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

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

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
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

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

一.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际也会随之增加。而属于不同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文化负迁移现象。而我截取了中美时间观的不同来分析由此而引起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因为时间观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它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左右我们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正如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所说,各个文化就像拥有自己的语言一样,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

二.中美时间观的差异及其成因

2.1 中美时间观的差异

在中国人的时间观里,人们是时间的主人,人们可以控制时间,享受时间。因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珍贵。中国人做事十分注重环境的变化。中国人认为万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能贸然地做出决定。因此十分推崇耐心。中国有句话“欲速则不达”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思想。中国人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十分随意,约会迟到、早到都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人们也不会因此而生气。

而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他们特别节省:时间和人力。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美国人是钟表的奴隶。人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不喜欢浪费别人时间的人。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耐心并不很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友好关系比不上实际表现重要,他们注重工作成绩记录,而不是通过社交礼仪来评估一个同行。多数美国人在日程表上写满了约会,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守时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只迟到几分钟,也必须做出道歉和给出理由。

2.2 中美时间观差异的成因

2.2.1民族信仰不同

在美国,86%的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教义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基督教信奉上帝,他们认为上帝是万物之主。正如汤姆斯?巴马说描述的:主是万能的,主是天地的创造者。是主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但由于亚当和夏娃破坏了与上帝的约定,偷吃了智慧树的禁果而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从此人类一生下来就已经是有罪的了,只有上帝才能带领他们脱离罪恶。这就是“原罪说”。因此,人民必须忏悔才能改变他们罪恶的本质,他们必须努力超越现在去改变他们自己。因此美国人趋向于未来,他们十分珍惜时间,做事有计划性。因为只有好好把握时间进行改造,才能洗去原罪,从而升入天堂。

而在中国,佛教的生死轮回,道教的清心寡欲以及儒家的道德伦理共同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由于佛教和道教都强调人应该无欲无求,万事随缘。因此人们做事并不十分有计划性。在儒教的思想中,人性本善,人一生下来本质都是好的。因此,人们就会趋向于过去,认为过去的东西都是好的,人们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激情去改变现状。

2.2.2 文化信仰不同

中国人主张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认为生活中那些强大的力量是不受人们的控制的,人们不能征服他们。因此人们强调人应该与环境相协调,努力达到“天人合一”。而美国人则主张人与自然分离的,也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可掌握的,只要付出劳动就会有收获。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为标志的国家。儒家的“树己先树人”最能体现

这种思想。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关系作为集体主义的产物,也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中。而相对于美国人,他们以个人主义为主。美国人注重的是个人的成功,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在人际关系上。

在中国,人们追求的是生活中的稳定。几千年前,儒教就强调社会的稳定。因为只有社会的稳定才能提供所有的家庭和民族的幸福。如果不稳定,无休止的灾难就会由此而来。他们认为去创新会破坏他们现在的稳定、平和的生活。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在他们的生活中,人们追求变化。在美国人的思想中,整个世界总是处于不停地变化中。美国人怀着极大的热情去打破旧规矩去创造新的事物。因为改变对于他们意味着发展、改进、进步以及光明的前途。

2.2.3思维方式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总喜欢先从整体上考虑一件事情,而后再进入细节部分。人们做事讲究时机和火候,即行动的每一步骤大多由周围的环境临时决定。即使有的工作有计划,也很容易被其他事所干扰打断。而对于美国人,他们喜欢会依情况把一件事情分成几个部分来进行。他们习惯于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只做一件事,因此讲究计划的周密性与严谨性。在美国,calendar,schedule,diary,annual,accounting,ledger等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老的思维方式中,模糊性是一个普通的特征。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这种思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只能根据沙漏和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时间。因而中国人在使用时间上比较随意。而在美国,由于工业社会对于时间的要求,使得精确成为中国人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美国人做事都会依计划而来,时间计算得十分精确。

三.中美时间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

在中美交际中,中国人往往会下意识地用自己固有的时间观和时间行为,从而产生了文化负迁移现象,继而造成了误解或文化失败。美国人也是如此。

3.1 文化负迁移的概念

文化负迁移是指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下意识地用有别于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知道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依据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文化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误解、甚至文化冲突。所以研究文化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社会活动中的负迁移现象

3.3.1 由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负迁移现象

由于双方的宗教信仰的差异,使得双方在跨文化交际时就会出现误解。例如:在美国,因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在第七天歇工,并赐福给第七天,把这一天定为安息日。虔诚的教徒在星期天都要去教堂做礼拜。因此,星期天在美国是不被来安排工作的。但在中国,星期天并无丝毫的宗教意义。因此,对中国教师来说,星期一上课和星期天上课并无多大的区别,也没有什么不合适。但如果让受聘于中国的外籍教师也在星期天上课,他们可能会惊讶、不快甚至抗议:“Why work on Sunday?”

