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国考南平申论热点文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2014国考南平申论热点文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2014国考南平申论热点文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

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解决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什么人

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首先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说到底,就

是要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人从事学术研究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做

学问、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神圣职责,是实现哲学

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稳立场,为人民做

实学问、做好学问、做真学问,切实发挥好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

一、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区别唯物史观

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唯物史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基础。中国共

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决定了党的根

本宗旨就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政治路线就

是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根本认识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本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从唯物史观的根本

观点到党的根本宗旨,从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根本认识路线到党的根本作风,构成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

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的事业,

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业。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

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坚持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

拿笔杆子,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党对哲学社会科学

界的基本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属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是有着严格的、鲜明的政治属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学术观点。就哲学社会科学来说,其中绝大多数学科是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有着明确的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一些学科即使没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也同样有一个为什么人即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为什么人服务,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是摆在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重大课题。不能简单地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价值中立的,是可以超越阶级立场的,更不能认为有政治性、意识形态属性和价值倾向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有一个坚持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的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就会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展科学研究,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拿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科研成果放在第一位。反之,如果以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那么搞科研很可能就是为了个人,为了评职称,为了多拿钱,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出名得利。因此,所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必然面对而且必须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做学问、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和精神父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当然要怀着赤子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真诚地为人民群众搞科研,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三、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问题,是关系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导向、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才能明确方向、站稳立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党领导的人民的事业,坚持党性与坚持人

民性是一致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把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与一切从人民的立场出发研究问题是一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明白,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同样,对党负责也就是对人民负责,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也就是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把坚持党性与坚持人民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与为人民做学问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非常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极其有害的。哲学社会科学界既要增强党性意识,坚持党性,把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又要增强群众意识,坚持人民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不竭思想动力和精神激励。

四、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存在着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科学研究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就必须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第一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作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入研究和阐释,增强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建设好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新的贡献。要全面、准确、系统地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掌握其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掌握其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

的行动指南和内在动力。要准确掌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方法,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防止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碎片化、微观化、片面化。

五、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从来都是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中不断前进的。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把思想理论向前推进一步,进而把整个社会向前推进一步。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面对处在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设立一批重大研究项目,组织优势科研力量,深入开展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研究,重大国际问题研究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提出高水平的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

六、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既要立足当代又要立足国情,既要深入生活又要深入群众,既要了解历史又要了解现实,既要认识中国又要认识世界。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学术和理论“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的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更细致、更透彻,对情况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人民

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获取发展源泉和动力。要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扎扎实实做学问,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用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优秀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要在夯实学术基础、创作严谨规范的学术论文的同时,还要掌握群众语言,善于创作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用得上的活泼生动的理论宣传文章,弘扬正气,引导舆论。要经常用人民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要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也要敢于承认失误、修正错误。只要我们是真正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就什么错误都可以纠正,什么错误都应该纠正。

七、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生命。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工程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实践载体,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目的在于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创新,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不断创造体现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的新的理论观点。大力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不断增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力求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文风清新,力戒言之无物、故作高深、食洋不化、食古不化,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大力推进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创新,不断提高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科研组织管理创新,形成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充分竞争、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管理机制。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始终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始终站在世界学术发展的最前沿。

当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动之中,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这既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

广阔空间,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了大有作为的重要舞台。广大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为国家长治久安和我们党长期执政而出谋

划策,为解决人民疾苦和提高群众福祉而集思广益,与时代共奋进、与国家

共荣辱、与人民共呼吸,努力成为忠诚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值得党和人民

信赖的学问家

本文摘自

(https://www.doczj.com/doc/9514110261.html,)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副省及以上)答案及解析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副省及以上)给定资料 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社会学研究员Y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

2014年国考【省部级以上】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精选)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 部级)及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 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社会学研究员Y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越来越少。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解析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解析 给定资料: 1、27岁的小邹认真的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骚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话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想“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的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五十岁以上人的节奏,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的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力了呢!” 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节奏,对于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业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抛弃的感觉”。 然而,小邹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因为他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周围的同事极不适应,经常有人认为他是多管闲事;领导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稳重一些”。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邹把自己这种情况总结为和体制节奏有些不搭调,他梦想能有所改变。 小邹对于自己的收入也是不满的。以小邹的收入,如果仅仅是正常生活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买房的情况下。

