境不良,以及公司领导指派到公司外从事本公司活动所 发生的人身伤亡(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 ②急性中毒事故指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在短期内通 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使人体突然发生病变,处于危险状态,职工中断工作,并需进行急救的或致使死 亡的中毒事件。 ③等级划分: 一般事故即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1个工作日以上, 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㈠较大事故即重伤事故;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为重伤 事故。

a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有可能成为残废的。 b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c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1/3以上的。 d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e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f手部伤害:大姆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姆 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断一节的,局部肌肉受 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废的。 g脚部伤害: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源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h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i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款,由公司行政办公室会同安 全科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定。 j中毒:三人(含)以上中毒事故按较大事故处理。 ㈡死亡事故:包括重大死亡事故和特大死亡事故。 ㈢重大死亡事故(含伤后一个月内死亡)指死亡1~2人的 事故。 ㈣特大死亡事故指同时死亡3人或3人以上的事故。 B火灾事故: 公司所属范围内发生着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或发生 火情,虽未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但性质严重的为火灾事故。等级划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范文)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 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人的因素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很多。例如: (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当的回填基坑方法,而造成基础位移或基础裂缝。 (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基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现裂缝。 (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 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如山墙在 大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 (5)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不足。如装配多层框架接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达到要求,就施工上层结构而造成事故。

(6)对悬挑结构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生事故。 (7)对模板或支架的受力特点认识不足,造成模板工程结构方案不合理,安装不当,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而造成楼板、顶板、大梁倒塌。 (8)对施工中楼面超载要领不清或根本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结构设计理论不太懂,对楼面设计活荷载没有量的认识。因此,构件、材料随意堆放,稍不注意就要出现超载的断裂、倒塌事故。 (9)脚手架或井字架设置不当。有的外脚手架和井字架失稳倒塌;有的里脚手架的构造和布置不合理,造成楼板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裂缝。 (10)不懂得对施工现场原有建筑物的保护和采取保护措施。如有的在基坑开挖时,破坏了已有建筑的地基;有的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下沉加大等。 3、管理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有纯技术问题造成的,但通过大量的事故调查研究和分析得知,绝大多数的事故的发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还有技术管理问题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下列几方面: 1)工地上缺乏熟练的、称职的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 技术人员更换频繁 (2)没有建立各级技术责任制,技术工作没有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造成一些工作重复劳动,甚至出现一些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而造成事故。 (3)图纸不经会审,仓促施工。例如,建筑图与结构图有矛盾,以及建筑结构方案与施工条件有矛盾等。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妥善解决就仓促施工,往往酿成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