由于中国儒教的道德礼教的影响,中国人喜欢在与长辈和领导会见的时候提前到达,以此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但在美国,却并没有如此观念。美国人注重的是时间安排,人们做事都以日程表为标准,否则回耽误他人的其他工作。然而中国人并不理解,误会由此而生。如:中国的一个学者到美国的一所大学讲学。在他访问的过程中,那所学校

的校长将接见他。因为这个学者十分景仰这个校长,希望能与之畅谈。所以他比约定的时间早半个小时到达了校长的办公室。但由于校长有另外的约会,他被拒之门外了。学者不得不苦侯了半个小时后才被接见。当会谈到达了预定的时间的时候,校长站起身来与他告别。这个学者感到十分沮丧和失望。

由于美国人的“原罪说”和中国的“性本善”论使得中美对于过去和未来时间取向的不同,从而使得双方对老年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在中国,人们重年龄,重经验,因为它们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但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老”就意味着青春已逝,是不中用的代名词。因此如果确实要称呼,就必须用Respected或Senior。例如:一个五十岁的美国教师受邀请到了一个年轻的同事家吃饭。当她到达的时候,同时四岁的女儿向她打招呼,“你好,阿姨。”这是她妈妈教她向年长的长辈打招呼的方法。“不,不是阿姨”,母亲赶忙纠正到,“是奶奶”。美国教师立刻说,“不,不是,请别叫我奶奶,叫我阿姨”。“但是,这对你不尊敬啊,你比我大好多呢”,母亲回答说。美国教师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然后笑了笑说,“叫我阿姨就好了,我喜欢这个”。

3.3.2 由文化价值不同引起的负迁移现象

由于中美双方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分离上的差异,使得双方对于时间的珍惜程度不同。在中国,约会迟到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也是可以接受的,而早到也不会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而在美国,准时赴约是理所当然的,迟到(尤其是无故迟到)则是失礼的。一个人如果迟到五分钟,就应该表示歉意。对美国人来说,等四十五分钟就感到“受侮辱”的开始,不管怎么道歉也无法消除等一个小时所造成的后果。

由于中美双方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同看法,使得中美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诸多的不便。如:由于个人主义的影响,美国人写日期不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而是先写日,后写月,再写年。写信也是一样的,收件人摆在最前,地址从小到大排列。。而由于集体主义的影响,我们总是以国家为主。我们总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的,即国家、省、市、县(或区)、街道、门牌号码、收件人。我们很难想象,一封信如果不先到一个国家,它怎能到一个省,一个市,最后到一个人手上呢!在如:在中国,打电话时,一般是呼唤的一方负责明确双方身份(因为是他打的电话),如“请问是×××家吗?”“喂,是×××吗?”“我想找×××”等。如需要报名,也是他自己报名。假如有人打电话来,我们拿起电话,说“喂”,对方却问:“你是谁?”我们一定会大为恼火。然而,在美国,却往往是接电话的人先自己报名的。可见,不同文化有自己不言明的规则。

由于双方对于稳定和变化的不同追求,中国人喜欢扎根于某地,他们几十年不搬家,工作也讲究固守一行。而美国人的生活总是处于变化中,他们的迁居相当频繁,人际关系短暂而多变,也不会执意与亲人长期厮守,也不愿到老只干一行,更不愿意终身供职一处,离别分手是自然而平常的事。美国人认为只有把握好每一分的时间去改变事情,他们才会有机会取得胜利。查里,来自美国的一个电影制片商,预备在哈尔滨建立一个电影公司。他本以为与中国政府商量建立公司的事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但是事实并不如他所愿,对于花费在那些烦琐的过程上的时间让他感到吃惊。在中国人们追求稳定的工作,因此在作出决定,特别是重要的决定的时候,他们特别慎重。他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考虑问题。在基层处理完这些事情的时候,还要报到上级进行审批。而在美国,政府也重视效率。