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作答范文答案

本文源于江西华公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9514110261.html,/news2info.asp?id=1417 余思君详细演示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作答2015-04-02 09:10:33 作者:华公公考来源:江西华公官网浏览次数:40 小编按:原文转自余思君老师空间 特别推荐: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辅导“清明节”课程 “三天十分决胜2015”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千人冲刺课大团购仅需99 第一题 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答题思路 本题作答内容是对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予以归纳概括。材料范 围主要依据“给定资料2”。作答要求“分条归纳”——这要求考牛答颢应按“总——分”结构分条答题:先归纳出“缺失”,再概括列举各自表现。 ◆答题过程演示: 材料2: “……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提示我们本题作答要注意:“缺失”+表现形式。

……职业群体中70%一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人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 摘抄整理出:职业群体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紧张、焦虑和抑郁.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少 ……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摘抄整理出:社会不平衡、不公平感大量传播,滋生心理失衡、心理问题 ……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摘抄整理出: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社会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椐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滋生心理问题。……,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机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摘抄格理出: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快乐少,焦虑多,滋生心理问题;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导致孤独感.出现心理“无根”人群,使负面情绪蔓延,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的一个诱因。 概括+摘抄整理出:社会心理疾病救治渠道不通畅,患者因:“羞耻感”不及时就医,亲友和同事没有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心理健康疾病复发率高。 参考答案 (余思君版) 一、轻松感缺失: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2015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试题解析(副省级)

2015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中政申论版】 1 一、请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10分)要求:(1) 准确、全面、精炼;(2)在答题卡上按“可见,科技创新不仅……同时……因而……”的句式作答;(3)总字 数不超过100字。 【题目解析--中政申论梁宇、许琴梅】 本道题属于概括类题型,主要考察应试者提炼信息和归纳、整合的能力。这道题的出题方式在形式上 还是比较新颖的,但类似的题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4年深圳市考的第一题就是类似的题型,在我们 中政申论方案学习的小伙伴应该比较熟悉了。 由填空中出现的几个关键词,可以得出这里实际是要我们依据前面的资料来归纳科技创新带来的影 响,而马克思就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出了具体的介绍——马克思指出,科技创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把人从 繁重而单调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约了劳动的时间并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物质基础, 从而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分析到此,可以说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剩下的就只是组织和加工了。组织 答案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洁性,避免字数超出要求。 在这里需指出的是,“不仅……同时……”两者之间体现的是并列关系,很显然关于解放劳动力、创 造物质基础和节约时间属于并列的内容,而“因而”属于递进的内容,因此,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 放在后面体现。通过这道题的作答应该知道之前向阳花木老师在一品论坛中为大家总结的逻辑衔接词的重 要性,不但适用于文章写作中,同样适用于阅读、小题型作答中,小伙伴们要注意强化这一块。 参考答案: 技术创新不仅把人从繁重而单调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着新的物质基 础和必需的自由时间,因而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力量。 二、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 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题目解析】: 1、本题很明显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应试者分析问题的能力。中政申论专家认为此类题型可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作答层次组织答案。 2、本题要求对题目给定的议题阐述看法并分析。中政申论提醒,一定要准确把握分析对象,即“新 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这是作答先决条件。具体作答:首先明确能否突破(材料明确体 现不能),然后分析为什么不能(新技术的使用为什么没有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最后辩证地总结并简要 提及措施。 3、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因此考生在作答开始就要表明观点:新技术仍未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题目要求“有理有据”、“论述全面”,因此在“为什么”中要注重分析的辩证、全面与深入,不能顾此 失彼;题目还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250字”,因此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国考申论 省部级 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5年国考省部级申论真题 材料一: 1.“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视诞生了,人类通讯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刹那所说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迈出一大步”,牢牢铭记在地球人的心上。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5亿电视观众都看到了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宙飞船降落在月球上的历史瞬间。登月是人类航天科技的一大进步,正如登月者塞尔南所说:“在月球遥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过节,我觉得地球就是一个整体。我的整个思想也就开阔了。” 1969年,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上世纪70年代初,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迎来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互联网年。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讲过:“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我自己出生过早,以致不能知道将要出现的新事物。”他的话说得不错,如果让一个1900年的发明家想象今天的世界,他也许能想象出宇宙飞船、深海潜艇,但对核能、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绝对一无所知。现在,知识爆炸给人类带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观,有位作家这样写道:“我真诚地相信,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知识时代,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了解”,