3.3.3 由思维方式不同引起的负迁移现象

中美双方对于综合和分析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中国人在社交活动中出现了很多的

尴尬和误解。如:美国的一个女孩,她遇见了丹,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同学,两人一见如故,非常友好,对于丹来说,安娜已经成了她最好的朋友。安娜表示非常欢迎丹去自己家做客。丹欣然同意,但她们并没有确定日期和时间。新学期刚开始的一天早晨,安娜听见友人敲门,她打开门,很惊讶地发现丹站在那。在丹的文化里,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去某人家拜访尤其是与你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但是,丹很快就发现这里的拜访习惯完全不同,即使安娜已经邀请她近来了,但丹发现她的朋友总是不停地看着表。最后丹终于问安娜是否还有其他计划,当安娜说她和医生已经约好上午去医院时,丹感到非常窘迫。她意识到她应该事先打个电话,所以三番五次向安娜道歉。这样的情景已经被中美双发方表演过很多次了,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通知的习惯。而在美国事先都应该预约好。又如:凯瑟琳来自美国,她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担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遇到了麻烦。凯瑟琳与主任王教授约好在星期五上午10见面。她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到主任办公室,她发现教授正在与人谈话,发现了她的到来,教授微笑着让她坐下,道歉了一下就继续跟那个教师谈话。五分钟后,他结束了他的谈话。在向凯瑟琳表示歉意后,双方进行了交谈,王教授热情地询问了她的情况。正当她想阐述她的问题时,另一个中国教师进来了,显然他是要获得主任的签名。主任再次向凯瑟琳道歉后,又与那教师开始谈话。凯瑟琳变得没有耐心了,她对从一开始就有人打扰表示不满。尽管他们的谈话进行了下来,但是她明显地因为某事而感到不高兴了。

而由于中美双方对于模糊和精确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也产生了某些误会。例如:有位中国学生邀请外籍教师到他家做客,道别时,这位外籍教师出于礼貌说,“I shall invite you to lunch one day.”然而一学期过去了,这个外教一直没有动静。于是这个学生就认为老外不够诚恳,言而无实。又如:杰克是一个在中国大学求学的一个美国学生。一天中午,他偶遇了他的大学老师,杜教授。他们打了招呼,闲聊了一会。分离的时候,杜教授邀请杰克晚上去他家吃饭。他说:“如果你晚上有空的话,话应你来我家吃饭。”杰克回答说:“谢谢。”然后他们就道别了。杜教授认为杰克答应了今晚去他家,所以他预备了晚餐,但是那晚杰克却没有出现。杜教授感到摸不着头脑,也有点生气。实际上类似的“允诺”:We’ll keep in touch或I’ll see you one day.没有说明邀请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寒暄。而我们中国人习惯于这种模糊的时间表达方式,所以常常信以为真。

3.3 在商务活动中的负迁移现象

3.3.1 由宗教信仰引起的负迁移现象

依据宗教信仰的不同,中美双方对于过去和未来取向的不同使得在国际贸易中应该有所侧重。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当中国商人谈判时,如能了解对方的历史和名胜古迹,并且能在谈判过程中适时相提,将能起到极佳的效果,能显示谈判者的学识和品位,活跃谈判的气氛。如对方拥有“博士”头衔,也应每次以“博士”相称并可提及其毕业学校,因为这一头衔代表了他过去的荣誉,多提将有利于双方的距离。而对于美国商人,因为他们注重的是未来,认为人定胜天,未来是人们可以预期并可以部分施加影响的。因此在与美国商人谈判时,应多描绘未来的前景以吸引他们。

3.3.2 由文化价值引起的负迁移

由于人与自然统一性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注重创造和谐的环境而出名。“良好的环境能够带来金钱”的准则也早以被中国商人所体会。因此,在正式进入谈判前,他们经常找一些和谈判无关的话题来创造良好的气氛以此来显示他们的热情。中国人想能在这

些活动中增强双方的信任感。因为中国人坚信感情越深,事情办得越好。因此他们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系的需求而变化。关系作为集体主义的产物,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中。而相对于美国人,他们注重个人的成功,促使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在人际关系上。美国人十分强调效率,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时间花费在建立在和谐的关系上,他们认为有效才是重点。他们喜欢尽快开始进入正题。因为美国人认为信任是建立在谈判过程中,而非在那些无用的琐事上的。

而美国人对于时间的重视也使得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失败。例如:一个中国商人与一个美国商人结识,在一笔业务洽谈中,前几次关于产品、价格以及装运条款的谈判,双方都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意向,前期谈判可以说双方关系非常融洽。最后一次关于付款币种的洽谈约定的地点在美国人下榻的酒店,由于路中严重塞车,我们到达时已经比约定的时间晚了35分钟。虽经反复解释,美国商人还是不为所动,终止了继续谈判。因为他认为对于如此重要的谈判而不能“准时”是不能容忍的,他认为要么是我们不重视,要么是不能正确预计情况的变化,总之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影响今后的业务,因为今后的业务还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更可能成为“不能按时”的借口。最终,这单业务与我们失之交臂。