“只要是人能想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20史记科技的发展使这句话越来越像真理。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 《韩非子·五蠹》中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意思是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世事变迁,情况因世事不同而有异,而措施也就应适应于当前情况,人类技术在每一历史阶段的迅速发展。正式因应“世异”的结果,从而也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制度建设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关系发展变革的无知技术力量。新的生产力的获得,将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并由此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进而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野蛮时代发明的动物驯养技术,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和较丰富的剩余食物,而且为人类开始摆脱从自然界“掠夺式”获取食物提供了现实可能,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火药、指南针等发明对瓦解封建制度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宣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指出,机械发明及其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能简化和削弱劳动强度,使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社会必要活动时间,这样,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个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时间以

2014年国考申论地市级及以下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 给定资料 1.27岁的小邹认真地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波音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里“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地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50岁以上人的节奏,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地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于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力了呢?” 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节奏,对于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事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节奏抛弃的感觉”。 然而,小邹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因为他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周围的同事极不适应,经常有人认为他是多管闲事;领导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稳重一些”。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邹把自己这种情况总结为和体制节奏有些不搭调,他梦想能有所改变。 小邹对于自己的收入也是不满的。以小邹的收入,如果仅仅是正常生活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买房的情况下。 但,小邹必须买房,而且已经买了房。他说:“这既是对女友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2014年国考【省部级以上】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及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 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

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社会学研究员Y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

国考历年申论真题范文

国考历年申论真题范文 20XX国考申论(地市)作文题题意清晰,比较好写,但也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脱离材料,自说自话;二是脱离政策背景,格调低下。以下是题意分析和我的范文。 一、试题 第五题:给定资料5提到:“紧跟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1200字文章。(40分,其他要求略) 二、材料分析 材料1: 介绍某地农村“三农”发展取得的良好成效。 材料2: 介绍驻村干部小赵带领村民落实“脱贫攻坚”的事迹。

材料3: 介绍大学生村官小吴的基层工作和成长经历。 材料4: 介绍某市文艺工作者在基层采风中的体会和认识。 材料5: 介绍当代“为国利民”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 材料主题:新时代与青年使命。 材料主旨:我国进入新时代,当下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新时代建设的开启阶段,广大青年既要听从时代召唤,关注现实,踊跃投身国家的建设事业,又要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奋发有为。 所涉主体:本题材料所涉的大部分主人公,如快递员小张、驻村干部小赵、大学生村官小吴、参与采风的文艺工作者、乡村教师张玉滚等,都是当代青年。此外,材料中还有青年时期就投身国防事

业的彭士禄、投身艺术创作的阎肃。综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说明本题所涉的主体人群是当代青年。 三、题意分析 1、核心术语 时代:原指某个时期。根据材料,本题中暗指“新时代”。 2、中心句含义 “紧跟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一话,原意指听从时代召唤,做好本职工作。结合材料,它在本题中的深层含义是:在新时代中,青年应听从时代召唤,踊跃投身国家建设,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奋发有为。 3、本题的题意 根据中心句含义,结合全部材料主题主旨,本题的题意是:探讨在新时代中,广大青年应如何担负时代使命、投身国家建设、成就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副省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线估分时间:11月24日晚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会时间:11月24日19点—21点 成绩查询时间:2014年1月中旬 (按住ctrl键鼠标点击直接进入网址) 给定资料 1. 2013年10月10日为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社会学研究员Y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警务、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人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构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了更多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担忧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消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国考申论范文(副省级)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国考申论范文(副省级)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申论热点 “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题干解析】 中公教育专家薛香凝认为,“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考生作文首先要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句子中有三个关键词语“慢下来”、“自在有为”“急不得”,结合对材料6的阅读与理解,这里的“慢下来”是指“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是命题者所提倡的人们应该回归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在有味”包含两个方面:“自在”是指人们要摒弃过去压抑、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追求一种淡然与平和的心境,“有为”是指要摆正人生态度,树立人生梦想,有所追求;“急不得”则是与“慢下来”相应,要达到“自在有为”就必须“慢”。 “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感受”是指考生要在文章中有自己对材料所述内容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想,“社会实际”是指考生在文章中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体现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自己的思考。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此要求非常开放,题目自拟且不限制文体。 【要求解析】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自选角度”考生可根据材料选择自己理解深刻、感触较多的角度写作。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见解深刻”要有自己对材料和主题的分析、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有深度,并且要有对自己观点的分析与论述。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文章的主旨立意来源于“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围绕“给定资料”并联系实际,文章除要有考生对材料的分析与思考外也要能够对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引述与分析。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章要有清晰的逻辑与结构,体现出观点与重点。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东坡的《定风波》中有一句诗词史上的经典句子:“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示了一代文豪在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的豁达与潇洒。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慢下来”就是指我们要有潇洒淡然的心态,面对坎坷的人生和多变的社会生活保持平和与从容,达到心灵的自由,将“有为”的人生游刃于无形之中。且行且慢地品味人生,才能领悟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 放慢脚步才不会错过精彩。蝴蝶拍动翅膀,花朵扭动风姿,阳光明媚柔和……人们迷失人工制作的混凝土“丛林”中,奔波于工作地点与家庭之间,每天起床就像怕被狮子吃掉的羚羊一样奔跑,匆匆走过,对于身边的美丽事物都视而不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政府要从民生问题入手,完善社会保障,增加民众的安全感与归属感,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每个人自身也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与世界,心随境转,坦然面对。再苦再累也不能在忙碌中迷失,慢下脚步,关心自己,关爱他人。闻到花香,才能发现世界的美丽,感受爱与被爱,才不会错过生命的精彩。 放慢脚步才不会在欲望中迷失自己。是什么让人们盲目地跟风,为孩子报补习班,选秀、相亲、听大师讲养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味地盲从:有人炫富,我便不甘清贫;有人爆红,我便不甘寂寞;有人投机,我便不再勤勉。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欲望焚烧了人们的耐心,让人们在跟风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千金难买好人生,当我们老去,回首往事,不能因自己的平庸而羞愧,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自己喜欢

2014年国考【市(地)以下】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满分100分时限18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27岁的小邹认真的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骚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话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想“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的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五十岁以上人的节奏,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的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力了呢!” 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节奏,对于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业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抛弃的感觉”。 然而,小邹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因为他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周围的同事极不适应,经常有人认为他是多管闲事;领导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稳重一些”。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邹把自己这种情况总结为和体制节奏有些不搭调,他梦想能有所改变。 小邹对于自己的收入也是不满的。以小邹的收入,如果仅仅是正常生活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买房的情况下。 但,小邹必须买房,而且已经买了房。他说:“这既是对女友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一个标尺。” 购买了期房的小邹到今年年底就能拿到自己那个两居室的钥匙了,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小邹也把房子买在了房价较低的郊区,而这意味着小邹不但要考虑买一辆汽车代步,还要考虑如何忍受上下班时段恼人的交通和攀升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范文分析(副省级)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范文分析(副省级) 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申论热点 “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 总字数1000-1200字。 放慢脚步享受生活 《新周刊》有一期的封面主题是“急之国”,深刻透析了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躁心理。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优雅。诗意栖居幻化成泡影,物欲催促着生命的脚步,匆忙的步履只为活着而活着。“你幸福吗”拷问的不只是受访者,更是每个面临同样严峻处境的中国人。重塑良好社会心态,慢下来享受生活,是每个国人的心声,也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题中之义。 “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这份静谧,这份闲情,是身处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商厦中,挤着沙丁鱼般的地铁和公交,每天拖着疲惫身躯的现代人所无法感受到的。一路攀升的GDP 更加凸显我们精神生活的贫瘠,正如众人所呐喊的:中国人,慢下来,等等你的灵魂!而这并不是一个人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持之以恒的努力。 塑造良好社会心态,政府应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心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存在着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导致社会心态失衡、心理疾病频发。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建立健全公平机制,并保证层层落实。畅通基层民众的申诉渠道,让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有途径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如此,像冀中星这类的受害者就不会意图采取炸首都机场这种伤人伤己的不法手段来为自己“发声”了。 塑造良好社会心态,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如果你还在地铁上为抢位置与他人推搡打骂,还在为学习工作焦头烂额、“压力山大”,还在为机遇为生活怨天尤人、声泪俱下……那怎么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怎么能放慢脚步去享受生活?现实中确实存在很多障碍与壁垒,会挫

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作答范文答案

本文源于江西华公官网 余思君详细演示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作答 作者:华公公考来源:江西华公官网浏览次数: 小编按:原文转自余思君老师空间 特别推荐: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辅导“清明节”课程 “三天十分决胜”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千人冲刺课大团购仅需 第一题 一、“给定资料”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字 ◆答题思路 本题作答内容是对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予以归纳概括。材料范 围主要依据“给定资料”。作答要求“分条归纳”——这要求考牛答颢应按“总——分”结构分条答题:先归纳出“缺失”,再概括列举各自表现。 ◆答题过程演示: 材料: “……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提示我们本题作答要注意:“缺失”表现形式。 ……职业群体中%一%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人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