3.3.3 由思维方式不同引起的负迁移现象

又因为综合和分析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商务交际中也会产生很多障碍。如美国商人习惯上按日程分项目逐个谈,谈完一半项目便是谈判进行了一半,所有项目谈完后便用合同“白纸黑字”固定下来。大型项目的谈判者必须有律师参与谈判。合同的签定表明合同谈判结的结束和合同执行的开始,各个阶段是严格用时间分割开来的,其各个阶段在时间上表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与美国商人谈判时要严格把握谈判日程,总结每次谈判的结果并以备忘录的形式加以记录,认真推敲合同的各项款项,特别是与时间有关的条款。而中国商人有时会从一个项目跳到另一个项目。你有时根本不知道谈判已经进行到了哪一步,完成了多少。也许正当你为此焦虑时甚至准备放弃时,忽然间转机出现,一切都已完备,合同顺利签订。中国人并不把合同视为谈判的终结,也许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谈判依然会持续下去,合同也会随之修改。因此各个阶段并非清晰分开。在实际谈判中,需要注重友谊的建立与培养、关系的延续与发展,保证时间的宽松安排和耐性的足够准备,在谈判的循环中从整体上把握合同的长期收益。

四.结论

经过上面的详细说明,我们知道了因时间观念不同各国在跨文化交际时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误解。但光光认识到双方的文化负迁移现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应该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接下去,我就谈谈我个人对文化负迁移的问题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时间的态度以及其如何控制使用时间的方式,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将因时间观念的差异带来的误会和不快降低到最低限度。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不宜做好坏评价,宜做客观描述。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各自的时间观。有时,跨文化交际中时间因素会成为障碍。在不能或不便消掉这个障碍时,完全可以饶开这个障碍而达到相同的目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异文化的了解过程,单靠一方对另一方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利于加快彼此间的理解,应该在适应对方的同时,将自己的时间观念向对方作出解释。如:被安排在星期天上课的外籍教师完全可以向中国同行说明,在他们国家星期天是不工作的;美国人邀请中国人(七点整吃晚饭,不妨顺便解释一下,按他们的文化习惯意味着客人最好在6:55-7:15之间到达)。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时间观比较与分析

摘要:时间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文化群体所塑造的不同时间观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因此,本文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中美时间差异进行对比,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其目的在于分析造成差异的深层文化原因,削减对时间观的误解,达成最佳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时间;差异;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过去”“现在”“未来”;一元时间和多元时间模式 作者简介:柳亚萍(1991-),女,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一、引言 时间既是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极其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时新的迷。人类对死亡的先天认识,对青春和衰老的体验,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未来的却不可断定,以及我们日常对实践的分配和工作地计划――这一切都跟时间有关(李光伟 1987:481)。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要去认识的。霍尔于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指出每个文化都拥有自己的“时间语言”,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中无法达到成功有效的沟通。 本文从:对线性( linear)时间观和循环性( circular)时间观、对“过去”( past)“现在”( present)“未来”( future)的时间态度、和对一元时间( monochronic- time m- time)和多元时间( polychronic- time p- time)的模式――这三个前提来比较中美时间文化差异,意图最大化地消解文化活动中的误解和冲突,分析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带来的偏见。 二、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性时间观 有学者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开门见山,陈述主题,然后描述细节,这是线性(linear)思维;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结为隐晦曲折,含沙射影,再进入主题,这是螺旋式(circular)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时间具有线性和循环性的双重特点。如: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同时,时间也是循环性的。如:老子创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间观。在《三国演义》第一回有“说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体现了循环时间观,时间阴阳交错,周而复始。 美国人则认为时间是线性的。时间不可逆转,只有向前看,珍惜眼下,才是正确的方向。富兰克林在写于1748年的《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中说:切记,时间就是金钱。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因此,美国人注重逻辑思维,高效率。 三、“过去”“现在”“未来”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将时间取向分为三种:过去取向、现在取向和未来取向(转引自李慧 2013)。 “过去”取向的文化看重历史,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英格兰对传统和贵族阶层社会的重视。如汉语中所说:“吃一垫,长一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以“现在”时间为导向的文化认为注重眼下才是实际,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未来”时间为导向的文化,如美国,认为“变化”着的机遇十分重要。美国因为历史本不长,