摘抄整理出:职业群体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紧张、焦虑和抑郁.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少 ……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摘抄整理出:社会不平衡、不公平感大量传播,滋生心理失衡、心理问题……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摘抄整理出: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社会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椐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滋生心理问题。……,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机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摘抄格理出: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快乐少,焦虑多,滋生心理问题;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导致孤独感.出现心理“无根”人群,使负面情绪蔓延,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的一个诱因。 概括摘抄整理出:社会心理疾病救治渠道不通畅,患者因:“羞耻感”不及时就医,亲友和同事没有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心理健康疾病复发率高。 参考答案 (余思君版) 一、轻松感缺失: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 二、公平感缺失: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 三、安全感缺失: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

2014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归纳概括。。(10分) 要求要求::全面准确全面准确,,分条归纳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本题要求归纳概括“‘给定资料2’揭示的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题干已经限定了作答范围,即“给定资料2”,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所以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且要将同类项合并后分条表述。字数不超过150字,一定要语言精炼。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资料2第二段介绍了在职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属于轻松感缺失。第三段则主要介绍了因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公平感缺失问题。第四段虽然也描述了焦虑、恐惧、迷茫心理,但是落脚点在信任和诚信危机,安全感缺失。第五段首先介绍了“白领阶层”的焦虑心理,此处可同第二段在职工作人员的焦虑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随后介绍了收入较低人群及心理“无根”人群等的孤独无助感,属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虚迷茫。第六段则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属于同情感缺失。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可从轻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个方面分别组织。 【参考答案】

主要表现为:一是轻松感缺失。大部分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二是公平感缺失。一部分人接受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且不断传递。三是安全感缺失。特定人群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出现公众信任危机。四是幸福感缺失。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易引发迷茫恐惧心理。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二、谈谈谈谈““预先失败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中的含义。。(10分) 要求要求::全面全面、、准确准确,,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我们需重点研读“给定资料4”。里面提到时下人们各种各样的跟风行为,指出这问题是源于“依赖”,恰好凸显“预先失败”。我们要解释这个词就必须结合这种跟风的现象来理解。为什么依赖、如何依赖、这种依赖的后果等等我们都能从材料中提取出相关要点,在拟写答案时需慎重考虑,去粗取精,从“解释内涵——阐释外延”两方面整合要点,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预先失败”是指人们过于依赖媒介如“专家指导”的意见,弱化甚至丧失自主选择能力的心理状况。 在现代社会,人们由于期待权威,总习惯在任何活动前假定自己是失败者,去参考外界的意见,来主导自己的选择。而事实上,过于依赖媒介或他人而一味跟风折射出人们浮躁的“亚健康”问题,盲目相信“权威”容易导致个人的迷失、焦虑甚至伤害。 三、“给定资料3”介绍了S 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20分)

2013年国考申论真题范文及解析

2013年国考申论真题范文及解析(地市级):让……大放异彩 题目: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 给定材料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真题材料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是指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 标题;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 切忌空谈政策;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字数800-1000字。 破题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在写作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材料的主题确立论点,然后把标题补充完整,根据材料的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的主题,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主题,还可以考虑传统文化等主题,只要不脱离材料。根据结构完整的要求,文章需要包含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个基本的层次,同时要有意识的联系生活实际, 不要太过空洞。 [解析] 此次市地以下作文题目,作答要求上有三个重点、亮点:第一,用“填空造句”形式补充文章标题,打破了以往根据专家、学者某句有内涵的话展开引申、申发的命题模式。填空完成标题,需要根据全部材料的主题,选择一个最为恰当、宏观与微观最佳结合的角度补充到题目中,被补充的文句也是本文的主要论述对象,同后文的“大放异彩”共同构成了论题。大放异彩有发展和弘扬两层意思,一是变得更强更好,一是变得更为世人所知。由于材料涉及面广,视野较宽,将论题选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中国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弘扬”、“汉语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国家形象的发展和弘扬”,均是可行的角度。第二,作答要求明确提出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这就将以往作文命题中的“不拘泥于给定资料”一条要求具体化了,指的素材即论据不限于给定材料的范围,而论证必须同生活感受相结合,这就对文章扩大论据来源、注重结合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个人感悟思考和写作提出更高要求。 显然,有独特思考的人,才能感悟更深、联想更多,写出更为优质的文章。 第三,题目还要求“切忌空谈对策”,显然是针对言之无物的对策罗列模式的文章而言,这为考生当前做题以及今后备考申论都提出了明确导向:议论文写作要有实例、有论据、有感受,有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理论储备,越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材料结合感悟的文章,越能得到阅卷者的青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