价值观1

论文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价值观会造成双方交流的误解。中国是以高度服从、高度统一的集体主义思想为依托,进而实现个体价值的;美国是以个人空间最大化——充分自由及充分自主为意识主流的个人主义思想来规范个人行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本文对这两种价值观作了探讨,并分析了产生这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差异,以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或冲突。 1.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常常会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要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沟通受阻、合作受挫、交际失败,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绍异国文化习俗和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自Cluckhohn和Strodtbeck(1961)提出价值标准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介绍两国文化差异是无法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的。而了解双方的价值标准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庄恩平,1997)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生活的共同需要,其复杂性源于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动性。文化决定了价值观,而价值观又是道德的基础。Hofstede(1980)认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是“最深层的文化”。它支配并决定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乃至行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Okabe(1983)指出,文化价值观在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际的通畅与否取决于双方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的大小,这种鸿沟般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是很明显的。胡文仲教授(1993)指出:“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观念,而价值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和文化传统分不开。”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美思想沟通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中美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大迥异的价值观。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价值,而中国文化强调群体价值,对这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探讨将有利于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在Hofstede的价值观理论中,“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体现中美不同价值取向的两个基本概念。前者又称“我们文化”(We-culture),它认为集体利益至高无上,个人应服从于集体意志;后者又称“我文化”(I-culture),它认为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之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可以说对文化比较最具重大意义,大量的文化差异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在讨论中美文化差异时尤其如此,这也是现代跨文化交际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 本文抓住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这一内核,通过对中美文化构建的分析,探讨由中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价值观,期望能对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并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价值观的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2.1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产生根源 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从属于社会集体(如国家、民族、种族或阶级),其形式不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主张,个人必须绝对服从民族、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认为民族国家是社会道德的最高体现。法国作家卢梭在《民约论》一书中对集体主义思想作了近代最有影响的表述。他认为,个人必须服从团体的“总的意志”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这就是说,个人要服从社会集体。当然,这种“集体主义”是广义的,可以通过不同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美dating的区别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姓名:董美辰 学号:20102237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金融与精算方向)

Thesis statement: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make a comparison about the dating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o see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The illustration of dating would mainly contain two parts: the actions and the thoughts and the cultural reasons and revelation will be analyzed finally.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dating 2. 1 Similarities 2. 2 Differences 2.2.1Behaviours 2.2.2Activities 2.2.3Purpose and Attitude 3.Reasons for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3.1 religious and traditional values 3.2 relationship with marriage 3.3 expressing ways 4.Revelation 5. Conclusion Reference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C. 香料 正确答案是:A,B,D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Unit 1 Page 22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f hi 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istent i 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ace, ideol 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any of huma 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l. The story of h 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mple name-calling to i solationism o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s it impe 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along with and to try to understand peop 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 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n our own neigh 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 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 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 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 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 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 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Unit 2 Page 60 Cultur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our “software of the mind. ” 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 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ou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n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of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early childhood what matters, what to prefer, what to avoid, and what to do. Culture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2009年第4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4 2009 (总第111期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Serial No.111 教育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许佳佳1,成东2 (1.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中西方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等差异使得不同的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研究价值观在不同民族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价值观;哲学基础;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0904-0060-04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自1958年美国学者Eugene Burdick和William Lederer合编的《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n和次年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著名学者Edward Hal 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分别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各大领域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民族交际学家及社会语言学家,乃至哲学家都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逐步开展研究,使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综合多领域的人文科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同时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的密切相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或是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而引起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的涵义

《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中美跨文化交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a14104903.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中美跨文化交际 作者:周怡冰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0期 摘要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这本教材为例,分析了中美跨文化交际时产生的伦理观、风俗习惯,喜好和信仰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并指出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视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版以下简称《新视野》)是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实施的“面向2l世纪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是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通用基础教材,适用于大学理、工、文各学科。 跨文化交际学(Intereultural Communication亦称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Edward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LarryA,Samovar在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一书中指出,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多语境因素。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两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2007年最新修订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1《新视野》文化取向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8

第一章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B. 马可?波罗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时间观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和障碍。 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制约与支配。相反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的某种信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时间观念是各种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对时间的看法,它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中国人约会提前到,西方人约会迟到三五分钟。中国人视年龄大为尊,西方人视年龄大为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时间也有所不同,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障碍可能仅仅由于对时间及其运用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例如,一位美国学者即将离开中国,他的一个中国朋友邀请他吃饭为他送行,可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美国人说:“我很乐意去。但万分抱歉,因为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的事情。”这位

中国朋友听后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在他的眼中美国人对他的友好都是一种过度的冷漠。不久他才发现是他不合时宜的邀请而导致拒绝。 为了尽量减少因时间观念的不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双方应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一种深层文化,它看不见摸不着,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全球一体化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新世纪,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不够尊重和了解,误解就有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就有可能失败。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意识。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不宜做好坏评价,宜作客观描述。(2)变通和协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了解的过程,单靠一方的努力不容易加速彼此的理解,需要交际的双方互动并将自己的时间观念向对方解释,作出调整。如:被安排在星期天上课的外籍教师完全可向中国同行说明,在他们国家星期天是不工作的。 时间观念的不同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及其相应的不同社会行为习惯往往会阻碍有效的交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倾向,如何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有效的交际非常重要。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中美跨文化交际

Causes of Sino-US Cultural Values Diversity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 culture formation. To a large extent, human activities rely on and are limited by the environmen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creates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four major characteristics to Chines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large land area ranking as the third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great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the most diverse terrain symbolizing by great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he most complex climate varying in all kinds. Therefore China owns inland culture combined with magnificent mountains-image and beautiful water-image, grand unification and colorful specialti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however, are just the opposite. The ocean has become the cradle of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the Oceania, as well as Western culture. The Europe is the birthplace of Western culture. There are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Europea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e is that most of European countries border on the sea. More than four-fifths of European boundary line is bounded by the sea. Another is that the mainland terrain is mainly plain. The European average height is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and the climate is mild and humid. The rich land had raised various ethnic groups who became powerful and frequently migrating and endlessly fought against others. The Westerners had to comb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rrounded by the sea and poor living conditions. They were eager to conquer the sea and nature which create the features of expansion, adventure and openness of Western culture. Historical causes of China Cultural Values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Ancient Chinese got together to farm on the fertile land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in collectivism. For very little migration, they tended to live a stable family life. Therefore, Chinese culture was established on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family system and treated the parents as the center. Thus, Chinese always combine the individual value with family, collectivity and even nation.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unified state and produced the initial collectivism –“Every inch of ground across the country belongs to the king. Every general commanding troop s has to serve the king.” Then Emperor Wu in the Han Dynasty carried out a policy of proscribing all non-Confucian schools of thought and espousing Confucianism as the orthodox state ideology, which made Confucianism become the core of Chinese culture. Confucianism advocates that “one must first cultivate oneself and put family in good order before he can govern the country and bring peace to the world” and stresses individual capacity of moral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研究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研究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concept of time and western concept of time 0ginates from agriculture civilization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hich affect l people’s behavior,awareness Of concepts,industrial relationship,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value orientation.Different cultures breed different time conceptions and time behaviors. Today will talk about the aspects of their differences. When different time views meet with each oth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conflicts and obstacle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ay arise. 1.Introduction Because of the social practice,ways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time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re different..That is to say, time ,as an objective existence,has different forms of reflec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s.Time view is seen as a part of cultural deed structure,which affects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world,controls their judgment and determines the ways of behaviors.The vagueness and exactn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1ture usually lead to conflicts and misunderstanding when peop1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The Chinese use time Very casually and tangibly(明确的).The Chinese prefer to say some uncertain words 1ike “at Once",”sometimes”,“a short while",which a1ways contrary to the westerners.Chinese students who are studying English tend to misuse the tens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the foreigners.The reason may be that there is no clea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ime in Chinese.When a Chinese and a westerner parted from a party,the westerner said,“I shall invite you to have a lunch one day”.And the Chinese took his words seriously and had been waiting f0r his invitation,but in Vain.So he thought the westerner was dishonest and he did not carry out his promise.In fact,such“promises”,as“we will keep in touch”and‘‘I will see you 0ne day",do not specify 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invitation and are only greetings.Because we are accustomed to such vague expressing way Of time,we tend to take them seriously. Conversely,a certain behavior also reflects certain concept of time and transmits some message about it.As a way 0f non-verbal exchange,time has its own spec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Just as American cultural anthropologist ([??nθr??p?l?d??st] 人类学家)E.T.Hall has pointed out that it has its own language,every culture owns its “time language"(Hall,l 959,p.2O).We all have such experience that when people shake hands with each other on social occasions,we can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ir identities,relationship and status from the order of who stretches his hand first and how long the shaking has lasted.Similarly,if two sides have made an appointment to negotiate a contract at 9:00,whil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